2014年11月25日,美国密苏里州弗格森镇大陪审团裁定,枪杀黑人青年的白人警察无须面对刑事诉讼,裁决立刻在当地和美国多地引发大规模骚乱。


  一波未平,12月3日,美国纽约史坦登岛陪审团做出裁决,不起诉“锁喉”致死黑人小贩的白人警察丹尼尔·潘塔莱奥,再次在全美各地引发大规模抗议活动。这几起事件再次从多个侧面折射了困扰美国社会的各种深层次矛盾。


  严重的种族歧视问题困扰美国


  种族议题始终是困扰美国的重大社会政治问题。尽管奥巴马当选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并成功连任,但近年来美国的种族问题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美国黑人家庭收入的中位数仅为白人家庭的59%左右,且差距还在扩大。黑人、西班牙裔等少数族群无论是失业率、犯罪率、离婚率、堕胎率都明显高于白人。而奥巴马政府近年来力推的移民改革法案,也由于涉及对数百万非法移民的特赦问题,遭到美国社会内部保守派的激烈抨击,认为大量西班牙裔、非裔移民可能会损害一些中下层白人民众的利益。


  对此,有国外媒体日前刊载评论称,弗格森事件再次暴露出美国政府在对待自身社会民族矛盾与他国族群问题时的“双重标准”问题:一方面,美国政府打着人权、民主的旗号不断干涉他国内政,如公开指责俄罗斯、叙利亚等国家武力镇压国内少数族群“暴乱”;另一方面,却在国内社会政治生活中歧视黑人等少数族裔,至今超过60%的黑人居住在城市中的低端社区,美国的政府部门、大学等重要机构基本控制在白人手中。


  具体到在弗格森地区,尽管近几十年来有大量黑人和其他少数族裔涌入,但并没有从实质上改变各种族间的界限,白人居住区与其他少数族裔聚居区之间依然壁垒森严。此外,包括华人在内的亚裔也是美国社会种族歧视的受害者,纽约星级米其林餐厅日前就曾曝出其主厨公开将就餐的华人与亚裔称为“蠢货”的丑闻。


  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美国一直以各种族“大熔炉”自诩,富兰克林、约翰·亚当斯等美国建国之父们将美国称作能指引其他国家的“山巅之城”;在他们看来,“以自由、平等”为立国基础的美国社会为其他国家树立了一个未来发展的方向,来自任何文化血缘背景的移民都能在此找到平等的发展机会。然而自美国建国以来,其国内严重的种族冲突曾经引发了19世纪60年代的南北战争以及上世纪60、70年代的黑人民权运动。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在美国实现了数百年的种族隔离制度才逐步在美国中西部地区被废除。


  尽管一直鼓吹多元文化主义,但种族身份认同无疑仍是或明或暗影响美国社会政治走向的最重要线索。美国著名比较政治学家亨廷顿在其代表作《文明冲突论》中曾经担忧,美国社会缺少能将各种族凝聚在一起的文化与政治认同,并认为这可能直接削弱美国等西方世界的影响力,他也公开质疑美国社会所引以为傲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认为其不足以打破各种族间的隔阂。


  虽然,亨廷顿的论断自问世之日起就受到来自各方的质疑,但弗格森事件表明,美国社会的种族问题并未随着美国近年来推动的社会经济改革有所减轻。相反,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这一问题近年来还有加重的趋势。


  由贫富差距导致的


  严重社会冲突不容忽视


  弗格森事件也再一次深刻折射出由贫富差距导致的严重社会冲突。


  近期引发美国内严重骚乱的两起案件都与美警察针对中下层民众的粗暴执法有关。国际舆论指出,弗格森等案件既有种族矛盾,也反映了自金融危机以来美中下层民众日益窘迫的社会生活环境。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收入能达到中等水平的美国家庭只占所有美国家庭的一半左右,比本世纪初减少了近十分之一。只有23%的美国民众认为其收入足够支付其未来的退休生活。尽管2014年美国经济复苏增长再次达到了3.5%的高水平,但这并没有真正惠及普通民众。对此,美联储主席耶伦日前在演讲中公开承认,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社会的贫富差距与阶层差异日益加剧,特别是一些弱势群体在医疗卫生、高等教育等方面受到的不公待遇还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


  而近年来美国社会发生的系列暴力事件也大多数是针对中下层民众。据统计,枪杀案的受害者近六成来自中低收入阶层。对此,美国《时代》周刊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在许多美国人看来,贫穷几乎是罪犯的同义词,而有色人种则是贫穷的同义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误解在许多美国中下层民众中也是“切实存在的”。


  枪支泛滥和治安恶化难解


  弗格森案也凸显美国内严重的枪支泛滥问题,以及与其相伴随的国内治安状况严重恶化的问题。


  枪支泛滥与治安状况恶化一直是美面临的老大难问题。虽然美国人口仅占全世界的5%,但各种严重暴力犯罪与在押人数所占比例却占到四分之一。据统计,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美国国内死于枪击的人数超过了因南北战争造成的死亡人数,而黑人、西班牙裔则占据了死亡人数的一半左右。


  奥巴马上台以来,一直致力于通过更严格的控枪法案,超过九成的美国民众也对此持支持态度。然而,在美国内两党恶斗、政治“极化”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受到枪支制造商等利益集团影响的共和党及其他一些相对保守的党派,对控枪法案采取了极力阻挠的态度。


  调查统计显示,反对控枪法案的民众及政治团体大多来自中西部地区和相对富裕的阶层,要求严格控枪的民众则主要是中下层民众,而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社会严重的分化,以及社会治理的相对缺失。


  根据美国政府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目前美国贫困人口已经达到5000万,可以预见,如果美国政府继续由于国内政治撕裂在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上缺少作为,未来美国类似的案件与骚乱还将进一步上演。


  美国教训值得更多国家吸取


  美国在弗格森案中所遭遇的课题也值得其他国家借鉴。一些新兴大国也可能面临类似的问题。


  一是如何让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更多惠及广大民众。


  金融危机以来,中美两国分别是经济增长复苏最快的新兴大国与发达国家。在美国,页岩气、3D打印等新能源与新技术的推广普及使其成为最快走出危机冲击的发达国家。然而,这一过程并未伴随美国社会旧有基本矛盾的缓解,相反美国社会的贫富差距、种族矛盾、两党恶斗带来的政治僵局仍在持续深化。这固然有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基本矛盾的原因,也与奥巴马政府在推进新政过程中缺少对弱势群体关注的做法有关。如在本次骚乱爆发的弗格森地区,长期聚居大量的黑人民众与中低收入阶层,当地警方与民众关系紧张,曾多次发生各种摩擦,暴力犯罪率居高不下。


  二是如何进一步健全、完善国家的社会危机治理机制、方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课题。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种社会风潮、骚乱不断席卷世界各国,其中既有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这样的新兴大国,也有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在此次骚乱中,美国地方与联邦政府都在应对中暴露出相关机制与能力建设的不足。一方面,在骚乱酝酿与发生的起始阶段,缺少必要公共舆论引导与管控。一些右翼团体与传媒甚至公开将骚乱称为“种族战争”,进一步激化了冲突。另一方面,在处置方式上,过于强调使用强制手段,尽管增派大量警力,但收效甚微。对此,美国福克斯新闻网在分析中指出,面对群众的规模聚集骚动,聪明的政府应该通过加强情工作,有针对性地抓捕羁押运动的“领导者”,而不应盲目采取“针对所有人的强硬措施”。


  三是有关国家加强社会治理经验的交流沟通已经成为重要课题。美国《纽约时》在分析中指出,此次发生在弗格森的骚乱,与近年来发生在法国、英国,乃至巴西、阿根廷等国的骚乱都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都是因普通案件或个体摩擦引发大规模聚集、骚乱,互联网新媒体也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各国所采取的应对方式也都有共通之处,如此次美国警方在应对骚乱中就借鉴了伦敦警察2011年在应对暴乱中的做法。


  同样,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国家也可能在未来遭遇类似的挑战,这些挑战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与具体的政治意识形态无关,而更多是社会治理过程中出现的挑战,因此加强各国在治国理政方面的交流正成为对各方都有益的做法。□(文/付宇,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瞭望第49期)


本文标题:瞭望:弗格森事件凸显美国社会深层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