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央政治局首提“绿色化”鼓掌
“绿色化”是一种生产方式,一种经济形态,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价值理念。3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绿色化”,“四化”变“五化”,回应了人民的关切,不少网民表示“一万个支持”。
天人合一,生生不息,自然界从来不是死寂世界。“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柳絮游丝三月候,风吹雨洗一城花”、“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历代文人骚客创作的大量歌咏自然之美的优秀诗篇,展示的是一幅幅大自然清新的自然画卷。
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过程中,人类疯狂掠夺和征服大自然,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受到大自然的惩罚。雾霾、泥石流、气侯变暖等灾害频发,吞噬了多少生命,毁坏了多少美丽家园?
有评论说得好,“绿色化”的新提法,充满希望,饱含深意。它重申了这样一种价值判断:我们的现代化,不能让车水马龙的喧嚣、雾霾围城的迷惘,淡漠了田园的乡愁,湮没了绿色的生机。
以前我们常说,既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水。可是由于种种限制,前者是得到了,后者却落空了。其实,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就是摇钱树,两者并不是对立的。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
生产“会呼吸”的砖,用尾水落差发电、让老机床返老还童,用鱼下脚料生产鱼蛋白肽粉……湖北鄂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行“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抛弃“资源-产品-废弃物”的传统生产方式,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我们需要的是,这种循环经济生产方式呈星星之火,在祖国大地上成燎原之势。
对青年个人来讲,从小事做起,少开一天车,少用一度电,节约一杯水,垃圾分类投放,餐后打包剩余食物……这些小小的行动聚合起来,也会减少污染。 “生活方式绿色化”应成为每个公民的行为指南,成为融入骨髓的价值取向,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每一位公民都不能置身事外、袖手旁观。
绿色化是个大市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风起云涌,国际产业发展也向绿色化迈进。美国、日本、欧洲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都已在多年前制定了相应的创新国家战略。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质量和效率齐头并进,全方位整合现有的绿色技术创新要素,建立面向人才、研发、产品、市场的绿色支撑体系,做大做强我国的绿色化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把“绿色化”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发展模式的转变,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潜力,是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应有之义。为中央政治局首提“绿色化“鼓掌。(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王德华)
本文标题:为中央政治局首提“绿色化”鼓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