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大卫星火箭发射场


  太原重工


  


  太原重工(SH600169)太原重工


  是我国最大的航天发射装置生产基


  地、最大的起重设备生产基地、最


  大的挖掘设备生产基地、最大的大


  型轧机油膜轴承生产基地、最大的


  矫直机生产基地、最大的多功能旋


  转舞台生产基地、唯一的管轧机定


  点生产基地、唯一的火车轮对生产


  基地、国内品种最多的锻压设备生


  产基地。公司产品创造了218个中


  国和世界第一,比肩世界四大轧机


  制造巨头,行业垄断地位极其突


  出。公司的主导产品之一的航天发


  射装置市场占有率达到85%,是我


  国最大的航天发射装置生产基地。


  


  一。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我国自主建设第一座卫星发射场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创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末,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是我国完全自主建设的第一座火箭卫星发射场。


  


  发射中心始建于1967年。这里冬长无夏,春秋相连,无霜期只有90天,全年平均气温5℃。


  


  1968年12月18日,中国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枚中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该中心用长征4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第一颗和第二颗“风云”1号气象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此外,它还进行过一系列运载火箭试验。


  


  1997年12月8日,该中心第一次执行国际商业发射,成功地将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制造的两颗铱星送入预定轨道。1999年5月10日,该中心用长征4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和实践五号科学实验卫星送入轨道高度为87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这是该中心连续第七次成功地以一箭双星方式进行的航天发射。


  二。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西昌卫星城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又称“西昌卫星城”,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通信、广播、气象卫星等试验发射和应用发射任务,是中国目前对外开放中规模最大、设备技术最先进、承揽卫星发射任务最多、具备发射多型号卫星能力的新型航天器发射场。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中心总部设在四川省西昌市,卫星发射场位于西昌市西北65公里处的大凉山峡谷腹地。自1984年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讯卫星以来,截至2003年底,已先后成功组织了34次国内外卫星发射。1986年,西昌卫星发射场正式对外开放。该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6度,全年地面风力柔和适度。这里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最佳发射季节。


  


  发射中心于1983年建成,1984年以来发射过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及实用通信卫星,1990年又将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2004年4月,“试验卫星一号”和“纳星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是这个中心首次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标志着这个中心的航天发射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可以进行多射向、多轨道卫星的发射。


  


  截至2004年4月,中心拥有两个自成系统的发射工位,可以发射不同类型的长征运载火箭,既能将大吨位的卫星送入同步转移轨道,也能将小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


  


  2009年4月15日,成功将第2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这颗卫星的成功发射,对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金塔沙漠的胡杨林


  


  由酒泉市通往卫星发射基地航天城约50多公处的胡杨林——酒泉市金塔县“中国金塔沙漠胡杨林”。


  金色的胡杨林,在庚子之秋努力的灿烂辉煌,渐远渐离春天的阴霾和哀伤。


  三。东风航天城


  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基地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祖国西北荒无人烟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是我国建设的第一座航天发射场,也是我国目前唯一一座载人航天发射场。


  


  带你走进中国航天事业启程的地方――“酒泉卫星发射基地”!


  经过层层检查,终于远远的就看到高大醒目的卫星发射塔,接着是在平地上矗立的几个红色大字“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前都是在电视和报纸上看到过,现在咱终于可以近距离观看它的雄姿了,天蓝色的一座庞然大物,好震撼!


  


  越走近这座庞然大物,越心潮澎湃。好想高声一诗,奈何文化水平有限,只能喊一句:“好高、好大、好壮观”!


  


  这里也是神舟飞船发射升空的地方。当然了,可以拍照,但不能到处乱走动,只能在划定的区域,都有解放军叔叔看着呢!咱必须要自觉。参观完发射基地接着去“圆梦园”,也就是问天阁,这里是宇航员生活的地方。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只能参观一楼的“问天阁”,就是领导会见宇航员和宇航员出征的房间,其它的地方一律不能参观,说是现在不开放。(还有好几个地方想去的,但都不开放,这咱得理解,毕竟这里都是军事禁区)。虽然有一些遗憾,但能近距离看到发射塔,问天阁也算圆梦了。


  


  虽然“东风航天成”――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现在是对外开放的景区,但一定要查清楚会不会因任务而关闭,不然千里昭昭来到这里,不能进去就不好玩了。而且尽量别乱拍照,很多都是军事禁区。还要记清通行证的时间!


  四。文昌航天发射场


  


  


  文昌是中国著名的侨乡,是琼崖革命重要的根据地之一,海南闽南文化发源地,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所在地,是中国第四座航天之城。


  


  文昌是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拥有278.5公里海岸线为海南海岸线最长的城市。市境内清澜港是国家一级对外开放口岸,南中国海重要港口枢纽,也是三沙市后勤保障基地。


  


  文昌航天发射场始建于2009年,是中国首个滨海发射基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低纬度发射场之一。


  


  建设新发射场,是为了适应我国航天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满足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和新型航天器发射任务需求。新发射场建成后,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


  


  在海南建设发射场,可利用纬度低的优势,提高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载能力,延长卫星使用寿命,效费比高。有利于优化我国航天发射场布局,提高我国航天发射综合能力,促进国际合作和扩大对外航天发射服务,推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旅游等区域产业发展。


  


  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预计将建设航天发射港、太空主题公园、火箭组装厂、火箭发射基地、指挥中心等,面积达40平方千米。


  五。中国东方航天港


  中国海上发射母港


  海阳市基地


  


  9月15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抓总研制的长十一火箭再次从大海飞向太空,成功完成了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化应用性发射。在这次发射任务中,首次实现了火箭总装、测试、发射一体化,海上发射常态化的大幕也就此拉开。


  


  随着中国首个海上发射母港正在建设,素有黄海之畔“明珠”之称的海阳市拥有了一个新名字:东方航天港。海阳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隶属烟台市。坐落于此的东方航天港是按照航天研发、制造、发射一体化思路建设的航天产业集群,既是固体运载火箭的生产基地,也是航天发射星箭准备的技术中心。


  


  预计未来东方航天港能够年产20发火箭,这不仅能够满足海上发射,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把东方航天港制造的火箭运输到别的发射场进行发射。


  远望号


  


  远望六号


  远望六号测量船集船舶建设、航海气象、电子、机械、光学、通信、计算机等领域最新技术于一身,由通用船舶平台和航天测控装备两大部分组成,分为船舶、测控、通信、气象4个系统。满载排水量2.5万吨,抗风能力可达12级以上,能在南北纬60度以内的任何海域航行。


  


  船上安装了S波段统一测控系统、C波段统一测控系统和C波段脉冲雷达等大型测控设备,能够完成对火箭、卫星、飞船等各类航天飞行器的海上跟踪测控任务,并能与任务中心进行实时通信和数据交换。


  远望号火箭运输船


  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


  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该中心是中国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现代化航天控制中心。


  


  主要任务是对卫星,宇宙飞船等航天器进行跟踪测量;接收并处理航天器发回的数据;对航天器进行控制;回收航天器的返回舱;对在轨的航天器进行长期的运行管理等,是我国唯一的卫星测控中心。


  


  自1970年4月24日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圆满完成了八十余次卫星发射测控任务和九艘“神舟”飞船的测控回收任务。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中国的航天测控技术实现了“飞向太空、返回地面、同步定点、一网多星、国际兼容、飞船回收”六大飞跃,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又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成立于1957年11月16日,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是中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导弹武器和运载火箭研制、试验和生产基地。


  


  截至2018年初,研究院下属13个中央在编事业单位,3个预算内企业单位,9个非法人实体机构,4个全资公司,5个控股公司(含2个上市融资平台),16个本部部门和1个特设机构。占地面积12028亩,科研生产建筑面积约220万平方米,按照“1+3+1+X”布局,包括一个核心区(南苑),三个产品基地,一个综合基地(河北固安),若干个军民融合、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园区。现有从业人员3.3万人,其中两院院士7人,博士1200余人,硕士超过6000人。资产总额1037.95亿元。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 (Beijing Aerospace Control Center )(BACC) 成立于1996年3月,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任务的指挥调度、飞行控制、分析计算、数据处理和信息交换中心,也是我国绕月探测工程的飞行控制中心,承担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飞行控制和长期管理任务。还承担着我国卫星发射的指挥保障任务,是我国对外测控服务的一个窗口。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坐落于北京西北郊唐家岭的北京航天城内,是中国载人航天任务的指挥调度、飞行控制、数据处理和信息交换中心。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2020年7月23日顺利升空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接过接力棒,将在接下来的数月内全力护送“天问”抵达火星。


  可回收火箭的研制


  


  


  美国公司SpaceX曾通过“蚱蜢”火箭(Grasshopper)进行垂直起降的回收技术验证。


  


  作为首个完成回收火箭再发射的私人航天公司,SpaceX在2015年12月完成了猎鹰9号一级火箭的首次陆地回收。次年4月,又完成了首次海上回收。2017年,这家公司将回收的猎鹰9号火箭再次送入太空。


  


  猎鹰9号运载火箭Block 5型,被称为“目前最理想的可回收运载火箭”和“有可能跨进重复使用100次门槛的火箭”。


  


  SpaceX开启了运载火箭回收的时代,让原本在纸上的火箭回收理论变成现实。对运载火箭的一级进行回收可以降低单次发射的成本,是未来运载火箭发展的一个方向。我国也正在研发可回收运载火箭,先前已有火箭安装栅格舵对火箭残骸实现了落区精准控制,并实现了栅格舵的重复使用。我国有多款可回收运载火箭正在研制。


  


  长征8号运载火箭预计在今年实现首飞,其改进型将对第一级和助推器进行整体回收。长征八号为两级半构型,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4.5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7.6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2.5吨。火箭初期年执行发射能力为10发后期可达20,任务准备周期为8-15日。长征八号主要面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业卫星发射任务,未来将用来替代长征二号系列和长征四号系列等。长征八号预计未来两到三年可以实现一级和助推器整体回收,并且长征八号火箭一子级状态与长征七号火箭芯一级基本一致,如果其研发顺利可以很快将可回收技术移植到长征七号上。预计长征七号系列未来的发射数量可以占我国火箭发射数量的一半。


  


  ?


  长征-6X预计于明年首飞,长征-6X是长征6号改进型。长征六号为三级火箭,有700km高度太阳同步轨道最高运载能力可达1吨,研制主要是满足小卫星的发射需求,首飞时长征六号完成一箭20星创造了中国卫星发射新纪录。长征六号任务准备周期为七天,其适应性强、可靠性高。长征六号已经取得阿根廷Satellogic公司的发射射服务合同,预计将为其发射90颗卫星。我国民营航天企业星际荣耀也正在研发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双曲线二号。


  


  ?


  星际荣耀的双曲线一号小型运载火箭是国内民营商业航天首次成功入轨发射的火箭。双曲线二号是一枚小型液体运载火箭,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1.9吨,该火箭一子级可重复使用30次以上,为火箭节省70%以上的制造成本。星际荣耀表示,双曲线二号计划于2020年执行火箭一子级“抛物线”百公里垂直起降试验,2021年执行首次入轨发射任务。民营航天企业翎客航天是在国内可回收运载火箭方面走得较早的。其已经多次进行T5火箭(RLV-T5)的回收测试并取得成功。


  


  翎客航天的新航线一号运载火箭全箭总长23.8米,最大外径1.8米,起飞重量42吨,有效载荷200千克,轨道高度500千米(SSO),具备火箭可回收能力。该火箭计划今年年第四季度首飞,但应当不具备回收能力。该公司计划到2023年之后生产并发射中型可重复运载火箭“新航线二号”。


  


  ?


  目前我国可回收运载火箭技术还处在研发阶段,包括国家队和民营航天都进行了可回收运载火箭的验证和研发。预计未来一至三年我国能实现运载火箭的一级回收。


  


  作为中国较早成立的民营航天公司之一,翎客航天于2014年在深圳注册成立。当年获得了来自天使投资人杨宁领投的300万元、以及天使汇上被认购的515万元。这也是中国民营商业航天领域的第一笔投资。


  


  随着蓝箭航天、星际荣耀、零壹空间等众多“新玩家”的加入,近年来,民营火箭公司提出了各自不同的发展路径和目标。


  


  与星际荣耀、蓝箭航天在液氧甲烷发动机及火箭方面动作不断不同,翎客航天侧重于突破可回收火箭技术。按照该公司介绍,目前,它是中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完成火箭悬停飞行的技术团队。


  


  翎客航天表示,除了正在进行试验的RLV-T5火箭,公司亚轨道可回收火箭RLV-T6型的研制工作也已启动,预计最快于今年年底将完成全箭总装工作并公开亮相。


  


  按照计划,RLV-T6将向科研、军用、商用领域提供灵活可靠的发射服务,并将传统的亚轨道固体探空火箭发射成本降低至目前的五分之一以下。


  


  翎客航天面向微小卫星发射的小型商业运载火箭新航线一号,研制工作也在推进,计划于2021年左右完成首飞。


  


  


  2018年中国航天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曾公布中国新型可回收火箭的相关研究进展,并表示该火箭将在“长征八号”的基础上进行研制。它将采用于“猎鹰”系列类似的子级整体垂直反推回收的方式,能有效实现火箭部件的再利用,有效降低成本。预计采用回收技术的“长征八号”火箭,最早将于2021年进行首飞。


  


  声明:


  


  


  


  


  1.文中引用图片及数据均来自网络,为传播信息之目的,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敬请持权属证明联系本人,及时删除。


  


  2.敬请指正,谢谢传递及转朋友圈;鼓励创作,打赏悉听尊便。


  


  3.文章版式及版权为本人所有。


  标题为阿李郎数媒首创。


  


  4.背景音乐《satellite》。


  


本文标题:太原卫星发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