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有盛名的齐国六字刀币


   中国五千年文明渊远流长,古钱币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刀币由一种称为“削”的工具演变而来,刀币是渔猎文化的产物。刀币的发源地,历来认为是山东半岛的即墨、安阳、莒、齐等古诸侯国,刀币作为货币形态首先出现在齐国。而刀币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齐大型刀币,现在所见有“齐造邦长法化”、“齐之法化”、“齐法化”、“节墨之法化”、“节墨法化”、“安阳之法化”、“莒邦”等多种。“荟萃轩”有缘珍藏一枚“齐造邦长法化”背“上”齐刀币,俗称“六字齐刀”,是战国时齐国最享有盛名的刀币,位列中国古钱五十名诊谱,属古钱收藏中泉界公认的大名誉品。


   关于齐刀币的性质、断代以及币文释读,历来众说纷纭,仍有待考古家、泉学家们探讨研究。第一种观点认为:最早的“齐造邦长法化”是齐侯受封建国的纪念币,周成王三年(公元前1035年),武庚率东部的商人反叛周朝,周公发兵东征,克商并将济水流域并入周王领土,太公吕尚及其子丁公吕汲被封为齐侯。《史记·齐世家》截,“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都营丘”,记的就是这件事。第二种观点认为:所谓造邦或建邦,指的是齐桓公称霸诸侯之事。《管子》一书多次提到,桓公时期“君其率白徒之卒,铸庄山之金为币”,“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按此则六字刀币应铸于公元前680年前后。第三种观点让为:“齐造邦长法化”是田氏伐齐时(公元前386年)所铸,应为田齐造邦时的开国纪念币。近年来,又有一些研究者将该币的第二字释为“返”,认为是齐襄王赶走燕国占领军恢复故土时铸行的纪念币。


   “齐造邦长法化”六字刀币,使人联想到战国时期一个非常出名的历史典故。即乐毅率领五国军队,攻打齐国,危亡之际,田单坚守即墨,以火牛阵大破燕军,收复失地七十余城。公元前284年,为了遏制齐灭宋国后势力进一步扩张,由秦主谋,燕挑头,会六国之师伐齐,大败齐军于济水之西。此后,燕军在上将军乐毅率领下,乘胜东进,攻破齐都临淄,“尽取齐之宝藏器”。齐湣王逃亡,燕军连下齐70余城,惟莒和即墨久攻不下。公元前279年,齐国用反间计,使燕惠王以骑劫取代乐毅,逼迫乐毅逃亡赵国。随后齐将田单以奇计发起反攻,以火牛阵大败燕军,杀死骑劫,夺回临淄,迎齐襄王还都主政,宣布恢复齐国,田单则被封为安平君,“齐故地尽复属齐”。这是战国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出奇制胜的一次著名战争。结合文献资料和有关青铜器铭文,可以认为齐六字刀币是齐为复国而铸的纪念币。不仅如此,齐刀中的即墨、安阳、莒邦等刀币,也是齐国攻灭莱国和占领有关城市时所铸行的纪念币。对于值得庆贺的特定重大事件,齐国历来有铸器和铸币以“铭功记德”的风气。因此,“齐造邦长法化”六字刀币被泉界公认为中国最早的纪念币。


   六字齐刀币历来出土及传世极罕,殊足珍贵。清嘉庆初尚龄在《吉金所见录》曾记述:“盖齐刀五种,惟三字者居多,四字者与即墨、安阳间亦有之,此种(六字刀)则百不一见,偶一见之,即为强有力者携去。”著名学者王献唐先生亦指出:造邦刀犹如星凤,传世亦极廖廖,“出土数十百柄齐都刀中,未必得一安阳刀或即墨刀,更无论造邦刀”。据资料可知,上海博物馆、天津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均有馆藏“齐造邦长法化”六字刀币。“荟萃轩”珍藏的此枚齐六字刀币,铸工尤为精湛,钱体豪放粗犷,币文隽秀雄健,整体气势宏伟,彰显齐刀风范。无论从钱文书体、形制风范、铸造工艺,都具典型战国齐刀币神韵,实为无懈可击、开门见山珍罕之物。六字齐刀饮誉海内外,其身价不菲。据查询钱币拍卖信息,中国嘉德2018年春拍古钱专场,一枚战国“齐返邦长法化”背“上”六字刀币,以超百万元落槌成交。无愧谓“刀中至尊”、“币中大珍”之美誉。


   荟萃轩·前京珍泉录


   方圆乾坤撰稿


本文标题:刀币是哪个朝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