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风系列导弹
东风导弹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各类弹道导弹的总称,涵盖了从短程弹道导弹到洲际弹道导弹的广泛类型,“东风家族”不断壮大,铸就和平之盾,更是让“台独”势力闻风丧胆。
“东风”两字出自于毛泽东主席引用自《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一句俗语“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我们一般把东风系列导弹的发展过程分为无核、有核和核常兼备这三个阶段。可以说,东风系列导弹见证了我国战略导弹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整个发展历程。
1
历史背景
1955年初,中共中央作出发展原子能事业、研制原子弹的决策后,国务院、中央军委即开始研究发展导弹技术的有关问题。同年10月,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从美国归来。彭德怀在会见他时,讨论了研制近程导弹等问题。随后,彭德怀与陈赓在1956年初会见苏联军事总顾问时,提出了请苏联向中国提供火箭制造方面的图纸资料的问题。同年7月,中央军委正式批准成立导弹管理局(国防部第五局)。10月8日,五院正式宣布成立,钱学森任院长。1960 年初,在中央军委召开的扩大会议上,进一步明确了发展国防尖端技术的方针是“两弹为主,导弹第一”,并要求军队装备建设的各项工作都要根据这个方针,以最大的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突破国防尖端技术。
2
从仿制到改进设计
“东风一号”地对地导弹
1958年4月,五院下达仿制苏联提供的?“P-2”近程地地导弹任务。要求在1959年10月1日前完成,为国庆十周年完成,因此代号为“1059”,以后又正式定名为“东风一号”(1958年9月,五院曾提出自行研制“东风一号”导弹,射程2000公里,称“老东风一号”)。
1960年11月和12月,“1059”导弹进行了3次发射试验,都获得成功。通过仿制,锻炼了技术队伍,初步建立了科研、生产的协作网,为中国自行研制中近程地地导弹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东风二号”近程弹道导弹
1960年3月,国防部五院下达了“东风二号”液体中近程地地导弹的研制任务。“东风二号”是在“P-2”型导弹的基础上改进设计的。
1962年3月21日,“东风2号”进行首次飞行试验。导弹起飞69秒钟后失控坠毁,初战失利。此后,由总体设计部技术负责人谢光选主持,对总体方案重新进行论证,并作了相应的改进。修改设计后的“东风二号”导弹,于1964年6至7月进行了3次飞行试验以及尔后接连进行的8次飞行试验,均获成功。
1966年10月27日,中国用“东风二号甲”导弹,运载核弹头,成功地进行了发射试验。至此,中国不仅掌握了导弹核武器,而且走完了中近程地地导弹研制的全过程,闯出了自行研制地地战略导弹的路子,基本具备了开展中程、中远程液体地地战略导弹研制工作的条件。
“东风二号”近程弹道导弹
1960年3月,国防部五院下达了“东风二号”液体中近程地地导弹的研制任务。“东风二号”是在“P-2”型导弹的基础上改进设计的。
1962年3月21日,“东风2号”进行首次飞行试验。导弹起飞69秒钟后失控坠毁,初战失利。此后,由总体设计部技术负责人谢光选主持,对总体方案重新进行论证,并作了相应的改进。修改设计后的“东风二号”导弹,于1964年6至7月进行了3次飞行试验以及尔后接连进行的8次飞行试验,均获成功。
1966年10月27日,中国用“东风二号甲”导弹,运载核弹头,成功地进行了发射试验。至此,中国不仅掌握了导弹核武器,而且走完了中近程地地导弹研制的全过程,闯出了自行研制地地战略导弹的路子,基本具备了开展中程、中远程液体地地战略导弹研制工作的条件。
3
开始独立自主研制
“东风三号”中程弹道导弹
东风3弹道导弹于1965年开始研制,并于1966年底进行了首次飞行试验。
在海湾战争爆发之前,沙特阿拉伯觉得面临海湾地区的复杂局面,需要一种“能够提高我们武装部队和人民士气的武器”和“对我们进行攻击之前必须掂量掂量的武器”。于是在四处碰壁的情况下向我国以现金支付约35亿美元的方式,采购了一批配备常规弹头的东风3中程弹道导弹。
这也是我国战略导弹第一次出口贸易。这次交易为中国与沙特阿拉伯之间的政治承认与外交关系的建立铺平了道路,在地区政治与军事方面影响深远。
“东风四号”中远程弹道导弹
东风4中远程弹道导弹于1965年立项研制,并于1970年试射成功。
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装备的一型陆基中远程弹道导弹。东风-4导弹的研制和改进也为中国后续的导弹技术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基础。
基弹道导弹,这种导弹的导引头可以智能识别地形,一边飞一边校正路线,保证精准打击,被称为“航母杀手”。
4
中国特色战略导弹发展道路
“东风五号”洲际弹道导弹
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于1980年试射成功,是我国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洲际弹道导弹。
作为中国洲际导弹的开山鼻祖,东风-5洲际导弹已经为祖国值班多年,东风-5B洲际导弹是东风-5的改良型,其最大的改进在于拥有了分导能力,突防能力强、毁伤威力大,全面提升了导弹系统的综合作战能力。
“东风-21”中程弹道导弹
我国中程弹道导弹打击力量的主力军,目前已发展了东风-21、东风-21A、东风-21C和东风-21D四代,其中东风-21D导弹是打击舰船目标的陆基弹道导弹,这种导弹的导引头可以智能识别地形,一边飞一边校正路线,保证精准打击,被称为“航母杀手”。
5
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
60年来,“东风家族”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我国核威慑力量的标志。1984年新中国成立35周年阅兵,东风-3、东风-4、东风-5威武亮相,揭开“东风家族”的神秘面纱。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我国最新型洲际弹道导弹东风-41、新型战术导弹东风-17亮相,让世界为之震撼。
“东风-17”高超音速中短程常规弹道导弹
东风-17导弹能够全天候无依托、强突防,对中近程目标实施精确打击,是新一代中近程打击力量的利器。与以往我们熟悉的圆锥形弹头有所不同,东风-17的弹头改变了很多,还“长出”四个翅膀和尾翼,弹头飞行轨迹灵活多变,突防能力大大增强。
“东风-41”洲际战略核导弹
东风-41核导弹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战略核导弹,采用了信息化发射平台,具有单车集成化程度高、发射系统功能全等优势,特别是在突防能力、打击能力等方面有很大提升。东风-41灵活机动,可以在高原、戈壁、雪地、沙漠等极端地区行驶,甚至在常见的高速公路、篮球场都可以进行无依托发射。
东风导弹系列是中国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中国现代化军事力量的基石。东风导弹的发展也反映了中国在军事科技领域的显著进步。它们能够对海上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对中国的海上防御和反介入能力有重要意义。此外,东风导弹的发展也影响了国际关系。中国的这些导弹系统不仅增强了其自身的防御能力,也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方面的决心和能力。东风导弹的存在和性能,被认为是对潜在敌对国家的一种威慑,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来源:央视军事、凤凰周刊、学习强国、中国军号等
声明:凡本公众号转载、引用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文标题:中国东风系列导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