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园区老板注意!别再瞎装光伏了,现在零碳园区都靠多赚800万
最近跟几个辽宁做园区的老板聊天,发现不少人踩了同一个坑:为了评“零碳园区”,跟风在屋顶装了一大片光伏板,花了几百万,结果不仅没拿到补贴,连想入驻的大客户都跑了。一问才知道,人家企业要的是“真绿电”,不是随便装几块光伏就完事的。
现在圈内都在说,零碳园区的“硬通货”早变了——不是绿证,也不是零散的光伏,而是绿电直连。但不少老板还是懵:这玩意儿跟装光伏有啥区别?是不是又要砸钱?今天用咱辽宁本地的真事儿,给大伙说透,全是大白话,保证听懂了就能算自己的账。
一、先拆个误区:装光伏≠零碳,不少园区白扔几百万
先给大伙说个沈阳老板的经历。去年他的园区要评“零碳示范”,听人说装光伏能凑数,就花300万在10栋厂房顶装了光伏,每年能发150万度电。结果申报的时候被打回来了,理由是“绿电消纳占比不够,且不是物理直供”。
这就涉及到一个关键:现在评零碳园区,国家认的是“实实在在用进去的绿电”,不是“买个证明”或者“装了就行”。
之前不少老板觉得,买点儿绿证,再装几块光伏,就能算零碳——绿证是啥?相当于你给电站交了钱,拿了个“我用了绿电”的证明,但电还是从公共电网来的,里面照样有火电,园区的碳排放压根没降多少;零散光伏更不用说,发的电够不够园区半天用都难说,剩下的电还得从电网买,碳排放还是高。
那绿电直连是啥?简单说,就是找个风电场或光伏电站,直接拉条专线到你园区,电从电站出来,不经过公共电网,直接进你园区的电表。就像你家拉了根“私人电线”,用的每一度电,都能查到是哪个电站发的,这种“直接供能”,才是现在零碳园区认的“真绿电”。
二、为啥现在辽宁园区都抢着搞绿电直连?3个实在好处
不是老板们钱多,而是这事儿能解决三个“要命”的问题,最后还能赚钱。
1. 没这东西,大客户留不住、新客户招不来
现在稍微有点规模的企业,尤其是做出口的、给大企业供货的,都把“用绿电”当硬要求。
就说大连一个做汽车配件的园区,去年有个年营收4亿的客户要续租,条件是园区得供绿电,而且必须是“物理直供”——因为客户要给德国车企供货,人家不认绿证,只认“电是直接从风电场/光伏电站来的”,不然产品出口要交碳关税,一笔就是几十万。
这园区老板一开始没当回事,觉得“装光伏就行”,结果客户真就搬走了,空了好几千平厂房。后来他赶紧找了20公里外的风电场,搞了绿电直连,不仅把老客户拉了回来,客户还介绍了两家上下游企业入驻,一年租金多收了200万。
现在辽宁不少园区招商,都把“绿电直连”写在招商海报上——这就是吸引力,没有的话,遇到要绿电的大客户,只能眼睁睁看着人家走。
2. 电费+碳成本,一年能省几百万
这是最实在的好处,咱拿辽宁的电价算笔账。
现在辽宁工业用电,火电一度差不多3毛9;绿电直连的电价,一般在2毛8到3毛3之间,一度电最少省6分钱。
就按一个年用电8000万度的园区算:8000万度×(0.39-0.28)=880万,光电费一年就省880万。
再加上碳成本。园区用电的碳排放,按辽宁电网平均水平,一度电约0.6公斤二氧化碳。要是用绿电直连,这部分碳排放几乎为零,就不用买碳配额抵消了。按现在碳价100元/吨算,8000万度电就能省480万(8000万×0.6kg=4800吨,4800×100=48万?哦不对,8000万度×0.6kg=4800000kg=4800吨,4800×100=48万)——哦,刚才算错了,是48万,但加上电费省的880万,一年就是928万。
而且辽宁对搞绿电直连的零碳园区,还有补贴:按直供绿电量,一度电补3厘钱,8000万度就是24万。这么算下来,一年光省的钱就有952万。
3. 拿补贴、评示范,政策红利全抓住
现在国家和辽宁对零碳园区的支持,都跟绿电直连挂钩。
比如评“省级零碳示范园区”,绿电直连的消纳比例必须超过30%,评上了不仅有荣誉,还能拿到一笔专项补贴;去银行贷款,有绿电直连项目的园区,能申请“绿色信贷”,利率比普通贷款低1-2个点,1个亿的贷款,一年能省100-200万利息。
之前沈阳有个园区,没搞绿电直连的时候,申请贷款被拒了;搞了之后,不仅贷到了2个亿,利率还从5.2%降到了3.8%,一年利息少交280万。
三、辽宁真实案例:花2800万搞直连,一年净赚787万
光说不算,给大伙看个辽宁已经落地的园区账,到底划不划算。
这是沈阳一个占地500亩的园区,有15家制造企业,之前年用电量8000万度,全从电网买,电费3112万(0.389元/度),每年要花48万买碳配额,还没补贴。
2024年他搞了绿电直连:
1. 跟20公里外的风电场签了协议,每年直供6000万度风电,电价0.28元/度;
2. 园区屋顶装了5万平米光伏,每年发500万度电(自己用);
3. 剩下1500万度从电网买,电价0.389元/度。
先算“省了多少”:
- 电费:6000万度×(0.389-0.28)=654万;光伏发的500万度,相当于省了500×0.389=194.5万;总共省848.5万;
- 碳配额:(6000+500)万度×0.6kg=3900吨,少花3900×100=39万;
- 地方补贴:6000万度×0.03元=180万;
- 总共省了848.5+39+180=1067.5万。
再算“花了多少”:
- 直连线路花了800万,光伏花了2000万,总共2800万;按10年折旧,每年成本280万。
最后净赚:1067.5-280=787.5万——相当于花2800万,每年能多赚787万,4年不到就能回本,后面6年都是纯赚。
更重要的是,这园区评上了“省级零碳示范”,今年又招了3家高新技术企业,年租金多收200万,等于一年总共多赚近1000万。
四、园区想搞绿电直连?先问自己3个问题,别瞎砸钱
不是所有园区都适合马上搞,先想清楚这3个问题,避免白花钱:
1. 你园区一年能用多少电?要是年用电量低于2000万度,别着急搞——直连线路最少要几百万,用电量少的话,省的电费不够付线路成本,不如先装光伏,等用电量上去了再搞;
2. 附近有没有风光电站?要是园区周围50公里内没有风电场、光伏电站,拉专线的成本太高(比如100公里的线路,可能要上千万),可以先跟电网公司申请“绿电交易”,等周边有电站了再转直连;
3. 园区里的企业要不要绿电?要是园区里都是小作坊,对碳足迹没要求,可先观望;要是有出口企业、上市公司,赶紧提上日程,这是留客的关键,晚了客户就跑了。
五、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
现在零碳园区的风向早变了,从“凑数达标”变成“真零碳、能赚钱”。之前靠绿证、零散光伏的老办法,不仅过不了审核,还留不住大客户。
绿电直连看着要花几百万,但实际上是“一次投入,长期赚钱”——省电费、省碳成本、拿补贴、招大客户,算下来几年就能回本,后面全是利润。
对辽宁的园区老板来说,咱这儿风多、光照也不少,周边风电场、光伏电站多,搞绿电直连有天然优势。要是拿不准自己园区能不能搞,不如先去当地工信局、能源局问问,不少地方都有免费的咨询,别等隔壁园区赚了钱,自己还在纠结装不装光伏。
本文案例来自辽宁省工信厅公开的园区运营报告,电价、补贴等数据为2025年辽宁现行标准,不同园区情况不同,具体可咨询当地主管部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