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电影
穆斯林的葬礼电影推荐文章1:《穆斯林的葬礼》:一个男人毁掉了三个女人的幸福
文/暖茶暖你心
图/来自电影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部长篇小说,曾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里面讲了穆斯林的玉器世家、三代人六十年的坎坷浮沉。
它是由两条主线组成的,一条以“玉”为主线;另一条以“月”为主线,由人物韩子奇串联整个故事。
韩子奇原名易卜拉欣,他是个孤儿,在流浪的路上遇到穆斯林信徒吐罗耶定,就跟着他开始了朝觐之旅,在北平遇到玉器匠梁亦清,他从内心喜欢玉器,留下来做了他的徒弟。
韩子奇一生有三个重要的女人,一是结发妻子——梁君璧,他没有尽到一个做丈夫的责任;二是小姨子——梁冰玉,她对他信任,以身相许,他却没有给她想要的安全;三是自己的女儿——韩新月,他没有尽到一个父亲该给的关爱和保护。
01 对妻子梁君璧
韩子奇对梁君璧的爱不是爱情,他对玉痴迷,被称为“玉魔”,和梁君璧结婚,就能待在奇珍斋,名正言顺地与“玉”为生。
如果奇珍斋的女儿是别人,他也会同她结婚,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她是梁亦清的女儿。
韩子奇没有给梁君璧想要的幸福生活,战乱时期,他没有为这个家着想,没有顾妻子的生命安全,他为了玉舍妻抛子,远到英国避难。
作为丈夫他没有遵守该有的专一,当收到妻子和儿子不知所踪的信时,他没有等到确切消息,就乘小姨子精神颓废之机与她结合。
后来他回来了,历经生死离别,他没有给妻子该给的关心。看到地上奇珍斋这块匾扔在了地上,露出很痛苦的样子,感觉她把自己的一切都毁了,虽然后来他把一切错误归为自己,但他没有向妻子承认自己出轨的错误,而是用躲的态度,使妻子内心着急,各种猜忌。
其实,梁君璧要的不多,她只想过普通人的生活,有孩子、丈夫平平安安过一生足够了。她虽生在玉匠之家,但是她会为了这个家舍弃玉,而韩子奇恰恰与她相反,他是宁可为了玉舍弃家。
在妻子的逼供下,韩子奇说出了和小姨子的原委,他看到妻子听后的反应,才发现她爱他爱得这么深、这么真,他的反应是抱头不语。
为了他的玉,他委屈求全,与梁君璧过了长达几十年名存实亡的夫妻生活,他以私藏的玉为精神寄托,全然不再关心妻子。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去世时说自己是汉族人,这让虔诚的伊斯兰教徒梁君璧怎么接受,一直在忏悔中度过吗?
他们千疮百孔的爱情,韩子奇的所作所为毁掉了梁君璧一生的幸福。
02 对小姨子梁冰玉
他和梁冰玉是亲如手足的姊妹,是自幼耳鬓厮磨的伙伴,是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朋友,但是他又掺杂了说不清、道不明的男女之情。
在奥立弗要把她“夺”去时,他曾感到恐慌。在小姨子向他坦露少女的感情困惑时,他没有鼓励她接受奥立弗的爱,而是选择了沉默。
梁冰玉是新人类,她夹在传统礼教和新思想观念间,迷茫惶恐,如果韩子奇给她一点鼓励,她就会冲出封建道德和宗教的束缚,迎接新生活,可是他没有,使梁冰玉在奥立弗炙热的爱面前胆怯,不敢接受。
梁冰玉挣扎在死神面前时,他又甘愿和她一同死去。当梁冰玉向他坦露爱、渴望他的爱时,他却又退却了。
在飞机的轰炸下,在死神面前,在不知妻儿生死的情况下,在梁冰玉忠实的激励下,他接受了她的爱,这是爱情吗?他不清楚。
生下了女儿的时刻,他是激动的,他们一家三口在国外幸福地度过一生,是很好的选择,可是他爱玉胜过一切,他要他的玉回家。
回家的后果是,亲姐妹成仇人,梁君璧打妹妹耳光时,韩子奇没有勇气去阻止。梁冰玉在离家之前,她对韩子奇说:
“我们走吧,把房子、财产、这儿的一切都留给她(姐姐),我们两手空空地去开辟自己的家!”
可惜她的一腔热情被韩子奇浇灭了,韩子奇找各种理由推脱,他舍不得他的玉,舍不得奇珍斋和博雅斋,在爱人和玉面前他又选择了玉。
他还自私地拆散了梁冰玉母女,他不让她带走,就因为他喜欢女儿,如果女儿跟着梁冰玉去英国,她的生命就不会那么短暂,可惜没有如果。
他的懦弱让梁冰玉母女分离,阴阳相隔;他和梁冰玉错误的结合,使相依为命的姐妹反目成仇;他放弃了真爱他的梁冰玉,让她孤独了一生、漂泊了大半生,他不配拥有梁冰玉的爱。
03 对女儿韩新月
韩子奇把女儿强行留下,却没有给她父亲的关爱,小时候新月变天腿就疼,他不知道,如果他多一点关心,就会发现新月的病情,就会得到很好的治疗;新月成长期,没有也没得到母爱,她觉得自己的母亲和别人的不一样,中间隔着什么,他这个当父亲的从来不了解女儿内心的苦闷。
当女儿查出有风湿性心脏病时,他才着急了,可是当女儿再次感冒发烧时,他又不在身边,他一天到晚只知道待在地下室看他的玉器。
在新月的心中,给她关爱的只有外人姑妈和同父异母的哥哥。
当韩子奇听到楚雁潮老师说爱新月时,他没有因为有这么一个优秀的人爱女儿而高兴。
虽然他也喜欢楚老师,把女儿交个这么优秀的人,他放心,可是当梁君璧说:
“我们回回,男婚女嫁,历来都找回回家,不能跟汉人做亲,万不得已,也只有娶进来,随了我们,绝没有嫁出去的!”
他又选择了沉默,他只有深深地为失去这样一个“女婿”而惋惜。
他没有替女儿去抗争,他觉得妻子的话有道理,从不觉得重病的女儿更需要爱情的滋养与呵护。
当听到楚老师发自肺腑的表白时,他是震惊的,矛盾的,心乱如麻,可他只能在中间当个和事老,既不愿坏了回民的规矩,又怕楚老师不再来了。
梁君璧和新月挑明不让与楚老师来往时,作为父亲也是忍无可忍才说了妻子一句,但他不敢让女儿大胆去爱,没有给她大胆去追求幸福的鼓励。
他们父女唯一的谈心是在姑妈去世的灵堂上,新月逼迫他说出了实情。
女儿去世时,他也没在身边,是哥哥和嫂嫂陪在她身边,给她安慰。
作为父亲,他是失败的,不合格的,女儿跟着他,在缺少父母之爱和病痛中挣扎了一生。
韩子奇毁掉了三个女人的幸福,自己到头来也是一场空,毕生积攒的心血被人带走了,真的是人生一场游戏,一场空。
穆斯林的葬礼电影推荐文章2:从《穆斯林的葬礼》,看出轨的婚姻对家庭的伤害有多大
成稿于1987年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是回族女作家霍达的成名作,荣获中国文学最高奖——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本书采用了以玉和月为线索的双线平行叙事结构,通过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兴衰,两代人的爱情故事,展示了穆斯林独特的风俗和信仰的力量。
书中通过玉的长河,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痴迷玉器、忍辱负重的韩子奇,精于人情世故、咄咄逼人的梁君璧,敢爱敢恨、崇尚自由的梁冰玉以及单纯善良的韩新月等一系列有血有肉的人物,作品一经出版就深受重视,畅销不衰,后又被改编为电影《月落玉长河》广为流传。
这本书立意深远,通过书写两代人的爱情悲剧,使自己民族的文化和人文被主流文学界所认可,是非常令人敬重的。但不得不说,脱离时代和民族的大背景,这场爱情悲剧,在韩子奇异国他乡出轨妻妹梁冰玉、背叛婚姻的那一刻起就是注定了的。
01 爱情纠葛的三方,没有一方是安宁的
书中让人印象深刻的虐恋就是韩子奇和梁君璧、梁冰玉姐妹的感情纠葛,韩子奇因重整家业和已故师父的大女儿梁君璧结为夫妇,生下儿子韩天星,不久后战争爆发,韩子奇为了守住心爱的玉器逃往英国,阴差阳错和受情伤的小师妹梁冰玉走到一起,度过了十年时光,还生下女儿韩新月,十年后二人携女回到故土。
婚姻的世界里岂容得下三人同行,一桩背叛的婚姻里,扭曲的是三个人的灵魂。
韩子奇最终回归家庭,弃冰玉而去,十年的爱恋不过是所托非人,自此梁冰玉与女儿分离,独自一人在海外漂泊,黯然神伤。多年后,她重回故里,已物是人非,女儿新月和爱人韩子奇已不在人世。梁冰玉一生为情所困为情所伤,内心孤独地漂泊了一生。
梁君璧一人操持家业整整十年,等来的却是妹妹和丈夫在一起的事实,打击之大,让她痛心不已,虽然家人团聚,但爱恨交织下的两人内心已有隔阂,咫尺也是天涯。
韩子奇虽然回归家庭,但因犯了错充满了愧疚感,无论是对妻子还是梁冰玉,内心煎熬无比。有人评价说书中韩子奇的人物性格出国前后相差太大难以理解,出国前他有勇有谋自信满满,一个人撑起奇珍斋的家业,怎么回归家庭后唯唯诺诺没有主见了呢?我想这其实也是不忠的代价,韩子奇充满了愧疚感,所以事事迁就退让,生怕多言多语引来妻子不满,他妄图用自己的一生来换取心的救赎。
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阿德勒曾说"假如一桩婚姻没有坚定不移的承诺,这桩婚姻就不是真正的婚姻。"所以,冠冕堂皇的以爱之名的背叛,实则是用种种借口来试图美化自己犯的错,是自私的表现。冰玉口口声声说爱情,殊不知爱情是建立在道德和良知上的,跳脱了道德束缚的爱情一文不值。
02 夫妻间产生的裂痕难以修复,随时随地爆发的恨意让人无法喘息
韩太太表面上原谅了丈夫,收养了新月,但是面对出轨过的丈夫,妻子很难再信任他,韩子奇回归家庭后二人十几年未同榻而眠,甚至每当家里提起英文、外国等字样时,韩太太都极为激动,这一切让她变得越来越敏感,任何事都能联想到丈夫和妹妹在国外一起度过的岁月,想起来就恨得牙痒痒,言语中几近嘲讽和挖苦。
人生是一场梦吗?不,梦醒之后还可以忘却,人生可以忘却吗? 人生是一部书吗?不,书成之后还可以删改,人生可以删改吗?
人生无法删改,梁君璧也无法忘却背叛的伤痛,因丈夫背叛造成的心理阴影甚至是心理创伤,一直走不出来,就像心里的一根刺,拔不出来,将产生更大的疼痛,这根刺不时的显现出来,成为了争吵的诱因,严重影响了夫妻感情。
韩子奇作为犯错的一方地位卑微,用尽一切方法来赎罪和讨好,可这并不能磨灭韩太太的伤痛,一味的忍让让韩太太越发觉得他是做贼心虚。梁君璧遇到问题不是解决问题本身,而是被情绪控制,将韩子奇定义为有罪之人,动不动就谩骂侮辱,而韩子奇只有默默的忍受。这种婚姻里地位的不对等,让他们的感情发展越来越糟。
梁君璧的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叫做"投射性认同",是早期的被遗弃、被欺骗、被打击的自我创伤在不断地重演,也是对双方的不断折磨。梁君璧通过强势的咄咄逼人,诱导出丈夫的软弱无能感,从而实现自己的控制欲和权力欲望,这样可以让她感到内心平衡,暂时弥补所受到的伤害,揪住过去不放让两个人的心越走越远。
03 父母的婚姻关系对子女的影响
上一代的恩怨,造成了下一代的不幸,大人的错却要新月来承担, 父母不停的争吵给孩子带来了无尽的烦恼,新月因父母的争吵辗转难眠。君璧心中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痛让她对韩新月冷若冰霜,新月短暂的一生都在渴望着母爱,但直到她死都没能见到亲生母亲一面,也没能等到爱人的相见,在思念中痛苦的离世。
韩子奇在国外十年,缺失了对儿子成长最关键时期的的陪伴,天星由强势的母亲一人带大,也正因如此,造就了他自闭、没有安全感的性格,懂事的他为母亲分忧,15岁就辍学进厂当了学徒,没有念大学成为天星心中永远的遗憾。
梁君璧心中没有爱,便极力阻止儿女们的爱情,她掌握不了自己的人生,便有一种执念去掌控儿女的人生。听说儿子天星已经背着她谈了半年的恋爱,梁君璧诚惶诚恐,感觉天星即将要摆脱她的控制,像当年丈夫对她一样冷落、抛弃,所以在天星自由恋爱的道路上横加阻拦,天星爱而不得,为了家庭放弃了自己的真爱,顺从母亲的安排,实在悲怆。
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家庭的和睦可以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幸福感和成就感,人格中也会充满了正向的因子;孩子是很敏感的,家庭关系的破裂,他们会很轻易的感受得到,久而久之会出现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对以后的婚姻观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04面对出轨后回归家庭的婚姻应该如何应对
1、学会尊重。如果接受了另一半的回归,还想继续婚姻生活,任何训斥或轻视贬低爱人的做法都会损害对方的自尊心,不揭伤疤,不提旧事,以平等的心态面对以后的婚姻生活。
2、学会信任。相互信任是感情的基础,很多人在另一半出轨后,即便对方后悔、认错也不能让自己心安,总有"一朝被蛇咬"的心理,但实际上如果你充满了猜忌和怀疑心理的话,不管对方做什么事情你都会往不好的方向去想,除了徒增烦恼之外没有任何用处,还会将另一半越推越远。
3、建立共同爱好。这也是感情修复最重要的阶段,婚姻里出现问题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错,两个人有共同语言、共同爱好是双方能持续产生爱意的基础,从兴趣交流中能更深入的了解对方,让婚姻有趣起来。
4、学会放手。如果背叛的阴影挥之不去,陷入到深深的痛苦之中,那么要学会放下,放各自一条生路,去寻找新的幸福。像文章出轨后马伊利的一句"恋爱容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看似原谅了文章,可之后二人再也回不到之前的恩爱时光,最终还是分手各自安好。所以,做不到原谅就及时止损,不要越陷越深。
结语:
也许有人说书中的情况是不得已,出轨有很多原因,大时代背景下,韩子奇和梁君璧的结合时是顺理成章的,并不是爱情,战乱下韩子奇和梁冰玉两颗心走到了一起才是真爱,但是我想说,爱情虽是由心而发不受管制的,但是婚姻不止有爱情还有责任和担当以及节制,所以,当困难来临时要拥有一颗勇敢的心和另一半一起去面对,当所谓的"爱情"来临时要保持一颗理智的头脑。
最后,关于本书我还想说一点,爱情是很多文学作品表达精神内核的一种形式,为了表现时代的兴衰、民族的风俗而设定的情节,所以希望大家不要仅以三观和道德层面来评判这部作品的好坏,细细品一品它的精神内涵、民族的兴衰、穆斯林的信仰以及对理想的执着,是一本值得去深思的好书。
穆斯林的葬礼电影推荐文章3:《穆斯林的葬礼》:养大亲妹与丈夫的女儿,她的悲哀却无人过问
#「闪光时刻」主题征文 二期# ?
《穆斯林的葬礼》是由回族女性作家霍达在1987年所著的长篇小说,1991年获得茅盾文学奖。
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初中的时候,那时候最喜欢的角色就是韩新月,不仅人长得漂亮还很有才华,也感动于她和老师楚雁潮之间纯粹的感情。
特别是看到新月才19岁就因病不幸去世,还为此难过了好久,甚至把自己带入到书中体会新月的感情。
那时候最不喜欢的角色就是新月的母亲—梁君壁,为人刻板、固执、对女儿新月毫不关心。即使后来知道新月是韩子奇和君壁的妹妹所生,也没能改变对她的印象。
等后来再次重读这本书时,才懂得了这位韩太太作为女人的悲哀:丈夫抛下自己和儿子跑去国外躲避战乱,在国外与自己的亲妹妹有了感情,生下来女儿,而自己却不得不把这个所谓的外甥女当作亲生的女儿。
在这一切的发生才会导致梁君壁性格大变,变得让所有人对她既怕又恨。而在这之前的梁君壁却懂事得让人心疼。
?01.少女时期的梁君壁梁君壁是奇珍斋主梁亦清的大女儿,她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就开始帮着母亲操持家务,虽然不识字,但却当起了父亲的小账房,替父亲打下手、收账、送货等无一不精通。
可惜这样聪颖、能干的女子却因为小时候家里贫穷没能上得起学,这也为后面她的感情悲剧埋下了伏笔。
某一天父亲收养了一个孤儿,为他取名韩子奇,因为玉的手艺传男不传女,所以父亲把韩子奇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想把手艺传授给他。
可没想到就是这个孤儿却改变了自己两个女儿的命运。
梁君壁父亲开的这间奇珍斋,原本可以足够维持她们一家人的生活。可是意外来临,不仅夺去了父亲的生命,还导致她们欠了一大笔债。
父亲去世后,作为徒弟的韩子奇不仅重新开起了奇珍斋,还承担了照顾师娘和两位师妹的重任。
梁君壁跟这位师哥相处时间久了,心里早暗中已种下了情愫,所以他们两人顺理成章的就结婚了。
02 婚后的梁君壁与韩子奇结婚十年,梁君壁经过三次怀胎流产夭折,最终在第四次怀孕7个月生下了儿子-韩天星。
这个时候母亲已经去世,妹妹梁冰玉在燕京大学读书,丈夫的生意越多越大。家里里里外外还是她一个人来操持,韩子奇想要请个佣人来照顾她,可她却不愿意。
这个时期的梁君壁应该是最幸福的,嫁给自己青梅竹马的师哥,生下了儿子,不需要愁吃喝,一家人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如果没有那场战乱,也许她的幸福可能会一直维持下去,可惜天不遂人愿。梁君壁的悲哀不仅有人为的因素有关,也与那个时候的时代背景有关。
?韩子奇因为在儿子百天的时候办了一场赏玉盛宴,将自己所收藏的珍宝一一展出从而获得“玉王”称号。
可一年后北平将发生战乱,韩子奇很担心自己当时的高调会引来祸乱,所以他打算去英国躲避战乱。
可是梁君壁却由于恋家不愿意离开,韩子奇带上比他性命还要珍贵的玉器,告别妻儿去到了英国。
这一分离就可以看出韩子奇这个男人很自私,在他眼里妻子和儿子还没有他的那些玉重要。
虽然是君壁执意不愿意去国外,但是他作为丈夫和父亲,却不顾妻儿的安危自己逃往国外,无论什么原因这一点都不该被原谅。
03 性格大变的梁君壁韩子奇这一走就是十年,并不是他自己认为的一年半载。可想这十年,一个女人带着孩子在战乱中是如何艰辛的努力存活下来。
十年的等待好不容易丈夫回来了,但是却心心念念的是自己的“奇珍斋”,韩子奇躲去国外,却怪妻子没有管理好自己的店铺,觉得是妻子毁了自己的一切,使自己变得一穷二白。
韩子奇这样的强盗逻辑,可君壁并没有怪罪这个抛下自己和儿子十年的丈夫,反而一直因为自己不善经营店铺而觉得愧对丈夫。
?这个女人还是那么的善良,她把一切过错归咎于自己。丈夫安全回来的喜悦使她忘掉了过去所承受的思念和担心。
她原来以为她们又可以回到像以前那么幸福,可突然发现离家十年的丈夫却不愿意和自己睡在同一张床上。
她终于意识到丈夫是不是在外面有了其他女人,她拿着剪刀对准自己的胸脯逼问丈夫这个女人是谁?
当从丈夫嘴里听到玉儿的名字,她瞬间崩溃,两个最亲的人却伤她最深。从小在她的庇护下长大,舍不得让吃一点苦的妹妹却夺走了自己的丈夫,亲手毁了她的家。
这样沉重的打击她如何能承受得起?
丈夫与自己的亲妹妹不仅有了感情,还生下了女儿韩新月。
虽然韩子奇对梁君壁已经没有了爱,但是君壁却一直深爱着这个男人,她也了解玉才是这个男人最珍爱的东西。因为这些她留住了自己的丈夫,尽管这个男人已经不再爱她。
可她爱他,这就够了。
妹妹梁冰玉虽然离开,却留下她与韩子奇的女儿-韩新月。这个女孩的存在时刻在提醒着君壁,自己丈夫与亲妹之间曾经做过的龌蹉事。
面对这个女孩,梁君壁她不可能不恨,但是恨又有什么办法,那毕竟是自己妹妹的亲骨肉,她只能把她抚养长大,所以别人只当她尖酸、刻薄,但她的悲哀却无人过问。
穆斯林的葬礼电影推荐文章4:
穆斯林的葬礼电影推荐文章5:《穆斯林的葬礼》|一道门,隔着两个世界
上午读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无法释手,不过按照我读书的习惯,总留一个结尾专门来读,因此还是忍耐住了。下午睡起,将全书读完,释出压在心头的沉痛,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觉得这是一部穆斯林的圣洁的诗篇,充满悲剧的美感。过去的生活过去了,新的生活开始了。这部书场面十分阔大、头绪那样纷繁(本来人生就是阔大而纷繁的),通过一个玉器世家几代盛衰,唱出一曲人生的咏叹。全书前面部分还情缜意密,精心刻画,到后半部已如大潮汹涌,不可遏止。这是玉的长河,不,人生的长河,命运的长河,悲剧的长河。到新月之死,我实在无法抑制,不能不流下眼泪。如果不是把人生的真谛写得如此深邃,如此动情,能有如此摧肝裂胆的艺术魅力吗?
读这部书,有如读《巴黎圣母院》,奇谲诡变,奥妙无穷。一个中年女作家,能够有这样强大的驾驭历史、挥洒人生、驱使命运,写得沉雄浑厚、凝练典雅的创造力,达到了惊人地步,实在难能可贵。所以取得这样辉煌的艺术成就,诚如在后记中所说,她在追求一种美,人生如果没有这种美,人生有什么意义?艺术如果没有这种美,艺术有什么意义?正是这种美,深沉的美、崇高的美,使人的灵魂得到升华。我仔细品味着为什么掌握了这种美,我发现,是一个有自己美学观的人。她写道:“我在写作中净化自己的心灵,并且希望我的读者也得到这样的享受。”“我历来不相信怀着一颗卑劣的心的人能写出真善美的好文字。”“我觉得人生在世应该做那样的人,即使一生中全是悲剧,悲剧,也是幸运的,因为他毕竟完成了对自己的心灵的冶炼过程,他毕竟经历了并非人人都能经历的高洁、纯净的意境。人应该是这样大写的‘人’。”
的确,一页一页读下来,我进入一个庄严而伟大的世界。读到《玉殇》梁亦清之死,这是大斧铿锵的雕塑,悲壮淋漓,令人震骇,读到《玉王》,韩子奇青云得意,斗角钩心,用笔如此老练,千万世态,游刃有余,我深为这种艺术功力而赞叹。围绕着这一条清澈而晶莹的玉的长河,梁君璧、韩子奇,各有鲜明的性格,各有独特的内心世界。但在这庞杂的人生之林中,却响起一支幽幽的乐曲,它由小而大、由轻而重、由弱而强,一个形象轻盈而出——这就是新月,正是这一纯洁的灵魂、幽静的灵魂、美的灵魂,本来是一道活泼的小溪,却一下跌入人生的劫难,由梁君璧之拒绝楚雁潮这一波澜突起,掀开可怕的命运的剧变……“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使得纯真的少女的爱心像一块无瑕之玉一下跌得粉碎。是的,正如自己所说,她是“为人心作传”——无论是优美的,无论是残酷的,人的心灵,压倒一切,镇住一切。新月之死,令人悲痛欲绝。这绝不是因为我有一个和新月患同样病而死去的亲爱的儿子,才会抚今忆昔,引起创恸;倒是一个失去爱子的父亲的心,才能感受到凄切命运中美的触动。新月之死,是祝英台之死,是缠绵的,又是壮烈的,不只是柔情感人而是苍天泣血,人们的心正是从这悲剧之美中得到净化。
从艺术评价来看,我以为林林总总的诸多人物中,梁君璧是塑造得最丰满的一个典型形象,一言一语,一颦一笑,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使我想到《红楼梦》中的凤姐。也许因为我是北京人,我生长在曾经富极一时而终又凄凉零落的大家庭中,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使我懂得梁君璧,她表面上显露着压人的威势,其实内心隐藏着一腔悲痛,一部书能写出一个典型人物已不容易,何况全书在艺术上可以称得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我读《穆斯林的葬礼》,实为多年来难得的艺术享受。
当然,从美学的完美之境这一高度来考察,全书也非无不足之处。我相信的才华与意志是能够承受这种过苛的要求的。王国维有“隔”与“不隔”之说。梁君璧之风云叱咤,韩子奇之愁肠百结,都衬托新月,净化主题,至新月之死,大有“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之势,她盼望着天明,她在天明时死去,这是人世间多么大的悲痛呀!这些都丝丝入扣,不隔;但韩子奇在伦敦,楚雁潮突然而来的爱情,由于铺垫不够,过分突兀,从而不能出神入化,精韧至微,则隔矣。当然从全局之矫捷,大可不计片段之平弱,但有一点是否值得推敲?精心筹划,独树一帜,以今昔对比结构全书,有如两条河流相融相汇,相彰相衬,其妙无穷。但是不是创造了结构,又受到结构之局限呢?
前面说到完美,完美当然是美学的很高的准则。我考虑这一问题,是从罗马圣彼得教堂开始的。当我走到米开朗琪罗的雕塑《母爱》跟前时,那种整体的完美一下镇住了我。在文学上,我崇拜《战争与和平》,但是在托尔斯泰笔下,我以为体现了艺术完美的是《安娜·卡列尼娜》;我崇拜《悲惨世界》,但是在雨果笔下,我以为体现了艺术完美的是《巴黎圣母院》。《穆斯林的葬礼》从悲剧美这一角度来看是达到一定完美的程度,读完所以令人不释于怀,就因为它具有悲剧美的感化力。在后记中讲到:“最高的技巧是无技巧,仅仅炫耀技巧就失去了灵魂。”还说:“至今弄不清我运用了什么技巧,也弄不清楚这本书按时下很流行的说法归属什么流派。”作为一个既欣赏西方古典文学、又欣赏西方现代文学的人,我认为是现实主义的同时又是浪漫主义的,当然,不是停滞于古典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而是迈步于今天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它显得更鲜活、更有灵性,因而也更动人。在悲剧张力这一点上,它属于莎士比亚,在探索人心这一点上,它接近茨威格,但是,它比茨威格有气势,因此它是不平凡的。正因为是为穆斯林人心作传,全书笼罩着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因此我说它是圣洁的诗篇,扬起美的灵魂。也许有的读者觉得这个悲剧太悲惨了,但是,在尾声部分,梁冰玉看到“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出现在门边,洁白的皮肤,俊秀的脸庞,黑亮的眼睛,长长的睫毛,正吃惊地看着她。‘新月!新月……’她一把抱住了少女……”是的,默默苍天,沉沉大地,过去的生活过去了,新的生活开始了。梁冰玉抱着的已不是新月,而是梁家第三代人,她抱住的不是一个新的新月,一个未来,一个希望吗?对于细心的读者,这轻轻一笔也就足够了。
(本文原发表于一九九○年七月二十九日《光明日》,现收录于《穆斯林的葬礼》一书)
相关图书
《穆斯林的葬礼》
霍达/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5年9月出版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部长篇小说,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两根故事线,一大家子人的悲欢离合,就这样交织重叠地,从笔下娓娓流出。“一道门,隔着两
本文标题:穆斯林的葬礼电影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