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军工现在叫什么
哈军工现在叫什么推荐文章1:哈军工的历史沿革和重大作用
*哈军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是中国现代军事工程教育的摇篮,为国防科技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其历史沿革和重大作用如下:
一、历史沿革1. 创建背景(1952-1953)成立时间:1952年,毛泽东主席亲自批准,由陈赓大将负责筹建。建校目的: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急需现代化军事工程技术人才,哈军工应运而生。校址选择:哈尔滨(苏联援助背景,靠近工业基地,便于合作)。2. 辉煌发展(1953-1966)首任院长:陈赓大将,强调“两老办学”(老干部+老教授),吸纳大批留苏学者和国内顶尖专家。学科设置:初期设空军、海军、炮兵、装甲兵、工程兵五个工程系,后增设导弹、原子能等尖端专业。苏联援助:苏联派遣专家协助建设,提供教材和设备。3. 分建与转型(1966-1970)“哈军工”撤销:因中苏关系恶化和“文革”影响,1966年学院退出军队序列,1970年正式分建。分建院校:国防科技大学(长沙,主体继承)哈尔滨工程大学(原海军工程系)南京理工大学(原炮兵工程系)陆军装甲兵学院(原装甲兵工程系)西北工业大学(部分并入)4. 精神传承(1970至今)各分建院校延续哈军工的严谨治学传统,在国防科研领域持续发挥重要作用。二、重大作用1. 培养国防科技精英哈军工13年间培养1万余名毕业生,包括:“两弹一星”元勋:任新民(液体火箭专家)、庄逢甘(空气动力学专家)等。军队高级将领:如丁衡高(上将)、徐才厚(原军委副主席)等。院士与科学家:40余位两院院士,如宋文骢(歼-10总设计师)。2. 奠定中国军事工程教育体系开创了中国军事工程高等教育的先河,分建院校成为国防七子(如哈工程、南理工)的核心力量。推动了中国导弹、核潜艇、航空航天等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3. 推动军民融合哈军工的科研成果不仅用于军事,还带动了民用科技发展(如计算机、船舶工业)。4. 精神遗产“哈军工精神”:忠诚国、严谨求实、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影响至今。三、历史地位哈军工虽仅存13年,但其培养的人才和科研成果深刻影响了中国国防现代化进程,被誉为“中国军事工程师的摇篮”。其分建院校至今仍是国防科技的中流砥柱。
哈军工现在叫什么推荐文章2:53年陈赓创办哈军工,拿着一份文件找周恩来:若不批今晚在这过夜
1959年2月底,钱学森教授参观了哈军工,在看到哈军工的教学规模和条件时,钱学森发出了由衷的赞叹:“以我们国家目前的条件,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办起如此规模的军事技术学院,放在世界上都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奇迹!”
就论在国内的影响来说,哈军工的名气并不输清华与北大,曾为我国培养了200多位将军和干部,对我国的国防有着重要的贡献。
而哈军工的创建,自始至终都离不开我国开国大将陈赓的努力,作为哈军工的第一任院长兼政委,陈赓的战略眼光不可谓不高超。
一、援朝归来、接受建校任务新中国成立之初,毛主席便有了创办正规军事技术学校的想法,要实现我国国防的现代化,就必须要优先培养高素质的军事人才,为此,毛主席在坚定地指出:“实现国防现代化、建立强大的国防军势在必行,我们要抓紧时间创办一所兵种和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军事学院!”
1949年年底,毛主席首次出访苏联,在与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会谈时,毛主席再一次提出了创办军事技术学校的想法。
面对毛主席的请求,斯大林当即表示:“如果你们要建一所高等军事工程学院,我们可以派专家帮助你们!”
朝鲜战争爆发后,人民解放军虽然稳住了战局,但是与美军仍在一定的差距,这让毛主席深刻地认识到:“实现国防现代化迫在眉睫,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军事技术干部和战士,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
不久之后,刘伯承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开始着手筹备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建立的工作,哈军工的创建由此开始提上日程。
1952年3月底,粟裕和聂荣臻递交了成立军事学院的具体告,毛主席看完后,意味深长地写下“同意”二字。
既然要创办正规的军事技术学院,那么,总负责人是一定要有的,具体由谁来指挥呢?中央军委会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决定,由有着黄埔经历的陈赓来执行。
当时,陈赓正在朝鲜战场与美军激战,身为代总司令的他还负了重伤,走路是一瘸一拐的状态。
接到命令的陈赓,立即将前线的工作安排妥当,并将手中的悉数交给了邓华,随后便匆匆地赶回国内。
陈赓回国后,来不及返回家中,他径直来到中央军委的办公处,在这里,毛主席、朱老总和周总理已经等待他多时。
陈赓刚一进门,毛主席就微笑迎过来,并打趣地说道:“看看,这不是我们的功臣回来了嘛!辛苦你了啊!”
急性子的陈赓直接询问毛主席:“把我从朝鲜调回国内,是不是有什么更重要的事?”
毛主席淡定地摆了摆手,示意陈赓先坐下,随后,毛主席关切地询问道:“不急,还是先谈一谈你在朝鲜战场上的感受。”
陈赓摇着头回答道:“朝鲜的局势是稳住了,但是,通过这场战争,也让我看到了我军在现代化武器和科技人才上的缺失……”
毛主席点了点头说:“陈赓啊,这次紧急召你回国,为的就是这件事啊!党中央决定创办一所正规的军事技术学院,由你来负责主持办校,你看怎么样?”
陈赓尴尬地回答道:“这很好啊!可……”还没等陈赓把话说完,毛主席便严肃说:“就这定了,这次让你回来,就是这个任务!”
面对毛主席的拍板,陈赓还是有些慌乱,他缓缓地说道:“主席,我还是担心,这可是隔行啊,我没有什么经验。”
陈赓的话音刚落,毛主席便笑着说:“你要是不懂,就没人懂了,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做好,有任何困难,找总理,找我,我们帮你解决!”
坐在旁边的周总理也鼓励陈赓说:“是啊,你有在黄埔军校的履历,以前又做过红军学校的校长,我看你是最合适的!”
在毛主席的提议下,在场所有的人都表决了一番,大家一致认定创办军事技术学院的重任非陈赓莫属。
至此,陈赓也不再推辞,他起身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胸有成竹地说:“请各位领导放心,我保证完成好任务!”
接下任务的陈赓,便开始着手选择校址,这也是创办学校的首要工作,许多人建议他选择北京,而陈赓却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将校址定在哈尔滨才是最合适的选择……
二、建校困难、总理鼎力支持陈赓之所以选择在哈尔滨建校,是由于当时的国内外环境所决定的,哈尔滨位于东北的重工业基地中,有着良好的军事工业基础。其次,哈尔滨靠近苏联的远东地区,既然苏联已经表明了援助的态度,那么,创建军事学院,还是免不了要与“老大哥”进行交流。
就这样,我国第一所正规的军事技术学校便定址在了哈尔滨,这便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哈军工”。
很快,苏联方面也派出了相关专家,一切准备就绪后,陈赓带着相关人员便来到了哈尔滨南岗考察,刚一到现场,陈赓就碰了壁。
在规划建校时,陈赓申请了将近3500亩的区域,可是,在这广袤的土地中,不仅包含了将近上千座的坟墓,还有一大片杂草地,最关键的是,还包含了哈医大的学生宿舍。
陈赓找到了东北军区的司令,希望他能出面解决协调一下,而哈医大的领导根本不买账,就是不搬走学生宿舍。
无计可施的陈赓,为了不影响军事学院的建校进展,便硬着头皮找到了周总理,奈何当天周总理正在接见民主人士,陈赓只能灰溜溜地跟在民主人士的队伍后面。
等到陈赓见到周总理时,周总理已经会见完所有民主人士了,看着灰头土脸的陈赓,周总理风趣地问道:“怎么想起做民主人士了?”
陈赓尴尬地摇了摇头,而后将问题告给了周总理,临行前,陈赓又拜托周总理帮忙安排苏联专家的住处,周总理都答允下来。
在与哈医大校领导交涉的过程中,陈赓还亲自前往哈医大校领导家中一一拜访,并连连道歉,陈赓还说明了成立哈工大的重要性,哈医大的领导最终也都理解了陈赓。
一个星期过后,关于哈工大校址的文件正式下达,哈医大校领导表示一定会克服困难,坚决执行中央的安排。
在北京期间,陈赓又找到了薄一波,并向他提出了落实建设材料和施工单位的问题,回到哈尔滨后,陈赓又反复致电哈尔滨的领导班子,希望他们能在给予最大的支持。
1953年4月底,陈赓用铁锹挖起来建设哈军工的第一锹土,随后,哈军工建校的一期工程正式开始施工。
在筹备创建哈军工的过程中,陈赓花尽了心思,跑断了双腿,工程施工之后,他又亲临现场指挥,几十米的高塔说上就上,目的就是要让哈军工的建设工程保质保量。
创办一所全新的学校,除了要地、规划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专业的人才,为了组建哈军工的领导班子,陈赓又找到了老战友陈毅。
陈毅对陈赓的工作十分支持,他将在解放前搜罗的十几位军事人才,悉数交给了陈赓,这也成了哈军工创办之初的领导班底。
不过,要建设好哈军工,光凭这些人是不够的,为此,陈赓又开始关注起有专长的知识分子,每当听到这类人才时,他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激动,并兴奋地喊道:“马上要过来!”
弹道专家张述祖十分理解陈赓,为此,他特意给陈赓罗列了一张人才名单,然而,张述祖忧虑地说道:“要这些人是有很大难度的!”
陈赓却不以为然地说:“你就直截了当地说吧,要这些人都需要经过谁的批准!”
了解完具体情况后,陈赓又一次找到了周总理,他希望周总理能批准这份名单,对此,周总理却摇摇头说:“你这份名单,包含的人太多了,减少一些还差不多!”
陈赓一听,立马“撒起泼”来,陈赓噘着嘴说道:“总理,这份名单你要是不批,那我就不回去了,就留在你这里过夜!”
被陈赓这么一折腾,周总理也忍不住笑了起来,随后,他缓缓地拿过名单,收放自如地在上面批示了“同意”。
陈赓为了搜罗军事人才,甚至还释放了死刑犯,包括国民党投降的将领,也包括建国后犯罪的党员。
正是凭借这样的态度,陈赓才将哈军工建设成了一所一流的学校,毫不夸张地说,他为哈军贡献了自己的一切。
三、殚精竭虑、先不谈调不调1953年7月,陈赓再次遇到难题,这一次,他没有去求周总理,而是直接来到了北京的中南海,面见了毛主席。
陈赓大步流星地走进中南海,进入毛主席的办公室,陈赓也没来及与毛主席“叙旧”,就要开始与毛主席谈事情。
毛主席知道陈赓是个急性子,便微笑安抚陈赓说:“怎么了啊?陈赓,这一次你来到我这,又想请我给你办什么事啊?”
陈赓焦急地回答说:“主席,还是为了哈军工的事情,现在哈军工还没有彻底完工,一些具体的修建工作还没有落实……”
毛主席又一次打断了陈赓,看着气喘吁吁陈赓,毛主席关切地说:“不要每次都是这么急嘛,事情还是要一点点汇的,先坐下喝一杯茶,等我把老总叫过来,一起听听你的汇。”
无奈之下,陈赓只能拿起桌上的茶杯,一口一口地抿起茶来,不一会儿,朱总司令走进了毛主席的办公室。
陈赓见状,立马放下手中的茶杯,并开始汇关于建设哈军工进展的告,陈赓望着毛主席和朱总司令说:“关于明年哈军工的建筑计划,我们已经提交给了后勤部门,因为需要建设办公大楼和礼堂等20万平方米的区域,所以,申了4000万元的启动资金,但是,目前收到的答复却是无法批准!除此之外,专业的军事人才也比较紧缺,单凭现在这几位专家,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规模,我们急需军事教员!”
陈赓一口气说完了所有难处,随后,他期待地望向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希望毛主席能够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
深明大义的毛主席点了点头,而后信誓旦旦地对陈赓保证说:“你说的情况,我和老总都了解了,哈军工的创办是重中之重,至于经费问题,我们一定想办法全力支持你!”
毛主席话音刚落,陈赓舒了一口长气,笑容也开始在他的脸上呈现,毛主席当即指示相关部门:“全力以赴解决哈军工的问题!”
事情安排妥当之后,毛主席意味深长地询问陈赓:“陈赓啊,你觉得创办哈军工的工作如何呢?我是打算把你调到军委来工作的,你对此有什么想法呢?”
此时的陈赓正在“兴头”上,哈军工刚创建到一半,如果让他就此放弃,显然这对陈赓来说是难以割舍的。
陈赓用请求的语气回答毛主席说:“主席,对于创办哈军工,我现在的兴致十分高,请您能批准我继续搞下去,等我掌握好国防现代化的知识,再来和您谈调不调的问题!”
看着陈赓那真诚的眼神,毛主席笑着安慰他说:“没有问题,对于你想要办好哈军工的想法,我一定支持你!”
按照预定的计划,1953年9月1日,万众瞩目的哈军工,将进行第一批学员的入学工作,不久后,借着与毛主席重逢的机会,陈赓机智地向毛主席提出了讨要一幅墨宝的请求。
陈赓笑呵呵地说道:“主席,哈军工即将面临开学,我想请您帮哈军工写一篇《训词》,另外,哈军工的纸你看叫什么名字比较好呢?”
面对陈赓的请求,毛主席只答应了一半,毛主席微笑着说道:“我已经有很长时间不写东西了,这件事还是交给肖向荣吧!”
听到毛主席这么说,陈赓颇感失落,毛主席看出了他的心思,便接着说道:“至于哈军工纸的名称嘛,我看叫《工学》就不错!”
第二天,陈赓就哈军工开学之事,又找到了周总理,并希望他能帮忙从中斡旋一下,周总理当即回复道:“放心吧!我一定批示相关部门,协助你办好哈军工!”
在7月份的军委会议上,黄克诚郑重地对大会上的所有人说道:
“陈赓创办哈军工的壮举,不仅是国防现代化的基础,也是我军迈向现代化必须要走的一步!”
哈军工现在叫什么推荐文章3:鼎鼎大名的哈军工,嫡系传承是国防科技大学还是哈尔滨工程大学?
成立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由于校址在哈尔滨,所以又被称为哈军工。这所学校建立之初由陈赓大将担任首任院长,目的是打造成类似于黄埔军校之类的军事院校。但是这所高规格的高校仅仅成立17年之后便烟消云散,众多的院系纷纷并入其他高校。拥有哈军工血脉的高校有3所985包括国防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另外211层次的高校有南京理工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另外还有7所军事院校也拥有哈军工的血脉!但是哈军工的主脉到底是哪所高校呢?哈尔滨工程大学还是国防科技大学?
1960年中苏关系骤然恶化,黑龙江省有成为前线的可能性,所以在1960年至1962年,哈军工分拆出众多的院系,这些院系大多成为了军校。其中炮兵工程系迁往湖北武汉,整合了武昌高级军械技术学院,成立了炮兵工程学院,不久之后迁往南京发展成为现在的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现在是211高校、小985高校、国防七子之一。
其他的院系分别成为装甲兵工程学院、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学院、防化指挥工程学院这3所嫡系高校,另外的一些院系分拆到其他各大高校,只是成为别人学校的一个系或者学院,并非主体。
经历过这次拆分之后,哈军工的实力虽然受到一定影响,但又重新组建了其他的院系。1966年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哈军工退出了军队系列,更名哈尔滨工程学院。
1969年由于中苏珍宝岛事件的爆发,哈尔滨工程学院被迫分散南迁。1970年哈军工导弹工程系、电子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以及院直机关内迁长沙成立长沙工学院,成为国防科技大学的前身。从这一方面来讲,国防科技大学因为有院直机关,所以是争夺哈军工嫡传地位的重要杀手锏。
哈军工二系原子工程系,是哈军工最好的最尖端的系,交给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不过在1970年哈尔滨工程学院(哈军工)原子工程系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尖端专业合并,西迁重庆北碚定名为重庆工业大学,定名为重庆工业大学,校舍使用的西南师范学院的。不过这个重庆工业大学比较奇葩,成立之后一直没有招生,1973年这所重庆工业大学又迁回哈尔滨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进行合并,原子工程系调回长沙工学院,交给了长沙工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国防科技大学。现在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基本上没有哈军工的血脉。
哈军工的空军工程系交给了西北工业大学。但是哈军工给他的空军工程系只是个雏形,真正的发展还是西北工业大学自己发展出来的,所以在西北工业大学的校史中,哈军工所占的分量极小。
哈军工海军工程系原计划前往武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海军工程系留在了哈尔滨,组建了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70年的哈军工并没有全部南迁,大约有800名教职员工在哈尔滨成立留守处,依靠着一部分力量,成立了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94年学校更名哈尔滨工程大学,这次更名明显是继承哈尔滨工程学院,毕竟这是哈军工曾经使用过的校名,并且哈尔滨工程大学使用的是哈军工的老校区,所以也有资格继承这个名称。
1978年长沙工学院更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重新成为军校,对于本身就是军校的哈军工来说,相当于实质上继承了原来的哈军工,并且也是当时学校的院直系统也是迁到了长沙,并且是985高校。
1994年升格大学的哈尔滨工程大学,论级别比不过国防科技大学,但是也拥有哈军工的血脉,最重要的一点是继承了哈军工的老校区。
到底哪所学校是哈军工的嫡系继承者,这种情况类似于南宋时期孔氏宗族的分裂。国防科技大学相当于孔家南宗,而哈尔滨工程大学相当于孔家北宗,到底哪所学校是嫡系血脉,各位看官可以自行评判!
图图吐泡原创,欢迎关注。数据于网络,请以官方信息为准。
哈军工现在叫什么推荐文章4:哈工大和哈军工组建的重庆工业大学,4年不招生,撤销
谈起重庆工业大学,很多人以为是现在的重庆理工大学,其实两者之间毫无瓜葛。重庆工业大学存在于1969年~1973年,但是比较奇葩的是,这所高校在重庆4年时间一直没有招生,活生生打了4年酱油,最后烟消云散。
西南大学。
1969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由于中苏边境珍宝岛战斗的爆发,国际形势骤然紧张。当时全国众多高校纷纷撤往内地,最著名的就是北京13所外迁的高校。当时的哈尔滨作为黑龙江省的省会距离珍宝岛当然非常近,更是前线中的前线。所以哈尔滨的2所著名高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学院(哈军工)也计划外迁。
1970年国防科委向当时的哈尔滨工程学院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下达命令:哈尔滨工程学院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必须打断原来建制,并且准备南迁组建多个学院。1969年专门考察了长沙,重庆,贵阳。
1970年哈尔滨工程学院南迁长沙,偏军工的院系都迁移到了长沙,只有某些审核不过的院系留在了哈尔滨。南迁长沙的部分更名长沙工学院,后来发展成为现在的国防科技大学;留在哈尔滨的部分,后来组建了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发展成为现在的哈尔滨工程大学!
1970年1月12日经过批示,哈军工原子工程系与哈工大部分专业合并,西迁重庆北碚组建重庆工业大学。当时的重庆工业大学占据了西南师范学院的校址,原来的西南师范学院则被搬迁到了郊区的梁平、忠县一个中学里面建校办学,这样自然产生了诸多矛盾,明显是鸠占鹊巢嘛。
西南师范学院就是现在的西南大学,是教育部六所直属师范高校之一,当时的实力也不错,但是学校校园无端被夺,非常气愤,教职工纷纷反对。西南师范学院少数没走的人员为了表示愤怒,在厕所里写出标语,哈儿滚蛋!
重庆工业大学组建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主,而哈军工主要提供了原子工程系。组建的重庆工业大学,其实是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整体迁移做准备的,如果一切正常的话,哈尔滨工业大学将会全部迁移过来。
当时的重庆工业大学拥有原来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大多数的设备等硬件设施,但是大部分的人员还在哈尔滨。南迁之后的重庆工业大学有设备,但是没有师资力量;留守哈尔滨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有师资没有设备,所以南北两校都不能正常开学。由于重庆方面对于哈工大南迁重庆不配合,所以各方面一直在扯皮,重庆工业大学很无奈地打了4年酱油。
1973年事情终于迎来了转机。鉴于哈工大南迁重庆并不顺利,并且当时的中苏关系已经有所缓和,所以决定重庆工业大学仍旧回归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军工的原子工程系也回归以更名的长沙工学院。长沙工学院后来发展成为现在的国防科技大学,被称为军中清华。
1974年1月到1975年5月,原子工程系的全部人员、器材、设备分批次迁到了长沙,成为长沙工学院的原子工程系,重新回归了“哈军工”。197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南迁人员和仪器、器材,原封不动地带回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仓促组建的重庆工业大学也被撤销建制,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成立4年的重庆工业大学,实质上是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南迁打前站的。如果当时这件事情成功的话,那么现在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或许就是现在的重庆工业大学,对于重庆高等教育的发展将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图表探索原创,欢迎关注。数据于网络,其官方信息为准。
哈军工现在叫什么推荐文章5:陈赓受命创办“哈军工”
:人民网
“哈军工”是1953年9月成立于哈尔滨的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它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高等军事工程学院。虽然只有短短的13年办学历史,但却是当时全国最著名,也是最神秘的一所大学。
1952年3月26日,毛泽东在审阅代总参谋长聂荣臻上的《关于成立军事工程学院的告》后,作了“同意。三月廿六日。退粟裕办。”的批示。并亲自点将从朝鲜前线调回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陈赓,委以创办军事工程学院的重任。陈赓于6月13日接到调令,三天后即冲破美国空军“绞杀战”的封锁回到丹东,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北京向军委到。7月8日,毛泽东任命陈赓为军事工程学院院长。
是年7月,苏联应我国政府的要求派来了以奥列霍夫空军中将为首的四人专家设计组。毛泽东对陈赓说:“在苏联专家面前,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陈赓陪同苏联专家乘飞机先后到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南京、上海等地调查研究创办军事工程学院的条件。8月底,中央军委副主席、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在北京听取了苏联专家的汇和建议:“限于目前的技术力量,只能办一所综合性的军事工程学院,学院按军兵种设5个系,即:空军工程系、炮兵工程系、海军工程系、装甲兵工程系、工兵工程系;学院按兵器装备设23个专科;哈尔滨远离前线,最合适作学院校址,它不仅有飞机、坦克工厂,而且有一所办得相当好的工业大学,便于开展协作;哈尔滨医科大学的校舍,可以作为学院暂时的“依托”……
在中央军委的命令下,西南军区第二高级步兵学校、华东军区司令部军事科学研究室和志愿军第三兵团部分干部开始向哈尔滨集中。陈赓给第二高级步兵学校代理党委书记、政治部主任张衍打电话说:“‘二高’的干部质量好,要一个不留地带到哈尔滨。”
为了赶在1952年北方严寒到来之前,使前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到的单位和个人有办公、住宿的地方,政务院命令卫生部和东北人民政府把哈尔滨文庙街两侧医科大学4.7万平方米校舍拨给军事工程学院,医科大学另建校址。陈赓为此曾给东北军区副司令员贺晋年打电话请求帮助并替毛泽东起草了一份请东北局给予支持的电,请毛泽东签发。周恩来也专门派出检查组到哈尔滨督促、催办。医科大学克服困难,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即在10月底之前,将文庙街南北两侧的王字楼、工字楼、呼吸系楼等建筑物腾出,交给军事工程学院。
聘请教授是学院筹备工作的大事。陈赓向中央军委提出的第一批所要请调的讲师以上教师人数是62位,另有18名指名请调的教授、专家,如:卢庆骏、孙本旺、曾石虞、曹鹤荪等,都是国内知名度最高的教授。曹鹤荪是国际上有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当学院的同志拿着周恩来签署的调令到南京时,华东航空学院的领导当天下午就为他开了欢送会;有些教授的请调则需周恩来、彭德怀等亲自出面做工作,请调曹国惠教授时,清华大学就是不放人,彭德怀把高等教育部部长杨秀峰找去谈话,批评说:“这么重要的学校,你们还不支持?”
学院的第一期学员全部来自部队,录取工作是当时全军最大的政治任务。1953年初,学院派出8个工作组到全国6大军区、特种兵部队、军委直属队,按最严格的德、智、体标准,录取了1010名具有高中或高中以上学历的干部为学员,所有单位都不讲任何条件地放人。学员入校后,按照陈赓的建议,一律享受营、团级干部的伙食标准,以保证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中有旺盛的精力。
学员们在一段时间的文化补习后,经过代数、三角、几何、物理、化学的笔试和口试入学考试,最后,只有679名成为第一期本科生学员。
学院开学前夕,陈赓曾专程到中南海,请毛泽东给学院写训词,并为学院的纸起名。毛泽东说:我已经是个官僚主义者,不常写东西,训词交给肖向荣(军委办公厅主任)起草,我修改。南京军事学院办的纸叫《军学》,你们的纸,就叫《工学》吧,只两个字,我可以写。随即,他在宣纸上反复写“工学”二字,交给陈赓拿回去挑选。8月26日,毛泽东给军事工程学院颁发了《训词》。
1953年9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成立暨第一期开学典礼的日子。陈赓采纳了苏联顾问奥列霍夫的建议,当天上午按课程表正常上课,下午举行开学大典,以体现学院以教学为中心和对教学的高度重视。
哈军工现在叫什么推荐搜索词:
1.哈军工现在叫什么地址
2.哈军工现在叫什么大学是985吗
3.原来的哈军工现在叫什么
本文标题:哈军工现在叫什么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