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有几个版本
金瓶梅有几个版本推荐文章1:我心目中理想的《金瓶梅》版本有哪些?兼谈此书的文学地位
在我的阅读体验中,是将《金瓶梅》视作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巅峰之作的,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红楼梦》。
一、收藏《金瓶梅》的缘起我对《金瓶梅》的版本搜求和文本阅读,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前一个阶段,是出于大家普遍都有的好奇心,对禁书有种天然的渴望,越难到手的书就越想要;后一个阶段,才是认真阅读,日益读出味道来了。
记得最早对此书感兴趣是在初中,看着自己简陋书架上的《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觉得再有一套《金瓶梅》就足以傲人了。
恰在那时,山东齐鲁书社正式出版了《金瓶梅》。当时我并不知道那是删节本,于是很不知天高地厚地给出版社写了一封信,询问此书如何购买,价格杜少。当时我上初中三年级。
齐鲁书社版《金瓶梅》(删节本)
本以为不可能有什么回复,结果某天居然收到一封出版社的回信。牛皮纸信封,里面是有齐鲁书社红色抬头的无格信纸。信中告诉我,此书上下两册,需搭配《金瓶梅续书三种》共同销售。总共多少钱记不清了,好像是五六十元吧。考虑到当时一本书的平均价格大约在2块钱左右,那对我来说无疑是天价了。我觉得家里人完全不会给钱让我买这书,我也没办法靠节省零钱的方式来买。于是便打消了对《金瓶梅》的奢望。
对当时尚在年少的我来说,这个经历带来两个启示:其一,这个世界上没有钱办不到的事,有钱甚至都能买到禁书《金瓶梅》;其二,对齐鲁书社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尤其对那位连姓名都不知道的编辑深怀感激。或许回信只是他的工作,但那是我平生收到的第一封编辑来信。后来屡屡购买齐鲁书社的书,大约也与此有关。
从那之后,我基本不做《金瓶梅》的梦了,只是觉得有机会借来看看就心满意足。
高中毕业后走向社会,为了谋生,把读闲书的心情淡了。期间借过一位书店朋友的《金瓶梅》,台湾版,平装、繁体竖排、墨绿色封面。也是一个删节本。那是第一次看原著,当时以习惯《水浒传》的眼光看《金瓶梅》,感觉挺别扭,里面的情节似乎也没什么意思。
第一次见到全本《金瓶梅词话》是香港太平书局版,桃红色封皮,6册平装影印。我想大多数人首次看到全本都是通过这个版本吧。那是在亲戚家,因为他们是大学老师,所以有资格买一套。于是我每次一册地借来看,算是平生第一次认真通读了此书。那大约是1993年前后的事。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出过一套删节本《金瓶梅词话》。当时有人送了一套给父亲,后来父亲将此书给了我。这套书最大的特色在于,每逢删节处,会标明“此处删去xx字”。于是对应此书,就有了一个塑料软皮笔记本,里面用工整的字体将所有删节的内容补足。即便在今天看来,这也是一件很风雅的韵事,只是不知当年做这事的竟是何人。
补抄本《金瓶梅词话》
大约在2002年前后,当时网上购物刚刚兴起。在一家名为青岛书城的商铺买了第一套梅节校订的《金瓶梅词话》。四册一套,金色封皮,繁体竖排,带插图。花了三百多块钱,结果一回来就发现是盗版,因为里面有明显的错别字。那时网络购物没什么消费者保障,只好认倒霉作罢。
梦梅馆本《金瓶梅词话》(旧版)
此后不久,就有朋友从香港带给我正版太平书局影印本《金瓶梅词话》,一套精装一套平装。精装三厚册,平装仍是六册。事实证明,精装本确实比平装本适合保存,因为在北京干燥的气候下,平装本很快书脊开胶断裂,精装则至今完好如初。
香港太平书局精装本《金瓶梅词话》
直到那时,才算好好开始阅读《金瓶梅》这部书,而且越读越觉得好。在阅读原书的同时,还找到了一批相关著述,其中就包括田晓菲的《秋水堂论金瓶梅》,里面对词话本和绣像本进行了详细对比,得出了绣像本更佳的结论。
秋水堂论金瓶梅
二、几个不错的现代版本这些年,陆陆续续买了几个不错的《金瓶梅》版本,大致总结,我觉得手头四个版本值得一提。如果让我推荐心目中理想的版本,我觉得它们都各有千秋。
1、香港三联书店精装两册的张竹坡评本《金瓶梅》,红色硬壳,黄色护封。内页纸质好,字大行稀,很适合阅读。评语散于正文之下,或在书页上方。查看方便。配有插图。
香港三联版《金瓶梅》
2、香港天地出版公司《汇评汇校金瓶梅》,五册平装,有书盒。此书以崇祯本为底本,将很多点评都汇集在一起,且评语用双色套印,朱墨纷呈,看起来很不错。
香港天地版《金瓶梅》
3、梦梅馆校本《金瓶梅词话》,这次是真正的梅节校本,第四校,台湾里仁书局出版,三册,繁体竖排,布面精装,书名烫金。这是目前为止印刷装帧上最好的一套书。
梦梅馆新版《金瓶梅词话》
4、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线装影印本,两函21册。其中第一册是200幅插图。全书磁蓝色封皮,内页是宣纸印刷。此书影印所据底本是1957年文学古籍刊行社的影印本,当时印了2000套,特供省部级以上官员。而1957年所据的底本,则是1933年以古佚小说刊行会名义印刷的《金瓶梅词话》,影印104部,都是向当时文化界名人集资,并未对外公开发行过。查鲁迅日记,里面就有记载此事。
人民文学出版社影印版《金瓶梅词话》
我个人比较珍惜这个版本,因为它大约是词话本系统里最原始的祖本了。有人推崇日本大安本《金瓶梅词话》,但对我来说,这个最初发现于山西介休的版本更有传奇色彩。当然,也因为它是我所有版本里最贵的。
关于版本和阅读经历大致就说这么多。下面谈谈对小说本身的评价。
三、如何评价《金瓶梅》这部小说?《红楼梦》与《金瓶梅》都是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高峰,说双峰并峙也不为过,但两者的境遇和阅读体验则完全不同。多年来,《红楼梦》已经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独一无二的高峰,甚至还养活了一大批靠它吃饭的专家。
而《金瓶梅》则成了淫秽小说的代名词,甚至连郭德纲说相声,都不忘挖苦一下它。很多人不管看过没看过,都说这是诲淫诲盗的坏书。但说实话,谈诲淫,《金瓶梅》远不如《肉蒲团》,更不用说《痴婆子传》、《绣榻野史》之类;诲盗,还有谁比得上《水浒传》里面打家劫舍的盗匪们?
我觉得《金瓶梅》的艺术成就高于《红楼梦》的主要原因,在于它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佳作。怀着悲悯的心态将真实的人生呈现于纸上,既不回避欲望及欲望达成之后的美好感受,也不掩饰虚伪的人际关系和世态炎凉。
大约是人生阅历极为丰富的人,用现在的话说,活明白了。于是就有了西门庆家里花团锦簇的日常生活,西门庆从士绅变成官员的平步青云。所写的,不都是每个世俗里的人所向往的生活吗?
很多人觉得七十几回后西门庆死后的故事与前面相比反差太大,有断裂之感。我的看法则完全相反。事实上,如果没有后面二十几回陈敬济在社会大染缸里摸爬滚打的经历,小说势必要逊色许多。有了这段描写,才让读者深刻领会繁华过后终将虚无的生活本质。
最后说说如何看待小说里的所谓淫秽描写。
首先我不认为那是什么过于离谱的描写,前面也说了,放在当时的两性小说里,那些描写远远不足以满足当时读者的胃口(现在的AV时代就更不用说了)。
其次那些描写确实没写好,原本该是很美好的事情,让写得索然无味。但话又说回来,完全删掉那些描写似乎也不妥当。因为它本身是作品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试想,在书中对服饰、饮食、庭院都有详细描写,对他来说,这些都是美好的世俗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对两性关系如果完全省略不提,纯从小说技巧来说也说不过去。所以,虽然写得不好,但却不可少。
秋水堂在点评时曾经感慨,《金瓶梅》里的人物还活在现代。我也深以为然,书中描写的无论是豪门的日常生活,还是官场的勾心斗角,甚至普通底层人的生存之道,即便放在今天,这些人物换个衣服马上就会焕发出强大的现实生命力。
反之《红楼梦》则不然,曹雪芹描写的是梦幻的理想生活。顶多写到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就赶紧重返情切切、意绵绵的套路,仿佛害怕性会玷污美好的生活。或许吧,但生活本身就是污浊而充满肉欲快感的,这一点,兰陵笑笑生看得更明白。
所以,我觉得从喜欢《红楼梦》还是喜欢《金瓶梅》也能看出一个人的生活态度。
喜欢前者的人,大多是理想主义者,哪怕现实多晦暗,也能闭着眼睛做白日梦;而喜欢后者的人,则大多是现实主义者,知道生活里的美好与污浊是相伴而生,谁也没法只选其中一样保存。于是,在接受污浊的同时去尽量追求美好。
书不尽言,对于这部小说的补充评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在头条号上录制的视频节目,“【读书专题】第8期 为什么说《金瓶梅》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
金瓶梅有几个版本推荐文章2:哪个版本的《金瓶梅》,更适合普通人阅读?
下周将与和 Abookaweek 的群友们共读《金瓶梅》。在领读之前,我有必要把这部书的选本做一些说明,也让其他普通读者大体了解哪个版本的《金瓶梅》更适合阅读。
实际上《金瓶梅》的版本比较复杂,我们目前看到较多的是两个版本:一个是绣像本,一个是词话本。
绣像本即人们常说的崇祯本,是明崇祯年间出来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它有 200 张绣像,每一张都有创的名字,内容也接近纯文学,后来变成了最流行的版本。词话本则完整地保留了绣像本已删掉的认为不重要的衣食住行的描写,书中用语也多见俚语,称得上原滋原味,从这个角度来看词话本更全,也更珍贵。
目前词话本容易买到且对普通读者更友好的校本,是梦梅馆校正的《金瓶梅词话》,里仁出版。梅节先生以日本大安「词话本」做底本,经过了多次校点而深受读者和学术界的好评,就连张爱玲当年也曾对好友宋淇说:「看了梅节校正本,《金瓶梅》的好显示出来了!」
虽然这个校本也被人挑出一些毛病,比如批评梅节把书中的某些字句(口语)做了改动,失去了原味,但瑕不掩瑜。实际上也不存在完美的版本,只能说对普通读者而言没有比梦梅馆的《金瓶梅词话》更适合的版本了。
不过梦梅馆每一刷仅有1000套,在网上买到正版的概率不大,一般都是盗版居多。当你买到书之后,先看第三册最后一页的印章是不是印刷上去的,不是的话即为盗版。因为一些书商在拿到正版书翻印时,只能原封不动地把这一页的印章也复印出来了。
倘若是正版书的话,这一页的印章则是人工印上去的,可以看到明显的印痕,在纸背还隐约看到印泥渗透了过来。而检验正版与否的另一个方法是用手指沾一点水,轻轻地在印章边缘拭擦,就可以把印泥擦掉。
当然,正版图书一般发货时间长,价格比较贵,而有些商家口口声声说是正版,买到了发现是盗版也只能退货了事。不过对于要求不高的普通人而言,只要不影响阅读就不必强求正版。当然我也不支持买盗版时,而是不幸买到了不想折磨退货,先读一读也未尝不可,他日再买有珍藏价值的版本。
有人跟我说过读《金瓶梅》最好读介休本或大安本。这些版本无疑更有收藏价值,价格也较贵,线装 20 册的大安本金瓶梅词话,一般 2000 元左右才买得到复印本,对普通读者也不算便宜,而一套梦梅馆的《金瓶梅词话》已足够读一两个月了。
在阅读这本《金瓶梅词话》时,可以配合田晓菲的《秋水堂论金瓶梅》和叶思芬的《私房笔记》一起阅读。尤其对于第一次阅读《金瓶梅》的读者,多了解别人是如何读这部书的,当然也不要被他人的观点带偏。
最后我想说的是,读《金瓶梅》并非一件见不得人的事情,也无需理会别人说你在看淫书,那只是对方没有读过而产生误解罢了。再说,每个人都可以读出不一样的《金瓶梅》,就如书中所说的那样:
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
金瓶梅有几个版本推荐文章3:王汝梅 ▏《金瓶梅》三种版本系统
《金瓶梅》刊印本共有三种系统,实现了由原创稿本到文本与评点的结合,艰难地传播,通过读者而存在,生命不息,魅力无穷。
《金瓶梅》先有抄本流传,在北京、麻城、诸城、金坛、苏州等地传抄。约经半个世纪的传抄后始有刊本。
《新刻金瓶梅词话》(简称词话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简称崇祯本或绣像本)、《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简称张评本)为明清时期的三种版本系统。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对《金瓶梅》版本研究,对张竹坡与《金瓶梅》张评本研究取得的成果丰富、产生的影响更大,所以先谈了张评本系统。
张评本系统
张竹坡(1670—1698),名道深,字自得,竹坡是他的号。他在康熙34年(1695)评点刊刻《金瓶梅》①。
竹坡把《金瓶梅》称为《第一奇书》,表明他肯定《金瓶梅》的历史地位,是继承了冯梦龙等的小说史观与四大奇书之说。
竹坡评语包括总评《竹坡闲话》《金瓶梅寓意说》《苦孝说》《第一奇书非淫书论》《冷热金针》《读法》《凡例》《趣谈》等、回前评、眉批夹批约十万余言。
他以自己创作一部世情小说的严肃认真态度来评点,肯定《金瓶梅》是一部泄愤的世情书,是一部太史公文字,而不是淫书。他总结了《金瓶梅》写实成就、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特点,形成自成体系的《金瓶梅》艺术论,把古代“金学”推上一个新阶段。
张竹坡生活在十七八世纪之交,约与曹寅同时。这时,曹雪芹这位伟大的作家还没有降生。但是,张评本《金瓶梅》已在艺术经验、小说理论方面为《红楼梦》奠定了基础。
兰陵笑笑生、张竹坡都是曹雪芹艺术革新的先驱。张竹坡与《金瓶梅》如同金圣叹与《水浒传》,脂砚斋与《石头记》,在历史上占有光辉地位。
张竹坡是清代初期肯定评价《金瓶梅》、广泛传播《金瓶梅》、有叛逆思想,高举进步文化艺术旗帜的年青批评家。
《张氏族谱》在徐州铜山县汉王乡发现,对张竹坡家世生平、评点刊印《金瓶梅》壮举、在小说理论上的贡献研究,在历史新时期取得了很大收获。
彻底纠正了张竹坡评点《金瓶梅》的怀疑论,破除了把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看成除“说《金瓶梅》是一部史记,这一句还可取,其余都是些冬烘先生八股调,全不足取”②。
从而促使把张竹坡列专章论述载入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小说史的专著,给予应有的历史地位。
张竹坡评点本是以崇祯年间刊印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为底本,是批评家积极参与小说文本进行审美接受的成果,将文本的潜在效能结构与批评家评点结构结合,使《金瓶梅》文本得到新的实现,在有清一代以至全世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皋鹤堂本《竹坡闲话》书影
张评康熙本今存三种版式:
1.扉页牌记“本衙藏板翻刻”,卷首谢颐序署“康熙岁次乙亥清明中浣,秦中觉天者谢颐题于皋鹤堂”。扉页上端无题。
框内右上方:“彭城张竹坡批评金瓶瓶”,中间:“第一奇书”,左下方:“本衙藏版翻刻”。有模刻崇祯本图二百幅,另装二册。
书口为“第一奇书”,无鱼尾。正文半叶十行,行二十二字。正文内有眉批、旁批、行内夹批。
正文第一回前有《竹坡闲话》等总评文字(缺《第一奇书非淫书论》《凡例》)。每回前有回评。回评刊回目前另排叶码。正文回目另叶刻印。
回前评与正文不相连接,有的回评末有“终”字或“尾”字,表明回评完。这样刻印易装订不带回前评语的本子。六函共三十六册。是书刻印精良。日本鸟居久靖氏谓:“此书居于第一奇书中的善本”(《金瓶梅版本考》)。吉林大学图书馆藏有此种版本一部。
2.“本衙藏板翻刻”本,与上书同板,不带回前评语。只是在装订时未装入各回的回前评语。首都图书馆藏有此种版本。
3.“本衙藏板翻刻”本,行款、版式、书名页、牌记与吉林大学图书馆藏本大致相同,粗看容易判定为同板,但是细致考察,可发现相异之处。
此版本为皇族世家藏书,卷首盖有恭亲王藏书章。在总评《寓意说》“千秋万岁,此恨绵绵,悠悠苍天,曷其有极,悲哉,悲哉!”之后多出227字:
之意,曲如文螺,细如头发。不谓后古有一竹坡为之细细点出,于九泉下当滴泪以谢竹坡。
竹坡又当酹酒以白天下锦绣才子,如我所说,岂非使之意,彰明较著也乎。
竹坡彭城人,十五而孤,于今十载,流离风尘,诸苦备历,游倦归来。向日所为密迩知交,今日皆成陌路。细思床头金尽之语。忽忽不乐,偶睹金瓶起首云,亲朋白眼,面目含酸,便是凌云志气,分外消磨,不禁为之泪落如豆。
乃拍案曰:有是哉,冷热真假,不我欺也。乃发心于乙亥正月人日批起,至本月廿七日告成。其中颇多草草。然予亦信其眼照古人用意处,为传其金针大意云尔。缘作寓意说,以弁于前。
笔者按:至今所见张评本早期刻本,翻刻本均无此段文字。
此段文字,已排印于《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校注本(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年10月版),公诸于今世读者。
据此段文字,可以确定张竹坡评点《金瓶梅》的具体时间:康熙三十四年(1695)正月初七批起(乙亥正月人日批起),至三月廿七日告成,约经三个月时间。
秦中觉天者谢颐序题署《第一奇书序》为“时康熙岁次乙亥清明中浣”即康熙三十四年(1695)三月中旬,大约在评点接近完稿时写序。
据此,对《仲兄竹坡传》中所说“遂键户旬有余日而批成”,则不能解释为十几天或三月中旬前后,“旬有余日”,夸饰言时间短,是约略言之。
此段文字中言“十五而孤”,指康熙二十三年甲子(1684)十一月十一日,其父张志羽 卒,竹坡年十五岁。
此有《张氏族谱》张志羽小传、《仲兄竹坡传》(“十五赴棘围,点额而回,旋丁父艰,哀毁致病”)与之此印证。说明此段文字涉及竹坡行事皆为实录。此一版本藏大连图书馆。
本衙藏板
大连馆藏本与吉林大学图藏本相比勘,有多出的夹批、眉批。正文文字相异处,大连图藏本同崇祯本,而吉大藏本则与崇祯本相异。说明大连图藏本正文更接近崇祯本。
大连图藏本刻印在前,吉大藏本是据大连图藏本加工修饰而成。大连图藏本正文多用俗别字、异体字。吉大藏本与之相比,俗别字、异体字少,刻印更为精良。
根据对大连图藏本、吉大图藏本比勘研究初步判断:大连图藏本为张竹坡于1695年刊刻的初刻本。
当时生活贫困,处境艰难,于三个月匆忙评点完稿,在金陵刊印发售“日之所入,仅足以共挥霍”(《仲兄竹坡传》),“我为刻书累”(竹坡《断梦影》评语),不久,“遂将所刊梨枣,弃置于逆旅主人,罄身北上)(《仲兄竹坡传》)。
三年后的1698年病死在钜鹿客舍。张竹坡评点时,对小说正文除回避清讳,改“胡僧”为“梵僧”,改“虏患”为“边患”,改“匈奴”为“阴山”,改“犭严狁”为“太原”,改“夷狄”为“蛀虫”,改“伐辽”为“伐东”等外,一般对正文文字未作改动。
吉林大学图藏本为据张评初刻本复刻,行款、版式、书名页、序与初刻本相同。但对评语有文字加工与删减,对小说正文文字上有改动。
此复刻本的加工与刊刻主持者是谁?经考证,初步判定为张竹坡的弟弟张道渊。
张道渊是竹坡评点刊刻《金瓶梅》的知情者、支持者,在竹坡死后,又是张评本的修订复刻者,也应是竹坡手稿的存藏者。
道渊在竹坡死后,继承竹坡之遗志,复刻修订张评本,在《金瓶梅》的整理传播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道渊在《仲兄竹坡传》中肯定评点《金瓶梅》是可以流传后世的“著书立说”,“有不死者在”,可以千古不朽。此评,道渊可与其仲兄竹坡共享。③
以张评本前述有回前评语本与无回前评语本为祖本翻刻,产生出两种系列的翻刻本:有回前评语本影松轩本、四大奇书第四种本、本衙藏板本、玩花书屋藏板本、崇经堂板本等。
无回前评语本在兹堂本、无牌记本(扉页框内左下无“在兹堂”三字,有漶漫痕迹,其余各款同在兹堂本)、皋鹤草堂梓行本等。
满文译本《金瓶梅》,据张评本译小说正文。康熙四十七年(1708),有户曹郎中和素译(据昭琏《啸亭续录》,一说徐蝶园译,见《批本随园诗话》)。
四十卷一百回。无插图,序与正文每页均为九行,竖刻,从左至右读。国内现存完整的四十卷本两部,残本三部。精抄本一部,精抄残存五回本一部。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图书馆藏一部。满文本序汉译,见《金瓶梅资料汇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
崇祯本系统
《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崇祯本)20卷100回(与词话本分10卷不同)。卷首有东吴弄珠客《金瓶梅序》,无欣欣子序,也无廿公跋(原刊本无,翻刻本有)。
有插图200幅,题刻工姓名:刘应祖、刘启先、黄子立、黄汝耀等。这些刻工活跃在崇祯年间,是新安(今安徽歙县)木刻名手。这种刻本避崇祯帝朱由检讳。
据以上两点和崇祯本版式字体风格,一般认为这种本子评刻在崇祯年间,简称崇祯本(包括清初翻刻的崇祯本系的版本在内)。
现今存世的十几种崇祯本系的本子类别不同。从版式上可分两类。以北京大学图藏本为代表是一类,每半叶10行,行22字,东吴弄珠序四叶,扉页失去,无欣欣子序、廿公跋。回前诗词湔有“诗曰”或“词曰”。
日本天理图书馆藏本、上海图藏甲乙两种、天津图藏本、残存四十七回本等,依版式特征,与北大藏本相近。
另一类以日本内阁文库藏本为代表,每半叶11行,行28字。扉页题《新镌绣像批评原本金瓶梅》。无欣欣子序,有东吴弄珠客序、廿公跋。回首诗词前多无“诗曰”或“词曰”二字。
首都图书馆藏本、日本京都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本,依版式特征与内阁本相近或相同。眉批刻印行款不同。
北大藏本、上图甲本眉批四字一行为主,也有少量二字一行的。上图乙本、天津图藏本眉批二字一行为多。内阁本眉批三字一行。首图本无眉批,有夹批。
王孝慈旧藏本为学界所特别关注。原藏插图二册二百幅。1933年北平古佚小说刊行会影印词话本中有附图,即据王氏藏本影印。
第一回第二幅图“武二郎冷遇亲哥嫂”栏内右侧题署“新安刘应祖镌”六字,为现存其他崇祯本图所无。图精致,署刻工姓名多。
第一回回目“西门庆热结十弟兄”,现存多数本子与之相同。只有上图乙、天津图藏本作“西门庆热结十兄弟”。
据插图与回目,此本可能是崇祯本的原刊本。北大藏本以原刊本为底本翻印,为现存较完整的崇祯本,图与正文刊印精良,眉批夹批比其他崇祯本多,眉批与正文句对应,无错位乱置之处。
崇祯本与词话本之间关系,学术界有不同看法。一种看法认为词话本(10卷)刊刻在前,崇祯本(20卷本)在后,崇祯本是词话本的评改本二者是母子关系。
魏子云(见《金瓶梅的幽隐探照》,台湾学生出局1988年10月初版38页)、黄霖(见《再论金瓶梅崇祯本系统各本之间关系》),④等持此意见。笔者亦持此说(见《金瓶梅探索》,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51-56页)。
另一种看法认为二者是平行关系,认为两种本,从两个不同的底本而来。
韩南《金瓶梅的版本及其他》,梅节《全校本金瓶梅词话前言》⑤中说明了这种看法。蒲安迪在《明代小说四大奇书》中也持二者为平行无直接关系说。
崇祯本版刻上保留的词话本的遗迹很多,足以说明崇祯本与词话本的亲缘关系。平行无直接关系说似不能成立。
《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
词话本系统
现存《新刻金瓶梅词话》有欣欣子序、廿公跋、东吴弄珠客序。不少学者认为这是最早刻本。
吴晓铃《金瓶梅词话最初刊本问题》、魏子云《金瓶梅的问世与演变》、马泰来《诸城丘家与金瓶梅》论著中均持这种观点。
词话本刊本今存四种:国内存一种,⑥日本存三种。国内存藏本《新刻金瓶梅词话》第五十二回缺二叶,日人长译规矩也认为是词话本原版。
日本日光山轮王寺兹眼堂藏本第五回末叶有11行与日本德山毛利氏栖息堂藏本不同。
栖息堂藏本第五回末叶有8行用《水浒传》文字刻印配补。日本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藏词话本残存二十三回(实存七个整回和十六个残回)。⑦
对这四种现存词话本,学者多认为为同版。
注释:
① 参见吴敢著《金瓶梅评点家张竹坡年谱》,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7月版。
② 朱星《金瓶梅考证》(一),见“社科战线”1979年2期。
③ 参见拙文《关于金瓶梅张评本的新发现》,《吉林大学社科学》1977年3期。
④ 《上海师大学》2001年3期。
⑤ 《吉林大学社科学》1988年1期。
⑥ 1931年在山西介休县发现,后入藏北平图书馆,由古佚小说刊行会据以影印104部。此词话本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⑦ 参见吴敢《金瓶梅版本拾遗》,《东南大学学社科版》2001年3卷1期。
文章单位:吉林大学
本文获授权刊发,原文刊于《王汝梅研究精选集》,2015,台湾学生书局有限公司出版。转发请注明。
金瓶梅有几个版本推荐文章4:金瓶梅刻画人的本性,它有几个版本?我们读哪个版本合适?
《金瓶梅》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它为后来世情小说的发展树立了第一个,是极为伟大的丰碑。
我们都知道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它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公认的顶峰,但是《红楼梦》的出现是建立在《金瓶梅》之后100多年世情小说发展基础上的,《金瓶梅》则没有任何先兆和前期准备的情况下产生的。《红楼梦》所受其巨大影响。
《红楼梦》中的经典人物刻画和我们老百姓现实生活有一定差距,而《金瓶梅》中的人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不光是告诫世人之作,还是讽刺之作,因为它刻画的是人性的根本。
《金瓶梅》有几个版本呢?由于《金瓶梅》出现的时代较为久远,内容中有不少备受争议的淫秽描写,出现过一些经随意删改而成的所谓“古本”和“真本”,这类本子至今还在对《金瓶梅》的初读者造成误导。在此,对《金瓶梅》的版本做简单介绍。
《金瓶梅》传世的有3个主要版本:
1、刊刻于明朝万历年间的《新刻金瓶梅词话》简称“词话本”;
2、刻印于明崇祯年间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简称“崇祯本”;
3、清朝康熙年间张竹坡修改评点的《第一奇书金瓶梅》简称“第一奇书”。
在这3个版本中,“第一奇书”是在崇祯本基础上稍加修改而成,因为里面有“抗金”的描述不能不改,否则清朝文字狱将断送它的流传。
一种学术界普遍看法是,词话本是崇祯本祖本,二者是“父子关系”,另一种较新的看法是“兄弟关系”,即都是从一个失传的更早版本发展而来,崇祯本在改写的过程中,并不是以词话本为蓝本。
我读过什么版本?我读过新加坡南洋出版社出版的崇祯本。这个版本包括崇祯本的全部正文,全球唯一的一套双版本合一、附200原图(其中30多幅春宫图也全部保留)、带评点、不做任何删节处理的简体版,它把词话本所有,而崇祯本所没有的附录在了这本书的最后,读者只需要拥有这一套书,就可以同时拥有词话本和崇祯本这两大版本的内容。
目前在中国,只要提起《金瓶梅》,都是对它怀有滤镜,还是不好的那种,都以为它是小黄书,淫书。在《金瓶梅》的百万文字中,性描写的内容只有2万多字,据此称它为“淫书”,实不客观。我们不要因此错失了《金瓶梅》的真正价值与意义。
我国自己的文化经典,我们中国人要守护和传承!
#古籍守护人#
金瓶梅有几个版本推荐文章5:我读过的几种《金瓶梅》版本
《金瓶梅》是诞生于明代的一部奇书,也是中国古典文学璀璨的一颗明珠。
自从它出世的那一天起就争论不断,但瑕不掩瑜,《金瓶梅》仍然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思想的开明,《金瓶梅》已经逐渐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状态大大方方的走到了前台。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金瓶梅》的文化研究如雨后春笋,学术成绩非常显著,《金瓶梅》成为了一门显学。许多的金学专家著书立说,呈现出研究《金瓶梅》的热潮。如金学专家王汝梅先生的《金瓶梅探索》《金瓶梅与艳情小说研究》,哈佛大学东亚系中国文学教授田晓菲的《秋水堂论金瓶梅》,作家格菲的《雪隐鹭鸶——金瓶梅的声色与虚无》,台湾大学中国艺术史硕士叶思芬的《叶思芬说金瓶梅》等等,这些专家学者都对《金瓶梅》有许多新的见解和论述,读他们的学术著作对读《金瓶梅》原著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金瓶梅》流传至今有两种体系三种版本,分别是明万历年间的《金瓶梅词话》、明崇祯年间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简称崇祯本。清康熙年间的《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简称张评本。
这两种体系的版本金学家多有争论,一种认为《金瓶梅词话》在前,《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在后,两者是母子关系,另一种说法认为是平行关系,原因是两种版本分别从不同的地板而来。还有一种说法两者是兄弟关系,但无论这两种版本的《金瓶梅》什么关系,它的主旨思想没有变,正如鲁迅先生说《金瓶梅》是"一部世情小说"。《金瓶梅》的出现影响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和走向,中国《红楼梦》学术委员、《金瓶梅》学会理事宁宗一先生就认为"《金瓶梅》的出现,预告着近代小说的诞生。"
词话本和崇祯版的区别词话本被许多专家认为是最原始的一种版本,因为词话本中的许多回目并不严谨,也不讲究中国传统的对仗工整,如此话本的第一回:"景阳冈武松打虎,潘金莲嫌夫卖风月"。第三十回:"来保押送生辰纲,西门庆生子喜加官"等不押韵不对仗的回目随处可见。尤其是词话本中的第一回"景阳冈武松打虎,潘金莲嫌夫卖风月"至第六回"捉奸情郓哥定计,饮鸠药武大遭殃",通篇借鉴《水浒传》的故事情节,从第七回才进入《金瓶梅》的故事模式。
而崇祯版的第一回"西门庆热结十兄弟,武二郎冷遇亲个嫂",开门见山的就让西门庆出现在第一回,让读者进入《金瓶梅》模式是也不觉得唐突,这是两种版本区分比较重要明显的地方。
199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就接触到了《金瓶梅》,这套书是香港出版的影印本,32开本,全套六本,二百幅插图,印刷非常精美,每一回都有插图,旁边有标注的小字来说明插图对应的回目。第一回有"西门庆热结十兄弟",我看完这一回书的内容也没有看见西门庆出现,当时还挺纳闷,后来才慢慢的知道《金瓶梅》有二种版本,我看的是词话本,但插图是崇祯本的,正是因为不了解《金瓶梅》才有这样的误会。
实际上,《金瓶梅词话》1932年才在山西省介休显被发现,词话本没有发现之前,市面上流行的《金瓶梅》都是《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也就是崇祯本。
其次,崇祯本还删除了词话本中大量的看起来不是那么重要的诗词曲赋,使内容文字更加的合理与通顺。但也有金学专家表示,此画本是原汁原味最原始自然的《金瓶梅》版本,没有人工加工的痕迹,虽然有许多毛病,但词话本的思想性及艺术性要高于崇祯本。
我看过的《金瓶梅》版本这几年,我陆陆续续看过好几个出版社出版的《金瓶梅》,基本都是词话本和崇祯本,除了上面说到的香港版的影印本,2000年还在新疆哈密的书店买回来一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金瓶梅词话》,上下两册,由陶暮宁校注,宁宗一审定,这套书是洁本,也就是删节本,此书虽然删去了四千三百多字,但最大的优点是此套书的注解非常的详尽,大到典故,小到民间俚语都有详尽的解释,在我所接触读过的各种《金瓶梅》版本中,这套书是非常值得一读的书,可惜的是,这套书借给了朋友以后就一去不复返了。
2004年,我还在网络上买回来一套《金瓶梅词话》,此套书十六开本,全套六本,竖排版,印刷很精美,古香古色,全书插图采用了近代画家曹涵美的《金瓶梅全图》,先生的《金瓶梅》插图在绘画史和金学史上都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虽然看过几套《金瓶梅词话》了,但一直没有看过传说中的崇祯版。前年,在网络上终于看到了这套书崇祯版的《金瓶梅》。此套书为新加坡南洋出版社出版,大三十二开本,二百幅插图,看完以后感觉应该是盗版书籍,但印刷相当不错,属于良心盗版。
2017年,有机会又看完了香江出版社出版的张竹坡批评《金瓶梅》,此套书大十六开,全套六本,每册二十回,二百幅插图非常精美清晰。书的前面几页详尽的介绍了此书中的人物关系及清代张竹坡写的《金瓶梅》一百零八种读法、《金瓶梅》寓意说、竹坡闲话、第一奇书非淫书论等文章,全书每一回目都有张竹坡的总批、内容中还有张竹坡的夹批等,对于准备了解《金瓶梅》的人来说是很好的一种版本。
金瓶梅有几个版本推荐搜索词:
1.金瓶梅有几个版本哪个版本要正
2.金瓶梅几个版本的区别
3.
本文标题:金瓶梅有几个版本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