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奚活了多少岁推荐文章1:大器晚成天花板!70岁拜相105岁离世,他凭什么被称千古一相?前言

  人生巅峰从70岁开始?有人被称为千古一相,却是在古稀之年才真正起步!百里奚,这个春秋时期的平民,曾经沦为放牛奴,被五张黑羊皮"赎回",却在古稀之年成为一代名相,辅佐秦穆公称霸西戎,奠定秦国统一基础。


  他的一生经历过三次亡国、两次为奴、数次生死离别,却在105岁高龄离世前,成就了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智慧的巅峰。这到底是怎样的人生传奇?为何史书将他与孔子、老子并列为"三圣"?


七十花甲始绽放:百里奚的坎坷人生路

  百里奚出身微寒,却胸怀远志。年轻时他曾在山间放牛,遇雨便蹲在牛背上避雨。旁人笑他懒惰,不知他在牛背上默默观天象、思政事。牛儿咀嚼青草,他咀嚼人生;牛儿踏过泥泞,他踏过命运的泥沼。


  虞国覆灭后,百里奚沦为阶下囚。看守问他:"为何不降晋国?"他淡然回答:"麻雀虽小,也有自己的江山;男儿虽贫,也要守住节操。"这种倔强让晋国君主既佩服又忌惮,最终将他"转赠"秦国。


  途经楚国时,百里奚趁机逃亡,沦为放牛奴隶。一日,他在牧场与楚国大臣蹇叔相遇。蹇叔见他目含星辰,言谈不凡,惊问:"先生为何甘于放牛?"百里奚笑答:"牛羊尚且有群,人又何必争名逐利?"蹇叔闻言大惊:"此人若得重用,必成千古一相!"


  秦穆公派使者带着五张黑羊皮,将百里奚从楚国"赎回"。当他满头白发站在朝堂之上,许多人暗自嘲笑:"年过七旬,能有几年可用?"谁料,这位老者竟成为奠定秦国霸业的核心人物,在三十五年间辅佐秦穆公成就"秦霸西戎"的伟业。


  秦穆公


  百里奚深谙王霸之道,在朝堂辩论中,曾一语击破群臣顾虑:"秦国虽处西陲,却如虎踞西山,可纵横捭阖。攻则东向问鼎中原,守则西倚崤函天险。明君当审时度势,非攻即守,不可半途而废。"秦穆公闻言击案赞叹,当即采纳其建议。


羊皮换来国之栋梁:治国良策与思想精髓

  百里奚的治国策略远超同时代的政治家。当时诸侯争霸,多靠武力和军事联盟,而百里奚却提出"先富国,后强兵"的理念。


  他到秦国第一件事就是改革农业税制。原本秦国仍沿用西周"助法",即按人头征收固定税额。百里奚改为"量出制入",根据土地收成征税,并减免天灾年份的赋税。这一改革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增,三年内粮食产量提升一倍有余。


  秦国太史记载:"自百里奚变税法,民间仓廪充实,牛羊成群,道不拾遗,夜不闭户。"这句话不是夸张,而是他治国能力的真实写照。


  在军事上,百里奚提出"选锐卒、养精兵"战略,打破了春秋时期"车战为主"的传统。他亲自改进秦国兵器,让长剑更轻、弓箭更准,还制定"伤敌三人者赏牛一头,斩首一级者赐田十亩"的奖励制度,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最令人称奇的是,百里奚发明了"间谍战"。他派遣能言善辩的使者到晋国散布谣言,离间晋楚联盟;又让细作潜入敌营,探听军情。凭借这些"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谋略,秦国多次以弱胜强。


  在外交上,百里奚独创"远交近攻"策略。他建议秦穆公与远方的晋国修好,联合攻打近邻的郑国。这一策略帮助秦国在夹缝中求生存,最终发展壮大。有次,晋国发生洪灾,百里奚毅然派出粮船救济,获得"秦善邻国"美名。晋国大夫感叹:"百里奚玩的不是权术,而是人心啊!"


苍龙已老:百里奚与杜氏的生死牵绊

  历史总记载帝王将相的功绩,却很少提及他们的情感世界。百里奚与妻子杜氏的爱情,堪称中国古代最感人的夫妻传奇之一。


  杜氏出身农家,却有着惊人的远见。百里奚初次外出求职时,家中一贫如洗。杜氏杀了唯一的母鸡,煮了一锅鸡汤送别。百里奚感动落泪:"家中已无存粮,你如何度日?"杜氏抚摸他的面颊:"我与孩子能活,你若成才,便是全家希望。"


  这一别竟是四十余年。在百里奚浪迹天涯的岁月里,杜氏独自抚养儿子孟明视,靠纺织度日。邻居劝她改嫁,她却执着等待:"百里奚如埋在土里的种子,总有破土而出的一天。"


  命运多舛,杜氏和儿子辗转流落到秦国,成为贫民。一日,城中传唱起一首新歌:"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烹伏雌..."杜氏听闻大惊,这不正是她当年送别丈夫时的情景吗?她打听得知百里奚已任秦相,却不敢贸然相认,怕给丈夫带来麻烦。


  某日宫中设宴,杜氏假扮乐工入府,弹唱一曲《别离歌》:"夫贵妻贱两分离,相忆相思几时休?"百里奚听到熟悉的曲调,泪流满面,立即起身寻声而去。当他看到已是满头白发的杜氏,紧紧将她抱在怀中:"是我负了你啊!"


  相认后,百里奚请求秦穆公准许杜氏入府同住。秦穆公不仅应允,还赐予杜氏"贤相夫人"称号,并让孟明视担任军职。百里奚感激涕零:"臣虽年迈,愿以余生回国君知遇之恩。"


  杜氏住进相府后,仍保持节俭本色。有次秦穆公赐宴,众夫人盛装出席,唯独杜氏穿着粗布衣裳。


  有人嘲笑她不懂礼数,杜氏坦然回应:"布衣粗茶是我夫妻几十年的生活,锦衣玉食不过是一时繁华。人生在世,当记住来时路。"这番话传到秦穆公耳中,他赞叹不已:"难怪百里奚能成大器,有此贤内助!"


百年筑梦:千古一相的历史定位

  百里奚去世时已105岁高龄,秦国举国哀悼三日。史官评价他:"自商周以来,未有如百里奚者。"为何史书给予他如此崇高评价?


  百里奚开创了春秋战国时期"贤相治国"的先河。在他之前,诸侯国多由世袭贵族掌权。百里奚以平民身份拜相,树立了"唯才是举"的榜样,影响了后世两千多年的用人制度。


  百里奚的政治思想独树一帜。他主张"民本位"治国理念,认为"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这一思想被后世儒家吸收发扬,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髓。


  百里奚的人格魅力成为千古楷模。即使位居人臣之尊,他仍保持淡泊名利的本色。曾有商人送他金玉,他婉拒道:"人到暮年,唯求夜眠安稳,何需金玉满堂?"这种清廉形象,成为后世官员效仿的标杆。


  百里奚伟大的贡献,是为秦国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正是他制定的富国强兵政策,使秦国从西部落后小国一跃成为春秋霸主,并最终在四百年后统一中国。秦始皇曾说:"若无百里奚开创之功,焉有寡人今日之业?"


  历史学家认为:百里奚是春秋时期最具战略远见的政治家。他提出的"远交近攻"外交策略、"选锐卒"军事改革、"量出制入"税制改革,都显示出惊人的前瞻性,比同时代的管仲、孙武等名臣更具时代意义。


结语

  回顾百里奚的传奇一生,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更是人生智慧的化身。七十岁才开始辉煌人生,一百零五岁圆满谢幕,他用行动告诉我们: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只有过早的放弃。


  在这个年龄焦虑的时代,百里奚的故事是最好的心灵鸡汤。你是否也曾为"三十五岁危机"、"四十不惑却迷茫"而焦虑?放眼古今,真正的大器晚成者比比皆是。百里奚七十拜相,孔子五十知天命,老子八十著道德经,都在告诉我们:人生无早晚,只要坚持初心,总有璀璨时刻。


  你觉得,在当今快节奏社会中,我们能从百里奚身上学到什么最宝贵的品质?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见解!


  参考文献:


  《史记·秦本纪》,司马迁


  《资治通鉴》,司马光


  《春秋左传正义》,杜预注,孔颖达疏


  《孟子·公孙丑》,孟子


  《战国策·秦策》,刘向


  《百里奚研究》,王国维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萧公权


  百里奚活了多少岁推荐文章2:一代名相百里奚,大器晚成,对爱妻情深似海

  百里奚


  百里奚(约公元前726年~公元前621年),姜姓,字子明,春秋虞国(今山西平陆县)人。


  他活了105岁,如今的百岁老人也很罕见,在春秋时期更是奇迹。


  他是秦穆公称霸的一代名相,又称“五羖大夫”,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


  大秦名相百里奚是古代南阳涌现出的杰出人物之一,在历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


  妻子的殷殷嘱托成为他不懈努力的动力


  一、满腹经纶,背井离乡,周游列国,跻身上层。


  百里奚自幼读万卷书,才华出众,他出身平民,三十多岁娶妻杜氏,生一子。


  当时家中十分贫寒,已经揭不开锅了。


  百里奚虽有大志,但想到家贫族单,妻弱子小,无依无靠,便恋家而不忍离去。


  杜氏深明大义,劝百里奚:“妾闻‘男子志在四方’。君壮年不出外求仕,却守着妻子甘受贫困吗?妾能想尽办法维持我们母子的生活,您可放心远游,不必挂念我们。”


  百里奚闻言,感动地点点头。


  为了给丈夫饯行,杜氏把家中仅有的一只正在孵小鸡的老母鸡杀了。


  炖鸡肉时柴禾又不够,杜氏无奈,就把门闩拆下来,劈开填入灶膛,勉强把饭菜做熟。


  妻子精心为丈夫做鸡汤


  百里奚饱餐一顿,简单整理一下行装,告别妻子。


  杜氏抱着正在吃奶的孩子,拽着百里奚的衣袖流着眼泪说:“富贵了千万不要忘了我们母子。”


  这也是春秋时期的一种风气:崇尚功名,处于社会底层的精英,周游列国,千方百计要进入上层社会。


  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离家之后,百里奚到处游历,却始终未能如愿。


  他先到了齐国,想为齐襄公效力,可无人荐引。


  这源于当时森严的等级制度,当然,这也是春秋时期的各国的弊病。


  他沿街乞讨,结识了一个朋友叫蹇叔。


  百里奚与蹇叔


  二人相见恨晚,蹇叔就把百里奚留在自己家中。


  但蹇叔家境亦十分贫困,百里奚只好在村里为人放牛,挣钱粮以糊口。


  其后他又为周王牧牛,眼见升迁无望,他离开周王回归本国,由宫之奇推荐做了中大夫。


  百里奚读万卷书,走万里路


  三、艰难困苦,取得初步成功,却遇上了昏君。


  百里奚深知这一切来之不易,竭尽全力辅佐国君。


  时光如梭,日月如梭,屈指算来,百里奚离家已经有十多年了。


  熬了十多年,自己的努力总算没有白废,百里奚觉得自己也算小有成就了,就满心欢喜的派人到宛邑去接自己的妻儿。


  当他满怀期待地等了几个月之后,从宛邑回来的人却带回了一个让百里奚悲痛万分的消息:他的妻子杜氏早在十年前就带着孩子外出讨饭去了,现在下落不明!


  百里奚痛不欲生。他发誓,这辈子,就算是找遍天涯海角,也要找到自己的老婆和孩子!


  虞国国君昏庸爱财,居然接受晋国的钱财,让道给晋国攻打虢国,百里奚极力劝谏。


  但是虞国国君满眼都是晋国拿来的金银珠宝,完全没把百里奚的话放在心里。


  晋国采取“假道伐虢”之计,晋国借道虞国,灭了虢国之后,回头就把虞国也给端了。


  唇亡齿寒,百里奚成了晋国的俘虏。


  饱经沧桑


  晋国国君知道百里奚是个人才,本想将他收为己用,但百里奚因为亡国之恨,宁死也不肯归顺。


  四、沦为奴隶,逃往他国,成为放牛郎。


  正当此时,秦穆公派公子絷到晋国求婚,晋献公答应了亲事。


  当秦国公子絷到晋迎亲之时,献公召集群臣商议用何人做陪嫁的人。


  舟之侨说:“百里奚不愿仕晋,其心不测,不如远远打发他,让他为陪嫁人。”


  献公同意,百里奚就成了晋公主伯姬随嫁的奴仆。


  此时,百里奚已年近七十,辗转流离,半生辛苦却一事无成,不由得仰天长叹:“我百里奚怀抱经世济民安邦定国的才能,却不遇明主得以施展大志。如今年岁已老却成为人媵,与仆妾相同,人格之受侮辱没有比这再大的了!我终不能蒙受如此奇耻大辱。”


  当时入楚国境内的宛城境内时,被当地出外打猎的百姓捉住,把他当成了奸细。


  百里奚忙解释说:“我是虞国人,因为国亡了才逃难至此的。”


  那些人问他:“你有什么才能?”


  百里奚说:“我善于养牛。”


  人们把他放开,就让他喂牛。


  数日后他所喂的牛日益肥壮,毛色润泽明亮。


  当地的小官一见大喜,就通过地方官吏把百里奚喂牛的高超技术奏给楚王。


  楚王闻后,下令召见百里奚。楚王问:“喂牛有什么诀窍吗?”


  百里奚回答说:“按时喂养,适当使用其力,把整个身心都用在饲养牛的事业上。”


  楚王一听,赞叹道:“你的话,说的挺好啊!这不仅是养牛的诀,也可用于养马。”


  于是让他到南海去放马。


  命运转折,羊皮换相,70岁的百里奚成为秦穆公的一代名相


  秦穆公


  一、秦穆公思贤若渴,千里寻找百里奚。


  再说晋国送嫁、陪嫁一行人到秦国之后,秦穆公见到媵人名单中有百里奚的名字却无其人,很奇怪,就问去迎亲的公子絷,公子絷说:“这人是虞国故臣,在半路上逃跑了。”


  穆公又问公孙絷说:“子桑在晋,必知百里奚的大略情况,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公孙絷回答说:“这是个贤人,知道虞公之不可谏而不谏,是其智;从虞公于晋而坚决不仕于晋,是其忠。而且此人又有雄才大略。只是没遇上好机会啊!”


  穆公又问:“我怎样才能得到百里奚而重用他呢?”


  公孙絷说:“我听说百里奚的妻子流亡到了楚国,百里奚逃跑也必往楚国,何不派人去楚国访查一下?”


  穆公立即派人去楚专访此事,不久还,“百里奚果然在楚国,在海滨为楚君牧马。”


  穆公听说后,又去找公孙絷商量:“我用重金为代价向楚国请换回百里奚,楚君能答应我吗?”


  公孙絷说:“若这样做,百里奚就无法到秦国来了。”


  穆公惊问“为什么?”


  公孙絷说:“楚君让他牧马,说明不知道百里奚是个贤良。您用重金求他,等于告诉楚王说百里奚是个人才。楚君如果知道百里奚的才能,一定会自己提拔重用的,怎么肯给我们呢?你不如以逃跑之媵人的罪名,用极低贱的与奴仆价格相等的货物去赎回他,这样楚国一定会答应的。”


  二、五张黑羊皮换回百里奚


  穆公听罢,连称妙计,就派人选了五张黑色的公羊皮送给楚国国君,并献上穆公的信。


  楚王见秦使交上五张羊皮,有些诧异。启封看信,才知来意。


  楚王见用五张羊皮赎一个罪人,自以为小事一桩,秦又是大国,立刻答复,派人去海滨囚禁百里奚以交给秦使。


  百里奚本是穷苦人出身,与当地的百姓相处得很好。


  听说楚君派人囚禁他,要交给秦使,回去就戮,大家都来为他送行,有的老人拉着他的手大哭。


  百里奚却笑着安慰他们说:“我听说秦君有霸王之志,怎么会急于追捕一个无关紧要的媵人。他如此下力来赎,是要重用我,我此行就该富贵了。众位又何必悲哀呢?”说罢上车而行。


  三、秦穆公礼贤下士,买一送一,百里奚推荐蹇叔上位。


  到了秦国,秦穆公亲自迎接,一看,百里奚不过是一个衣衫褴褛、胡子花白、一步三晃荡的糟老头子,不由得大失所望,失声说:“老先生,您多大了呀?”


  百里奚呵呵笑道:“不老不老,我今年才七十岁。”


  秦穆公无可奈何的摇着头说:“七十岁,还不老啊?”


  百里奚说:“如果你想让我逐飞鸟、搏猛兽,我的确是老了点。如果你想让我和你坐在一起策论国事,那还年轻着呢。你想想,当年姜太公年已八十,垂钓于渭水之滨,周文王知贤爱贤,车载以归;周武王拜为师尚父,终定周鼎。我现在遇了主公,岂不比吕尚遇上文王更早了十年?”


  秦穆公听到百里奚将自己相比于周文王,心里暗自高兴,就正色请教说:“敝国生活在戎狄的包围之中,不能与中原诸侯会盟,请先生不吝赐教,寡人怎么做才能不落后于中原诸侯?”


  百里奚从容答道:“雍岐之地,是文武王发迹之地,山如犬牙,原如长蛇,周室不能守而交给了秦国。秦国生活在戎狄的包围之中,努力提升军事力量,无须参与中原诸侯的会盟已足扬威。西戎有小国数十个,合并了他们的土地可以饱食无忧,土地上的百姓就可以捍卫平安。主公若以德抚兼以力征,既可以雄踞西陲,又可以扼山川之险对垒中原,等待时机东进,则霸业可成。”


  听了百里奚一席话,秦穆公茅塞顿开,情不自禁地鼓掌,由衷地赞道:“寡人能得到先生,犹如齐王得到管仲!”


  秦穆公与百里奚谈论了三天,言无不合。


  秦穆公要拜百里奚为上卿,百里奚却坚辞不受,他认为,另有人的才能在自己之上,上卿的职务,应该由这个人来担任。


  这个人当然是百里奚的结义兄长蹇叔了。


  秦穆公知道百里奚之外还有另一个大贤人蹇叔,惊喜万分,就用重礼将蹇叔请来做上大夫。


  因百里奚是秦穆公用五张黑公羊皮换回来的奴隶,故世人称百里奚为“五羖大夫”。


  百里奚与秦穆公促膝长谈


  秦国在百里奚和蹇叔的治理下变得越来越强,很快就有了问鼎中原的实力,秦穆公的贤明之名传遍了大江南北。


  春秋五霸


  不忘初心,分别四十多年的夫妻团圆


  在功成名就之后,百里奚没有傲慢无礼,即使位高权重,百里奚依然简单朴素,他出门不坐马车,天热不撑伞,身边不安排多余仆人伺候。


  一天夜里,百里奚像往常一样,一个人在屋子里,静静地独坐。


  院子里相府的乐工在拨弄着琴弦,叮叮咚咚。


  杜氏弹琴


  过了一会儿,琴音突变,呜呜咽咽,如泣如诉,并伴有歌声响起:


  百里奚啊百里奚,当初离别,我为你杀了家里唯一的老母鸡,还把门闩劈,给你饨了热乎乎的鸡汤为你送行;如今你荣华富贵,是否已经把我忘记?


  你吃大鱼大肉,儿子挨饿受饥,你穿着华丽,你的妻子在给别人洗衣;百里奚,你是否真的已经把妻儿抛弃?


  想当初,你出门远行,我在家中思念,多少个夜晚梦到了你;现在你端坐朝堂却远离了我,难道你就真的已经把我忘记?


  不忘初心


  是她,是日思夜想、苦苦寻找了四十多年的杜娘子回来了!


  百里奚听着听着,再也控制不住自己,踉踉跄跄地从黑暗的屋子里冲出,直奔大院。


  四目相对,悲喜交集,当初一别再相见,青丝变白发,红颜成暮年!


  夫妻俩人紧紧相拥,只愿从此天长地久,永远不分离!


  原来,杜氏自丈夫离别之后,家乡遭遇上了灾荒,只好带上儿子外出逃荒,颠沛流离、含辛茹苦、历尽沧桑。


  这一年流落到秦国,她听说秦国有一个人人敬重的大夫名字也叫百里奚,惊喜之余,也有些担心,担心这个百里奚只是跟自己的丈夫同名同姓。


  于是,她设法到百里奚府中当了洗衣的佣人,希望能见到大夫百里奚,好好认一认。


  她恰巧遇上了乐工弄琴,就大起了胆子,借了琴,自弹自唱,希望能引起百里奚的注意,出来相认……


  汉剧《百里奚认妻》剧照


  百里奚活了多少岁推荐文章3:百里奚:70岁怎么了,比当年姜子牙还小10岁!秦穆公:做上卿吧

  春秋时期,秦穆公看到自己用五张羊皮换来的“大才”,已经白发苍苍,走起路来颤颤巍巍的,不由感叹说:“可惜已经老成这样了!”


  这个时候的百里奚多大岁数了?七十岁。35岁乘以2,按照咱们的职场文化,正好符合延迟退休的标准,不过他好像没交过社保,也不是大秦户口,估计也就一个月发点钱,回乡下养老还凑合。


  秦穆公脸上失望的表情,根本掩饰不住,百里奚已经70岁了,早已经见惯了人生百态,看透了世态炎凉,对秦穆公的心理,他自然也看得一清二楚。


  秦穆公说:“你能帮我做什么!”这可不是问句,而是反问,而是感叹句。意外之意,你还能有点什么用呢?


  百里奚问秦穆公:“您打算让我给您冲锋陷阵、摧城拔寨吗?”


  秦穆公听了,手里端着酒杯,微微摇头。


  心里估计想,想什么呢,我大秦七岁孩童都能上阵杀敌,你算哪棵葱?想骗保吗?没门啊!


  百里奚看秦穆公不说话,没有制止他,于是继续说:“为您冲锋陷阵,我肯定不行的,人得服老,我老了啊。”(使臣逐飞鸟,搏猛兽,臣则老矣。)


  翻译的直接一点:你想让我给你卖命,肯定不行的,我不做那种廉价的韭菜,那是啥也不懂的人,才做的事。


  秦穆公听了,很是没好气,耐着性子问:“好吧,那你能为我做什么?”


  虽然秦国朝堂很不讲究,一点礼仪规范也没有,百里奚穿着破烂就面见国君了,但是,他老人家精神振作,比哥这30多岁的人都有朝气。


  百里奚自信地说:“如果您让我帮助您出谋划策,管理国家,那我还算年轻呢。早年姜子牙八十岁还在渭水钓鱼,文王把他请回去拜相,这才有了大周的天下。我现在才70岁,比姜子牙当年还小十岁,这还不算年轻吗?”(若使臣坐而论兴衰,策国事,臣尚少也。昔吕尚年八十钓于渭水,文王载而归之,拜为尚父,卒定周鼎;臣今日遇君较吕尚不更早十年乎!)


  言外之意,我现在比当年的姜子牙都年轻十岁,正是为国出力年富力强的时候,你遇到我,真是赚大了!


  秦穆公听了,拍手叫好道:“说得好,敢与先辈试比高,我大秦男儿当有此志气!”


  百里奚不是秦人,但是,毫无疑问,秦穆公认可了百里奚的精神。


  于是,秦穆公大摆筵席,跟百里奚边吃边聊,一连三天,越聊越欣喜,随后做出一个决定:任命百里奚为上卿,帮助他处理大秦事务。(遂拜为上卿,委以国政。)


  其实吧,嫌你老的,主要还是格局不够,都想压榨你的劳动价值,他们的利润本身就是剥削、压榨、强取获得,而不是创造价值。比如某类企业,不过是吸血虫罢了。


  当然,别人怎么做,那是别人的事,无可厚非,但是,吾辈当自强啊!


  或许,我们从那些开创者身上,可以得到某些启示,我们可以从历史的长河中,列出一串长长的名单:


  姜子牙:纣王这混不下去,就换一个地方混,在哪儿不一样


  苏秦: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去开新路。


  陈胜吴广:老子就该这么贫贱吗?爷这一生就要证明一下富贵不是天生的。


  刘邦:大丈夫就该活成嬴政这样啊!流氓无赖也有梦想啊!


  ……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挖墙脚,既然无法加入他们,那就挖掉他们的墙角。


  我没有别的意思,如果你在这个行业混不到一口饭吃,不一定是你能力差,而是你年纪大。


  你可以做一些颠覆行业的创新,比如说,挖行业的墙角,让这个行业卷起来,《天道》中说了,资源就那么点,怎么办?劫富!


  举个例子,小米怎么做起来的?你别管行业以后还有没有未来,要说长远点,地球都没有未来。


  没必要操那心,先成功谋身再说,不然你说得多有道理都没人听。等你谋身成功了,成了“专家”,你可以重新制定行业“标准”嘛!


  很多人都出身贫贱,深遭磨难,但是,立志进取,百折不回,终是青史留名,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看得透,循规蹈矩没自己什么事,哪儿凉快拿儿呆着去,与其被扫进历史长河之中,不如索性拼一把,去做颠覆性的事。


  像秦穆公,他但凡迂腐一点,百里奚这种大才就会失之交臂,他不是秦人啊,他年龄太大了啊……谈什么霸业!


  大凡那些闯出一番事业的,有几个循规蹈矩之辈?


  你觉得是这样吗?


  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读史感悟。


  百里奚活了多少岁推荐文章4:最倒霉春秋名相,完美错过齐桓晋文等明主,一路给衰鬼打工到七十这才是真正的春秋之秦穆公篇(3)主笔:闲乐生

  公元前656年,刚即位4年的秦穆公踌躇满志,他打败东面的“茅津之戎”(今山西芮城东),扫平了自己东进的道路,下一步战略目标,就是挡在自己面前的河西之地,然而老奸巨猾的晋献公竟先下手为强,次年就以“假途灭虢”之计灭了虢国和虞国。此二国虽是中小规模的国家,但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虞扼茅津,虢据崤函皆控河西咽喉之要,晋国此举,便等于扼住了秦国图谋出关东向的重要孔道。正如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之《春秋列国疆域表》中所言:“献公灭耿,灭霍,灭魏,拓地渐广,而最得便利者,莫如伐虢之役,自渑池迄灵宝以东崤函四百里,尽虢略之地。 晋之得以西向制秦,秦人抑首而不敢出者,以先得虢扼其咽喉也。”


  秦穆公深感晋国人之厉害,于是转换策略,想用和亲的方式与晋结成战略伙伴关系而共谋东进,适时晋献公刚好有个未嫁的漂亮女儿伯姬,其母还是齐桓公之女,若是能够娶到手,可以一下子搭上齐晋两个老牌强国的亲戚,岂不美哉?于是他派了大夫公子絷(zhi,音执)去晋国为自己求婚。老谋深算的晋献公也看出了此次政治婚姻的好处,毕竟他最近吞并了太多小诸侯国,风头太盛惹人妒,也需要稳定的后方与坚实的同盟,于是爽快地答应了秦国的求亲,二国结成“秦晋之好”。


  其实从春秋到战国,秦国一直有相当浓重的中原情节,毕竟那里才是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而春秋时期,秦国一心与晋国交好,也可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这就好像近代中国一时学不了西方,就拿日本当替代品吧。


  秦大夫公子絷不辱使命,成功地谈成了这门亲事,便急急忙忙的赶回秦国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穆公,在路上遇到落魄的晋国公族子弟公孙枝,以为奇才,便将他带来秦国,穆公听说终于有人才肯来了,心中狂喜,二话没说就任命公孙枝为上卿,主持军国大政。群臣都很嫉妒,心想,那公孙枝寸功未立,凭什么一下子就爬到了我们上头,纷纷跑来跟穆公抱怨。


  这也难怪群臣。至少在春秋时期,宗法制的传统还是顽固的,正所谓“昭旧族,爱亲戚,尊贵宠”,“亲不在外,羁(即外籍人员)不在内”,重要的官职一般都由本国亲贵把控,哪里轮得到羁旅之人。非要这这么做,不仅惹人非议,甚至还会招来杀身之祸。如《左传 昭公七年》就记载,公元前535年时,“单献公弃亲用羁。冬十月辛酉,襄、顷之族杀献公而立成公。”


  然而,面对众人的抱怨与指责,秦穆公的心志相当坚定,并向大家表示:“你们难道真的不明白寡人的苦心吗?各国的人才为什么不肯来我们秦国,除了我们秦国穷之外,更大的原因是怕来了得不到重用,我让公孙枝当上卿就是为了向天下人证明,不论出身高低,不论富贵贫贱,只要是真正的人才,寡人就一定会让他有施展才华的机会,而寡人,就是这天下间最大的伯乐。”


  果然,没过多久,秦穆公又找到了一个更牛的人才,这个人才,出身更低微,竟然是个养马的奴隶出身。


  此人,就在晋献公嫁女的陪嫁奴仆名单之中,他的名字叫百里奚。


  百里奚,字井伯,公元前715年前后生于春秋时代虞国的一个偏僻而宁静的小山村里,与齐相管仲大概是同龄人。不过百里奚的家境比管仲还差,虽然才高八斗,但穷困潦倒,家徒四壁,年轻时只得替人养牛为生,直到三十多岁,才娶到了媳妇杜氏。


  成亲的那天,老母亲见到儿子终于成家了,很是开心,便杀了家里重要的收入,下蛋的老母鸡,迎接新妇。


  鸡杀了,可是贫困的百里家却连烧火的柴伙都没有,百里奚苦笑一声,拿了柴刀准备上山砍柴,老母却一把夺过柴刀,一刀将房门给劈了,淡然一笑:“咱们家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还要这门何用,不如劈了当柴烧算了。”


  穷成这样,再不想办法真是没法活了,百里奚思虑再三,决定出去闯荡一番,希望某个贤明的君主能够慧眼识英,做了官,就不用再受穷了。临走时,百里奚拿走了家里所有的财产做盘缠,心中暗下决心,自己出去后一定要创一番功业,再也不要让家人受苦了。


  就这样,公元前685年,满怀抱负的打工仔百里奚独自一人离开了家乡,一路东行到了沿海发达地区齐国,他听说齐国十分强大,而齐襄公也求贤若渴,对人才十分重视,可是他这个外地民工身份低微,根本就没人肯帮他引荐,只好流落乡野,讨饭度日,偶然的一个机会他遇见了隐士蹇叔,蹇叔见这个蓬头垢面的乞丐骨骼清奇,殊非凡品,便留他下来一起吃饭。蹇叔也是个怀才不遇的主,两个难兄难弟千里穷马互相抱怨了一番,越聊越对味,一见倾心,遂结为兄弟,蹇叔比百里奚大一岁,便当了哥哥。蹇叔的家境也不咋地,百里奚只好发挥自己从前的才能,帮村里人养牛为生。这时候齐国发生了一件大事情,公孙无知杀了堂兄齐襄公自己当了国君,悬了个破榜要招贤,百里奚得了这个好消息,便也想去碰碰运气,蹇叔却劝他说:“无知这家伙‘无知’得很,而且他位子也来的不明不白,迟早会被别人弄下台的,我看你还是不要去跟他混的好。”


  老大哥发话了,百里奚只好乖乖得留了下来,继续养他的牛,没过多久,蹇叔的乌鸦嘴哦不是预言还真应验了,“无知”的公孙无知竟被齐大夫雍林杀死,群臣遂拥立了公子小白为君主,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齐桓公了。在此期间,公孙无知的党徒们也大多被清洗掉了。百里奚闻信,一时竟被吓怕,虽然齐桓公也招贤,他却愣是没敢去;否则应可以和管仲、鲍叔牙做同事,成为齐国霸业人才中的重要一员。


  总之,百里奚就这样完美的错过了齐桓公,而且这时他听说周王室的王子颓喜欢拿牛当宠物,在宫里养了一大堆牛玩儿,手下的牛倌儿们待遇都很好,工资奖金拿的手发软。于是百里奚又目光短浅了,竟然想去王子颓那里讨生活,毕竟是当今周天子的弟弟,应该没那么容易被干掉吧!但蹇叔又劝他说:“王子颓这么喜欢养牛,难成大事,我看你还是不要去的好!”


  百里奚说我也想听你的,但实在挨不住穷了啊,我还是再去碰碰运气吧!


  蹇叔见劝不动百里奚,只好说:“好吧,那你就先去看看情况,等我料理完家事,就去洛阳找你。”


  百里奚于是告别蹇叔,跑去见王子颓,王子颓听百里奚说起养牛来一套一套的,心中大喜,便聘用百里奚为家臣,帮自己养牛。没过多久,蹇叔料理完家事,就跑来和百里奚会合了,百里奚便带着蹇叔一起去见王子颓,王子颓也挺大方的,让人好好招待蹇叔,完事后百里奚就问蹇叔:“怎么样,主公对我不错吧,大哥你也跟我一起在这里混吧,工资福利都很不错的,至少也是个中产阶级。我看再攒几年钱,就能把媳妇和娃都接过来一起奔小康啦!”


  蹇叔摇了摇头说:“我看王子颓这个人生活颓废一脸衰相,志大才疏,性情浮华,身边的人也都是些面目猥琐只会坏事儿的奸佞小人,跟着他混是没有好下场的,我们还是趁早走人吧!”


  百里奚纠结的说:“话虽如此,可,可兄弟我好不容易当一次官,虽然只是个‘弼牛温’,但大小也是个干部。”


  蹇叔叹了口气说:“唉,看来你真的是穷疯了,这样吧,我有个朋友叫宫之奇,在你的家乡虞国当官,我帮你去说道说道,给你求个大夫啥的,也好遂了你的心愿。”


  百里奚大喜:“太好了,你有这么好的关系干嘛不早说,我离家已经好几年了,正想着回家看老母呢!”


  就这样,蹇叔和百里奚离开了洛阳,回到了百里奚阔别十年的家乡虞国,把他介绍给了虞国大夫宫之奇,宫之奇抹不开蹇叔的面子,便将百里奚推荐给了虞公,虞公听说百里奚曾在洛阳镀过金,而且放着周王子的家臣不做跑来投靠自己,顿时感觉虚荣心得到巨大满足,于是封他为中大夫,用来装点门面。可蹇叔观察了虞公半天,又开始叽叽歪歪起来:“我看虞公量小而自用,贪财短视,也不像个有为之君。大丈夫岂可轻易失身于人?咱们还是另寻明主吧!我听说晋国有位公子重耳颇有贤名,虽然是庶子即位无望,但我总觉得他日后会发达的。”


  百里奚感觉自己快疯了,这蹇叔怎么老是挑三拣四的,咱们都是年纪一大把的剩男了,还挑三拣四,干嘛呀,凑合凑合得了!这有大夫做不错了,还跑去瞎折腾啥呀?反正这次我坚决不走。


  百里奚肯凑活,蹇叔却不愿凑活,他扬起了孤傲的脸庞,惋惜地说道:“贤弟为生计所迫,饥不择食,不得不屈身于小国暗主,我无法劝阻,也不忍劝阻,不过我蹇叔曾立下过誓言,不遇明主,决不出仕,为兄就此告辞,他日你要来找我,就到宋国的鸣鹿村来吧,那里优雅清静,正是为兄隐居的好地方!”


  就这样,两个好兄弟依依惜别,而两人这一别,就是足足三十年。


  送走了蹇叔,百里奚归心似箭,他满怀欣喜的赶回了家乡,想把家人接到城里,可是呈现在他面前的,却是一片残垣断壁的凄凉景象,原来五年前适逢大灾,年迈的老母忍受不了饥饿和贫困,早已病死了,他媳妇杜氏苦无丈夫的音讯,只有带着儿子出外逃难,生死未卜,已经不知道流落到什么地方去了。


  百里奚长跪在母亲的坟前,泪流满面,他知道在这狗日的乱世,天下不知道有多少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可是当这个命运无情的降临在他面前的时候,还是让他感到无法接受。


  十年来,百里奚流落各国,受尽了白眼,饥饿,病痛,这些都没有让他流一滴眼泪,他总是淡然一笑,拍拍尘土坚定地继续前行,因为他知道他总有一天会成功的,可是这次他却像个孩子一样放声痛哭起来,仿佛要把这十年的泪水一次性都流光了似的。


  百里奚一回到城里,就开始派人到处寻找他的家人,只要还有一点希望,他就不会放弃。百里奚身居高位,自然有很多达官贵人想和他结为亲家,可他却一个也没有答应,时光飞逝,就这样,又过了二十多年,百里奚已经是个快七十岁的老人了,他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老婆孩子,可他依旧没有放弃,只要他还活着,他就要继续地寻找下去。


  在这二十多年中,蹇叔的预言竟然又一次应验了:周大夫边伯作乱,赶走了周天子惠王,将“一脸颓样”的王子颓立为了天子,可是他们的好日子没过两年,惠王又跟着郑国、虢国的国君打了回来,将颓杀死,惠王复辟成功。百里奚还好听了蹇叔的话没有跟着这个衰人混,否则早就跟着他一起陪葬了。


  紧接着,大乌鸦蹇叔的第三个预言又应验了,倒霉的百里奚好不容易过了二十多年安稳日子,结果还是没能逃过蹇叔的乌鸦嘴,公元前655年,野心勃勃的晋献公想借道于虞以伐虢国,大夫宫之奇以“辱亡齿寒”劝谏虞君,虞君却因曾经接受过晋献公“垂棘之璧”(垂棘地方的美玉)与 “屈产之乘”(屈地出产的宝马,四马为一乘)的贿赂而答应了晋国。百里奚在虞国当了二十年的官,他深知虞君昏庸无能,很难纳谏,便缄默不语。结果晋在灭虢之后,返回时就灭了虞国,百里奚被晋军所俘,紧接着又被当成晋伯姬陪嫁的奴隶送去了秦国。


  三十年,三十年功名尘与土,转了一圈,百里奚最终把自己混成了奴隶。这时他才明白,蹇叔才是这个世界真正的明白人,他服了。


  百里奚活了多少岁推荐文章5:谜之“秦国第一名相”百里奚,姓名、籍贯、年龄、事迹,让人生疑

  百里奚为秦国第一名相,千古流芳。


  在众多史书的记载里,百里奚的身份是非常混乱的。


  但百里奚的人物形象,给人们影响最深的,却是明人冯梦龙的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


  该书第二十五回《智荀息假途灭虢,穷百里饲牛拜相》、第二十六回《歌扊扅百里认妻,获陈宝穆公证梦》写:百里奚是虞国人,字井伯,家穷,三十多岁了,始娶妻杜氏,生下一子。百里奚胸藏丘壑,有治国大略,不甘穷困一生,渴望到外面闯荡一番。


  妻子杜氏支持他的想法,用“好男子志在四方”的话来勉励他,并杀了家里唯一的老母鸡为他饯行。分手时牵袂而对泣说:“富贵勿相忘!”


  百里奚先是到了齐国,因为无人引见,没有得到录用。


  百里奚渐渐陷入困境,最后沦落到了沿街乞讨的地步。


  所幸食至人蹇叔悲天悯人,收留了他。


  百里奚和蹇叔志趣相投,两人结为兄弟。


  百里奚比蹇叔小一岁,呼蹇叔为兄。


  不久,齐国的齐襄公被上卿管至父和连称弄死了,公子无知为新一代齐国国君。


  百里奚认为,一朝天子一朝臣,公子无知接任了国君的位子,势必要招揽大批新人,自己应该有入仕的机会。


  的确,公子无知很快就张贴出了招贤榜文,招揽人才。


  百里奚跃跃欲试,想去应聘。


  蹇叔给他泼了一盆冷水,说,公子无知的口碑很差,虽然篡夺了国君的位子,但一定不能长久,而且,齐襄公有儿子流亡在国外,一定会回来的,去给他打工,脑袋怎么掉都不知道!


  百里奚被冷水从头浇到脚,赶紧打消了主意。


  事情的发展,正如蹇叔所料,公子无知很快败亡,百里奚侥幸躲过了一劫。


  过了几年,百里奚听人说周襄王的儿子王子颓喜欢养牛,心中暗自思忖:我在乡下养过牛,算是行家里手,不如去周王室打工,看能不能打开局面。


  蹇叔告诫他说:“大丈夫不要轻易失身于人。你一旦择主而事,就不能中途弃之而去,否则就是不忠;你一旦选择了一个不肖之主而与之同患难,就是不智。你先去看看,再谨慎作决定,我料理好家事,也过去帮你参谋参谋。”


  百里奚风尘仆仆地赶到洛邑,不管不顾,冒冒失失地名成了王子颓手下的一名养牛郞。


  百里奚把心思都花在养牛上,牛群被养得膘肥体壮、龙精虎猛。


  王子颓非常欣赏百里奚,准备把他提拔为自己的家臣。


  但是蹇叔来了,他经过暗地里一番考察,对百里奚说,王子颓这个人志大才疏、心怀不轨,他手下多是善于谗谄的小人,成不了大事,跟他,别是羊汤没吃到反惹一身膻。


  百里奚想起了公子无知被杀之事,心中懔懔,听从了蹇叔的劝,心灰意冷,想回虞国老家。


  蹇叔突然想起了什么,说:“虞有贤臣名叫宫之奇,是我的故旧好友,我和他相别已久,你既然要回虞国,我和你一起同行,趁机去拜会拜会他。”


  蹇叔见到了宫之奇,极力推荐百里奚。


  在宫之奇的张罗下,百里奚被虞公拜为中大夫。


  百里奚乐坏了。


  可是,蹇叔又给他泼冷水了,说:“我觉得虞君见识少而刚愎自用,并不是什么有作为的君主,兄弟,还是及时抽身吧。”


  这时候,王子颓造反被杀,百里奚因为抽身早,又躲过了一劫。


  现在听了蹇叔的话,他也很纠结。


  犹豫了许久,他下定了决心,对蹇叔说:“兄弟我久困风尘,犹如鱼困陆地,有一勺水延续性命就谢天谢地了,管不了那么多了。”


  蹇叔黯然,告辞而去。


  不得不说,蹇叔的见识实在高出百里奚太多。


  百里奚在虞国当大夫还没当几天,虞国就被晋国灭了,百里奚成了晋国的俘虏。


  秦国国君秦穆公为了与中原文化接轨,积极与晋国联姻。


  晋献公让太史占卜,得出的结论是:与秦国利于姻好,不利于战争。


  于是,他同意了这门亲事,嫁女伯姬给秦穆公。


  伯姬出嫁时,百里奚成为了陪嫁奴隶。


  百里奚认为自己空有济世大才,未能遇上明主舒展,年近老迈又成了奴隶,比仆妾都不如,不堪其辱,偷偷开溜。


  百里奚逃到了楚国,重操旧业,替楚国国君楚成王养牛。


  秦穆公的手下里有一个来自晋国名叫公孙枝的谋士,他告诉秦穆公说,百里奚是个世间罕有的大贤士,鼓动秦穆公派人去楚国赎取百里奚。


  秦国的使者拜见楚成王,仅仅用了五张黑公羊皮,就赎取了百里奚。


  秦穆公见到了须发俱白的百里奚,有些愣,问:“年几何?”


  百里奚拈须大笑:“才七十岁。”


  秦穆公捶胸顿足,叹道:“惜乎老矣!”

本文标题:百里奚活了多少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