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推荐文章1:诫勉词源探析与诫勉制度的形成发展
从词语和制度演变角度探究,“诫勉”一词在近代以前就多有使用,但并不指向特定的行为模式,随着当代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发展,才使“诫勉”有了特殊的制度意义和制度形态。
在古汉语中,一词往往有多个义项,为了加以区别,就依其中某个词义再造出后起字,“戒”和“诫”就属于此类同源字。“戒”本意表防备、警惕,如《新书·大政》有云:“呜呼,戒之哉!戒之哉!与民为敌者,民必胜之。”后引申出教令警省不犯错误的意思,如《荀子·成相》中的“不知戒,后必有”,“观往事,以自戒”,《毛诗序》中的名句“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等,此意后来便多写作“诫”。“勉”字由“免”和“力”组成,造字的本意是虽然能力不够但仍然尽力去做某事,后来引申出劝人努力、激励的意思。《隋书》记载,隋文帝即位后为梁太子萧琮“赐梁之大臣玺书,诫勉之”,这是现能查知“诫”与“勉”最早的搭配表达之一。后来萧琮“不以职务自婴,退朝纵酒而已”,隋炀帝遂命内史令杨约“宣旨诫励”,无异于对萧琮的一次“诫勉谈话”。宋太宗在位时,令各地方衙署在大堂前立石一块,南向刻“公生明”,北向刻“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个字,称为“戒石”,意在使各级官吏进出衙署时都引以为戒。这十六个字的出处实为五代后蜀主孟昶所撰的《官箴》,原文最后一句就有“勉尔为戒”的诫谕。此外,古时“戒”与“诫”还是一种文类,用于军中戒令、自戒、他戒和遗戒等,如盛唐名相姚崇为告诫官员秉公执法所作的《执秤诫》和临终前所撰的家训经典《遗令诫子孙文》。各类官箴和诫文在当时发挥了一定的警示教育作用,而步入现代,“诫勉”逐渐成为常用词,用以表达告诫勉励之意。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员领导干部修正错误、成长进步的法宝。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召开期间,曾三次引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提醒全党要经常检讨工作,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在强调端正党风的基本要求时曾指出,“党章对这些都有明确的规定,每个党组织应该要求每个党员逐条对照,开展自我批评和相互批评,必要的时候要采取纪律措施”。在这个时期,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间谈心谈话、互相批评和检讨检查等具有诫勉意义的活动,更倾向于党的组织生活和思想政治工作范畴,尚未加以专门提炼和制度塑造。上世纪90年代,山西、河北、湖北黄冈和四川宜宾等地方,政府、法院和军队等系统的部分单位,先后试行领导干部诫勉制度。有的地方和部门创新诫勉的过程管理,如四川宜宾建立诫勉问题的挂账销账管理法;有的作了较全面的制度设计,如黄冈地委对诫勉的对象、情形、形式、跟踪考核和处理都作出相应的规定。这些探索为党中央谋划制度建设提供了重要经验,使诫勉制度成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发挥基层创新精神的制度产物。
1998年5月,中央组织部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对诫勉作出规定,要求对在考核中被评定为基本称职的领导干部提出诫勉,限期改进,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其领导职务。次月印发的《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总结推广实行诫勉制度等干部监督方面的经验,逐步形成制度规范。中央纪委也充分肯定各地方和部门试行的诫勉谈话等制度,认为能够发现问题,早打招呼,及时提醒,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2003年底,党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把实践探索出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上升到法规制度层面,其中就包括专设一节规定的谈话和诫勉制度,规定领导干部有政治思想等方面苗头性问题的,应当及时对其进行诫勉谈话。这是中央党内法规首次对诫勉制度作出总体规定。
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连续对建立健全谈话诫勉等制度作出部署。2005年全国被诫勉谈话的领导干部就达5.6万人次,有的还被调整岗位或给予纪律处分,“诫勉”一时间成为热词,并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底,党中央印发《关于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和函询的暂行办法》,规定党员领导干部有不认真履职给工作造成一定损失等7种情形的,应对其进行诫勉谈话。经诫勉谈话没有改正或者改正不明显的,予以批评教育并督促改正,或者作出组织处理。这是首部对诫勉谈话的适用情形、运用开展和跟踪处理等事项作具体规定的中央党内法规。此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诫勉的制度网越织越密,各项规定日渐深入人心,制度效能日益凸显。
2015年6月,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提醒、函询和诫勉的实施细则》,细化了领导干部虽不构成违纪但造成不良影响,或者虽构成违纪但根据有关规定免予处分而应当对其进行诫勉的13种情形,规定除谈话方式外,还可以采用书面方式进行诫勉。
2016年7月,党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将诫勉作为对失职失责、情节较轻的党员领导干部的问责方式。在这前后,《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等监督执纪法规对诫勉作出衔接规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等条例的监督追责条款,《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等数十部中央党内法规的相关条款先后吸收规定诫勉措施,使诫勉成为“红红脸、出出汗”的常态措施,推动监督执纪由惩治极少数向管住大多数拓展。
监察法赋予监察机关监督、调查和处置职责,规定监察机关根据监督、调查结果,对有职务违法行为但情节较轻的公职人员,可以采取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和诫勉4种处置措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暂行规定》等监察法配套规定也对诫勉等措施进一步作出规定。2018年修订的公务员法将其第九章“惩戒”修改为“监督与惩戒”,并增加诫勉为监督处理公务员有关问题和处理违反该法规定情形的措施。这些衔接设计使诫勉同时成为党内监督执纪和国家监察处置的重要方式,是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具体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说到底是要解决党内存在的违背初心和使命的各种问题,关键是要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讳疾忌医、有病不治,本来可以医好的病症就会拖成不治之症”。诫勉制度正是通过“诫”看清问题所在,通过“勉”找准改正方向,既体现及时施药动刀的严管,又体现真诚关心帮助的厚爱,在遏苗头、打露头、防源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苏绍龙单位: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
链接
诫勉谈话相关规定(摘编)
对失职失责、情节较轻的,应当以谈话或者书面方式进行诫勉。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2016年7月8日)
坚持党内谈话制度,认真开展提醒谈话、诫勉谈话。发现领导干部有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有关党组织负责人应当及时对其提醒谈话;发现轻微违纪问题的,上级党组织负责人应当对其诫勉谈话,并由本人作出说明或者检讨,经所在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签字后上级纪委和组织部门。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2016年10月27日)
对于党员违犯党纪应当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但是具有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本条例分则中另有规定的,可以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检查、诫勉或者组织处理,免予党纪处分。对违纪党员免予处分,应当作出书面结论。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2018年8月18日)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推荐文章2: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推荐文章3:“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头号周刊#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出自朱熹的《近思录》,意思是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提醒自己不要犯..
很多人对于别人的恶意中伤感到非常愤怒,特别是年轻人,一言不合就恶言相向,大打出手。
朱熹的《近思录》“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我们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
曾国藩面对别人的指责时,采取的态度就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他说既然别人指出来了,没有就当做警告,有就改正。众口悠悠,初不知其所自起,亦不知其所由止。有才者忿疑谤之无因,而悍然不顾,则谤且日腾;有德者畏疑谤之无因,而抑然自修,则谤亦日熄。”众人的议论,不知道因何事从何时开始,也不知道因何事到何时而终止,再一次说明了悠悠众口的厉害,以及做人的无能为力。有的人面对别人的无端诽谤,出于愤怒而不顾一切地去反抗,结果导致诽谤越来越盛。而有德行的人面对别人的无端诽谤,只是平静地对待此事,不去直接对抗,而是反过来加强自身修养,这样一来,诽谤的声音就会逐渐平息。
我们对待父母的批评也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父母对我们的责骂,都是为我们好,出发点是好的,虽然方法不一定对,我们不要与他们对抗,要尊敬孝顺他们,百善孝为先。共勉!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推荐文章4:人生谨记:千万不能损阴德,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人在生活中,走过的每一步都会留下痕迹。这些痕迹,不只在现实的实际行动上体现,还体现在我们内心的“阴德”上。
所谓“阴德”,是指那些没有人看到但对社会有益的行为,累积的是无形的善意和美好。
或许你会以为,这种善行无人知晓,没有任何意义,但其实它一直在默默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损害“阴德”会让自己失去内心的安宁现代生活节奏快,人们常常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择手段,甚至做出一些违反道德底线的事情。
然而当夜深人静、独自对镜自省时,内心的不安会无法抑制地涌上心头。如果长期违反自己的内心原则,会让自己感到迷茫和痛苦。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一个需求层次理论,位于顶端的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人只有在坦然面对自己的内心时,才能够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保持一颗善良纯洁的心灵,能够使我们在高峰时依旧平静,在低谷时依然坚持。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俗话说:“施比受更有福”。帮助别人是一种幸福感的,不求回的善行能够带给我们无法言喻的满足感。
多少次,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会看到无数志愿者竭尽所能地援助他人;多少次,热心市民挺身而出,为困难群众伸出援手。
这些默默无闻却意义深远的行为,都是善行的彰显,是积累“阴德”的具体表现。
生活中,不求大善,也不要忽视身边的小善。从每天一句温和的问候、一杯暖心的热茶到主动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每一个细节都在体现“阴德”的力量。
朋友间可以多关心,多包容一点;家庭中可以多忍耐,多体谅一点。多一点点善意,就能让生活变得温暖而美好。
善意不仅改变个人命运,还将造福子孙后代中国自古就有“福泽绵长”的说法,作为父母的每一个举动,都将影响子女的未来。做个善良、有责任感的人,会培养出同样品德优良的后代。
行善积德,从长远来看,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家庭幸福,都将收获美好未来。
我们有时会遇到逆境和挫折,这是考验我们的机会,也是积累“阴德”的契机。
困难面前选择坚强,困境当前仍存善念,是一种无言的美。生活的本质在于,你对世界怎样,它就怎样反馈你。
只有我们始终保持一颗向善的心,才能收获最厚重的幸福。
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积累“阴德”不仅是对自己灵魂的救赎,更是对社会的贡献。
请铭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人生在世,凡事三思而行,积善成德,福禄自来。
生活中,善行无声,阴德无形,但它们永远不会消失,只会在我们的生命旅程中,悄无声息地给予我们、甚至我们的子孙后代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和福祉。
从现在开始,请多做善事,积攒阴德,让我们在奔忙的人生路上,收获更多平安与喜乐!
让阳光照进心田,将善意流淌在人生的每一天。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推荐文章5: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什么是党的学风中的教条主义?你所见到的最严重的表现有哪些?你如何改造自己的学习或工作?……”这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央党校整风第一期文风学习考试题。
80年后,置身北京市廉政教育基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面对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和历史照片,观众仿佛看到了当年那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民主而又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
纪念馆里,收藏着一份珍贵的手稿《改造我们的学习》。抗日战争开始后,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随着大批新党员入党,“有些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头脑里还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脏东西”。为实现全党新的团结和统一,1941年5月,毛泽东发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场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拉开序幕。
“‘文件学得怎样?’代替日常见面的寒暄;问题讨论和学习方法变成谈话的资料。在部署和总结工作时,总是忘不了克服主观主义和避免主观主义;在说话和写文章时,生怕犯了‘党八股’的毛病。”整风运动全党一盘棋,曾任新四军军部军法处科长的马宾,在苏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整风学习时这样写道。
纪念馆里陈列着一块石刻,由毛泽东亲自题写的“实事求是”四个大字遒劲有力。1941年冬,这四个字被镶嵌到延安中央党校大礼堂的门楣上方,后来成为中央党校的校训。
在当时,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之一,而克服主观主义,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经过延安整风,实事求是成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纪念馆里,还保存着这样一件文物:105人的巨幅照片。这是摄影师吴印咸拍摄的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合影照,因为人太多,是分三次拍摄的照片合成的。
“了解他们的生活、希望、言语、习惯,一切喜怒哀乐的外形和内心,用以改造自己的生活,使自己回复到人民的主位。”延安整风不仅在机关、部队,连文艺工都感受到了那股清风。此后,抗日根据地吸引了一大批文学家、艺术家,他们深入农村、工厂、部队,“脚下沾满泥土”,坚持为人民大众、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创作出一大批适应抗战需要、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优秀文艺作品。
“当扮演老人的演员拿起皮鞭抽打女儿,女儿躺倒在地。忽听一声断喝:‘住手!放下你的鞭子!’只见观众中,有几个爱国青年,愤慨地站起来,冲向老人,护住姑娘。”有亲历者回忆当年话剧《放下你的鞭子》演出现场时说道。
在纪念馆的展柜里,救国社出版的郭沫若所著《甲申三百年祭》静静地陈列着。这曾是整风运动的重要参考材料。“今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以为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1949年3月,在乘车前往北平“进京赶考”的路上,毛泽东提及《甲申三百年祭》时说,这篇文章是要永远读下去的。
“整风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次集中的党史学习教育,围绕怎样正确对待党的历史上的重大问题,总结和汲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而开展的,这种将学习和总结历史贯穿始终的思想教育运动,也为我们党在关键时期、面临重要任务,通过集中教育活动来统一思想鼓舞斗志激发力量、赢取新的胜利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董立新说。
1945年4月,中共中央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整风运动胜利结束。延安整风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使全党达到空前的团结,并进一步成熟起来,为夺取抗战胜利和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础。
在纪念馆的留言簿上,有参观者把毛泽东的一段话写在了这里:“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
(王超 侯鹏志单位:北京市纪委监委)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推荐搜索词:
1.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啥意思
2.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什么意思解释一下
3.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告诉我们
本文标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