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创始人是谁
微信的创始人是谁推荐文章1:微信之父张小龙#人物故事
微信之父张小龙差点微信就噶了?
当你买新手机时微信往往是第一个下载的软件。然而视频后面关于微信的一个秘密只有1%的人知道,可能导致差一点你现在用的就不是微信了。视频开始前求一波各位观众老爷免费的点赞关注,这真的很重要,废话不多说。
微信作为中文最大的通讯社交软件,其影响和地位无需多言。然而关于微信的创始人,许多人误认为是马化腾,但实际上,微信的创造者是一位名叫张小龙的人。
张小龙1969年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1997年,张小龙独立开发出了Foxmail邮箱,Foxmail以其简洁、易用和稳定的特点迅速赢得了大量用户的喜爱。2005年,腾讯收购了Foxmail成为腾讯的员工。在腾讯继续致力于邮箱产品的开发和优化,推出了QQ邮箱,这款产品迅速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邮箱之一。
2011年,张小龙开始负责腾讯的一个新项目--微信。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微信推出前市面上已经有一个非常类似的产品那就是米聊。米聊是小米公司推出的社交应用。很久之后雷军在接受一期节目采访的时候也提到,当时做米聊就考虑到腾讯会不会跟进。如果腾讯在1年后才推出类似的产品,那么米聊的成功率就有50%。
遗憾的是腾讯在米聊发布短短三个月之内就上线了微信,米聊终究还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然而微信团队在面临竞争时,并没有袖手旁观。在当时大家都知道的就是,腾讯有很强的微创新能力,其中有个漂流瓶功能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个功能最初是张小龙为了增加微信的社交属性而设计的一种创新功能。在微信中,漂流瓶功能允许用户写下一段话,然后匿名发送给一个陌生人,收到的人可以进行回应或者再次把它丢到海里。
用户在使用漂流瓶功能时需要频繁地打开微信查看是否有新的漂流瓶消息。这种频繁的操作无疑增加了用户在微信上的停留时间,提高了用户的活跃度。最终微信成功地稳固了自己的市场地位,成为了中国社交领域的领头羊。而米聊则逐渐失去了竞争力。
微信的创始人是谁推荐文章2:马斯克想把推特变成微信,但在网友的骚操作下,他后悔了
话说,在沸沸嚷嚷几个月之后,马斯克终于完成了对推特平台的收购。
刚上任之后,他就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人员改革,“优化”掉了一些原高层人员。
(说句题外趣事,最近有不少人抱着纸箱子在推特大楼下徘徊,假装是被裁掉的推特员工,等着被电视台采访)
现如今人们也看到了马斯克对于改革推特的魄力,
那么问题来了,马斯克到底打算把推特变成什么样呢?
答案说出来可能会吓大伙一跳,马斯克想把推特做成微信……
是的,没开玩笑。
最近一段时间,他一再声明,收购推特将会为一款超级应用程序(命名为X)的研发奠定基础:
“购买推特是创建X的加速器,‘X’包含万物。”
那这个X是什么呢?
早在今年5月,马斯克就表示,他会从微信里找灵感,
他表示,“微信就是Twitter加上PayPal,再加上一大堆东西融合到一起,界面很棒!”
今年6月,他又一次在于推特员工的会议上聊起了微信:
他说,除了中国,没有地方存在第二个微信,而如今推特正有机会变成它:
“在中国,你基本上生活在微信上,因为它非常有用。
我觉得,如果我们通过推特实现,甚至只是接近这一目标,我们就会非常成功。”
到这为止,大家应该了解马斯克打算把推特变成什么样了,而推特更大的改变,则反应在它的审核方面。
从4月份,马斯克同意收购推特之后,他就一再地强调,他的目标是实现推特上的“言论自由”。
在完成收购之后,他的那句“鸟被释放了”也验证了他的说法。
网络专家表示,在马斯克收购推特之后,推特会采取更为宽松的审核措施,以使该平台更适合脆弱的用户,比如女性、LGBTQ群体和有色人种。
马斯克也曾表示,“如果一条推文处在灰色地带,我会说,留下这条推文。”
除了审核更为宽松之外,马斯克也认为推特不应该太过严格,对某些人实施永久封禁。
他在5月曾表示,
“我确实认为封禁特朗普的账号是不正确的,我会撤销永久禁令。”
而且他还拉来了推特创始人,杰克·多尔西背书。
(多尔西也在推特上承认,封禁川普是商业行为,并非是他本心)
在马斯克完成对推特的收购之后,川普高兴地表示,推特终于变得开明了,但他也表示不想再加入推特,而是会留在自己的社交媒体平台上。
不过美国的中期选举又要到了,谁知道川普到时候会怎么做呢……
听起来,马斯克对于推特的未来规划想得很清楚,但等他真的完成收购之后,他似乎马上就要变卦了……
在完成收购推特的几个小时之后,许多人出于各种不同的目的,开始试探起马斯克所谓“言论自由”的底线在哪。
在上周五,美国的保守派媒体在推特上发了这样一条消息:
“来吧,马斯克,看看这些东西能不能发?
只有两种性别;
川普赢了;
伊维菌素牛逼!”
(伊维菌素是一种通常用于兽用的廉价杀菌药物,被共和党和保守派人士宣传为有效的新冠治疗药物)
很多人通过类似的推文来测试推特的敏感词屏蔽系统,看到底是不是像马斯克说的那么自由。
另外,由于马斯克“不应该永久封禁”的说法,在他收购了推特之后,立刻有几十个极端主义的账号被注册,并且迅速涨了一大波粉:
根据数据统计网站的显示:
亚利桑那州共和党候选人Kari Lake的账户在过去24小时内增加了18000名粉丝,涨粉速度比通常情况增加了600%。
Kari在疫情期间领导过反口罩集会,呼吁各地区全力生产伊维菌素,宣传堕胎是极端的罪恶,坚信拜登偷走了川普的胜利。
科罗拉多州共和党议员Lauren Boebert在过去24小时内涨粉18679,比正常水平高出1200%。
(鼓励餐厅服务员公开携带枪支,反堕胎,反对性教育)
保守派媒体人Candace Owen涨粉3700,比正常水平高出300%。
(反堕胎,反女权,反MeToo,否认气候变暖,批评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是的,她也是黑人)
这一系列操作差点就让推特上原本的秩序崩溃了,也有很多广告商扬言说要撤资。
吓得马斯克赶紧收回前言。
在他发给推特客户的消息中,马斯克表示,
推特“肯定不能成为一个开放的地狱”,该平台必须能“热情欢迎所有人”。
到了上周五,面对愈演愈烈的“推特暴动”,马斯克终于宣布,他将组建一个新的“内容审核委员会”,以应对“不同观点”:
“在委员会召开会议之前,不会做出重大的内容决定或账号恢复。”
怎么说呢,
推特能不能变成“外国微信”不好说,但马斯克心心念念的“言论自由”,可能是没法实现了……
微信的创始人是谁推荐文章3:微信之父张小龙:天才、疯子、偏执狂,一手打造万亿级社交帝国
微信之父张小龙:天才、疯子、偏执狂,一手打造万亿级社交帝国!
你是否曾经想过,一个名叫张小龙的人,用他的智慧和疯狂,创造了一个亿万人都在用的社交帝国?他是如何做到的?他又是如何成为“微信之父”的?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
张小龙,这个名字在互联网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微信的创始人,也是中国最成功的产品经理之一。他的成功,让人们对他的评价五花八门,有人称他为天才,有人称他为疯子,还有人称他为偏执狂。但无论如何,他都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存在。
张小龙的成功,源于他的创新和坚持。他曾经说过:“我不是一个善于言辞的人,但我善于思考。”这句话,可以说是他的座右铭。他总是能够在众多的信息中,找到那些别人看不到的机会,用他的智慧和勇气,将这些机会转化为现实。
张小龙的创新,体现在他对微信的设计上。他认为,一个好的产品,应该是简单、易用、有趣的。因此,他在设计微信时,始终坚持这三个原则。他不断优化微信的功能,使其更加符合用户的需求。他还引入了许多新的元素,如朋友圈、小程序等,使微信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张小龙的坚持,体现在他对微信的运营上。他认为,一个好的产品,应该是有温度的。因此,他在运营微信时,始终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他不断听取用户的反馈,改进微信的不足。他还积极推广微信的文化,使微信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张小龙的成功,也引来了许多争议。有人认为,他的成功是因为他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的机遇。有人认为,他的成功是因为他有着超乎常人的智慧和勇气。还有人认为,他的成功是因为他有着一种偏执狂的精神。
:无论是天才、疯子还是偏执狂,张小龙都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人。他的成功,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他的成功,也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我想引用一句话来张小龙的成功:“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这就是张小龙,这就是微信之父。
微信的创始人是谁推荐文章4:
微信的创始人是谁推荐文章5:“微信之父”张小龙没有来,13岁的微信不再需要证明自己,但腾讯需要
#快消八谈##微信##公开课##百度##直播#“微信之父”张小龙没有来,微信公开课直播间的观众还是噌噌往上涨,21:07结束时,有78.9万人通过微信公开课视频号观看直播。
3月28日晚,2023年微信公开课Pro微信之约开讲,距离上次公开沟通不过两个多月,间隔时间之近,连微信公开课讲师曾鸣都感慨。如果对比之前一年一次的传统,微信的密集发声更不寻常。
熟悉的是,当晚视频号仍占C位,上期提及的小程序、搜一搜也轮番登场,2022年视频号直播带货销售增长800%、用户月均使用小程序天数较上年增长24%……自从视频号成为腾讯的希望,直播、短视频、小程序各项数据持续增长,如此复杂的生态甚至让人怀疑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如何继续秉持极简主义。从舶来功能“摇一摇”“语音通话”,到原创设计公众号、视频号,13岁的微信不再需要证明自己,但腾讯需要。
大神“隐退”
3月28日19:30-21:07,5个微信业务负责人依次介绍了视频号、微信支付、小程序、企业微信、微信搜一搜。
根据讲师披露的信息,2022年,视频号直播带货累计有收入的数较上年增长2.64倍;2022年用户月均使用小程序使用时长增长2倍;2022年使用微信客服连接视频号活跃企业数上涨17倍;微信搜一搜要做“微信版知乎”……
抛数据、讲逻辑、预告功能,从微信公开课讲师的身上,多少能看到些张小龙的影子,他“把机会留给团队”的愿望实现了。
先是张小龙现场演讲,再到张小龙录播出席,最后张小龙不露面,微信公开课Pro和张小龙的直接联动越来越少,微信向外界展示的却越来越多,这不像微信的风格,又像是既定策略。
2010年10月,一款名为kik的App引起了张小龙的兴趣。简单到极致,可跨平台即时通信,上线15天收获100万用户,这让他好奇又警惕。
张小龙猜测,移动互联网将来会有一个新的IM(即时通信),而这种新的IM很可能会对QQ造成很大威胁,他没想到的是,开发Foxmail、改造QQ邮箱的光鲜履历只是前菜,以kik为缪斯的微信才会是自己的代表作,但不论张小龙操刀的哪一款产品,都和他本人一样低调、神秘。
不到10个人、一间小会议室……2010年11月19日,微信项目正式启动时有点寒酸,开发人员甚至没什么做手机客户端的经验,唯一做过的手机产品是在S60平台上做的“手中邮”。
2011年1月21日,微信1.0的iOS版上线,几乎没有收到市场的任何反响,5月10日,微信2.0版本发布,也没有引发热议。一直到7月支持查看附近的人,微信在没有动用任何QQ资源的前提下,日增用户10万人以上,10月支持“摇一摇”和漂流瓶,微信日增峰值达到20万,彻底KO劲敌米聊。
2011年下半年微信起量阶段,腾讯CEO马化腾代替张小龙接受媒体采访;2012年3月29日微信用户过亿时,马化腾负责官宣;2014年初微信红包功能测试时,马化腾呼朋唤友来体验。直到2014年末,张小龙才逐渐从幕后走到台前,微信公开课Pro就是他与公众沟通的主要舞台。
因为基本上一年就一次,每次都干货满满,只要临近微信公开课Pro举办,开发者、媒体圈都会期待张小龙亲自分享产品心得,尤其是在听过2019年那场差点跨年的演讲后。
2019年,广州保利世贸博览馆,张小龙用4个小时3万多字,完成了连续多年的“行为艺术”——微信公开课Pro现场演讲;2020年,他“故意不来现场”通过视频演讲,把机会留给团队;2021年因为微信十周年,张小龙回到台前。此后,他在公开场合“消失”,尽管2022年三季度微信用户破了13亿,尽管视频号被万众瞩目。
视频号,视频号
和张小龙一样,微信对外发声也基本都通过一年一次的微信公开课Pro,这次微信一改常态,1月、3月连续两次公开沟通让人疑惑,截至发稿微信相关人士对此未予回应。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盘和林猜测:“微信要改变,要实现流量变现,要扩展生态边界。这时需要不断地调整公司发展的侧重点,也是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相比外部环境,腾讯内部对微信的态度变化更让人惊讶。
产品功能不跟风、商业化谨慎,要知道微信上线至今,经历了无数吐槽及质疑,马化腾很少公开给微信指路,2022年12月底他却直截了当:“WXG(微信事业群)最亮眼的业务是视频号,基本上是全场(全公司)的希望。”
微信的回应也十分迅速。2023年1月1日,视频号开始面向商家收取技术服务费,快速加码商业化。
3月28日视频号公布了包括付费订阅功能与“原创权益”扶持等多项产品计划,未来将支持创设立付费内容专区,同时提供包括评论区广告分成、原创内容保护等功能。小程序、微信支付、企业微信、搜一搜业务负责人在介绍自己的业务时,也频繁提到视频号。
“腾讯的焦虑还是在于对短视频犹豫太久,产品试完一圈也没跑出来现象级应用,让抖音和快手占了先机”,比达分析师李锦清说。其实,时间差是事实,后发也确实是微信的风格。
2011年1月微信发布时,小米的米聊已经上线一个月,当时小米创始人雷军曾说,“如果腾讯介入这个领域,那米聊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腾讯介入得越早,我们成功的难度就越大”。果然,双方僵持了不到一年,雷军All in手机,米聊最终停服。
视频号也是一样,2020年1月微信正式内测视频号阶段,快手已经在跟央视独家合作春晚红包了,抖音和火山小视频进行了品牌整合,跟快手打了好几年擂台。
根据QuestMobile数据,2020年春节抖音日均DAU(日活用户)3.18亿、快手2.27亿排名短视频前两位,腾讯系的微视以3612万DAU位列第五。截至2022年6月,微信视频号月活超过8亿、抖音6.8亿、快手3.9亿。两年半时间,视频号成为公认的短视频三巨头之一。
唤醒腾讯
在张小龙的概念里,视频号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创作短内容的平台,是一个公开领域的内容平台,所以微信给视频号建立了另一套用户ID,他曾用很多篇幅解释这两套体系。
之所以强调ID体系,是因为“同一个互联网产品里很少有两套体系的,简单点说就是,微信再造了一个短视频App塞进了微信”,李锦清说,“价值在于,微信ID体系面向私域,视频号ID面向公域,因为是公域体系,直播、电商在微信内发展的边界就被打破了,视频号对于微信而言不只是短视频”。
受视频号信息流广告、小程序广告等带动,2022年四季度腾讯网络广告业务结束了连续五个季度的下滑,重回增长轨道,同比增长15%,达到247亿元,其中社交广告营收214亿元,同比增长17%。目前社交广告已经占据了腾讯网络广告收入的大头,占比近九成。
3月28日,微信公开课讲师披露,视频号将发布付费订阅功能、提供评论区广告分成;2022年微信小程序交易规模较上年增长40%,单用户年交易金额增长34%,当晚的亮点内容跟商业化很近。
回到没有视频号的微信,张小龙不是没想到做短视频。
“微信是有分享能力的,所以不会做一个视频相册放着让别人看到,我们要让一个真正记录他正在经历的东西,让他的好友看到,并且这个过程不应该是在朋友圈”,2019年微信之夜上,张小龙说完这番话后,推荐了微信的视频动态功能——时刻视频。
2020年1月的微信之夜,张小龙强调,“微信短内容一直是我们要发力的方向,顺利的话可能近期会和大家见面”,当月视频号启动内测。2021年张小龙一个半小时演讲里,关于视频号内容占据了45分钟,他不清楚到底是文字还是视频代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明确“视频化的表达可能是下一个10年内容领域的一个主题”。
这一表态算是微信全力冲向短视频的信号,业内人士从中也读出了腾讯放弃微视的味道。
在北京社科院研究员王鹏看来,“视频号未来的潜力将体现在用户规模、内容丰富度、广告业务上”。盘和林则认为视频号要肩负的更多,“微信想要从封闭社交圈走向开放社交圈,视频号是一个工具,但当下微信并没有显著的改变,可能变化还在未来。视频号依然以C端为主,如果没有C端流量,B端无从开始”。
说视频号是腾讯的救世主过于夸张,说微信是腾讯toB、toC的核心一点不为过。从2018年开始,腾讯提出全面拥抱产业互联网,整合了云计算、AI等技术能力,以工具箱的形式开放给各行各业,工具箱里就包括企业微信等“开箱即用”的SaaS(软件即服务)应用。
简单产品和复杂生态
跳出微信看微信,就会发现微信不只是微信,而是一系列工具。
比如在一体化办公场景下,3月28日微信公开课讲师黄铁鸣用极氪汽车举例,“极氪汽车是使用企业微信运营自己的车友群的,在群里极氪汽车能收到真实的用户反馈,他们把这些反馈快速同步给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团队去响应,他们把产品讨论环节放在企业微信上,使用企业微信的在线文档进行项目推进、任务下发等”。
企业微信、视频号、小程序、搜一搜……上线13年来,微信早已不是一款纯粹的社交App,而是一个庞大的生态。
微信十周年时,张小龙曾用两个词来描述微信,一个是连接,一个是简单。“对产品来说,做连接,意味着做服务的底层设施。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目标都是连接,连接人和内容、人和服务,包括微信支付也可以认为是一种货币的连接,视频号的目标也是连接。重心不是在做内容,而是在做底层的连接,这很重要。”
还有一个业务张小龙没有列举,但同样是连接,而且更直接,就是3月28日微信公开课讲师许静芳介绍的微信搜一搜,“目前,每个月累计有8亿用户使用搜一搜,每天产生的搜索量相比上一年增长54%,微信公众号里的文章、小程序的服务、短视频、直播带货,都支撑了搜一搜的生态”。
另一个词“简单”也常在微信公开课Pro开讲时出现,当初张小龙和马化腾正是因为都信仰极简主义,才气场相投。那当下拥有庞大生态的微信还在坚持极简主义吗?还能坚持极简主义吗?
这个话题张小龙在2020年谈及过,“十年来,微信加了很多功能。我很庆幸的是,现在的微信,还几乎和十年前的微信一样简单。虽然比十年前多了非常多功能,但这些功能,已经用最简单的办法上了,所以增加的复杂度会小。简单才会好用。特别是一个产品有十亿人在用的时候”。
现在微信用户增长到13亿,但逻辑不变。北京商记者就此随机采访了几个业内人士,一个观点是“微信功能越来越丰富,但仍然坚持极简。在保持产品简单易用性的同时,推出新功能满足用户需求,这是微信成功的关键之一”。
盘和林解释简单的产品和复杂的生态时这样说,“极简主义在于用户感觉,如果繁复地点击、操作,用户一定望而却步,所以极简主义和复杂生态并不矛盾,诸如组建微信生态的小程序,依然要减少用户点击和跳转的次数,提高响应速度,才会给用户更好体验,才能抓住用户”。
北京商记者 魏蔚
微信的创始人是谁推荐搜索词:
1.
2.
3.
本文标题:微信的创始人是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