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推荐文章1:诗者贾至,6首传世佳作每一首都能让你在诵读时领略盛唐的气象
中华古诗词,润了心田,苏了万物
1.
《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赏析:前四句写早朝见闻,景色清丽,后四句写同僚状态心境,尽显皇家气象与臣子的恩遇。
背景:唐肃宗乾元元年早春,时任中书舍人的贾至所作,展示宫廷早朝的庄重华贵。
2.
《春思二首·其一》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赏析:前两句写春景艳丽,后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凸显诗人的愁恨。
背景:贾至在唐肃宗朝被贬岳州司马期间所作,抒发流人之愁、逐客之恨。
3.
《西亭春望》日长风暖柳青青,北雁归飞入窅冥。
岳阳城上闻吹笛,能使春心满洞庭。
赏析:前两句写春日景色,后两句以笛声引发旅愁,取景微妙,格调高远。
背景:贾至被贬为岳阳司马后,春日在岳阳楼西阁观赏春光时所作。
4.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三》江畔枫叶初带霜,渚边菊花亦已黄。
轻舟落日兴不尽,三湘五湖意何长。
赏析:前两句写深秋景色,有忧伤苍凉之感,后两句写游兴,体现珍惜当下的积极态度。
背景:贾至贬谪岳州时,与李白、裴九相聚,深秋傍晚泛游洞庭湖所作。
5.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情空随江水长。
赏析:前两句写自己经历,后两句写送别友人,以景衬情,情致深幽。
背景:贾至任岳州司马期间,为王八员外被贬长沙送行时所作。
6.
《送李侍郎赴常州》雪晴云散北风寒,楚水吴山道路难。
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赏析:前两句写路途艰辛,后两句直抒胸臆,语浅情深,表达惜别之情。
背景:李侍郎自岳州赴常州,贾至在岳州为其送别的作品。
[福]中华古诗词,诵了岁月,暖了心田[福]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推荐文章2:从一首"王八"诗,看李白与王维的朋友圈有多厉害
煮酒君“诗词杂谈”系列文章第6期:从一首"王八"诗,看李白与王维的朋友圈
在我们现代汉语的语境里,"王八"这个称谓,是不礼貌的,每每我们听到这两个字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想起一些不好听的话,但如果我们去翻《全唐诗》的话,却能发现,有不少,写给"王八"的诗。
比如说独孤及的《自东都还濠州,奉酬王八谏议见赠》;高适的《别王八》;,李嘉佑的《赠王八衢州》;贾至的《岳阳楼重宴别王八员外贬长沙》等等。
所谓的"王八",在唐人的语境里,并没有半点骂人、埋汰人的意思。所谓的王八,是说这个人姓王,在家里排行老八。
在唐代,通常只有非常亲密的朋友之间,才会如此的称呼对方。
在唐代的诗人群体中,彼此以这种方式称呼对方,给对方赠诗的例子还是不少的:比如说白居易和元稹是非常亲密的朋友,元稹在家里排行老九,白居易就称元稹为元九。写有《与元九书》。张子容和孟浩然的关系很好,孟浩然在家里排行老八,张子容就称孟浩然为孟八,写有《送孟八浩然归襄阳二首》。
在唐代这么多写给"王八"的诗里,公认为写的最好的就是贾至的《岳阳楼重宴别王八员外贬长沙》。"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这首诗被公认为是唐代送别诗里写的非常好的一首。
诗的贾至,是有唐一代非常有名的一个诗人。
关于贾至,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贾至这个人的社交圈子很广,而且朋友的档次的是很高的。
首先,他是王维的朋友。
在王维的诗中,有一首《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这首诗相当有名,是王维和贾至一起去大明宫上朝的时候,随手写的。
绛帻鸡人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动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而贾至和另一位大诗人,李白,也是关系非常不错的朋友。
李白、贾至和李白的族叔李晔一同游览洞庭湖,李白一口气写了五首《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舍人贾至游洞庭》。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其一)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其二)
洛阳才子谪湘川,元礼同舟月下仙。
记得长安还欲笑,不知何处是西天?(其三)
洞庭湖西秋月辉,潇湘江北早鸿飞。
醉客满船歌白苎⑿,不知霜露入秋衣。(其四)
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其五)
实际上,如果我们仔细去翻阅李白和王维两位大诗人的朋友圈的话,就可以发现,他俩有不少共同的好友。
比如说,孟浩然。
孟浩然是李白的偶像,李白有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李白送给孟浩然的诗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孟浩然》。
而王维和孟浩然的关系就更铁了,他们不但在唐诗史上并成为"王孟",而且彼此互相写过一些赠诗,甜的发齁。
比如说,王昌龄。
李白是在李白在流放夜郎的路上与王昌龄相遇结识的,王昌龄写了一首诗《巴陵送李十二》送李白。
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后来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李白寄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而王维和王昌龄的关系也很好,史料记载,天宝三载甲申(744年),王昌龄在江宁丞任。四月曾因事暂至长安,与辛渐、李白、王维过从。王维和王昌龄之间也互赠过诗。
比如说,高适。
高适和李白、杜甫二人一同游玩把酒言欢,李白杜甫、杜甫高适之间都有互赠的诗流传下来。
而高适同样也是王维朋友圈的重要成员之一,但是,我们翻遍《全唐诗》,也找不到李白和王维两个人之间互赠的诗,而记载唐代诗人故事的史料、笔记里,也没有李白与王维关系很好的记载。
实际上,终其一生,李白和王维都没有打过交道。也没有互赠过诗,更没有在自己的诗篇中提及到对方的只字片语。
这是为什么呢?有一种说法认为,王维和李白都是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门上的常客,都和玉真公主的关系不错,两个人都是唐代有名的大才子。因此两个人存在一些妒忌,或者说竞争的关系,既然是这样,两个人关系不睦是正常的。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李白的一些诗句,有借鉴、甚至抄袭王维的地方。
李白《行路难》有"金樽清酒斗十千"之句,而王维的《少年行》有"新丰清酒斗十千"之句。
李白《侠客行》和王维的《少年行》里都有类似"纵死侠骨香"这样的句子等等。
虽然,在唐代,没有现在人这么强的版权意识,但王维十分不爽李白的可能性,大概是有的。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李白和王维的审美标准和人生追求迥异,玩不到一块去。王维,是"诗佛",喜欢过山林的隐居生活,写的也都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此类清新淡雅的田园诗。
而李白是"诗仙",属于那种一时一刻都闲不住的人,一萧一剑走江湖,过得是神仙一品的生活。
一个喜静,一个喜动,两个人没法玩到一处在正常不过。因此,王维和李白的朋友圈里,有许许多多共同好友,但是王维和李白两个人,是相互屏蔽,老死不相往来的。
本文为煮酒君“诗词杂谈”系列文章第6期。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推荐文章3:贾至《岳阳楼宴王员外贬长沙》注释、翻译、鉴赏
岳阳楼宴王员外贬长沙
贾至
极浦三春草,高楼万里心。
楚山晴霭碧,湘水暮流深。
忽与朝中旧,同为泽畔吟。
停杯试北望,还欲泪沾襟。
一、注释
1.有的选本该诗题目是“南州有赠”,南州泛指汉地南部地区,《楚辞·远游》:“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姜亮夫校注:“南州犹南土也,此当指楚以南之地言。”
2.王员外,排行第八,名和字不详,系贾至在朝中做官时的老朋友。贾至另有《巴陵夜别王八员外》《岳阳楼重寓别王八员外贬长沙》《送王员外赴长沙》等诗。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应是贬岳州时作,与故人饮而念京华也。这四首诗都是贾至贬官岳州之时所作。当时王员外贬官长沙,上任途中经过巴陵(岳阳)。
3.贾至(718-772),字幼邻,洛阳人。在玄宗、肃宗、代宗三朝为官,任中书舍人、汝州刺史等职。759年因唐军败于相州,贾至出逃,而被贬为岳州司马。后官至尚书右丞、礼部侍郎、京兆尹等。死后谥曰文。贾至以文著称,诗文俱佳,与李白、杜甫、王维等均有唱和。
4.极浦:遥远的水滨。《楚辞·九歌·湘君》:“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 王逸注:极,远也;浦,水涯也。清·曹寅 《过燕子矶》:“峭帆的的空濛去,极浦回闻十里钟。”
5.三春:春季的第三个月,暮春。 唐·岑参 《临洮龙兴寺玄上人院同咏青木香丛》:“六月花新吐,三春叶已长。”
6.高楼:指岳阳楼。
7.楚山:泛指楚地之山。
8.晴霭:清朗的云气。晴空碧蓝,云气稀薄流动。楚地边远,云气流动无依,故“楚云”在古诗词里,多有流落天涯、望乡怀远、感伤悲切之意。南宋吴潜《小至三诗呈景回制干并简同官 其三》:劝君莫望楚云飞,一片云飞两泪垂。元末明初汪广洋《寄孔博士》:相望隔千里,目断楚云飞。明代周是修《南城歌寄赠胡思敬》:相思重欲话中情,极目南天楚云碧。明末清初屈大均《送客》:莫上高台望,无穷是楚云。《红楼梦》湘云判词: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9.朝中旧:在朝中任职时的故旧。两人是旧识,又同处被贬状态,所贬之地又相邻,所以“忽与朝中旧”感慨极深,包含了巨大的时空、人事、情感内容。
10.泽畔吟:屈原被贬沅、湘之后,为排遣胸中忧闷,常常行吟泽畔。
11.停杯:放下酒杯,停止饮酒。
12.北望:向西北遥望长安。辛弃疾: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12.沾襟:浸湿衣襟,指伤心落泪。
13.附贾至《巴陵夜别王八员外》: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二、翻译
春草渐远渐无穷,直达天边水涘
高楼遥望,思接万里,似有无尽哀愁
楚山隐隐,碧空无垠,薄云缓缓飘逝
日暮时分湘水无声深流
人生如梦,突然就与朝中旧友
同贬异乡,漂流江湖,行吟泽畔
放下酒杯,试着北望长安
那眼泪啊,还想要飞作倾盆雨,湿透青衫
三、鉴赏
1.前两联境界阔大,悲意深广。高楼远望,只见湖波渺渺、青山隐隐、碧草离离、楚云飞逝,作为贬谪之人,触目皆是离别之恨与贬谪之伤,悲意连接万里,充塞无极,“万里心”形容这种伤感无穷无尽,无休无止。
2.张忠纲主编的《全唐诗大辞典》对二联的鉴赏极为精当:“楚山”“湘水”将宴别置于广阔空间,和“碧”“深”一起营造出—个高远境界。而由“晴”至“暮”,不仅可见宴别所历时间,更含感情由聚时欢畅转作别时悲凉的变化。
3.“楚山晴霭碧,湘水暮流深”。楚云飞逝,湘水深流,暮霭沉沉,悲意更浓。这种饯别由昼至夜的时间流动,赋予诗句一种流动的美感,时间、明暗、悲欢的转变,浑然一体,尽在其中。
4.第三联同样具有流动之美,并且时间和情感跨度更大。“忽与朝中旧,同为泽畔吟”,把往日同朝为官的欢乐与友谊,如今又同时流落江湖的悲伤与同病相怜,以及中间遭贬的原因,全部容纳其中。命运的转换,情谊的深厚,过去的欢乐,如今的悲感,都融入了这看似平平无奇的两句诗中。人生的遭际,像昏晓的变化,让人无可奈何。而人类的悲欢,却如黄昏的暮气,如浩淼的湘水,如此深沉厚重,绵绵无尽。读这首诗,让人不得不感慨:古诗真的太值得涵咏了,越品越有味道,真有余味无穷、余音绕梁之感。
5.末联“停杯试北望,还欲泪沾襟”。因为漂泊在外如此心苦,又遇上同病相联的王八员外,得以尽抒愁怀,所以趁此机会,停下酒杯,试着望一望长安吧。结果又能怎样?只见暮云沉沉,山远水远,用稼轩的话来说: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所以那不争气的眼泪,还想要不听话地落下,沾湿衣襟!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也足见贾至内心的悲痛之深之重。
6.《唐贤三昧集笺注》:此是三四写景,五六乃写情,妙在动荡流转——这是对中间两联流水对的点评。
7.总结。全诗前两联写景,处处蕴含深愁,后两联抒情,字字写尽悲欢。写景写情,都如在眼前,其景其容可见,其情其愁可感。全诗壮旷悲浑,蕴藉深沉,言、景、情、境无一不佳。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推荐文章4:古诗里的洛阳:一纸洛阳书,道尽故园情
大象新闻记者 朱永冲
西风起,秋意满。
秋分以后,寒潭清,木叶落,大雁纷纷。
当夕阳的残红在西空中划过最后一道弧线,洛阳道上,黄尘升起,暮色之中,从白云到铅云,寒虫在古树下哀鸣。
洛浦风烟,便迷离了游人的双眼。
1. 洛浦想江津,悲欢共此辰
时西晋吴人张翰在洛,为齐王东曹掾,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
500年后,一位诗人客居东都,秋风又起,思吴中亲故,却不能像张季鹰命驾便归,只得修书一封。然而,一纸家书怎道得尽千言万语?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唐] 张籍《秋思》
张籍原籍吴郡,与张翰为同乡。从西晋到大唐,二人相隔500年,洛阳秋风一起,犹泛起相同的莼鲈之思。
洛阳居中州之地,尊十三朝古都,其间千百年,冠盖何纷纷!凡月之夜,雪之夕,花之朝,每睹佳令至,谁不念故园?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少任侠,曾流连洛阳数月,喝酒吟诗打架交游,恣意快活。但闻折柳响起,饶是谪仙亦不能免俗。
洛浦想江津,悲欢共此辰。
——[唐] 卢纶《和赵端公九日登石亭上和州家兄》
我在洛水之滨,你在长江渡津,两地千里,两水悠悠。
我到湖岸采菊,只听雁声苦、松色寒。
我要如何才能见你呢?
湘川洛浦三千里,地角天涯南北遥。
除却同倾百壶外,不愁谁奈两魂销。
——[唐] 杨凭《湘江泛舟》
时间,是感情的酵母;空间,是感情的毒药。
相隔三千里的你我,除了同倾百壶烈酒外,还能做些什么呢?
传闻合浦叶,远向洛阳飞。
北风尚嘶马,南冠独不归。
——[隋] 江总《遇长安使寄裴尚书》
传说合浦有一种杉树叶,即使远在广西也要随风向洛阳飞去。
我却多年流寓岭南,如秋蓬失所,衣上尘,皆心酸。
桂楫谪湘渚,三年波上春。
舟寒句溪雪,衣故洛城尘。
——[唐]许浑《宣城赠萧兵曹》
许浑自言百年身世似飘蓬,移家泽国叠嶂中。远谪三年,衣上仍是故地洛阳的尘土。
然而,此尘非彼尘,在于洛阳人。纵使酒再多,也浇不醉思念——
纵倒芳尊心不醉,故人多在洛城东。
——许浑《移摄太守寄汝洛旧游》
2. 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
古今多少悲欢,千年万年都是离别聚散。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
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
——[汉]《古诗十九首》节选
岁暮风寒,蟋蟀悲鸣,远在洛阳的你冷吗?
刚结白首亲,转眼却分离,我恨不能生双风翼,向你奋飞去。
洛阳城东西,长作经时别。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南朝·梁]范云《别诗》
君住洛阳东,我住洛阳西,同在一城里,相见隔两季。
最长的思念是远隔千山,最远的距离却是近在眼前而不能相见。
君不见天津桥下东流水,东望龙门北朝市。
杨柳青青宛地垂,桃红李白花参差。
花参差,柳堪结,此时忆君心断绝。
——[唐]苏颋《杂曲歌辞·长相思》
洛阳是何地?九州繁华处。多少离别恨,天津桥上南北路。
天津桥下水,魏王堤上柳,惹动过多少游人过客的眼泪。
柳,留,柳枝垂地堪作结,君行我心愁断绝。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唐]贾至《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春天我离开故乡洛阳,梅花开时才到达三湘。沉浮于我已如浮云了,只是今日与君又离别,那悠悠江水啊,又引我的哀愁无限长。
贾至是河南洛阳人,曾任汝州刺史,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唐军伐安史乱军,败于相州,贾至被贬为岳州司马,逢友人王八员外贬谪长沙,遂作此诗送别。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宋]欧阳修《浪淘沙》
宋天圣九年(1031年)三月,欧阳修至西京洛阳任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当年与好友游遍芳丛,今年牡丹花又发了,只是聚散匆匆,同游的好友在哪里呢?
3. 海隅人使远,书到洛阳秋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
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春,陈子昂离开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临行前,友人设宴欢送。银烛摇摇,酒满金樽,琴瑟呜哑,离情黯然。此去洛阳路远曲折,下次再如今宵相会,不知将在何年何月。
孤客逢春暮,缄情寄旧游。
海隅人使远,书到洛阳秋。
——[唐]韦应物《答李浣三首》
我曾任洛阳丞,如今孤身一人远在海隅。但再远的路途也隔不断我对你的思念。
春天想念故友时便寄一纸书,哪怕送到洛阳时已经是秋天了。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天宝元年(742年),王昌龄出为江宁丞。朋友辛渐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寒雨夜,王昌龄陪他从江宁到润州,在此送别。
远在洛阳的亲友啊,思念虽绵绵,但不值一提,我的心仍然清白忠贞,这就是最大的心意。
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
陇右河源不种田,胡骑羌兵入巴蜀。
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鹙后鸿鹄。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
——[唐]杜甫《天边行》
诗圣杜甫,乱中流离至剑南,自从天宝安史之乱后,至此已十年。
回忆昔在洛阳时,亲友相呼,夜宿城南伊阙山。而今一别四千里,十年无数次写信,终不见亲兄弟的消息。
洛阳,洛阳成了心中放不下的执念。
4. 何处乡心最堪羡,汝南初见洛阳山
洛城洛城何日归,故人故人今转稀。
莫嗟雪里暂时别,终拟云间相逐飞。
——[唐] 刘禹锡《醉答乐天》
刘禹锡,洛阳人,少时居江南。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终于奉调回洛阳,次年任职于东都尚书省,从初次被贬到此时,前后共历二十三年。
故人故人,很多已经不在了;洛城洛城,如今我终于归来了。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唐]张说《蜀道后期》
张说出身于范阳张氏,是西晋司空张华的后裔,后祖上迁居洛阳。武则天天授年间,张说两度奉使入西蜀。本已预期规程,却因事推迟,秋风已起。
秋风秋风,我回东都心似箭,你怎能先我而至洛阳城?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王湾,洛阳人。一年冬末春初,由楚入吴,泊舟镇江北固山下,但见新日替旧年,而却此时身在外地,望不见乡关何处。
新日替旧年,而我仍未还。寄一封家书,寄一封家书,请大雁帮忙,捎到洛阳边。
如何异乡县,日复怀亲故。
遥与洛阳人,相逢梦中路。
——[唐]刘长卿《夕次檐石湖,梦洛阳亲故》
秋暮本愁人,何况万里在外,孤帆漂泊没有方向?作为异乡人,明月凄凄水迢迢,湘水楚云风光虽好,那好得过洛阳亲故?
苍苍楚色水云间,一醉春风送尔还。
何处乡心最堪羡,汝南初见洛阳山。
——[唐]司空曙《送郑佶归洛阳》
楚国春光,白云绿水,当春色正好之时,有友人要归洛阳故乡。
何处乡心最堪羡?从外地行至汝南,初次看见洛阳山时。
司空曙本是广平(今河北永年)人,洛阳非其故乡,但乡心普天皆同。
因此故乡最美,不只是洛阳。
行旅忽闻雁,仰看天宇清。
数声和月落,一点入云横。
锦字回燕塞,新愁满洛城。
疏灯孤馆夜,何限故园情。
——[明]郑梦周《闻雁》
郑梦周,朝鲜高丽王朝末期人。1383年,明朝大军压境,高丽派遣郑梦周前往南京朝见明太祖朱元璋,再次重建了高丽和明朝的关系。
郑梦周曾四次奉派出使中国,在中国沿海一带游历,并留有大量诗篇。
郑梦周在中国,犹今日华侨居于海外,如孤雁入云,茫然无助。
此时新愁满洛城,洛城岂是特指洛阳?当此疏灯孤馆夜,虽然思乡,不止思乡。
上一篇
古诗里的中秋:明月不相弃,长照万家圆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推荐文章5:“离恨空随江水长”小学生必背经典古诗词《巴陵夜别王八员外》巴陵夜别王八员外[唐]贾至
liǔ xù fēi shí bié luò yáng
柳絮飞时别洛阳,
méi huā fā hòu dào sān xiāng
梅花发后到三湘。
shì qíng yǐ zhú fú yún sàn
世情已逐浮云散,
lí hèn kōng suí jiāng shuǐ cháng
离恨空随江水长。
简介
贾至(718-772),字幼邻,一说字幼几,洛阳(今属河南)人。唐肃宗时为中书舍人,出为汝州刺史,因事贬岳州司马。后官至右散骑常侍。《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字词注释
巴陵:今湖南岳阳。
夜别:夜间送别。
王八员外:的朋友。王八员外被贬长沙,同时被贬巴陵的贾至给他送行。
柳絮:柳树的种子。因为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所以称为柳絮。
三湘:一说潇湘、资湘、沅湘称为三湘。诗中泛指湘江流域,洞庭湖南北一带。
世情:指人世间的盛衰兴败、悲欢离合以及人情冷暖等。
逐:追随。
离恨:因离别而产生的愁苦。
诗词译文
柳絮飘飞的初春我们在洛阳分别,梅花开放的隆冬又都来到这三湘。世俗人情虽然已如浮云般消散,但是那满腔的离愁别绪却像江水一样悠长。
特色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以被贬之人的身份送别同样被贬的友人,“同是天涯沦落人”,又同在客地夜别,倍增离别之情,本诗写得沉郁苍凉,余意深长,可称佳作。
诗的前两句既点明时间(“柳絮飞时”和“梅花发后”)、地点(“洛阳”和“三湘”),又渲染气氛,给人一种人生飘忽、离合无常的感觉。诗的后两句写世事如浮云,更觉离愁别绪难以排遣,就像滔滔江水一样悠长。第四句中“空随”二字似写诗人的心随行舟远去,也仿佛王八员外载着满船的离恨而去。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而又依依惜别的深情。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推荐搜索词:
1.巴陵夜别王八员外古诗翻译
2.巴陵夜别王八员外古诗带拼音
3.巴陵夜别王八员外最后一句修辞
本文标题: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