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最大的火车站
亚洲最大的火车站推荐文章1:北京这座亚洲最大铁路枢纽客站已具通车条件!候车时能晒阳光浴→
作为亚洲最大的铁路枢纽客站,北京丰台站已经具备通车条件。除了楼上跑高铁、楼下跑普速的独特体验,580多米长的采光天窗,让旅客可以在候车时晒阳光浴。
正式启用后,市民既可以通过东落客平台驾车抵达,直接进入候车大厅,也可以搭乘地铁10号线“无缝换乘”高铁,车站地下还设置了快速进站厅。标明东西南北和34个进站口的指路牌,普速高速分区规划的候车大厅……服务细节无处不在,让旅客不迷路、少走路。
高铁“空中走”不扰楼下客
在西三环与西四环之间,一座新地标拔地而起。从空中俯瞰,丰台站呈独特的“中”字造型。地上四层、地下一层,拥有17台32线,最高聚集人数1.4万人,光站房建筑面积就有40万平方米,相当于两个半故宫建筑规模。
这座亚洲最大铁路枢纽客站,拥有全国首座高速、普速双层车场,在候车大厅,旅客可以体验到楼上跑高铁、楼下跑普速,还能通过玻璃幕墙看到飞驰的列车进出站。“双层车场设计,节约土地资源,却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铁建工丰台站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高铁在“空中走”,车场“负重”非常大,丰台站钢结构工程用钢量达19万吨,地基基础有两层住宅楼高。
候车大厅位于高铁站台下层,如何将自然光洒进屋内?答案在中央光庭580多米长的采光天窗上。行走其间,阳光倾泻,十分温暖。高铁站台也暗藏玄机,二百多根导光管通过反射材料,将自然光“传送”至候车大厅。通过采用双模式无电照明系统,丰台站整体节能率可以达到10%以上,每年可节省用电量约95万度电,减少碳排放900余吨。
“虽然楼上跑高铁,旅客候车时不会被噪音打扰。”中国铁设北京丰台站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减少双层车场带来的震感,在结构柱与梁之间安装阻尼器和钢支座,犹如在高架候车层顶板上装置“缓冲气囊”。在地下室墙面、顶面,10米层结构顶板面喷涂无机纤维保温吸音材料,增强建筑结构消纳吸音效果。
34个进站口标识清晰分区等候
这么大的火车站,会不会迷路?丰台站地面、头顶各个方位都设置了指路牌,不仅标明了12个高速进站口、22个普速列车进站口的方位,还贴心地在路牌杆上设置了东南西北方向指引。
为了让提着行李的旅客少走路,候车大厅也进行了分区设计。普速候车区居中,下行乘车;高速候车位于两侧,上行乘车。候车大厅设有“四区一室”,包括儿童娱乐区、重点旅客服务区、军人服务区、商务候车区、母婴哺乳室,更好地服务特殊旅客。
室内外装修上,丰台站工业风搭配金黄色陶板,寓意丰收、喜庆、辉煌。一排排暖黄色的座椅中间,穿插摆放着绿植;候车区域吊顶采用藻井造型,融入古建结构之美;高铁出站经过商业夹层,墙壁上陶板工艺烧制的钟楼、鼓楼,映入眼帘,让进京旅客感受北京文化元素;普速出站厅位于地下,分南北两个出站厅,出站路径两侧墙壁立柱布置有窗格装饰,述说着前门荟萃、北京描绘、岁时佳节、北京胡同等北京文化故事。
10号线丰台站“无缝换乘”高铁
虽然目前车站南北广场仍在施工,市民依然可以通过驾车、公交、地铁多种方式抵达开通后的丰台站。
从万芳西街上高架匝道,可以直达丰台站东落客平台,乘客可乘坐出租车、私家车在此下车进站。旅客还可以乘坐私家车、出租车从西车库进入,地下进站。市民未来还可选择乘坐公交车、地铁抵离。地铁10号线连接丰台站的换乘通道也已经完工,车站开通后,市民乘坐地铁可以直达丰台站地下空间。未来16号线开通后,丰台站可以实现地铁“双线换乘”。
地下一层城市通廊一侧,设有快速进站通道,方便未来由南北下沉式广场及乘坐地铁进站的旅客快速进站乘车。高铁出站厅位于高铁站台层的东侧,开阔的视野,可将站房以东中国尊等北京建筑群一览无余。
北京丰台站作为全国首座双层车场设计的火车站,高速车场设6台12线,承担京广和京港台高铁的始发终到作业;普速车场设11台20线,主要承担丰沙、京原、京沪、京九普速线和市郊铁路等线路始发终到作业。国铁集团北京局公司负责人介绍,从交通枢纽的角度看,北京丰台站具备先进、完善的立体交通换乘功能,更好地疏解人流,加强交通接驳的能力,引领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转自:北京发布
: 北京广播电视台
亚洲最大的火车站推荐文章2:亚洲最大,今日开通
今天(6月20日),北京丰台站开通运营。改建后的北京丰台站是亚洲最大铁路枢纽客站,与此同时,它也是北京首都“年龄”最大的一座火车站。丰台站为什么要实施改扩建工程?改建后的丰台站又有哪些特点?
△丰台站航拍镜头
4年扩建
丰台站以全新面貌再开通
北京市丰台站火车站历史悠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百年老站”。把时间的钟表向回拨,北京市丰台站火车站始建于1895年,是当时北京城内第一座火车站。
丰台站曾服务老京张铁路、京汉(卢汉)铁路(现京广铁路)、京沪铁路等多条线路,开办客货运输、列车编组技术作业等业务。
△丰台站航拍镜头
丰台站改扩建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王秀范介绍,随着国家经济和铁路的发展,城市规划的实现,老的丰台火车站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了,所以决定对丰台站进行改造。2010年,停办了一些丰台站原本的业务,把相关的部分工作分别由北京西站和丰台西编组场承担,为丰台站的建设腾开了场地,创造了条件。
2018年9月,丰台站开始实施改扩建工程。经过4年的改扩建,百年老站北京丰台站6月20日以全新面貌开通运营,改建后的北京丰台站站房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每小时最高可容纳14000人同时候车,设有32条到达出发线,32个客运站台面。
首创立体交通模式
将成为重要交通枢纽
新建的北京丰台站采用双层车场设计,形成“顶层高铁、地面普速、地下地铁”的立体交通模式。地铁10号线和地铁16号线在车站地下通过,新建北京丰台站将客运专线、城市公交、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融为一体,形成新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双层车场布置,是国内首创,使旅客出行更方便顺畅。
△丰台站高铁站台(高伟 摄)
北京丰台站开通运营后,将承担京广高铁以及京广、京沪、京九、丰沙、京原线等多条线路列车的始发终到作业。未来北京丰台站将与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北京北站、清河站、北京朝阳站、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等北京铁路枢纽客运站深度融合,优化首都交通运输结构,完善首都综合交通体系,带动社会经济发展。
王秀范说,有关丰台站的“定位”,根据国家批复,对八纵八横的路网的整体规划,丰台站和北京西客站共同承担国家南部和西南部旅客的始发终到任务。丰台站的开通也给雄安发展提供了机遇,京港台高铁从丰台始发到雄安,给雄安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丰台站普速站台(高伟 摄)
高速站台设置导光管
每年可以减碳900吨
除了“双层车场”的独特设计,漫步在丰台站,首先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通透敞亮。站在23米高的高铁站台上,旅客们可以西望西山,透过玻璃幕墙,东瞰丽泽商务区,还能远眺中国尊。站在进站大厅和候车大厅,柔和的阳光透过间隔分布的采光天窗带倾泻而下,495米长的中央光庭使空间感大幅提升,有效解决了高架车场及高架候车厅的自然采光问题。
△丰台站中央光庭
中铁建工集团丰台站指挥部总工程师许慧介绍,北京丰台站内充分运用自然光源,在屋面采用了传统的采光带,把阳光引到高铁站台层,在站台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采光装置,通过双模式无电照明系统(俗称导光管)的平板型采光器把自然光、太阳光引到候车大厅室内进行照明,绿色环保还节能。
许慧说,“在丰台站的高速站台上,每个站台上有48个导光管,共有200多个导光管。导光管可以把高速站台上的自然光直接导入到候车室,每年可以节约95万度电,节能率10%,每年可以减碳900吨。我们还在屋面上设置了光伏发电,每年可以年发绿电700多万度电,可以为站房的照明设施提供用电。”
△丰台站候车大厅(高伟 摄)
不仅是通透敞亮,丰台站还在“静音”与“减震”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旅客在中间夹层换乘,下面是地面层普速车场,上面则是高速车场。为了减少双层车场布置给旅客候车带来的震感,丰台站在结构柱与梁之间安装阻尼器和钢支座,犹如在高架候车层顶板上装置“缓冲气囊”,有效减小高速车场给旅客候车带来的震感。
此外,为了承担高速、普速列车动荷载,北京丰台站建设采用以劲钢结构为主的主体结构。承托高速车场的劲性钢骨梁有24个,位于20米层高速场,单根构件的重量就相当于两辆重型坦克。
△丰台站进战通道(高伟 摄)
在噪音控制方面,许慧介绍,通过噪音模拟分析、使用降噪材料等方式,丰台站有效减少了列车运行噪音对旅客的打扰。
“装修材料方面,南北进站厅的装饰铝板、中央光亭的铝板,包括室内大面积使用的陶土板,都有吸声和降噪的作用。另外地下的墙板、顶板,包括10米层候车厅的顶板,都用了无机纤维喷涂材料,有保温降噪功能。”
“四区一室功能区”
为乘客提供人性化出行服务
除了更加绿色环保、高效便捷,丰台站同样是一个温馨的车站。北京丰台站针对重点旅客,设置了23处无障碍卫生间以及“四区一室功能区”,为特殊人士、妇幼家庭群体等提供更好出行服务。
△丰台站母婴室
丰台站副站长王建介绍,丰台站在进站主流线上,设有4个不同的区域:设置的儿童娱乐区,让带小孩的旅客可以带着孩子在这里稍微停留或者是休息;还设有军人的候车区,军人旅客可以在那里休息;剩下两处是重点旅客候车区,如果有预约的旅客,就可以把旅客安置在重点旅客候车区,检票时会有工作人员引导重点旅客乘车。
总台央广记者/王逸群 郭淼 孔颖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亚洲最大的火车站推荐文章3:拆除了亚洲最大的火车站,现在后悔了
从消失的济南老火车站,看没文化有多可怕
它曾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
它曾被战后西德出版的《远东旅行》列为“到远东最值得看的第一站”。
它曾是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的建筑类教科书上的范例。
—— 它就是济南老火车站
济南老火车站由德国建筑大师赫尔曼·菲舍尔(Hermann Fischer)设计,始建于1908年,于191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它是一座典型的德式车站,有着德式建筑匀称、协调的沉实风格,传递给旅人一种笃实、稳重的良好感觉。
钟楼立面的螺旋排列的长窗、售票厅门楣上方的拱形大窗、屋顶瓦面下檐开出的三角形和半圆形上下交错的小天窗等,既为建筑物增添了曲线美,又增加了室内的光亮度。墙角参差的方形花岗岩石块、门外高高的基座台阶、窗前种植的墨绿松柏、棕褐围栏都使这座不大也不算太小的洋式老车站既有玲珑剔透感,又有厚重坚实的恒久性。
建筑师按照使用功能组织空间,主次分明,形象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即使同过去的北京前门老火车站或上海老火车站相比,济南老火车站在外貌上也要略胜一筹。
设计师在钟楼上参照了古罗马的建筑式样。
圆顶下的墙面装了四个圆形大钟,既增添了视觉观赏性,又为旅客提供了方便。
从背面看火车站主体的全景。
从正面大门进去为候车大厅(后来改作售票厅),平面方形,拱顶高约13米,上覆双坡瓦屋面。南北两墙上嵌以宽大的拱形高窗,镶彩色玻璃。在候车大厅之东突出一个低矮的绿色球型穹顶,是当年的售票室所在(见上图)。
内部大厅。
内部屋顶。
钟楼底座部分。
即将建成时,建筑师菲舍尔拍摄的全景图。
老济南火车站的西部是一排三层(包括屋顶层在内)的辅助用房,阁楼山墙舒缓的曲形线条连绵起伏,与候车大厅的穹顶和拱窗互为呼应,从整体上散发出一种稳重而流畅的气息。
当年济南老火车站和德国人二十世纪初设计的胶济铁路火车站(现为济南铁路局公用建筑)相距仅数百米。两座颇具规模、均为欧式风格的车站近距离并存,这在中国大城市中极为罕见。主体建筑加上钟楼、行李房,以及济南铁路局、铁路医院那一片德式建筑,形成了一片气势恢宏的德式建筑群。
林徽因设计、梁思成审定的吉林西站在1928年建成,几乎完全模仿了老济南火车站的设计,却远没有后者精致丰富:
这样一座美丽的建筑,却没有被珍惜。
“在1990年代,追求现代化建设、排斥资本主义是一种严重的思潮,当时执政者有一种强烈的‘民族自尊’。”一位不愿具名的当年济南火车站扩建专家组成员告诉记者。这指的是老火车站被当年的济南市副市长评价为“看到它就想起中国人民受欺压的历史,那高耸的绿顶子(钟楼顶)…就像希特勒军队的钢盔”而下令拆除。
建筑拆除时遭到市民和学者的强烈反对,当时在全国的学术界可谓骂声一片,痛斥当局者“没有文化”。1992年7月1日8时5分,济南老火车站的钟声永远停止了。由于建筑实在坚固,本计划一月拆完的火车站竟拆了半年,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毫无特色的新火车站,中国最有特色的火车站就这样永远消失了。
济南老火车站拆除后不久,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大浪淘沙》中的男主角于洋出差到济南,火车开进济南站,同行的人请他下车,他向车窗外看了看说:“慌什么,还没到济南呢,那车站很漂亮,有一个德国人建的钟楼。”《大浪淘沙》在济南取景,自然少不了大明湖、千佛山、第一楼和老济南站。当同行的人告诉他这就是济南站,老车站已拆掉时,他惊讶不已,坐在车上半天说不出话来。
21年后,政府果然后悔了。2013年要复建老火车站的消息传出,在国内引起极大反响,山东省建筑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直言,是“一蠢再蠢”。毕竟做到完全还原已不可能,只能做出一个拙劣的赝品。
“复建最大的意义是警示后人,我们曾经以一种错误态度对待了我们的历史,这就是我们的耻辱碑。”济南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铭说。
“济南老火车站的历史意义远远超过建筑本身。建筑的灵魂、最核心的因素是历史载体。济南老火车站见证了清政府的灭亡到民国的转变、到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军管铁路,再到新政权建立以后的这段历史,它是一段可以触摸的‘立体的历史’。”
亚洲最大的火车站推荐文章4:这座亚洲最大铁路枢纽客站,100年前什么样?
6月20日
北京丰台站即将开通运营
△北京丰台站站牌。(杨宝森 摄)今天,让我们沿着时间脉络
一起回顾它的前世今生
1895年
1895年,清政府兴建津卢(天津至卢沟桥)铁路,年底修至丰台并建站,丰台站因而成为北京最早的火车站。
△建成初期的丰台火车站。(受访者供图)
1897年
丰台站接通卢汉(卢沟桥至汉口)铁路,丰台成为津卢铁路和卢汉铁路的交会点。
△卢汉铁路通车。(受访者供图)
1909年
1909年,第一条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铁路——京张铁路建成,始发站就是丰台火车站。
△京张铁路通车。(受访者供图)
丰台站成为三条重要铁路干线的交会点、接轨站,客货运输业务十分繁忙。
这一时期的丰台站有站台3座、线路7条。据统计,清朝末年,丰台火车站日均发送及中转旅客约300人次,发送货物约七八百吨;到了民国时期,日均发送旅客400余人次,发送货物达三千吨,成为华北最大的编组站之一。
1935年
1935年11月28日,90名日本宪兵强占丰台火车站,还强行规定不准放空车南下。从此,日军开始进驻丰台。
△日军占领下的丰台站。(受访者供图)
1937年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枪声震惊了全中国。国民革命军曾一举收复丰台镇和丰台火车站,但由于战事不利再次落入了日军之手。
△七七事变时的丰台站。(受访者供图)
1945年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下旬,日军撤至丰台缴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