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朗月行是谁推荐文章1:

  古朗月行是谁推荐文章2:古诗欣赏《古朗月行》

  月亮是千古吟诵的主题,月光如水,每当我看到皎洁的月亮升在夜空的时候,都会想我们和古圣先贤们欣赏的是同一轮明月啊,正是“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在时光的流里,我们行色匆匆,各自忙碌着,我又有多久没有好好去欣赏月亮了,愿今夜月光皎洁,月色如水,让我一起在月光下吟诵月亮的诗篇…


  古朗月行


  李白(唐)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译文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把它称为


  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


  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


  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


  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


  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古朗月行是谁推荐文章3: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古朗月行》唐·李白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小时候我根本不知道那是月亮,看着它又圆又亮就像天上掉下来的白玉盘。后来我又觉得它可能是仙女用的宝镜,被随手放在了高高的云端。再仔细瞅瞅好像真有仙人坐在那儿脚晃悠着,旁边还有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桂树,影子把月宫盖得严严实实。


  月亮里真的有一只白兔!它正埋头捣药,忙得不亦乐乎。不过这些神秘的仙丹到底是给谁吃的?这首诗是大诗人李白写的,带我们回到童年时光,和小李白一起坐在院子里抬头望月。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小时候看月亮总觉得它神秘又神奇。


  李白小时候也一样,他觉得月亮像一块光滑的白玉盘,又像是一面挂在天空的仙镜。他脑洞大开想象月宫里住着仙人,脚悬在半空中晃悠着,旁边还长着一棵郁郁葱葱的桂树。而那只传说中的玉兔正忙着捣药。不过这药是给谁喝的?


  这首诗就像一幅奇幻的动画片,画面感十足让人忍不住跟着小李白的想象力一起飞进月亮的世界。李白用简单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充满童趣和想象力的月亮世界,它让人们重新回忆起童年的那些天真幻想,也让后人记住了关于月亮的美丽传说。


  那么你小时候看月亮的时候脑子里有没有什么奇思妙想?点赞.收藏关注。


  古朗月行是谁推荐文章4:8岁孩童着汉服吟诵《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成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于谁餐。”谈致远是马凡美的学生,身穿白色汉服的他,捏着把折扇,有模有样地吟诵李白的《古朗月行》。刚上三年级的他已经能熟练吟诵《长恨歌》、《弟子规》这些篇目。在用吟诵的方法说古文方面,谈致远极有悟性,短短时间就能把较为困难的篇目烂熟于心。


  在老师马凡美的语文课上,一半时间是用于上国家课程,一半时间用来教授国学。学生一年级唱《古朗月行》,二年级吟诵《幼学琼林》,三年级接触《孝经》《大学》《声律启蒙》,四年级学做律诗、编曲,五年级学《孟子》,六年级学《中庸》。


  “老师把他对一篇诗文的理解,化成了声音的长短、轻重、高低、缓急,吟诵在一首诗歌里,教给孩子。孩子可能只懂得诗歌大意,但是他们天性爱唱歌,于是就记下来。等到慢慢长大,每次读这篇诗文,就会慢慢体会到其中韵味。”马凡美自编了《十二花神》诗歌手册,八月专门选择了与桂花、嫦娥有关的诗歌:“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 实习生 李佳悦 摄影道


  中华吟诵 即将消失的古老艺术


  中华吟诵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东汉以后,凡诗文皆可吟诵,历代的歌诗(诗、骚、乐府、词、曲等)在不能歌之后,亦用吟诵之法传承。凡文人皆会吟诵,唱和酬答,教育学习,皆用吟诵。历史上有很多吟诵名家,如谢安、王阳明等。


  如今,中华吟诵正面临失传。教育部和国家语委正在申“中华吟诵”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各个吟诵流派中,由上海交通大学老校长唐文治创立的唐调受到了特别关注。


  唐文治不但精通经学、文学,还擅长吟诵,创立了独树一帜的“读文法”,学生称其为“唐调”。上世纪40年代,上海大中华唱片公司请唐文治录制了10张唱片,皆为古诗文诵读,如今在上海图书馆仍存有这套唱片。


  唐调的最大特色,是它的音乐性。这种吟诵法带有唱腔,音调高低起伏,语音长短相间,但又不同于“吟唱”,仍属于朗诵范围。


  除了音乐性,唐调还很注重情感的投入,主张读经典诗文时,要把自己想象为这篇诗文的,这样才能感情充沛,并在吟诵中得到教化和心灵的陶冶。唐调不但能吟诵诗词,还能诵读散文,比如《出师表》、《岳阳楼记》。这些不押韵、不拘平仄的经典散文,用带唱腔的调子读出来后,更平添了几分感人的意味。


  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徐建顺总结的“一本六法”也具特色:一本,就是吟诵的目的,是表达出作品的涵义,尤其是声韵涵义;六法,即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平长仄短、模进对称、文读语音、腔音唱法。


  徐建顺表示,古代的老师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就是吟诵。老师吟诵时把每个字的声母、韵母、声调都发得很准确,而且拖长,让孩子听得很清楚,并且互相组合,编成了一首歌。古代的时候,《千字文》就是一首歌,唱一遍,十几分钟。有了吟诵这个工具,古代的识字教学就变得很容易。一个古代的儿童,一般是三四岁开蒙,六七岁进学馆,这时的识字量在三四千字左右,已经具备了自由阅读的能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料微信关注:ihxdsb,3386405712】


  古朗月行是谁推荐文章5:中国最好的月色,被唐代诗人写绝了,句句唯美,令人心醉!

  中国人最浪漫的事,多半跟月亮有关。


  从嫦娥奔月的传说,到赏月咏月的习俗,再到如今探月登月的科考,几千年以来,我们一直书写着关于月亮的故事。


  而中国最浪漫的朝代,一定是唐朝。一大批诗人横空出世,创造出多少家喻户晓的不朽诗篇。


  当最浪漫的象征遇上最会写诗的一批人,月亮就不只是月亮了,它变成了人间的百般温柔,万种情思。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月如玉盘,是天才的想象。


  作为唐代最有创造力的诗人,月亮在李白的笔下,更添神秘色彩。他用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把神话传说串联在一起,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个美妙又玄幻的景象。


  月亮的阴晴圆缺,周期变化,正如人生。因此,人们在它身上寄寓了自己的多种情感:敬畏,依托,迷恋,向往,长生,离愁......


  如今我们能欣赏到如此多优秀的诗词作品,月亮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映秋夜,是对故乡的偏爱。


  正逢半秋,战火纷飞,杜甫与弟弟分散四方,未知生死,书信不达。这个时候,抬头望月思乡,不禁感慨:虽说哪里都是一样的月光,但总是觉得自己家乡的月亮最明亮啊。


  无论去过多繁华的地方,也代替不了故乡在你心中的分量,那里有你牵挂的人和惦念的物,即使回去多晚,万家灯火总有一盏灯为你亮着。


  《中秋月》


  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月洒庭院,寄寓了离人的忧愁。


  见过吟咏月亮的,你见过埋怨月亮的吗?


  诗一开头,白居易便以埋怨的语气落笔,说月光令人费解,它所照之处,皆给天下人增添忧愁:征人思家,院中离愁,宫中哀怨,战俘怀乡......而月亮自己却浑然不觉,真是令人无可奈何。


  人们向往团圆美满,却又不得不经历悲欢离合。


  或许,每一次离别,都是为了让我们更懂得珍惜。


  在家人身边,就好好侍奉双亲;有良人相伴,就贴心呵护彼此;与好友相聚,就开怀畅聊......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唐·韩愈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赦书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轲只得移荆蛮。


  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


  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有酒不饮奈明何。


  月光皎皎,慰藉了失意的人生。


  张功曹即张署,韩愈与好友张署皆被贬,回长安的梦想破灭之后,中秋月圆之夜,写下此诗。


  两个遭遇相同的朋友不禁举杯痛饮,慷慨悲歌。贬谪之地的生活是那么困苦,回京之路却遥遥无期,怎么办呢?


  韩愈由悲伤转为旷达:一年之中,今天的月亮最好,人生又何必埋怨其他,有酒不喝,还等什么时候呢?


  聪明的人,凡事都往好处想,以欢喜的心想欢喜的事,自然成就欢喜的人生。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月洒山间,是独处的自由。


  王维的诗,总是能在不经意间击中我们的心灵,或许是因为世间熙熙攘攘,过于喧嚣,宁静的独处时光,都变得尤其珍贵。


  人到了一定年龄才会发现:人生幸福的关键不在外界,而在于内心的宁静与充实。


  学会独处,才能在生活的一地鸡毛中发现美好。才能从容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守得一份平和自在。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月照流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时间最无情,可也最公平,谁也无法让时间驻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我们每个人都是苍茫世界里的一粒沙,把仓促短暂的生命过得称心,是一种境界。


  再回首,愿你不负清晨的阳光,不负凉夜的星辰,不负四季变幻的美景,也不负身边所有爱你的人。


  月光是最慷慨的温柔,它不言不语,却洞悉一切。


  无论是大放异彩之时的得意,或是壮志难酬时的失意,豁达也好,忧愁也罢,人世间无处安放的情意,都能倾诉给月亮。


  在中华文化中,那道月光始终生生不息,滋养着国人的心灵。我们总能在月光中,感受到独一份的浪漫,获得最特别的开解。


  :微信公众号“诗词天地”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古朗月行是谁推荐搜索词:

  

  1.古朗月行是谁 是哪代诗人写的

  

  2.古朗月行是谁?

  

  3.古朗月行是谁完整版

  

本文标题:古朗月行作者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