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推荐文章2: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直立行走的Bug
人是从哪来的?真的是猴子变来的吗?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思考这一终极问题。有三种可能:进化论、神创论、外星移民论。科技工不大相信神创论。近年来,脑洞大开的外星移民论很有市场,因为进化论的疑点越来越多。例如,人类为什么要直立行走?这会造成椎间盘突出,下腰部疼痛,还有痔疮。发病率非常高。似乎地球的环境并不适合直立行走。也许我们原来居住的星球重力没这么大。
这里要讲的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也可能是直立行走的Bug。如图所示,下腔静脉走形于脊柱的左侧,收集左、右髂静脉的血液。腹主动脉走形于脊柱的右侧,分出左、右髂动脉。静脉的位置较动脉更靠身体的后方。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右侧髂动脉跨越左髂静脉的解剖比邻,而髂静脉的后方是椎体骨。在直立状态,留给左髂静脉的空间很小,它受到前方的右髂动脉和后方腰椎的压迫,从而造成血液回流不畅。试想,如果四足行走,右髂动脉会下垂,这样左髂静脉就不大会受压。
在认识和发现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过程中,有3位外国人做出贡献。他们也挺无聊的,称这个病为Coccket综合征、May-Thurner综合征。其实,健康人群中相当比例者都存在左髂静脉受压的现象,但不产生症状,因此不能视为疾病。仅有少部分压迫程度严重者可产生一系列症状。第一,左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导致静脉高压,表现为浅静脉曲张或下肢沉重、酸困、瘙痒。症状晨轻暮重,抬高患肢可缓解。第二,在压迫狭窄的基础上,如有其他诱因(如怀孕、久坐、感染等),便会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表现为下肢肿胀。这个病有肺栓塞、猝死的风险,一旦发生要及时就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合称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治疗主要依靠介入技术。
回到开头的问题。现代医学的新药、新方法都是在动物身上试验,证明安全有效后用于人体。尽管这并不完美,但毕竟解决了很多问题,医学确实在进步。可见,人和动物具有一定的统一性。也许地球上原本存在生物进化,但外星文明的到来,做了某些改造,才产生了人类。而改造也并不是至善至美,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就是Bug之一。您还了解人体哪些Bug,不妨评论区讨论。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推荐文章3:张强医生:髂静脉压迫(狭窄)的五大真相
张强医生的静脉百科
随着CT造影的普及,临床上发现髂静脉压迫的情况越来越多,许多静脉曲张患者也会同时伴有髂静脉狭窄。许多患者听到不同医生的不同说法,对于是否要放髂静脉支架这个问题,感到非常困惑和焦虑。今天,我就给大家科普一下髂静脉压迫的知识。
真相一:髂静脉压迫是人类的普遍现象吗?
即便在正常人群中,大概也有1/4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髂静脉压迫。这是因为解剖的因素,右髂动脉跨越左髂静脉,或加上前凸的腰椎,造成髂静脉容易被“前后夹攻”。动脉持续的搏动传递的压力也会导致静脉腔内结构的变化,比如棘状物。
我国张福先教授团队在2010~2012年期间,招募了500名没有任何血管相关症状的志愿者做前瞻性研究。通过CT静脉显像发现:有38%的人,髂静脉压迫程度超过25%。压迫程度超过50%也在人群中占比接近10%。
真相二:髂静脉压迫程度多高才有危害?
多项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表明,CT静脉显像髂静脉压迫度高于70%,才有可能与深静脉血栓发生相关联。但是,髂静脉重度压迫并不是静脉血栓发生的独立因素,只有叠加其它各种促凝因素才有临床意义。因此,国际指南和专家共识反对使用髂静脉支架来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压迫程度的测量也存在许多误差。张强医生团队在国内最早尝试IVUS(血管腔内超声)用于髂静脉压迫的测量,相比DSA或者CT更为准确。更意外的发现是:当患者改变体位的时候,压迫程度发生明显改变甚至消失。
真相三:髂静脉压迫是造成下肢静脉曲张的原因吗?
大部分情况下髂静脉压迫是良性的,并不造成下肢静脉曲张,因此没有必要治疗髂静脉的压迫问题。
例外的情况是:如果通过超声血流动力学评估排除了静脉瓣膜反流或者血栓、并且无创静脉测压明显增高、同时伴有同侧肢体明显肿胀的情况下,才可以考虑髂静脉压迫的因素,临床上称之为髂静脉压迫综合征(May-Thurner Syndrome)。
真相四:髂静脉压迫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考虑植入支架?
要衡量手术以及后续抗凝所带来的风险。患者至少要符合以下条件:1、患者有明显的下肢肿胀、小腿皮肤颜色改变或者伴有溃疡,并且排除其它方面的因素。2、没有抗凝禁忌的情况。3、股静脉及远端深静脉通畅。4、严重狭窄引发严重症状的髂股静脉血栓。
支架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必须具有强的支撑力的同时要有柔顺度,而且长度足够覆盖整个病变。否则,即使植入支架,也很容易再次闭塞。
真相五:植入支架后需要抗凝多久呢?
一般来讲,血栓性髂静脉狭窄植入支架后必须抗凝至少6个月。需要专业医生重新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依从性、支架的状态以及其它并发症,再决定是否延长抗凝时间。
张强医生集团(上海)静脉血栓中心对每一位植入髂静脉支架的患者提供专业评估和管理,目的就是给患者提供更好的临床结果,其中包括抗凝策略和支架通畅情况监控。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推荐文章4:赵渝: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影像诊断及处理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 IVCS)又称May-Thurner综合征或Cockett综合征,是髂静脉受压或存在腔内异常粘连结构所引起的下肢和盆腔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1. IVCS的流行病学
IVCS患病率约在14%-32%之间1,左下肢DVT患者中IVCS发病率为22%-76%1,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2倍1,左右侧发病比例约为4.7: 12。
2. IVCS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
IVCS的发生主要为髂动脉压迫所致,其他原因包括腰椎骨赘压迫、盆腔占位性病变、术后黏连带、放疗引起纤维化等3。有研究显示左侧发生病变最常见的部位是左髂总静脉近端,而右侧病变发生率最 高的部位是右髂外静脉中段4。由于持续的机械压迫及动脉搏动,髂静脉管腔内血管内膜增生,形成棘状物(粘连结构),造成髂静脉狭窄或阻塞,这是发生IVCS的关键5。文献道的左髂静脉棘状物发生率14%-62%,而右侧髂静脉棘状物极少发生5。
1906年,McMurrich等6首次描述尸检髂静脉棘状物,其中92.4%发生在左侧髂静脉,7.6%在右侧髂静脉。1956年,May和Thurner将棘状物分为侧壁型、中央型、部分闭塞型3种类型7。赵渝等8通过100具尸体解剖,发现外侧壁粘连型占48%,中央隔带型占44%,隔膜型占8%。
3. IVCS的影像诊断
IVCS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影像学诊断标准,学界倾向的标准为影像学上表现出由于棘状物的存在而导致的髂静脉持续狭窄。直接征象为髂静脉狭窄大于50%,间接征象为盆腔侧枝循环开放。IVCS影像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CDU)、腔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VUS)、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 DSA)、计算机断层扫描静脉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venography, CTV)和磁共振静脉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 MRV)。
3.1. CDU
CDU简单无创,但受限于肠道气体、肥胖、操水平和视角等因素影响,其诊断IVCS准确度不高,存在明显局限性。不推荐应用于IVCS的常规筛查。
3.2. IVUS
IVUS在国外为常规检查,被认为是诊断IVCS的“金标准”9。IVUS能够观察静脉管壁结构和XX测量管腔直径和面积,在评估髂静脉狭窄的程度和血管内棘状物形成等腔内病变的细节方面较为有优势。但IVUS操作复杂费用高,设备要求高,中国目前不适合做为常规检查。
3.3. DSA
DSA目前仍然是我国诊断IVCS的金标准。DSA可以清楚显示狭窄段的解剖构造、深静脉瓣膜功能和侧枝循环情况,更直观地表现狭窄程度及狭窄原因。其缺点是2D成像可能会低估病变狭窄程度,髂静脉与周围解剖关系显示较差。
3D-DSA通过C臂旋转三维成像,实现多角度、直观地评估髂静脉狭窄程度和范围。可以判断髂静脉周围的解剖关系,尤其是动脉和椎体的压迫程度,同时可以观察血流情况以及评价支架形态。3D-DSA可一定程度上替代IVUS。
3.4. CTV
CTV目前成为IVCS无创检查的优选。通过CTV可以观察腔外结构的解剖关系,排除其他引起髂静脉压迫的原因如盆腔肿瘤、淋巴结肿大、血肿等。可以显示盆腔侧支循环和髂静脉狭窄情况,进行狭窄程度和长度的测量,指导治疗方式的选择。CTV同时可对全下肢进行扫查,能够描绘下肢慢性静脉疾病的整体形态学改变。常规CTV的不足在于静脉内造影剂浓度分布不均匀造成伪影和涡流,可能会引起缺损假象从而导致误诊,静态图像不能反应静脉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变化。
弥补CTV不足的方法包括:(1)经大隐静脉或股总静脉穿刺注射造影剂,(2)造影剂浓度、流速、流量以及扫描参数的优化,(3)使用高阶的图像后处理平台的,如实景渲染技术(全息仿生成像),(4)使用4D-flow技术评估血流动力学等。
3.5. MRV
MRV在评估IVCS髂静脉形态学改变上与CTV相当,其在评估静脉侧支血流程度和识别髂腔内刺状物更具优势。MRV更主要的优势在于无创、无辐射,通过无需造影剂的B-TFE-MRV、4D-PCA(相位对比技术)等血管成像技术可以很好的显示病变特点。
4. IVCS的治疗
影像诊断IVCS结合明显的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或血栓等症状即为IVCS的手术指征。由于梗阻的机械性质,IVCS患者通常对保守治疗反应不佳。以球囊扩张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为主的血管腔内治疗具有微创、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等优点,成为目前IVCS主要的治疗方法。IVCS单纯球囊扩张效果有限,往往需要支架植入而维持髂静脉长期通畅。随着对IVCS研究的深入,影像学诊断技术、腔内治疗的时机、腔内操作的细节在不断的优化,髂静脉专用支架的研发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
总的来说,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IVCS的诊断率逐渐提高。影像学检查应立足于结构成像的基础上向血流动力学等功能成像进一步深入,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在IVCS的治疗方面,也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充分评估血管腔内治疗能够提供更好的预后。
查看原文请复制下方链接到浏览器查看:
查看更多相关信息请复制下方链接到浏览器查看: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推荐文章5:腿上青筋暴起,罪魁祸首竟是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家住奉贤区的燕女士(化名)是一位勤劳的工人,七八年前开始出现腿肿酸胀不适,腿上青筋暴起,于是来到奉贤区中心医院血管外科就医,医院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在术前DSA造影检查时发现导致燕女士静脉曲张的罪魁祸首竟然是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什么是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顾名思义是髂静脉受到周围血管和骨骼压迫而导致的一种疾病。现实中,最常见的类型是左髂总静脉受右髂总动脉的压迫所致。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危害
静脉是收集回流血液入心脏的血管,当髂静脉受压时,血液回流受阻,从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具体如下:
对于下肢而言,下肢静脉回流长期受阻的患者容易出现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引起下肢静脉曲张、小腿沉重感、皮肤瘙痒、皮肤颜色改变等表现;
对育龄期女性来说,髂静脉压迫导致了盆腔静脉回流受阻,从而继发盆腔静脉曲张还会出现相关的盆腔淤血综合征表现,比如腰腹部钝痛或者沉重感,月经前后或者性生活前后加重,月经量增多等;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患者还易继发急性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患者往往突然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红肿。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发现和治疗
检查
在术前检查中,燕女士通过足背静脉造影这项检查发现了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也可通过下肢CTV评估髂静脉受压情况。
治疗
无症状患者可门诊积极随访。一旦患者出现了上述症状,可以通过腔内球囊扩张或者植入支架来减轻髂静脉管腔狭窄,从而改善回流症状。支架植入后患者仍需定期门诊复查支架情况。
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腔内治疗
外周介入治疗因其简便、安全、有效、微创和并发症少的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了外周血管疾病治疗的优选方式。近年来随着新型球囊、支架、减容等腔内器具的研发为外周介入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案和选择。
奉贤区中心医院血管外科
2023年,奉贤区中心医院普通外科柔性引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陆信武专家团队,帮助奉贤区人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顶级名医工作室的优质服务
目前,奉贤区中心医院血管外科已广泛开展外周血管的各类动静脉性疾病的微创诊治,包括动静脉血栓、栓塞及狭窄性疾病的腔内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下肢动脉取栓、深静脉取栓及滤网置入、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修复、弹簧栓闭塞等,实现了一系列零的突破。
在市九医院血管外科专家团队指导下,医院血管外科团队开启糖尿病足及创面修复中心建设,不断为奉贤区人民的血管健康保驾护航。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推荐搜索词:
1.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临床表现
2.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3.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怎么治疗
本文标题: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