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b等于多少g推荐文章1:1兆是多少流量,要多少钱,如何省流量?大部分不知道!

  手机是我们常用的上网工具,在没有 WiFi 可连接时,都需使用移动网络上网。然而,很多老年人对流量的单位不太清楚,比如常听到的 1 兆流量,它实际是多少流量?1 兆流量又需要多少钱?以及如何节省流量?今天的视频主要讲解这三个方面的知识,怕记不住的点赞收藏好视频,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来了解一下。


  

首先要澄清一个误区,

  很多人误以为一兆就等于 1G 流量,这是错误的。实际上,兆和 M 是同一单位,流量的使用单位一般分为 GB、MB、KB、B。还有很多人会以为 1GB 等于 1000MB,其实这也是错误的,实际是 1GB = 1024MB,1MB = 1024KB,1KB = 1024B,1B = 8 比特。通过换算可知,1 兆等于 1024KB,也可以理解为 1 兆就是 1MB。如果把 1 兆换成 GB 是多少呢?我不会换算,评论区有大神吗?


  

那么 1GB 需要多少钱?

  以我使用的移动卡为例,如果开通的流量套餐用超之后,15GB 的全国通用流量需要 20 块钱,20÷15 约等于 1.33 元,也就是说 1GB 约 1.33 元。1GB 里面有 1024MB,那么 1 兆流量的费用大约在 0.0013 元左右。


  

如何节省流量呢?下面的视频简单了解一下,希望能帮助到您。如果您的移动数据是长期不关闭的,那么主要关闭以下几个地方。

  第一,关闭应用自启动,让手机更省流量。


  找到手机里的设置并打开,(如上图所示)


  由于手机品牌不同,自启动管理所在位置也不一样,我们可以采用通用方法,点击搜索设置项,(如上图所示)


  在这里搜索“应用自启动”或者“自启动”。就能看到有一个自启动管理,打开它,(如上图所示)


  在自启动管理页面,您就能够知道现在手机有哪些应用在悄悄自启动。除了社交软件打开以外,其他 APP 全部关闭掉,避免APP后台一直运行,这样就可以节省流量,避免用超。(如上图所示)


  

那么第二点是关闭无用通知,只推送有用消息。

  因为一直更新推送会耗费大量流量。首先打开设置,(如上图所示)


  找到通知与状态栏。(如上图所示)


  接着找到通知管理,(如上图所示)


  进入此页面后,就能看到应用通知。我是把所有的都关闭,只保留一些常用或者社交软件的就行。(如上图所示)


  

那么第三点是关闭后台运行。

  很多人在浏览完平台后,直接返回手机桌面然后锁屏,此时网络没有关闭,还在继续更新。


  我们可以点击主屏幕的3 条杠,然后选择清除。这样也可以避免过多的后台运行,导致流量用超(如上图所示)


  

那么第一点是关闭休眠时始终保持网络连接以节省流量。

  先找到手机里的设置并打开,然后找到电池选项,(如上图所示)


  打开更多电池设置,(如上图所示)


  这里有一个休眠时始终保持网络连接,一定要关闭它。防止手机一直在更新各种数据,消耗流量(如上图所示)


  如果在睡觉前,可以关闭移动网络或者开启飞行模式来节省流量。安卓手机顶部向下滑,可以选择关闭移动数据,这样所有的应用程序就不会获取最新消息,也就不会导致流量用超了。


  如果晚上休息时既不想被打扰又想节省流量,那么可以开启飞行模式,在飞行模式下任何网络都不会连接。(如上图所示)


  今天的视频就全部分享完了,您学会了吗?还没学会或者没看懂的可以多看几遍。觉得视频有用,就分享给需要的家人朋友。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我们下期视频再见。


  1mb等于多少g推荐文章2:128G内存手机实际可用112G,手机也有“公摊面积”?

  最近,相声演员岳云鹏发微博称自己买了128G内存的手机,但使用时发现,内存只有112G。他进一步追问:“是不是应该收我112G的钱,还是说收128G的钱,是合理的?”


  事实上,不仅是手机,一些电子设备也存在着实际存储空间比标称“缩水”的问题。一些朋友买电脑硬盘回来后发现,硬盘里明明什么都没有,但标称“1T的”硬盘,到手也只有900多G 。电子设备的存储空间为什么会“缩水”?这属于质量问题吗?厂商的“虚标”算不算欺诈?


  是什么占据了新手机的储存空间?


  现在各种电子设备的存储空间越来越大。以手机为例,存储空间已开始奔向“T级”也就是“千G级”。但由于受到系统软件和捆绑销售软件的占用,消费者拿到手里的机器总比厂商宣称的存储空间要小。


  一台手机能正常使用,和电脑一样,需要装“系统”。目前,安卓和苹果的主流手机,系统占据的存储空间一般会达到5G到10G左右 ,且每经过一次系统升级,系统占据的存储空间也会随之增加。


  3C数码评论员黄浩表示,一部128G手机从出厂到被消费者使用,储存空间在110G至80G都是正常的 。一些高端手机产品拥有了低端手机没有的公交卡、门禁卡等功能,其手机系统占用的空间也就更多。


  对此,部分网友表示有同款疑问,“不得不说,我想问这个问题很久了。”


  更多网友则进行了简单的科普,“系统也会占内存呀。”


  一台在售的手机,官方网站上一般都会有详尽的存储空间说明,但是消费者很少会去翻看相关内容,甚至鲜有所闻。于是引起了消费者的“误会”:是不是厂商对我有所隐瞒,甚至故意欺诈。


  黄浩认为,主要还是义务问题 ,要明确的是, 该行为不构成欺诈 。但是,电商平台或是线下销售人员在消费者购买时,需要尽到一定的提醒义务,切实加强厂商、零售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问题。


  硬盘无需系统,为何也“缩水”?


  一些变相“缩水”硬盘要提防!


  有人买回一块128G的机械硬盘,连接电脑后惊呼:怎么只有119G呢!


  其实,这是算法不同 引起的。


  硬盘生产厂家对于硬盘容量的计算是:1000byte=1Kb、1000Kb=1Mb、1000Mb=1Gb,128Gb那就是128G。但硬盘接上电脑,操作系统对于容量的计算是:1024byte=1Kb、1024Kb=1Mb、1024Mb="1Gb",那么厂家标称的128Gb经过换算,就变成了119.2G。


  简单说,就是厂家用的是1000进制,操作系统用的是1024进制计算存储容量,造成了数据上的偏差。


  上述产品的存储空间“缩水”基本上都是客观存在且难以避免的,但有一些变相的“缩水”需要提防,比如:价格便宜、量又足的“扩容盘” 。


  扩容盘基本上都是一些山寨或者是伪劣的产品,它其实没有真的扩容,呈现的是假的容量。


  众所周知,所有的存储器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存储芯片,二是控制芯片。有些不法商家会通过收购二手存储设备,在控制芯片上篡改其容量显示。 比如一个64G的U盘被篡改成128G后,消费者使用时,电脑上虽然显示128G,但当文件拷到超过60G的时候,就发现无法再写入了。这种盘其实就是一个虚假标注的盘。


  上海消保委:建议厂商标注手机实际内存


  针对手机产品设备存储空间参数与实际可用空间不相符的问题,4月15日,上海市消保委发布消息表示,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真实情况的权利 。


  考虑到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对于手机产品技术、专业术语、参数常识等认知的不对称,经营者应当及时、真实和明确地解答消费者的疑惑和询问,甚至建议手机厂商附带标注该款手机实际可用存储空间, 公示手机内置预装软件的数量、种类和大小,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1mb等于多少g推荐文章3:128G内存手机实际可用112G,手机也有“公摊面积”?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最近,相声演员岳云鹏发微博称自己买了128G内存的手机,但使用时发现,内存只有112G。他进一步追问:“是不是应该收我112G的钱,还是说收128G的钱,是合理的?”


  事实上,不仅是手机,一些电子设备也存在着实际存储空间比标称“缩水”的问题。一些朋友买电脑硬盘回来后发现,硬盘里明明什么都没有,但标称“1T的”硬盘,到手也只有900多G。电子设备的存储空间为什么会“缩水”?这属于质量问题吗?厂商的“虚标”算不算欺诈?


  是什么占据了新手机的储存空间?


  现在各种电子设备的存储空间越来越大。以手机为例,存储空间已开始奔向“T级”也就是“千G级”。但由于受到系统软件和捆绑销售软件的占用,消费者拿到手里的机器总比厂商宣称的存储空间要小。


  一台手机能正常使用,和电脑一样,需要装“系统”。目前,安卓和苹果的主流手机,系统占据的存储空间一般会达到5G到10G左右,且每经过一次系统升级,系统占据的存储空间也会随之增加。


  3C数码评论员黄浩表示,一部128G手机从出厂到被消费者使用,储存空间在110G至80G都是正常的。一些高端手机产品拥有了低端手机没有的公交卡、门禁卡等功能,其手机系统占用的空间也就更多。


  对此,部分网友表示有同款疑问,“不得不说,我想问这个问题很久了。”


  更多网友则进行了简单的科普,“系统也会占内存呀。”


  一台在售的手机,官方网站上一般都会有详尽的存储空间说明,但是消费者很少会去翻看相关内容,甚至鲜有所闻。于是引起了消费者的“误会”:是不是厂商对我有所隐瞒,甚至故意欺诈。


  黄浩认为,主要还是义务问题,要明确的是,该行为不构成欺诈。但是,电商平台或是线下销售人员在消费者购买时,需要尽到一定的提醒义务,切实加强厂商、零售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问题。


  硬盘无需系统,为何也“缩水”?


  一些变相“缩水”硬盘要提防!


  有人买回一块128G的机械硬盘,连接电脑后惊呼:怎么只有119G呢!


  其实,这是算法不同引起的。


  硬盘生产厂家对于硬盘容量的计算是:1000byte=1Kb、1000Kb=1Mb、1000Mb=1Gb,128Gb那就是128G。但硬盘接上电脑,操作系统对于容量的计算是:1024byte=1Kb、1024Kb=1Mb、1024Mb="1Gb",那么厂家标称的128Gb经过换算,就变成了119.2G。


  简单说,就是厂家用的是1000进制,操作系统用的是1024进制计算存储容量,造成了数据上的偏差。


  上述产品的存储空间“缩水”基本上都是客观存在且难以避免的,但有一些变相的“缩水”需要提防,比如:价格便宜、量又足的“扩容盘”。


  扩容盘基本上都是一些山寨或者是伪劣的产品,它其实没有真的扩容,呈现的是假的容量。


  众所周知,所有的存储器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存储芯片,二是控制芯片。有些不法商家会通过收购二手存储设备,在控制芯片上篡改其容量显示。比如一个64G的U盘被篡改成128G后,消费者使用时,电脑上虽然显示128G,但当文件拷到超过60G的时候,就发现无法再写入了。这种盘其实就是一个虚假标注的盘。


  上海消保委:建议厂商标注手机实际内存


  针对手机产品设备存储空间参数与实际可用空间不相符的问题,4月15日,上海市消保委发布消息表示,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真实情况的权利。


  考虑到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对于手机产品技术、专业术语、参数常识等认知的不对称,经营者应当及时、真实和明确地解答消费者的疑惑和询问,甚至建议手机厂商附带标注该款手机实际可用存储空间,公示手机内置预装软件的数量、种类和大小,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mb等于多少g推荐文章4:手机内存买来就“缩水”?来,先做一道算术题

  岳云鹏发微博吐槽手机内存“缩水”(图片:微博截图)


  央广网北京4月17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道,近日,相声演员岳云鹏发微博称自己购买了一部128G内存的手机,使用时却发现内存只有112G。他进一步追问:“是不是应该收我112G的钱,还是说收128G的钱是合理的?”


  另外,一些朋友买了电脑硬盘回来发现,硬盘里明明什么都没有,但标称“1T”的硬盘,到手也只有900多G。电子设备的存储空间为什么会缩水?是质量问题还是算法问题?消费者对此是否应该有知情权?


  是什么占据了新手机的存储空间?


  现在各种电子设备的存储空间越来越大。以手机为例,存储空间已开始奔向“T级”也就是“千G级”。但由于受到系统软件和捆绑销售软件的占用,消费者拿到手里的机器总比厂商宣称的存储空间要小。


  首先,手机和电脑一样,想要正常使用都需要装“系统”。目前,安卓和苹果的主流手机,系统占据的存储空间一般会达到5-10G左右,且每经过一次系统升级,系统占据的存储空间也会随之增加。


  3C数码评论员黄浩表示,一部128G的手机从出厂到被消费者使用,储存空间在110G至80G都是正常的。一些高端手机产品拥有了低端手机没有的公交卡、门禁卡等功能,其手机系统占用的空间也就更多。


  除了系统软件外,手机出厂还会附带一些系统预装的应用程序,比如电话、短信、相机、支付,甚至是包括手机桌面本身的基础应用,它们不能被轻易删除、卸载。因为它们不仅能供用户日常使用,也是手机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删除,手机就成为了一块黑屏。


  此外,一台新手机里可能还有厂商通过合作或大数据收集“争取”来的一些软件,比如微信、支付宝等,它们不关乎手机系统运行,被称为第三方应用软件。对于这类软件,如果嫌占空间可以直接删除。工信部规定,手机的第三方应用是必须可以删除的。所以目前国内出厂或合规销售的手机产品,都必须满足该条件。


  能否制定标准,限定手机存储空间大小?


  既然系统必须要装,系统应用也必须要具备,那有没有可能给手机厂商制定一个标准,比如一台128G的手机,最高系统占比是10%,也就是存储空间至少在115.2G以上呢?


  黄浩表示,不同手机的系统占用率区别很大,很难用百分比来限定。因此,想要用这个标准对不同品牌的手机“一刀切”是难以落实的。


  此外,一台在售的手机,其官方网站上一般都会有详尽的存储空间说明,但是消费者很少会去翻看相关内容,甚至鲜有所闻。于是引起了消费者的“误会”:是不是厂商对我有所隐瞒,甚至故意欺诈?


  黄浩认为,这主要还是义务问题。他说:“要明确的是,该行为不构成欺诈。但是,电商平台或是线下销售人员在消费者购买时,需要尽到一定的提醒义务,切实加强厂商、零售商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


  硬盘无需系统,为何也“缩水”?


  有人买回一块128G的机械硬盘,连接电脑后惊呼:怎么只有119G呢!


  其实,这是算法不同引起的。


  硬盘生产厂家对于硬盘容量的计算是:1000byte=1Kb,1000Kb=1Mb、1000Mb=1Gb,这样算来,128G就是128Gb。但硬盘接上电脑,操作系统对于容量的计算是: 1024byte=1Kb、1024Kb=1Mb、1024Mb=1Gb,那么厂家标称的128G经过换算,就变成了119.2Gb。


  简单说,厂家用的是1000进制,操作系统用的是1024进制计算存储容量,造成了数据上的偏差。


  类似的,一块128G的固态硬盘,接电脑后显示是117G,这是咋回事?


  黄浩表示,这可能是由于固态硬盘的OP(预留空间)引起的。当一块固态硬盘的数据写满时,就需要额外的空间在启动垃圾回收之前接受新写入的数据,这额外的空间,就称为OP。这块预留空间用户不可见,所以就会“缩水”。


  此外,存储设备在使用操作系统的格式化过程中,系统会在存储设备上占用一些空间提供给系统文件使用,所以在操作系统中显示的存储容量和标称容量一般也会存在些许差异。


  真缩水!这种硬盘要提防!


  上述产品的存储空间“缩水”基本上都是客观存在且难以避免的,但有一些变相的“缩水”需要提防,比如:价格便宜、量又足的“扩容盘”。


  扩容盘基本上都是一些山寨或者是伪劣的产品,它其实没有真的扩容,呈现的是假的容量。


  众所周知,所有的存储器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存储芯片,二是控制芯片。有些不法商家会通过收购二手存储设备,在控制芯片上篡改其容量显示。比如一个64G的U盘被篡改成128G后,消费者使用时,电脑上虽然显示128G,但当文件拷到60多G的时候,就发现无法再写入了。这种盘其实就是一个虚假标注的盘。


  需要提醒的是,不要因为过于注重价格而忘记了数据存在的意义,入手这种便宜的虚假标注盘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


  此外,还有一种硬盘也要提防。它虽然是货真价实的128G,但因为芯片品控不达标,在消费者使用的过程中,会发现读写速度越来越慢,最后拷不进去也拷不出来。


  总而言之,所有的存储设备都不是100%安全的,这也是为什么要反复强调备份数据的重要性,因为这样才是有“备”无患。


  监制:白中华


  记者:富赜


  编辑:杨扬 潘雨薇


  1mb等于多少g推荐文章5:

  1mb等于多少g推荐搜索词:

  

  1.1mb等于多少g流量

  

  2.1mb等于多少g内存

  

  3.1000mb等于多少GB

  

本文标题:1mb等于多少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