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和读作怎么写
写作和读作怎么写推荐文章1:汉字探源:查及查姓
:万庆涛 王鸿杰
查,形声字,chá,zhā。本义木质祖先牌位。本作査,异体字有柤,樝,楂,槎,现规范为查。
查字的演变
一、字的及演变
敬奉祖先,是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后人把祖先的名字写在木板上,供奉在宗庙中,经常祭祀,以表尊敬并祈求祖先保佑。经过千百年的演变,人们就把用木板制作的祖先牌位用符号记录下来,写作査或柤。
宗祠中的排列有庄重威严的祖先牌位(网络图片)
据《论语·八脩》: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说的是鲁哀公问孔子的学生宰我,做土地神的神位应该用什么木料。宰我回答说:“夏代人用松木,殷代人用柏木,周代人用栗木。”
査字甲骨文和金文字形尚未发现,小篆上下结构,上为木,下为且。且就是祖先的牌位。用木板制作的祖先牌位,就写作査,或柤。后来,且字讹变为旦,于是査就误写作查。
二、查字引申义
查字的引申义来自其本义及字形。
1.敬奉祖先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来不得半点马虎。写祖先牌位,一定要保证正确,不能出现丝毫错误,因此需要仔细对照,看了又看。因此,查字引申为审视,审阅。如,审查,查看,查验,检查,调查。此义读作chá。
2.排列有序的木头捆绑在一起,可以在水上漂,这就是木筏。东晋·王嘉《拾遗记·唐尧》:尧时巨查浮西海上,十二年一周天,名贯月查(尧帝时,有一巨大的木筏漂浮在西海之上,十二年绕一圈,这个巨大的木筏名叫贯月查)。如,查影(筏影,船影),查头(船头)。此义读作chá,后曾写作楂,为区别字义,最后写作槎。
粗细均匀木头做成的木筏(网络图片)
3.祖先牌位在宗庙中排列有序,庭院的木栅栏也有同样的形状,借指木栅栏。《广雅·释器》:柤、樘、柱,距也(柤、樘和柱三个字,都是间隔一定距离的木头)。此义读作zhā,又作査、樝。樝字,或当时栅栏是为防老虎等野兽而建。
高高低低的农村栅栏(网络图片)
4.较细的木棍也可作栅栏,引申为棍,杖。宋·佚名《张协状元》:懦弱底与它几下刀背,顽猾底与它一顿铁查(胆小的人就打它几刀背,胆大的就抡它一顿铁棍)。此义读作zhā。
5.一般挑选高低相等、粗细均匀的木棍做栅栏,如果用高低不一、粗细不匀的木棍做栅栏就太不讲究,引申为放纵不拘礼度的人。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近代流俗,呼丈夫妇人纵放不拘礼度者为查。如,查语(怪诞或不拘礼度的话),查谈(同查语),查查胡胡(咋咋呼呼,表示炫耀自己)。此义读作zhā。
6.做栅栏时,先树一根木棍为基准,然后向两边展开,引申为张开,分开。(1)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三折》:查沙着打死麒麟手,这半合儿敢骂徧了诸侯(张开双臂就打死了英雄好汉,一会儿工夫就骂遍了各个诸侯)。(2)《西游记·第四回》: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一双奇怪的眼睛像天上明亮的星星,两只坚硬的耳朵垂肩向两边张开)。如,查耳(招风耳),查沙(又写作扎煞。张开,伸开)。此义读作zhā,后写作揸。
7.或许山楂树常被远古人用来做木筏,因此这种树后来就借柤字的形来表示。《山海经·中山经第五》:洞庭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银铁,其木多柤、梨、橘、櫾[yòu](洞庭山,山上有很多黄金,山下有很多银和铁,山中生长的树多为山楂树、梨树、橘树和柚树)。如,查梨(山楂),卖查梨(冒充)。此义读作zhā,后写作楂。
山楂(网络图片)
8.加工制作祖宗牌位用上乘的木料,剩下的下脚料就只能废弃,引申为废料,或者指用完树干剩余的树桩。如,明·高启《清言室记》:吐查滓而纳清虚,厌华腴[yú]而嗜澹泊(吐掉渣滓而吸纳精华,厌恶奢华而喜好俭朴)。如,查卉(树桩生出的树枝),查秽(渣滓秽物)。此义读作zhā,后写作渣。如,残渣,煤渣,矿渣,渣滓。
9.树桩又短又硬,借指短硬的胡子或头发。《儿女英雄传·第五回》:那和尚生得浓眉大眼,赤红脸,糟鼻子,一嘴巴子硬触触的胡子查儿。此义读作zhā。
10.远古需要木材时,要用石斧伐树,需要斜砍才能砍倒,引申为斜砍。《国语·鲁语·里革断宣公罟[gǔ]而弃之》:山不查蘖[niè],泽不伐夭(到山上砍柴时不能砍树的幼苗,到水边割草时不能割取没有长成的嫩草)。此义读作chá,后写作槎,如槎蘖(砍伐幼林)。
11.借指祭祖时切肉用的砧板,同俎。东汉《礼器碑》:雷洗觞[shāng]觚[gū],爵鹿柤梪(盛酒的罍、觞、觚、爵、角、壶,切肉的俎,盛肉的豆)。此义读作zǔ,写作柤。
三、査与查、柤辨析
査是初文,是本字,对于本义祖先牌位来说,更形象。且是牌位,其上的木字不但说明牌位的材质是木的,还兼指牌位顶端的装饰。现在规范的查字,其实是査字的误写,导致鸠占鹊巢,本字反而成为异体字。
柤字与査互为异体字。用同样的偏旁部首,作左右结构组合或者作上下结构组合,并且读音和字义完全相同的字还有很多。如,鹅与鵞,崐与崑,峰与峯,峨与峩,群与羣,略与畧,毗与毘,嶋与嶌(均为岛的异体字)。由于后人搞不清楚柤就是祖先牌位的査字,与切肉供奉祖先的砧板相混淆,导致柤又成为俎的异体字。
四、查的衍生字
查的衍生字,都与查的本义或引申义有关。
1.喳,zhā,chā,形容小鸟有高有低的叫声,就像做栅栏的木棍高低起伏。
2.楂,chá,木棍排列有序制成的木筏。南北朝何逊《度连圻[qí]》:绝壁无走兽,穷岸有盘楂(绝壁太险无走兽,穷途岸边有木筏)。zhā,一种果树。或许远古人用此树做木筏而得名。
3.渣,zhā,本作查,本义用木料制作祖先牌位的下脚料。后来借指提取精华之后剩下的糟粕。如,渣滓,残渣。
4.碴,chá,小碎块(加工石头的余量);chā,剃后残余或复生的短毛发;胡子丛生的样子。如,胡子拉碴。
5.揸,zhā,手指如长短不齐的木棍,本义把手指张开伸直。引申为:(1)距离为大拇指和小拇指尽力张开的长度,大约为20厘米。如,一揸长,你揸揸有多长。揸沙(小孩因受惊吓而突然伸开双臂。后写作扎煞)。(2)抓东西。清·东鲁古狂生《醉醒石》:一味揸钱(一味捞钱)。
6.齄,zhā,本义鼻子上有渣滓,即酒糟鼻子的红癍。现规范为齇。
7.馇,chā,繁体字写作餷,本义把锅里的食物不断推展开,防止糊锅,要一边煮一边搅。如,馇粥,馇猪食。
8.嵖,chá,本义似祖先牌位的山石。引申为嵯峨、高峻的样子。如,嵖岈山(在河南省遂平县)。
山石如牌位耸立的嵖岈山(网络图片)
9.皶,zhā,同齄,规范为齇。莫非,人们把酒糟鼻子上的红点当作老虎的斑纹?
10.蹅,chǎ,本义走在泥水或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高高低低如做栅栏的木棍)地走。刚才下雨,我来时蹅了两脚泥。如,蹅蹅忽忽(步履摇晃,形容恍恍惚惚)。
五、查姓的
查字,本义写祖先牌位用的木板。查的引申义为山楂的楂。由于山楂树生长的地方不止一处,因此,有的地名用查的异体字樝、柤、楂。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春秋鲁庄公时称为樝邑,齐顷公时称为楂邑,如今济阳区的仁凤镇是“中国山楂之乡”。湖北省南漳县,春秋时是楚国的柤邑。2009年底,南漳县成为《山楂树之恋》的外景取景地。生活在上述地方的人,分别以樝、楂和柤为氏,后来都写作查,读作zhā。
据文献记载,查姓有:
1.源自姬姓。春秋时期,周惠王(前676年~前652年在位)把樝邑封给鲁庄公的儿子延(号东字)作采邑。延的后人以先祖封邑为氏,称樝氏。因樝通查,后称为查氏。姬姓查氏,以查延为始祖。今安徽宣城泾县有个古村叫查济村,是查延的后代为躲避晋代战乱迁徙而来。村名代表济阳查氏,现为中国最大的古村落之一。
2.源自姜姓。春秋时期,齐顷公(前598年~前582年)把原属鲁国的楂邑,即樝邑赐封给自己的一个儿子。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封邑名称作为姓氏的,称楂氏。因楂通查,后称为查氏。姜姓查氏,以齐顷公为始祖。
3.源自芈姓。春秋时期,楚国有公族大夫食邑在柤。其子孙以先祖封邑为氏,称为柤氏。因柤通查,后称查氏。
4.源自楂树。传说,炎帝子民中一支旦人以楂树为图腾,因而世称其为“查人”,在今济南历城一带。“查人”善造船(应为木筏,后或技术进步建造大船)。齐国得“查人”之助,航海业十分发达,成为东方大国。查人后裔子孙以查为氏,称查氏。
5.源自少数民族。蒙古族、满族、彝族、傣族、土家族、哈尼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查氏族人分布。
查姓如今人口约100多万,按照人口数量排名第172位。
诗曰:
查指祖先木牌位,
错落有致要摆对。
查无实据莫须有,
内查外调辨真伪。
参考文献:
1.《辞源》,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2.《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
3.《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年版。
4.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语文出版社,2008年版。
5.《说文解字》(最新整理全注全译本),孙永清编著,中国书店,2011年版。
6.李学勤主编《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
7.《甲骨文字典》,徐中舒主编,四川辞书出版社,2014年版。
8.《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17年版。
9.《实用甲骨文字典》,陈年福编著,四川辞书出版社,2019年版。
10.《国学大师》(网络版)。
写作和读作怎么写推荐文章2:万以内数的组成、读法、写法练习(基础知识)
(为了方便家长不同的打印需求,这些题做了文字版和图片版两种,大家各取所需。)
这是文字版
万以内数的组成、读法、写法练习
1.1097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 )个一组成的。
2.9099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 )个一组成的。
3.378是由( )个百,( )个十,( )个一组成的。
4.6547是由( )个千,( )个百,( )个十,( )个一组成的。
5.99( )个十,( )个一组成的。
6.( )个千加上( )个百再加上( )个十,等于1350.
7.( )个千加上( )个百再加上( )个十,等于2003.
8.( )个千加上( )个百再加上( )个十,等于 5000. 头条号@小学题库
9.一个数字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0,百位上是4,千位上是3,这个数是( )。
10.一个数字个位上是3,十位比个位大2,百位比十位大1,千位上是5,这个数字是( )。
11.一个数字个位上是2,十位是个位的两倍,百位比个位大3,千位比十位大1,这个数是( )。
12. 十位上是5,且大于55的数字有( )。 头条号@小学题库
13.比10000小1的数字是( ),它由( )个千,( )个百,( )个十,( )个一组成。
14.比1100大,比2000小的整百位数字有( )。
15.比1999大1 的数字,个位上是( ),十位上是( ),百位上是( ),千位上是( )。
16.比1000小10的数字,个位上是( ),十位上是( ),百位上是( )。
17.1111这个数字,左边第一位表示( ),左边第二位表示( ),左边第三位表示( ),右边第一位表示( )。
18.一个数字百位上是1,个位上是3,十位最大能填( ),最小能填( )。
19.计数器上从右边数第二位是( )位,第四位是( )位。 头条号@小学题库
20. 1337读作:
21. 1003读作:
22. 5010读作:
23. 2301读作:
24. 4100读作:
25. 798读作:
26. 660读作:
27. 1023读作:
28. 一千一百零一 写作:
29. 三千五百一十九 写作: 头条号@小学题库
30. 九千九百零一 写作:
31. 五百八十七 写作:
32. 把2 6 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最大数是( ),最小数是( )。
33. 把 5 0 9 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最大数是( ),最小数是( )。
34. 把 1 3 0 5 四个数字组成一个四位数,最大数是( ),最小数是( )。
35. 把9 0 0 8 四个数字组成一个四位数,最大数是( ),最小数是( )。
36. 把 1 7 2 6 四个数字组成一个四位数,最大数是( ),最小数是( )。
37. 把 3 0 4 7 四个数字组成一个四位数,最大数是( ),最小数是( )。
38. 把9 1 7 3 四个数字组成一个四位数,最大数是( ),最小数是( )。 头条号@小学题库
下面是图片版
(欢迎转发给更多需要的人,喜欢就收藏关注吧!)
写作和读作怎么写推荐文章3:四年级上册数亿以内的读法与写法专项练习,日常练习,截图可打印
部编版小学数学教材更加注重基础的掌握与积累,尤其在小学生数学在选择题型和计算题,应用题等方面。孩子多做多学打好基础和积累,对以后的学习会得心应手。
本综合练习以部编版小学数学教材做了汇总并以教材为范本制作综合练习与教材完全一致,方便家长打印成册,提供给孩子日常预习练习使用。我们都知道家长朋友除了关心孩子的成绩之外,另外一个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孩子学习基础牢不牢固。我们也都知道,学习是多写多做多练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孩子的学习习惯也很重要,家长朋友把综合练习题打出来给孩子们练习的时候,还要做好监督工作,只要家长朋友坚持让孩子练习,多做题,孩子的基础打得越牢固,学习起来就越事半功倍。以下是亿以内的读法与写法专项练习题。
写作和读作怎么写推荐文章4:一年级20以内读作 写作专项练习
一年级数学上册20以内读数写数
看图写数,读作写作是孩子易错题型,建议打印一份给孩子练习。
读作是写大写汉字,写作是写阿拉伯数字
别再傻傻分不清了,快替孩子存起来
一年级上册易错填空题专项训练
分不清个位十位
相邻数训练
前面第几个数,后面地几个求
1??年级必考题,平时孩子容易?错的。赶紧收藏起开给孩子练一件。
写作和读作怎么写推荐文章5:数的组成、读作和写作以及0的读法
这一节课,我们来分享数的组成、读作和写作,以及0的几种读法。请看例题:
1、数的组成,需要注意大小写的位置。“个”字前面表示数量,要小写;“个”字后面是计数单位,要大写。
百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如:18是由(1)个十和(8)个一组成。
千以内的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如:218是由(2)个百、(1)个十和(8)个一组成。
万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如:3218是由(3)个千、(2)个百、(1)个十和(8)个一组成。
2、数的读作和写作
注:读数时,从高位读起,按照数位顺序读。
上图这个数是由(3)个千、(6)个百、(2)个十和(4)个一组成。
读作:三千六百二十四 读作:大写,从高位读起
写作:3624 写作:小写,从高位写起,哪个数位上没有数字,写“0”占位。
3、“0”的读法
数中间有“0”,必须读“零”,连续2个0,只读一个。末尾有“0”,不用读。
举例:
3008 读作:三千零八
3080 读作:三千零八十
3800 读作:三千八百
写作和读作怎么写推荐搜索词:
1.
2.
3.
本文标题:写作和读作怎么写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