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历史人物推荐文章1:带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7大伟人,没有他们,中国就不会有今天

  今天的中国,为何能够走向繁荣富强?没有这七位历史伟人,或许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今天,本期节目来为您盘点对新中国影响最深远的七位历史伟人,来看他们如何铸就了今日中国的伟大与辉煌。


第一位:毛主席

  毛主席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历史伟人。1893年,毛主席出生于湖南湘潭,自幼便立志要为穷苦人民翻身做主的事业奋斗一生。在求学的路上,毛主席走遍祖国大江南北,亲自到乡村进行考察,并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际,确立了自身的共产主义信仰。


  而在毛主席投身中国革命之后,更是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他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路线,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国情结合起来,带领红军实现了二万五千里的奇迹征程。而在抗日战争爆发,国家和民族陷入危难之际,毛主席的乐观主义革命精神,为所有华夏儿女都带来了希望。历经14年的艰苦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而在解放战争中,毛主席则带领解放军推翻了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从此成立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在新中国成立后,带领中国人民革命走向革命胜利的毛主席,则继续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经过一五计划,我国构筑了基础的工业体系,为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而通过三大改造,昔日旧社会的剥削则彻底在华夏的大地上一去不复返。在毛主席的时代,两弹一星,杂交水稻,人工牛胰岛素等成就更是让中国能够骄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带领人民,带领新中国站起来的毛主席,当之无愧是对中国现代历史影响最为深远,最伟大的历史伟人。


第二位:周恩来

  周恩来是中国人民的好总理,也是伴随毛主席一生的革命战友。1898年,周恩来出生于江苏淮安。周恩来自幼便享有着相对良好的教育环境,在中学时期,深感民族危亡的他便提出了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口号。为了探寻救国的真理,周总理前后于日本、法国留学,并加入了中国早期的共产主义小组,为我党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在投身革命后,周恩来便立志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出自己的一生。1927年,周恩来组织八一南昌起义,组建了我党自己的军队,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而在开辟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后,周恩来则与毛主席一起,共同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坚决支持毛主席在军事上的思想指导。而在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时,周恩来则作为我党的代表,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团结了各方力量。在解放战争时期,周总理也多次以党代表身份,同国民党谈判,力促中国的和平事业,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担任总理一职,兢兢业业地做着人民的公仆,并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使得新中国的工业、农业和科教文卫等各方面事业,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此外,周总理在积极主持中国内政的同时,还是一名杰出的外交家,不仅让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西方国家缔结了友谊,更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精神”写入了国际外交的史册,为国际的和平事业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


第三位:朱德

  朱德,被誉为“红军之父”,位列我国开国十大元帅之首。1886年,朱德出生于四川仪陇县。年轻时从军,于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深造,前后投身辛亥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是我党革命家中最早一批投身革命的将领之一。


  而在朱德随后留学德国、苏联的历程中,他逐渐树立了自身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1927年,朱德同周恩来一起组织八一南昌起义。因此,朱德也被称为“红军的缔造者”。而在“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上,朱德与毛主席的想法不谋而合,朱毛红军成功会师之后,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国的革命之路探明了前进的方向。此后,朱德更是在红军、八路军和解放军中担任总司令员一职,人送雅号“朱老总”,为我党军队制定战略方针。抗日战争期间的百团大战,以及解放战争“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总体战略,均出自于朱德。


  而在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也并没有就此躺在功劳簿上,而是继续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付出着贡献。他多次强调军队应服从党的纪律,加强了军队的政治思想建设,并且为我国军队的国防现代化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毛主席多次称赞朱德为中国革命付出了毕生心血,并时常称“朱毛不分家”,足见两位历史伟人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力以及彼此缔结的深厚情谊。


第四位:邓小平

  邓小平是我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者,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1904年,邓小平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县。年幼时的邓小平接受了私塾、中学的良好教育,并在1919年时投身五四爱国运动,并以此历史契机留学法国。在留法期间,邓小平结识周恩来等人,学习马克思主义,自此树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在归国之后,邓小平便投身中国革命。国民大革命失败后,邓小平开辟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并发动百色起义,支持毛主席“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路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邓小平与刘伯承互为搭档,在抗日战争时开辟太行山革命根据地,在解放战争时期则挺进大别山,并参与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大西南战役,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经历了数次人生的起落波折,但他的内心却依旧坚定着自身的革命理想,并立志要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20世纪70年代,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方针政策,国家再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上了改革开放的繁荣富强之路。晚年时的邓小平,继续积极推动国家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努力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理论飞跃,让中国从站起来,实现到了“富起来”。


第五位:钱学森

  钱学森,是我国伟大的科学家,被视为“两弹一星”工程的元勋,更是国际科学界“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之一。1911年,钱学森出生于上海,自幼便接受良好的教育,后考入清华大学,在清华大学导师的指导下,钱学森有机会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深造,专攻空气动力学,自此踏上学术之路。


  在美国留学期间,钱学森刻苦学习理论知识,并最终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正式教授。在此期间,钱学森不仅积极培养各路英才,更为液体火箭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后来他能够为中国火箭科技发展奠定基础。在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克服重重困难,放弃美国优渥条件,携家远渡重洋,回到祖国怀抱。在归国之后,钱学森便主持中国的各项科研工作,尤其是在国防科技领域的科研工作,他最先提出了“火箭军”的现代军事概念,并且积极推动中国导弹、原子弹和人造卫星技术的发展,最终使我国在20世纪60—70年代实现了两弹一星的科研成就,在现代国防事业的建设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晚年的钱学森,不仅依旧心系科研,更为中国的科研人才培养和教育体系提出过诸多建议,为新中国的科研和教育事业付出了毕生心血。


第六位:邓稼先

  邓稼先同样是我国伟大的科学家,是两弹一星工程的元勋,尤其是在原子弹的研发领域,邓稼先所做出了历史贡献更是不可磨灭,被人称作“中国原子弹之父”。1924年,邓稼先出生于安徽怀宁,是清朝文学家邓石如的后人。自幼年时,邓稼先便受到过良好的教育,随后于1948年前往美国留学深造,专攻物理学。学成之后,邓稼先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的怀抱。


  归国之后的邓稼先,迅速被我国吸纳到核理论和核工业的相关研究部门中,担任重要职务。由于研究原子弹的科研项目,事关国家未来的百年命运,因此邓稼先只能隐姓埋名,到茫茫戈壁大漠之中,从事着艰苦的科研工作。在多次核试验中,邓稼先不惜危险,亲临现场进行考察,甚至捡起核试验中的弹片。在邓稼先领导团队的不懈努力下,中国最终于20世纪60年代取得了原子弹、氢弹试验的成功。


  然而,长期在核辐射环境下工作也损害了邓稼先的身体,这使得他于1986年便早早离世。张爱萍称赞邓稼先“视名利如粪土”,而杨振宁则称邓稼先为“中国和世界的伟大科学家”。


第七位:袁隆平

  袁隆平,是我国伟大的农业科学家,他研发的籼型杂交水稻,使中国人端稳了自己的饭碗,更让世界诸多国家和地区从此免受饥饿之苦,因此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1929年,袁隆平出生于江西德安的一户贫困家庭,在求学的道路上,他逐渐对农学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先后考入重庆相辉学院和西南农学院,学习农业理论知识,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20世纪60—70年代,袁隆平率领科研团队,多次进行杂交水稻试验,并最终成功发明出代号为“南优二号”的籼型杂交水稻,令世界为之惊叹。自此,中国人民端稳了自己的饭碗,免受历史上的饥荒威胁。而随着袁隆平和科研团队对杂交水稻的不断改进,也有越来越多的衍生型高产水稻被逐渐发明出来,并推广至世界各地。进入21世纪后,袁隆平则又成功培育出多种适合恶劣环境的沙漠水稻、海水稻,更进一步保证了我国的粮食安全。2021年,袁隆平因病逝世,享年91岁,但是他的功勋却永远被人民铭记在心中。


  以上便是七位中国历史伟人盘点的全部内容,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更是人民的公仆!人民将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贡献,更会因为他们的精神鼓舞而书写华夏新的历史篇章,在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道路上奋勇向前!


  中国著名历史人物推荐文章2:改变中国命运的6位伟人,若没有他们,中国不会有今天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英雄辈出,可歌可泣的历史。在1840年——1949年的这段历史中,涌现了无数的革命英雄。其中,有六位历史英雄,堪称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革命走向,甚至有人说:“没有他们,就没有新中国。”


  那么,这六位影响中国近代历史走向的伟人究竟是谁?他们又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今天,本期节目为您讲述:影响中国近代历史的六位伟人。


  (人民英雄纪念碑)


第一位:毛主席

  1893年12月26日,毛主席出生于湖南湘潭的一户农民家庭。从少年时,毛主席就探寻着救国救民的道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毛主席前往北京学习,逐渐成长为了一名马克思主义者。


  1924年——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毛主席在湖南等各地农村开展农民运动。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毛主席于1927年9月带领农民于湘赣边境发动秋收起义,后率领部队登上井冈山,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路线。


  (毛主席)


  1934年10月,毛主席率领工农红军,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磨砺了中国的革命军队,播撒了中国革命的种子。1935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上,毛主席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


  1936年,西安事变在我党的斡旋下得以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确立。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毛主席领导着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开展全面抗战,让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历经14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到1945年9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后,毛主席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淮海和平津战役,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向世界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占据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带领着中国人民进行土地改革,使亿万农民翻身做了主人。1953——1957年,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今天中国迈向现代化的工业基础,使中国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因病逝世,享年83岁。毛主席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历史伟人,更是世界受压迫人民的期望与象征。


第二位:孙中山

  孙中山出生于广东省翠亨村的一户商人家庭,少年时期的他曾前往夏威夷、香港留学深造,在目睹了外界繁荣的景象后,内心萌生出了一条探寻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1894年,青年的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了国家改良的诸多方案。然而,腐朽的满清王朝为了维护自己的反动统治,拒绝了孙中山的任何提议。


  见改良无望的孙中山,逐渐踏上了革命的道路。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兴中会。1895年,孙中山回到香港,开始策划革命。第一次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逃亡英国,在当地流浪多年。1905年,孙中山前往日本,创建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此之后,孙中山的中国同盟会发动了数次起义,尤其是广州起义和黄花岗起义,严重动摇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孙中山)


  1911年10月,清朝出卖铁路主权的行径引发了国内人民极大的愤慨,保路运动随之爆发。1911年10月10日,湖北地区清军前往镇压四川保路运动的行动,给予了革命党人机会。在这一天,辛亥革命爆发。孙中山得知消息后,紧急回往国内参加指导革命。随后,清朝各地行省纷纷宣告独立。1912年2月,在全国革命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下,清帝溥仪被迫宣告退位。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数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在袁世凯刺杀宋教仁,窃取革命的胜利果实后,孙中山又先后发起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在历经数次革命的失败后,孙中山于1924年接受了苏俄代表的提议,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新三民主义,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奠定了基础。遗憾的是,孙中山于1925年因病逝世,享年59岁。但是,他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的历史贡献无法磨灭,时至今日,人们都称呼孙中山为“近代中国的国父”。


第三位:李大钊

  李大钊在1889年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的一户书香家庭,1907年,李大钊考入新式学堂就读。在学堂就读的几年时间里,李大钊目睹世间疾苦,由此萌生了探寻救国救民道路的想法。


  1916年,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公然称帝,引起了李大钊的极大愤慨。1915年,陈独秀在北京创办《新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6年李大钊参与陈独秀《新青年》的编纂工作,向当时的中国青年普及了民主、科学的近代思想,鲜明反对袁世凯的独裁行径。


  (李大钊)


  1918年,苏俄爆发十月革命,李大钊在此之后,翻译了大量马克思和列宁的相关著作,并且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李大钊指导青年学生组织进行了这场反帝爱国的运动,这标志着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920年,李大钊与陈独秀合作推动全国各地,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这些小组成为了日后共产党的雏形。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李大钊与陈独秀双双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始人之一。1922年,李大钊会见孙中山,为日后的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奠定了基础。


  遗憾的是,1927年,李大钊被反动军阀张作霖逮捕,于1927年4月遭到杀害,年仅38岁。


  李大钊的英年早逝,令人民遗憾。但是他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和我党的奠基人的身份,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第四位:朱德

  朱德在1886年出生于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幼年时期的朱德目睹世间疾苦,对广大的中国劳苦大众抱有深切的同情。1911年,朱德从军事学校毕业,追随孙中山投身革命,并参加了护国运动。1915年《新青年》杂志创办后,朱德受到《新青年》杂志的启发,真正踏上革命道路。1922年,朱德正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


  1925年,朱德在国内组织了数次工人运动,并且两次被捕。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背叛革命后,朱德率领士兵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28年,朱德与周恩来、陈毅三人率领部队,登上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开辟了著名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朱德)


  1934年10月,朱德与毛主席一起指挥了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后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呼吁。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后,朱德成为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总司令,指挥八路军等地方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活动,为中国的抗日事业取得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后,朱德同样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员,与毛主席一起指挥解放战争的战略布局,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等重大战役的胜利,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新中国成立后,朱德长期担任国家副主席、军委副主席等职务,致力于国防事业的现代化工作。1976年7月6日,朱德因病逝世,享年90岁。缔造了人民军队,是朱德一生中最突出的贡献,因此朱德被后人称为“红军之父”。


第五位:周恩来

  周恩来在1898年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家庭,1917年,周恩来赶赴日本留学,在国外学习了先进的思想,并且开始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周恩来参与其中,后成为了我党的早期党员之一。


  1924年,国民革命爆发期间,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为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周恩来随同朱德、陈毅等人参加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28年,周恩来和朱德、陈毅一同登上井冈山,与毛主席汇合,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周恩来)


  在红军革命根据地期间,周恩来组织了前后四次反围剿,保卫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期间,周恩来在遵义会议上投下了关键的一票,确立了毛主席军事思想在党中的指导地位。1936年,周恩来促成西安事变和平的解决,为第二次国共合作奠定了基础。在抗日战争期间,周恩来奔走于国共之间,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付出了诸多心血。


  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后,周恩来与毛主席一同转战陕北,与主席一起策划了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推翻了蒋家王朝的反动统治。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担任国务院总理多年,主持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工作,为中国的工业化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此外,周恩来长期主持中国的外交工作,他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世界和平贡献了一份属于中国智慧的力量。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因病逝世,享年78岁。时至今日,中国人民依然怀念这位克己奉公的人民好总理。


第六位:邓小平

  1904年,邓小平出生于四川省姚坪里的一户中农家庭,少年时期在私塾就读的他,受到了李大钊、陈独秀当时提出“劳工神圣”的口号。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邓小平参与了抵制日货的运动,随后与周恩来、刘少奇等人前往法国勤工俭学,在此期间,邓小平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熏陶,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邓小平)


  1925年,邓小平回国后参与国民革命,到全国各地组织工人运动。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后,邓小平组织领导了百色起义、龙州起义。1934年10月,邓小平追随中央红军,踏上长征之路,并在1936年先后参与了西征和东征,为巩固陕北革命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邓小平参与了129师的政工工作,随同刘伯承开辟了晋冀鲁豫抗日革命根据地。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后,邓小平与刘伯承转战中原,于1947年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1949年,邓小平同刘伯承解放大西南,横扫了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势力。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使中国进入了全新的历史时期。在20世纪80年代与英国就香港问题进行谈判期间,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为日后香港、澳门的回归奠定了基础。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因病逝世,享年93岁。他改变了中国的历史面貌,自称是中国人民儿子和公仆的他,将永远载入历史,永远不会被后人遗忘。


  中国著名历史人物推荐文章3:世界影响最大的100个历史名人,中国8人入选,近代毛主席领袖群伦

  @人人能科普,处处有新知


前言:

  1978年,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出版了一本名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的书。


  哈特选取了37位科学家、发明家;27位政治家、军事家;13位思想家、哲学家;13位宗教人物,9位艺术家、文学家、学者;3位探险家。


  《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


  其中有八位中国人入选这个排行榜。


  按类型划分是:发明家蔡伦;


  政治家、军事家:秦始皇、隋文帝、成吉思汗、毛主席;


  思想家、哲学家:孔子、孟子、老子。


  八人当中,老子、孔子、孟子是东周人(即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是秦朝人;蔡伦是东汉人,隋文帝是隋朝人,成吉思汗是金宋时期蒙古国人,毛主席是近现代时期人。


  毛主席是唯一一个近现代名人。


01、至圣先师

  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国排名最高的是孔子,位居世界第5名,仅次于穆罕默德、牛顿、耶稣、释迦牟尼。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尊称孔子。


  孔子画像


  鲁襄公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七日(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孔子出生于鲁国。


  孔子是宋国第五任国君宋闵公,他的六世祖是宋国权臣孔父嘉。


  宋殇公十年(公元前710年),宋国和郑国爆发大战,孔父嘉(名嘉,字孔父)为郑庄公所破,大败而归,国人颇有怨言。


  宋国另一个权臣华父督趁机发动政变,杀死了孔父嘉。


  孔父嘉死后,他的儿子木金父只好跑路,逃到了鲁国,并以孔父嘉字为氏,改称孔氏。


  木金父后来生了儿子睾夷,睾夷又生了防叔,防叔生了伯夏,伯夏又生了叔梁纥。


  叔梁纥是鲁国三虎将之一,因功封为陬邑大夫。


  孔子就是叔梁纥的儿子,后来继承了父亲爵位。


  也就是说,孔子其实是一个贵族。


  先秦时期,中国的教育制度是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才有机会上学读书,贵族垄断了所有教育资源。


  到了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学在官府制度开始崩溃,开始出现学在四夷的现象。


  很多人开始自己招收学生,授业教学。


  孔子就是其中的代表。


  孔子并不是第一个私学教师,当时像他这样的还有很多,比如他的死对头少正卯在鲁国影响力并不输于孔子,但孔子却是影响最大的一个。


  周润发版孔子剧照


  孔子曾周游列国,广收门徒,有贵族,有庶民,不分贵贱,不分国籍,也不分年龄。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让广大平民也能接受教育。


  孔子有三千弟子,其中贤人就有72人。


  在孔子授业工程中,他创立了儒家思想。


  孔子的思想以礼和仁为核心,建构了中国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


  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轻徭薄赋,学而优则仕,主张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既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又打破贵族和庶民的限制。


  他的最高政治理想就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退而求其次则是建立讲究礼、仁、信、义的小康社会。


  经济上,孔子主张重义轻利,他要求人们先考虑义,再考虑物质利益。


  教育上,孔子提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经邦济世。


  鲁哀公十六年二月十一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病逝,享年73岁。


  孔子死后,儒家大兴于世,成为显学,有非儒即墨之称。


  尤其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孔子的地位被无限拔高,后世统治者对其顶礼膜拜,不断追封。


  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唐玄宗追封孔子为文宣王。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宋真宗追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


  嘉靖九年(1530年),明世宗追封孔子为至圣先师


  顺治二年(1645年),清世祖追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1935年,国民政府封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


  中国历代对孔子评价极高,


  朱熹曾高度赞扬孔子道:“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孔子不仅对中国影响极大,他的思想传播世界,尤其是对唐文化圈影响也非常大。


  孔子入选,实至名归。


02、改良造纸术

  中国排名仅次于孔子的是蔡伦,位居世界第7名。


  汉明帝永平四年(61年,一说63年),蔡伦出生于桂阳郡一个负责给朝廷冶铁的铁匠家庭。


  永平十八年(75年),年仅14岁的蔡伦入宫成为一个小太监。


  经历种种政治风云变幻,蔡伦逐渐成为一个权宦,做到了尚方令。


  永元十四年(102年),汉和帝第一任皇后被废,邓绥改立为皇后。


  邓皇后是汉朝一代贤后,温良贤淑,勤俭爱民。


  邓皇后喜欢写文画画,可当时的纸不易制造,价格高昂,质量也不好。


  因此,邓皇后很舍不得用。


  蔡伦为了迎合邓皇后,巩固自己的地位,开始不遗余力改良造纸术。


  蔡伦改良造纸术


  元兴元年(105年),蔡伦经过几年的研究,制造出了新版“蔡侯纸”。


  经他改良的纸,轻薄柔韧,取材容易,价格低廉,取得了划时代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蔡伦因为改良造纸术,成为一个划时代的发明家,名垂青史,造福人类。


  因此麦克·哈特将其排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第7位。


  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有史以来的最伟大发明家”,蔡伦也榜上有名。


03、千古一帝

  排在蔡伦之后的是秦始皇,位居世界第18名。


  秦始皇,嬴姓,赵氏,名政,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出生于赵国国都邯郸。


  当时嬴政的父亲子楚(即秦庄襄王)当时是秦国派往赵国的人质,后来回国继承秦王之位。


  秦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五月,子楚病逝,嬴政继位。


  由于秦王嬴政年龄尚小,由吕不韦掌握大权。


  8年后,嬴政开始亲政,掌握实权,在铲除国内权臣嫪毐、吕不韦后,嬴政开始兼并六国。


  秦国先后灭亡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嬴政结束战国乱世,统一天下,建立中国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秦朝。


  嬴政自称秦始皇,成为中国第一位皇帝。


  《大秦帝国》秦始皇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废除分封,行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改币制”。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文字、货币、度量衡,开疆拓土,为中国大一统奠定基础。


  虽然秦朝二世而亡,享国只有14年,但秦始皇开创的封建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影响中国几千年,对唐文化圈各国也影响深远。


  秦始皇位居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第18位,当之无愧。


04、开国元勋

  排在秦始皇之后的是毛主席,位居世界第20名。


  毛主席是近代中国无与伦比的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革命家。


  关于他的事迹,不必多说,大家都耳熟能详。


  毛主席标准像


  毛主席是新中国开国元勋,领导中国人民赢得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建立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使得占世界22%的人民赢得民族独立。


  毛主席在新中国的地位和影响无人能及,在世界范围内影响也非常巨大。


  毛主席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阵营的领袖之一,对社会主义各国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在第三世界中,影响力无人能及。


  毛主席入选位居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当之无愧,无可争议。


  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是唯一一个入选的近现代名人。


05、一代天骄

  排在毛主席之后的是成吉思汗,位居世界第21名。


  成吉思汗原名孛儿只斤·铁木真,是蒙古乞颜部首领。


  铁木真是蒙古族历史上最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


  南宋开禧二年(1206年),铁木真统一漠北蒙古各部,被尊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


  成吉思汗建国后,创立蒙古文字,实行军政合一的千户制,颁布世界上第一套应用范围最广泛的成文法典《成吉思汗法典》。


  成吉思汗


  随后,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征伐天下,建立了世界历史上最庞大的帝国。


  蒙古人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造成很大的杀戮,另一方面,加强了东西方联系,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


  成吉思汗入选位居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也是理所当然。


06、神秘老子

  排在成吉思汗之后的是老子,位居世界第75名。


  老子是中国最神秘的历史名人,人们只知道他是春秋末期人,具体是哪国人,什么时候出生,什么时候去世通通不详。


  有人说他是楚国人,也有人说他是陈国人,宋国人。


  (有一种说法认为,老子是宋国司马老佐之子,老佐也是宋国国君后裔,按照此说,老子和孔子系出同源)


  传说,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即周朝国家图书馆馆长),孔子还曾是他的弟子。后来,老子有感天下大乱,弃官归隐,骑青牛西行,到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传下了《道德经》。


  老子画像


  此书是老子唯一存世的书籍,也是目前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仅凭此书,老子就成为了道家思想创始人。


  唐朝时期,李唐皇室以老子后裔自居,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老子被封为太上玄元皇帝;


  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老子被追封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老子就是太上老君历史原型。


  老子的本体论学说,奠定了中国古代一元本体论哲学的理论基础;


  他的朴素辩证法学说,对中国和世界建立辩证思维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的小国寡民,无为而治对中国古代王朝影响非常大。


  老子入选位居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再合适不过。


07、再造统一

  排在老子之后的是隋文帝杨坚,位居世界第82名。


  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六月,杨坚出生,


  他的父亲是北周隋国公、八大柱国之一杨忠,15岁那年他荫封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为成纪县公。


  天和三年(568年),杨忠病逝,杨坚承袭随国公的爵位,他的女儿嫁给了北周武帝宇文邕太子宇文赟。


  宣政元年(578年)六月,宇文邕病逝,太子宇文赟即位,杨坚女儿被封为皇后,杨坚以国丈身份辅政。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杨坚篡周建隋。


  隋文帝杨坚画像


  开皇七年(587年)九月十九日,杨坚灭亡西梁;


  开皇九年(589年)正月二十日,杨坚灭亡南陈,统一天下。


  杨坚建立大一统王朝隋朝,结束自西晋末年以来,从十六国到南北朝长达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创下了开皇盛世。


  随后,杨坚确立三省六部制;简化地方官制;修订开皇律;颁布均田令;逐渐确立科举制,海内外影响非常大。


  杨坚入选位居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也非常合理。


08、亚圣孟子

  排在杨坚之后的是孟子,位居世界第92名。


  孟子,姬姓,孟氏,名柯,是鲁桓公之后。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思想集大成者。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孟子画像


  孟子在孔子仁爱的基础上增加了义,完善了中国古代价值观体系。


  孟子的民贵君轻仁政思想,比孔子更进一步。


  因此,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尊称亚圣!


  孟子入选位居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天经地义。


结语、

  哈特的这个排行榜,虽然只是一家之言,但是被很多人所采纳,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在入选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的8个中国人中,有1位发明家,3个哲学家,4个政治人物。


  他们就是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影响最大的人。


  而且,只有毛主席是唯一一个近现代名人。


  这足以证明,在哈特看来,毛主席就是中国近现代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人。


  中国著名历史人物推荐文章4:盘点中国历史的十大人物

  #盘点历史中的十大人物#


  1、秦始皇。都说三皇五帝开天地,伏羲、女娲、黄帝轩辕、炎帝神农等等,其实这些都不算真正的帝王,应该是华夏部落的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就是夏朝、商朝的天子们也是王、而不是帝的,战国诸侯大多是周天子属下僭越称王的,真正的千古一帝、收复六国,实现民族大一统的开国皇帝就是秦国的嬴政,史称秦始皇;


  2、孔 子。如果说秦始皇是武皇帝,那么倡导仁义礼智信、著有《论语》,思想荟萃成《四书五经》,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万世师表”的孔丘、仲尼先生,这是传播治国理念、教化万代人民的大圣人了,历朝历代、文治武功的文治之首就是孔老先生,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曾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3、隋文帝。杨坚主要的功绩,在于重新统一了全国,使连续三百年的战事得以停止,全国安宁,南北民众获得休息,社会呈现空前的繁荣。秦始皇创秦制,为汉以后各朝所沿袭,隋文帝创隋制,为唐以后各朝所遵循,秦、隋两朝都有巨大的贡献,不能因为历年短促,忽视它们在历史上的作用。


  4、唐太宗。假如中国历史上没有李世民这样一位卓越的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华夏民族究竟会演变到怎样的境地?综数百年华夷乱离黑暗之局,成大一统的民族复兴与新局面的开创,其版图西至葱岭以东,南至中南半岛,东临大海,北被大漠。而国计民生之康裕,学术艺事之发达,典章制度之昭明,思想文化之融汇与创导,至使倭人贩其余绪以立国,欧西各国向往而慕化。其气魄之大、业绩之伟,无可媲美。推崇功业,数典不忘,我们岂能忘掉李世民!


  5、汉高祖。刘邦采取的宽松无为的政策,不仅安抚了人民、凝聚了中华,也促成了汉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到后期,经济已经明显好转,天下新定,人民小安,未可复兴兵。刘邦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他的政治制度和对后世的安排使大汉延续了长达四百余年的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统一王朝。他的一套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为后世统治者所沿用刘邦开创的大汉帝国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令后世国人景仰与怀念,他本身也另后世众多的人所怀念歌颂。


  6、李时珍。英国著名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16世纪中国有两大天然药物学著作,一是世纪初的《本草品汇精要》,一是世纪末的《本草纲目》,两者都非常伟大;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7、宋应星。宋应星一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收集了丰富的科学资料;同时思想上的超前意识使他成为对封建主义和中世纪学术传统持批判态度的思想家。宋应星的著作和研究领域涉及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的不同学科,而其中最杰出的作品《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8、司马迁。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