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兹别克斯坦地图推荐文章1:各国科普(中亚篇)——乌兹别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全称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首都塔什干,政治体制为总统制共和制。


  乌兹别克斯坦国旗


  

地理位置和人口地理位置:乌兹别克斯坦位于中亚腹地,是一个“双重内陆国”,即它自己没有出海口,且其所有邻国也均为内陆国。乌兹别克斯坦 东边和东南边与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相连。北部和东北部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西边与土库曼斯坦毗邻。南边则与阿富汗接壤。乌兹别克斯坦的国土面积约为44.89万平方公里。乌兹别克斯坦在历史上一直是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多民族迁徙和文化交流的频繁地区。人口数量:乌兹别克斯坦的人口数量为3637.23万。乌兹别克斯坦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共有130多个民族。乌兹别克族是主体民族,占总人口的80%。其他主要民族包括俄罗斯族,占5.5%;塔吉克族,占4%。还有土库曼族、乌克兰族、维吾尔族、亚美尼亚族、土耳其族、白俄罗斯族等。乌兹别克斯坦的人口主要集中在中部、东部和南部,而西部和北部沙漠地区人烟稀少。乌兹别克斯坦的城镇化率也在不断提升,2022年城镇化率达到了50.5%。

  乌兹别克斯坦地图


  

宗教信仰和语音宗教信仰:乌兹别克斯坦是一个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信仰的国家,大约90%的乌兹别克斯坦人口是穆斯林,并且大部分是逊尼派穆斯林。乌兹别克斯坦的城市和乡村都遍布着众多的清真寺,穆斯林在这些寺庙里履行他们的宗教仪式。除了伊斯兰教以外,乌兹别克斯坦还有着丰富多样的其他宗教,包括佛教、东正教、基督教、犹太教等,这些宗教在乌兹别克斯坦也占有一席之地。乌兹别克斯坦的宗教关系并不紧张,不同宗教的信徒们在这里和平共处,并且乐于接受其他信仰的存在。政府也致力于维护宗教自由和宗教团体权益,保护信徒们的宗教活动。官方语言:官方语言方面,乌兹别克斯坦的国语是乌兹别克语,它属于突厥语系葛逻禄语支,主要分布于乌兹别克斯坦以及一些邻近国家和地区。乌兹别克语有多种方言,其现代标准语的基础是察合台(东南部)方言群中的塔什干—费尔干纳土语群。俄语也在乌兹别克斯坦广泛使用,特别是在教育、政府和商业交流中。乌兹别克语和俄语均为官方语言,并且在乌兹别克斯坦国内识字率高达99%。在乌兹别克斯坦,阿拉伯字母型的乌兹别克语也曾被使用,但现在更常见的是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形式的乌兹别克语。

  

地形地貌和气候类型地形地貌:乌兹别克斯坦的地形地貌具有多样性,总体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特点。乌兹别克斯坦的东部地区主要是山地,海拔高度在1500至3000米之间,最高峰达到4643米。这些山脉属于天山山系和吉萨尔—阿赖山系的西缘,其中包括著名的费尔干纳盆地,这是一个长约300公里、宽约70公里的三角形谷地,夹在群山之间,周围是常年积雪的群山,盆地内河流纵横,为农业灌溉提供了基本条件。中西部地区则主要是平原、盆地和沙漠,海拔在0至1000米之间,这些地区约占乌兹别克斯坦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特别是西北部的克孜勒库姆沙漠,是一片广阔的沙漠地带。乌兹别克斯坦西部靠近土库曼斯坦的边境还分布着重要的河流——阿姆河,这是中亚水量最丰富的河流之一,下游形成了一片肥沃的三角洲,最终流入咸海。乌兹别克斯坦的地形地貌为该国的农业、资源开发和人类居住提供了不同的条件。尽管大部分地区为平原和沙漠,但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使得乌兹别克斯坦成为了中亚重要的农业国家,特别是在棉花种植方面享有盛誉。山地和盆地的多样性也为乌兹别克斯坦的旅游业带来了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气候类型:乌兹别克斯坦的气候类型属于典型的干旱大陆性气候。这种气候的特点是冬季短暂而寒冷,夏季漫长而炎热。乌兹别克斯坦的冬季平均气温在-6℃到3℃之间,最低气温可以达到-38℃;而夏季的平均气温则在26℃到32℃之间。由于乌兹别克斯坦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因此气候干旱现象十分严重,降水量较少。由于乌兹别克斯坦的地理位置,不同地区可能会有各自的气候特点。例如,首都塔什干可能属于亚热带气候,这与该国其他地区的大陆性气候有所区别。乌兹别克斯坦的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而平原地区的年降水量通常在90-580毫米之间,山区则可以达到460-910毫米。

  乌兹别克斯坦地形地貌示意图


  

历史沿革

  乌兹别克斯坦的历史沿革可追溯至公元前1000年左右,经历了多个重要历史时期和事件:


早期历史:公元前1000年左右,伊朗游牧民族迁移至中亚并建立灌溉系统,布哈拉和撒马尔罕等城市逐渐形成,成为统治与文化中心。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28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该地区,将其纳入马其顿帝国。阿拉伯征服:7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开始征讨该地区,直到8世纪中期完成,带来了伊斯兰教。蒙古统治:13世纪,蒙古帝国征服了该地区,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乌兹别克汗国:15世纪中期,乌兹别克族在阿布海尔汗的领导下建立了乌兹别克汗国。俄统时期:19世纪,俄罗斯帝国开始对该地区进行征服,1873年布哈拉汗国成为俄罗斯的附庸国。苏维埃时期:1920年,苏俄红军侵入希瓦汗国,导致其灭亡。1924年,乌兹别克斯坦作为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入苏联。独立:1991年8月31日,乌兹别克斯坦宣布独立,成为独立国家,改称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并加入独立国家联合体。现代发展:独立后,乌兹别克斯坦经历了政治和经济的转型。2016年,沙夫卡特·米尔济约耶夫当选总统,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旨在推动国家的现代化和发展。与中国的关系: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92年建交以来,在多个领域展开了合作,包括经贸、投资、交通、通信和能源等。

  乌兹别克斯坦的历史是多元和复杂的,其文化遗产丰富,包括7400处文化遗址,对中亚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联疆域示意图


  

自然资源

  乌兹别克斯坦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多样的矿产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以下是该国自然资源的几个主要方面:


矿产资源:乌兹别克斯坦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据估计矿产资源储量总价值约为3.5万亿美元。主要矿产包括:黄金:探明储量3350吨,位列世界第四。石油:探明储量1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1.1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开采量居世界第11位。铀:探明储量18.58万吨,位列世界第七。煤炭:探明储量18.3亿吨。铜、钨、钾盐、磷灰石、高岭土等也有相当储量。非金属矿产:包括钾盐、岩盐、硫酸盐、矿物颜料、硫、萤石、滑石、高岭土、明矾石、磷钙土以及建筑用石料等。水资源: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有大小600多条河流,其中最主要的是阿姆河、锡尔河和泽拉夫尚河。该国有77个地下淡水矿床,每天约取水6000立方米。然而,水资源的地区分布集中,费尔干纳盆地和撒马尔罕州占有较大比例。乌兹别克斯坦的水资源利用受到多种制约因素,包括气候、地形以及人口密度等。生物多样性:乌兹别克斯坦拥有97种哺乳动物、379种鸟类、58种爬行类动物和69种鱼类,以及3700种野生植物。森林总面积为860多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2%。农业资源:乌兹别克斯坦是传统的农业国,粮食可以自给自足。主要农产品包括谷物、籽棉、水果和蔬菜。2020年,谷物产量约756.7万吨,籽棉产量308.2万吨。同时,乌兹别克斯坦还是中亚重要的水果和蔬菜产地。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乌兹别克斯坦地理位置独特,自然景观多样,对世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该国也在努力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以应对水资源短缺和土地退化等问题。

  乌兹别克斯坦的自然资源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也面临着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挑战。


  乌兹别克斯坦国宝:汗血宝马


  

军事力量

  乌兹别克斯坦的军事力量在中亚地区相对较强,具有较为完善的军事体系和装备。以下是乌兹别克斯坦军事力量的一些关键信息:


军事结构:乌兹别克斯坦的军事力量包括陆军、空军、防空军、特种部队、国家近卫军和工程建设部队。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服役期为12至18个月。人员规模:现役部队约8万人,其中陆军约5万人。地面部队:乌兹别克斯坦陆军编有坦克旅、摩步旅、轻型山地旅、空降旅、空中强击旅和工程旅。全国划分为若干个军区,每个军区都部署有相应的战斗单位。空军力量:乌兹别克斯坦空军拥有包括苏-27和米格-29在内的战斗机,以及攻击机和直升机等装备。空军人员约1.5万人,拥有固定翼/直升机约180架。军事装备:乌兹别克斯坦继承了前苏联的部分军事装备,并从俄罗斯和其他国家获得军事援助和采购新型装备。国际合作:乌兹别克斯坦与多个国家和组织保持军事合作,包括与美国、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军事演习和安全合作。军事战略:乌兹别克斯坦的军事战略旨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地区和平。在和平时期,其武装力量保持在防止国家受到颠覆和侵略的水平。军事排名:根据“全球火力”的2023年数据,乌兹别克斯坦在中亚国家的军力排名中位列第一。军事演习:乌兹别克斯坦定期与其他国家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如与美国的“无敌守卫”系列联合军演,以提高作战效率和双边合作。国防工业:乌兹别克斯坦还与中国等国家讨论武器领域新项目,表明其在发展国防工业和军事技术上有所投入。

  乌兹别克斯坦拥有一支规模适中、装备较为现代化的军事力量,并积极参与国际军事合作与演习,以提升其国防能力和区域安全。


  

外交政策

  乌兹别克斯坦的外交政策以平衡、务实和多元化为特点,旨在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地区稳定与共同繁荣,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以下是乌兹别克斯坦外交政策的一些关键点:


平衡外交:乌兹别克斯坦坚持与所有国家保持合作,不倾向于任何一方,而是根据国家利益来发展对外关系。战略伙伴关系: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建立了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在政治、经济、安全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入合作。地区合作:乌兹别克斯坦积极推动中亚地区的合作,与邻国改善关系,加强经贸联系,推动区域一体化。国际合作:乌兹别克斯坦参与多个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等,并通过这些平台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经济开放:乌兹别克斯坦持续推进开放型经济政策,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改善营商环境,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和投资关系。基础设施建设:乌兹别克斯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与中国等国家合作推进交通、能源等项目,以提升国家的过境潜力和区域互联互通。水资源与环境:乌兹别克斯坦强调合理利用水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与邻国就水资源分配等问题进行合作。安全合作:乌兹别克斯坦与其他国家在安全领域进行合作,包括军事演习和安全合作分委会等,以应对共同的安全挑战。政治与社会改革:乌兹别克斯坦在米尔济约耶夫总统的领导下实施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推动国家现代化和民主化进程。不干涉内政:乌兹别克斯坦强调不干涉内政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外部干涉,同时在国际关系中维护自己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多边合作:乌兹别克斯坦参与多边合作,包括与中国等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与其他国家在贸易、科技、能源等领域的合作。

  乌兹别克斯坦的外交政策反映了其作为一个中亚国家的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姿态,同时也展示了其在地区和国际舞台上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乌总统:沙夫卡特·米罗莫诺维奇·米尔济约耶夫


  

经济发展

  乌兹别克斯坦苏姆是乌兹别克斯坦法定货币流通货币(UZS)。


  乌兹别克斯坦2023年的GDP是908亿美元亿美元,乌兹别克斯坦2023年人均GDP2468美元。


  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发展近年来表现出了积极的增长趋势,其经济支柱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GDP增长:乌兹别克斯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在2023年约为908亿美元,增长率为6%,超出了亚洲开发银行对其经济增速5%的预期。乌兹别克斯坦政府设定了2024年继续保持6%的经济增速、实现GDP超1000亿美元的目标。旅游业:政府通过提供优惠贷款、降低税收等措施加大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促进旅游业增长。2023年,乌兹别克斯坦累计接待外国游客约700万人次,比2021年增长近3倍,全年旅游业收入超过20亿美元。外国投资:乌兹别克斯坦积极改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外国投资。2023年实际利用外资超过220亿美元,是2022年的1.8倍。工业和资源:乌兹别克斯坦的工业是其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特别是铜矿开发,乌兹别克斯坦拥有“亚洲第一”的阿尔马雷克铜矿山。截至2021年底,乌兹别克斯坦探明铜储量已达4000万吨,约60%的铜作为原材料出口。能源资源:乌兹别克斯坦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被称为“四金”的黄金、石油、棉花和天然气是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乌兹别克斯坦的矿产资源储量总价值约为3.5万亿美元,其中黄金探明储量居世界第四。农业:乌兹别克斯坦是传统的农业国,粮食可以自给自足。主要农产品包括谷物、籽棉、水果和蔬菜。乌兹别克斯坦还是中亚重要的水果和蔬菜产地,每年有大量的瓜果蔬菜出口到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邻国。财税政策改革:乌兹别克斯坦持续推进财税政策改革,改善投资营商环境,大力吸引外商投资。经济开放和自由化:米尔济约耶夫总统上任后,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以推动经济开放和自由化,增强经济包容性。清洁能源:乌兹别克斯坦致力于发展新能源,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在撒马尔罕市建设太阳能电站项目。轻工和食品加工业:乌兹别克斯坦的轻工业和食品加工业也在逐渐发展,政府鼓励农场和农户种植蔬菜瓜果,并积极发展果蔬储存和深加工。

  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发展战略聚焦于多元化和外向型经济,通过改革和开放政策,以及与国际社会的合作,乌兹别克斯坦正努力提升其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乌兹别克斯坦苏姆


  乌兹别克斯坦地图推荐文章2:“白金之国”乌兹别克斯坦:亚洲唯一双重内陆国,中亚五国之一

  国家系列文章比较久没有更新了,之前一篇国家系列文章是第43篇,我们介绍了“神龙之国”不丹: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坡,是一个高海拔山地国家。今天我们把目光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南亚地区的山地国家不丹,转向西北方向,翻越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来到亚欧大陆内部的中亚地区,来介绍第44个国家,“白金之国”乌兹别克斯坦:亚洲唯一双重内陆国,中亚五国之一。


  “白金之国”乌兹别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五个“斯坦”国家之一,其余四个分别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斯坦”一词源于波斯语,意思为“某某之地”,乌兹别克斯坦的意思就是“乌兹别克族生活之地”。在公元9世纪,整个中亚地区,以及伊朗、阿富汗等广阔的区域,都属于强大的波斯萨曼帝国,这是一个将传统的波斯文化与伊斯兰教加以结合的国家,对于中亚地区的文化和宗教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乌兹别克斯坦风光


  乌兹别克斯坦位于中亚中部地区,其纬度位置大约为北纬37°至北纬45°,地处中纬度,从热量带角度来看,属于北温带。乌兹别克斯坦的经度位置大约为东经56°至东经72°之间,从时区的角度来看,地跨东四区和东五区,其国家时间采用东五区区时。从海陆位置来看,乌兹别克斯坦深居内陆,距离海洋十分遥远,终年受到大陆气团的控制。


  乌兹别克斯坦棉花


  因此,乌兹别克斯坦的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征表现为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气候干旱,年降水量少,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属于干旱地区。干旱的气候,使得乌兹别克斯坦地表自然带以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为主,很多地区植被稀疏。不过乌兹别克斯坦东南部地区气候相对湿润,主要受到了地形的影响。


  中亚地形图


  乌兹别克斯坦的地形以平原低地为主,平原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80%,不过该国东南部地区多山地分布,属天山山系和吉萨尔-阿赖山系的西缘,地势东高西低。由东往西倾斜的地势,十分有利于盛行西风带的抬升,使得西风带携带的水汽在东部山地迎风坡抬升,从而产生地形雨,东部有些山区的年降水量能够达到1000毫米以上。


  阿姆河


  乌兹别克斯坦东部的山区,也是该国最主要河流阿姆河的发源地,河流水源以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乌兹别克斯坦的国土面积约为44.89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四个江苏省的面积,但是人口数量仅为约3455万人,人口密度并不是很大。在农业生产方面,乌兹别克斯坦具有十分显著的优势,那就是地形十分平坦,气候上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但是劣势也十分显著,那就是气候干旱,灌溉水源不足。


  乌兹别克斯坦政区图


  为此,乌兹别克斯坦通过水利工程的建设,引入阿姆河的水源进行灌溉,大面积种植喜光照的棉花,从而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棉花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被称为“白金之国”。乌兹别克斯坦的邻国有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由于乌兹别克斯坦的邻国都是内陆国,因而就使得乌兹别克斯坦成为了世界上唯二的“双重内陆国”,另外一个是列支敦士登。


  亚洲内陆国分布图


  乌兹别克斯坦境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第七大黄金生产国,其他自然资源还包括天然气、煤、铜、石油、银和铀等。塔什干是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位于该国的东部地区,人口数量约为250万人,是中亚地区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自大航海时代以来,世界进入“海洋时代”,沿海地区的发展优势更为明显,而地处内陆的乌兹别克斯坦发展相对落后。不过,将来在一带一路政策的支持下,乌兹别克斯坦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


  塔什干


  乌兹别克斯坦地图推荐文章3:亚洲各国地形图

  点开图片,长按两秒


  点击下方【原图】按钮


  即可查看高清地图


  亚洲地形图


  东亚各国地形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朝鲜、韩国


  蒙古国


  日本国


  南亚各国地形图——


  巴基斯坦


  不丹


  马尔代夫


  孟加拉国


  尼泊尔


  斯里兰卡


  印度


  东南亚各国地图——


  菲律宾


  马来西亚


  缅甸


  泰国


  文莱


  新加坡


  印度尼西亚、东帝汶


  越南、老挝、柬埔寨


  中亚各国地形图——


  哈萨克斯坦(中亚五国)


  乌兹别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


  西亚各国地形图——


  阿富汗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阿曼


  阿塞拜疆


  巴勒斯坦、以色列


  格鲁吉亚


  卡塔尔、巴林


  科威特


  沙特阿拉伯


  土耳其、塞浦路斯


  叙利亚、黎巴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