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属于什么动物推荐文章1:螃蟹

  成都市新都区扬帆学校四年级三班 崔家琳


  指导老师:李胜


  今天妈妈从菜市场买了几只螃蟹回来给我们做大闸蟹吃,我开心极了!


  哥哥把螃蟹放在盆子里,我仔细观察了一下螃蟹,它有两个大而有力的钳子和六条细小的脚,非常锋利,一不小心就会把手咬出血,走路时和其它动物不同,别的动物走路都是昂首挺胸的,而螃蟹是横着走,很难识别方向。


  在水里,螃蟹是一个泡泡机器。因为螃蟹它会从嘴里吐出很多泡泡,它在水里生活时,周围像出现了喷泉似的。螃蟹一般会躲在石头缝里,有时候也会躲进沙子里。它们会用钳子挖开沙子。再用他的脚把沙子挪开,有时候螃蟹会把沙子吃进嘴里再吐出来,沙子就会变成圆形,然后把水中的坑填平。


  螃蟹是有趣神奇的海洋生物,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还有很多秘密等着我们去探索。


  如何看到获选征文?


  手机打开封面新闻APP,点击页面底部“频道”,在右上角“+”中,订阅“作文”频道即可。


  我们将在每周六《华西都市》“少年派”栏目,在稿库中臻选优秀文字予以刊发。期待文笔非凡的你!


  给你一个舞台,展示你的文采!


  封面新闻作文频道长期面向全球征集佳作,散文、随笔、游记、小说……我们不限体裁,不规定字数,只要你认为你的作品有真情,有文采,有个性,那就统统砸过来吧!


  欢迎同学们自荐,欢迎家长、老师、教育机构倾力推荐!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上传通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料微信关注:ihxdsb,3386405712】


  螃蟹属于什么动物推荐文章2:达尔文错了?螃蟹竟在地球上出现了5次,相同形式为何不断出现?

  以前,人们相信生命形式都是固定存在的,比如羊,它们的过去和未来都只能是羊。


  然而,达尔文打破了这个传统,他相信生物可以通过进化创造无数最美丽的生命形式。


  这个观点极具开创性,因为以人类的寿命的时间尺度很难想象进化如何改变生命形式,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数据积累,达尔文的这个想法似乎也不是很正确。


  比如被我们端上餐桌的螃蟹,生物学家已经观察到这种生命形式至少已经在地球上出现5次了,这些在分类上不同的物种,它们最终走向了相同的形式。


  在自然界中其实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进化一刻不停地都在发生,可能确实像达尔文想象得那样可以创造出现无数物种,但这些物种存在的形式似乎是有上限的,而且并不多。


  ? Hans Hillewaert


  五种螃蟹


  螃蟹属于一种甲壳类动物,更精准的归类是十足目,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它们是有10条腿的动物群体。


  十足目是甲壳类中物种最为丰富的一目,可能有9000多种,不过它们一般情况下只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就像龙虾一样,有一个肥厚且发达的肌肉腹部(被端上餐桌的时候,我们主要吃的就是这个部分),这种结构可以让它们轻轻一弹就能够迅速向后弹射,从而逃脱捕食者的追捕;


  另外一种就是像螃蟹一样,有一个压缩的扁平腹部,然后在上面盖一个外壳,这让它们能够躲进狭窄的石头缝隙中寻求庇护。


  由于螃蟹的这种结构不需要强大而集中的肌肉结构,所以螃蟹吃起来没有虾那么容易。


  “螃蟹类”现在总共有五种,其中最多的一种是短尾下目的真蟹,就是腹部几乎看不到的那种,全世界大约有4700种。


  我们熟悉的螃蟹基本属于这一类,比如河蟹、大闸蟹、梭子蟹等等,这些螃蟹已经以这种形态存在很长时间了,它们的祖先,以及祖先的祖先都基本长这样。


  不过,现在有一些真蟹已经在“向后”发展,逐渐拉直了它们的腹部。


  另外一种“螃蟹类”是属于异尾下目的假蟹,这个也被称作歪尾下目,这些假蟹的特点就是尾部不对称,而它们的祖先看起来更像是大虾。


  绵蟹


  在异尾下目中又有四种不同的“螃蟹类”,分别是绵蟹(长毛的螃蟹),瓷蟹(看起来只有四对脚的较小螃蟹),石蟹(帝王蟹等),以及澳大利亚寄居蟹。


  这5种“螃蟹类”的形态大致相同,它们紧凑的身体更具防御性,同时可以更快地向两侧移动,但它们全部都是独立进化的。


  瓷蟹


  换句话说,“螃蟹”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生物群体,它们是十足动物树上的分支的集合,只是彼此进化让彼此看起来一样而已。


  殊途同归:进化一直在塑造相似的生命


  在自然界中,“螃蟹类”并不是唯一这样子的,大部分生物都是如此——它们从不同的生物群体中来,最终却都走到了相似的形态。


  比较遥远的有鸟类和它们侏罗纪远亲。


  如果把我们放到侏罗纪的话,虽然那个时代的动植物在分类上和现在有很大的不同,但至少有一点我们可能不会太陌生,那就是我们可以看到树枝上停着“鸟类”。


  虽然,现在古生物对鸟类(新鸟)的进化意见不一,但有一点基本是确定的,那就是现在的所有鸟类都是那些长羽毛的地栖恐龙进化来的。


  小盗龙?Fred Wierum


  然而,在恐龙的时代,其实早就已经有一些恐龙利用自己的羽毛装饰了翅膀并飞上了天,享有现在鸟类该有的生态位,比如在辽宁发现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小盗龙。


  不幸的是,通过化石来复原的模型可能和动物原有的长相会有很大不同,我们很难判断相同的事情是否真的在不断发生。


  好消息是,还有一个不错的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那就是我们这个生物群体——哺乳动物。


  现在地球上生活着两大类哺乳动物,分别是胎盘动物(包括我们)和有袋动物(袋鼠等),两者在大约1 亿多年前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


  不过,现在有袋动物主要生活在大洋洲和美洲,而胎盘动物则生活在更多地方,这种隔离导致了两次几乎独立的“进化实验”。


  就目前来看,结果就是,有袋类和胎盘类都进化出了“鼹鼠”、“老鼠”、“食蚁兽”、“飞天鼠”、“猫”,以及“狼”。


  虽然这些动物来自完全不同的分支,但是它们得到的身体细节却惊人的相似。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其实特别简单,用一个术语来解释就是趋同进化——生物为了适应相似的环境进化出相似的身体结构。


  但是,让人有点意外的是,趋同进化其实发生在更小的单位,从单一器官的相似,到分子层面的相似都存在。


  比如我们的眼睛,这可能是人体最有意思的器官了,它通过晶状体、虹膜、视网膜等结构完成了类似拍照的功能,但远在海洋深处的章鱼却也得到了一个和我们相似的、有着拍照功能的眼睛。


  如果往更普遍地说的话,眼睛在不同的动物群体中可能已经独立进化了40次,即使是没有大脑的箱形水母,其四只触手的底部也有带晶状体的眼睛。


  当然,除了眼睛之外,颌骨、牙齿、耳朵、鳍、腿、翅膀……等结构在整个动物的生命树中都在不断独立进化。


  最近,科学家们还发现这种情况也发生在分子水平,我们眼睛中的视蛋白分子将光子转化为化学能,使人类能够看到,这与箱形水母中的视蛋白分子非常相似,而两者完全平行进化,不带任何“借鉴和参考”。


  最后


  我们经常会说地球上人类的出现纯属偶然,但从这种趋同进化中不难发现,人类可能一点也不独一无二。


  至少“得到”人类的一些最关键的因素——比如好奇心、语言、使用工具、学习……等等,在动物界都是普遍存在的。


  其实,如果这个问题往更大的方向去思考的话,那么我们甚至有理由相信外星人(如果生命在宇宙的其它地方进化)对我们来说也不会太陌生。


  螃蟹属于什么动物推荐文章3:吃螃蟹禁忌那么多,到底哪个是真的?

  此时正是蟹肥菊黄的好时节,金灿灿的蟹黄、饱满的蟹肉,让人一看就很有食欲。螃蟹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也十分丰富——蛋白质的含量比猪肉、鱼肉都要高出几倍,钙、磷、铁和维生素A的含量也较高。


  但每到吃蟹时节,关于它的各种传言、顾虑也不少——怀孕不能吃、有痛风的不能吃、不能和柿子一起吃……那到底哪些是真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1


  吃螃蟹那些禁忌,孰真孰假?


  1


  螃蟹不适合孕妇吃?


  这个说法源于螃蟹是寒凉性的,有人觉得吃了容易在怀孕早期发生流产的情况。


  事实上,现代研究从未发现流产与任何正常食物的正常吃法有关。


  孕妇的自然流产率本来就高达10~15%,其中有80%是发生在孕期前三个月。而在孕早期的自然流产中,有70%左右都是因为胚胎本身有基因缺陷,不能发育成正常的健康宝宝,从而出现流产,这其实是一个自然淘汰的过程,和你吃了哪些食物一点关系都没有。


  但如果孕妇本人对河/海鲜过敏,或者吃的螃蟹本身不新鲜,或原本存在消化功能异常,就容易在食用螃蟹后出现过敏反应或发生感染,导致急性肠胃炎或全身疾病,就可能引起流产。


  2


  痛风患者不宜吃螃蟹?


  的确!


  螃蟹属于中嘌呤食物(25mg-150mg/100g),嘌呤含量在82mg/100g左右,与我们常吃的猪肉、牛肉等食物在一个档次。


  而很多人爱吃的蟹黄,是母蟹的肝脏和卵巢的组合体,嘌呤含量远高于螃蟹肉,属于高嘌呤食物(≥150mg/100g)。


  螃蟹虽然不是引发痛风的“元凶”,但也是导致突发疾病的“帮凶”。因而,不论病情如何,痛风患者和高尿酸血症者都忌(少)食用螃蟹。


  痛风患者要养成低嘌呤饮食的习惯,多吃蔬菜、水果。


  3


  螃蟹不能和柿子一起吃?


  传言说二者一起吃会拉肚子或长结石。


  但食物相克本就是个伪命题。很多所谓“相克”的食物,在食用后出现身体不适,大多是食物不洁、食物过敏亦或是食用方式不正确引起的。


  比如你吃死蟹、半生不熟的螃蟹、空腹吃螃蟹等都有可能拉肚子;而大量吃柿子,空腹吃柿子也有可能患上胃柿石症。


  反过来说,只要不过量吃柿子、不吃没有熟透的柿子、把螃蟹彻底煮透,你自己对海鲜又不过敏的话,正常的柿子和螃蟹一起吃一般不会有事情的。


  4


  死蟹不能吃?


  基本正确。


  螃蟹死后的僵硬期和自溶期大大缩短。其体内的细菌会迅速繁殖并扩散到蟹肉中,使得蟹肉里的蛋白质分解产生组胺。


  蟹体内积累的组胺越多,毒性越大,而且即使煮熟煮透,毒素仍不易被破坏。因此,食用死蟹可能诱发呕吐、腹痛、腹泻情况。


  除此之外,垂死的蟹也最好别买。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螃蟹都一定要吃活的。许多海水蟹被捕捞后,离开海水很容易就死了,特别是一些远洋捕捞的。像梭子蟹等海水蟹不一定要吃活的,但捕捞船上的速冻和保鲜是很重要的。


  除了死蟹,还有两种情况的螃蟹也不能吃:


  2


  吃螃蟹,


  讲究“两不吃”、“四少吃”、“一适量”


  1


  不吃生的


  螃蟹生长在江河湖泊里,又喜食小生物、水草及腐烂动物,蟹的体表、鳃部和胃肠道难免会沾染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如果是生吃、腌吃或醉吃螃蟹,都有可能感染一种名为肺吸虫病的慢性寄生虫病。


  而感染后,肺吸虫寄生在肺里,会刺激或破坏肺组织,能引起咳嗽,甚至咯血;若再侵入脑部,则可能引起瘫痪!


  据专家考察,生吃蟹,肺吸虫感染率高达71%;吃腌蟹和醉蟹,肺吸虫感染率高达55%;而把螃蟹稍加热后就吃,肺吸虫感染率降为20%。


  所以,吃完全蒸煮熟的螃蟹是最卫生安全的。蒸煮螃蟹时要注意,在水开后再煮20分钟左右,煮熟煮透才可能把蟹肉的病菌杀死。


  2


  不吃四个部位


  吃螃蟹时,必须除尽蟹鳃、蟹心、蟹胃、蟹肠四样物质。


  打开蟹壳时,两侧的灰白色条状、柔软的部位就是蟹的鳃条,它是螃蟹的呼吸器官,直接和外界接触,容易积攒污物和重金属等。


  位于蟹壳前半部、眼睛下方的三角形部位是蟹胃,一条黑色条状物是蟹肠,这两个部位是螃蟹的消化器官,里面装着食物和代谢物,也有积攒污物的可能。


  蟹心位于蟹黄或蟹膏中间,呈六角形,被人们认为是螃蟹“最寒”的部位。此处是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留有较多血液,其血液成分与人体有较大差异,容易引起免疫反应。


  3


  四类人少吃


  ①螃蟹性凉且属于高蛋白食物,较难消化,因此患有慢性胃炎、慢性腹泻、胆囊炎、胰腺炎等消化系统不好的人不适宜。


  ②螃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胆固醇,因而对于三高人群、心血管疾病患者其实都不适合,会加重病情。


  ③肝炎患者:此类人群胆汁容易分泌异常,消化系统功能可能失常,如果还进食难以消化吸收的高蛋白螃蟹,可能会引起腹胀、腹痛或腹泻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④感冒发烧的病人:感冒发烧的时候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螃蟹是高蛋白食物,食用后不易消化吸收,易使病症加重。


  4


  适量吃


  按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宝塔”中的推荐,水产品的适宜摄入数量是一次吃40~75克(可食部分),相当于带壳的螃蟹100~188克,且一周内最好食用不超过3次。188克的带壳螃蟹,大概相当于一个4两重的大号螃蟹。


  3


  螃蟹也能“伤肝夺命”


  我们平时在清洗螃蟹的时候,最好带上手套,以免被夹伤、刺伤,使得致命细菌进入体内,可能会导致肝衰竭!


  这种致命细菌也叫海洋创伤弧菌。它可以通过进食和皮肤创伤进入人体内,并释放很多毒素(如溶血素、外毒素、内毒素等),导致局部皮肤破溃、腐烂;还会进入血液循环,感染全身各个脏器。如果不及时处理,就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致死!


  海洋弧菌感染人体后,潜伏期可能在十几个小时到二十几个小时,48小时内因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导致死亡的概率高达75%。


  数据显示,38.6%的海产品都带有海洋弧菌。因而不仅是螃蟹,我们在处理任何海鲜时,都应该戴上手套,以防意外。


  资料 |BTV我是大医生官微


  中国气象科普


  新浪微博:@中国气象科普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螃蟹属于什么动物推荐文章4:给孩子吃蟹,这些知识你要知道

  每逢金秋都是吃螃蟹的最佳季节,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吃,但是吃不对很容易给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前段时间,北京的两家“胖哥俩肉蟹煲”被曝光用死蟹当活蟹卖。


  强烈谴责商家的同时,有很多网友问 ——


  吃了死螃蟹会有哪些危害?


  螃蟹死了多久就不能吃了?


  熟螃蟹能放多久?


  ......


  在给孩子吃美食的同时,也要注意安全,给孩子吃蟹,你要了解这些知识↓↓↓


  一、为啥不要吃死螃蟹?


  中毒风险大


  动物死了之后,消化腺里的细菌繁殖可能导致整个食物的腐败变质。螃蟹作为一种杂食动物,这种风险会特别高。


  它吃的东西里可能有很多细菌,死后细菌繁殖、腐蚀蟹肉的速度特别快。


  这个过程中不仅蟹肉的味道和口感都大打折扣,还会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生物胺,即使高温加热也无法去除。


  其中有些生物胺它是毒性很强的,几毫克就可能使人中毒,可能导致呕吐、腹泻、过敏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引起休克和脏器衰竭。因此要严格的限制它的含量。


  所以追求螃蟹的“鲜活”真的很有必要,连网上的很多卖螃蟹的店家都会打出“保证鲜活”、"死蟹包赔"的承诺。


  死了多久就不能吃了?


  有人觉得花了很多钱买螃蟹,如果死了就直接扔掉实在是舍不得,有没有一个死后短时间内还可以吃的时限?


  如果你能知道死亡的时间,短时间内也还是可以接受的。


  有人曾做过实验,在室温下,大闸蟹死了之后放置3小时,体内的组织胺含量从3mg/100g增长到了6mg/100g。


  再过几个小时,会增长到7、8毫克样子,这个量已经可能使人轻微中毒了。


  如果是在完全冷藏的温度下,死一天之后差不多也会达到这个量。


  从细菌繁殖和组胺生长速度的角度看,死螃蟹在室温下放了超过三小时,或冷藏超过一天,就可以考虑放弃吃它了。


  再次强调,前提是你得知道它是什么时候死的,要是菜场摊位上的大闸蟹已经死了,建议别买了,一觉醒来发现昨天晚上活着的死了,要我说最好也别吃了。


  而且每个人对这些有害物质的敏感程度不同,可能只吃了一点点就会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死的大闸蟹还是不建议大家吃。


  熟螃蟹可以放多久?


  还有人说,我是把螃蟹活生生蒸熟的,但蒸了很多,熟螃蟹可以放得久一点吗?


  其实不只是螃蟹,平时很多剩饭剩菜,也不能放很久。里面的水分、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仍然可以给细菌提供很好的滋生条件。


  如果是室温下放了不到4小时,或者冷藏不到1天,并在吃之前重新热透,也是可以的。


  但是比这时间更久就不行了。


  提醒一下,螃蟹的壳厚、比较难热透,可以多蒸一会儿,或者剥了壳单独把蟹肉取出来加热。


  冷冻活螃蟹可以吗?


  除了买新鲜的,如果想提前安全保存好螃蟹,有啥办法吗?


  可以考虑在螃蟹活的时候直接把它放进冷冻室,想吃的时候再取每次要吃的量。


  有相关的实验显示,即使是一般家庭的条件,冻个两周三周基本上都不会有问题。


  用家里的冰箱冷冻活螃蟹和直接买到的速冻螃蟹还不太一样。其他自冻食物和速冻产品也会有同样的问题。


  家用冰箱冷冻食物的温度是慢慢下降的,微观结构上就会有水分逐渐形成小冰晶,可能扎破原先的细胞结构,具体到肉类来说,肉质可能会受到影响。


  而速冻的工艺可以不破坏原有的细胞,品质会比较高。


  二、吃螃蟹别吃这四个部位


  浙大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营养科营养师蒋虹曾刊文指出,吃螃蟹时必须祛除蟹胃、蟹肠、蟹心、蟹腮,这些部位是螃蟹过滤和代谢废物的器官,无食用价值,还含有大量细菌和寄生虫,容易引起食物中毒。


  蟹胃俗称“蟹尿包”,在其背壳前缘的中央,是似三角形的骨质小包,内有污泥;蟹肠是由蟹胃通到蟹脐的一条黑线;蟹心俗称“六角板”;蟹腮俗称“蟹眉毛”,即长在蟹腹部如眉毛状的两排软绵绵的东西。


  三、蒸螃蟹水开后再蒸20分钟


  用水煮螃蟹会使螃蟹中的美味和营养成分扩散到水中,从而破坏了螃蟹的鲜美风味和营养价值。蒸,不失为做螃蟹的一个好方法,因为蒸比煮的温度高,不但熟得快,而且可杀死螃蟹身上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等。蒸螃蟹还可以保持蟹体的完整,使其色泽红润明亮,同时,还减少了螃蟹胃肠内容物对蟹肉的污染。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蒸之前要将螃蟹洗净。用手捏住螃蟹两排腿根处的大盖两侧(拿这个地方螃蟹怎么动也夹不到你的手),然后用牙刷刷洗所有能刷到的地方。蒸螃蟹时要注意,在水开后至少还要再蒸20分钟,熟透才可能把病菌杀死。


  四、吃螃蟹可以配点暖胃食物


  山东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营养科续慧超曾刊文中指出,食用螃蟹需搭配暖胃之物,比如姜末、食醋、黄酒,这与历来中医认为螃蟹性寒有关。


  在中国,自古以来便认为黄酒和螃蟹同吃是绝妙的搭配。蟹虽然鲜美,但是本性属寒,多食容易伤及肠胃,而黄酒有活血暖胃的功效,性温和,因此历来被认为是食蟹时去除寒气的最佳选择。


  五、螃蟹虽美味,但别吃太多


  螃蟹的胆固醇含量较高,尤其是蟹黄,因此螃蟹要适量食用,不宜吃太多,否则容易导致胆固醇过高。此外,螃蟹属于凉性食物,因此脾胃虚寒的人也不适宜过量食用。


  六、挑螃蟹,主要看五个方面


  挑选螃蟹时要看以下五个方面:


  一看颜色,新鲜的蟹“青背白肚、金爪黄毛”,背壳呈青绿色且有光泽,腹部洁白且饱满,而且可以连续不间断的吐泡。


  二看个体,螃蟹的选择要选个大而老健的,这样的螃蟹肉质更紧实。


  三看肚脐,肚脐要向外凸出,无论是公蟹还是母蟹,这样的螃蟹一般都膏肥脂满。


  四看蟹毛,蟹脚上要蟹毛丛生,腿部坚硬,很难捏动的螃蟹最肥满。


  五看动作,鲜活的螃蟹蟹鳌夹力大,蟹腿完整,爬行快速有力,动作敏捷活跃。


  七、7类人不宜吃螃蟹


  肝炎患者不宜食螃蟹


  肝炎病人由于胃黏膜水肿、胆汁分泌失常、消化机能减退,而蟹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易消化吸收,往往易造成消化不良和腹胀、呕吐等。


  心血管病人忌吃螃蟹


  螃蟹含胆固醇较高,每100克蟹肉中含胆固醇235毫克,每100克蟹黄中含胆固醇460毫克,冠心病、动脉硬化症、高血压、高血脂症的患者食用含胆固醇过高的食物,会引致胆固醇增高,加重心血管病的发展。


  有伤风感冒、发热的人不宜吃蟹


  伤风感冒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高蛋白的螃蟹不易消化吸收,吃后易使感冒难愈或使病情加重。


  凡脾胃虚寒者应不吃或少吃蟹


  螃蟹性寒,吃后容易引起腹痛、腹泻或消化不良等症。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最好也不吃螃蟹,因食后易使旧病复发或病情加重。


  有过敏体质的人应忌吃螃蟹


  此类人吃了螃蟹后,特异蟹蛋白通过通透性增高的肠壁进入肌体而发生过敏反应,产生大量组织胺等,引起胃肠等平滑肌痉挛、血管性水肿,而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有的还会引起荨麻疹或哮喘。此外,患有皮炎、湿疹、癣症等皮肤疾病的人也要慎食,因为吃蟹可使病情恶化。


  患有胆道疾病的人不宜吃螃蟹


  如胆囊炎、胆结石症。胆囊炎、胆结石的形成与体内胆固醇过多和代谢障碍有一定关系,吃蟹易使病情复发或转重。


  孕妇宜少吃或不吃螃蟹


  中医认为,螃蟹性寒凉,有活血祛瘀之功,故对孕妇不利。


  八、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中国,螃蟹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对中国人来说,吃蟹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鲁迅先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的名言流传至今,那么到底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呢?


  苏州有民间传说:相传大禹年代,河蟹称“夹人虫”。大禹治水时,有一个叫巴解的督工在驻地开深沟、置烫水来防止“夹人虫”的侵袭。结果烫死的“夹人虫”有一股独特的香味,巴解拿起来尝了一口,鲜美得妙不可言。从此,“夹人虫”就变成人间的美味佳肴。因为巴解镇压了这只“夹人虫”,所以命名为“蟹”。


  实际上,我国已有6000多年吃蟹的历史。在长江三角洲,考古工在考古发掘时发现,在先民食用的废弃物中有大量的河蟹蟹壳,表明我国人民吃蟹的历史十分悠久。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文人墨客拜倒在“无肠公子”门下,他们无不从各个角度赞美螃蟹的美味。宋代吴江太尉徐似道《游庐山得蟹》一诗中,“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已成为蟹文化中的名句,广为传播。唐代诗人李白曾赞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但历代咏蟹的诗句中,最有名的还是皮日休的《咏蟹诗》,“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寥寥数字,蟹的横行之状与无畏性情便跃然于纸上。”


  九、手脚不够?工具来凑


  明清时代,文人雅士品蟹乃是文化享受,赏菊吟诗啖蟹时,人人皆备有一套专用工具,苏沪杭俗称“蟹八件”。“蟹八件”包括蟹墩、蟹锤、蟹斧、蟹签、蟹剪、蟹镊、蟹刀、蟹勺,分别有垫、敲、劈、叉、剪、夹、剔、盛等多种功能。


  首先把蟹放在小方桌(蟹墩)上,用蟹剪逐一剪下二只大螯和八只脚,用锤子对着蟹壳四周轻轻敲打一圈,再用蟹斧劈开背壳和肚脐,之后拿蟹刀、蟹镊、蟹签、蟹锤、蟹勺,或剔或夹或叉或敲或盛,取出金黄油亮的蟹黄或乳白胶粘的蟹膏以及雪白鲜嫩的蟹肉。一件件工具的轮番使用,一个个功能交替发挥,好像是弹奏一首抑扬顿挫的食曲。


  从明代至民国初年,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到蟹十件、十二件,后发展到鼎盛时期最多的一套吃蟹工具竟多达六十四件。


  小编在这里提醒各位家长,蟹肉虽美,但不要给孩子吃太多,更不要为了省钱,给孩子吃死蟹。


  综合自:首都教育


  : 贵州教育发布


  螃蟹属于什么动物推荐文章5:螃蟹作为无脊椎动物,它能感受到疼痛吗?

  在动物世界中,螃蟹是一种颇为常见的生物,其不仅在水生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在人类的饮食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然而,近年来,围绕螃蟹的一系列问题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英国科学家进行了一系列旨在探究螃蟹疼痛感知能力的实验。实验中,他们在岩石上设置了电击装置,螃蟹在经过时会遭受电击。


  最初,螃蟹并未对这一潜在危险有所警觉,照常于岩石上爬行。但随着电击次数的增加,情况发生了改变。


  螃蟹逐渐展现出学习能力,开始主动避开曾令它们遭受痛苦的岩石。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受伤的螃蟹会有一些特别的行为表现。它们会用未受伤的钳子触碰受伤部位,或是通过扭动身体来尝试触及难以够到的伤口。


  当螃蟹的钳子被切掉时,它会用剩余的钳子不断敲击断钳处,这种行为与人类在受伤时的某些反应存在一定相似性。这些现象似乎暗示着螃蟹可能具有一定的疼痛感知能力。


  这一发现给人们的饮食习惯带来了冲击。以往,人们普遍认为煮螃蟹不会给它们造成痛苦,但如今这一观念受到了挑战。这迫使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饮食选择,思考如何以更为人道的方式对待这些生物


  然而,科学界在螃蟹是否真能感知疼痛这一问题上存在争议。一部分专家认为,螃蟹的这些反应或许仅仅是简单的生理反应,不能与人类所理解的“痛感”画等号。


  他们指出,螃蟹的神经系统相对较为简单,其行为可能只是一种本能的应激表现,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疼痛感知。另一些学者则主张,需要开展更大规模的研究,以便更全面地评估螃蟹的知觉能力。


  不能仅凭现有的实验结果就匆忙下结论,还需深入探究螃蟹的神经系统和行为反应,从而确定它们是否确实能够感受到疼痛。除了感知能力的问题,死螃蟹所带来的危害同样不容忽视。螃蟹以腐烂的动物尸体为食,体内积聚了大量细菌。


  在螃蟹存活时,这些细菌受到其强大消化腺的制约,不会对其自身构成严重威胁。然而,一旦螃蟹死亡,细菌便会失去控制,迅速繁殖并分解蟹肉中的蛋白质,进而产生有毒的组胺。


  人类若食用这样的死螃蟹,极易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伦敦医院的消化医生詹姆斯特别强调,死螃蟹带来的健康风险远超人们的想象,食用后可能出现的中毒症状仅仅是冰山一角,长期食用甚至可能诱发肠道疾病或癌症。在一些地区,螃蟹泛滥的情况时有出现,给当地带来了诸多麻烦。以澳大利亚和古巴为例,大量的螃蟹成群结队地占据道路和草坪,严重阻碍了行人的正常通行。


  人们在行走时不得不小心翼翼,以免踩到这些横行的小家伙。更为糟糕的是,螃蟹还会爬上民宅,给居民带来诸多困扰。


  居民们常常会发现自家的门口、窗户乃至屋顶都爬满了螃蟹。此外,螃蟹的尖钳还可能刺穿汽车轮胎,导致车主遭受经济损失,同时也给交通安全埋下隐患。


  一时间,修车行的生意因螃蟹泛滥而变得异常红火,但这种情况显然并非人们所期望的。螃蟹的泛滥不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影响,也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鉴于上述情况,人们开始思考是否应该禁止活煮螃蟹。一部分人认为,螃蟹可能具有感知疼痛的能力,活煮螃蟹的做法过于残忍,应当予以禁止。


  他们认为我们应当尊重生命,尽量减少对其他生物的伤害。然而,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他们担忧如果禁止活煮螃蟹,人们可能会转而选择食用死螃蟹,而死螃蟹体内会产生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此外,还有人认为,适度地捕捞和食用螃蟹有助于控制其种群数量,防止螃蟹泛滥的情况进一步恶化。


  倘若完全禁止活煮螃蟹,可能会导致螃蟹数量过多,对生态平衡产生不利影响。


  总之,是否应该禁止活煮螃蟹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我们既要关注动物的福利,也要顾及人类的健康以及生态环境的平衡。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探寻一种既能体现人道主义精神,又能兼顾实际情况的解决办法。


  英国科学家提出在烹饪螃蟹前使其失去知觉的建议,如使用冰块或电击的方式。但这些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难度。


  使用冰块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螃蟹的不适感,但无法彻底消除其痛苦;电击的方式则较为残忍,且在家庭环境中实施的可行性较低。


  挪威科学家通过对龙虾和螃蟹神经系统的研究得出一些结论。他们认为,尽管龙虾和螃蟹属于有知觉的生物,但由于其神经相对简单,对痛苦的感知能力并不强烈。


  在被煮的过程中,它们的挣扎更多地是出于本能的逃避反应,而非对痛苦的真切感受。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它们的生命感受,在烹饪和处理这些生物时,我们还是应当尽量采取更为人道的方式。


  。


  螃蟹属于什么动物推荐搜索词:

  

  1.螃蟹属于什么动物类型的

  

  2.螃蟹属于什么动物类群

  

  3.螃蟹属于什么动物?

  

本文标题:螃蟹属于什么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