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指的是谁
八大山人指的是谁推荐文章1:历代名家-明-朱耷(八大山人)
朱耷(1626—1705),字雪个,又字个山、道朗、个山驴、朗月、 庵、传綮、破云樵者、人屋、驴屋和因是僧、八大山人等。江西南昌人。明朱元璋之子宁献王朱权的后裔。他的晚年书画均署八大山人四字。这名号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尝持八大人觉经,因号八大”;另说“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者也”。据《个山小像》八大的自署,少为世袭贵族。天性聪颖,八岁能诗。明亡时为诸生(秀才)。他二十岁时“遭变,弃家后避贤山中”。二十三岁“剃发为僧”,释名传綮,号刃庵。三十一岁时“竖拂称宗师,从学者常百余人”。康熙十七年(1678)夏秋之交,病癫。至康熙十九年(1680)还俗。此后住江西南昌,以诗文书画为事,直至去世。八大经历明清之际天翻地覆的变化,自皇室贵胃沦为草野逸民,为避害而出家。但其诗文书画极其出色,颇引人注目,清统治者又千方百计地笼络他,“遂发狂疾”。他装哑未狂,均因家国之恨使然。其内心之悲怆由此可见。对山人的种种奇行,当时人们都认为“其癫如此”。
八大山人书法成就颇高,但被画名所掩,注目者不多。黄宾虹尝称“书一画二”,确为至言。 八大的书体,以篆书的圆润等线体施于行草,自然起截,了无藏头护尾之态,以一种高超的手法把书法的落、起、走、住、叠、围、回,藏蕴其中而不着痕迹。藏巧于拙,笔涩生朴,此中真义必临习日久才能有所悟。简而言之,是用篆书的笔法去写行草书,与《天发神恰似□碑》以隶笔写篆书一样异曲同工。
八大山人在中年时各体书风全貌的,莫过于《个山小像》中八大的自题了。他以篆、隶、章草、行、真等六体书之,其功力之深,罕与伦比,可谓集山人书法之大成。 八大去世前夕,书法艺术水平达到顶峰,草书不再怪伟。如八十岁写的《行书四箴》、《般若波罗蜜心经》、《仕宦而至帖》(即《昼锦堂 记》帖),平淡天成,丝毫不加修饰,静穆而单纯,不着一丝人间烟尘气。高僧书法大致如是。近人得其精髓者只弘一法师一人。
八大亦善篆刻,山人的印文往往别出心裁,变化有奇。八大也很注重印章的艺术本体,如:两方“驴屋人驴”印,前一方白文方印把“人”放大,俨然一个铁帐罩在屋上,造成的纵向线条与右侧的横向线条形成对比,右部又多圆形转角,整个印面不 板不滞,巧妙自然。后一方设计尤为巧妙,只用驴、屋、人三字,通过上下左右排列,表达出完整的含意。
朱耷号八大山人、雪个等。他一生对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合作。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这样的形象,正是朱耷自我心态的写照。画山水,多取荒寒萧疏之景,剩山残水,仰塞之情溢于纸素,可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为旧山河”,“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写宋山河”,可见朱耷寄情于画,以书画表达对旧王朝的眷恋。朱耷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朱耷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
明宗室后裔,明亡后出家,一生字、号、别号极多,主要有:法名传棨,号雪个、个山、屋驴、人屋,尤以八大山人最为知名。据载,他还曾弃僧入道,改名朱道朗,字良月。在书画上亦有许多画押,如“三月十九日”、“相如吃”、“拾得”、“何园”等,含义较深。另外他署款时常将“八大山人”连缀写成“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愤懑。作为明宗室后裔,朱耷身遭国亡家破之痛,一生不与清王朝合作。他性情孤傲倔强,行为狂怪,以诗书画发泄其悲愤抑郁之情。一生清苦,命运多舛,这形成了天才艺术家必须的人生苦难,更造就了他的艺术价值。
朱耷擅花鸟、山水,其花鸟承袭陈淳、徐渭写意花鸟画的传统。发展为阔笔大写意画法,其特点是通过象征寓意的手法,并对所画的花鸟、鱼虫进行夸张,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简练的造型,使画中形象突出,主题鲜明,甚至将鸟、鱼的眼睛画成“白眼向人”,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花鸟造型。其画笔墨简朴豪放、苍劲率意、淋漓酣畅,构图疏简、奇险,风格雄奇朴茂。他的山水画初师董其昌,后又上窥黄公望、倪瓒,多作水墨山水,笔墨质朴雄健,意境荒凉寂寥。亦长于书法,擅行、草书,宗法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董其昌等,以秃笔作书,风格流畅秀健。
八大山人指的是谁推荐文章2:八大山人:八个人,还是一个人?
八大山人:八个人,还是一个人?
:任思雨
竹林七贤、初唐四杰、唐宋八大家、四大才子……你还能完整念出他们的名字吗?
历史上,这些声名显赫的文人团体曾为中国古代文化留下了重要的艺术瑰宝。但有一位古人,却因为这样的称呼常常被误解,每次别人念到他的名字都会疑惑:
八大山人,谁?是八个山人吗?!
制图:雷宇竺
画届“表情包”,非他莫属
余秋雨曾说,他招研究生时出过一道“略谈你对八大山人的了解”的题,一位考生的答案是:“中国历史上八位潜迹山林的隐士,通诗文,有傲骨,姓名待考。”
“把八大山人说成是八位隐士我倒是有所预料的,这道题目的‘圈套’也在这里。把中国所有的隐士一并概括为‘通诗文,有傲骨’,十分有趣,至于在考卷上写‘待考’,我不禁哑然失笑了。”
先来澄清一点,八大山人,真的只有一个人,他就是明末清初的知名书画家朱耷。
不过,他也是历史上最神秘、最怪异的画家之一,跟传统的文人画不同,在八大山人的画作里,你能看见一只只翻着白眼的鸟、翻着白眼的鱼、粗犷洒脱的山石花草……而放大画作的细节,简直就是活生生的“表情包”:
《朱耷芦雁图轴》局部。 现存故宫博物院
《朱耷杨柳浴禽图轴》局部。 现存故宫博物院
《朱耷猫石图卷》局部。 现存故宫博物院
无论孔雀、寒鸦还是小猫,他笔下的动物要么瞪着大大的眼白,要么眯着眼睛,甚至弓着背、缩着脖子,似乎是含着几分愤怒、几分嘲笑,还有一股“爱谁谁”的气势。
制图:雷宇竺
有人评价说,看他的画,“天地间为之一寒”。
他为啥要这样画?
八大山人的画有点儿怪,但看过一遍以后就很难再忘记。如果你好奇八大山人为啥会这样画画,先来看看他经历了怎样的人生:
八大山人,姓朱名耷,江西南昌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后裔。
身为王孙贵族,他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早年参加功名考试就在同辈当中脱颖而出,连当地年高德硕者均对他称赞有加。
清朝历史学家陈鼎的《八大山人传》写道,朱耷少年时“善诙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尝倾倒四座”,那时的意气风发可见一般。
然而,他作为王公贵族的好生活没享受了多长时间,公元1644年,甲申之变发生,明宗室上下如惊弓之鸟,“改姓易氏、匿迹销声、东奔西走,各逃性命”,此时的朱耷也选择隐居避祸。
在这几年间,他的父亲、妻子、孩子几年之内相继去世,恐惧与心灰意冷中,他选择剃度为僧,从此在青灯古佛中度过了三十年的岁月。
苦痛的人生经历让朱耷时常癫症发作,史料记载,他时而疯、时而哑、时而大笑、时而痛哭、时而正常,五十多岁时,朱耷因癫症还俗,独自走回了南昌。
公元1684年,朱耷还俗后为自己取名“八大山人”,从59岁一直用到去世,他用“八大山人”署名题诗的画,常把“八大山人”四字竖着连写在一起,这样又似“哭”字,又似“笑”字。
《朱耷枯木寒鸦图轴》局部。 现存故宫博物院
哭之、笑之,也像是八大山人一生的写照,他用一个表情包,与坎坷的命运对抗。
“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这是郑板桥为八大画卷题的诗,刘鄂《老残游记》序亦言:“《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
特殊的身世与阅历,加上极高的绘画才华,成就了八大山人特殊的艺术境界。
他的画,全都是孤独吗?
西方的梵高曾以浓烈而扭曲的笔触让人泪流满面,八大山人的画也如此,他山水花鸟皆精,亦擅书法,诗文也幽涩古雅,虽然风格独特,却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忠实的粉丝。
后世的“扬州八怪”、齐白石、张大千等画师都被他折服, 齐白石曾说,“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欲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轮转来。”其中,青藤是徐渭的号,缶老是指吴昌硕,雪个正是朱耷的号。
同梵高痛苦的创作一样,人们也经常会把八大山人的“变形”创作与他悲戚的身世相勾连。
但也有人认为,但如果把这些艺术价值全部都归为他的身世,似乎并不妥当,学者朱良志曾说,生命的尊严凛然不可犯,这是八大晚年的艺术形象所要表达的重要思想。
晚年的八大山人以“驴”为号,有“驴屋人屋”、”“驴屋驴”、“人屋”等印章,而这正是他癫疾复发漂泊南昌的艰难时刻,那时他穷苦不已,过着连驴都不如的艰难生活,几乎要失去了人的尊严。
但在他的画里,常常只有一条小鱼,或者一只孤独的猫,一只侧身站立表情孤傲的小鸟,一棵树心中空、旁支却有花朵盛开的梅花枝,各有各的尊严,看似微小的生命也有不可屈服的力量。
有一副现存于江苏泰州博物馆的《秋花危石图轴》,画中巨大的石头摇摇欲坠,山人用浓墨重笔,涂出了石头力压千钧的力道,但在巨石之下,却用淡墨画了一朵小花,长着一片叶子,巨石与花朵,构成了相当大的反差,但花儿依然从容地绽放。
八大山人还喜欢画荷花,他留下的荷花作品有很多种类,比如小荷才露尖尖角、一只荷花独开放,但荷花在他的笔下从来不是清秀淡雅,他的荷柄常常比其他画家的高大的多,姿态也常常呈现随意任性之势。
八大山人的一生,曾有一幅画像《个山小像》传世,上面的老人头戴一顶帽子、身穿宽大无比的长袍,看上去干瘦也其貌不扬,但就是这位一生坎坷的画师,却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极富冲击力的、充满着强烈生命意识的艺术世界。(完)
八大山人指的是谁推荐文章3:八大山人:八个人?还是一个人?
:任思雨
制图:雷宇竺
竹林七贤、初唐四杰、唐宋八大家、四大才子……你还能完整念出他们的名字吗?
历史上,这些声名显赫的文人团体曾为中国古代文化留下了重要的艺术瑰宝。但有一位古人,却因为这样的称呼常常被误解,每次别人念到他的名字都会疑惑:
八大山人,谁?是八个山人吗?!
画届“表情包”,非他莫属
余秋雨曾说,他招研究生时出过一道“略谈你对八大山人的了解”的题,一位考生的答案是:“中国历史上八位潜迹山林的隐士,通诗文,有傲骨,姓名待考。”
“把八大山人说成是八位隐士我倒是有所预料的,这道题目的‘圈套’也在这里。把中国所有的隐士一并概括为‘通诗文,有傲骨’,十分有趣,至于在考卷上写‘待考’,我不禁哑然失笑了。”
先来澄清一点,八大山人,真的只有一个人,他就是明末清初的知名书画家朱耷。
不过,他也是历史上最神秘、最怪异的画家之一,跟传统的文人画不同,在八大山人的画作里,你能看见一只只翻着白眼的鸟、翻着白眼的鱼、粗犷洒脱的山石花草……如果放大它们的细节,简直就是活生生的“表情包”:
《朱耷芦雁图轴》局部。 现存故宫博物院
《朱耷杨柳浴禽图轴》局部。 现存故宫博物院
《朱耷猫石图卷》局部。 现存故宫博物院
无论孔雀、寒鸦还是小猫,他笔下的动物要么瞪着大大的眼白,要么眯着眼睛,甚至弓着背、缩着脖子,似乎是含着几分愤怒、几分嘲笑,还有一股“爱谁谁”的气势。
有人评价说,看他的画,“天地间为之一寒”。
他为啥要这样画?
八大山人的画有点儿怪,但看过一遍以后就很难再忘记。如果你好奇八大山人为啥会这样画画,先来看看他经历了怎样的人生:
八大山人,姓朱名耷,江西南昌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后裔。
身为王孙贵族,他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早年参加功名考试就在同辈当中脱颖而出,连当地年高德硕者均对他称赞有加。
清朝历史学家陈鼎的《八大山人传》写道,朱耷少年时“善诙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尝倾倒四座”,那时的意气风发可见一般。
然而,他作为王公贵族的好生活没享受了多长时间,公元1644年,甲申之变发生,明宗室上下如惊弓之鸟,“改姓易氏、匿迹销声、东奔西走,各逃性命”,此时的朱耷也选择隐居避祸。
在这几年间,他的父亲、妻子、孩子几年之内相继去世,恐惧与心灰意冷中,他选择剃度为僧,从此在青灯古佛中度过了三十年的岁月。
苦痛的人生经历让朱耷时常癫症发作,史料记载,他时而疯、时而哑、时而大笑、时而痛哭、时而正常,五十多岁时,朱耷因癫症还俗,独自走回了南昌。
公元1684年,朱耷还俗后为自己取名“八大山人”,从59岁一直用到去世,他用“八大山人”署名题诗的画,常把“八大山人”四字竖着连写在一起,这样又似“哭”字,又似“笑”字。
《朱耷枯木寒鸦图轴》局部。现存故宫博物院
哭之、笑之,也像是八大山人一生的写照,他用一个表情包,与坎坷的命运对抗。
“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这是郑板桥为八大画卷题的诗,刘鄂《老残游记》序亦言:“《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
特殊的身世与阅历,加上极高的绘画才华,成就了八大山人特殊的艺术境界。
他的画,全都是孤独吗?
西方的梵高曾以浓烈而扭曲的笔触让人泪流满面,八大山人的画也如此,他山水花鸟皆精,亦擅书法,诗文也幽涩古雅,虽然风格独特,却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忠实的粉丝。
后世的“扬州八怪”、齐白石、张大千等画师都被他折服, 齐白石曾说,“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欲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轮转来。”其中,青藤是徐渭的号,缶老指的是吴昌硕,雪个正是朱耷的号。
同梵高痛苦的创作一样,人们也经常会把八大山人的“变形”创作与他悲戚的身世相勾连。
但也有人认为,但如果把这些艺术价值全部都归为他的身世,似乎并不妥当,学者朱良志曾说,生命的尊严凛然不可犯,这是八大晚年的艺术形象所要表达的重要思想。
晚年的八大山人以“驴”为号,有“驴屋人屋”、“驴屋驴”、“人屋”的印章,而这正是他癫疾复发漂泊南昌的艰难时刻,那时他穷苦不已,过着连驴都不如的艰难生活,几乎要失去了人的尊严。
但在他的画里,常常只有一条小鱼,或者一只孤独的猫,一只侧身站立表情孤傲的小鸟,一棵树心中空、旁支却有花朵盛开的梅花枝,各有各的尊严,看似微小的生命也有不可屈服的力量。
有一副现存于江苏泰州博物馆的《秋花危石图轴》,画中巨大的石头摇摇欲坠,山人用浓墨重笔,涂出了石头力压千钧的力道,但在巨石之下,却用淡墨画了一朵小花,长着一片叶子,巨石与花朵,构成了相当大的反差,但花儿依然从容地绽放。
八大山人还喜欢画荷花,他留下的荷花作品有很多种类,比如小荷才露尖尖角、一只荷花独开放,但荷花在他的笔下从来不是清秀淡雅,他的荷柄常常比其他画家的高大的多,姿态也常常呈现随意任性之势。
八大山人的一生,曾有一幅画像《个山小像》传世,上面的老人头戴一顶帽子、身穿宽大无比的长袍,看上去干瘦也其貌不扬,但就是这位一生坎坷的画师,却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极富冲击力的、充满着强烈生命意识的艺术世界。
编辑:曾小威
八大山人指的是谁推荐文章4:朱耷为何自称“八大山人”,有何深意?专家:把他名字拆开看看
要说在如今的艺术界里面,谁最出名,那大概就是今年已经八十多岁的范曾先生了,范曾为什么最有名?
第一,他的书画价格最高,据统计,范曾是目前,在所有在世的书画艺术家当中,他的润格是最高的,第二,范曾先生因为被人称为当代大儒,经常会在很多知名的电视节目当中出现,还说过很多让人感到震惊的自我评价。
范曾
比如说有一次他就在电视上表示说,要是能多给自己点时间,他想要超越八大山人。那其实咱们在这里主要不是聊范曾先生,而是要聊一聊范曾先生想要超越的这个“八大山人”。
对艺术不是很感兴趣的朋友可能都不太了解这个“八大山人”,有很多人甚至以为这个“八大山人”是个什么组合,以为是八个山里人凑合在一块搞了一个书画组合。
国画孤禽图
那首先看一下这个“八大山人”,为什么让咱们的当代大儒范曾先生,都当成是自己想要超越的目标。
早在十年前的时候,我国最负盛名的金石社团,叫西泠印社,这个西泠印社不但是艺术界最有影响力的学术社团,同时还有自己的艺术品拍卖平台,十年前西泠印社就有拍卖了一幅八大山人的画,叫《竹石鸳鸯图》,画的尺寸不大,不到四尺,拍卖了多少呢,一点一八亿!
朱耷
八大山人的画也很有特点,他很喜欢画一些小动物,还喜欢把这些小动物的眼睛,画成“翻白眼儿”。
同样是在十年前,有一家比西泠印社还有名的古画拍卖公司,叫翰海拍卖,上拍了另一件八大山人的小品,这幅画就更小了,大概就是一张小三尺,整张画上什么都没有,就画了一只翻白眼的乌鸦,叫作《孤禽图》,卖了多少呢?六千二百万!
朱耷剧照
所以八大山人在中国绘画史上面呀,不仅仅在传统文人和艺术家眼中是一代宗师,还堪称是传统写意画的巅峰人物,范曾先生把他当成自己想要超越的对象,其实是给自己设定了一个超级难的目标。
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这是范曾先生对于艺术追求的理想和进取。不过,范曾先生的这一远大理想,却遭到了很多网友的无情嘲讽。
朱耷画像
有网友觉得范曾先生这是痴人说梦话,说,光是名字,他就没法超越八大山人。好,那这就又回到了一个问题,这“八大山人”到底是谁,是八个人?还是只有一个?八大山人这个名字,到底又有什么样的玄机?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八大山人”是一个人,叫朱耷,而且他的身份超级不简单,是明朝皇室后裔、出身贵胄,可惜时运不济,十九岁刚刚成年大明就灭亡了,很多皇室子孙担心清朝要对老朱家斩草除根,纷纷隐姓埋名。
示意图
那朱耷也很害怕,他在自己的书画作品上就启用了“八大山人”这样一个名称。
朱耷的智商和学识都非常高,那么他自称“八大山人”这么一个名字,肯定不是随随便便给自己安一个名号,那“八大山人”这个名号到底有何深意呢?
有人带着这些问题就曾经请教过著名的美术史专家曹星原教授,这些问题在美术史专家这里果然不是问题,她说你就把他(朱耷)的名字给拆开看看就行了。
示意图
朱耷这个名字可以拆成四个字,分别是“牛、八、大、耳”四个字,其中的“牛耳”两个字,我们知道古时候用什么来形容“掌权”呢,对,就是用“执牛耳”来形容,叫做“执天下之牛耳”。
那现在,大明灭亡了,朱耷也成了一个要跑路的人,没有荣华富贵、也没有权力了,所以他就把名字里面的“牛耳”两个字给丢掉,剩下来的两个字就是“八大”,朱耷跑路跑到哪里去呢?跑到山里去,当和尚,就叫“山人”。
范曾
把“八大山人”四个字连成一排竖着写,可以读成“笑之”,也可以读成“哭之”,非常吻合朱耷当时隐姓埋名亡命天涯的心境,这就是“八大山人”这个名号的由来。
您看看,朱耷给自己取这么一个名字,实在是用心良苦、太有水平了,所以网友开玩笑说范曾先生连名字都要输给八大山人,大概范曾先生也是要心服口服的。
八大山人指的是谁推荐文章5:八大山人到底是几个人?
一、身份解码:从王孙到 "狂人"
八大山人到底是几个人?这个答案揭晓于《个山小像》题跋:"个山(朱耷)驴屋人屋,其实皆屋,而人屋为最。" 这位让后世猜测不已的八大山人,正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朱耷。八大山人一生有很多别号,雪个、个山、个山驴、驴屋、驴汉、人屋、刃庵、拾得、何园、洛园、黄竹园、书年、书疾、八还等,通常以八大山人更为世人熟知。他落款时总将 "八大山人" 四字连缀成 "哭之笑之" 的模样,仿佛在诉说命运的荒诞。从宗室贵胄到逃亡遗民,从禅门高僧到癫狂道士,他用六个身份完成了生命的蜕变。
朱耷:弋阳王府神童,19 岁前过着诗酒书画的贵族生活传綮:耕香院苦行僧,十年禅修中孕育艺术觉醒道朗:青云谱道士,将道教哲学融入创作八大山人:癫狂艺术家,开创大写意花鸟画新境界驴屋驴:自嘲 "驴屋主人",暗喻对现实的不屑个山:取 "个" 字象征独立人格
三、符号密码:哭之笑之的生命隐喻
"八大山人" 四字连缀的特殊写法,实为朱耷精心设计的精神图腾:
结构之妙:"八" 字如双眉紧锁,"大" 字似张口呼号,"山" 字若泪滴飞溅,"人" 字像佝偻背影谐音双关:"八大" 与 "八打" 谐音,暗含对清廷统治的反抗哲学深意:四字连缀似 "哭之笑之",展现对命运的矛盾态度
四、永恒回响:一人即时代
朱耷的孤独超越了个体命运,成为时代精神的镜像:
艺术革命:将徐渭的泼墨大写意推向极简主义,影响吴昌硕、齐白石等后世大师精神遗产:他的 "癫狂" 实为对时代清醒的反抗,作品中的荒诞感与现代艺术产生共鸣文化符号:"八大山人" 四字被解读为 "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象征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不屈八大山人指的是谁推荐搜索词:
1.清代八大山人指的是谁
2.八大山人指的是谁它是一位什么家
3.八大山人指的是谁几位画家
本文标题:八大山人指的是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