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推荐文章1:王阳明: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1】
王阳明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时,由于根本未认真学习,所以意料之中的落榜。其他落榜者都悲伤痛哭,认为这是奇耻大辱。有人对一脸平静的王阳明说,你应该表现下悲伤啊,不然太不知耻啦。
王阳明回答,你们以落榜为耻,我却以落榜动心为耻。
这句话后来成为王阳明人生的标签之一,它背后的寓意是:失败这玩意和我们的人生如影随形,它是我们DNA的一部分。你若失败一次就动心沮丧一次,那你的心动可就没完没了啦。从医学史上说,你就是得了间歇性心脏病,发病规律就是你做事失败时。
归根结底,我们在一些失败的事情上不会动心,是因为这些失败对我们而言无伤大雅,或者说,我们根本不在乎。
我们不在乎一些失败,是因为有更高的追求,王阳明的追求是做圣贤,于是,科举考试对他而言,就是一片浮云。
所以,我们若要对一些失败不动心,必须如王阳明所言的,立下志向,一门心思向这个志向驱驰,志向两边的东西,不必挂齿。
如果你的志向是文学家,你会对输一次斯诺克而心动吗?可如果你的志向是做个斯诺克高手,并以此为生,那你输一次非心动不可。
我们可以对无伤大雅的失败不动心,但当我们切身利益受到伤害时,是否还能不动心呢?
比如,把你扔到蛮荒之地,苦你心智,劳你筋骨,饿你体肤,使你无法行使自己的意志,这个时候,你如何做到不动心?
【2】
1508年,王阳明以罪犯身份被发配到蛮荒的贵州龙场,就面临这样的问题。王阳明动心否?
动了!
那鬼地方,有比雾霾还厉害的瘴疠之气,有吃人的土著和野兽,没有吃的没有住的,公子哥王阳明抵达这里,和把他扔进地狱毫无区别。他一度悲观、绝望,甚至准备好棺材想到死。
但他改变态度,自力更生,终于挺了过来,并创建了“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的心学。
事后,他对弟子们说,人生在世,谁没有个三灾八难的。但灾难来时,不但不能动心,而且要感谢老天赏赐给你这么大的磨难,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遇到大灾大难的,因为大灾大难最能砥砺磨练人。
譬如钢铁的锻造,一块粗糙的钢铁在火炉里千锤百炼,钢铁也很苦,可当它被锻造的差不多,出炉后,你会发现钢铁熠熠生辉,脱胎换骨。不但我们认为钢铁如此,就是钢铁自己也庆幸能有此锻炼的机会。
王阳明又说,很多人都认为遇到灾难,就认为自己特别倒霉。可如果没有这样的灾难,你永远不知道如何应对这种灾难。你知道了如何应对这种灾难,其他小打小闹的困难,根本就不在话下了。
如果你能宰掉一只虎,以后你还会怕一匹狼吗?如果你经历过一次大手术,你还在意一个小感冒吗?
人所获取的高境界,无非是体验了别人望尘莫及的艰难而已。
所以,面对大灾难,哪怕是小灾难时,也不必动心,因为这是你祖坟冒青气了,所以老天爷才给你这个机会,提高你人生境界的。
【3】
倘若我们面对毁誉荣辱而动心,比如听到赞誉就兴奋的手舞足蹈,听到毁谤就如丧考妣,那就是以外在的东西主导了我们的内心,让你跳你就跳,让你哭你就哭,这和木偶有什么区别?
只有当我们面对毁誉荣辱不动心时,我们才能随机而动。创建心学的几年后,王阳明到战场剿匪,百战百胜。有弟子就问,用兵有术否?
王阳明回答,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只有此心不动,才不被外物所迷惑和指使,才能随机而动。就如一面明镜,只要你不晃来晃去,但凡物来,必能照到。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还可以解释为“若此心不动,应随机而动”,这个“机”自然是一些机会,一些我们适度输出情感的机会。
心情郁闷,就大哭一场,不能压抑自己,这是泄洪;心情高兴,就约几个朋友,喝酒谈天。人类是有感情的动物,感情必须要有渠道可发,否则淤积在胸,会干扰你的宁静之心,使其大动特动,无法随机而动。
情感的适度运用,有时候也是武器,比如小女人的眼泪,在大男人面前,足以抵十万雄兵。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很难做到,但只要肯下功夫去做,就必有成果。这成果,只有你自己可以得到,可以明白。
别人,只能是自作聪明的嗤之以鼻或是大惑不解。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推荐文章2:王阳明:无善无恶心之体。此心不动 随机而动
王阳明的弟子薛侃曾向他请教:“为何天地间的善难以培养,而恶却难以去除呢?”王阳明认为,因为心中有善恶之念,引发好恶之心,才导致为善或为恶。他在回答中举出“花草”的例子:当人们想赏花时,就认为花是好的而它周围的杂草是恶的,因为那些杂草影响了赏花的效果;而当人们要用到那些杂草时,则又认为它是善的。这样的善恶区别,都是由于人们的好恶之心而产生的,因此是错误的。
“花草善恶”的例子揭示了“无善无恶心之体”。人们赏花时,为什么认为花是好的?因为我们看事物时是带着有色眼镜的,是带着自身的喜好的,这样看问题和处理问题时必然导致不客观,不能反映问题本质,而且容易被别人利用。比如电信诈骗,骗子的套路无非那几样:要不就是说你中大奖了让你高兴过头,要不说你家里谁谁出事了,让你着急过头,因为在激发你的贪欲和恐惧心理之后,一般人是不理智状态。接着忽悠你不能告诉别人,因为当局者迷,隔绝外界干扰后更好的对你洗脑。如果第一步你是无欲不怕的状态,一般你就不会相信这些了。
同时王阳明指出,应该心中无善无恶。他所讲的无善无恶,与佛家所讲的不同。圣人所讲的无善无恶,是告诫世人不要从自身私欲出发而产生好恶之心。
在王阳明在应对宁王突发造反时有人提出要拼死一战,为国尽忠。王阳明摇头,认为无异于飞蛾扑火,下面问怎么办?他说“此心不动,随机而动”。为什么要此心不动?因为此心不动,才不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这和毛伟人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这样才牢牢把握主动权,打的过就找机会消灭你,打不过就避免交锋,在面对数倍于自己对手时,这也是必然的选择。
欢迎大家关注我,并批评留言。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推荐文章3: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此心不动,就是心无杂念,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都要保持自己的想法和理念。随机而动,就是在此心不动的基础之上,把握住机会。
心若不动,万物则不动,无论外在环境如何,都要保持自我的本真,自我的一个觉醒,人要不断地学会认清自己,学会认清自己的本性。
人有七情六欲,自然就有自己的情绪,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一个人最高级的自律,可是有的时候,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是要有底线的,知道自己的底线和自己的边界在哪,只要身边的人不触碰,便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心是干净的,若心是肮脏的,看什么都是肮脏的,往往这样的人,都不会把握住眼前的机会。
有的时候,机会就在眼前,看自己能不能把握住机会,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每个人都有妄念和自己的执念,坛经里有一句话,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这个智慧往往在你心静下来的时候才会生。
变化是无穷无尽的,我们无法看透身边的变化,但我们在这其中,唯一能做的就是为了变化而变化。
在无数次的变动中,磨难中,都要学会保持自我的一个本心,这才是达到成功的关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那份觉知,不如静下心来,试着了解自己,当你学会看清自己了,你才会看清别人。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推荐文章4: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推荐文章5:王阳明:面对主动挑衅,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相信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我心怀好意,有人却尖酸刻薄,我泰然处事,有人却无故挑衅,这样的事情必然让人很不舒服。但面对这样的情况,处于尴尬境地的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应对?
01
面对挑衅,我心不动
《王阳明年谱》中曾记载说:“某之居此,盖瘴疬虫毒之与处,魑魅魍魉之与游,日有三死焉。而我居之泰然,盖在于我无动于心。”对于主动挑衅的人,也许阳明先生的“无动于心”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508年,王阳明在贵州龙场创建心学后,开始广招门徒,传授心学。一时间,整个贵州轰动。思州太守认为王阳明的声誉太大,尤其是王阳明对他这位官场大家置若罔闻,所以很是生气,于是派了许多人讨上门来。当来人看到王阳明面对他们并没有表现出惊慌失措,反而不卑不亢时更加生气。他们指责王阳明,到龙场多日却没有眼力,不去拜见太守,反而在这里装神弄鬼,搞非法集会。王阳明此时正准备用心学的力量让他们屈服,可听课的人却抢了先,他们把来的人殴打了一通。
思州太守对此气冲斗牛,发誓要给王阳明好看,但王阳明的一位老乡、思州的按察副使毛应奎安抚了太守,并且给王阳明写了封信,要求他给太守叩头认罪。
王阳明给他回了封信,这封信是最见心学“不动心”功夫的,而且是对付挑衅者最锐利的武器。王阳明在信中主要谈了三点。龙场斗殴事件当然是来挑衅的人吃了亏,所以王阳明先做高姿态,给思州太守一个台阶下:流氓来闹事,肯定不是太守的意思。既然不是太守的意思,那就证明他没有用心,心外是没有任何事的,所以这件事跟太守无关。即跟大守无关,也就是跟我无关,我与太守没有任何冲突,所以根本不存在我向他太守谢罪的问题。
第二点:磕头虽然是家常便饭,但也有规矩的。如果不该磕而磕或者该磕却不磕都违反规矩,很显然,第一点我就说了,我属于不该磕头而却要去磕头的那一种。
第三点:你当我是软柿子吗?我来到龙场后,什么没有见过?天上飞的吃肉的鸟,地下跑的舔脸皮的狗熊,土里钻出来的毒虫,漫天的毒雾,我如果不是命大,一日都死三次了。可你看我现在对这些困难很不动心。思州太守真要是加害我,那我只能当他是狗熊、毒虫了。既然是狗熊和毒虫,我岂能动心?
这是王阳明第一次发挥心学的力量小试牛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能遇到向自己挑衅的人,我们和他人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些矛盾。当这种人向你发动进攻时,你第一要做的就是千万不要先动心,一旦动心,你的情绪就会发生波动,理性思维就会受影响,就会做出错误的决策。只有不动心,才能找出最合适的应对“心”法,归根结底,不动心就是把自己挪移到事情之外来看待事情。告诉自己:这件事其实跟自己无关,用这种心念重新回到心上来,用心的力量加以解决。
不动心并不是退缩,而是面对挑衅者时不要动怒,是要在敏锐观察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柔和反应。至于面对挑衅是否反击,如王阳明所说,听从你心灵的命令。
02
面对挑衅,随机而动
心智成熟的人,永远都是在外界事物干扰自己时而不动心的人。谁能达到“不动心”的境界,谁的内心就能在大荣大辱面前“岿然不动”,并在“岿然不动”中随机而动,用心的力量巧妙地解决问题。
在王阳明平定了宁王朱宸濠叛乱后,以张忠和许泰为代表人物的一些人进入南昌城,希望能在朱宸濠这个老巢中大赚一笔。他们当时的身份是处理宁王余孽特别大使。接待他们的正是攻陷了南昌城的王阳明本人。
按规定,身为江西地方官(南赣巡抚)的王阳明应该去拜见两位中央特使大人。张忠特意给王阳明设立了下方的旁席。王阳明面不改色直接走到上席坐下,然后用亲切的口吻招呼张忠等人坐下方的旁席。张忠这位刘瑾的同行火冒三丈,破口大骂。王阳明却不动声色、心平气和地指点他们:这是正常的官场交际礼节。我是政府官员,你们是宫廷官员,你们的品级比我的要低,你们坐在那位子难道有错吗?
许泰和张忠惊惧,二人平生第一次遇到了对手。对此,两人心生怀恨,决定复。他们派人到王阳明家门口破口大骂,每十人为一组,一组骂半个时辰,有人专门送饭送水。第二天准时准点到现场到。这些骂人的人都是中央军,他们骂得起劲的理由是,王阳明把他们的功劳占了。王阳明“此心不动”,以静待动,随机而动。王阳明这招很快发生效力:城里的老百姓不干了,他们组成庞大的骂人组织,来对抗那些中央军,甚至准备动用暴力。
王阳明对百姓说,这些人之所以这样叫骂得厉害,是因为跋山涉水来到陌生之地,水土不服,思念家乡,只是发泄情绪。咱们应该将心比心,体谅别人的难处。
王阳明不仅这样说,还把这些话写到布告上,广而告之。中央军看到这些布告后,自惭形秽,思乡之情真的被挑起,一哄而散。王阳明一见成效,立即出第二招:下令南昌举行祭祀祖先礼。中央军看到南昌城里到处都是招魂的白幡,一片哭声,马上就动了思乡之情。当张忠与许泰发现自己的军队人心涣散时,挽救已晚。没有了军队的配合,他们就不能在南昌城中打砸抢,不能打砸抢,就没有财富流进口袋,他们在南昌城的意义就荡然无存。
许泰和张忠等人没有捞到实惠,二人这口恶气真是难出。临走之前,他们必须让王阳明出一下丑。在二人眼中,王阳明是个书生,骑马射箭肯定一塌糊涂。张、许二人把王阳明硬是邀请到训练场,递过去一张弓:“来,射一箭。”王阳明站在那里,面无表情,一动不动。二人掩嘴而笑,笑声狂妄。王阳明就在这二人放肆的笑声中,突然举弓,一个漂亮的亮相后飞速射出三箭,三箭全中靶心,训练场上先是一片寂静,接着就是雷鸣般的欢呼声。
张忠、许泰被震在当场,王阳明温和地把弓还给张忠,微微一笑。这一次,王阳明面对挑衅,运用的应对策略是展示自己的能力。
在平定宁王叛乱时,王阳明曾说“此心不动,随机而动”是兵法的要义。他说心会经常处于“妄动”状态,即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像滚雷一样不断在心中炸响,这时我们的行动就像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面对别人的挑衅,我们的心也会容易处于“妄动”,此时我们随心而动的决策很可能会中了挑衅之人的圈套或者导致双方矛盾升级,所以面对挑衅,我们不妨学一学王阳明的心学智慧,努力“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本文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所有,如有,请联系删除。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推荐搜索词:
1.此心不动随机而动是什么意思
2.此心不动随机而动心生万法应变无穷
3.此心不动随机而动原文
本文标题: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