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族和蒙古族区别
蒙族和蒙古族区别推荐文章1:蒙古的面积比内蒙古大不少,为何人口还没呼和浩特多
说起蒙古,绝大多数人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蓝天草原的那种场景,似乎蒙古的人口总是没有那么多那么稠密的,好像蒙古的牛羊要比人的数量多得多。
的确,从人口密度方面来说,蒙古高原上的人口并不算密集,但是地区之间的差异,仍旧是非常明显的,我国内蒙古的人口目前超过2400万,而北边的蒙古国人口却仅有330万,要知道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的常住人口,都有340多万。
蒙古草原游牧生活
不仅如此,蒙古国的面积超过150万平方公里,比118万平方公里的内蒙古大出不少,按理来说蒙古的各方面条件也并不会比内蒙古差很多,但是其人口数量只有内蒙古的零头,使得蒙古也成为世界上最地广人稀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平方公里才两个人。
蒙古高原因为海拔比较高,维度也不低,在过去科技水平不高的时候,的确无法承载那么多的人口,蒙古高原上的人们大多都以游牧为生,十三世纪成吉思汗一统蒙古各部时,蒙古的人口也才达到百万的样子,到了元末明初,蒙古的人口依旧不是很多。
蒙古高原上的风光
明朝两百多年的岁月,蒙古大致上日子也算是比较太平,到了明末清初,蒙古高原各部的总人口数量已达到千万规模,这也成为与清朝联盟的重要基础。
众所周知,清朝当年得以击败明朝,得以最终入关夺取中原的江山,与蒙古之间的联盟是个非常关键的因素,清朝施行所谓的“满蒙一家亲”,但实际上,清朝在背后捅刀子:自始至终清朝都没有放松对于蒙古的警惕,并且用软刀子不断在割蒙古。
晚清时期的蒙古贵族女子
清朝时期,对于蒙古奉行三策,也就是:满蒙联姻、分封以制其力、崇释以制其生。
满蒙联姻好理解,当时大量清朝的宗室女子远嫁蒙古,而蒙古的女子也不断嫁入清朝宫廷当中作为后妃;分封以制其力,也就是在蒙古施行盟旗制度,同时大规模分封蒙古贵族,让蒙古各部在自己的封地固定下来,不允许互相联系,也不允许随意转变牧场,如此一来使得蒙古各部逐渐变成一盘散沙,再也难以与朝廷对抗。
北洋时期的蒙古喇嘛
而要说最厉害的还是“崇释以制其生”,当年元朝的时期,西藏的藏传佛教也就是喇嘛教就传入了蒙古高原,后来也不断兴盛,清朝干脆在蒙古大力扶持喇嘛教,建立大量寺庙的同时还要求蒙古家庭必须出男丁出家为喇嘛,而且比例很高,如果家里五个儿子,需要有三个出家作为喇嘛,并且这些喇嘛不事生产也不需要服徭役、劳役,不需要缴纳赋税。
从小出家的蒙古男子
表面上好像没啥问题,可关键是大量蒙古青壮年男子出家成了喇嘛,能够成婚繁衍人口的男丁数量就迅速减少,并且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减少,很多的苦力劳动就需要由女子承担,使得很多的蒙古女子不堪劳累,身体越来越差,蒙古高原本身经济落后,缺医少药,如此循环往复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经过清朝两百多年的“亲近”,到了晚清时期,蒙古的人口已经减少到了不足百万的程度,尤其是漠北蒙古,也就是现在的蒙古国,宣统二年,漠北蒙古总人口甚至还不到三十万。
19世纪末的蒙古家庭
近代的时候,不管是现在的蒙古国还是内蒙古,人口都已经变得相当少,但是与蒙古国不同的是,近代内蒙古发生了一件大事情,那就是被称作“三大移民潮”之一的“走西口”。
所谓的走西口,就是长城以南的汉地居民越过长城,前往内蒙古地区居住生活,这种事情很早就已经有了,但是在近代达到了一个高峰,尤其像是山西陕西北部地区,当地人口稠密耕地匮乏,过去清朝禁止汉地与蒙古之间交流,以免把先进的生产生活技术传入,可后来清朝实在是压不住了,大量汉民进入内蒙古地区。
蒙古牧民
像是如今的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大多数的人口祖上都来自于山西、陕西,内蒙古虽然有两千多万人口,但真正蒙古族也就六百万的样子,其他都是近现代移居过去的汉地民众。
大量的移民,不仅充实了内蒙古地区的人口,而且带来了很多先进的技术,使得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起来,当地很多原本以游牧为生的家庭,逐渐开始定居,之后人口也就开始迅速繁衍,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近代草原上的蒙古生活
反观外蒙古,经过清朝折腾之后,那人口也是所剩无几,近代趁着中原大乱,沙俄与日本等纷纷渗入蒙古高原,而当时的蒙古王公与喇嘛教至高统治者哲布尊丹巴等,纷纷搞事情要脱离秋海棠的版籍,那时候的蒙古,没个消停的时候,直到二战结束以后,蒙古国正式诞生的时候,其人口也并没有增加多少。
直到1959年的时候,蒙古国人口也才九十多万,每到百万,这么小的基数,即便是增长速度很快的话,也很难在几十年时间内增加多少,而且很长时间内,蒙古的人口增速都很慢。
蒙古首都乌兰巴托郊外
要知道蒙古高原本身自然条件就不怎么样,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环境之下,要么是荒漠要么是戈壁要么是草原,内蒙古的东部比较湿润,那种印象里的蒙古草原其实大多在内蒙古,而蒙古国更加干旱寒冷,大部分的草原都是那种干巴巴还带着荒漠的类型。
因为当时的蒙古受制于苏联,并没有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农业仍旧是以游牧为主,生产能力非常低下,经济发展得也不怎么样,蒙古国的平均寿命也很低,多重因素叠加,蒙古的人口增长速度就长期保持在很低的水准之上。
养殖驯鹿的蒙古人
这么多年过去了,拥有高度丰富资源的蒙古国,仍旧是个经济发展水平挺低的国家,不仅如此,蒙古国大规模无节制放牧,使得蒙古八成以上的草场都在退化,荒漠化加速,蒙古的生存环境持续在恶化,这样的环境,当然也很难持续支撑人口增长。
反观内蒙古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工业与农业基地,内蒙古这么多年来经济发展得相当不错,人均GDP水平位居全国前列,而且大多数的内蒙古牧民都不再游牧,而是固定下来发展畜牧业,效益大幅提高的同时也保护了草原的生态环境,内蒙古的发展,可谓是全面领先于北边的蒙古国。
清朝蒙古中心乌里雅苏台
蒙族和蒙古族区别推荐文章2:中国只有蒙古族没有蒙族的说法,不能因为方便就随意简称
首先,在各类新闻道中经常会出现把“蒙古族”简称为“蒙族”,小编查了一下,中国共有56个民族,他们分别是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朝鲜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经过查询不难发现,我国根本就没有蒙族这个民族,中国只有蒙古族没有蒙族的说法,不能因为方便就随意缩写。
“新闻道中的禁用词”总共分为五类,社会生活类的禁用词、法律类的禁用词、民族宗教类的禁用词传闻、涉及我国领土主权和港台澳的禁用词、国际关系类禁用词。其中民族宗教类的禁用词中显示,“蒙古族”不能简称为“蒙族。
新华社新闻道中的禁用词(第一批)原文中其中第三大类民族宗教禁用词第16条规定:对各民族,不得使用旧社会流传得带有侮辱得称呼。不能使用“回回”、“蛮子”等,而应该使用“回族”等。也不能随意简称,例如“蒙古族”不能简称“蒙族”,“维吾尔族”不能简称“维族”,“哈萨克族”不能简称“哈萨”等。
因此我们常说的蒙族实际就是蒙古族,因为根本就没有蒙族这个民族,中国只有蒙古族。民族简称这种错误的观念我们应该及时改正,如在各类新闻道中出现此类情况就意味着违反了国家权威部门的管理规章制度,相关单位和个人将受到相应的追责。
以上为小编个人理解,感谢您阅读我的文章,如果您也喜欢小编的文章,请关注、点赞、转发、分享,谢谢您的鼓励和支持!
蒙族和蒙古族区别推荐文章3:中国内蒙古的蒙古族有400多万人,为何比蒙古国的全国人口还多?
蒙古国是仅次于哈萨克斯坦的世界第二大内陆国,国土面积156万平方公里。
蒙古国面积广阔,但该国人口却只有330万,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蒙古族占据97%的比重。
▲蒙古(绿色),世界第二大内陆国
蒙古国虽然是蒙古族比重占绝对优势的国家,却不是蒙古族人口最多的国家。全世界的蒙古族人口共有1000万。
其中,中国境内有600万蒙古族人口,占全球蒙古族总人口的60%。
▲蒙古国的蒙古人
中国的蒙古族有70%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人口有400多万,比蒙古国全国人口多出三分之一。
那么,世界上为什么会有两个蒙古地区呢?为什么中国的蒙古族人口比蒙古国人口还多?
一、蒙古帝国的扩张
蒙古族是活跃在蒙古高原上的草原民族。根据人类学家的研究,蒙古族的祖先源自发源于蒙古高原的东胡等多个使用原始蒙古语的部落。
▲东胡,蒙古族的祖先之一
其中,生活在额尔古纳河东岸,以苍狼和白鹿为绰号的室韦部落实力最强,被视为现代蒙古族的祖先。
▲额尔古纳河
公元10世纪之前,蒙古族的活动区域主要在呼伦贝尔地区,他们在和南方的唐朝接触了先进的技术后,生产技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公元10世纪,唐朝灭亡后中国陷入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分离状态。从10世纪到12世纪,中国北方地区建立了两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契丹人的辽国和女真人(满族祖先)建立的金国。
蒙古人实力较弱,从10世纪初到12世纪时期长期处于辽国和金国的控制之下,而且蒙古人内部的各氏族之间征伐不断。
▲金朝时期的蒙古族四分五裂
公元12世纪末,杰出领袖铁木真逐渐统一了蒙古部落。1207年,铁木真建立了蒙兀儿国,也就是蒙古汗国。
▲成吉思汗铁木真
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部落之后,开启了一系列对外扩张的步伐。前宗主国金国和西夏成为了蒙古汗国进攻的目标。
当时的蒙古人的语言只停留在口头,还没创立文字。在对外征伐的过程中,成吉思汗借鉴了回鹘的文字,创立了蒙古文字。这就是今天的蒙古语书写的前身。
▲蒙古语的1-5
1227年,蒙古汗国消灭了西夏,蒙古人大批迁徙到黄河流域,占领了河套平原一带。
▲河套平原
此后,蒙古汗国继续向西作战,打败了西部的西辽,占领了天山一带。大批蒙古人迁移到了西部,形成了西蒙古的前身。
▲蒙古族南下前的中国北方局势
占据了北方、西部的草原地带后,蒙古汗国把扩张的目标对准了更加富庶的南方——金国和南宋。
金国和南宋的矛盾很深。蒙古决定联合南宋进攻金国。1234年,蒙古汗国灭亡了金国。
▲蒙古联合南宋灭金
灭亡金国的时候,蒙古汗国也把势力扩张到整个中国北方地区。1234年,蒙古汗国开启了对宋的作战。
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将国都定在了北京,改国号为“大元”。元朝建立后,加强了对南宋作战。1279年,元朝灭亡南宋,元朝统一了中国。
▲元帝国
随着蒙古的持续对外扩张,蒙古人从原来的额尔古纳河地区南下,占据了蒙古高原全境、黄河的河套平原一带,人口规模逐渐扩大。
二、清朝统一蒙古
元朝灭亡了南宋后,引起了南方广大汉人的不满。
1350年代,不满异族统治的汉人发动战争,反抗元朝。1368年,起义军占领了元大都,建立明朝。明朝建立后,广大汉地重回汉人统治。
▲朱元璋占领元大都
明朝建立后,蒙古人在元顺帝(末代皇帝)的带领下退回长城以北,活动范围在蒙古高原。
明军始终无法消灭蒙古部落。只能借助长城防御蒙古军队南下。长城是明朝军队与蒙古贵族对峙的前线。
▲明朝和北元对峙
1388年,北元因为皇室争权夺利最终灭亡。蒙古主要分为鞑靼(东蒙古)和瓦剌(西蒙)。鞑靼和瓦剌都未能最终统一蒙古族。
但明朝随着阶级矛盾的激化、皇帝长期不理朝政,也始终无法北上占领蒙古的土地。
▲明朝地图,始终没占据蒙古地区
16世纪末,明朝陷入衰落,中国东北的建州女真(满族祖先)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部落,建立后金政权。
后金政权建立后,和世居在中国东北的蒙古政权采取了会盟、联姻的方式,壮大自己的实力,以备和明朝作战。和女真联姻的蒙古诸部成为了八旗蒙古的前身,即内属蒙古。
▲满蒙联姻
1636年,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清朝建立后,开始了新的南征北战。
对于未能联姻的蒙古诸部落,清廷采取了安抚和围剿并用的举措。漠南地区(大漠戈壁以南)的蒙古诸部在满蒙八旗的安抚和围剿下,归顺了清朝。
▲漠南蒙古归顺
东蒙古部落中,不愿意归顺的逃亡至漠北地区,继续对清作战。
直到1688年,康熙征服了包括土谢图汗部、赛音诺颜部、车臣汗部和札萨克图汗部在内的漠北蒙古诸部。
▲漠北蒙古(喀尔喀蒙古)后来才归顺
至此,东蒙古地区全部归属清朝。
因为清朝的疆域囊括了满、蒙、汉在内的多个民族,对于全国地域划分采取了“因时顺地、变通斟酌”的方式。汉地延续了明朝以来的汉地十八省政策。
对于包括自己祖居之地等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不同的方式。
内属蒙古采用了和汉地政权相似的州县制。外藩蒙古地区采取了设盟、建旗、划界的方式整合,这也就是日后内蒙古盟旗制度的由来。
清朝按照归顺的先后,划分为内札萨克蒙古(漠南)和外札萨克蒙古(漠北)两个部分。内札萨克蒙古也就是如今内蒙古自治区的雏形。外札萨克蒙古即外蒙古的雏形。
▲清朝时期的内蒙古和外蒙古
内札萨克蒙古所在的地区位于大漠以南,土壤肥沃,水草丰美,人口增长较快。到了乾隆时期,内札萨克蒙古共24部,69旗,设6盟。因为内札萨克蒙古早就归顺了清朝,对于清朝的向心力较强。
▲内蒙古与外蒙古
外札萨克蒙古地区大多数地区地处荒漠地区,土壤贫瘠,人口增长率较低。外札萨克蒙古只有4个部落。外扎萨克蒙古归顺清朝时间较晚,离心力较强。这为后来外蒙古独立奠定基础。
清朝驻扎外蒙古的基地库伦,成为了日后蒙古国的首都——乌兰巴托。
▲19世纪60年代的库伦,乌兰巴托
三、蒙古独立
1840年鸦片战争清朝战败,国力下降。清朝对于汉人的控制越来越弱。
19世纪40年代,部分内地汉人通过走西口的方式,迁至内扎萨克蒙古地区的首府归绥,与当地蒙古人合居。
清朝的衰落给了俄国入侵的机会。从1850年代开始,沙皇俄国开始入侵中国北方地区。清朝面临着严峻的内忧外患的局面。
对于中国可能发生的政变,当时俄国驻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于1854年表示:“中国一旦发生政变,也不应容许中国新政府把权力扩张到蒙古,在这种情况下,蒙古应受到俄国保护”。这给沙俄干涉外蒙古内政提供了借口。
从19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90年代,俄国通过强迫清廷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形式,割占了中国北方共1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攫取了在蒙古的特权。
▲俄国割占中国领土
随着清朝危机日益加深,清朝对外札萨克蒙古的控制越来越弱。这给了俄国策动外札萨克蒙古取得更大的自主权甚至独立的机会。
1911年,中国爆发辛亥革命,清廷的统治摇摇欲坠。外札萨克蒙古的贵族认为此时已经时机成熟,干脆宣布独立。外蒙古贵族在俄国的帮助下,还不断蚕食内蒙古地区的土地。
▲外蒙古独立宣言
外蒙古宣布独立时,其境内人口只有40万左右。其中主要是喀尔喀蒙古人。清末民初时期,由于漠南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更优越,中国境内的蒙古族人口数量已经超过百万。
1912年,北洋军阀政府取代了孙中山革命政府,成为了中华民国统治者。1913年底,北洋军队反击外蒙古军队。北洋军队的反击影响了俄国的利益。为了保住在蒙古地区的特权,俄国决定介入中国事务。
1915年,在俄国的介入下,中、俄、蒙在签定《恰克图条约》,俄国承认中国对外蒙古的主权。中国承认外蒙古自治,不得在外蒙古设治、驻军、移民。
▲《恰克图条约》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暂时退出了外蒙古事务。
1921年,中国陷入军阀混战。外蒙古的上层王公与蒙古人民党共同组建“蒙古人民革命政府”。1924年,在苏俄的帮助下,蒙古成立人民共和国。
蒙古此番行径没有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国家承认。但中国因为陷入北伐战争等问题,没有真正收复过蒙古地区。
▲蒙古人民共和国(1924年-1992年)
1928年,中国北伐取得统一。中国进入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对于中国的行省区划做出调整。原来的内札萨克蒙古地区被划入到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察哈尔、绥远、宁夏、甘肃八省。作为行政区的内蒙古不复存在。
▲国民政府拆分内蒙古
南京国民政府的此番划分,引起了中国蒙古族不满。
1931年,意图占领中国东北的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在中国东北策动伪满洲国独立,内蒙古东北部地区也随即沦陷。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4年二战欧洲战场法西斯战败。1945年1月,为了争取苏联对日作战,英美和苏联签定涉及外蒙古以及中国主权的《雅尔塔协定》 ,规定外蒙古维持现状。
国民政府为了支持苏联对日作战,于1945年8月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同意外蒙古在二战后进行独立公投。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1945年10月,外蒙古人口75万进行“独立公投”,结果98.5%支持独立。1946年1月,国民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
当时蒙古人民共和国有75万人,中国境内的蒙古族有100多万。
四、环境、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1946年,中国蒙古族人口比外蒙古人口多。内蒙古地区的蒙古族依然延续了盟旗制度。
▲现代的内蒙古自治区
二战结束后,中国迎来了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然而,1946年10月,国民政府不顾民众的反对发动内战,逐渐失去了民心。
到1947年,国民政府在北方逐渐失利,失去了对北方的控制。
1947年5月,为了贯彻民族平等原则,解决北方的民族问题需要。在解放区的土地上建立了第一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内蒙古成立
内蒙古自治区的地区划分,尊重蒙古族的传统治理,一定程度上延续了盟旗制。起初的内蒙古自治区只有呼伦贝尔、纳文慕仁、兴安、锡林郭勒、察哈尔五盟,面积53.8万平方公里,人口200万,其中50万蒙古族。首府为兴安盟的乌兰浩特。
新中国成立后,对于地方的行省划分进一步调整。
▲1951年的内蒙古
1954年,内蒙古首府迁至归绥,更名为原蒙古名——呼和浩特,意为青色之城。
经过多轮的省域变动,内蒙古的面积从53.8万平方公里增至118万平方公里,成为了中国面积第三大省级行政区。
▲内蒙古
随着中国行政区划的调整,中国的蒙古族大多数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约有420万,占据全区总人口的17%,多于蒙古国的全国人口(300万)。
▲内蒙古自治区的人口数据
内蒙古的蒙古族使用的蒙古语和蒙古国使用的蒙古语同根同源,相互差别不大。但由于蒙古是在俄国/苏联的支持下独立的。因此,蒙古国的蒙古语使用西里尔字母书写。中国的蒙古语用传统蒙古语书写。
▲蒙古国街头的蒙古语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拥有包括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在内的水草丰美地带,可以养活的畜牧较多。内蒙古西部的河套平原更是难得的耕地。拥有大量草场、耕地的内蒙古自治区可以供养更多的人口。
▲河套平原
此外,内蒙古自治区在新中国成立后,完成了工业化和医疗的现代化。因此,内蒙古自治区人口增长迅速。
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蒙古族人口为480万,其中内蒙古的蒙古族人口为393万。
蒙古国的面积156万平方公里,面积大于内蒙古,但该国三分之一的土地被戈壁所覆盖,可供养人口数量少。
▲荒漠化的蒙古
20世纪90年代,受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影响,蒙古的政体出现了变更,改称为蒙古国。
然而,放弃了苏联体制并没有给蒙古的经济带来发展。蒙古国经济发展严重依赖牧业和矿业,过度放牧使得原本荒漠化的国土承受能力进一步下降,荒漠化严重。
▲1992年后的蒙古国国旗
2022年,资源丰富的蒙古国,人均GDP只有4000美元。蒙古国人口三分之一集中在首都乌兰巴托。乌兰巴托全年平均气温低于0度,冬季最冷可以到达零下40度。但该地的自然条件相比于内蒙古来说依然十分恶劣。
1991年苏联解体时,蒙古国人口约210万,如今的蒙古国约330万。
相比之下,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自然条件相对较优越。2022年,内蒙古人均GDP达到9.65万元(1.4万美元),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蒙古国。
▲呼伦贝尔草原
长期|雄鹰
直播吧体育|足球与历史爱好者
责任编辑|Thomas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环球情员主编
蒙族和蒙古族区别推荐文章4:蒙古国和内蒙古差距有多大?资源都很丰富,为何发展却大不相同?在中国的北方有一个省叫做内蒙古,而和它紧紧相连的另一个国家却叫做蒙古国,那么这两个地方到底有什么渊源呢?两个地方的发展差距又有多大呢?
蒙古国位于亚洲中部的蒙古高原,东西南三面均与中国接壤,而北面则与俄罗斯西伯利亚为邻。而当我们翻开中国历史的版图时,不难发现,在清朝前期,现在的蒙古国其实是中国的一部分。在13世纪之初到清朝末期之前,整个蒙古高原都是蒙古族人繁衍生息的地方。而在13世纪初期,蒙古游牧民族崛起,当时成吉思汗统一了整个蒙古高原,并建立起了蒙古帝国,随后,他的后代忽必烈逐渐占据了当时的中原大部分地区,并且建立了元朝,其国土就包括现如今的中国大陆、蒙古高原以及外东北等地区。
但后来随着明朝势力的逐渐崛起,朱元璋率领部队将蒙古族人赶出了中原地区,并建立了明朝,而当时的蒙古族人便将残余势力退回至塞北地区,准备在北方继续维持自己的政权,并且有朝一日能够和明朝对抗。随后,满族的统治者和当时的蒙古部落联盟,组建成了大清王朝,并且迁都至中原,在其强强联盟之下,很快收复了周边的漠北、以及蒙古族部落。自此,清朝的版图就包括了现在的整个蒙古高原地区。但16世纪的时候,当时的沙俄帝国就和现如今的外蒙古有一些来往,并且在雍正5年,中俄签订了《布连斯奇界约》和《恰克图界约》,两次重性划分两国边界。而这也直接表明了外蒙古只是清朝的一个管辖区域。
本文标题:蒙族和蒙古族区别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