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偶句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1:一生必背99句诗词对偶佳句,读完唇齿留香(建议收藏)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对偶是中国诗词和对联创作的常用手法,讲究文句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对、意义相关。


  对偶使语言凝练,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使两方面的意思互相补充和映衬,加强语言的感人效果。


  今天就从隐娘整理的99句对偶佳句,体会汉语凝练和谐之美吧~


  写人记事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远梦归清晓,家书到隔年。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描景状物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漠漠水田飞白鹭,阳阳夏木啭黄鹂。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哲理修养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托物寄兴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言志抒怀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一寸丹心图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四时节令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云尽月如练,水凉风似秋。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友谊爱情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样的对偶佳句,你还知道哪些?


  欢迎在留言区与诗词君分享~


  对偶句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2:100句古今绝美对偶佳句

  文化广角 【100句古今绝美对偶佳句】对偶是中国诗和对联创作的常用手法,文句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意义相关,充分体现汉语凝练和谐之美。转发收藏!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对偶句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3:100句古今对偶佳句

  汉语之美【100句古今对偶佳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今天,国际母语日。100句古今对偶佳句 你会背几句?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对偶句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4:修辞手法辨析与运用

  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格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从近几年的全国中考试题来看,修辞手法类的试题主要考查考生使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甘肃对修辞方法的理解和运用上,除了考查学生对常用的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的辨析,还考查了解教材中经常出现的特殊修辞手法,如借代、对比、引用、反语、通感、互文、双关、回环、顶真等。复习备考应从常用是修辞方法入手,结合课本,全面复习。常见的修辞方法的判断方法具体为:


  1.比喻的判断方法:①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型的事物;②本体和比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性;③要有比喻词(注意:不一定有比喻词的句子都是比喻句)。


  2.比拟的判断方法:①是否把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物人的思想感情或动作行为;②拟人句使所写“物”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表意丰富。


  3.借代的判断方法:①看是否直说某人或某物的名称;②看是否用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


  4.夸张的判断方法:①看是否有对客观事实的夸大或缩小;②看是否符合客观规律。


  5.对偶的判断方法:①看结构是否相同、字数是否相等、意思是否相关或相反;②看音节是否匀称、音律是否具有和谐的美感。


  6.排比的判断方法:①看内容是否紧密关联、结构是否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是否基本一致;②看是否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排列。


  7.设问的判断方法:①看是否是无疑而问;②看问句后面是否带有回答;③看答案是否和问句相关。


  8.反问的判断方法:①看问句后面是否有回答,如果没有,就是反问;②看问句是否表达的是强烈的肯定的意思。


  1.比喻。


  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常见形式是“甲像乙”。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变成、构成了”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2.比拟。


  比拟: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人: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2)拟物(借物喻人):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3.夸张。


  夸张: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


  (1)大夸张。故意把事物说的“大、多、高、深、强”等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实说的“小、少、低、浅、弱”等的夸张手法。例如:乌蒙磅礴走泥丸。


  (3)超前夸张。用一件事物将来的将来可能出现的结果来形容这种事物现在的状态,或把一件事物将来的状态提到现在的状态之前的夸张手法。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翠绿的麦田,就都嗅出白面包子的香气来了。”


  4.排比。


  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可分为句子成分的排比、句与句的排比、段与段的排比。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


  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基本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6.反复。


  反复: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7.设问。


  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


  反问:又称激问、反诘、诘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例如:我呢,难道没有该责备的地方么?


  9.借代。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1)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2)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地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3)具体代抽象。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4)工具代本体。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5)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10.反语。


  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来的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藤野先生》)


  11.对比。


  对比: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12.双关。


  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或音近)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13.顶针。


  顶真: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这种修辞手法,叫作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例句:友情是花,引来群群之蝶。友情是蝶,两人翩翩起舞。友情是舞,舞出激情之火。友情是火,永恒地在燃烧。


  13.互文。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烟笼寒水月笼沙;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14.回环。


  回环:简单地说回环就是顺读逆读一个样。回环就是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联系。回环可使语句整齐匀称,能揭示事物的辩证关系,使语意精辟警策。例如:响水潭中潭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佛山香敬香山佛;翁源乳养乳源翁。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一、下面句子所用修辞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毕淑敏说:“苦难就像感冒,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谁告诉你们世界永远是阳光灿烂,请记住他是一个骗子。”


  B.在乌黑的无边夜空中,李煜所见之月,如钩,尖锐的钩,勾人心魄。


  C.平凡如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去耕耘。


  D.远远地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答案】A


  【解析】A.“苦难就像感冒,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不是比喻,意思是“苦难跟感冒一样,不可避免”,并不是把苦难比作感冒; B.“如钩”是比喻,把弯弯的月亮比作“钩”,比喻词是“如”;C.“平凡如泥土”是比喻,把平凡比作泥土,比喻词是“如”;D.“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是比喻,把街灯比作明星。故选A。


  二、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B.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C.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D.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方法的把握。ABC三项都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D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故选D。


  三、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句是(

  )。


  A.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呢?


  B.如此喜剧的事大家岂肯放过?


  C.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D.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辨析。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解答时根据各个修辞手法的特点来判断。反问与设问的区别: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确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D项运用了设问的修辞,其余三项都运用了反问的修辞。


  四、对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松做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拟人)


  B.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夸张)


  C.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排比)


  D.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比喻)


  【答案】D


  【解析】“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是拟人修辞,“回味”“乐趣”这些词语是人才能有的行为和感受,骏马和大牛本来不能有,这里用“回味”“乐趣”把骏马、大牛拟人化,故D错误,选D。


  六、下列判断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1)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


  (2)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谢谢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3)在没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海里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


  (4)大自然有时也会向他的儿女开战,在她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


  A.比喻 引用 排比 拟人 B.拟人 反语 排比 比喻


  C.比喻 反语 比喻 拟人 D.比喻 反语 排比 反语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根据各种修辞手法进行解答即可。


  七、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人间四月天,清丽典雅地涉水而来,轻轻浅浅,让你尽展笑颜。


  B.为了迎接四月,大地做了太多隆重的准备。


  C.四月的风恣意地亲吻着我们的脸,轻轻摇曳着我们的心。


  D.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与理解。本题中,D项运用的是比喻,其余三项运用的都是拟人。据此,答案为D。


  八、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若不日里赶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


  B.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C.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D.在作文的构思过程中,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与理解。A.句运用反问的修辞;B句是描写句,没有使用修辞;C句运用夸张的修辞;D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据此,答案为B。


  九、下列句子修辞方法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就像粒粒散落的珍珠,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B.亡了国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C.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精打采地低垂着。


  D.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所运用的修辞。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A项的比喻运用不恰当,“青山”和“珍珠”之间没有相似性。


  十、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B.秾丽的春天躺在静穆的晨光里,听那只娇柔献媚的百灵鸟向它歌唱。


  C.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


  D.在乌黑的无边夜空中,李煜所见之月,如钩,尖锐的钩,勾人心魄。


  【答案】C


  【解析】A.自问自答,是设问的修辞;B.“躺”字把春天和晨光人格化,“娇柔献媚”把百灵鸟人格化,是拟人的修辞;D.把月比作钩,是比喻的修辞;故选C。


  十一、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运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借代是很常见的手法,例如:“千里共婵娟”中“婵娟”代指“月亮”,“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汗青”代指“史册”。


  B.“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一句中的“水晶”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这时雨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一句中将“毛孔”比作“嘴”,很形象。


  D.设问在句中起强调的作用,比如“可我为什么今天听雨竟也兴高采烈呢?这里面并没有多少雅味,我想到的主要是麦子,是那辽阔原野上的青青的麦苗。”


  【答案】C


  【解析】C“将‘毛孔’比作‘嘴’”修辞方法类型分析不正确。“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是拟人修辞手法,不是比喻修辞手法。这里是从修辞角度来对语言进行赏析,学生应了解常用修辞的特点及作用。如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对比:突出描写对象的某种特点。反复: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夸张: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对偶:语句整齐、意韵铿锵。反问:增强语气,强烈抒情。学生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十二、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运用比喻,把他们比作高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朴实,表达了的赞美之情。)


  B.为什么我的眼里常舍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运用设问,先提出疑问,再回答“我”是因喜悦而“常含泪水”,强烈地表达了“我”的激动之情。)


  C.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运用拟人,将薄雪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阳光斜射下薄雪呈现出淡粉色的美丽情态。)


  D.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运用反复,使用两个“好一个”,强烈地表达了对黄土高原和安塞腰鼓赞美之情。)


  【答案】B


  【解析】A.把茂腾腾的后生比喻高粱,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对后生的赞美,故正确。B.诗中的“泪水”是因为见到被蹂躏的土地,这是悲愤的泪水,故题干中“因喜悦”的激动之情错误;故错误。C.“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雪人的动作和情感,写出了薄雪呈现出淡粉色的美丽情态,故正确。D.“好一个”“好一个”反复修辞的运用,写出来自己的赞美之情。故正确。 故选:B。


  十三、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运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谦让是一种豁达的心态,就如一泓清泉浇灭哀怨嫉妒之火,可以化冲突为祥和,化干戈为玉帛。”这句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突出了天气的酷热难耐。


  C.“什么是英雄?英雄当如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有国士的担当。”此句设问,自问自答,阐释英雄这一称呼的内涵。


  D.“草地年轻,绿得很天真;山峦老迈,绿得圆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草地”“山峦”当作人来写。


  【答案】B


  【解析】B.“天热得发了狂”是拟人的修辞,“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故选B。


  十四、对下列句子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的绵长轻柔的特点,同时又使表意凝练,音韵和谐。


  B.“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一句中“镶嵌”一词很有表现力,让人觉得老王是门框的一部分,逼真地写出了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特点。


  C.“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是在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柱头上雕刻的不同姿态狮子的可爱。


  D.“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破土萌发的情态,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答案】C


  【解析】C.“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分析不正确,应是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故选C。


  十五、对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该名运用对偶和夸张的修辞方法,描绘了一幅江流浩淼,山色迷蒙的优美画面。


  B.“如果生命是树,尊严就是根;如果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尊严就是飞翔。”该句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形象而深刻地说明尊严高于生命。


  C.“跟前的山,已把夏天的翠裙换成了深秋茶绿色的晚服。”该句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山色随着季节的变化变化的特点。


  D.“一味地追星,一味地模仿、哪里还会有创新的意识?哪里还会有开拓的精神?”该句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批评“追星族”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其中D项有误,该句是运用了反问修辞。故选D。


  十六、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从形色,动作上写出海燕矫健勇敢的雄姿。)


  B.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运用谐音双关和比喻,揭示了四大家族中薛家的财富和奢侈生活。)


  C.“梨花一枝春带雨”一语,写其寂寞之状,凄婉动人,无与伦比。


  (运用的引用的修辞手法,传达出对梨花的真切内心感受。)


  D.他们两位老朋友谈天说地,我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不必要的旁听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尴尬心情。)


  【答案】D


  【解析】D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需要注意不是句子里含有“好像”就是比喻句。


  十七、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更漂亮”运用反语,讽刺、批判了额尔金等人对巴特农神庙和圆明园的破坏,表达了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无比愤慨。)


  B.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运用设问,把上文对“业”可敬原因的讨论,转换到怎样做才是“敬业”上,对“要敬业”这个分论点的阐述起了推进作用。)


  C.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运用排比、比喻,“脊梁”比喻中国自古以来有着坚定信念、不屈精神、对历史发展起重大推动作用的优秀儿女,形象地揭示出中华儿女身上坚定、正直、顽强的精神,以及对中国历史发展起到的重大作用。)


  D.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运用借喻,把杨二嫂比作圆规,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杨二嫂的形体特点——瘦,也表现了她的尖刻、庸俗。)


  【答案】D


  【解析】D.“圆规”指杨二嫂,这是借代的修辞手法。故选D。


  十八、下列对语法知识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放眼望去,金黄的油菜花已经开始在山头侵占一寸寸土地,若是再等几天,满山遍野就会成为它的国度。油菜花田将是一片金黄的花海,它是那么灿烂亮丽。试想,若是没有阳光,只是看着这片花海都有仰天接受阳光的冲动吧。它是那么繁茂,整个天空都为之丰盈;它是那么绚烂,全世界似乎都失去了色彩。


  A.文中加点的“在”是介词,“侵占”是动词,“满山遍野”是并列式短语。


  B.“油菜花田将是一片金黄的花海。”这个句子中“金黄的”是定语。


  C.“若是再等几天,满山遍野就会成为它的国度。”这个句子是承接复句。


  D.“它是那么绚烂,全世界似乎都失去了色彩。”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


  【答案】C


  【解析】C.从“若是……就……”可以看出,这个句子是假设复句。故选C。


  十九、对下面语段中画横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几天前,我来到乡下,欣赏到一派乡村的春色:①绿油油的稻田衬托着金黄的油菜花,波光粼粼的水塘倒映着袅娜的垂柳,淡淡的绿荫掩映着朴素的白墙黑瓦,是那么的清新,那么的美丽。轻轻走入田野,一股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②温暖的阳光下,斑斓的蝴蝶调皮地追随着行人上下飞舞,是那样地让人留恋。③四月的乡村到处都呈现出一派生机,简直就是一首生意盎然的田园交响曲。三月之初,这里还下着大雪,想不到春色还是如约到来,而且比往年更美丽、更妖娆,④这难道不是一种奇迹和幸运吗?


  A.①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从多个方面描绘出春天的乡村清新、美丽的特点。


  B.②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表现了阳光下蝴蝶翻飞惹人留恋的情景。


  C.③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美丽乡村生意盎然的特点。


  D.④句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对春天的到来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


  【答案】D


  【解析】D.第4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反问;故选D。


  二十、你认为下列选项中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①脱贫攻坚的人间奇迹,写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写在奔腾的历史洪流中。②无论是雪域高原、戈壁沙漠,还是悬崖绝壁、大石山区,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了每一个角落,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无数人的梦想因此而实现,无数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③四川大凉山,阿土列尔村——悬崖峭壁上,17条藤梯的痕迹还清晰可见。④穿上节日才穿的衣裳,344名村民走下新修的2556级钢梯,翻过了那座压在头上的“贫困大山”。⑤湖南湘西州,十八洞村——“山沟两岔穷圪垯,每天红薯包谷粑”,这是孔铭英嫁到村里后学会的第一首苗歌。⑥如今,家里创办了“巧媳妇”农家乐,她在厨房亲自掌勺,一天要招待好几拨客人。⑦云南贡山县,独龙江乡——一个深山峡谷里与世隔绝的少数民族。⑧在皑皑雪山和茫茫林海之中,渐渐有了第一条公路、第一座隧道、第一栋安居房……独龙族实现了“一步千年”的跨越。


  A.第②句运用的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脱贫攻坚像阳光一样温暖,也强调了脱贫攻坚给很多人带来了新的幸福生活。


  B.第④句“贫困大山”一词语义双关,一层意思是人们生活中真实的大山,一层意思是人们贫困的生活就像沉重的大山一样。


  C.第⑤句中引用的句子写出了十八洞村以前生活的贫困、艰辛、不易,是为了与后文写到的这里现在的幸福生活作对比。


  D.第⑧句“一步千年”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独龙乡现在交通便利、出行快捷的特点。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D.有误,“一步千年”是运用了引用修辞,生动地写出了独龙乡现在交通便利、出行快捷的特点。故选D。


  二十一、我班很“牛”现在“牛”也成为了网络语言,作为形容词表现非常厉害,表示夸赞、佩服。你生活了三年的班级一定有很多很“牛”的地方吧?请你以“我班很牛”作为开头,夸夸你的班级,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70字左右)


  【答案】示例:我班很牛。牛在有深深的同学情谊,牛在有浓浓的学习氛围,牛在有学识渊博的老师,牛在不远的将来,我班人才济济,成为祖国的横梁!


  【解析】本题要求用“牛”来夸赞自己的班级,可以介绍班级里的牛人、牛事。例如:我班很牛,今年的运动会的场景还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也是从那一刻我觉得我们班是一个强大的集体,在别人面前提起我们班都觉得十分自豪。那么,镜头就回放到那一天……“加油!加油!加油!”在一声声鼓舞人心的呐喊声中运动会开幕了。第一场比赛虽然我们班不尽如人意,但我们没有灰心,而是给接下来的运动员鼓励让他们一定要“洗清雪耻”,可能是因为班集体的鼓励也可能是运动员的确实力过人,我们班早上接下来的几场比赛都拿到了第一或第二的名次。有了早上的激励,下午的团体赛也都是第一。就这样,我们班拿到了年级第一。看吧,是不是一个强大的集体?


  二十二、2021年4月16日,“中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季后赛燃起战火,拥有豪华阵容的辽宁男篮开始向总冠军发起冲击。作为辽宁人,请为你球队发一条朋友圈,为他们鼓士气、送祝福。(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70字以内)


  【答案】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内容符合要求,从鼓士气、送祝福两个方面表述;修辞使用恰当;语言流畅,字数符合要求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题干要求“作为辽宁人”,作答时要体现出“辽宁人”,“朋友圈”要求语言不必太正式,要从“鼓士气、送祝福”两个方面作答,注意不要超出字数。示例:我心中的辽宁男篮,你们像一颗星星,点亮了我对篮球的热爱,借你们一份汗水,还辽宁一片美丽,加油!冠军是属于你们的!


  二十三、按要求写一写。


  秋天有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是 ,其主要风俗是赏菊和登高。金秋九月学生进入新的学校,开始的人生旅途。展开想象,描绘那时你心中的情景秋色。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70字)


  【答案】①重阳节


  ②示例:九月一到,秋意在一个多雾的黎明溜来,它踮起脚尖掠过树顶,染红几片叶子,然后乘着一簇风飘过校园,带来凉爽,带来惬意。在这醉人的季节里,我也将迎来金色的收获。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传统节日”“主要风俗是赏菊和登高”可知这个节日是重阳节,每年的九月初九。描写心中秋景时,应紧扣秋天的景物特点,如树叶枯黄、遍地寒霜、金菊怒放、秋高气爽等。使用修辞时,可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增强文字的表现力。在写景中,应包含着自己对秋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二十四、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弘德中学举行“唱红歌,跟党走”歌咏比赛。九年级六班将在比赛中合唱《南湖的船,党的摇篮》一首歌,下面是为演出拟写的串台词,请将它补写完整。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50字以内。


  同学们: 下面请欣赏由九年级六班带来的合唱《南湖的船,党的摇篮》。


  附:《南湖的船,党的摇篮》(作词:乔羽)


  七月南湖水涟涟/烟雨楼台雨如烟/水涟涟雨如烟/荷花深处摇来一只船/摇来一只船


  七月南湖水涟涟/烟雨楼台雨如烟/云将收雾将散/湖面,上升起引航的帆/引航的帆/啊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你和人民心相连/心相连


  七月南湖水涟涟/烟雨楼台雨如烟/波光闪霞光闪/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人间/诞生在人间/啊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历史将从你这里揭开新篇/啊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历史将从你这里揭开新篇/揭开新篇


  【答案】示例:当年南湖的一只小船,历经百年,浴火重生成巨舰;还是这样一只小船,劈风斩浪,引领中华换新颜!


  【解析】本题考查串联词。围绕歌曲名字或内容写即可。注意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示例:七月南湖水涟涟,荷花深处摇来船。党的摇篮从此诞,引领人民勇向前。


  二十五、“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描绘一下我国北方“大雪”节气到来后“雪盛”的景象。(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着,天地间渐渐变成了白茫茫的一片。山川,河流。房屋、树木,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整个世界银装素裹,美丽得像童话一样。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景物描写能力。首先要理解“大雪”节气的特点,“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范围广。我国北方“大雪”节气到来后“雪盛”,要发挥想象,描绘大雪飘扬的美丽画面,大雪中大地、山川、树木等的变化,用形象优美的词句描写“雪盛”的画面,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二十六、根据上面材料,请替“宜州环保”撰写一则公益广告。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材料一: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2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世界环境日的设立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有利于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到改善环境质量的行动中来。


  【答案】示例:让地球生机勃勃,让家园绿意融融;还老人一个纯净的梦,给孩子一片蔚蓝的天空。


  【解析】本题考查拟写公益广告。注意紧扣主题“生态环保”,语言有鼓动性,有号召力,有文采,要简洁。示例1:生命自然,健康来自环保。示例2:一滴雨露,挽救一个生命;一片蓝天,拯救一个地球。


  二十七、在“翰墨飘香”活动中,主持人展示出三幅书法作品。请选择你喜欢的一幅作品,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谈谈其书法特点。


  【答案】示例1:张旭的草书:如疾风骤雨,落纸如云烟,如惊蛇入电,倏忽万里,有一种原始的粗犷之力美。


  示例2:颜真卿的楷书: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浑厚,挺拔开阔雄劲。


  示例3:王羲之的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笔法精妙,行笔潇洒飘逸,笔势委婉含蓄,有如行云流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书画作品的鉴赏能力。鉴赏书法作品,要从书法作品本身出发,从字的间架结构,字的形状,笔画的运用,字的神韵等多方面入手。仔细观察题中的书法作品,任选一幅,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谈出其书法特点即可。示例一:张旭的草书,狂放不羁,犹如龙行天空,奔腾放纵。示例二:颜真卿的楷书,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示例三:王羲之的行书,犹如活泼的小姑娘,灵动可爱,姿态优美。


  二十八、根据材料内容,请你为钟南山院士写句赞美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作为国家最高荣誉,“共和国勋章”授予的对象均为为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功勋卓著的杰出人士。此前,核物理学家于敏、中医药学家屠呦呦、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获得此项荣誉。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之一——84 岁的钟南山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钟南山院士是一名共产党员,他在特殊时期的“敢言”正与共产党的“讲真话”要求丝丝入扣,他“擅言”的能力与“敢言”的勇气,为新时代的奋斗者树立了标尺。


  【答案】示例:钟南山院士的“擅言”与“敢言”如同疫情洪流中的定海神针,牢牢定住人心,掌舵“战疫”前进方向。


  【解析】本题考查颁奖辞。围绕材料的中心句“他在特殊时期的‘敢言’正与共产党的‘讲真话’要求丝丝入扣,他‘擅言’的能力与‘敢言’的勇气”来阐发即可。示例:有的人会说,但不说;有的人不会说,但偏要说;钟南山院士,既敢言,也擅言。他是共产党员的标杆,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心骨。


  二十九、学校拟开设“榜样的力量”名人专栏。请你根据下列材料,为入选专栏的袁隆平写一段推荐词。要求:突出袁隆平的事迹和品质,语言简洁有感染力,运用第三人称,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


  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他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杂交水稻研究中。他带领研究团队用一千多个品种,进行了成千上万组杂交组合试验,终于攻克了杂交水稻这道世界难题。他不仅让中国人吃上了饱饭,同时,也帮助世界上很多贫困国家的人民吃上了饱饭。他把价值连城的珍贵稻种,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全人类,他做出了世界级的贡献,享有世界级的声誉,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衣着朴素,吃饭一个荤菜、一个青菜就很满足,但他工作非常严谨,事必躬亲,把80%以上的时间都花在了农田里。即使在90岁高龄,他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农田里看看。直到逝世前几个月,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


  袁隆平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年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答案】示例:一入农学深似海,从此休息是路人。袁隆平一生80%的时间,都是在农田度过的。泽被九州,魔稻祖师。他担得起民族脊梁!


  【解析】本题考查推荐词。注意要求:突出袁隆平的事迹和品质,语言简洁有感染力,运用第三人称,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示例:埋头苦干,把一生浸在稻田里;宅心仁厚,把苍生装在心头上!留取三尺卧榻,梦成万千稻香。他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对偶句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5:100句对偶佳句,汉语真的好美!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对偶是中国诗词和对联创作的常用手法,讲究文句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对、意义相关。


  100句对偶佳句,体会汉语凝练和谐之美吧~


  [ 写人记事 ]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三杯竹叶穿心过,两朵桃花上脸来。


  游子魂销青塞月,美人肠断翠楼烟。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日晚爱行深竹里,月明多上小桥头。


  [ 描景状物 ]


  桃灼灼,柳依依。


  雪茫茫,雨霏霏。


  山抹绿,燕剪柳。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鸟香。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漠漠水田飞白鹭,阳阳夏木啭黄鹂。


  [ 哲理修养 ]


  满招损,谦受益。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浊者自浊,清者自清。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一芽知春,一叶知秋。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花残无戏蝶,藻密有潜鱼。


  花香风气暖,云淡日光新。


  欲穷千

本文标题:对偶句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