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官长是什么级别推荐文章1:带你简单了解,二战德国陆军的军衔章

  大伙也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军服那叫一个帅,继承了普鲁士风格嘛,所以就有着一种复古的美感。


  能让军服帅,也不只是版式设计的有多好,而衣服上的军衔肩章和领章也有很大功劳,这两个物件就给军服增加了不少颜值。


  那这期文章就带着大伙简单了解一下,二战期间德国陆军的军衔章。


  

一、士兵级

  二战时期德国陆军士兵的分级与其他国家的不太一样,成分较为复杂,主要分为列兵、上等列兵、豁免兵、上等豁免兵、特等豁免兵和资深豁免兵这6个等级。


  士兵级别也有独立的领章,就是上图中的这个样式。


  领章整体由两条类似拐杖的淡绿色图案组成,使用人造丝编织而成,图案下方并没有底版,而是直接绣刺在衣服的领子上。


  列兵:就是刚刚加入德国军队的新兵。


  军衔肩章样式比较简单,就是在底版上增加了一圈牙线,不同颜色的牙线也代表不同的兵种,其中红色代表的就是步兵。


  上等列兵:就是服役满一年半的士兵,但可能对于一些程序没有考核通过或者其他原因,就成了上等列兵。


  上等列兵通常也就失去了晋升的机会,属于一点前途都没有的“大头兵”。


  上等列兵的肩章和列兵一样,基本没有变化,只是在上衣的左臂增加了一个类似花朵的徽章,底板为黑色,材料为毛呢。


  豁免兵:就是列兵参军一年后,完成各项考核及训练,就会晋升为豁免兵,也就相当于正式的士兵了。


  那“豁免兵”是啥意思呢?


  意思就是入伍之后成了老兵,可以免除一切日常繁杂的事务,例如打扫卫生、打杂或者干一些粗活等。


  豁免兵的军衔肩章也不变,只是在上衣左臂部分增加了一个V形臂章。


  同样,V形图案也是用丝线编织而成的,图案下面的底版也是毛呢材料。


  上等豁免兵:从列兵成为豁免兵后,服役超过两年就会被晋升为上等豁免兵。


  军衔肩章依旧不变,只是将左臂原来的单V臂章,改为双V臂章。


  特等豁免兵:也就是服役满6年以上的上等豁免兵,这个级别在步兵连当中可以担任班长或者小组长。


  臂章样式改为一个V型银色装饰条,然后在中间增加了一颗类似花朵的图案。


  资深豁免兵:这是德军士兵中最高的等级了,想要获得这个身份,首先要服役满5年以上,并且其中有两年得是上等豁免兵的身份,如果在这5年当中没有晋升到士官,那么就会晋升为资深豁免兵,在军队中通常也可以担任班长或组长一类的职位。


  资深豁免兵的臂章再次发生变化,在V形装饰条里面又增加一个V,中间还有一个花朵,但上面的花瓣要比特等豁免兵的少一些。


  

二、士官级

  二战德国陆军的士官分为:下士,中士,上士,士官长,连队士官长,资深士官长这6个等级。


  士官的领章也发生了变化,虽然整体也是由两个类似拐杖的图案组成的,但是在衣领的边缘处又增加了一条宽度为9毫米的银色装饰带,这样的话就能区分士兵和士官了。


  下士:通常能在部队中担任新兵的教官或者班里的指挥员、组长,比豁免兵的身份地位更高。


  下士的军衔肩章和豁免兵的相似,最大区别就是底板上又增加了一条宽度为9毫米的银色装饰线,同样边缘处依旧保留牙线,其中粉色牙线代表的是装甲部队。


  中士:德军当年也称其为“下级战地向导”,需要服役满6年,并且其中有三年得一直是下士身份才能有机会晋升为中士。


  中士的能力也很强,除了能担任班长外,甚至还可以指挥半个排作战。


  中士肩章和下士的也比较相似,最大特点就是用银色装饰带将尾部封闭起来,这样的话就使整个肩章上面的装饰带是完整的一圈,如果不仔细看的话还真难区分。


  另外,边缘处的亮黄色牙线代表的是通讯兵,上面的字母代表的是“大德意志师”。


  上士:在德军当中也叫做“战地向导”,一般会在步兵排里面担任副官,或者代理指挥官。


  上士的肩章样式变化不大,只是在上一级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颗金属的银色花朵标志,肩章周围的绿色牙线代表的是山地部队。


  士官长:也叫做“上级战地向导”,通常会在步兵排里面担任指挥官,在二战期间德军的每个步兵连当中下辖三个排,其中第1个排一般由少尉军官担任排长,而其他的两个排均由士官长担任排长。


  士官长的军衔肩章也是在上一级的基础之上,又增加了一棵金属银花,其他的基本不变,两个银花中间的蛇形徽章,代表的是陆军医疗兵。


  连队士官长:也叫做上等士官长,基本上每个炮兵连或者步兵连当中,都会有一个连队士官长,但一般情况下不会参与战斗任务,而是属于司务长,专门管理连队中的后勤事务。


  至于连队士官长的军衔肩章和普通士官长的一样,基本没有变化,只是在左侧袖子上增加了两条银色装饰带,这样就能来区分两者。


  资深士官长:也叫参谋士官长,德军也称其为“参谋战地向导”,是德国陆军士官中最高的等级,基本连里的所有士兵和士官都要归他管。


  资深士官长的军衔章,就是在上一级的基础上增加至三颗金属银花,红色牙线代表的是炮兵,银花中间还带有数字36,这代这表的是德国陆军第36炮兵团。


  

三、尉官级

  二战德国陆军的尉官划分就和其他国家的一样了,分为:少尉、中尉、上尉这3个等级。


  领章样式依旧是类似拐杖的图案,但做工和质量要比士兵和士官的更好,并在底部增加了黑色底版


  少尉:在陆军当中一般担任每连一排的排长。


  尉官的军衔肩章使用了4条银色丝线编织而成,然后将两端对折成U形状,其中少尉的肩章只有银色底板,上面没有其他装饰,如果要是对于其他特殊部队的话,可能会在上面增加部队的特殊标志或者部队编号,上图中的肩章,代表的就是德国陆军第16装甲兵团。


  中尉:在德国陆军当中,通常担任炮兵连长或者步兵连长等。


  中尉的军衔肩章就是在上一级的底板上,增加了一颗黄金色的金属花朵,上图中肩章周围还带有红色牙线,顶部还带有编号71,这代表的是德国陆军第71炮兵团。


  上尉:一般能担任连长或者营级指挥官。


  上尉的军衔肩章变化也不大,就是在上一级的基础上,从一花升为两花。


  

四、校官级

  二战期间德国陆军的校官划分也和国际上的一样,分为上校、中校、上校这3个等级。


  校官的领章和尉官的样式相差不多,区别只是在于校官的领章要显得更精致,做工也更好。


  少校:在德国陆军中一般可担任营长、或营级指挥官等职务。


  到了校级,军衔肩章的样式再次发生变化,也是使用四条银色丝线进行编织,但进行了复杂的缠绕,形成了比较复古又精美的底版,其中少校的肩章,直接就是银色底板,上面没有类似金属花朵的标志。


  中校:一般可担任营长或者团级指挥官。


  中校军衔肩章就是在上一级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颗金色花朵,红色底板和上面的25编号,代表的是德国陆军第25炮兵团。


  上校:一般担任团长、团级指挥人员或者参谋长等职务。


  上校军衔肩章的底板也不变,只是上面又多了一颗金色花朵。


  

五、将官级

  二战时期德国陆军的将官主要分为少将、中将、兵种上将和大将这4个等级。


  将官的领章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两个拐杖型图案,而是改为红色底板,并在上面使用金色丝线,刺绣出了失车菊的图案。


  少将:在当时的德国陆军中一般能担任旅长或者师长职务,但德军的旅级作战单位并不常见,所以大多数少将基本上都是师长。


  少将的军衔肩章也变得更加精致,使用了银色和金黄色两种丝线编织成了麻花形状,并附在红色底板上,同样,少将的军衔肩章只有底板,上面没有花朵。


  中将:一般在德国陆军中,也是担任师长或者师级指挥官,再不就是更高级别的参谋长等职务。


  中将的军衔肩章就是在上一级的底板上,增加了一颗金黄色花朵。


  兵种上将:也就是常见的上将,这属于德国陆军中的高层了,具有更高的权力。


  肩章样式不变,就是从一颗金花升级为个两颗金花。


  大将:这不用多说了,属于高级将领级别的人物,权力更大。


  肩章也变化不大,就是从两颗金花升级为三颗金花。


  

六、元帅级

  二战时期的德国陆军也设立了元帅,但元帅不分等级。


  早期元帅的领章和将官的是一样,但后来也进行了小幅度修改,变化最大的就是到将原来的两段式失车菊图案改为三段式。


  肩章的底板和将官基本一样,只是底板上面不再有金黄色花朵,而是改为两个交叉式的权杖造型。


  元帅相当于军队中的将领级人物,权力仅次于“元首”。


  

七、候补人员

  二战期间德国军队中还有很多非现役人员,例如军校实习的军官、预备役士官或者预备役军官等等,这些都被统称为“候补人员”。


  当中分为:军官申请者、候补士官、下士候补军官、中士候补军官,上士候补军官和军士长候补军官。


  军官申请者:就是一些平民和士兵在军事学校完成军事培训,想要成为军官的候选人。


  所用的领章和士官的一样,肩章则是和列兵的类似,周围也带有兵种牙线,但不同的是,在肩章末端增加了一条白色装饰线。


  候补士官:也是在军校学习完士官课程后,想要成为士官的平民或学生。


  肩章样式和军官申请者的类似,只是末端多了一条白色装饰线,其中亮黄色牙线代表的是通讯兵种。


  下面的下士、中士、上士和士官长这4个级别的候补军官,就是想要通过军校成为军官的4个不同级别士官。


  通过在军校的学习,然后完成最终考核后,他们就会成为团级或营级的军官候选人。这4个级别的军衔肩章如下:


  下士候补军官。


  中士候补军官。


  上士候补军官。


  军士长候补军官。


  以上就是二战期间德国陆军的军衔章大盘点,如果文章中存在哪些错误或者不足,还希望懂的老铁给咱纠正指点一下,想要了解更多,别忘了关注,下期继续更新。


  士官长是什么级别推荐文章2:二战德国武装党卫军军衔标志介绍

  党卫队的德文名字是:Schutzstaffel 简称SS 。而整个党卫队体系是分为Allgemeine-SS(普通党卫队)和Waffen-SS(武装党卫军)两个部分。Waffen-SS在中文网络上有武装党卫军,武装党卫队和党卫军三种中文翻译,个人比较喜欢使用武装党卫军,来对应国防军。


  

士兵级

  队员(SS-Schütze)——陆军列兵


  Schütze在德语是射击者、射手和步兵的意思,最早用于弓箭手,也是星座射手座的意思。一战中,Schütze作为德军的军衔,用于机枪部队和一些精锐部队,例如萨克森第108步枪团(Saxon Schützen-Regiment 108 )。从1920年起,Schütze是德军步兵入伍的最低军衔,等同于列兵(Private)。二战中Schütze也称为武装党卫军最低军衔,而普通党卫队最低等级称为Mann。


  队员的领章为两块黑色平行四边形。右领章银色刺绣双SS标志或师徽,左领章白板。


  队员的肩章为黑色羊毛料白板,有兵种色滚边。


  袖标代表第4“警察”师


  武装党卫军左臂上统一有一个银色刺绣党卫队鹰徽


  陆军,空军和海军的鹰徽在右胸口袋上方


  上级队员(SS-Oberschütze ) —— 陆军上等列兵


  上级队员领章肩章不变。左臂鹰徽下方一个银色刺绣军衔星臂章


  袖标代表第1“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装甲师


  突击队员(SS-Sturmman) —— 陆军豁免兵


  Sturmman最早是自由军团使用过的等级,在1921年被冲锋队所采用,后被党卫队沿用。Sturmman最早是一战中德军的被称为“突击部队”的工兵突击连里士兵的职务。Sturmmann一般授予在冲锋队和党卫队里服役六个月,并表现出基本能力和技能的成员。


  突击队员左领章下部(靠近衣领下部)多了两条银色饰边,饰边中间有空隙,所以称为一组银色饰边


  左臂鹰徽下为一个V形臂章


  分队长(SS-Rottenführer)—— 陆军上等豁免兵


  Rotten是群、队、班和组的意思。Rottenführer于1932年冲锋队设立,后被党卫队沿用。Rottenführer一般指挥一个小分队(Rotte),通常人数为5到7人左右。Rottenführer是最初级的指挥衔,但并不视为士官衔。一般想要晋升为Rottenführer的需要通过晋升和战斗能力评估,在此期间被称为候补士官(Unterfüh

本文标题:士官长是什么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