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由来和习俗
春节的由来和习俗推荐文章1:春节的来历及习俗
春节的来历
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礼乐文明的深邃文化内涵。
“年”的概念,来自上古历法,《盘古王表》与《三命通会》均有载:“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古人根据天地运行规律来确定四季循环的起点与终点,“年”成为一年四季的时间总称。地球绕太阳一周,历法上叫一年,循环往复,永无止境。
人们根据春、夏、秋、冬四季节气的不同,定出一年之岁首。原始意义上的岁首是指干支历法的“立春”,当天象“斗柄指寅”时,万物苏萌,天下皆春。所以有了春节。
春节的起源有一个传说,在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年”的怪物,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一直生活在海底深处,每当除夕爬上岸,吞噬牲畜,危害人类生命。因此,每一天的除夕,村里的人们都要逃到山里,老人和年轻人,以避免“年”兽的伤害。有一年的新年前夜,村子外传来乞讨老人的消息。当村民们急于惊慌时,村里只有一位老太婆给老人一些食物,劝他上山躲避那只年兽。老人笑着说:“如果我岳母让我整晚呆在家里,我一定会把那只年兽送走。”老妇人继续劝说,乞求老人笑但什么也不说。半夜,“年”兽闯进了村子。它发现村里的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老妇人的房子,门贴着红色的纸,房子的烛光。“年”兽全身颤抖,奇怪地叫喊。走近门,院子突然听到“砰砰”的声音。“年”浑身发抖,不敢往前走。原来,“年”最怕的是红、火和爆炸。这时,婆婆的门大开,看见院子里穿着红色长袍的老人在笑。“年”吓了一跳,挣扎着走开了。第二天是第一个月的第一天。避难的人们惊讶地看到这个村子安然无恙。这时,老太婆突然意识到,急忙告诉村民们乞讨老人的承诺。这个故事很快就传遍了周围的村庄,人们知道如何赶走今年的野兽。
(客家传说)从除夕起,家家户户都贴上红对联,放鞭炮;家居烛光,守候新年。在第一天的清晨,我想去向我的朋友们问好。这种习俗越来越广泛,成为中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春节,农历的第一天,也叫春节。它是中国最盛大、最活泼、最重要的古代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民特有的节日。它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
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农历正月的第一天。但在民间,春节的传统含义是从农历十二月初八的蜡节或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号厨房到正月十五,其中除夕和正月初一的第一天是高潮。
如何庆祝这个节日,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至今仍有不少流传下来。在传统的春节佳节期间,我国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要举办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是拜神、拜佛、祭祖、除旧除新、迎新春、以祈福为主要内容。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的文化和习俗
祭灶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是日入夜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除至夕日晨早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烧香、点烛、放纸炮。
民间祭灶,源古人拜火习俗,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都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扫尘
新年前夕“腊月二十四,扫尘(亦称扫屋)的习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接玉皇
古老的习俗认为,继“厨房神”之后,天皇和玉帝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下山,观察世界的善恶,确定来年的祝福。因此,家庭祭祀被称为“带走玉皇皇帝”。这一天的生活,说话要小心,努力表现好,为了赢得玉帝的青睐,祝福来年。
除夕
在农历三十月的前夕,我们举行了门神、春联、老人、鞭炮、除夕聚餐、拜年钱、祭祖等活动。除夕意味着“农历年的结束”。除了旧的一年和来年的新一年之外,人们不得不摆脱旧的部门。这是整个农历年的最后一个晚上。因此,这一时期的活动主要围绕着移除旧的神职人员,祈求灾难的祝福。
春联
贴福字
备年货
年夜饭
吃饺子
吃汤圆
放鞭炮
压岁钱
除夕守岁
拜年
春节的由来和习俗推荐文章2:涨姿势!你知道春节是如何演变的吗?
过年啦
过春节,就是过年。
但是,你知道中国春节是怎么演变的吗?
戳↓↓↓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视频:中国春节演变史
年这个字,最早是商朝的甲骨文。这个字在甲骨文里的形象,就像一个背着“禾”的人,这个含义是“收成”。古代典籍《说文》里面说:“年,谷熟也”。
年这个字距今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不过,中国人在夏朝就已经开始庆祝过年了,但当时“年”称为“岁”。“岁”是一种和斧子差不多的工具,用来收获庄稼,也用来祭祀。
到了商朝,文化特点是高度重视祭祀,所以,年由“岁”变作“祀”。到了周朝,才改称为“年”。
周朝时,中国人定下过年的习俗。诗经《豳[bīn]风·七月》里提到:“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意思是,九月,天气就转冷了,开始下霜,十月就要打扫谷场了,大家准备好美酒和羔羊,一起去庙堂上举杯欢庆,祝主人万寿无疆。可见周朝时,大约在农历十一月初的时候就过年了。
到了秦朝,采用《颛顼[zhuān xū]历》,将农历十月定为正月。过年时就更早了。
到了汉朝汉武帝期间,过年的时间才彻底定下来。汉武帝元封七年五月,颁布新的《汉历》,将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正月为岁首。
△汉武帝
汉武帝以后,春节的日子一直是正月初一,名称上却有变化:岁首、正旦、元日、元旦,说的都是中国人最重要的除旧迎新的日子。
而春节的说法,出现相对较晚。直到1912年(辛亥革命后的第二年),当时袁世凯政府规定,阳历的1月1日叫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叫春节。就这样,元旦就分给了公历年,而春节成为了农历新年的称谓。这个提法,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沿用至今。
△袁世凯
大年初一到初六,央视新闻频道特别节目《正月里来是新春》每天上午都将通过直播带大家去各地看年俗、品年味,听大家聊过年的故事、新年的愿望。
你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参与互动:
1. 长按上图——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
2.点击文章下方“阅读原文”
说说你们那儿是怎么过年的,上传你的全家福,晒晒你们家的团圆饭,唠唠春晚的节目,一不留神儿,你的故事就可能出现在节目里哦。
春节的由来和习俗推荐文章3:春节的由来,你知道吗?
:咸宁日
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岁祭祀、敬天法祖,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责编:张欢
本文来自【咸宁日】,仅代表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春节的由来和习俗推荐文章4:二十三个春节习俗完整版,告诉孩子们吧,真的快失传了!
春节的气息越来越浓,马上就要过年了!你知道春节都有哪些习俗吗?小编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过年的传统习俗找全了,作为现代人的我们,看看咱们的老祖宗是如何过年的!
一
腊月二十三(2月8日 ),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
二
腊月二十四(2月9日),掸尘扫房子,这日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
三
腊月二十五(2月10日),推磨做豆腐。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四
腊月二十六(2月11日),杀猪割年肉,人们只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
五
腊月二十七(2月12日),宰年鸡、赶大集,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
六
腊月二十八(2月13日),打糕蒸馍贴花。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
七
腊月二十九(2月14日),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
八
大年三十(2月15日),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九
大年初一(2月16日),金鸡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十
大年初二(2月17日),金吠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十一
大年初三(2月18日),肥猪拱门。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
十二
大年初四(2月19日),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
十三
大年初五(2月20日),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十四
大年初六(2月21日),马到成功。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十五
大年初七(2月22日 ),人寿年丰。摊煎饼吃七宝羹,安顿身心,休养生息。
十六
大年初八(2月23日),放生祈福。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一寸光阴一寸金。
十七
大年初九(2月24日),玉皇天诞。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人们都会举行祭典以表庆贺。
十八
大年初十(2月25日),祭石感恩。有天还有地,人畜房米麦百谷都生地。
十九
正月十一(2月26日),祭奉紫姑。深受压迫的女性,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
二十
正月十二(2月27日),搭建灯棚。元宵节将近,开始做元宵赏灯的准备工作。
二十一
正月十三(2月28日),灶下点灯。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张灯。
二十二
正月十四(3月1日),临水娘娘诞辰,又称“顺天圣母”。是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
二十三
正月十五(3月2日 元宵节),夜照田蚕(神)。观颜色判断一年的丰歉,后演化为元宵节观灯。
:人民日
都市频道热线电话:0371-65732233
春节的由来和习俗推荐文章5:年俗日记:春节的来历
讲述人:王杰,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当今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规模最大,传统文化精华最为汇聚,持续时间最长,节日内容、形式最多的民俗大节。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的岁首对于农耕社会的炎黄子孙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除旧布新,祈福辟邪,祈求新的一年能够风调雨顺。伴随着新春佳节的来临,光明网“网络中国节”团队特别推出《年俗日记》专栏,邀请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王杰每日为网友讲解春节的节日习俗及文化内涵。
春节的来历
历史上,在我国民间流传着许许多多关于春节的有趣传说,春节有元日、元旦、无证、元辰、岁旦等很多名称,但老百姓更习惯于把过春节叫做过“年”。关于“年”的由来就有很多有趣的传说。其中一种就是相传在古时候,有种凶猛的怪兽,叫做“年”。它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居于海底,每到腊月三十就爬到岸上,觅食人肉,残害生灵。
人们和年争斗了多年,每到“年”来的时候,各个村寨的人们便扶老携幼,逃往深山躲避它。有一次,村子里来了一位乞讨老人,大家都忙着收拾东西逃上山,但是一位老婆婆给了他一些食物,并劝他一起上山躲避年兽。老人笑了笑,说他有办法帮助村民把年兽赶走,只不过需要村里人帮忙准备一些东西。大家半信半疑,村中有几个胆大的年轻人留了下来,准备看看老人是如何赶走年兽的。
到了半夜,年兽像之前一样闯进村庄,它发现村里的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老婆婆家中灯火通明,门口贴着大红纸。年兽看到后浑身一抖,吓得怪叫了一声。等它走近,老婆婆家院子里突然传出“噼里啪啦”的爆炸声,原来是人们将竹节扔进了火堆里,发出的爆裂声。年兽吓的浑身战栗,不敢向前。这时,身着红袍的老人打开院门,哈哈大笑起来。年兽一见,大惊失色,只好灰溜溜的逃走了。原来,年兽最怕火光、炸响和红色。
从此,人们都知道了对付年兽的方法,竞相效仿。每到腊月三十,家家户户燃要放鞭炮,贴红纸,守更待岁。到了第二天,人们还要早早出门,走亲串友,互相道喜问好。从此,“过年”贴红纸对联、燃放鞭炮、拜年,敲锣打鼓的习俗就这样一代代流传了下来。
汉字“年”与农耕文化密不可分
当然,前面我们说的只是一个关于春节的历史传说,今天我们考古发现的甲骨文的“年”字,上半部分像禾苗,下半部分像人形。金文、小篆中的“年”字也都是由“禾”字与“人”字组成。从祖先的这些象形文字就能看出,年和古时人们的劳作以及庄稼生长的周期是分不开的。
在古代,禾是各类谷物的通称,就像我们今天把各种粮食蔬菜叫做“农作物”或者“庄稼”一样。小篆中的“年”字,将“人”字写作“千”,变成了“秊”。其字形如同一个人顶着成熟的谷物,甚至形象的展现出被沉重的谷物压弯了腰,以示年成和收成之意。古人通过对谷物生长周期以及对天体星辰的观察,产生了时间周期循环往复的概念,随着人们种植的农作物的播种、成熟和收获,“年”也便有了一个完整时间周期的含义,称为了中国农历纪年的一个单位。
我们可以试着想象一下,自上古时代,人们在旧的农事结束,新的农事开始之时前,为了表达丰收的喜悦,祈求未来的风调雨顺,会举行各种祭祀活动。他们祭天地众神、感念祖先的恩德,他们驱邪攘灾、纳福祈年。以至于今天,我们依旧能从我们“过年”的种种风俗仪式上,体会到我们祖先对于用勤劳付出换来的丰收喜悦,感受到我们的先人敬畏大自然,又敢于面对和驯服大自然的豪迈勇气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情的期盼和向往。
“春节”是一个从古至今,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完善与普及的过程。今天,我们中国人的春节泛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到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灶祭,到三十除夕的守岁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这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的节庆活动为最高潮。
春节展现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春节”这个历史悠久,在当今中国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传统节日,在千百年的发展中,固定了我们祖先的很多风俗习惯及文化精神。春节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节日过程展现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底蕴,也记录着古代人们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
北宋的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爆竹声中,人们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忙碌了一年的人们,这时终于可以歇下来,品尝着美酒,享受难得的惬意时光。
百节“年”为首,我们的祖先用各种方式来辞旧迎新。春节的热闹和欢乐既是人们对于一年里事业成就的庆祝,也是对辛勤劳作的彻底放松,更饱含着人们对新一年的希望、憧憬和梦想。我们老百姓如今过年中的各种习俗不仅吉祥、喜庆、热闹、有趣,还饱含着我们华夏儿女自古至今对美好生活的重要精神寄托和精神支柱。
制作:李方舟、张悦鑫
: 光明网
春节的由来和习俗推荐搜索词:
1.春节的由来和风俗详细
2.春节的由来
3.春节的来历和风俗ppt
本文标题:春节的由来和习俗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