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朗宁m1900推荐文章1:勃朗宁(m1900):跟你们这些虫豸一起,怎么可能设计好手枪

  圣贤先师勃朗宁


  1897年,枪械设计圣贤先师勃朗宁设计出了最早的半自动手枪—M1900,率先使用了枪机后坐自动原理和套筒设计,可装8发子弹(弹夹7发,膛内1发)。勃朗宁M1900采用了枪管在下、复进簧在上的套筒结构。


  比利时生产的m1900


  局部特写


  在击发系统上,M1900采用击针式击发原理,阻铁直接卡住击针体上的待发卡槽,扣下扳机阻铁释放击针,击针直接在弹簧作用下击发枪弹,无击锤机构,结构简单,而且没有外露的击锤,出枪时不容易钩挂衣物,适合用在小型自卫手枪上。M1900的击针设计很独特,该击针没有击针簧,而是通过一个杠杆利用复进簧的弹力来推动击针。


  不过当时汤姆们并不买账:祖宗之法不能变,手枪还得是左轮。勃朗宁:“跟你们这些虫豸们一起,怎么可能设计好手枪。”勃朗宁心一狠脚一跺表示:那我走?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一气之下,勃朗宁来到比利时,成了赫斯塔尔国家兵工厂的首席枪械设计师。


  于是勃朗宁M1900式手枪在比利时生产,从1900年被设计出来后,很快风靡世界,没办法,它就是这么强大!


  1909年10月26日一名热血青年在火车站用M1900对小日子过得不错的特使表达布衣之怒。


  ?1918年8月30日,一名伪装成工人的女青年在莫斯科的工人集会上用勃朗宁M1900与工人领袖激烈表达意见。


  1914年6月28日,?一名萨拉热窝年轻人用姊妹枪型勃朗宁M1910手枪与一对夫妻激烈交流,更是引起欧陆各国相反交流。


  如果说柯尔特让人人平等,m 1900让人们明白手枪还可以这样玩。


  勃朗宁m1900推荐文章2:勃朗宁M1900手枪为何频频出现在重大行刺事件中,它比左轮强在哪

  我们在看美国西部牛仔片时,经常能看到左轮手枪的身影。在那个年代里,左轮手枪似乎成了牛仔的标配,它只能装载六发子弹的独特弹巢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过随着自动手枪的出现,左轮手枪的统治地位就开始受到挑战。没办法,不管人们再热爱它,左轮毕竟只能装六发子弹,这是它最大的特色,也成了它最大的缺陷。


  

勃朗宁M1900式手枪问世

  1897年,枪械设计大师勃朗宁设计出了世界上最早的自动手枪,经过巧妙的设计,这种自动手枪可以将发射子弹时产生的动力利用起来,在打完一枪后自动完成上弹、抛出弹壳等原本需要人工操作的程序,以此实现自动连续射击。


  不过当时美国人并不买账: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有比左轮更好的手枪!


  一气之下,勃朗宁来到比利时,成了赫斯塔尔国家兵工厂的首席枪械设计师。


  著名的勃朗宁M1900式手枪就是比利时生产的第一款由勃朗宁设计的自动手枪。自从1900年被设计出来后,很快风靡世界,特别是在暗杀领域,受到了很多刺客的追捧。没办法,它就是这么强大!


  

击毙伊藤博文

  最早死在勃朗宁M1900式枪下的名人是伊藤博文。伊藤博文是明治九元老之一,也是近代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幕后大BOSS之一。


  1909年10月26日,伊藤博文乘火车来到哈尔滨,他将在这里与俄方财政大臣会面,进行密谈。在火车站,俄方仪仗队队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可惜这个位高权重的日本老头还没走出火车站,就遭到了隐藏在人群中刺客的袭击。


  行刺的人名叫安重根,是一位朝鲜人,他手持勃朗宁M1900,朝着伊藤博文连开七枪,虽然只有三枪命中,没有将伊藤博文当场击毙,但他的目的还是达到了。由于安重根使用了经过特殊处理的开花弹,子弹给伊藤博文造成了严重的内脏出血,很快就一命呜呼了。


  

重伤列宁

  9年后的莫斯科,工人们聚集在一处广场聆听演说,演说的人正是列宁。在集会结束后,一名刺客对列宁发动了突袭,掏出手枪击中列宁三枪。幸运的是,这三枪都没有命中要害,列宁身受重伤,在鬼门关外走了一遭,终究没有死去。


  这次刺杀行动中,刺客使用的同样是勃朗宁M1900。


  

偷袭青瓦台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一直到了50年后,也就是1968年,朝鲜特工队曾经发动了一次针对韩国总统府青瓦台的偷袭行动。在那次秘密行动中,朝鲜特工队配备的武器居然是仿制版的勃朗宁M1900。虽然这次偷袭没有成功,但特工队仍然选用古老的勃朗宁M1900,已经足以说明这种枪型有多么经典和可靠。


  这些刺客在选用行刺武器时,为何偏偏对勃朗宁M1900青睐有加呢?


  这主要是因为勃朗宁M1900具有当时世界上其它枪支所没有的两大优势:性能可靠;体积小,易于隐蔽。


  枪支的可靠性是难以在射程、射速、装弹量、枪口比动能等纸面数据上体现出来的。一款枪支哪怕性能再优秀,可是在射击时经常出现故障,需要击发的时候哑火臭弹,那造成的后果将是致命的。AK47之所以能成为永恒经典,不就是因为它出色的可靠性吗?


  勃朗宁M1900就具有这样的优势,它在各类实战中很少掉链子,需要它打响的时候,它就一定能打响。对于一名刺客来说,开枪机会往往十分宝贵,在宝贵的刺杀时机里不允许出现任何失误,所以枪支的可靠性就成为了选择枪支的首要考量。


  虽然左轮手枪同样性能可靠,但勃朗宁M1900和它比起来,具有另外一大优势,那就是容易隐蔽携带。毕竟左轮手枪有弹巢,带在身上容易显得鼓鼓囊囊的,在掏枪射击时万一再被内裤挂住,岂不是十分尴尬?


  而勃朗宁M1900枪身平整,外表没有击锤等容易钩钩挂挂的东西,刺客在掏枪的时候就十分丝滑顺畅了。


  再加上它是自动手枪,射速较快,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弹匣打空,这对刺客来说就十分理想了。所以我们看到勃朗宁M1900式手枪一经问世便饱受好评,在诸多著名的刺杀事件中均有登场。它的姊妹枪型勃朗宁M1910手枪更是刺杀了斐迪南大公夫妇,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勃朗宁手枪家族增添了一分传奇色彩。


  勃朗宁m1900推荐文章3:别看这“娘娘枪”小,价格可不便宜,一把就要28万天价

  【军武次位面】:王奡


  轻武专栏是军武全新打造的单兵武器类栏目,不求最高深,但求最有料!


  玩过CF或是战地1的小伙伴们,也许会对其中一款体型小巧的手枪留有印象,那款被称作“蜂鸟”的手枪,只有掌心般大小,且射击时甚至都无法用手掌握持,仅仅能用两个手指捏住来完成击发动作。


  ▲飞艇都打得爆!


  事实上,这款“蜂鸟”手枪在现实中确实存在,而且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我们都知道,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类,而这款“蜂鸟”手枪也恰如其名,将枪械结构缩小几乎缩小到了极致。


  ▲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


  “蜂鸟”手枪正是因此得名


  “蜂鸟”手枪(Kolibri)出自奥地利一位名叫弗朗茨·普凡拉(Franz Pfannl)的钟表匠之手,这也能怪会有这样一支如核上刻舟般的精细作品。


  “蜂鸟”手枪在研制过程中共出现有两种型号,其中Mod 1 型仅长70mm、高46mm,空枪仅重68g,而Mod 2 型也只有75mm、46mm的长和高,重量上也只有72g而已。


  ▲“蜂鸟”手枪的尺寸对照图


  将“蜂鸟”手枪放置在掌中,它甚至还没有一个成年人的掌心所占面积大,就是在这样一小块金属件中,弗朗茨·普凡拉展现出了他作为一名钟表匠的高超技术。


  在这仅70g左右的铁料中,包含了枪管、枪机、机匣、握把以及保险等一款手枪应具备的几乎所有部件。其结构很可能借鉴了勃朗宁M1900手枪,也就是中国人俗称的枪牌撸子。


  ▲FN M1900(枪牌撸子)


  ▲蜂鸟手枪和枪牌撸子长得很像


  其中枪管采用常见的“8”字形,上方容纳复进簧及其导杆,下方则为发射子弹的枪管,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设计的尺寸较小,所以“蜂鸟”手枪的枪管实际上是由一小块钢材机加工出来,而枪管中也因为加工难度太大而没有膛线。


  ▲“蜂鸟”手枪的枪口特写,下方为枪管,上方为复进簧


  枪管通过后方的一根螺钉与机匣连接,而机匣内则是其独立的枪机,采用自由后座式的原理完成退壳和推弹的动作,枪机的后侧还特意加工出了防滑纹,毕竟在拉动枪机时,使用者只能用两个手指捏住来完成。


  ▲就是这样式儿的


  军武菌的黄金右手好不好看?


  实际上,“蜂鸟”手枪由于体型太小,无需瞄准也无法瞄准,设计者也只是在枪机上加工出了一个V字槽,而并没有与之对应的枪口准星。


  ▲“蜂鸟”手枪的枪机两侧有防滑纹,


  且中央有一”V”形槽


  由于体型本就不比一根手指大出多少,所以扳机外自然也没有扳机护圈,使用者两根手指捏住枪支后,按压扳机进而释放平移式的击针打击枪弹底火。


  ▲“蜂鸟”手枪并没有扳机护圈,


  否则手指头都伸不进去


  虽然在击发结构上简化不少,但保险机构却并未被忽略,位于枪身右后方有一处保险杆,并且刻有“FEU”的保险状态指示,以及“SUR”的射击状态指示。


  ▲保险装置特写,此时为保险状态


  为了降低加工难度,“蜂鸟”的握把和机匣其实是从同一块钢板上冲压出来的,但握把上却加装了塑料握把片,即便这个握把根本没法“握住”。


  位于握把底部的则是弹匣突笋,用于固定插入的6发装弹匣,通过按压后方的突笋杠杆,则可以释放弹匣。


  ▲“蜂鸟”手枪的弹匣释放杆位于握把下方


  由于“蜂鸟”手枪被设计的如此之小,那么也必然需要设计与之对应的“小”口径子弹,起初的枪弹被设计为2.7×9mm,由于尺寸过小,只能在一根黄铜棒上车出弹壳,再由一块白铜压制成弹头组装在一起。


  ▲图中的黄色子弹即2.7x9mm手枪弹,在其下方的是.50AE手枪弹


  然而最终这枚子弹的初速仅仅只有200m/s,而弹头也只有0.2g,也就是说枪口初动能只有4J,仅能击穿10-40mm的松木板,而通过简单的数学计算,你甚至会发现你打出一记直拳的动能,都要比这支手枪大出数倍。


  ▲军武菌用“蜂鸟”手枪双杀,


  感觉威力还可以


  后来为了改善这种威力过小的缺陷,弗朗茨·普凡拉又设计出了一种3×8mm的铅头手枪弹,但最终收效也十分惨淡。


  ▲3x8mm手枪弹对比2.7x9mm手枪弹


  不过在20世纪初,这种小型的自卫手枪其实尤为受欢迎,“蜂鸟”手枪也只不过是其中较为有特色的一支,甚至逐渐流行在达官贵人之中,精巧的身材还受到了诸多女性的欢迎,出售时的包装盒外观精致,放在口袋或是手提包中十分方便。


  ▲“蜂鸟”手枪精致的包装盒


  从1910年申请设计专利,1914上市销售,最终在1938年宣告停产,在这期间共生产了共1000支左右的“蜂鸟”手枪,如今则成为了世界各地收藏家的追求品。


  ▲展柜中的“蜂鸟”手枪


  标新立异的手枪加上稀少的产量,蜂鸟手枪一枪难求。据传一支蜂鸟售价现在高达40000美金。在欧洲一发子弹就值75欧元,近600人民币,真是天价了。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勃朗宁m1900推荐文章4:花口撸子——勃朗宁M1910式手枪

  中国旧时所谓的“一枪二马三花口”中的“花口”,指的是一种勃朗宁公司的著名产品——勃朗宁M1910自动手枪。在“枪牌”和“马牌”风靡欧美,甚至几乎占领世界现代小型自卫自动手枪市场的情况下,勃朗宁于1910年又完成了一种新型手枪的设计方案,他将这种手枪的图纸交给老合作厂家美国柯尔特公司后,后者却不愿意生产。在这之前,勃朗宁的设计在欧洲比利时的FN公司和美国柯尔特公司都有生产,这次鉴于柯尔特的态度,勃朗宁决定将生产许可只授予FN公司。


  这支后来称为勃朗宁M1910的手枪极富现代气息,充分体现了勃朗宁继承与创新有机结合的思想特色和力求完美的职守特色。该枪采用简单的药筒座力反冲式设计,后座力很小,击锤不凸出,便于隐藏在衣袋内。复进簧中置布局的新颖设计,为这一小型自卫手枪奠定了“苗条”的骨架,其套筒口部的横截面也从传统的“8”字形变为“O”字形,套筒口部的枪口套,相应地变为一个正圆形环套,并且还在枪口套的前缘上加工了一圈滚花。这样一来,不仅在分解和结合中,旋转枪口套时手不至于打滑,而且还增添了枪的美观性。正是由于枪口套上的这一圈漂亮的“滚花”,使得这支新型小手枪,在外观上有了一个非常鲜明而典型的特征。当然,在中国丰厚的枪械文化以及丰富的语言的共同作俑之下,勃朗宁M1910式7.65毫米自动手枪就被“约定俗成”地称为“花口撸子”了。有7.65毫米的口径外,也有使用9毫米枪弹的“花口撸子。


  7.65毫米口径M1910侧面特写


  上世纪40年代出品的M1910工艺手枪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及王妃索菲亚,到已经被奥匈帝国占领6年的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访问。街头人头攒动,大公夫妇坐在敞篷汽车中,沿着米利亚卡河向阿佩尔码头行驶,一直到市政厅,在那里市长将代表全市人民欢迎太子伉俪。在市政厅举行完欢迎仪式后,大公一行驱车前往阿佩尔码头,就在一个拐弯处,一名叫做普林西普(Gavrilo Princip)的塞尔维亚青年走近大公座车,掏出手枪连开7枪,大公和王妃双双中弹,不治身亡。奥匈帝国的未来接班人,就这样横尸萨拉热窝街头。这便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此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而一直以塞尔维亚捍卫者自居的沙俄也随之开始动员,支持奥匈帝国的德国也投入战争,一场大战不可避免地开始。到1918年战争结束,总计有1200万人死于战争。这场浩劫,竟然就是被普林西普手中这支小巧的半自动手枪点燃了。


  1914年6月28日,普林西普用一支勃朗宁M1910自动手枪结束了斐迪南大公夫妇的性命。如果不是这次行刺,一战的爆发起码会推迟。这幅插画上把普林西普的武器描绘成一支转轮手枪,足以说明当时对细节认知的混乱,实际上普林西普用的是9毫米勃朗宁M1910。


  如今收藏在英国伦敦帝国战争博物馆的珍贵战争文物——普林西普当年行刺斐迪南大公夫妇用的9毫米勃朗宁M1910手枪。


  普林西普使用的手枪,是一支由比利时FN公司出品的9毫米口径勃朗宁M1910式半自动手枪,生产序列号是19074——此前有不少记载称普林西普使用的是一支FN M1900型0.32英寸口径手枪,但实际上那些说法有误,普林西普的武器是M1910。这种手枪名气极大,它是世界最为著名的美国轻武器设计大师勃朗宁的得意之作。普林西普将M1910藏在衣袋中,在他掏出手枪射击前,旁边的警察根本没有察觉。


  与更早的勃朗宁手枪相比,M1910式自动手枪有了明显进步:在追求手枪结构紧凑和外形小巧的思想指导之下,勃朗宁一反常规地采取了复进簧中置的布局,把复进簧直接套在枪管上,使枪管兼具发射枪弹和复进簧导杆两种用途,从而在枪的整体造型结构布局上,省去了一个复进簧直径的高度,实实在在不简单。后来沃尔特PPK和苏联马卡洛夫手枪都沿用了这一设计思想。


  纳粹占领比利时夺取FN工厂后,命令该厂继续生产武器。这支M1910/22就是这一时期生产的,枪身上带有纳粹的鹰徽。M1910/22实际上就是放大版的M1910。


  套筒后拉状态的M1910/22


  勃朗宁M1910堪称世纪之作,为后来的小型自卫手枪结构设计又开辟了一条“高速公路”。我们从“花口撸子”身上,既能看到前所未有的结构创新,又能看到传统结构在优化组合方面的创新,还能看到传统与创新有机结合的再创新:“花口撸子”充分地继承了“勃氏血统”的精华,在瞄准装置的设计上,直接在套筒顶部开了一道前后贯通的纵向凹槽,在凹槽内的前端,设置了一个小巧且埋头的片状准星。这一凹槽实际上是把照门的缺口,拉长为照准槽,起到了引导射手构成瞄准线的作用,对提高手枪快速瞄准的指向性极为有利;同时,由于没有凸出的准星和照门,完全避免了从枪套中拔枪时可能发生的钩挂,特别是对将枪直接放在衣、裤兜中时的快速拔枪极为便利,再加上勃朗宁充分地集中了以往各型手枪特别是“枪牌”和“马牌”的优点,使得“花口撸子”整体结构更趋全面优化。例如,在“花口撸子”上采用了类似“枪牌撸子”的扳机及扳机连杆和击发阻铁结构,而握把保险、手动保险、不到位保险和枪上无弹匣保险机构,以及用枪管断隔突笋达成机构结合的构造,则借鉴了类似“马牌撸子”的特点。“花口撸子”全枪整体造型玲珑清秀,体积轻捷小巧,构造简单,保险确实,动作可靠,因此格外受人青睐。


  “花口撸子”虽秀柔有余,阳刚不足,却也颇受那些军中柔秀们以至达官贵人、商贾名流的欢迎,当时的警务、特工人员也多有使用。这也是当初勃朗宁设计“花口撸子”的市场指向。


  收藏在美国步枪协会博物馆的M1922工艺手枪,大约制造于上世纪30年代。枪身通体镌刻精美的神兽和缠枝纹,握把护板为珠母制作,扳机部分还镀金。


  针对“花口撸子”体型过小,不能完全满足军队的需要,所以勃朗宁又推出了M1922自动手枪。该型手枪有7.65毫米和9毫米两种口径,分别使用7.65毫米×17毫米勃朗宁自动手枪弹和9毫米×17毫米勃朗宁自动手枪弹。M1922自动手枪实际上是“花口撸子”的变型枪。其结构基本相同,绝大部分零件也都一样,只是加长了枪管和握把,弹匣容弹量有所增加。为了适应军方的需求,有的M1922还在握把的左后侧下角加上了保险带环。M1922自动手枪的准星与可调方向照门也传统地凸起在枪面之上。因此,这支大“花口撸子”很快就被荷兰、比利时、南斯拉夫、丹麦、法国等欧洲国家列为军用制式手枪。革命战争中,我军从敌人手中也缴获不少,因此师、团级干部使用M1922自动手枪的也不少。“花口撸子”自问世以来,累计生产了近百万支之多。出于一种对“花口撸子”难舍的情结,二战结束后,一些欧美国家仍然少量地生产它。


  日本Takara公司出品的变形金刚系列玩具。这款霸天虎机器人变形后就是一支惟妙惟肖的勃朗宁M1910。


  M1910/1922手枪在二战中曾广泛使用,德国占领比利时后,夺取了FN工厂,要求FN继续制造M1922型手枪,这一时期FN出品的勃朗宁手枪上带有纳粹标志。二战结束后,南斯拉夫、荷兰、希腊、土耳其、罗马尼亚、法国、芬兰、丹麦和西德仍在使用M1922。


  战争时期,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旧中国的“花口撸子”很多,在革命战争中被我军缴获的也非常多,因此使用也很广泛。很多人所说的“勃朗宁手枪”,往往也多是专指“花口撸子”而言。


  勃朗宁m1900推荐文章5:勃朗宁的两把M1900手枪 其中一个是M1911手枪的前身

  【作 者: 何懿,马真】


  1855年1月23日,约翰·摩西·勃朗宁生于美国犹它州盐湖城北的奥登堡镇。没有读过名牌大学,但他心灵手巧,加上受到修枪匠父亲的熏陶,10岁就开始自己造枪,顺理成章地成为著名的多产枪械设计师。24岁与芳名蔡尔德的姑娘结婚成家,家庭美满是他成功的因素之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40岁左右的勃朗宁精力充沛,同时与美国著名的温彻斯特和柯尔特两大公司合作,研制霰弹枪、机枪和手枪,他研制的枪各个成就辉煌。


  勃朗宁先是在M1887杠杆式霰弹枪的基础上,为温彻斯特公司研制出发射18.53×70毫米(12号)霰弹,采用泵动式装弹的M1893霰弹枪。该枪最大的特点是装填时摒弃了以前下拉杠杆的大动作,只需握住下护手前后滑动(护手就是管式弹仓的外壳),如同操作日常打气筒一样的动作,就可实现次发弹药的装填,快速简洁,是霰弹枪的一大进步。1897年,勃朗宁又将M1893霰弹枪加厚枪管,加强机匣,改进成发射无烟火药的M1897霰弹枪,成为美国市场上最流行的霰弹枪,一直生产到1957年,总数达1 024 700支。


  ▲ 枪械设计大师勃朗宁


  勃朗宁与柯尔特公司合作始于机枪专利合同。1890年,勃朗宁提出利用从枪管导出的火药燃气能量,实现弹药自动装填的机枪专利,1891年卖给了柯尔特公司,生产后成为世界上第一挺导气式自动原理的机枪,1893年被美国海军试验考核,1895年决定列装,命名为M1895柯尔特机枪。虽然陆军只订购了100挺试装,没有正式列装(仍然使用加特林机枪),但出口量很大,曾销往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比利时、加拿大、英国等国,总共生产了25 000挺。

  由于勃朗宁在温彻斯特和柯尔特公司的研发大获成功,针对当时手枪都是转轮手枪的情况,他想到机枪能够利用火药燃气实现自动装填,那么也可以利用这个原理来消除转轮手枪枪管与转轮的间隙闭气不严等弊端,勃朗宁开始转战到手枪领域。柯尔特M1900

  1896年5~6月,勃朗宁向柯尔特公司提交了枪管后坐式自动装填的手枪方案,基本架构由握把座、枪管和套筒(枪史上的首开新词)组成。枪管通过两个铰链与握把座相连,套筒骑在枪管上,枪管上的凸棱咬入套筒凹槽内,枪管的膛尾被套筒下部抵住;发射时枪管套筒一起后坐51毫米,枪管被铰链拉下来,套筒则离开枪管继续后退,完成退壳及重新装弹动作。该枪是世界上最先实现空仓挂机功能的枪。

  1898年11月,柯尔特公司制出样枪,交付部队试验、试用。经过部队意见反馈,公司落实改进,1900年5月,美国陆军定名为M1900手枪,随后订购200支试用。1900年9月海军订购250支试用。


  ▲ 柯尔特M1900手枪(前期)


  美国M1900手枪发射9毫米转轮长弹改进的(9×23毫米)无底缘自动手枪弹,弹匣容弹量7发,空枪质量1.02千克,全枪长235毫米,枪管长152毫米,初速384米/秒。


  ▲ 柯尔特M1900手枪闭锁状态的枪管通过两个铰链与握把座相联


  ▲ 柯尔特M1900手枪(后期)


  柯尔特公司锐意进取,对来自部队的使用要求不断改进,于1902年定型为M1902手枪。主要改进为:弹匣加长,容弹量增加;增加了空仓挂机解脱杆;握把加长,握持更加牢固;握把左下方增加枪纲连接环(用连接绳防范手枪掉落或被抢)。


  ▲ 柯尔特M1902手枪


  ▲ 柯尔特M1902手枪的空仓挂机状态


  美国柯尔特M1902手枪的弹匣容弹量8发,空枪质量1.08千克,全枪长229毫米,枪管长152毫米。

  因为当时美国陆军内部对手枪口径是否需要比9毫米更大些发生争执,迟疑不决,柯尔特M1902手枪生产批量不大,前前后后共生产了4 274把。军方不积极,柯尔特公司在M1902手枪基础上扩大口径,研制发射11.43毫米枪弹的M1905手枪,生产6 000支,继而参加1906年开始的美军新一代手枪选型竞争,最后夺得美国M1911手枪选型的胜利。比利时 M1900

  勃朗宁踏入手枪领域是花开两朵,在柯尔特公司开一朵外,还有一朵开在比利时FN公司。

  1896年,勃朗宁向柯尔特公司提交枪管后坐式自动装填的手枪方案时,也考虑到可以多渠道利用火药燃气实现自动装填:对于威力小的枪弹不需要把膛尾强行关闭,简化机构,直接用套筒的惯性承受膛内燃气压力,套筒后坐完成发射的机构动作循环。这就是自由枪机式手枪方案。此案1897年4月20日获得专利,专利号580926。勃朗宁考虑这种发射0.32英寸枪弹的小威力手枪军方不会要,因为美军还在嫌弃0.38英寸口径小呢。于是勃朗宁想卖给温彻斯特公司民用,但温彻斯特公司要求买断,勃朗宁要求分红,意见不一导致僵持。

  一天,勃朗宁再次来到温彻斯特公司会客室内等公司财务总监,等呀等,预约时间超过了1个多小时,等他得脚后跟都凉了(美国人说法)也没见到财务总监,气得回家收拾行装,直奔码头买了船票,飘过大西洋,到了比利时。后来得知事发偶然,财务总监是因心脏病发作而失约。

  勃朗宁为何突然去了FN公司呢?1889年成立的FN公司在完成政府订购的步枪任务后,让对外业务总监哈特·O·博格到美国哈特福德探讨自行车生产技术,看能否转产,没想到与正在柯尔特公司搞手枪设计的勃朗宁相遇成交。于是博格向FN公司推荐了研制生产手枪的方向,勃朗宁因此与FN打过多次交道。而且欧洲民间喜欢威力小点的手枪,形势喜人。

  1897年7月17日,FN公司与勃朗宁签订合同,以2 000美元买断勃朗宁设计的7.65毫米自由枪机式手枪专利,仅在欧洲生产销售。此枪成了世界上第一支大量生产的自由枪机式手枪。1899年生产了3 900支。1900年被比利时军队相中、列装,命名为M1900手枪。用11年的时间生产了724 490把。初期生产的带有缩小的M1900外形图标,后期只有FN厂徽。俄罗斯购买作警察和军队校官用枪,同时也是日本将校军官常私购的手枪。

  该枪采用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枪管固定于握把座上,复进簧位于枪管上方,兼做击针簧,复进簧后端的枪机与套筒相连,击针式击发机构。照门前方有一个挡块,只有击针处于待击状态时才自动缩回进行瞄准。该枪结构简单,总共39个零件,整体扁薄、轻巧,是早期手枪中比较优良的。复进簧在枪管上方,使枪膛轴线下降,有利于提高射击精度,也是该枪的特点之一。

  该枪在我国颇为流行,俗称“枪牌撸子”,因为握把护片上商标有着小手枪图案。撸子是以前中国人对弹匣在握把内且有套筒的自动手枪的俗称。当时上海兵工厂、金陵兵工厂都曾仿制。 1913年,南京金陵兵工厂仿勃朗宁1900式7.65毫米自动手枪,全枪长有152和203毫米两种,后者配有木制枪盒,枪盒可与握把连接成“枪托”。


  ▲ 比利时M1900 FN7.65毫米手枪左视图


  ▲ 比利时M1900 FN7.65毫米手枪右视图


  比利时M1900手枪全枪长163毫米,枪管长102毫米,全枪质量0.63千克,弹匣容弹量7发。发射两种弹,一种是由勃朗宁本人设计的7.65×17毫米半底缘枪弹(0.32英寸ACP),弹头质量4.85克,初速300米/ 秒;一种是7.65×22毫米手枪长弹,弹头质量5.5克,初速365米/ 秒。


  ▲ 比利时M1900 FN手枪大部件分解


  总结一下:勃朗宁设计出两支M1900手枪,一个是管退套筒兼作枪机式自动原理的开拓者,定型在美国,军方购买350把试用后,因故障较多被搁置,但它是后来成功的M1911的起步;一个是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的开拓者,定型在欧洲,口径和威力稍小,适合民用市场需要,但被比利时军方定型装备,从而风靡全球。


  P.S. 《兵器知识》杂志的投稿邮箱已更换,新邮箱:


  ▼欢迎购买《兵器知识》杂志▼


  获取更多详细内容!


  勃朗宁m1900推荐搜索词:

  

  1.勃朗宁M1900图片

  

  2.勃朗宁M1900

  

  3.勃朗宁M1900有几个版本

  

本文标题:勃朗宁m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