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人均gdp
奥地利人均gdp推荐文章1:德语系国家的经济大比拼
德语是超过1.3亿人的母语或第二母语,是欧盟国家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排名甚至高过英语。在2019年,全世界有2.89亿人曾经学过基础德语,在全球常用语言排名中,德语排名第11位。
全世界共有6个国家以德语作为官方语言或者官方语言之一,其中德国、奥地利、列支敦士登以德语为唯一官方语言;瑞士、比利时和卢森堡以德语作为官方语言之一。
瑞士共有4种官方语言,分别是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罗曼语,但是全国人口超过60%使用德语,当然他们那种德语叫做“瑞士德语”,对于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来说,那就是一种外语,当年我们公司的内部wiki上,员工写个人资料,有人把能听能说瑞士德语作为加分项写出来,可见就连他们德国人也觉得瑞士德语和德语的唯一联系就是名字里有“德语”两个字。
瑞士因此是德语系国家,但是比利时和卢森堡并不是,比利时全国使用德语的人口不足6万人,不到总人口的1%,他们大部分使用荷兰语(55%),第二是法语(44%)。
说到荷兰语多聊一句题外的,有一年我在阿姆斯特丹转机,免税店里买东西,导购小妞过来搭茬儿,和我说荷兰语,我下意识的回德语,居然也能聊到一块,严格说荷兰语是低地德语的一个分支,有些场合更像是德语和英语的混杂。
卢森堡也同比利时类似,全国有1.5万人说德语,占总人口的3%,由此可见卢森堡的人是多么的少。他们主要用法语,民间用卢森堡语,德语非常不入流。
也就是说,真正德语系的国家,不算中国太仓的话,只有德国、奥地利、列支敦士登、瑞士。
德国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2023年的GDP为4.5万亿美元,居全球第三。人均GDP为5.3万美元,全世界范围内名列19。
德国也有各种方言,外国人学的标准德语其实只存在在电视新闻中,各地都有各地的语言,我刚去巴符州的时候,一个同事说话我就听不太懂,我很自卑,别人安慰我说没事,她表达有问题,我们也听不懂她到底想干嘛。
德国一个流传很广的笑话是在拜仁州的外孙女和自己在北威州的外婆彼此之间都不知道她们说了什么。某种意义上拜仁州很像中国的广东省,南方经济大省,但是别人都听不懂他们说话。
奥地利是祖上曾经阔过的典范,昔日是整个中西欧最大的巨无霸,是天下共主,后来逐渐边缘化,尤其是德意志统一时被普鲁士排挤出了大德意志,当然最后他们还是在一起了,只不过那就是另外的故事了。
2004年夏天,我从德国边境城市Passau坐夜车去维也纳,过了边境有对面的警察来查护照,我没带护照,警察说您出国怎么能不带护照呢,我说这边说德语,那边也说德语,我以为这是一个国家呢。警察长叹一声,说,年轻人,我们自从1945年之后就不再是一个国家了。
相对于瑞士德语,奥地利的德语就好懂多了,当然这句话并不完全对,奥地利德语和拜仁德语很像,和标准德语差距较为明显,想一下希特勒吧,他早年曾经拜一个叫埃卡特的神棍为师,让他来纠正自己那一嘴的难懂南德方言。
奥地利2023年GDP为0.5万亿美元,人均5.8万美元,全球排位17,领先德国两个身位。
列支敦士登
世界上著名的袖珍小国之一,面积只有160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六小,这是什么概念,北京未来科学城差不多就是这么大,全国人口3.68万,北京的天通苑,2023年实际人口60万,可以住下16个列支敦士登的全国老百姓。
2013年秋天,我和一个朋友开车从奥地利经过瑞士去法国,穿过边境时我们说我们到列支敦士登了,余音绕梁,我们又说,我们离开列支敦士登了。
这个国家的边境都是交由瑞士的边防警察来负责的。2021年GDP为70亿美元,人均18.4万美元,在德语系国家中排名第1,真是富得流油。
有意思的是,因为列支敦士登的体量太小,所以国家经济经常出现非常大的波动,比如2015年相对2014年人均GDP下降了6.5%,2021年相对2020年又上升了11.37%,这样的数据,放在我们的国家,行政院院长是要辞职谢罪的。
瑞士
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中立国之一,2023年GDP为0.9万亿美元,在全球排名第20,人均10万美元,全球第5。
瑞士不大,差不多是北京的2.5倍,这么一个国家居然有4种官方语言,任何指示牌上都是4种语言并列。我对瑞士的最深的记忆就是以前住边境城市时,冬天开车去公司,因为距离太近了,车都热不起来,所以只好绕道瑞士转一圈,那时每周末都去瑞士加油,那边汽油比德国便宜,当然不光我去,所有德国人都去,加油站排长队的都是德国车牌,而瑞士人则成群结队来德国超市购物,停车场里也都是瑞士车,两边的纸对此口诛笔伐——“德国人把我们的汽油加光了!”vs“瑞士人把我们的超市买空了!”。
加油送的一把菜刀,至今还躺在厨房的抽屉里。
总的来说,4个德语系国家中,人均最富的是列支敦士登,人均最穷的是德国,但是综合国力比较下,德国打了一个翻身仗,以8379万的人口和世界第三的经济总量,是德语系当之无愧的老大,那才真是遥遥领先呢。
奥地利人均gdp推荐文章2:如果没有苏联50年的统治,今天的东欧国家会有多么发达?
俄罗斯的梦魇!东欧国家的发展或将超越西方
过去50年的苏联统治,不仅摧毁了东欧国家的发展动能,也扼杀了这些国家的发展潜力。如果没有遭受苏联的"铁蹄"压迫,东欧工业强国有望在20世纪60年代就赶上欧洲的发展潮流,甚至有一战而成为超级富裕国家的可能。
战前波兰工业发达,军事实力雄厚
一战前,波兰曾是全球十大工业国之一,各项工业和经济指标都名列前茅。当时的波兰拥有完备的工业体系,甚至能自主生产飞机和坦克等军品。1939年,波兰动员了超过200万大军,拥有700多辆坦克,空军也有600架战机,在军事实力上绝对算得上世界级强国。
这样一个工业发达、富甲一方的波兰,如果不遭受苏联的粗暴干涉,完全有能力在二战后的60年代崛起为欧洲发达国家,至少也能紧跟在法国、英国之后。
数据为证:苏联统治加剧了东欧贫困
二战后,苏联向波兰提供了大量的粮食援助和城市重建支持,但即便如此,波兰仍难以摆脱贫困。原因何在?关键在于,苏联自身在战争中遭受了惨重损失,农业和劳动力遭到毁灭性打击,爆发了严重的饥荒。
在此情况下,苏联选择向东欧国家提供有限援助,而非向欧美寻求粮食救济,结果造就了东欧国家长达数十年的贫困落后。
数据显示,即便到了20世纪90年代,匈牙利的人均GDP仅为800美元,而当时奥地利的人均GDP则高达2万美元,这不得不说是苏联统治造成的悲剧。
"东欧解放"后的发展面貌
20世纪90年代,东欧国家摆脱了苏联统治,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展。数据显示,如今捷克的人均GDP已经达到3万美元,波罗的海三国也超过2万美元,与苏联时期相比已是天壤之别。
但是,要真正弯道超车,东欧国家仍需克服许多前行的障碍。比如,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他们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与西欧发达国家依旧有较大差距。更关键的是,要彻底摆脱苏联统治的负面影响,关键在于要建立健全的市场经济体系,培养出更加活跃的企业家精神。
究竟东欧国家能否在未来崛起为欧洲乃至世界的新兴经济体,这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探索。但是,从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来看,只要避免再次陷入俄罗斯的"梦魇",东欧国家必将迎来属于自己的繁荣时代。
持续抛光东欧发展的"镜子"
东欧国家的发展历程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了苏联统治的阴影与东欧解放后的曙光。
当年,波兰等东欧工业强国本可凭借自身优势,在二战后迅速赶上西欧发达国家的步伐,甚至可能成为欧洲的新兴经济强国。然而,命运的捉弄让他们饱受苏联铁腕统治的痛苦,发展动能被彻底摧毁。
即便到了20世纪末,东欧国家的经济状况仍然堪忧,匈牙利人均GDP只有800美元,与当时的奥地利差距悬殊。这种落后局面,无疑源于苏联无情压榨和剥削的结果。
但好在,东欧国家最终挣脱了苏联的桎梏,重新拥抱市场经济和民主制度。近年来,他们的经济发展开始呈现新的气象。捷克、波罗的海三国人均GDP已跨越2万美元大关,与西欧差距明显缩小。
这无疑给人以信心,只要摆脱了俄罗斯的"梦魇",东欧国家必将前程似锦。关键在于,他们是否能抓住历史机遇,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领域实现新的突破,培育出更加活跃的企业家精神,最终跻身为欧洲乃至世界的新兴经济强国。
这面镜子,不仅映照出苏联统治的沉重代价,也折射出了东欧国家重获发展机遇后的光明前景。让我们密切关注这一历史进程,相信东欧国家必将创造出令世人瞩目的发展奇迹。
奥地利人均gdp推荐文章3:全球最宜居国家——奥地利经济有多发达?
全球最宜居国家——奥地利经济有多发达?
奥地利,位于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家。国土面积83855平方公里,相当于河南省面积的二分之一。奥地利78%的居民信奉天主教,奥地利人口约884万。
奥地利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早在2012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达到了46330美元。
奥地利地处欧洲中心,是欧洲重要的交通枢纽,经济增长速度高于欧盟平均水平。奥地利工业特点是国有化程度高,国有企业控制了95%的基础工业和85%以上的动力工业,产值及职工人数均占其总数的70%。1955年加入欧盟,是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创始国之一。1955年宣布为永久中立国,1995年签订申根公约,并于1995年加入欧盟。
维也纳是除纽约和日内瓦外,第三个联合国城市。也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享誉全球,是每年的豪华音乐盛宴。
奥地利的经济总量和人均GDP在世界上排名:2019年奥地利的GDP为4595.9亿美元(IMF),排名世界第28位;高于挪威、以色列、新加坡、丹麦等发达国家,但低于瑞典、瑞士、土耳其等等。
2019年人均GDP(国民幸福指数)为50022美元,高于日本、德国、法国、英国,在国际货币组织中排名第13位。
奥地利属于世界上十大最富裕国家,大致在第七名位置。
奥地利《标准》及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奥地利的富裕指数(2019年6月21日驻奥地利经商参处数据)位居欧盟第三,仅次于卢森堡和德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往往能够反映出各国经济差异性,尤其是富裕程度。
据奥地利2019年薪资告显示:对整个奥地利12,000名专家和企业高管的薪酬进行了分析,奥地利平均年收入为 49.069欧元(含税),相当于人民币40万左右(1欧元=8.16人民币)
首都维也纳位居榜首,平均年收入达到53,948欧元。据统计,企业高管每年大约可增加收入8,600欧元,学者每年增加收入大约14,000欧元。
奥地利的大型企业的薪酬远高于平均水平。数据显示,拥有1,000多名员工的公司平均年收入达到53,800欧元,比平均工资高出约10%。对于拥有500到1,000名员工的中型公司来说,平均年收入为50,800欧元,500人以下的小型企业是46,000欧元,比平均收入低6%。
据统计,奥地利每个打工者税前工资平均为31804欧元(大约人民币26万元)。当然,每个职业的工资水平各有不同,究竟哪个职业工资最高呢?
奥地利劳工局公布的平均工资排行榜:薪资排行榜中第一位的当属资深经理人,他们一年平均收入150803欧元(税前)。其次是金融行业的高管,每年约为77032欧元,通讯行业的高管,每年约为66098欧元。
在奥地利,老师职业不仅受人尊重,同时也是奥地利赚钱最多的职业之一。中学老师的年收入可达到49868欧元,在薪金排行中排名第四,排在软件开发和工程师的前面,可以说算得上是金领职业了。
排在中学老师之后的是软件开发人员,年收入大约为46855欧元。排在薪资榜中最后的是厨房工(12238欧元)、出租车司机(10590欧元)和服务员(7899欧元)。(1欧元=8.16人民币)。
在奥地利,全年有13个法定假日和25个法定带薪休假,一共38天假期。在奥地利,从工作的 第2个星期起,就可享受 1天的带薪休假。工作 1个月后可享受2天带薪休假,工作 2,5 个月后可享受5天带薪休假。而工作 7个月后,就可以享受25天的带薪休假。
此外,若是在一年之内25天的休假没有用完,则可以保留到第二年继续使用。带薪休假总共可保留两年 到第三年后才会失效。欧洲国家的假期普遍比其它国家更多。例如芬兰、法国和俄罗斯,全年共有40天假期。之后则是奥地利,全年一共有38天假期。
奥地利也是世界上福利体系最好的国家之一。居民享受十大高福利待遇。一个国家的福利往往意味着国民能够享受到的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也间接看出国家的富裕程度及文明程度
目前我公司办理欧盟护照:捷克,拉脱维亚,保加利亚,奥地利,匈牙利,法国等,无需登陆,要求低,周期短即可获得欧盟护照,葡萄牙和波兰永居,卢森堡等。
奥地利人均gdp推荐文章4:
奥地利人均gdp推荐文章5:奥地利多领域迎来政策调整与社会挑战
低年级学生校园手机禁令正式出台
自2025年5月1日起,奥地利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将实施一项新规定:八年级以下学生在校园内(包括课间)禁止使用手机及智能设备。教育部长克里斯托夫·维德克尔强调,此举旨在减少数字设备对课堂专注力的干扰,为学生创造更安全的学习环境。禁令允许学校根据教学需求灵活调整,例如在特定课程中使用电子设备,同时为有健康需求的学生提供豁免。
俄气断供引发能源危机 奥地利启动应急方案
受俄乌冲突影响,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于2024年11月16日宣布停止向奥地利供气。此前,奥地利因向国际仲裁庭起诉俄气违约并胜诉,要求其赔偿2.3亿欧元,导致俄方以“抵消债务”为由断供。奥地利能源监管机构表示,目前已通过德国、意大利和荷兰的进口渠道补充供应,总理内哈默称国家天然气储备充足,短期内不会影响民生。但长期依赖俄罗斯能源的隐忧仍存,奥地利正加速推进能源结构转型。
维也纳选举困境:超三分之一居民无投票权
随着移民人口增加,维也纳的政治参与矛盾日益凸显。最新数据显示,该市60万居民因非奥地利国籍失去投票权,占适选人口的35%。尽管2025年维也纳人口突破200万,但有资格参与全国选举的公民数量却从2015年的114万降至111万。严格的国籍法和仅0.7%的入籍率加剧了这一失衡,欧盟公民仅能在区级选举中投票,引发对民主代表性的广泛讨论。
经济增速放缓 燃油车禁令冲击就业
奥地利经济研究院近日下调2025年增长预期至1.2%,低于欧盟平均水平。能源成本上升和国际供应链不稳定成为主要拖累。同时,政府计划于2030年全面禁售燃油车的政策引发争议,民间研究显示,这可能导致4.6万个岗位流失,尤其是汽车制造业和相关服务业。环保组织呼吁加速绿色技术转型,但企业界担忧转型成本过高。
移民融入政策升级 开设定向课程
为应对难民子女教育难题,奥地利政府推出“定向课程”计划。针对2023年以来激增的家庭团聚移民儿童(主要来自叙利亚、阿富汗),课程将提供最长一学期的德语培训、基础学习技能辅导及社会适应教育。教育部门表示,这些孩子因战乱经历普遍存在语言障碍和心理创伤,需通过系统性支持帮助其融入主流教育体系。
劳工市场政策收紧 华人雇主储备人力
奥地利持续近两年的“抢人计划”进入尾声,餐饮业劳工市场饱和率已达85%-90%。目前,普通工种招聘基本暂停,仅厨师、帮厨等技术岗位仍有少量需求。据行业人士透露,预计2025年新政策将进一步限制非技术移民工签,华人雇主正抓紧储备劳动力以应对变化。奥地利人均GDP达5.8万美元,工作满五年且通过德语B2考试可申请永居,吸引了大量海外务工者。
(本记者综合道)
奥地利人均gdp推荐搜索词:
1.奥地利人均gdp世界排名
2.奥地利人均gdp2024
3.奥地利人均gdp为什么那么高
本文标题:奥地利人均gdp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