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已接近尾声,就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却几乎同时发生了两起震惊世界的恐怖事件:巴基斯坦白沙瓦学校屠杀案和澳大利亚悉尼人质劫持案。2014年注定会被标注为恐怖主义更新换代、危险升级的一年,而2015年的世界安全局势将面临更大的威胁与挑战。因此,开展全球性的反恐合作及区域性联合反恐行动,变得愈加重要。


  那么,令人谈“恐”色变的恐怖主义从何而来呢?从历史的角度看,恐怖主义并不是后工业文明时代孕育的畸形胎儿,而是与权谋政治同步发展的一种悠久的暴力手段。欧洲文艺复兴带来了人文主义,法国启蒙运动带来了理性主义,随着理想主义的古典自由主义政治学的兴起,“有限战争理论”及人道主义等渗入了战争伦理,针对非战斗人员和平民的暴力恐怖活动从合法暴力中剥离,非政府和并无国家地位的组织接过了恐怖主义斗争的旗帜,逐渐崛起为一种非传统安全的威胁,成了祸害各国的隐患。


  当今世界的恐怖主义面临转型态势,变得更有组织性和煽动性。比如最近发生的巴基斯坦学校屠杀案,正说明塔利班这个恐怖组织从过去针对个人的恐怖威胁,转化为大规模的、无差别的屠杀,变得更加凶残。


  2014年同样也是我国恐怖袭击多发的一年,3月1日昆明火车站恐袭事件就是其中一例。5月,我国发布了首部国家安全蓝皮书《中国国家安全研究告(2014)》,告确认中国正面临严峻的反恐形势,指出原来在新疆实施恐怖袭击的“东突”恐怖组织正将攻击目标向疆外扩展,提出中国要进一步加大专业反恐力度。


  去年遭受波士顿马拉松爆炸袭击的美国,在2014年发布的《恐怖主义国家告》中指出,美国反恐行动虽然削弱了基地组织的核心领导层,但中东和非洲地区涌现的更具侵略性、自发性的分支以及其他持同样信仰的组织将暴力活动增温。此外,叙利亚危机催生出了新一代更暴力的恐怖分子,使得恐怖威胁持续发酵并蔓延全球。


  一直以来,各国同时面临着两条“反恐战线”:一是渗透型战线,即来自境外恐怖组织的威胁,或“国际恐怖主义”威胁;二是内生型战线,即来自本土恐怖分子或组织的威胁,或本土极端组织或极端主义分子的威胁。除了以上两种威胁之外,还存在一种“国际恐怖主义本土化”的新型恐怖袭击。随着恐怖主义的升级换代,各国面临着普遍和同质的威胁。在即将到来的2015年,各国应携手合作,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而从区域联合反恐的角度上看,中国可以通过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建立类似于湄公河四国联合执法这样的机制,建立自己的“意愿联盟”,把反恐防线推到最前列。


  (和静钧,察哈尔学会研究员,海外网专栏)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海外网(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更多权威解读,更多独家信息,更多有趣和意想不到的道,欢迎关注人民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微信(rmrb_hww)。


本文标题:2015世界风云解读之国际篇:反恐通力合作,打响反恐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