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是龟鳖目鳖科软壳水生龟的统称,又名:鳖、水鱼、王八,共有20多种。


中国现存主要有中华鳖、山瑞鳖、斑鳖、鼋,其中以中华鳖最为常见。卵生两栖爬行动物,甲鱼的味道鲜美,营养价值极高,由于其具有诸多滋补药用功效,有清热养阴,平肝熄风,软坚散结,对肝硬化,肝脾肿大,小儿惊痫等有疗效。


所以它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上等筵席的优质材料,还可作为重要中药材料入药。


甲鱼是两栖爬行动物,生活在水中,同时也会到岸边、孤岛的礁石上活动,甲鱼是使用肺呼吸,鼻孔进行通气,所以需要定时浮出水面进行换气;


因此在突出水面的乱石区、岸边浅滩、水草区等常会有甲鱼活动,而广阔的光水面,则很少会有甲鱼,这里不利于甲鱼进行换气。


甲鱼天生胆小,对周边声音非常敏感,只要有轻微的声响发出,甲鱼都会明觉的感知,向水里逃窜,必要时甚至会钻入到淤泥中,躲避感知到的危险。


所以无论是野生甲鱼还是养殖甲鱼,都有这样的习性,安静的水域环境才会有甲鱼的声音,嘈杂的水域,一般不会有野生甲鱼出没。


甲鱼主要生活在湖泊、池塘、水库、三角湾和流动缓慢的河里。甲鱼是变温动物,为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甲鱼有着两栖动物的典型特征。


因为是冷血动物,所以会爬到岸边晒太阳,一方面是为了回升自己的体温,另外一方面是利用紫外线杀死附着在外壳表面的细菌。


甲鱼会选择背风的向阳面晒太阳,如沙丘、浅滩、礁石、倒树等。所以在养鳖池的周围或中心要有足够面积的陆地沙滩以便它进行陆上活动。


甲鱼的生活习性可归纳为“三喜三怕”,即喜静怕惊,喜阳怕风,喜洁怕脏。


甲鱼对周围环境的声响反应灵敏,只要周围稍有动静,甲鱼即可迅速潜入水底淤泥中,所以养鳖场或养鳖池的环境一定要保持安静。


甲鱼如果经常受到惊吓,对其生长繁殖都是很不利的。


甲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有污染的水体,很难有甲鱼能够存活,所以死水面甲鱼一般很少能发现甲鱼的身影;


像水质清澈的江河、湖泊、水库、池塘、溪流等地,野生甲鱼资源丰富,并且甲鱼不善于在流水中游动,水流湍急的区域,甲鱼的分布也是相对较少的。


甲鱼对温度较为敏感,在每年的6-9月份,甲鱼的活动较为活跃,觅食的欲望强烈,捕食凶猛,往往会主动捕食,并且也会吃草根、谷物等饵食;


春季水温上升到15℃左右时,从冬眠中逐渐苏醒并开始摄食。20℃以上时,雌雄鳖进行交配产卵。


甲鱼在每年的春末时期进行产卵繁殖,产的卵并不在水中,而是岸边的泥沙中;


甲鱼会在岸边泥沙中挖出浅坑,将甲鱼卵产于其中,随后用沙土填埋,并且会在产卵地附近活动,以保护卵不受捕食动物损害。


25℃~30℃是鳖摄食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也是人工养殖的最好季节。超过33℃时,寻洞“避暑”。


人工养殖中,因鳖生性好斗,大小鳖不宜混养。群体间恃强凌弱现象很普遍,食物缺乏时会残食同类。


低于或高于该温度区间,甲鱼的食欲降低,会躲藏在水底等待适宜的温度进行觅食。


生长期间主要以肺呼吸,当水温低于15℃时,甲鱼就潜入池底淤泥开始冬眠,靠喉咙部的鳃状组织等辅助呼吸器官进行呼吸。


杭嘉湖地区每年11月中旬到次年的4月中旬前后是甲鱼的冬眠期。


甲鱼的生长周期非常缓慢,一年的生长周期,也大概就能生长到直径7-8cm;


寿命相对其他淡水生物非常长,一只3斤重的甲鱼,需要五年的生长时间,所以野生大甲鱼非常稀少。


查看原文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文标题:甲鱼是两栖动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