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9月,中国向欧盟出口稀土2582吨,欧洲企业瞬间松了口气。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稀土刚到货欧盟就翻脸,随着第19轮对俄制裁方案出炉,12家中国企业被列入制裁名单。

拿到2582吨稀土,欧盟态度转变,制裁令将发往中国,12家中企认栽

  其理由还是老一套,涉嫌参与绕开制裁,为俄罗斯提供能源支持。

  欧盟这是吃干抹净就翻脸?

拿到2582吨稀土,欧盟态度转变,制裁令将发往中国,12家中企认栽

经济与政治

  欧盟现在的对华政策,就像一个失衡的天平,政治上的姿态已经远远超出了经济现实所能承受的重量。

  经济上,数据是不会说谎的,欧盟高达97.8%的稀土依赖于中国,这几乎是被人掐住了脖子,不光是稀土,在锂、钴、石墨这些关乎绿色转型未来的关键材料上,中国在全球精炼加工环节的控制力分别达到了60%、70%和近乎100%。

拿到2582吨稀土,欧盟态度转变,制裁令将发往中国,12家中企认栽

  这种依赖是实实在在的痛,就在不久前的8月份,因为中国加强了出口的管控,欧盟的企业们就经历了多达7次的生产中断。

  所以,当9月20日中国公布8月份稀土出口数据,那个环比增长超过20%的数字,对欧洲市场来说,就是最直接的“引力”证明。

拿到2582吨稀土,欧盟态度转变,制裁令将发往中国,12家中企认栽

  可与此同时,政治又在干什么呢?那份制裁草案,简直就是纯粹的政治表演,它指控12家中国能源和贸易企业“涉嫌协助俄罗斯规避制裁”,说它们帮俄罗斯获取石油收入。

  但具体的交易路径、确凿的证据链、乃至最基本的司法程序,欧盟通通没有公布,整个决策更多是基于一种模糊的“风险判断”,而不是事实查证,说白了,就是我觉得你有问题,你就有问题。

拿到2582吨稀土,欧盟态度转变,制裁令将发往中国,12家中企认栽

  欧盟这么做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迎合大洋彼岸的美国,特朗普政府要求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中国和印度加征高额关税的声音言犹在耳,欧盟此举,多少有点“交作业”的姿态,为特朗普可能重返白宫提前铺路。

  同时,也是为自身对俄制裁效果不佳寻找“替罪羊”,既然正面战场打不开局面,那就拉一个第三方进来,把中国企业定义成“责任方”,为自己制裁的乏力寻找一个新的施压点。

拿到2582吨稀土,欧盟态度转变,制裁令将发往中国,12家中企认栽

  然而,这种姿态在欧盟内部也根本不是铁板一块,制裁草案需要27个成员国一致同意才能生效。

  可现在,德国就公开质疑制裁的实际效果,而匈牙利、斯洛伐克这些国家更是担心自己的经济利益会因此严重受损。

拿到2582吨稀土,欧盟态度转变,制裁令将发往中国,12家中企认栽

去风险还是造风险

  欧盟一直声称自己的行动是为了“去风险”,但这种违背自身经济规律的政治施压,实际上正在为自己制造一场更大、更系统性的风暴。

  布鲁塞尔的官员们不是没想过自力更生,他们搞出了“关键原材料法案”,目标是到2030年把对单一供应源的依赖度降到65%以下,还雄心勃勃地投资120亿欧元,成立了所谓的“欧洲稀土联盟”,试图打造本土供应链。

拿到2582吨稀土,欧盟态度转变,制裁令将发往中国,12家中企认栽

  可这都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搞稀土产业,技术门槛高得吓人,环保标准又极其严格,投资周期动辄五年起步,最要命的是,成本一算,竟然比从中国进口要高出三到四倍。

  这种“自主化”的理想,在现实面前显得如此苍白,而制裁这把刀,却在立即威胁着欧洲的“近渴”——那条虽然依赖但至少稳定的供应链。

拿到2582吨稀土,欧盟态度转变,制裁令将发往中国,12家中企认栽

  这笔账其实很好算,被列入制裁名单的12家中国企业,与欧洲的年贸易总额超过80亿欧元,这还只是直接影响。

  德国一家权威经济研究所已经发出了警告:一旦中欧稀土贸易中断,德国可能将有10万个工作岗位面临风险,相关产业的成本将飙升25%到40%。

拿到2582吨稀土,欧盟态度转变,制裁令将发往中国,12家中企认栽

  这几乎等同于对着欧洲最为自豪的“绿色转型”计划釜底抽薪,没有了稳定的稀土供应,欧洲的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这些战略产业,拿什么去和别人竞争?

  更深层次的代价,是战略信誉的流失,这种未经联合国授权,仅凭单方面“风险判断”就发起的制裁,在全球南方国家看来,再一次坐实了西方将“制裁工具化”的负面形象。

拿到2582吨稀土,欧盟态度转变,制裁令将发往中国,12家中企认栽

  这不仅削弱了欧盟作为一个独立、公正的全球力量的信誉,也让那些原本希望与欧洲深化合作的国家心生警惕。

  德、法等国的企业代表们已经多次公开警告,不要将中欧的经济关系过度政治化,但这些理性的声音,似乎并未能阻止布鲁塞尔的政治冲动。

拿到2582吨稀土,欧盟态度转变,制裁令将发往中国,12家中企认栽

中国应对之道

  面对欧盟这套矛盾百出的组合拳,中国的应对显得颇有章法,既不是被动的逆来顺受,也不是冲动的以牙还牙,而是一种展现出战略耐心,同时又清晰划定底线的“校准性威慑”。

  官方的表态始终立足于原则,中方反复强调,中国并非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和参与方,中俄之间的正常贸易往来符合国际规则,天经地义。

拿到2582吨稀土,欧盟态度转变,制裁令将发往中国,12家中企认栽

  并且也把话说得很明白:如果欧盟一意孤行,损害中方利益,那么中方必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本国企业的合法权益,这是底线,不容触碰。

  中国的工具箱里,选项很多,但出牌很有讲究,中国并没有选择用稀土这张“王牌”直接打出去,搞硬脱钩,反而是通过此前对镓、锗等同样关键的材料实施出口管制,来发出一个精准的信号。

拿到2582吨稀土,欧盟态度转变,制裁令将发往中国,12家中企认栽

  这就像一个围棋高手,落子于看似无关紧要之处,却影响了整个棋局,这一手,既展示了自己拥有多种反制杠杆的能力,又避免了让局势瞬间失控,给对方留下了回旋的余地。

  别忘了,在欧盟搞第18轮制裁之后,中国就曾反制裁过两家欧盟的银行,这说明我们的工具箱是打开过的,也是用过的。

拿到2582吨稀土,欧盟态度转变,制裁令将发往中国,12家中企认栽

  最有意思的是,持续的稀土供应本身,就成了一种最强大的策略,一边是欧盟在嚷嚷着要制裁,另一边是满载稀土的货轮照常驶向欧洲港口。

  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做法,反而让欧盟的制裁显得更加荒诞和不合逻辑,也将其内部的分歧和对中国的深度依赖,赤裸裸地暴露在全世界面前。

拿到2582吨稀土,欧盟态度转变,制裁令将发往中国,12家中企认栽

  压力球,就这样被不动声色地踢回给了欧盟,是继续这场自相矛盾的政治秀,还是回到现实,正视自己的经济需求,这道题,只能由欧洲人自己来解。

结语

  那面“稀土镜像”,最终照出的,是欧盟在一个日益多极化的世界里的挣扎与迷茫,它既渴望维持旧日的经济繁荣与产业优势,又想在地缘政治的棋盘上扮演一个强硬的、紧跟美国步伐的角色。

拿到2582吨稀土,欧盟态度转变,制裁令将发往中国,12家中企认栽

  然而,当下的现实是,这两种目标难以两全,欧盟如果执意无视经济现实,试图用政治意愿去强行扭转规律,那么最终伤害到的还是自己。

  文丨太阳当空赵

  编辑丨太阳当空赵

信息来源:

  1.《冯德莱恩扬言:欧盟要制裁,含中企》2025-09-20 11:19观察者网

拿到2582吨稀土,欧盟态度转变,制裁令将发往中国,12家中企认栽

  2.《商务部:对欧盟两家金融机构采取反制措施》新华网2025-08-13 14:23北京

拿到2582吨稀土,欧盟态度转变,制裁令将发往中国,12家中企认栽

  3.《今年8月份,中国对欧盟稀土磁铁出口环比增长21%》2025年09月22日13:52观察者网

拿到2582吨稀土,欧盟态度转变,制裁令将发往中国,12家中企认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