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山脉地图全图推荐文章1:秦岭为何被称为华夏民族的龙脉?绝不仅仅指秦岭山脉

  在中国幅员辽阔的版图上,有一条雄奇的山脉,气势巍峨地横亘在中华大地上,默默地撑起了华夏民族的脊梁。它就是孕育了伟大华夏文明的秦岭山脉。


  绵延1600多公里,面积40万平方公里,横亘东西,地分南北。它不仅是一座自然之山,更是一座文化之山。它没有辜负大自然的造化,耐心且细致地孕育了丰富而别具特色的生态资源,也孕育了繁盛的汉唐时代,为中华文明造就了一座丰碑。


  多数人的认知中,秦岭仅限于陕西省南部、渭河与汉江之间的山地。这指的是狭义上的秦岭。西起昆仑,中经陇南、陕南,东至鄂豫皖-大别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张八岭,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这指的是广义上的秦岭。


  秦岭位置图


  由于秦岭南北的温度、气候、地形均呈现差异性变化,因而秦岭-淮河一线成为了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冬天,秦岭阻挡寒潮往南进入南方地区;夏天,阻挡湿润海风进入北方地区。秦岭、淮河流域是南方多雨和北方干旱之间的过渡地区。


  狭义上的秦岭位于北纬32°—34°之间,介于关中平原和南面的汉江谷地之间,是嘉陵江、洛河、渭河、汉江四条河流的分水岭。东西绵延400—500千米,南北宽达100—150千米。


  关中平原


  秦岭一带还包含太白山、华山、终南山等知名山脉。秦岭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秦岭大致可分为西、中、东三段。


  西段分为三支,北支为秦岭,也称南岐山或大散岭;秦岭为关中平原与陕南地区的界山。中支为凤岭,有黄土堆积,水土流失比较强烈;南支为紫柏山,在留坝的西北称柴关岭。


  秦岭


  秦岭主峰太白山位于陕西省太白、眉县、周至三县交界处,海拔3771.2米,也是中国大陆东半壁的最高名山。太白山作为秦岭山脉的主峰,自然地理条件独特,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的向往之处。太白山主峰拔仙台,相传,姜太公封神于此,这座山峰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太白山


  秦岭的中段称终南山,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终南山地处中国南北大陆板块碰撞拼合的主体部位,是中国南北天然的地质、地理、生态、气候、环境乃至人文的分界线。有“中国天然动物园”、“亚洲天然植物园”之称。


  终南山


  道教名山,寿比南山”、“终南捷径”等典故的诞生地,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


  主要山岭有四方台、首阳山、终南山和东光秃山等。由秦岭梁向东南延坤的平河梁,主峰是广东山,海拔为2675米。在句河和社川河流域,有近东西向延伸的古道岭、海棠山和羊山,山势低缓而破碎。


  秦岭的东段呈手指状,向东南展开。从北向南依次是:太华山、蟒岭、流岭、鹘岭和新开岭,海拔均在1500—2600米。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五岳之一,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在省会西安以东120千米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


  华山位置图


  秦岭主脊草链岭和太华山,是丹江、南洛河以及秦岭东段北坡山涧溪流的分水岭与发源地。


  广义的秦岭,西起昆仑,中经陇南、陕南,东至鄂豫皖—大别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张八岭。其范围包括岷山以北,陇南和陕南蜿蜒于洮河与渭河以南、汉江与嘉陵江支流—白龙江以北的地区,东到豫西的伏牛山、熊耳山,在方城、南阳一带山脉断陷,形成南襄隘道,在豫、鄂交界处为桐柏山,在豫、鄂、皖交界处为大别山,走向变为西北—东南,到皖南霍山、嘉山一带为丘陵,走向为东北-西南。


  我国山脉分布图


  广义的秦岭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由于气候条件与农业生产特点。因此,长期以来,人们把秦岭看作是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秦岭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的美誉,同时还是中国著名的“天然药库”。


  昆仑山,又称昆仑虚、昆仑丘或玉山。中国道教文化里,昆仑山被誉为“万山之祖”,是中国古神话中的神山,道教奉为神仙所居的仙山。


  昆仑山


  中国古老的地理著作《山海经》、《禹贡》和《水经注》中对昆仑山都不只一次提到,其中大多记述都带有神奇的色彩。千百年来,有关昆仑山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和难解之迷。


  大别山坐落于中国安徽省、湖北省、河南省交界处,西接桐柏山,东延为霍山(也称皖山)和张八岭,东西绵延约380公里,南北宽约175公里。西段呈西北—东南走向,东段呈东北—西南走向,长270千米,一般海拔500~800米。


  大别山所在位置


  大别山山地主要部分海拔1500米左右,是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大别山主峰白马尖(海拔1777米),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境内。大别山西望武汉,东守南京,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其对民国首都南京和中心城市武汉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这也是当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地理前提。


  美丽大别山


  秦岭在数千年中华文化与地理位置秦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大巍峨的秦岭划分出我国的南北方,无论气候环境还是生活风俗,都以秦岭为界,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秦岭山脉地图全图推荐文章2:秦岭凭什么敢号称“中华龙脉”?一岭分南北,一脉承华夏

  秦岭位于中国版图的正中央,由多座大大小小的山峰组成,号称“中华龙脉”。


  狭义上的秦岭是指陕西省南部、渭河与汉江之间的山地,广义上的秦岭西自昆仑山,横贯陕南,延及大别山,东止张八岭。


  那么,秦岭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凭什么敢号称中华龙脉?


一岭分南北,南北不同天

  其实,早在2500多年前,先秦典籍《周易》就将秦岭称作“龙脉”。秦岭山峦巍峨,长度约1600多公里,山域面积达4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它的主峰太白山为最高峰,海拔3771.2米。


  地理学家将这座横亘在中国中部、标准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脉,与七大水系之一的淮河连成一线,作为中国南北方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同时也被赋予了多种地理意义。


  秦岭不仅是地理分界线,更是气候分界线。秦岭北坡高峻陡峭,犹如一堵“大墙”,高度正好阻挡了冬季冷空气南下,同时也阻挡了暖湿气流北上。


  在气候、降水和温度上南北迥异,导致南北两地在农业、饮食、生活习惯上存在强烈的差异,形成“南船北马、南米北面、南涝北旱”的地理格局。


  现如今,依旧有许多关于南北方差异的对比,小到菜市场买菜方式,大到地理人文,南北两地的人们互相“调侃”,不亦乐乎!


  秦岭还是多条重要河流的发源地,由于海拔高,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多降水,再加上丰富的植被能净化水源,被称为我国的“中央水塔”。


  以北有黄河,以南有长江,北面孕育了的“八百里秦川”,也就是关中平原;南面滋养了“天府之国四川盆地”。


一脉承华夏,孕育中华文明

  秦始皇统一华夏之前,秦岭被称为“昆仑”,因坐落于长安城之南,在先秦时期秦岭又被称为“南山”或者“终南山”。


  直到在司马迁《史记》中发现“秦岭,天下之大阻”的描述,“秦岭”这个称谓才有了正式的文字记载。


  位于华夏腹地的秦岭,被历史学家赞誉“一座山脉,半部中国史”,是华夏文明龙脉。


  周王朝在秦岭脚下镐京建都,也就是现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创立了影响深远的西周之礼。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横扫六合,在秦岭脚下的咸阳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后来将秦始皇陵修建在秦岭骊山。


  秦朝末年,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打败项羽入主关中,建立西汉;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失败,都与秦岭有关。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都城选在了长安,秦岭在唐朝时期被称作是“圣地”,唐朝历代皇帝死后几乎都葬在了陕西一处,因此也有了历史上的“关中十八唐帝陵”,埋葬了18位皇帝,包括武则天的话,其实是19位。


  “得关中者得天下”,在秦岭的庇护下,关中地区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秦岭先后见证了13个王朝的更迭和兴衰,秦岭脚下的长安,也就是现在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古代都城。


  与此同时,秦岭拥有多座著名的山峰,诸如终南山、华山、太白山、翠华山、南五台等,孕育和积淀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华山


  例如,五岳之一华山是道教的发祥地;终南山上的楼观台,曾是老子讲授《道德经》、传播道家文化的地方;五台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儒学思想在秦岭脚下发扬光大,孔庙、关公庙随处可见......


  更有无数文人墨客咏叹过秦岭,李白、杜甫、柳宗元、韩愈、苏轼都曾留下过脍炙人口的名篇。


  秦岭,一座被历史熏陶过的山脉,更是中华文化根脉所在,它用丰富的资源和庞大的身躯,养育和守护了一代又一代华夏人民。


  即使它从地理上天然分割了南北方,也没有疏离南北两地的人们,反而给华夏子女们增添了不少乐趣,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中国,是当之无愧的“中华龙脉”!


  秦岭山脉地图全图推荐文章3: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的秦岭有何特殊之处?为何能被看作中华龙脉?

  一座秦岭就是半部中国史,秦岭被称为中华龙脉的奥秘竟然在这里


  秦岭在中国历史进程上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其他山脉,可以说很多中国人都低估了这座山脉的重要性。


  为何只有秦岭被称作中华龙脉呢?


  秦岭究竟是在哪里?小秦岭和大秦岭区别可大了!


  秦岭七十二峪是秦岭北麓长期形成的天然峪口


  通常意义上,狭义上的秦岭是指位于陕西南部的山脉,这条山脉位于关中盆地和汉江谷地之间,东西长度在400-500公里之间,南北宽度大概在100-150公里左右。


  最高峰是位于陕西宝鸡境内的太白山主峰。


  主要分为西,中、南三段,地势上是西高东低,秦岭里有很多在中国历史上相当有名气的山峰。


  如道教全真派的发源地终南山,以险著称的西岳华山,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骊山等等。


  而更广义的秦岭则西起昆仑,经过陇南地区和陕西南部,东边则绵延到了湖北和河南境内,一直延伸到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和安徽蚌埠的张八岭附近。可谓是绵延数千里!


  仅从这一点上说就把中国分成了南北两部分。


  但是还远远不够!


  华山是秦岭的重要支脉,自古华山一条道,说明了华山的奇秀险峻


  秦岭和东边的淮河一线基本构成了中国南北分界线,南北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风情具有较大的差异。


  在降水、气温、种植作物和社会习俗方面差异很大,甚至可以说截然不同。


  可以说,秦岭天然把中国分成了南北,仅从这个角度说就堪称神山。但是只有这一点就被称为中华龙脉是远远不够的。


  秦岭的神奇远远不仅如此!


  秦岭一座山如何影响历史进程


  发育于秦岭北麓的河流为关中盆地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八水绕长安,让长安成为十三朝古都成为了可能。


  八水绕长安,让西安成为了十三朝古都,其中大部分河流都发源于南部的秦岭山脉


  其中浐河、灞河、沣河、涝河、潏河、滈河等渭河支流都发源于秦岭山脉。


  如此多的河流汇聚在关中盆地,让关中盆地成为最早的“天府之国”,养活了大量的人口。而由于秦岭山脉天然阻隔形成的地形雨带来的充沛降水更是让关中盆地丰沃千里。渭河流域冲击平原所带来的宽阔耕地面积也让关中盆地有了更多的农业优势。


  古代关中人口数量让其他势力望尘莫及!


  秦岭不光让关中平原受益多多,秦岭南边的汉中谷地和四川盆地也对秦岭感恩戴德。


  可以说,汉中和四川也沾了秦岭的光!


  秦岭海拔多在2000米到3000米左右,秦岭刚好帮助它们挡住了来自北方西伯利亚的冷空气。这才让汉中盆地和四川盆地没有感受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意。


  否则,汉中和四川的人们冬天估计是受不了的。发源于秦岭南麓的众多河流也让四川盆地不怕没有水的滋养。


  可以说,没有秦岭的保护,四川将是另外一番景象


  怪不得中国历史上这么多的王朝的都城都选在了长安。但是只有充沛的降水和广阔的平原是说不过去的。而秦岭也让四川和汉中成为了重要的地缘势力。


  秦岭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这里,更多的是军事上的阻碍作用。


  有时候就是这样,一座山就可以成为一支军队的魔咒!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武关道,是从南阳和襄阳进入关中的必经之路


  独特的地理结构让关中盆地具有了相对封闭的地缘环境,关中盆地被称为“四塞之国”。


  南边是高耸的秦岭山脉,北边是广袤的陕北高原,东边隔黄河天险与山西和河南接壤,而西边是陇东和陇西高原。


  要想从四个方向进入关中地区,是难上加难的。


  秦岭古道示意图,从四川进入关中,这几条古道都非常难走


  外部势力要想进入关中平原,就必须面对这些大山的阻隔。要想从南部的四川盆地进入关中地区,在古代,通常有五条道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秦岭五条古道,分别是陈仓道、褒斜道、子午道、傥骆道和陇山道(即阴平道)。这五条古道都是天险,一条比一条难走。


  要想从北部进入关中,那么就只能走位于宁夏固原市的萧关,从东部通过函谷关进入关中,就不得不面临黄河天险。从东南进入就只剩下了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商洛境内的武关道,经过蓝田到达长安。


  大军都无法通过,粮草肯定就更不行了。


  更别提其它的作战给养了!


  位于陕西宁陕境内的子午古栈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不是一句空话


  这就是秦岭的地理作用,让关中地区不受其他政治势力的袭扰,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中国历史说起来其实很简单


  就是一个简单的“三角形”态势


  在中国地理上,有四大核心板块,这四大核心板块都容易发育出政治实力,分别是秦岭北麓的关中盆地,太行山、燕山山脉东边的平津地区,以南京为代表的江东地区,这三大政治势力近似构成了一个三角形。


  这个三角形就是中国历史最简单的地理概括,从中可以看到秦岭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这三大政治势力所构成的三角形就是中国历史的最简单的图示,因为中国历史大部分是发生在这个三角形以内。


  前面说到了三个板块,那么第四个板块在哪里呢?第四个板块就是中原


  俗话说“得中原者得天下”!


  那么中原在哪里呢?


  中原基本上在黄河以南,淮河,大别山以北,崤山、伏牛山以东,山东丘陵以西的平原地带。基本上就是三角形的中心地带。


  中原地区的开封和洛阳一带经常会孕育出政治势力


  三大政治板块要想完成对全国的统一,就必须首先取得中原地区,中国历史简单了说就可以看成是三大政治板块对中原地区的争夺。


  我们已经看到了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和中心,那么三角形的边在哪里呢?这三条边就是湖北,山东和山西。这三个省份所在的政治板块就是三大政治板块想要向周边扩张的路线。


  除了这7大主要板块,中国历史上还有7大边缘性板块。


  这幅图就清楚地显示出了中国各个地缘板块之间的关系


  这些板块虽然不是很显眼,但是这些政治势力有时候也是可以左右中国的历史的。


  这7大边缘性板块分别是陇右地区、河套地区、辽西走廊、南阳盆地、汉中盆地、河西走廊和陇右地区和襄阳盆地。


  秦岭的作用堪称千军万马


  有时候千军万马也比不了秦岭的阻碍,很多强大的军队面对秦岭也不得不低头!


  可以说得也秦岭,失也秦岭。


  我们就来看看历史上秦岭是如何改变历史进程的。


  南阳是历代政权北伐重要的中转地,可以北上洛阳进中原,也可以西出武关进关中


  在中国历史上,南方政权北伐一般就三条路线,东线,中线和西线,东线走运河,再经过淮河和泗水水系。


  中线走长江水系,进入荆襄,过南阳然后北上。这时候想进入关中就有两条路线选择,一条是北上夺取伊洛盆地,到函谷关。另外一条就是经过武关,绕一条近路,翻越秦岭就可以到达关中的蓝田。


  但是这条路不是谁想走就能走的,凶险异常!


  最后就是走四川,经过汉中盆地,翻越秦岭山脉,占据关中,天下大业即可完成。


  南阳正好连接了秦岭和淮河一线,是南方势力北伐的重要道路


  江东的政治力量要想从河东地区进入关中,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走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通过淮河和泗水两大水系到开封和洛阳一带,再经过函谷关和秦岭北麓进入关中。


  这条路上的黄河天险可不是闹着玩的。


  要么走长江水系一直到江汉平原,走南阳盆地过武关道这条路进入关中,秦岭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


  这就属于“走后门了”!


  诸葛亮六次北伐都功亏一篑,秦岭成为了他一生都无法越过的天堑


  围绕秦岭,在历史上发生的战争那可就数不胜数了。


  拿大散关来说,有记载的发生在此的战役就达到了70余次,就可以看出秦岭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在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分天下,蜀国占据了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诸葛亮六次北伐,想要占据关中,然后出关中,入中原,完成大业。


  如果翻越了秦岭,北伐成功,那么中国的历史估计就要重新被改写了。


  但是翻越秦岭丞相实在做不到啊!


  从这张图就可以看出秦岭是真的不好走,栈道都是依山而建,凶险异常


  每次北伐都因为粮草没有及时跟得上,导致了失败,唯一接近成功的一次,马谡还大意轻敌,失去了街亭这个据点,诸葛亮也遗恨终生,不得已斩了马谡。


  只能病逝五丈原,发出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绝唱。


  秦末,刘邦想通过函谷关进军关中,但是黄河天险,怎么都过不去,尤其在洛阳东一战的惨败,让刘邦彻底想明白了。


  从函谷关进入关中,实在是太难了!


  怎么才能绕过去呢,办法还是有的,那就是南下南阳,经汉水谷地,经武关,过蓝田进入关中,打秦军一个措手不及。


  从东面进入关中只能走崤函古道,对面就是黄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这次,刘邦才没有选择走弓背,饶了一大圈,选择走弓弦,最终突袭成功,首先进入了关中。


  在楚汉相争时,刘邦被发配到了汉中这一个小地方,也想占据关中为王。


  因此为了迷惑章邯,将出入秦岭的栈道放火烧掉,以此表示自己没有入关为王的想法。


  但是一转身就抄小路进军陈仓道,出大散关,打了项羽一个措手不及,这个时候,项羽只能倚天长叹了!


  夺取了关中之后,刘邦才有了傲视天下的资本。


  在抗战时期,我们东部沿海大片国土已经被日本人占领,我们采取了以空间换时间的战法,将四川作为全国抗战的大本营。


  日本人自始至终也没有进入关中,翻越秦岭,如果翻越了秦岭,那么我国的抗战将会更加艰难。


  真是天佑中华!


  子午道北口在今西安市长安区境内,解放战争时期,我西北野战军部队就是从这里出发,翻越秦岭,解放了四川


  解放战争时期,为了迷惑四川军阀,配合主席的大迂回战略,贺龙率领人民解放军第18兵团从子午道出发,配合第二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的迂回部队,翻越秦岭,从北朝南打,从关中进入了四川。


  给四川的国民党军队包了回饺子,也让常凯申彻底失去了四川。


  今天的秦岭仍然是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


  在中国的历史上,秦岭不仅造就了关中地区的丰沃土地,是三秦的命脉,还成就了关中和四川的优越的地理环境。


  同时也是地方割据势力极其重视的战略重地,拥有了关中,就拥有了傲视天下的资本,为夺取天下提供了基本的物质基础。


  今天秦岭山脉还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不仅自然资源丰富,还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秦岭作为中华龙脉绝对是当仁不让!


  秦岭山脉地图全图推荐文章4:

  秦岭山脉地图全图推荐文章5:秦岭,凭什么能定义中国?

  ▲ 位于西安秦岭分水岭西侧的光头山风光,又称“麦秸摞”。 摄影/邵向东


  -风物君语-


  14亿中国人的供暖


  为啥秦岭说了算?


  “到底哪里是南方,哪里是北方?”在这个问题上,不同地方的人心中都有不同的参照物——


  对于广东人来说,南岭以北,皆是北方;在东北人心里,山海关往南,就算南方。然而,放眼中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广袤大地,只有一条山脉能够成为14亿中国人共同的“标准参照物”,即是:


  秦岭


  ▲ 航拍秦岭。 摄影/吴俊瑞


  ▲ 前两天刷屏的一张秦岭航拍图,有云的一侧为南方。俯瞰秦岭云雾,才能感受到“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气魄。 摄影/闫世龙


划南北

  在地理学家眼中,秦岭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它与它的延长线淮河,缀连成中国东部的南北分界线(带),全国“南米北面”、“南船北马”、“南涝北旱”的地理格局皆出于此。


  在气象学家眼中,这条线又与年降水800mm等降水量线、一月份0度等温线、湿润与半湿润区分界线大致重合。秦岭时常会以“一山之力”,阻挡住北上暖湿气流与南下冷空气的步伐。


  ▲ 西安秦岭分水岭,位于长安区沣峪口。 摄影/李文博


  甚至连野生动物也不例外,动物学家以秦岭为界线之一,划分出动物区系的“古北界”与“东洋界”。南北方动植物在秦岭交融、荟萃,羚牛和大熊猫能在不同海拔高度各自安居。


  而对于芸芸众生而言,更为直观的则是南北方集体供暖区的划分——与淮河流域的“供暖混战”不同,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有集体供暖,南部的汉中、安康和商洛则靠“四季如春”的气候过冬。


  秦岭-淮河区域集体供暖形势图。


  请横屏观看 制图/F50BB


  无论南北,秦岭,是14亿中国人共同的“中央山脉”。


造江河

  秦岭主体位于陕西南部,而广义上的秦岭,西起甘肃,以迭山与昆仑山脉为界;向东探入河南,分为崤山、熊耳山、伏牛山三支;南部还有一小部分,由陕西延伸至湖北郧县,东西横贯1600多千米,绵亘于华夏腹地。


  ▲ 陕西省辖域内秦岭位置示意图。 制图/F50BB


  如果以秦岭为轴,周边的地理环境仿佛存在某种“对称性”——


  中华文明的两大母亲河,黄河与长江,一北一南浩荡东去;它们各自最大的支流、同样发源于秦岭的渭河与汉江,一北一南奔涌而出;两条河先后孕育出两大“天府之国”,关中平原与四川盆地,一北一南遥遥对立。


  ▲ 汉江安康段。摄影/邵向东


  ▲ 西安,大桥横跨渭河。摄影/张永锋


  甚至秦岭的山体本身也有“南北差异”——秦岭的南坡相对平缓,群峰连绵、峰峦叠嶂,其间分布着山间台地;北坡则更为陡峭,千崖竞秀、壁立千仞,因而翠华山、太白山、终南山、骊山、华山等一众名山多位于北坡,俯瞰着关中平原。


  ▲ 西岳华山。 摄影/张永锋


  秦岭的主峰太白山,也是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以东中国大陆的第一高

本文标题:秦岭山脉地图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