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的爸爸妈妈是谁推荐文章1:从古籍记载,看米氏在山西悠久的历史(修正)

   三晋大地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滔滔的黄河水奔流全境,孕育了中华民族这个东方文明古国几千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我们米氏自唐中叶归附大唐后,同样在黄河流域流动、迁徙。公元613年米氏大规模迁来时在地处陕甘宁的黄河河套平原生活173年后,公元786年被当时的河东节度使马隧大规模整体迁往同属黄河岸边的山西北部云朔大地,在大同,朔州这个“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唐边地,为国守疆,生存繁衍580年之久,直到公元1368年明王朝建立后,朱元璋下令空边移民,分遣各地。晚唐时代,米海万在公元880年曾任朔州刺史,米(暨j i)任夏绥盐节度使和地处朔州的振武军使。到大宋王朝,东归近二百年的米氏走向顶峰,先祖米信为一方诸侯,其五世孙米芾一生为官,在书法绘画领域空前绝后至今无人超越。米信的孙女,嫁了赵匡胤曾孙,米芾的母亲与皇太后建立了很深的友谊,难怪历史学家吴晗说道:“米氏在大宋时是贵族。”


  580年的风风雨雨,山西晋北默默无闻国地为中华民族孕育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姓氏——米氏。


  米氏名人米信,米芾,米万钟,史载均出自山西,证实了山西米氏悠久的历史和伟大的贡献。几年来,我不断从史志古籍中寻找了先祖的足迹,又发现大宋初叶米氏在山西的生活情况,再次佐证了山西米氏悠久的历史,分享与大家共赏。


  一、古籍原文


  1. 源于《山西通志》189卷和《历代名臣奏议录》卷326的欧阳修《举米光濬状》曰:


  右臣伏自准敕计置河东沿边粮草,所过州军,遍见文武官吏不少,其间临民治军可称边任者,绝难得人。伏见西头供奉管、阁门袛候、岢岚军使米光濬,年四十余。世家代州,熟知本路边事。出于将种,练习兵机,兼有胆勇,会弓马……。


  2. 源于2014年《博物馆研究》第2期发表的山西师范大学副教授,《山西档案》副主编,宗教学博士侯慧明撰写的《忻州新发现金代七通佛顶尊胜陀罗尼幢考论》一文中的一篇墓志铭。墓志铭原文题是《故兴化寺米寺主墓幢志铭》原文为下:


  故兴化市米寺主墓幢志铭殿试 胡瑀撰


  窃闻尼之德行孤高者多矣。其有存所以为诗人之敬,没所以为后世之稍者,鲜矣!其于慈航济渡,慧露沾霈,每拯苦海之沉流,不为爱河之汩没,施之于外者无增无爱,得之于内者,不灭不生。故生则释俗扵归依,终则悼耄哀感。今见之故兴化寺扵米寺主者也,其师俗姓米氏,法讳善德,寰州之鈗襄宣营人也,其祖父皆以善称。其师于天会十二年(1134)七月六日卯时,以寝疾迁化于本院,享年七十九岁。卜宅兆于先师茔之西以安措之。


  以上两篇古籍说明:


  (1)米光濬与米寺主均为山西晋北人。


  米光濬“世家代州,出于将种”,身份是“西头供奉官,阁门袛候,岢岚军使”。


  米寺主是“寰州襄宣统营也,其祖,父皆以善称”。


  代州,唐时指山西北部代县以北及朔州,大同一带含现在张家口,宣化,河北易县一带地区。


  寰州,设置于公元926年,986年宋太宗雍熙北伐失败后,由于人口南迁而撤销,即目前朔州朔城区及怀仁,应县交界的黄花岭地区。米信先祖就生活在这里。


  可以说明,米光濬与米寺主皆与米信先祖同乡。


  (2)两位先祖与米芾先祖生活的年代相当。


  米光濬,男,约生于995年左右。(欧阳修是1040年到河东督办粮草、边事的,其年米光谱40余岁,应该生于995年左右)。


  米寺主,生于1055年,卒于1134年,享年79岁。


  从以上可以看出,米光濬与米芾先祖的父亲米佐(米光辅)同庚,米寺主则小米芾先祖4岁。


  这就说明,在米芾先祖生活的年代,山西晋北有大量米氏族人生活。


  (3)米光濬可能是米芾先祖的叔祖。


  米光濬的身份是“西头供奉官,阁门袛候,岢岚军使,”“世家代州,出于将种”。从身份,出身,生卒年看,应该是米信先祖的同宗的曾孙辈,(不一定是直系曾孙),与米芾的父亲米光辅同一字辈,两人可能是叔伯兄弟关系,即米光谱可能是米芾先祖是本家叔祖。


  结合米芾墓志铭说:“祖上皆武职”,宋史记录说:“米信的父兄在朔州,可以肯定米光濬是米信的同宗之后,是米芾的叔祖。


  米光濬的发现,更加证明了米芾出自山西的历史记载的正确性。


  (4)米寺主墓志佐证了米氏出自西域的事实。也说明在北宋前后,山西代州地区有很多出名的将领,起码米光濬“出于将种”不会误记。


  米寺主的墓志,是佛教墓幢志铭性质,所以记录家世渊源不多,只说“其祖父皆以善称”,证明米寺主身后又是一大家族嫡系。但是从碑文中“每拯苦海之沉流,不为爱河所汩没”这两句看,与米国大首领米萨宝墓志中的两句如出一辙,为“口苦海以逃名,望爱河而口肩”。说明米寺主所信教义是与米萨宝所信教义基本一致,同时说明山西代北米氏与米萨宝有密切的关系,至少是一脉相承。可以佐证米氏出自西域,与米国大首领一脉相承,说明天下米氏是一家,是指这个指向。


  从以上分析,结合历史记载,自公元786年米氏大量进入山西晋北地区以后,唐末公元880年米海万以萨葛首领身份担任朔州刺史,到北宋时代二百多年来,米氏一直生活,战斗在这里的历史事实。


  二、山西米氏简述


  从史料记载来看,米氏进入山西的途径有两条:


  一是北魏时代,随拓跋氏迁往大同周边的军人、贵族、商人等。从上官家族家谱记录,上官之妻米氏,就是这部分人的缩影。


  二是公元786年(贞元二年)从六胡州地区(河套地区)因吐蕃袭扰逃至山西离石地区的昭武九姓,被河车节度使马隧招降,并迁往云朔地区的迁徙,资治通鉴卷232记载:“隧至石州,河曲六胡州皆降,迁于云朔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昭武九姓来华是一个不断迁徙的过程,从米文辫,米继芬,米国大首领,米仁庆,米道钦墓志来看,有以质子身份来华的,有入唐为官的,有朝拜定居的,有经商定居的等等类型,但大规模的迁徙是公元786年,是目前米氏的祖源。


  在这个阶段,历史记录是连贯的,首先史上记录米暨,夏绥盐节度使和振武军节度使,在公元846——公元851年任该职,夏绥盐节度使治所就在今天的陕西靖边白城子一带,振武军节度便治所就在与朔州一河相隔的内蒙和林格尔,后迁入朔州。


  其次,公元880年,李克用父子杀死大同守备段文楚以后,米海万以萨葛首领身份任朔州刺史,萨葛部落治所就在今天的朔州市厦阁村。


  米志诚,历史记载为沙陀人,同样说明是晋北沙陀部人,因为只有晋北在五代时期有沙陀人,晚唐时期,迁居云朔地区的昭武九姓和沙陀人分为三大部落,萨葛部落,安庆部落,沙陀部落,米志诚实为萨葛部落人,被历史误定为沙陀人。后唐乾宁二年(895年),朱瑾向李承嗣求援,史俨等率五千三部落人去山东驰援,当时由昭武九姓特别是米氏组成的萨葛部落兵强马壮,人口众多,五千骑兵中不仅有米志诚,还有更多米氏族人。


  说到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米志诚他们当时去的是山东兖州,与南方米氏祖源地一步之隔,并且曲阜是兖州下属县,南方米氏先祖洪涯公的先祖,是不是这个时候与米志诚一齐去的山东,历史没有记载,只能留下想象的空间,需要其它史志,家谱中来佐证。


  到宋代,米信,米文义,米文睿都成长为一方诸侯和高级将领,随赵氏兄弟纵横天下,本文发现的米文濬应该就是他们的后代,否则六百多年前欧阳修怎么能说“世家代州,出于将种”?


  公元786年昭武九姓迁入山西晋北地区,23年以后的809年,当时的河东节度使范希朝把沙陀朱邪也安置到这里,形成了萨葛,安庆,沙陀三个部落,由沙陀统领,在协助唐朝平息“黄巢起义”后,李志用父子受赐李姓,并贵为河东节度使,成为中原霸主,开始了五代时期的“沙陀风暴”,创立了后唐、后晋,后周三个朝代,影响了中国历史,以米氏为主的萨葛部落,参与了唐末,后唐的历史变迁,随李克用父子一起从山西晋北这个沙漠地走向全国,到北宋初年形成贵族,所以说:我们先祖在晚唐五代时期,北宋时代是辉煌的,纵横立马打天下,影响过中国历史。这一点必须请大家明白。


  三、米氏从山西迁出历史简述


  一是北魏定都山西大同后,在公元491年东迁洛阳,这个时候,从河西迁来的米氏随之迁往洛阳,大部分为军人,贵族,商人等上层人物。历史上没有明确记录,但从古籍中反映出来的京兆进士米士炎,上柱国米少殷,侍御史米乘等,可能是这个时候他们的先祖从西域来大同,又迁洛阳,再迁西安,三百年后发展到唐朝为官的,或者是唐时质子,商人、官僚的后代。


  二是五代时期,随李克用父子征战天下散落各地的米氏族人。比如米志诚,史上明确记录公元895年随史俨同征山东,史料记载:“太祖攻兖州,朱瑾求救于晋,晋遣史俨等兵数于(千)救瑾,瑾败,与俨奔于淮南……”。


  米志诚是首次在史书上出现在山东的米氏。应该与江南米氏有关,因为当时以米姓为主的萨葛部落是后唐三大主力之一,米氏族人在这个时候入鲁不少,去的地方又是兖州,是曲阜州辖地,大胆猜测,江南米氏先祖是这个时候由晋入鲁,繁衍数代后,到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奉旨入湘而流落南方的。这个猜測是从历史记载角度分析,需经南方家人认可,求证。


  三是北宋雍熙年间(986年)宋太宗组织雍熙北伐收复幽云十六州失败后的迁民。史上记载,北伐失败后,杨业奉旨护送8万多人40多万牲口南下入关,进入忻州、太原。著名人口学家,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安介生在《北宋初年山西向外移民考》一文中说:


  “北宋初年山西百姓大规模南迁,主要的地区就是西至洛阳,河南府以及唐,邓、许、汝等州,覆盖河南南部及湖北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宋史258卷潘美传》,272卷《杨长传》中说:“遣枢密都承旨,杨曾一等旨并,代等州,徒山后诸州降民至河南府,许汝等州,凡八千二百三十六户、七万八千二百六十二口”。


  北宋雍熙移民是自唐末二百年以来一次大规模移民,结合宋史记录,这一次移民中,米芾的父祖应该在这个行列,也就是说,米芾应该是公元986年他的祖父一代迁到湖北的,路线是山阴米家岭到雁门关,经忻州到太原经洛阳到襄阳。


  四是明朝洪武初年,朱元璋空边移民从大同朔州迁徙的移民,当时只留下官兵5435人,这次分遣史空前绝后的,分布在山西大部,河北大部,更远的有米开庵远迁福建,成为福建,广西米氏始祖。同时有很多族人参军入伍,征战南下,贵州普安米氏,贵州毕节,云南镇雄米氏的祖先,则是这个时候应征入伍,流落南方的。


  这次移民前后50余年,基本迁完了唐代以来580年间一直生活在塞外的米氏族人和其他姓氏,目前在大同,朔州的居民都是清初屠大同城后陆续由各地迁移过去的。


  难怪福建家谱记载:“有上下二庄丁一千余口”,目前始迁地鲁沟无一米姓,上下米庄无一人姓米。


  米万钟的先祖就是在这个时候迁居忻州,之后又以锦衣卫身份到庆阳而落地生花的。


  四、山西是全国许多米氏得祖源地。


  根据近年来收集到的家谱以及联系中得知,目前全国有十几个省市的米氏源自山西,分别是:


  1. 福建,广西米氏,山西大同籍


  2. 湖南岳阳米氏,山西翼城籍


  3. 江西抚州米氏,山西太原籍


  4. 河南新密,温县,孟州米氏,山西泽州籍


  5. 河南洛阳米氏,山西河津籍


  6. 陕西蒲城米氏,山西霍州籍


  7. 山东平邑米氏,山西忻州籍


  8. 甘肃庆阳西峰米氏,山西忻州籍


  9. 内蒙托县米氏,山西寿阳一一河北徐水米氏,山西忻州籍


  10. 内蒙包头,四子王旗米氏,山西忻州籍


  11. 陕西长武米氏,山西忻州籍


  12. 山东日照米氏,山西忻州籍


  13. 陕西绥德米氏,山西忻州籍


  14. 辽宁朝阳米氏,山西寿阳籍


  15. 贵州普安,毕节,云南镇雄米氏,疑为山西籍


  16. 自认芾公后代的湖北、安徽、江苏镇江米氏,应为山西太原籍。


  这么多各地米氏同出山西,说明一个问题,山西是米氏主要的祖源地。这是跟正史记载相一致的。


  但是由于山西,特别是迁出地地处边关,战乱不断,外来人口多,当地土著不断更换,所以山西记载不多,形成山西米氏默默无闻的情况,需要我们重新审视认知,重视对山西米氏的发展的研究。


  综上所述,米氏归于唐、兴于宋,沉于元,迁于明,这是米氏发展的时间节点。公元786年昭武九姓从陕北靖边、榆林一带东迁山西大同朔州地区,为唐朝守边,到北宋熙雍北伐移民,再到明初空边移民,米氏族人在山西雁门关外生活580多年,历史上有根有据有记载,古籍中蛛丝马迹仍存在,米暨,米海万,米志诚,米信,米芾史上有记录,古籍有记录。本文披露的米光濬,米寺主两位先祖,更加证明了米氏在山西的生存情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证实了山西米氏的悠久历史,证实了山西为米氏根祖胜地的历史存在,希望对各地寻根问祖,起到抛砖引玉和启示性的作用,找到正确的祖源。


  山西朔州黄花岭,米氏生存580年的地方,米氏的根源胜地。


  米的爸爸妈妈是谁推荐文章2:从古籍记载,看米氏在山西悠久的历史(修正)

   三晋大地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滔滔的黄河水奔流全境,孕育了中华民族这个东方文明古国几千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我们米氏自唐中叶归附大唐后,同样在黄河流域流动、迁徙。公元613年米氏大规模迁来时在地处陕甘宁的黄河河套平原生活173年后,公元786年被当时的河东节度使马隧大规模整体迁往同属黄河岸边的山西北部云朔大地,在大同,朔州这个“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唐边地,为国守疆,生存繁衍580年之久,直到公元1368年明王朝建立后,朱元璋下令空边移民,分遣各地。晚唐时代,米海万在公元880年曾任朔州刺史,米(暨j i)任夏绥盐节度使和地处朔州的振武军使。到大宋王朝,东归近二百年的米氏走向顶峰,先祖米信为一方诸侯,其五世孙米芾一生为官,在书法绘画领域空前绝后至今无人超越。米信的孙女,嫁了赵匡胤曾孙,米芾的母亲与皇太后建立了很深的友谊,难怪历史学家吴晗说道:“米氏在大宋时是贵族。”


  580年的风风雨雨,山西晋北默默无闻国地为中华民族孕育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姓氏——米氏。


  米氏名人米信,米芾,米万钟,史载均出自山西,证实了山西米氏悠久的历史和伟大的贡献。几年来,我不断从史志古籍中寻找了先祖的足迹,又发现大宋初叶米氏在山西的生活情况,再次佐证了山西米氏悠久的历史,分享与大家共赏。


  一、古籍原文


  1. 源于《山西通志》189卷和《历代名臣奏议录》卷326的欧阳修《举米光濬状》曰:


  右臣伏自准敕计置河东沿边粮草,所过州军,遍见文武官吏不少,其间临民治军可称边任者,绝难得人。伏见西头供奉管、阁门袛候、岢岚军使米光濬,年四十余。世家代州,熟知本路边事。出于将种,练习兵机,兼有胆勇,会弓马……。


  2. 源于2014年《博物馆研究》第2期发表的山西师范大学副教授,《山西档案》副主编,宗教学博士侯慧明撰写的《忻州新发现金代七通佛顶尊胜陀罗尼幢考论》一文中的一篇墓志铭。墓志铭原文题是《故兴化寺米寺主墓幢志铭》原文为下:


  故兴化市米寺主墓幢志铭殿试 胡瑀撰


  窃闻尼之德行孤高者多矣。其有存所以为诗人之敬,没所以为后世之稍者,鲜矣!其于慈航济渡,慧露沾霈,每拯苦海之沉流,不为爱河之汩没,施之于外者无增无爱,得之于内者,不灭不生。故生则释俗扵归依,终则悼耄哀感。今见之故兴化寺扵米寺主者也,其师俗姓米氏,法讳善德,寰州之鈗襄宣营人也,其祖父皆以善称。其师于天会十二年(1134)七月六日卯时,以寝疾迁化于本院,享年七十九岁。卜宅兆于先师茔之西以安措之。


  以上两篇古籍说明:


  (1)米光濬与米寺主均为山西晋北人。


  米光濬“世家代州,出于将种”,身份是“西头供奉官,阁门袛候,岢岚军使”。


  米寺主是“寰州襄宣统营也,其祖,父皆以善称”。


  代州,唐时指山西北部代县以北及朔州,大同一带含现在张家口,宣化,河北易县一带地区。


  寰州,设置于公元926年,986年宋太宗雍熙北伐失败后,由于人口南迁而撤销,即目前朔州朔城区及怀仁,应县交界的黄花岭地区。米信先祖就生活在这里。


  可以说明,米光濬与米寺主皆与米信先祖同乡。


  (2)两位先祖与米芾先祖生活的年代相当。


  米光濬,男,约生于995年左右。(欧阳修是1040年到河东督办粮草、边事的,其年米光谱40余岁,应该生于995年左右)。


  米寺主,生于1055年,卒于1134年,享年79岁。


  从以上可以看出,米光濬与米芾先祖的父亲米佐(米光辅)同庚,米寺主则小米芾先祖4岁。


  这就说明,在米芾先祖生活的年代,山西晋北有大量米氏族人生活。


  (3)米光濬可能是米芾先祖的叔祖。


  米光濬的身份是“西头供奉官,阁门袛候,岢岚军使,”“世家代州,出于将种”。从身份,出身,生卒年看,应该是米信先祖的同宗的曾孙辈,(不一定是直系曾孙),与米芾的父亲米光辅同一字辈,两人可能是叔伯兄弟关系,即米光谱可能是米芾先祖是本家叔祖。


  结合米芾墓志铭说:“祖上皆武职”,宋史记录说:“米信的父兄在朔州,可以肯定米光濬是米信的同宗之后,是米芾的叔祖。


  米光濬的发现,更加证明了米芾出自山西的历史记载的正确性。


  (4)米寺主墓志佐证了米氏出自西域的事实。也说明在北宋前后,山西代州地区有很多出名的将领,起码米光濬“出于将种”不会误记。


  米寺主的墓志,是佛教墓幢志铭性质,所以记录家世渊源不多,只说“其祖父皆以善称”,证明米寺主身后又是一大家族嫡系。但是从碑文中“每拯苦海之沉流,不为爱河所汩没”这两句看,与米国大首领米萨宝墓志中的两句如出一辙,为“口苦海以逃名,望爱河而口肩”。说明米寺主所信教义是与米萨宝所信教义基本一致,同时说明山西代北米氏与米萨宝有密切的关系,至少是一脉相承。可以佐证米氏出自西域,与米国大首领一脉相承,说明天下米氏是一家,是指这个指向。


  从以上分析,结合历史记载,自公元786年米氏大量进入山西晋北地区以后,唐末公元880年米海万以萨葛首领身份担任朔州刺史,到北宋时代二百多年来,米氏一直生活,战斗在这里的历史事实。


  二、山西米氏简述


  从史料记载来看,米氏进入山西的途径有两条:


  一是北魏时代,随拓跋氏迁往大同周边的军人、贵族、商人等。从上官家族家谱记录,上官之妻米氏,就是这部分人的缩影。


  二是公元786年(贞元二年)从六胡州地区(河套地区)因吐蕃袭扰逃至山西离石地区的昭武九姓,被河车节度使马隧招降,并迁往云朔地区的迁徙,资治通鉴卷232记载:“隧至石州,河曲六胡州皆降,迁于云朔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昭武九姓来华是一个不断迁徙的过程,从米文辫,米继芬,米国大首领,米仁庆,米道钦墓志来看,有以质子身份来华的,有入唐为官的,有朝拜定居的,有经商定居的等等类型,但大规模的迁徙是公元786年,是目前米氏的祖源。


  在这个阶段,历史记录是连贯的,首先史上记录米暨,夏绥盐节度使和振武军节度使,在公元846——公元851年任该职,夏绥盐节度使治所就在今天的陕西靖边白城子一带,振武军节度便治所就在与朔州一河相隔的内蒙和林格尔,后迁入朔州。


  其次,公元880年,李克用父子杀死大同守备段文楚以后,米海万以萨葛首领身份任朔州刺史,萨葛部落治所就在今天的朔州市厦阁村。


  米志诚,历史记载为沙陀人,同样说明是晋北沙陀部人,因为只有晋北在五代时期有沙陀人,晚唐时期,迁居云朔地区的昭武九姓和沙陀人分为三大部落,萨葛部落,安庆部落,沙陀部落,米志诚实为萨葛部落人,被历史误定为沙陀人。后唐乾宁二年(895年),朱瑾向李承嗣求援,史俨等率五千三部落人去山东驰援,当时由昭武九姓特别是米氏组成的萨葛部落兵强马壮,人口众多,五千骑兵中不仅有米志诚,还有更多米氏族人。


  说到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米志诚他们当时去的是山东兖州,与南方米氏祖源地一步之隔,并且曲阜是兖州下属县,南方米氏先祖洪涯公的先祖,是不是这个时候与米志诚一齐去的山东,历史没有记载,只能留下想象的空间,需要其它史志,家谱中来佐证。


  到宋代,米信,米文义,米文睿都成长为一方诸侯和高级将领,随赵氏兄弟纵横天下,本文发现的米文濬应该就是他们的后代,否则六百多年前欧阳修怎么能说“世家代州,出于将种”?


  公元786年昭武九姓迁入山西晋北地区,23年以后的809年,当时的河东节度使范希朝把沙陀朱邪也安置到这里,形成了萨葛,安庆,沙陀三个部落,由沙陀统领,在协助唐朝平息“黄巢起义”后,李志用父子受赐李姓,并贵为河东节度使,成为中原霸主,开始了五代时期的“沙陀风暴”,创立了后唐、后晋,后周三个朝代,影响了中国历史,以米氏为主的萨葛部落,参与了唐末,后唐的历史变迁,随李克用父子一起从山西晋北这个沙漠地走向全国,到北宋初年形成贵族,所以说:我们先祖在晚唐五代时期,北宋时代是辉煌的,纵横立马打天下,影响过中国历史。这一点必须请大家明白。


  三、米氏从山西迁出历史简述


  一是北魏定都山西大同后,在公元491年东迁洛阳,这个时候,从河西迁来的米氏随之迁往洛阳,大部分为军人,贵族,商人等上层人物。历史上没有明确记录,但从古籍中反映出来的京兆进士米士炎,上柱国米少殷,侍御史米乘等,可能是这个时候他们的先祖从西域来大同,又迁洛阳,再迁西安,三百年后发展到唐朝为官的,或者是唐时质子,商人、官僚的后代。


  二是五代时期,随李克用父子征战天下散落各地的米氏族人。比如米志诚,史上明确记录公元895年随史俨同征山东,史料记载:“太祖攻兖州,朱瑾求救于晋,晋遣史俨等兵数于(千)救瑾,瑾败,与俨奔于淮南……”。


  米志诚是首次在史书上出现在山东的米氏。应该与江南米氏有关,因为当时以米姓为主的萨葛部落是后唐三大主力之一,米氏族人在这个时候入鲁不少,去的地方又是兖州,是曲阜州辖地,大胆猜测,江南米氏先祖是这个时候由晋入鲁,繁衍数代后,到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奉旨入湘而流落南方的。这个猜測是从历史记载角度分析,需经南方家人认可,求证。


  三是北宋雍熙年间(986年)宋太宗组织雍熙北伐收复幽云十六州失败后的迁民。史上记载,北伐失败后,杨业奉旨护送8万多人40多万牲口南下入关,进入忻州、太原。著名人口学家,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安介生在《北宋初年山西向外移民考》一文中说:


  “北宋初年山西百姓大规模南迁,主要的地区就是西至洛阳,河南府以及唐,邓、许、汝等州,覆盖河南南部及湖北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宋史258卷潘美传》,272卷《杨长传》中说:“遣枢密都承旨,杨曾一等旨并,代等州,徒山后诸州降民至河南府,许汝等州,凡八千二百三十六户、七万八千二百六十二口”。


  北宋雍熙移民是自唐末二百年以来一次大规模移民,结合宋史记录,这一次移民中,米芾的父祖应该在这个行列,也就是说,米芾应该是公元986年他的祖父一代迁到湖北的,路线是山阴米家岭到雁门关,经忻州到太原经洛阳到襄阳。


  四是明朝洪武初年,朱元璋空边移民从大同朔州迁徙的移民,当时只留下官兵5435人,这次分遣史空前绝后的,分布在山西大部,河北大部,更远的有米开庵远迁福建,成为福建,广西米氏始祖。同时有很多族人参军入伍,征战南下,贵州普安米氏,贵州毕节,云南镇雄米氏的祖先,则是这个时候应征入伍,流落南方的。


  这次移民前后50余年,基本迁完了唐代以来580年间一直生活在塞外的米氏族人和其他姓氏,目前在大同,朔州的居民都是清初屠大同城后陆续由各地迁移过去的。


  难怪福建家谱记载:“有上下二庄丁一千余口”,目前始迁地鲁沟无一米姓,上下米庄无一人姓米。


  米万钟的先祖就是在这个时候迁居忻州,之后又以锦衣卫身份到庆阳而落地生花的。


  四、山西是全国许多米氏得祖源地。


  根据近年来收集到的家谱以及联系中得知,目前全国有十几个省市的米氏源自山西,分别是:


  1. 福建,广西米氏,山西大同籍


  2. 湖南岳阳米氏,山西翼城籍


  3. 江西抚州米氏,山西太原籍


  4. 河南新密,温县,孟州米氏,山西泽州籍


  5. 河南洛阳米氏,山西河津籍


  6. 陕西蒲城米氏,山西霍州籍


  7. 山东平邑米氏,山西忻州籍


  8. 甘肃庆阳西峰米氏,山西忻州籍


  9. 内蒙托县米氏,山西寿阳一一河北徐水米氏,山西忻州籍


  10. 内蒙包头,四子王旗米氏,山西忻州籍


  11. 陕西长武米氏,山西忻州籍


  12. 山东日照米氏,山西忻州籍


  13. 陕西绥德米氏,山西忻州籍


  14. 辽宁朝阳米氏,山西寿阳籍


  15. 贵州普安,毕节,云南镇雄米氏,疑为山西籍


  16. 自认芾公后代的湖北、安徽、江苏镇江米氏,应为山西太原籍。


  这么多各地米氏同出山西,说明一个问题,山西是米氏主要的祖源地。这是跟正史记载相一致的。


  但是由于山西,特别是迁出地地处边关,战乱不断,外来人口多,当地土著不断更换,所以山西记载不多,形成山西米氏默默无闻的情况,需要我们重新审视认知,重视对山西米氏的发展的研究。


  综上所述,米氏归于唐、兴于宋,沉于元,迁于明,这是米氏发展的时间节点。公元786年昭武九姓从陕北靖边、榆林一带东迁山西大同朔州地区,为唐朝守边,到北宋熙雍北伐移民,再到明初空边移民,米氏族人在山西雁门关外生活580多年,历史上有根有据有记载,古籍中蛛丝马迹仍存在,米暨,米海万,米志诚,米信,米芾史上有记录,古籍有记录。本文披露的米光濬,米寺主两位先祖,更加证明了米氏在山西的生存情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证实了山西米氏的悠久历史,证实了山西为米氏根祖胜地的历史存在,希望对各地寻根问祖,起到抛砖引玉和启示性的作用,找到正确的祖源。


  山西朔州黄花岭,米氏生存580年的地方,米氏的根源胜地。


  米的爸爸妈妈是谁推荐文章3:脑筋急转弯

  题:米的妈妈是谁? (打一物)答:花(花生米)题:米的爸爸是谁? (打一动物)答:蝶(蝶恋花)题:米的外婆是谁? (打一物)答:妙笔(妙笔生花)题:米的外公是谁? (打一食物)答:爆米花(抱过米又抱过花)题:乌龟盖了间房子然后爬了进去。(打一保健品)答:盖中盖题:乌龟爬出来把房子拆了又盖了一间爬了进去。(打一保健品)答:新盖中盖题:乌龟的屁股(打一生活用语)答:规定(龟腚)题:乌龟倒立(打一生活用语)答:上面有规定题:乌龟翻筋斗(打一生活用语)答:一个又一个规定题:飞机上有500块砖,掉下一块,还有几块砖?答:500。题:把大象放入冰箱要几步?答:3步——打开冰箱门,把大象放进去,关上冰箱门。题:把大象拿出来,把长颈鹿放入冰箱要几步?答:4步——打开冰箱门,把大象拿出来,再把长颈鹿放进去,关上冰箱门。题:动物园开派对谁没参加?答:长颈鹿,因为长颈鹿在冰箱。题:一个人过桥,他在桥中下有鳄鱼,前有狮子,后有狗熊,为什么她没事?答:因为狮子狗熊和鳄鱼急着去开派对。题:一个醉汉扶着一棵树。(打一动物)答:兔(吐)题:又来一个醉汉扶着棵树。(打一动物)答:野兔(也吐)题:醉汉吐了半天都没吐出来。(打一动物)答:白兔(白吐)题:有一只鸟在天上飞,一个猎人打掉了他的一直翅膀……(打一国家名)答:南非(难飞)题:还是这只鸟,又被打掉另一只翅膀……(打一国家名)答:越南(越难)题:还是这只鸟,又被打掉一条腿……(打一国家名)答:丹麦(单迈)


  米的爸爸妈妈是谁推荐文章4:AI艺术绘画 | 百家姓系列006:“米”、“胡”、“吕”

  这周加班了,趁着周末的功夫赶出来来六个姓氏,分两个系列发给大家。


  本系列的姓氏是根据大家的留言时间,同时关注者收到的信息会比较及时,我先把两个系列作品中关注者留下的姓氏先绘完,考虑到留言的朋友们都能尽早看到绘画,留言多个姓氏的只绘制一个。


  本系列包含的姓氏是:“米”“胡”“吕”。


  本期尝试直接借鉴名画中的艺术风格来给文字绘画,我借鉴了莫奈的《圣维克多山》、梵高的《杏仁花》,宫崎骏的动画,叶夫根尼·高迪耶斯的恬静幻想。


  本期穿插介绍了每个姓氏的名人,我发现在检索我国历史人物的时候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人物曝光量很小,最近刚好读完资治通鉴内北朝部分的历史,对于人物的记忆还是热乎乎的,后续有时间有精力得话我会通过这个绘画的机会介绍一些南北朝历史名人,不喜欢的可以直接跳过拿图。


  本期人物:米芾,胡充华,吕母。


“ 米”姓系列绘画

  米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09位。


  米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米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河北二省,大约占全国米姓总人口的31%,其次分布于重庆、河南、甘肃、山西、四川、山东,这六省市的米姓又集中了40%。湖南为米姓第一大省,大约占米姓总人口的18%。全国形成了以湘、渝、豫、冀为中心的分布区域。


  米姓的起源说法也比较多,据北宋画家米芾自己考证,米氏起源于春秋时的楚国芈氏。除了米芾自己的“考证”,由于中国几乎没有人姓芈氏,可见芈姓都改为同音的米姓了。一说则是黄帝之孙颛顼姓芈被周武王封于楚国后,因芈与米同音则改为米。而另一说则是因为芈姓曾经是人口众多的庞大贵族家族。秦灭楚国之后,楚国芈姓贵族,为了躲避迫害。于是把姓氏改成字型相似,而且同音的“米”。也有说是因为在书写过程中不便,而将“芈”字简化为“米”字。


  说到米姓的历史名人,自然最有名的就是上面提到的米芾。米芾这个人有很多怪癖,可能这就是艺术家与众不同之处吧,米芾这个人的洁癖之严重连正史中都特地明确说了“好洁癖,至不与人同巾器”,就是说米芾洁癖严重到不和别人使用同一件器物,比如米芾曾经主持朝廷祭祀活动的时候,要穿规定的祭服,米芾嫌祭服有人穿过,就拿回去洗一遍又一遍,结果把祭服洗得变了色,自己被罢掉了官职。真是有意思的妙人儿。


  莫奈《圣维克多山》


  莫奈得圣维克多山风格用了两种不同颜色来绘制得,结果表现出的效果对比差异还挺令人惊艳。


  梵高的《杏仁花》


  米字的机构很简单,所以出来的图有时候就会很惊艳有时候就会比较难以捉摸,都分享给大家吧。


  宫崎骏的动画


  这一期整体来说,宫崎骏的色彩还有绘画的表现力是我最喜欢的系列了,后续如果有时间我会把AI自由发挥的效果图贴出来,可以当壁纸用了。


  叶夫根尼·高迪耶斯


  这个画家其实上一系列我用到的是紫色版本绘图。


“ 胡”姓系列绘画

  胡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58位。


  在胡姓发展史上,有“天下胡氏出安定”的说法。安定胡氏得名于安定郡(郡治临泾县,即今甘肃镇原县),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门阀世族之一,“安定”是胡姓最为普遍、最为响亮的郡望、堂号。安定胡氏作为西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皇室的功臣与外戚,保持门阀族望长达近800年时间。在南北朝300多年里,安定胡氏先后有8人封王,5人封公爵,20多人为将军、太守、刺史、三公九卿,还有4个皇后和太后、两个嫔妃、4个王妃等,赶超当时的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等几个大姓,成为全国有名的超级大望族。胡充华成为北魏皇太后,标志着安定胡氏开始步入辉煌时期。


  之前介绍的历史名人都是男性,但是“胡”姓中一位女性名人不得不提一下——胡充华,北魏“武则天”。


  胡充华是北魏宣武帝的皇后,我们都知道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但其实在武则天之前已经有一个女皇帝了,不是胡充华,胡充华为了保持她的权势拥立她的孙女元姑娘称帝了,可惜这个小姑娘只当了一天皇帝就被废除,因此史书中也没怎么记载。


  说回胡充华,孔子曾说君子有六艺“礼乐射驭书数”,翻译翻译就是你要想成为一个君子呢你得知道礼仪、会玩高雅音乐、能射箭、还能开车、还得会吟诗还得能当好一个会计,这要求你说现在的普通人家庭也培养不出来啊,胡充华就是历史女名人中这种少有的女中君子。胡充华这个人虽然把持临朝听政长达十多年,但是后期没干什么好事,拿着全国的钱盖各种豪华寺庙,最后导致北魏分裂,自己落了个侵猪笼的下场。


  但是胡充华年轻的时候,是一个非常非常优秀的人物,所以这里就以君子六艺介绍一下胡充华的厉害之处。史料记载“命侍臣射,不能者罚之。又自射针孔,中之”意思就是胡充华有一次让臣子们射箭玩不能射的就要受罚,而胡充华一射就射中了针孔,这可是正史中记载的事迹可见胡充华的箭术之强,类似于现在的奥运会射击十环的成绩吧;另有“太后敕造申讼车,时御焉”,胡充华命令制作申讼车,经常驾乘这这俩车,这里说明太后的驾驶技术也是相当牛的,专业级老司机,胡充华驾车可不是出门游玩的而是为了方便出宫听老百姓伸冤和接受诉讼的,史载“亲览万机,手笔断决”,万历爷你看到人家胡充华年轻时候的样子难道不感到羞愧吗。至于礼仪、音乐,人家胡充华可是司徒的女儿,司徒是个啥官呢,相当于现在副总理,礼乐当时就是人家这种大家闺秀的必修课,那自然是驾轻就熟了,胡充华在当上太后之后,全程主持自己婆婆(也就是北魏著名的迁都皇帝拓跋宏的老婆高照容)改葬之礼将婆婆重新厚葬,史书上说“及改葬文昭高后,太后不欲令明帝主事,乃自为丧主。出至终宁陵,亲奠遣事,还哭于太极殿,至于讫事,皆自主焉”,他还因为很多祭祀礼仪不能合乎经典进行了废除;读书算数这方面更不用担心了,胡充华就是靠着这个进到宫里面最后当上皇后的,啥意思呢?北魏这个时期上到皇帝下到普通小老百姓都有个普遍性的癖好——非常崇拜佛教,佛教就是三百六十行里面的当红炸子鸡行业扛把子(皇亲国戚这种高收益高风险的行业除外),那时候只要和佛教沾点边就是吃香的喝辣的,拿现在的行业来说,那就是搞人工智能搞金融投资啊,胡充华在佛教这个行业可是沉淀了很久的,人家为了专研佛法可是亲自出家当尼姑去了,可不是武则天那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装样子,等到胡充华出山的时候佛法的研究已经达到了深通佛经义理的地步,这水平如果是个男性的话就能打上“得道高僧”的标签了,放到现在那人家就是顶着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年轻女教授的光环出道的,但是人家那时候可能才二十几岁,这历史名人啊细细想来每个都是BUG级别的存在。


  咱们来总结总结胡充华出道时(也就是进入宫里面当妃子开启甄嬛传系列)叠加了几层BUFF:副总理之女+奥运会射击冠军+专业级赛车手+十级古琴古筝+传统文化礼仪专业博士+光华管理学院女教授,震惊了啊,虽然后宫里面都是职业宫斗选手,但胡充华一堆满级BUFF往那一摆那真是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但是,人家胡充华进宫之后可不仅没有因为这些骄傲,人家的皇后可是拿命拼出来的,当时北魏为了防止后宫专权制定了一条“子贵母死”的祖制,因此当时的妃嫔都祷告只愿生公主和一般亲王,不愿生太子,但是胡充华却是一心一意想为皇帝生下太子,常常为此祷告,自己即使身死也绝不动摇此心,后来胡充华生下的儿子被立为太子,但是由于皇帝早就对胡充华的那种宁愿死也要为他生太子的举动十分感动,由此也对胡充华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舍不得赐死这个为他生儿子的女人了。于是不顾祖宗旧制,断然下旨废除了这一条规定。胡充华也幸运地逃过被杀的命运,并最终国权在手,号令天下。


  莫奈《圣维克多山》


  胡姓对莫奈这副作品的表现力最好,看起来很有力量。


  梵高的《杏仁花》


  宫崎骏的动画


  叶夫根尼·高迪耶斯


“ 吕”姓系列绘画

  吕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2位。


  相传上古华夏部落首领炎帝神农氏,因居姜水流域,故以姜为姓。后向东发展到中原地区,与黄帝部族杂处,分为四支胞族(即四岳),伯夷曾佐尧帝掌管四岳,后又助大禹治水有功,为大禹“心吕之臣(心腹重臣)”,故封之为吕侯,商、周两代均为诸侯国,春秋初年(前680年),吕国被楚国所灭,其后,子孙以国为氏,散居于韩、魏、齐、鲁之地,史称吕姓正宗,伯夷则被列为吕姓始祖。


  吕姓相关的历史名人也介绍一位女性,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一位英雄——吕母。我们不知道吕母的本性是什么,只能以这样子的情况介绍她。下面的资料全部来自网络。


  “吕母”是西汉末年最早反抗王莽统治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起义的女领袖。


  吕母的独生子吕育,忠耿好学,与母亲相依为命,经营他父亲留下来的一份家业。后来,吕育出任县游徽,掌管一方巡察缉捕,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县公安局局长。


  天凤元年(公元14年),吕育因没按县宰吩咐惩罚那些交纳不起捐税的百姓,而被定罪处死。失去儿子的吕母更是悲愤万分,决意暗中联络勇士,谋划为儿子仇。因此,她把数百万家产拿出来,开设酒店,购买刀剑,救济贫穷的百姓。有些青年来买酒,手头没钱,吕母便经常赊给他们,如果有困难,吕母就借衣服、粮食给他们。


  没有几年,吕母的家产用尽。这些受惠的贫穷农民,中秋佳节相聚议论,凑起钱财衣物要偿还吕母。吕母不收,哭诉道:"多次救助你们,并非为了求利发财。只为县宰不公道,枉杀我儿性命。我想仇雪恨!诸位壮士,你们能助我一臂之力吗?"本来就被王莽的残暴统治激怒的农民,更加火上浇油,异口同声地答应,坚决跟官府拼个死活,为她的儿子仇雪恨。


  经过一番周密策划,吕母很快拉起一支数百人的起义队伍。起义军在崮河两岸,大海之上,神出鬼没地打击官兵,抗捐抗税。有时则避入海岛,四处招兵,扩大实力。当时,连年发生水、旱、蝗灾,再加上捐税沉重,大量农民破产。一些流亡的农民纷纷前来参加起义军。不久,起义军人数发展到数千之众。


  经过三年准备,天凤四年(公元17年),吕母登上奎山西麓的土台祭天,自称将军,点兵遣将,亲率勇士三千,浩浩荡荡地杀奔海曲城。经过一场激战,起义军一举攻破海曲城,活捉县宰。县里的一些官吏跪在地上向吕母连连叩头,为县宰请求饶命。吕母义正词严地斥责道:"我的儿子犯了小罪,本不该处死,但是却被县宰所杀。杀人者应该偿命,又何必求情呢?"于是立即将县宰当众问斩,并拿他的首级到吕育坟前祭奠,然后再回到海中。


  从此吕母声名大振。消息传到琅琊郡后,琅琊郡太守发兵海曲县,镇压起义军。在大兵压境之际,吕母沉着指挥起义军。部分乘船顺崮河南撤,部分沿着崮河两岸步行撤离。然后,他们一起到海岛上聚居。当时,王莽"托古改制"失败,正加重剥削,穷兵黩武。附近的贫苦农民不堪其苦,纷纷前来投奔吕母。一年之内,起义军发展到一万多人。他们在海岛上开荒种地,下海捕鱼,省吃俭用,艰苦度日。这支队伍在陆上、海上,飘忽不定,只要时机有利,就上岸攻打官兵,沉重地打击封建官僚的统治。


  吕母起义的英勇斗争,引起王莽的极大不安。王莽看派兵镇压不成,便派出使者,劝说起义军投降,企图瓦解这支农民起义军队伍,但没有见效。


  天凤五年(公元18年),吕母病故。同年,琅琊人樊崇在莒县境内率众起义。吕母的部卒重返陆地,其主要部分参加樊崇领导的赤眉军。其余部分,分别投奔到青犊和铜马等农民起义军。


  莫奈《圣维克多山》


  梵高的《杏仁花》


  宫崎骏的动画


  宫崎骏真的每张都喜欢。


  叶夫根尼·高迪耶斯


  依照惯例声明一下,AI艺术绘画系列中的画作是本人原创,版权归本人及AI工具开发者所有,未经本人允许,严禁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个人无盈利性质使用,请在评论区留言后随意享用。


  米的爸爸妈妈是谁推荐文章5:这是一道小学生非常经典脑筋急转弯题。 问:米的妈妈是谁?爸

  在童年的记忆中,总有那么一些脑筋急转弯题目,它们简单却又充满趣味,让我们在解答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思考的乐趣,又能收获知识的力量。今天,我们就来重温这样一道经典的脑筋急转弯题目:“米的妈妈是谁?”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这个问题。从表面上看,这个问题似乎是在询问米的母亲是谁。然而,如果我们从字面意思去理解,那么答案就会变得毫无头绪。因此,我们需要换一种思维方式,去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其实,这个问题是一个典型的谐音梗。在这里,“米”的谐音是“咪”,而“咪”在汉语中是“猫”的叫声。所以,米的妈妈就是“猫”。而接下来的问题“米的爸爸是谁?”也是一个谐音梗。在这里,“米”的谐音是“咪”,而“咪”在汉语中是“猫”的叫声。所以,米的爸爸就是“猫”。


  这个脑筋急转弯题目,不仅考验了我们的思维能力,还让我们在解答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语言的奇妙和趣味。它告诉我们,有时候答案并不一定在表面,而是需要我们换个角度去思考。


  此外,这个问题还蕴含着一种教育意义。它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去寻找答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稳。


  回到这个问题本身,我们可以看到,它其实是一个充满趣味和智慧的题目。它让我们在思考的过程中,既能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又能收获知识的力量。同时,它还让我们认识到,生活中的问题往往需要我们换个角度去看待,才能找到答案。


  总的来说,这道经典的脑筋急转弯题目,不仅带给我们欢乐和思考的乐趣,还教会了我们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寻找答案。它让我们认识到,生活中的问题往往需要我们换个角度去看待,才能找到答案。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都能保持这种思考的乐趣,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米的爸爸妈妈是谁推荐搜索词:

  

  1.大熊猫糯米的爸爸妈妈是谁

  

  2.米的爸爸妈妈是谁脑筋急转弯

  

  3.米的爸爸妈妈是谁?

  

本文标题:米的爸爸妈妈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