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在什么地方推荐文章1:康熙执政61年,前往五台山达5次之多,五台山为什么这么重要?

  五台山


  康熙一生在位长达61年之久,这也是大清走向强盛的61年,在半个多世纪的统治内,康熙皇帝曾多次前往全国各地游历,如南京的明孝陵,是康熙皇帝每到江南必去拜访之地,其目的自然是拜访前朝的开国帝王朱元璋,借此缓解满族与汉族之间的隔阂,更是向朱元璋宣示,中国在满族的统治之下照样能够走向强盛,甚至要远超明代。除南京明孝陵外,山西五台山也同样受到康熙皇帝的青睐,他一生共前往五台山5次,昭示着五台山的不同寻常。


  焦晃老师饰演的康熙


  

一、佛教圣地五台山

  其实不仅康熙与五台山有很深的渊源,传闻他的父皇顺治就是去了五台山出家。而在其后,乾隆与嘉庆皇帝也曾多次拜访过五台山。那么五台山究竟有什么魔力,能够引起清代诸帝的关注呢?


  顺治皇帝


  山西五台山,又被称为“清凉山”,在五台山内建有文殊菩萨大殿。五台山是藏传佛教的圣地,作为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一直传承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佛教传承地,其地位就由一座普通的山峰一跃成为佛门圣地。


  五台山祭祀的文殊菩萨


  康熙一生当中曾5次前往五台山,第一次与第二次最受关注。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正值康熙壮年时期,这一年他两次前往五台山。


  那他去五台山有什么特殊含义呢?


  就在他去五台山的前一年,康熙刚刚前往满族“龙兴之地”东北巡察盛京、吉林,拜谒祖先,并前往蒙古进行慰问,后一年则祭泰山、拜孔子、下江南、谒明孝陵,如果将1683年的故事与前后两年结合起来看,可以看出康熙的多处拜访是有着深层考虑的,并不是临时想出的主意。


  康熙剧照


  此时的康熙正处在雄心满怀的时刻,就在1681年,三藩之乱刚刚被平定,就在1683年当年,又从郑氏手中收复台湾,对于国家的稳定功在千秋。所以在1683年的出访必定有着极大的政治意义。而且这一年秋天拜访五台山的不只康熙皇帝,还有孝庄太皇太后,她希望前往五台山烧香拜佛,以祈求上天保佑大清,有了太皇太后的加持,这一年的拜访显得更加隆重。


  影视剧中的孝庄


  

二、沟通满与藏

  1697年,康熙第三次拜访五台山,也就是在这一年,康熙皇帝平定了西北准噶尔之乱,此次前往五台山同样有着祭祀祈福的深意。


  平定准噶尔


  第四次和第五次分别是在1700年与1709年。第四次是因为永定河与黄河治河工程完成,在古代治河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所以要隆重地祭祀;第五次则是因为皇太后的七十大寿,前往五台山是为皇太后祈福。


  康熙每次前往五台山都会给五台山带来巨大的好处,例如康熙曾多次动用宫内财产修整五台山大殿与佛像,为的是表达自己纯真虔诚的祭祀之心。


  但全中国那么多名山,佛教名山也不只有五台山一座,为什么康熙及后代帝王如此青睐五台山呢?


  五台山


  五台山,是藏传佛教的圣地,而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大清起自东北,在多年征伐的过程中始终追寻战争的正当性,当满清攻克蒙古军时,意外找到了当年元朝所遗留下来的传国玉玺,于是在满、蒙、汉三方的支持之下,皇太极才找到了立国的正当性,于是建国大清,改元崇德。


  皇太极


  同时,皇太极还得到了元朝时期喇嘛八思巴所建造的固尔嘛哈噶喇佛像,此后皇太极便建立了供奉佛教的寺庙,并宣称得到了藏传佛的支持。崇德七年,西藏达赖派出使臣前往东北,正式承认大清,双方自此建立起了联系。


  八思巴


  顺治九年,达赖亲自赶赴北京会见顺治皇帝,在这次会面中清帝得到了西藏最高统治者达赖喇嘛的承认,皇帝更是被喇嘛尊称为“文殊菩萨”,将人间帝王变成了上界“菩萨”。


  总而言之,大清立国的正当性是满、蒙、藏、汉各方共同承认的结果,作为大清的最高统治者,康熙皇帝自然有必要采取措施以勾连起各方,使自身建国的合法性不断得以巩固,而五台山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三、各方中介五台山

  作为诸方势力的交汇处,五台山有着非同寻常的独特性。就西藏一方来说,五台山自元明以来就是藏传佛教的圣地,藏传佛教第五代祖师八思巴还多次前往五台山进行拜谒,而后来皇太极拿到的固尔嘛哈噶喇佛像,最初就是存放在五台山受人祭祀的。


  而就蒙古一方来说,五台山地处汉蒙交通要道,其影响力随着道路传遍汉蒙各地,五台山周边的汉、蒙民众,都十分信奉五台山里的佛祖菩萨。


  五台山藏传佛教观音洞


  塑造各民族之间的共同认同是大清建国之后一直追求的目标,事实上一个多民族国家政权也必须这么做,正是康熙在内的诸多大清帝王没有像元代皇帝那样采用强硬手段与暴力手段,并积极学习儒家文明,祭祀孔子,尊重读书人,继承了汉族文化,并借助诸多手段沟通满、蒙、汉、藏等多方势力,才使得大清能够在占有如此庞大的版图之下,很少发生大规模的地方反叛,这不得不说与清代帝王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文史君说

  康熙一生共5次拜访五台山,每一次拜访除祭祀、撰写诗文等固定的形式之外,还有着诸多背后的政治考量。若将其与拜谒孔子、明孝陵等地方联系起来,可以看出康熙皇帝正努力学着以汉族皇帝的身份去做天下共主,同时又寻求着可以凝聚汉满蒙藏等多方共识的途径。


  

参考文献

  常建华:《祈福:康熙帝巡游五台山新探》,《历史研究》2016年第2期。


  王敬雅:《康熙西巡五台山若干问题探析》,《故宫博物院院刊》2014年第1期。


  (:浩然文史·小太阳)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烦请联系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五台山在什么地方推荐文章2:美在身边·晋在眼前丨此生必来五台山→

  五台山


  位于山西省忻州市


  《名山志》载:“五台山五峰耸立


  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


  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


  每年 前来五台山的游客们络绎不绝


  五台山最为人所熟知的身份


  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这里保存了几十座历朝历代的寺庙


  大量的佛塔 经幢 塑像


  可谓是一半佛国一半山


  (台怀镇是五台山寺庙分布中心)


  ▼


  五台山于2009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五台山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将自然地貌和佛教文化融为一体


  将对佛的信仰凝结在对自然山体的崇拜之中


  成为独特而富有生命力的组合型文化景观”


  由此可以看出


  五台山是一个集佛教文化


  文化遗产以及自然风光于一体的组合型景观


  (五台山佛光寺)


  ▼


  01


  自然风光迤逦壮观


  五台山位于华北地区


  又以“清凉”为名 被大家称为“清凉山”


  其独特的气候主要是它所处的地理环境造成的


  五台山脉绵延130千米 宽40-50千米


  北望北岳恒山 南接系舟山


  是华北地区海拔最高的区域


  其中北台叶斗峰最高


  海拔3061.1米 被称为“华北屋脊”


  山中气候寒冷 台顶终年有冰


  (五台山北台顶)


  ▼


  五台山的主峰区


  由东 西 南 北 中五座高峰组成


  五座高峰环绕的区域称为“台内”


  五峰之外则是“台外”


  这两者共同构成了大五台


  (五台山地形图)


  ▼


  高耸的海拔 常年清凉的气候


  形成了五台山迤逦壮观的自然风光


  成片的高山草甸是五台山主要的植被景观


  云杉 落叶松等形成层层叠叠的森林


  从东而来的水汽积聚在台顶


  形成如梦似幻的云海


  (五台山山地森林 建议横屏观看)


  ▼


  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五台山


  形态种类丰富的山石


  垂直度良好的自然植被


  常年氤氲的仙境云海


  这些因素不仅为来这里的游客们


  提供了绝佳的游玩目的地


  也为五台山成为佛教名山


  奠定了得天独厚的基础


  (五台山云海)


  ▼


  02


  佛教名山的前世今生


  五台山所处的地理位置


  正好是农耕和游牧的过渡带


  成为不同文化的交融之地


  再加上其巍峨的海拔 常年清凉的气候


  与佛经《华严经》中所言


  “东北方有菩萨住处 名清凉山...


  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常为说法”


  逐渐对应起来


  随后更有


  《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所载


  “有国名大振邦 其国有山号曰五顶


  文殊童子 游行居上”


  五台山在佛经的加持下


  确定了其佛教名山的属性


  而与其密切相关的文殊菩萨


  也被认为修行在五台山


  自此 五台山确立了文殊信仰


  (五台山繁华景象)


  ▼


  佛教于东汉时期传入中国


  天竺僧人佛图澄将佛教从洛阳传入山西


  随后其弟子在五台山建立起了寺庙


  这里是五台山佛教的缘起


  而有了文殊菩萨的加持


  五台山获得了帝王的青睐


  在北魏皇室的支持下


  五台山地位陡然高涨


  佛光寺、清凉寺、显通寺就是在这时建立


  (五台山文殊菩萨造像)


  ▼


  五台山成为中国佛山之首的路程并不顺利


  先后历经“北魏太武帝灭佛事件”


  和“北周武帝灭佛事件”


  两次波折几乎可以说是五台山的灭顶之灾


  不论是寺院 佛塔还是佛像


  都被毁灭殆尽


  大量僧人逃亡游离


  直到隋唐时期


  中原文化再度兴起繁盛


  社会安定繁荣


  欧亚大陆上商贸文化往来不断


  佛教在中国也逐渐本土化


  帝王治国尊崇佛教


  对五台山更是青眼有加


  下令在五台之上各修寺庙


  (转经筒的游客)


  ▼


  历史的指针到了唐朝


  李唐皇室兴起于山西


  自然对山西境内的五台山格外偏爱


  一时间


  五台山佛寺林立 风头无两


  极盛时期的五台山


  号称有“三百六十座”寺院


  而在敦煌壁画《大五台山图》上


  也可以一窥五台山之盛


  壁画全景展示了五座高峰之间


  点缀着寺庙 楼阁 佛塔 经幢


  还画出了从山西太原到河北正定


  分别去往五台山朝拜的道路


  文殊真身殿坐镇画面正中央


  尽显万流归海的气势


  (敦煌壁画 建议横屏观看)


  ▼


  03


  文化遗产精美绝伦


  五台山从初有名气到鼎盛时代


  历经几个朝代更迭


  多少文化交融


  也留下了不少应当作珍宝的文化遗产


  不得不提的就是原建于北魏


  重修于唐朝的佛光寺


  被梁思成 林徽因称之为


  “中国第一国宝”


  其出檐深远 斗拱硕大 屋顶高大


  用材粗犷健硕


  较为完整的保留了唐代木建筑的特点


  (五台山佛光寺)


  ▼


  佛光寺大殿之内还保存着


  数量丰富的唐代彩塑


  梁思成先生曾发表《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


  其中写到“佛光寺一寺之中 寥寥数殿塔


  几均为国内建筑孤例


  佛殿建筑物 自身已为唐构


  乃更蕴藏唐代原塑画墨迹于其中


  四艺翠聚 实物遗迹中诚属奇珍”


  (林徽因在佛光寺中留念)


  ▼


  除开这些名气在外的大寺之外


  五台山中还散落着很多不容忽视的乡村小庙


  南禅寺就是其中一处


  它位于距离核心区稍远的台地


  南禅寺虽小却精致


  12根圆柱撑起斗拱


  空间布置利用精简到无法压缩


  其造型优雅简洁而大气


  足以显示出当时高超的建筑艺术


  (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


  如今的五台山


  历经了藏汉文化的融合


  又兴建起风格各异的佛塔 寺庙等建筑


  石刻 壁画 彩塑等交相辉映


  《清凉山志》有言:


  “宇内游灵山佛士最著者有三


  峨眉 普陀 而五台山为尤盛矣”


  五台山气候清凉 位置绝佳


  而今已成为国内极热闹的佛教圣地


  世事变幻


  曾经前来的王侯将相


  已变成了千千万万的普通人


  而时光对五台山从不吝啬


  不论是碎石 还是流云


  草木抑或各式的建筑


  风起幡动


  五台山的故事还未讲完


  这里的一草一木 一寺一塔


  都不仅仅是一个游览的地标


  更是中华文化变迁的亲历者


  朝代更迭 王权变换的见证者


  风又起


  五台在这里等你


  五台山景区位置:


  五台山风景区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杨柏峪村


  温馨提示


  受疫情影响


  请游客朋友出行前


  提前了解当地防疫政策


  和景区开放情况


  做好预约 避免扎堆出行


  出游时做好自我防护


  进入景区扫码测温


  科学规范佩戴口罩


  保持一米线 文明游览


  华夏古文明 山西好风光


  山西欢迎您


  五台山在什么地方推荐文章3: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唯有山西五台山,针对部分地区免费进山

  佛教四大名山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指山西忻州市五台山,四川乐山市峨眉山,浙江舟山市普陀山,安徽池州九华山,分别是四大菩萨的道场,峨眉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中,海拔最高的一座山峰,四大名山各具特色,现在成为国内最著名的旅游胜地


  普陀山


  1.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


  五台山风景区名胜区,是佛教中第一圣地,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五A级景区,这里被称为华北屋脊,海拔3058米,四大佛教名山之中,海拔位居第二,整个五台山的寺庙,均围绕着山体而建,鼎盛时期寺院已达300余座,不过,现在五台山寺院都已无存,仅剩下台内寺庙39座,台外寺庙8座,南禅寺是五台山最古老的寺院,五台山不仅是佛教圣地,还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历史古建筑等一体的景区,并分为东南西北中五个台顶,北台顶叶斗峰最高,也是华北地区最高的山峰,而最有名气的寺庙,有显通寺-塔院寺-五爷庙-菩萨顶-黛螺顶,这里的寺庙有分为青庙与黄庙,黄庙藏传佛教,青庙汉传佛教,如果,游览五台山的话,一定要规划好行程,最好安排在三天左右即可


  五台山


  景区门票:五台山进山票135元,佛光寺15元,显通寺10元,菩萨顶10元,塔院寺10元,黛螺顶8元


  朝台交通:东台-北台往返各70元,中台-西台往返各80元,南台往返各60元


  注明:山西国有景区,包括五台山景区,针对浙江-上海-江苏居民,可免进山门票


  峨眉山


  2.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


  峨眉山风景区名胜区,是四个佛教之中最高的一处山峰,也是国内四大双重遗产,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国家五A级景区,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以优美的自然风光,神话般的佛国仙山,而驰名中外,尤其峨眉四绝,日出-佛光-云海-圣灯被誉为旷世奇景,巍峨壮观的峨眉山,由古至今吸引了不少文人雅士,砖殿的万年寺,为我国古代建筑一大奇观,金顶是看日出云海的最佳地点,这里有金佛与金塔,不过,万佛顶也已经对外开放,是峨眉山最高之处,如果,来峨眉山全程徒步游览的话,需要2-3天的时间,乘坐观光车或索道的话,仅仅需要一天,峨眉山不仅是佛教圣地,也是自然山岳景观


  景区门票:峨眉山160元,万年寺10元,国寺8元,伏虎寺6元


  索道费用:金顶索道上行65元,下行55元,万年索道上行65元,下行45元


  九华山


  3.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


  九华山风景区名胜区,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为国家五A级景区,九华山分为天台与花台等一些景点,花台这边,主要是以风景为主,但必须要乘坐索道,壮阔秀丽,绝美的风景,这里有高空栈道,美丽的峡谷,奇峰怪石,云海雾凇,有灵山九华,美在花台的说法,而花台这边是没有寺庙的,天台这边,主要是寺庙景观为主,天台禅寺坐落于此,也是九华山最高峰寺庙,来到九华山不上天台,等于白来之说,可见天台寺的知名度如此之高,再者就是,在九华山最大看点,则是找寻那些深藏在各处的肉身菩萨,如果,游玩九华山的话,最好安排在两天,食宿可以安排在九华街,这边是游客必到的核心景区,非常方便


  景区门票:九华山160元


  索道缆车:天台-花台索道各85元,百岁宫缆车55元


  普陀山


  4.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


  普陀山风景区名胜区,有着海天佛国之称的美誉,有着悠久的佛教文化,为国家五A级景区,普陀山的景点主要分布在普济寺-南海观音-佛顶山为中心的三个区域,是自然风光与俯角文化于一体的绝佳之处,虽然,在四大佛教名山之中,海拔最低,但云海仙境景观,比高山更有特色,这里不仅有优美海滨风光,更有独特的石洞胜景,以及奇岩怪石等,普陀山是佛教名山,大小庙宇散落在岛上,而岛上的普济寺-慧济寺-法雨寺,是每位游客来普陀必打卡的地方,心诚的香客,享受着郁郁葱葱榕树的清新绿意,倾听梵音洞的回响潮声,不肯去观音殿,则拥有普陀山最为传奇的传说,如果,来普陀游玩的话,最好安排在两天,可在岛上住上一晚


  景区门票:普陀山160元,单程船票30元


  上述票价仅供参考,以景区官网为准,对于四大佛教名山,你又去过几座呢


  九华山


  谢谢你的关注


  第一时间发布最新旅游咨询及免费信息


  五台山在什么地方推荐文章4:有五台山、雁门关的山西“第一大城市”忻州,为何名气最小?

  ▲ 老牛湾,位于忻州市偏关县与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交界处。黄河在这里入晋,内外长城在这里交汇。 摄影/薛


  -风物君语-


  1/6的山西,影响有多大?


  忻州,是山西面积最大、名气最小的地方。


  五台山、雁门关、晋北长城……这些“山西符号”太善于“吸引流量”,以至于我们几乎忽略掉这个事实:这些,都在忻州。


  ▲ 五台山上的佛教建筑。摄影/龚跃贤


  长久以来,忻州似乎习惯了做一位隐忍的母亲,把盛名都让给“儿女们”,自己在晋北默默张开臂膀,好做他们坚实的后盾:


  在省外“合纵连横”,西隔黄河望陕西、内蒙,东临太行连河北;在省内则“搞好团结”,北倚长城与大同、朔州为邻,南屏石岭关与太原、阳泉、吕梁毗连。


  ▲ 忻州地形示意。 制图/F50BB


  于是,忻州的故事纷杂而又有张力:当我们远足拜谒五台山,当我们怀古追忆杨家将,当我们为晋商的辉煌而惊叹,当我们咀嚼细味小杂粮美食,当我们仰望天空为卫星的发射而忘情欢呼时,忻州都避无可避。


  可事实是,这个占山西全省总面积近六分之一的地级市,常常被忽略,甚至有人连“忻”字的读音 xīn都发不准,更遑论“忻州在哪里”之类的问题了。


  大山大河大忻州


  表里山河,是山西地理的专属词。作为山西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忻州也当得起这个词。从地理上来看,忻州就像一个缩小版的山西,山岳纵横,大河奔腾,对大半个华北地区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华北屋脊”在忻州


  进入忻州境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幅山岭苍茫、峰峦叠嶂的景象。


  ▲ 管涔山主峰芦芽山云海。摄影/梁海宏


  忻州东边,太行山系分出两大支脉:恒山与五台山。恒山山脉东北—西南向一横,划分了忻州、大同。几乎与恒山平行的五台山,形似一只五指向掌心微扣的拳头,以北台3061.1米的海拔冠绝华北,被誉为“华北屋脊”。她自25亿年前隆起后,便再也没下陷过,保留了华北地区最大规模的复式向型褶皱,具有全球重要的地质对比价值,堪称“地球早期地质历史博物馆”。


  ▲ 五台山地貌。摄影/终南小条


  1633年,徐霞客顶着炎炎烈日登上五台山,最早从科学的角度描述了五台山的冰缘地貌。200多年后,德国人李希霍芬在其专著《中国研究》中,进一步确定五台山在地质学中的重要地位,首开中国近代地质学研究先河。


  山分五顶,垒垒如台,这是地质造化之妙;岁无炎夏,地称“清凉”,这是气候变化之妙。东汉时期,独自静寂了数十亿年的五台山,被认定为文殊菩萨道场,山上的寺庙一度达到300多座。如今,她依然拥有东亚乃至世界现存最庞大的佛教古建筑群,位列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 五台山的“清凉世界”。摄影/戴文轩


  忻州,华北的“三江源”


  单从地理角度来看,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忻州,就没有华北地区今日的面貌与繁华。发源于忻州的三条河流——汾河、桑干河、滹沱河,对华北地区大中型城市形成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 忻州,华北的“三江源”。 制图/F50BB


  忻州中部靠西,越过云中山,吕梁山脉中的管涔山山势险峻,99座山峰中,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有49座。峰峦之中,近10个高山湖泊“阴霖不溢,阳旱不涸”,成为桑干河和汾河的源头。


  ▲ 管涔山麓汾河源头雪景。摄影/曹建国


  桑干河一路向东北,养育了大同、朔州之后,出山西、过河北,改名永定河,开启“先有永定河,后有北京城”模式,让北京逐渐有了今日繁华。而汾河则一路南下,哺育了太原、平遥、霍州、临汾、侯马,成为山西人的母亲河。


  而发源于泰戏山的滹沱河,在忻州境内绕了一个大C形之后,切穿系舟山与太行山,进入河北境内,养育了河北省会石家庄,然后继续向东,成为河北平原的缔造者之一。


  ▲ 汾河,山西的母亲河。摄影/薛俊


  大半个华北,都和忻州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若因此而惊讶于忻州的地位,则不免为时过早——若将目光从地理转向历史,从空间转向时间,则会发现:忻州对整个中国,也曾产生过巨大影响。


  忻州,影响中国的“大舞台”


  忻州对中国的影响是多方面且不容忽视的。只要掀开忻州的一角,这种影响就扑面而来。


  忻州,书写了大半部中国军事史


  金庸写《天龙八部》的故事,开始于一场发生在雁门关的武斗,宋、辽、大理、西夏、土蕃等王朝之间波澜壮阔的历史恩怨与武林争斗也由此展开。雁门关,就在忻州。


  ▲ 雁门关全景。摄影/薛俊


  忻州南襟中原、北控大漠,自古便有“晋北锁钥”之称,军事地位极其重要,再加上地处农牧交错带,从春秋时期到近现代,一直是战争频发之地。光是雁门关,就发生了1700多次战役,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 历经沧桑的雁门关。摄影/杨秀龙


  雁门关与偏关、宁武关合称“外三关”。这三关与忻州从战国到明朝修筑的1000多千米长城连寨接堡,构建了一套完备的军事防御工程。这些长城不但时间跨度长,而且空间跨度也极广,忻州14个县区,13个境内都有长城。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