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是软体动物吗推荐文章1:美翻了!海边邂逅梦幻“荧光海”

  看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的你,一定有被这个场景惊艳到吧:鱼群披着荧光游动,座头鲸一跃出海,泛起片片发光的海水,宛如进入了“阿凡达世界”。近年来,青岛小麦岛、石老人、崂山附近海域等多次出现荧光海现象,呈现点点蓝色幽光的梦幻景致,吸引不少市民前去“打卡”。前晚,多名网友在青岛海边又看到了“荧光海”美景,海浪自带“蓝光”美颜,在月光的照耀下,灿若星河,仿佛进入梦幻国度。


  海边邂逅绝美“荧光海”


  “昨天晚上去朋友家玩,她住在崂山的渔村里面,这是我第一次晚上到海边,远远地就看见一片蓝色,自然界真的太神奇了!”6日,网友@岛城小柚在网上发文称,自己在崂山渔村一处海边见到了这一梦幻景致。


  与此同时,9月5日晚,也有不少网友晒图表示在青岛海边看到了 “荧光海”。网友“浪花朵朵”发文称:“第一次到青岛旅游,就见到如此梦幻美景,真是太兴奋了,没想到电影中的场景在现实中也碰到了,真是太幸运了。 ”


  之前曾多次在青出现过


  记者了解到,今年三四月份,青岛海边也曾出现“荧光海”,网友“AndyXing”就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一美妙景象。记者在“AndyXing”发来的照片中看到,海面蓝光点点,发出耀眼的光彩,让人仿佛置身于科幻电影大片之中。


  “我是一名摄影爱好者,经常到海边拍片,4月10日晚上9点左右,我正在小麦岛附近一处沙滩上调试设备准备拍照,没想到竟意外发现,不远处一片海水泛着耀眼的蓝光,随着水流的涌动,蓝光忽隐忽现,非常漂亮,我赶紧拿相机拍下了这一幕神奇的景象。 ”网友“AndyXing”说,这是他第一次看到“荧光海”现象。


  “荧光海”是一种生物现象


  其实,在前些年,青岛也曾出现过“荧光海”的现象,也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对此,记者采访了海洋研究方面的有关专家。


  荧光海实际上是一种生物发光现象,是指生物通过体内的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而释放的过程。


  “海边看到这种发光现象一般由发光的生物产生的,如夜光虫(夜光藻)、乌贼等,具体哪种需要取样鉴定。在黄渤海以夜光虫为主,在春季居多。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悉,海水中能够发光的生物种类相当多样,从单细胞的甲藻类,到腔肠动物如发光水母、环节动物如海生多毛类、软体动物如各种发光头足类以至于节肢动物的磷虾和海萤等。从这次 “荧光海滩”现象来看,可以排除体型较大水母和头足类,而海萤等节肢动物无法产生如此强烈的荧光,最有可能的是甲藻类单细胞生物繁殖所致。


  或是一种防御措施


  甲藻是一类非常原始的单细胞藻类,它的很多特征介于属于原核生物的细菌和属于真核生物的原生生物之间,目前普遍将其归为双鞭毛藻类。甲藻是躯体通常被纤维素质的甲板覆盖,在甲板间形成的沟里具有2-3条鞭毛,藻体依靠这些鞭毛得以在水中游动和摄食。


  甲藻中的许多种类可以发光,我国沿海最为常见的是夜光虫,也包括其他如膝沟藻等种类。夜光虫是甲藻中形态较为特殊的一类,其藻体没有甲板包被,藻体较大,通常缺乏叶绿体,多依靠其鞭毛摄食原核生物或其他藻类为食。


  对于甲藻来说,这种生物发光现象可能是一种防御措施。当被以它为食的浮游动物等捕食者扰动时,发出的荧光能够吸引感官更敏锐的鱼类等更高营养级捕食者,从而驱离其直接捕食者。而对于人类来说,甲藻类形成的“荧光海滩”景色虽具有观赏价值,但它背后所隐藏的信息也要引起注意。这是由于以夜光虫为代表的甲藻类大量繁殖,以至于出现很强的荧光现象,表明这一地区海水内诸如磷、钾、铁等营养因子含量上升,使得甲藻作为食物的细菌、蓝细菌和单细胞藻类数量增加。


  “蓝眼泪”竟是一种小甲壳动物


  记者了解到,有些人习惯把 “荧光海”现象称之为“蓝眼泪”,那么从专业角度讲,“蓝眼泪”究竟是什么?记者采访了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渔业系教授曾晓起。


  “蓝眼泪,学名希氏弯喉海萤,或者直接称其为海萤。是一种形态特征只有3毫米的微小甲壳动物。因体内有一种叫发光腺的构造,在受到海浪拍打等刺激时,会分泌出荧光素和荧光素酶。 ”曾教授说,发光机制包括细胞内发光和细胞外发光两类:前者较普遍,以夜光藻为代表;后者为从生物体排放出来的某些腺体中含有能发光的物质,以海萤为代表。“在北方沿海,发光的还是以夜光虫(藻)为主。 ”


  观海新闻/青岛早 记者 李彦宏(图片由网友提供)


  水母是软体动物吗推荐文章2:身上没有脂肪、碳水和蛋白质 但它却被捕食者抢着吃

  新知


  在海洋生态环境中,水母和鱼类一样,是食物链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但是,它为捕食者提供的营养成分似乎有点不一样。水母近乎全身透明,身体97%的体积由水组成。除此之外,它们的体内不含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蛋白质。而这3种营养物质,是为生物提供能量和营养的关键物质。


  但让科学家感到惊奇的是,他们观察到水母会被大量生物捕食。例如,常见的海月水母会被包括一些鱼类、海龟、海鸟甚至是自己的同类——煎蛋水母和大型的水螅水母捕食。他们忍不住怀疑,这些生物是无意还是有意吃下了水母,它们都在吃什么呢?难道只是想单纯地补充一些水分吗?


  实际上,这一现象的背后,揭示了在生物界普遍存在的饮食营养均衡。以人类的饮食为例,除了3种主要的供能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之外,我们还需要摄入多种维生素、矿物质以及一些稀有的营养成分。大量的研究显示,不摄入或少摄入一些营养物质,会导致人出现各种生理异常或者患上奇怪的疾病。而这一现象或也存在于海洋生物链中。


  水母体内含稀有脂肪酸


  在人和其它生物体内囤积的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其中,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虽然在分子结构上,不饱和脂肪酸只是碳链上少了一些氢原子(氧化程度更低),但它们对人体的好处远高于饱和脂肪酸。除了提供能量之外,它们还能参与体内的信号通路、促进体细胞生长,以及作为前体转化为其他人体必需的成分。


  当研究人员分析被冷冻的海月水母时,发现它们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比高达42.9%—54.7%。相对于身体的其他部分,其性腺中脂肪酸最丰富。其中3种不饱和脂肪酸吸引了研究人员的关注,它们分别是花生四烯酸(ARA)、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其中ARA属于Ω-6族脂肪酸,EPA和DHA属于Ω-3族脂肪酸。


  目前,科学家已经十分了解ARA、EPA和DHA对人体的价值,尤其是它们具有促进大脑发育、维持心脏健康等多种健康效益。人类能通过一些特定的生物途径合成这些脂肪酸,但由于合成量比较少,也需要通过饮食进行适当补充。而这3种脂肪酸广泛存在的深海鱼油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这些脂肪酸并非全部由这些海洋鱼类合成。


  对于鱼类等绝大多数生物(包括人类)来说,体内并没有足够的酶类帮助它们将一些化合物转变为能满足自身所需的营养成分。而这些营养成分也被称为必需营养素,需要从一些特殊的食物中摄取。例如,深海鱼体内存在的大部分DHA,正是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的。海洋中DHA最初的是海水中的一些藻类,如寇氏隐甲藻和裂壶藻。


  在这样的食物链中,海月水母也向位于它上方的大量捕食者传递了宝贵的稀有脂肪酸。利用这些不饱和脂肪酸,捕食者能实现一些重要的生理活动,如抑制过敏反应、炎症反应,实现神经活动、免疫功能和生殖功能。研究人员发现,海月水母还存在一个优势,即在不同生长阶段,如成熟和未成熟阶段,其体内的脂肪酸成分也并不相同,能为捕食者提供种类丰富的脂肪酸。因此,他们认为海月水母对于其捕食者来说,是饮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水母并不都是随机性猎物


  海月水母体内几乎不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它们也需要通过捕食进行补充。海月水母的食谱也十分丰富,包括各种浮游生物、软体动物、硅藻以及其他水母等。此前,科学家通过分析海月水母体内的消化酶,发现它们能消化食物的一些能源物质等,为生命活动供能。


  海月水母一般生活在浅水区域,会聚集在一起在水中缓慢移动,更像是顺着海水漂流。因此,捕食者无需消耗太多能量,就能捕获并吃下大量水母。实际上,当这些捕食者想要靠近并捕食海月水母时,它们无法游开。一些研究者还观察到,海洋中三文鱼捕食水母的速度比捕食虾的速度要快20倍。


  还有一些研究发现,相对于没有性腺的水母,类似于海月水母这样具有性腺的水母更易被捕食。后者的性腺除了含有丰富的脂肪酸,还含有更多其他的营养成分,这些无疑也是让捕食者眼红的原因。南丹麦大学的海洋生物学家 Jamileh Javidpour表示:“我们之前认为,对于捕食者来说,水母更像是一种随机性猎物。但事实是,虽然捕食者吃一只海月水母并不能获得多少脂肪酸,但如果吃很多则能获得丰富的脂肪酸。”在每千克的水母(干重)中,总脂肪酸含量为7—34克。捕食这些水母,也足以满足多种海洋生物对脂肪酸的需求。(据《环球科学》)


  水母是软体动物吗推荐文章3:不会养月亮水母?照着做,其实也不是很难

  【前言】近年来,观赏水母逐渐流行起来,国内比较热门的观赏水母品种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月亮水母。只是作为水族新宠,水母的饲养很多朋友都不是很了解,下面我就重点介绍一下月亮水母的饲养环境和饲养技巧,这是我的实践经验。


养水母的水质要求高,你需要有检测工具。

  月亮水母需要优良的水质才能繁衍生息,所以水缸内的水体尤其重要。而水体的检测我们要特别关注以下这几个指标读数:


  ①pH值:8.0-8.3


  ②盐度:32-35 ppt


  ③氨(NH3):0.0 ppm


  ④亚硝酸盐(NO2-):0.0 ppm


  ⑤硝酸盐(NO3-):20.0 ppm或更低


  经验:我使用的盐度检测笔,PH测试纸这些都是网络上买的,实体店的稍微有点贵。


  pH值的调整对新手有一定难度。因为水母没有壳或骨骼结构,所以月亮水母的生存并不需要钙和碱,但钙和碱存在于天然海水中。要想更容易达到理想的pH值,可上网购买混合了碱和钙的盐,但是价格会稍微贵一些。


  网络图片:搜索关键词可以购买套件


  注意:尽管月亮水母可以在氨和硝酸盐高于水平的情况下存活很多天,但长期下去会对水母健康造成影响,比如出现触须缩短、脉搏减弱和形态变得扁平等等情况。如果在水质差的水缸中浸泡数月,最终会导致水母死亡。


  小贴士:不少新手小伙伴可能会对测试工具没有信心,试着至少测试一次你刚混合的盐水与静置后的盐水,并对比各指标读数。


养水母的缸应该注意换水和清洗

  水母缸所用的水最好是蒸汽蒸馏水,不要使用自来水,这是为了防止可能引入的氯(或氯胺)会伤害水母。假如水母缸中饲养单一品种的水母,我建议一周换一次水,并且每次只更换水缸中10%-20%的水量。假如水缸中混养多种水母和鱼类,你可能需要根据它们的饮食更频繁地更换水,更换的水量每次不要超过一半,以免应激反应。


  月亮水母对盐度、温度和pH值的快速变化很敏感。因此应尽量保持水体环境稳定,特别是在清洗水箱和更换水的时候,要让更换的水达到与水缸相同的温度,用以更换的新盐水至少通风12小时以上,让它放出空气,并仔细检查盐度。由于水母大部分是水,不像同是软体动物的蜗牛有壳保护,因此静置水体也有助于水体达到稳定,不会伤及水母。


  网络图片


  注意:清洗水缸时,确保所有进入水缸的物品仅用蒸馏水冲洗,而不是用自来水冲洗,因为自来水中的氯会阻碍水缸中的氮循环。也不要直接把盐晶体或浓盐水放进水缸来调节盐度,这会杀死水母。


  小贴士:如果你发现水体浑浊,不要惊慌,它很可能是由有益的硝化细菌引起的。为保持水缸中水体细菌菌落平衡,我建议大家上网购买一些细菌播种产品或补充剂,将额外的有益细菌添加到水缸当中。


月亮水母都吃些什么食物?

  售卖水母的商店都会有适合水母的食物,这些通常是专供家庭养水母使用的冷冻食物,优点是比较方便,省掉来还得养活食的麻烦。缺点是对于家养水母来说,这些冷冻食物投放到水母缸里过不了多久就会沉淀在缸底,如不及时清理,会造成细菌滋生。


  当然,鱼友们常用的丰年虾水母也爱吃。刚孵出的丰年虾(又叫小卤虾)最适合,这样的活食对水母非常合适,也很有营养。最大的好处是它们还活着,并继续在水缸内游动,水母可以继续在水缸觅食,而不是像无生命的饲料那样沉淀在水缸底部。当然,自己孵化丰年虾需要时间和精力,所以我建议冷冻饲料和活食之间时不时交换着喂食,比较合理。


养水母需要有正确的喂食方式。

  适当的喂养是确保月亮水母得到长期护理的一个重要部分。水母的喂食过程相对简单:轻轻地慢慢地把食物放进鱼缸,食物投放的地方应该稍微离水母远一点。


  每天要注意喂食的份量,并应当适当调整。虽然不少“指南”会建议你一天喂食一次,但我更倾向于每天少量多次,这样对份量的把握会相对准确一点。除了确保月亮水母得到充足的食物,也要注意清理未被水母食用的食物,以保持水体清洁。


  月亮水母可以在没有进食的情况下维持数天至数周,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主人,假如当天忘记喂食,第二天应该喂食两天的份量哦。注意: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不要直接在水母的身上投食,因为从长远来看,这会破坏水母体内的线囊虫刺细胞对水母游泳的刺激作用。


五. 如何观察水母的健康状态及护理

  在良好的健康状况下,水母应该在水中每1-3秒脉动一次,每一次脉动都应该提供足够的运动,使水母能够从水缸底部的吸力中逃出,并在水缸中自由遨游。


  比较常见的月亮水母健康问题是水母外翻、触须掉落、活力减少,潜在的原因有以下这些:


  1. 水母缸内盐度变化剧烈


  2. 剧烈的温度变化


  3. 水质差(氨水、亚硝酸盐、硝酸盐含量超标)


  4. 缺乏适当的营养(饮食缺乏营养,或食物没有进入胃部)


  此时你要检查每一个原因,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如果你的水母是褐色的,那就意味着水母已经很老了,接近自然寿命的尽头。


  注意:所有水母需要一股温和的水流来保持其形状和健康,因此饲养水母一定要购买专门的水母缸,千万不能用普通水缸。水母缸里面应该有足够的水流从底部喷出来,以确保水母下沉时能被升起。


  小贴士:如果月亮水母受了伤,不要惊慌,千万不要用手直接触摸,这会刺激水母释放毒素。要知道,虽然水母很容易受伤,但水母的自我修复能力很强,它们会收缩并耗尽它们的钟状体来愈合身体上的创伤。


总结:

  月亮水母现在已经很多朋友在养了,不过饲养方法都还是在自我摸索阶段,我也不例外。只是养过一年多,诸多原因,现在我也没有继续养了,不过以上经验确实可行,可用。


  养水母相比养鱼来说并不难,毕竟无脊椎动物的饲养疾病相对较少。而养月亮水母也是如此,只要注意水质不能很大的动荡,那么想要养好,甚至繁殖都不是什么难事。现在很多水族店都有水母售卖,如果你有兴趣养水母,那么从月亮水母开始,最适合不过了。


  感谢阅读,我是草缸养鱼虾,了解更多养草养鱼虾的经验,敬请关注!


  水母是软体动物吗推荐文章4:这十个奇特的海洋现象,你都知道吗?

  这世界,一方为水,一方为陆,彼此交织,相融贯通。对于深不可测的海洋,人们常常为其贴上“神秘”的标签。两朵耳,听不尽海的奇妙之音,两只眼,望不透深邃海底。海洋是一方我们难以深入探究的圣地,一些奇特现象独存在神秘的海洋之中,接下来就跟随小编一同踏上这奇幻的海洋之旅,我们一起一探究竟。


  首先,我们先来一同看看海底的奇妙现象。


  极地海域的命运指挥仗:死亡冰柱


  死亡冰柱,是指地球南北极海域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当南北极的温度降低到零下几十摄氏度时,海水里面的盐分被析出,海水发生结冰的现象,形成海绵状的冰,并且呈柱状向海底延伸,由于海水内含盐量较高,盐水不断向“海绵冰”聚集,和新鲜海水接触后使其迅速冻结,渐渐地,被海水围绕进而形成一个“冰管”。出现“冰管”的雏形后,在重力作用下不断向海底延伸,据说其所到之处,海洋内全部生物在几秒钟之内都会被冰冻住,无一幸免,故而称作“死亡冰柱”。


  如果黑暗是永生沉寂,幸而我还有一段爱情:水下“麦田怪圈”


  麦田怪圈是指在麦田或其它田地上,通过某种“未知力量”把农作物压平而产生出来的几何图案。这个神秘现象有时被人们称之为“Crop Formation”,至今仍无法解释其成因。


  1995年,科学家们在日本奄美大岛附近的海底发现了类似于麦田怪圈的复杂图案。经十几年的不懈探索,科学家发现外星图案的怪圈是一只身长只有十几厘米的白斑河豚用它小小的鱼鳍制作而成的,目的是吸引异性。雌性河豚鱼看见该图案之后会被这种图案吸引过来,之后雌鱼会小心翼翼地在这种图案中心区域产下鱼卵。这种沙子图案形成的凹槽会形成一个自然缓冲区,用来保护鱼卵和孵化出的幼鱼。科学家表示,河豚复杂的设计是为了最大程度的保护巢穴中心的卵不受洋流的侵扰。


  其实,动物也很讲究求偶的浪漫。雄性鸵鸟会在繁殖季节跳“求偶舞蹈”吸引雌性;雄性企鹅会挑选卵石作为“聘礼”献给雌性。求偶而得之以后,动物也会做出种种举动来维系来之不易的感情。当一只雄性吸血虫侥幸遇到雌性时,雄性会将自己的另一半困在体内,从今往后,雌雄合抱,共度一生。动物的爱情世界,是不是也很浪漫呢!


  世界未解之谜:海底无底洞


  《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是为最早传说之无底洞。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发现的水下黑洞有很多处,但这些洞的出口究竟在何处至今仍旧是一个谜。


  希腊亚各斯古城海滨濒临大海,在涨潮时,每天流入洞内的海水量达3000多吨,水量巨大,但却从未能把洞灌满。1958年,美国地理学会曾经派出一个考察队考察。在第一次实地考察中,科考队员把一种色彩持久的深色染料放在海水里边,随后分头去观察附近的海面和岛上的各河流、湖泊有无染色迹象。但费尽周折,并无所获。


  几年后,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浅玫瑰色的塑料粒子。这种塑料粒子能够漂浮于水面且不被海水溶解。考察队员们把130 公斤的塑料粒子都倒进了海水里。只要有一粒塑料粒子在别的地方冒出来,他们就可以找到“无底洞”的出口了。但是,依旧无所收获。


  与世界玩一场光与影的游戏:毛里求斯海底瀑布


  说起瀑布,我们大概会首先想到冯云山“穿天透地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的宏伟,亦或是徐凝“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的澎湃。“由高向低”、“由近及远”是我们对瀑布的初始印象。但是,你知道吗,其实大海中也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但这种景观并非真的是水流倾泻而下形成,而是淤泥和沙子不断的往海沟沉积而造成的光学幻象。


  毛里求斯就有一处这样的海底瀑布。其西南部的勒姆恩海岸,海水将海床上的泥沙快速地带走,从高处往下看,宛如一帘雄伟壮观的瀑布。其落差最大处可达到3500米,每秒有50亿升的海水从峭壁上倾泻而下。在洋流的作用下,海水中慢慢下沉的沙子和淤泥不断的流向地势稍高的大陆架边缘,然后顺着边缘坠入数千米深的海底。在阳光的照射下,沙子和淤泥形成了从绿到蓝的变化过程,营造出3D立体的视觉效果。


  海底独角兽:火体虫


  火体虫这个词最早于希腊语pyro,意为“火”,是磷海鞘属动物的通称。它并不是单一生活的生物,而是由上千个单独个体组成的群体。火体虫的颜色有很多,一般为无色、粉红色、浅灰色或蓝绿色,是滤食动物,也是浮游动物。空心又透明的圆柱状身体由数千个游动孢子构成。这些游动孢子通过它们的体管吸入海水,以浮游生物为食,然后把过滤水排出来。每个游动孢子都和组织相连,在火体虫管状结构内移动,只有几毫米大。火体虫虽具有游动能力,但其游动速度往往比它自身所在的洋流流速缓慢,因而不能有效地在水中灵活游动。


  火体虫更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们会“发光”。火体虫会对其它光源做出回应,并释放出明亮蓝绿色的光芒。多生活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交汇处,这里海水温暖,拥有深达5000米的深海盆地。分属于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海洋生物学家亦将火体虫称为海洋的独角兽,因为这种生物非常罕见且难以捉摸,对于一般人而言,可能一生都没有机会亲眼见到这种海中神秘生物。


  神秘的海洋中有这些奇特的海洋现象,那么海面上都有什么呢?


  接天“莲叶”无穷冰:莲叶冰


  莲叶冰是直径在30厘米到3米之间,厚度10厘米左右的浮冰。在较为平静的海面上,初生冰可以直接冻结为莲叶冰。而大块的冰皮或尼罗冰破碎后也可以形成莲叶冰。莲叶冰的边缘由于与其它冰块碰撞,而形成一圈凸起,而且形状近似圆形,仿佛海面上的一朵朵莲叶,故称为莲叶冰。


  莲叶冰常在南极或波罗的海等寒冷的海域出现,但科学家表示,只要条件符合,任何地方都可形成莲叶冰,其中也包括北美五大湖。事实上,莲叶冰多数情况下仍是融雪,真正形成能拿到手上的冰块是很少见的。它常常最终融化形成片冰,若冰的厚度以及水流的强度达到一定标准,那么在弯曲、破裂、堆积等外力的作用下,莲叶冰可形成冰脊。


  悲哀的浪漫征兆:荧光海滩


  踩着银河的“倒映”,在荧光海滩上跑跑跳跳,一路璀璨,一路飞扬。置身于这样的情景,大概会幸福得记不清以为的幸福模样。


  荧光海实际上是一种生物发光现象。所谓生物发光现象,是指生物通过体内的一定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而释放的过程。海水中能够发光的生物种类相当多样,从单细胞的甲藻类,到腔肠动物诸如发光水母、环节动物如海生多毛类、软体动物如各种发光头足类、以至于节肢动物的磷虾和海萤等。


  大连荧光海滩被称为“家门口的荧光海滩”,不少游客慕名前往。去年八月,金奈沙滩也出现荧光海滩的景象,许多网友纷纷拍下图片以纪录这历史性的一刻。


  虽然荧光海滩一直被视为美好的象征,许多人常盼望着能亲眼见一见这浪漫景象,但专家表示,荧光海滩的出现是气候变化的结果,甚至也会危害海洋生物。夜光藻生活在氧气稀缺的环境下,这就意味着这一片海域的海洋生命较少。这种发蓝绿光的夜光藻会产生氨,并且食用硅藻,而鱼类也主要以硅藻为生,这就造成了鱼类食物的缺乏。


  海洋的卡布奇诺:海泡沫


  2007年8月,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亚姆巴海岸变成了“卡布奇诺”的海洋。海面上尽是细密的泡沫,不少孩子跑进泡沫中玩耍嬉戏。科学家表示,海洋中存在大量的藻类生物、死亡腐烂的动植物躯体、高含量的盐分、淤积的泥沙和微量的化学成分。一般情况下这些物质会静留在海水中,但是当海水因风暴、雷电、潮汐等原因吸纳空气和陆地上的陆地的有机物质后,加上水体自身的运动,上述物质聚集在一起纠缠搅拌产生泡沫并随着波浪被推上海岸。


  海泡沫的主要形成原因还是富营养化,虽然波浪泡沫内包含许多不洁净的物质,但总体而言对人体并无有害影响。待到海浪减小,泡沫就会自然散去。


  海洋世界的“有缘无分”:海水相遇却不相容


  海水相连却不相容是海洋上的一种较为寻常的现象。大西洋与太平洋虽然相邻,但是海水却不相容,这两大洋有着一条明显的分界线。科学家表示,它们之所以不相容,是因为两个大洋的盐度不同,太平洋的海水多半来自淡水河以及冰川,盐度为34%,而大西洋的盐度为37%。除此以外,注入这两处海洋中的水携带的泥沙与矿物质都是不同的,这也是两侧海水颜色不一样的重要原因。虽然两个大洋存在诸多差异,但并不代表海水完全不能融合。海水在自然情况下扩散,经过一段时间,可以达到融合状态。


  除此之外,我国的黄海与渤海分界也存在着“泾渭分明”的壮观景象。这是由于位于辽东半岛的尖端老铁山角,延伸到黄海和渤海之中,形成黄海和渤海的自然分界。东部黄海部分水是深蓝色,而西部渤海水却显得浑浊,略呈微黄色。这是所处海底地沟形成的自然现象。


  为神秘再添一笔:黑海“蒸汽”


  黑海是欧洲和亚洲之间的一个内陆海,处在内陆之中。黑海表层盐度较小,上下水层间形成密度飞跃层,严重阻止了上下水层的交换,深层海水严重缺氧,在220米以下水层中已无氧气存在,深海区和海底几乎是一个死寂的世界。同时海水中存在硫化氢,致使深层海水呈现黑色。


  黑海的蒸汽是寒冷的海洋空气与太阳的热量相遇时产生的一种现象,实则是海雾。雾覆盖海洋表面,降低船舶的能见度,给航行造成潜在危险。


  黑海黑色的海水为这片海域笼罩上了寂静、肃穆的氛围,“蒸汽”的出现更是给这一方海域增添了几分神秘。


  从海底到海面,大海的十大奇特现象被我们尽收眼底。但其实,一些“奇特”实则是人类造就的,只不过自然以另一种惊艳我们的方式展现出来,让不知情的人以为眼前的盛景是孕育生命摇篮的馈赠。虽然人类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美的体验,但这些美好的背后实则是自然的无奈“回击”,只是也许一不小心用荧光的浪漫与泡沫的奇观迎合了人类好奇、爱美的心理。我们应当想一想,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我们能够为海洋做些什么,应当怎样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海洋保护献力。也许一个人能真正做出的贡献是微不足道的,但其实最为重要的,是在献力之前心怀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海洋无奈“回击”的悲悯。如此,我们捍卫海洋环境保护的决心才能铿锵有力;如此,我们做出的行动才能满含对自然的善意。


  水母是软体动物吗推荐文章5:这片塑料成精了:软体机器人能跑能跳能游泳,模仿水母毛毛虫

  迷你机器人可以游走于人类周身血管和精密机械内部,在这些人类难以触及的特殊地点大显身手。不过,这些地点复杂多变、障碍重重,非常考验机器人的灵活性。


  德国马普智能系统研究所的一个团队在1月24日的《自然》杂志上告了一种毫米尺度的磁控软体机器人,能改变自身形态,模拟毛毛虫、尺蠖、水母等多种软体动物的运动模式,堪称“铁人三项”选手。


  从外面上看,该磁控软体机器人像一片普通的黑色塑料,但在磁场控制下,这片塑料就能“成精”,像软体动物一样运动。它能在水下或水面游动、卷成圆圈滚动、跳过障碍物、在细管中爬行,灵活切换运动形式,胜任各种液体或固体地形。此外,机器人还能进行装货、运货和卸货操作。


  由于机器人的运动纯由磁场驱动,可以轻松而无伤地穿透生物组织和合成材料,有望应用于微工程和健康医疗领域,如靶向药物递送或微创手术。


  据论文介绍,这是一段长3.7毫米、宽1.5毫米、厚185微米的长方体机器人,主体材料为硅胶,内嵌具有磁性的钕铁硼微颗粒,颗粒平均直径为5微米。机器人表面防水,可以被处理成生物相容材料。


  机器人事先被设定成单波长谐波磁剖面,可以在随时间变化的磁场控制下改变自身的形态,向不同的方向牵引,尤其产生不同的运动模式,具体视机器人面临的场地而定。


  比如,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机器人可以在C形和V形间变换,泳姿与水母相似。靠近岸边后,机器人可以保持C形旋转滚离水面。


  滚动也是规则表面上的最快运动方式,毛毛虫就是如此逃离捕食者的。


  当处于不规则地面上时,机器人会模拟尺蠖的步伐,先用前端支地,调整角度后拉动后端前移,再用后端支地,重新舒展前端。


  如果要钻进狭小的管道,机器人会像毛毛虫一样波形振动,爬进去。在水面上游动时,机器人也会采用同样的波动方式。


  最后,如果机器人遇到很高的障碍物,爬行和滚动都很费时,机器人就会像线虫一样形变跳跃。


  为了显示该软体机器人在不规则环境中的工作能力,研究人员让机器人开启多种运动模式探索水陆双栖场景和人类胃部模型,并额外完成了抓取物体、定向转移的任务。


  通过研究此种软体机器人,科学家们也可以对软体动物的运动方式有更多的了解。


  下一步,研究团队将让机器人探索更为复杂的地形,比如非牛顿流体和颗粒状介质。同时,他们计划将机器人进一步缩小到毫米级以下,应用在体内医疗领域。


  水母是软体动物吗推荐搜索词:

  

  1.

  

  2.

  

  3.

  

本文标题:水母是软体动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