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重丧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1:《神秘地域离奇事》第32章:重丧日可怕 人心更要怕

  尚明文小说连载之三十二


  袁家寨刚满59岁的“袁小头”袁正,突然因脑梗去世。


  这消息在寨子里炸开了锅。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袁正素来有抽烟、酗酒的坏习惯,又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睡眠也不好。但即便如此,他的突然离世,还是让不少人吃了一惊。


  袁正本名袁正,他父母从小就给他剃光头,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袁正长大后,只要脑袋上稍微长出点头发来,就会觉得浑身不自在,非得在理发店清理干净后,才觉得天清地朗,神清气爽。


  “袁小头”并不是真正的头小,相反,他的脑袋比起一般人的头型,更大点、更圆点。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光头这个发型,要想看起来威武雄壮,不是所有人能驾驭得了的,对一个人的头型、身材要求,都比较苛刻。


  袁正自称“袁小头”,是出于为尊者讳,避免与历史上那位大名鼎鼎的本家名人“袁大头”重名,而不得不做出的谦卑举动。


  袁正虽然只是小学毕业,但由于脑袋一向比较好使,有些商业眼光,加上又踏实肯干,绝对算得上袁家寨的一个能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广大农村流行“打工潮”的年代里,同龄人大都在考虑如何努力挤进一个好点的工厂打工时,他却考虑的是,如何学到一招独门绝技,开店经商,发家致富。


  关于工作,他经常挂在口头上的话就是:“有个吃饭的硬本事在手里,一辈子不用靠别人脸色活着。”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的创业绝招就是炖汤,专选那些有营养、有口碑的汤水品种,如老母鸡汤、乌鸡汤、骨头汤、猪脑汤、老鸽汤、羊肉汤、羊胎盘汤等等,把每种汤的熬法,技术掌握到极致。


  有了这种功夫,他选择在一家人流量大的医院旁边,开家炖汤店。病人,是一个对饮食很讲究的群体,这是一个很大的客源。他们品尝过这种既有营养,又有口感的鲜汤后,一传十,十传百,“袁小头”的生意好得一塌糊涂。


  后来,商业头脑好使的他,又把这种营养汤,延伸到快速消费品形态,针对广大消费者。由于技术过硬、价格实惠,顾客基数大,生意更好。


  就这么几经折腾,昔日白手起家的穷小子,变成了今朝有模有样的体面人。象征男人成功的房子、车子、妻子、儿子、票子“五子”全部到位。值得一提的是,房子、车子都是全部一手付清。


  让“袁小头”唯一的遗憾是,他的两个刚刚成年的双胞胎儿子。小儿子头脑聪明,孔武有力,他不用担心。他担心的是大儿子,不但性格有些木讷,身体也一直不好,年纪轻轻,不是这里出问题,就是那里出问题,常年需要药罐子保着。


  虽然有点遗憾,但“袁小头”也并不特别担心。他计划着,凭着他的手艺,再努力干几年,再买套房,这样,大儿子小儿子就各有一套房了。再把他的独门绝技和经营方法传授给两兄弟,只要他们不乱来,好好经营,也可保他们生活一生无忧。


  这一切计划还没来得及实现,刚满59岁的“袁小头”突然离世,给这个看上去较富足的家庭,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


  虽然家有房子和车子,但两个儿子都已成年,却只有一套房子,一辆车子,这些财产如何分配呢?这让“袁小头”的老婆很是忧虑。


  她时常一个人苦想,若老大老二都正常,而且听话,那么,一家人和和美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有困难一起扛,这个家继续富足下去,也并不是太难的事。


  可现实毕竟是现实,摆在面前的问题是,老大身体既不正常,老二也不是那么太听话,这无疑增加了较大的变化系数。


  “袁小头”的葬礼,是在农村老家办的。


  按农村习俗,人去世后,第一件事,除了及时通知亲人外,紧接着,就是请有经验的主科道士,根据主家要求的规模,主科道士会迅速搭建班子,组成团队前来做道场。


  听完主家的“袁小头”去世日子和具体时辰,有着几十年风水经验的主科老道士,不禁眉头紧锁起来。他知道,逝者去世的日子,碰上了人人惧怕的“重丧日”,而且,犯的是“内重丧”。


  何谓“重丧日”?看名字就吓人,指的是相隔不到一月,或最多不超过百把天,家里还会有人去世的犯煞日。


  何谓“内重丧”?这是相对“外重丧”而言的。内重丧,涉及到的是家人关系,如父母、夫妻、子女、儿孙、兄妹等。外重丧,涉及到的是亲戚关系,如姑舅、姨婶、女婿、外甥之类的。


  按照以往经验,亲人去世碰上了“重丧日”,家里那些平素身体不太好的人,或运气特别差的人,就要特别注意了,因为古话有言:“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


  “犯重丧”一般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死者去世的日子犯了重丧;另一层含义则是指送葬的日子犯了重丧。


  送葬的日子还好说,经过推算,道士先生都会尽量避开“重丧日”。可去世的日子“犯重丧”,就不是人为能控制得了的,只能想办法尝试破解了,但能否破解成功,只有天晓得。


  并不是人人都懂得这些道理。作为道士,要把一些葬礼常识及风水破败及时告诉给主家,这是一个合格道士的基本职业道德。


  当老道士把这一切,都事无巨细告诉主家时,通过主家三个人的面部表情,明显地感觉到一些异样:“袁小头”老婆和身体不好的大儿子,脸上明显有一丝惊恐,而身强力壮的二儿子,却不轻易间露出一丝狡黠的微笑。


  一辈子阅人无数的老道士,瞬间什么都明白了:这个小儿子,可能正得意自己身体好,怎么轮都轮不到自己,而感到莫名的庆幸。


  当“袁小头”老婆和身体不好的大儿子,都一致请求老道士,帮忙想想破解办法时,小儿子却在旁边淡淡地说:“都什么年代了,还信这些?真有本事,就讲出科学依据来,若讲不出相关科学依据,这些莫名其妙的东西就少讲点!莫煽阴风点鬼火来吓人!”


  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精神,本想把自己所了解的情况,一五一十毫不隐瞒地告知主家,现在却换来一句“莫煽阴风点鬼火来吓人”,老道士摇摇头,叹口气,什么也没说,就走到一边默默干活去了。


  看着这个小儿子这么傲慢无礼,“袁小头”的老婆,很想当面批评他几句,可一想到孩子刚刚失去父亲,心里很沉重,到了嘴边的话,又强行地咽了回去。


  道士还算负责,既然改变不了逝者去世的日子,想尽力化解下,又遭到了主家小儿子的嘲讽和阻挠,况且,这种场合,也不是争吵的事。他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将葬礼尽量搞得热闹点,把出殡的日子,选了又选,避免再出现“重丧日”这类禁忌。


  在老道士带领的道士团队和主家亲友的共同努力下,葬礼总算在风风光光、体体面面的氛围中结束了。


  逝者已逝,生者坚强。


  “袁小头”的“头七”过了,一切正常,这家人没出现人们担心的变故。


  转眼间,一个月过去了,依然很正常,人们慢慢开始淡忘所谓的“重丧日”。


  不知不觉间,两个月过去了,大多数人彻底淡忘了此事,偶尔有人记起,也只是留下对所谓“重丧日”的嘲笑。


  “袁小头”的忌日快到一百天时,突然一个晴天霹雳传来:他的小儿子,跟一帮镇上的狐朋狗友,夜晚骑摩托,各人载着一个“女朋友”,在马路上飙车兜风时,农村山高坎多,因车速过快,而跌下了高坎。


  一百多米的高坎下,是一条满是巨石的河流。当时,据现场的人说,摩托车的各种配件,被摔得四分五裂,两人的脑袋,也被摔开了口,附近的岩石,到处都是红红的碎肉和浆浆……


  人们这才明白,有些东西,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而人心,有时候比所谓的“重丧日”更可怕。


  犯重丧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2:死者尸体不僵,尸软后代不发?农村的神秘说法,其实是种医学现象

  我个人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很多奇奇怪怪的说法、禁忌特别好奇,但小时候问为什么被训斥过,困惑一直没有得到解答。


  这些困惑变成好奇,长大后就想通过自己的所学来解释以前农村老人们说不明白就显得很神秘的话。


  比如农村有人去世丧时,忌讳说“死”,我老家当地的丧习俗会说“某某老了”“某某走了”,而不是说“某某死了”!


  农村忌讳这样说,其实也是为了尊重逝者,以委婉的方式表达相同意思,也是一种礼貌。


  而今天要和大家说的这个现象,在农村就被说得神乎其乎。


  带着疑惑,来和大家聊聊农村常说的,人死后遗体没有变得僵硬,反而变软是不好的现象,到底有无道理呢?一起来看看吧!


忌死者尸体不僵,尸软后代不发

  这句话简单理解就是,农村很忌讳亲人去世后遗体不僵硬,反而变得柔软,就像还活着一样,却怎么都叫不醒,也没有任何生命迹象。


  这种现象在农村看来非常不好,对后代发展有些不好的影响。


  农村也常说“做死人生意后代不发”,还有的农民在形容非亲非故的陌生人离世时,也会说“被发现的时候人都死硬了”~~


  接触过遗体的朋友肯定就很清楚,失去生命不一会儿遗体会慢慢变凉,肢体变得僵硬,皮肤不再有弹性。


  我没有接触过真正的死人,但接触过猫狗的遗体,以前养的一只猫患上黄疸病,医生说救不活了,只能先吃点药看看有没有奇迹。


  我当天给它吃下药,它就一直趴着睡觉,一晚上都担心,隔半个小时就起来看看。


  后半夜发现它身体渐渐变得僵硬,给它抚摸抱在怀里给它温暖,但最后它还是去了。


  其实人也一样,正常的死掉后身体都会变凉变僵硬,也就是大家说的尸僵现象,但有的会在24-48小时候后解除尸僵,反而变得软起来。


  有人觉得这是人可能还没完全死掉,毕竟有时医学都可能没法预测假死现象。


  还有的觉得是回光返照,从小就听老人们说,人在快不行的时候,会突然状况很好一下,意识清醒,说话有力,让人误以为活过来了。


  但很快又会彻底睡过去,真正去世。


  对于这种现象,还有的觉得这是逝者生前积德行善的表现,也有人觉得是天不收地不受的反应,留在家里面转悠很不好。


遗体发软“犯重丧”?

  农村之所以觉得遗体发软不好,很大原因是觉得这是“犯重丧”!


  就是说,这个人去世了,家里有可能很快又有人去世,就是两人相继去世。


  这种情况其实很常见,比如丈夫意外去世,妻子伤心欲绝接受不了丈夫离世就可能引发一些疾病,或抑郁而死,这在农村看来也是重丧。


  但说遗体发软会引发重丧,这并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那为何有的人去世了遗体会僵硬,有的遗体却会变软呢?这其实是一种医学现象!


尸软与肌肉弛缓

  医学上称尸软为“肌肉松弛”或“肌肉弛缓”,人死后神经活动停止,肌张力丧失会出现全身肌肉松弛、变软的现象。


  遗体失去表情,瞳孔散大,农村大多觉得这种现象是“死不瞑目”,再加上遗体发软,自然觉得反常。


  而且还伴随嘴巴微微张开,皮肤没有弹性,全身肌肉却松弛,各个关节也会屈曲,四肢也不会僵硬,在人为的情况下能做被动运动。


  小便等液体也会往外面溢出!


  但一般这种松弛现象之后维持一两个小时,之后还是会出现尸僵,遗体发软就会消失。


  而且神奇的是,大多经过肌肉松弛阶段的遗体姿势大多相同。


  如果是仰卧去世的,姿势是上肢弯曲,头倾向一侧,下肢伸直,足尖外翻。


  趴着去世的话,则是肩、背、臀、小腿后面等会柔软且凸出部位与遗体衬垫硬面接触后,皮肤会被压成扁平状态,不容易恢复成以前的形状,一直到遗体腐化才会消失。


  很多法医就是通过这个确定尸体是否被移动来侦破案件的!


  不过这并非普遍,很多遗体都不发生肌肉松弛现象,有的去世瞬间会发生尸体痉挛导致全身肌肉发生强直收缩,关节不屈曲,就是大家常见到的尸僵,比起尸软,尸僵更普遍。


  农村很多人没学过医,哪怕城里,不学医的人都很难解释为何人死掉了遗体还不僵硬?


  加上尸软现象并不常见,比较反常,所以农村就很容易把它们与一些神秘和玄乎的事情结合在一起。


  其实不管亲人离世是正常的尸僵,还是较为反常的尸软,都是身体失去生命时的一种现象。


  这种现象因人而异,和逝者生前的身体素质、有无疾病、以及离世那一瞬间的行为有关,并不会引发“重丧”、“尸软后代不发”等莫须有的事情。


  所以不管亲人离世是怎样的状况,他们既然以及离世,就安然地送走他们就好,别想那么多。


  我记得我奶奶去世时,肢体过于僵硬躺不平,一个亲戚就强制性将奶奶遗体压制,听妈妈们说骨头都折得咔嚓一声。


  我听过这事儿很讨厌那个亲戚,觉得他不够尊重奶奶。


  所以希望大家引以为戒,尊重逝者,尊重长辈,才能教导好自己的后代,反之,也会带坏自己孩子的品行,后代自然不发!


  大家还听过哪些类似说法,或很疑惑的农村习俗呢?欢迎留言,说不定我可以帮你解答哦


  犯重丧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3:为什么有的人死后要两个棺材

  如果碰见出殡时有两个棺材,那就是犯重丧了


  就是俗语讲的重丧有人死,双棺立堂前


  何谓犯重丧?重丧,重,重复双重之意,意思是不止一起丧事,指的是一个人去世后近则百日内,远则一年左右,家人或者亲戚中又有人相继去世的情形。


  重丧还有两个种类


  1、外重丧:


  指的是前后逝去的死者之间是亲戚关系,重丧涉及到的是六亲关系,诸如姑姑、姨姨、舅舅、丈人、女婿、外甥之类的。


  2、内重丧


  指的则是指的是前后逝去的死者之间是家族关系,重丧涉及到的是家人关系,诸如祖父母、父母、伯父伯母、叔父婶母、夫妻、儿子儿媳、侄儿侄媳、孙儿孙媳、兄弟、姐妹等。


  什么情况下犯重丧?内重丧和外重丧发生的情形不同,具体来说:1、什么情况下犯外重丧?如果死者去世或者送葬的日子(举办葬礼的日子),其日干正好与月建同行,就容易发生外重丧。具体重丧日的规律为:正月甲日、二月乙日、三月戊日、四月丙日、五月丁日,六月己日,七月庚日,八月辛日,九月戊日,十月壬日,十一月癸日,腊月己日。比如说,逝者如果逝于正月的甲子日、甲寅日、甲辰日、甲午日、甲申日、甲戌日,就都是犯重丧的日子,可能会有重丧发生。其他月份类推。2、什么情况下犯内重丧?巳日、亥日,天门地户都开了,所以每个月的这些日子都犯重丧,而且是典型的内重丧。如果死者去世或者送葬的日子(举办葬礼的日子),正好是巳日、或者亥日,就有可能发生内重丧。


  犯重丧怎么办?从多年的实践经验来看,即便死者去世或者送葬的日子(举办葬礼的日子)犯重丧,也不是一定就会发生重丧事件。犯重丧的情形,多发生在自身身体比较弱,或者命理比较弱,或者与死者相冲等的人身上。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所以在遇到犯重丧时,最好是先采取一些防范、解破措施,防患于未然,以策安全。比方说,有这方面常识的人,就会在死者去世后,先不入殓,而是请老师先看看死者去世的日子是不是犯重丧,在入殓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采取哪些措施,并选择好送葬的日子,先保证了生者不受重丧的威胁,之后才开始进行逝者的丧事。重丧关系到逝者亲属的生死问题,不可轻视,但也不要过分惊惧。毕竟死亡时间是不由人控制的,正所谓“阎王叫你三更生,谁敢留人到五更”,犯重丧既然是一种客观存在,就要用正确的心态对待,并请专人进行化解,以确保家人、亲属平安。


  犯重丧的化解方法:先作小棺材一个,用麺作个人样,画上鼻眼放进小棺材内,再看亡人是何月去世,用黄表一条新笔硃砂写上各月的符粘到小棺上面,没起灵前把小棺放在亡人棺下边,入穴埋时放到大棺上边大吉。正月、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写:“六庚天刑”四字,二月写:“六辛天庭”四字,四月书:“六壬天牢”,七月书:“六甲天福”,八月书:“六乙天德”,十月书:“六丙天?”,十一月书:“六丁太阳”。若犯六位凶神冲回,亡人灵魂不出,必勾走人方走!六位凶神是:“建为太岁破大耗,平为勾陈收作绞,开太阴星执小耗,不离阴阳只到老”。也就是亡人死这天犯这六个字上没有,这六个字就是日柱吉星黄道日上“建、破、平、收、开、执”。如亡人犯着赶快解,先出一道符,帖到亡人趟的屋门内旁边,用新毛笔硃砂书在黄表纸上,帖门后,到埋葬时用桑条七根,白柴公鸡一只,灵一出屋门,叫人抱着公鸡用桑条打鸡头,让鸡鸣大吉,然后用碗酒在屋撒下方安。


  具体来说,就是在死者去世后,首先请专业人士看看死者去世的日子是否犯重丧;如果犯重丧,就在入殓的时候,根据专业人士的建议,采取针对性的解破措施,诸如配备专门的“镇物”、小棺材等;并要选择适宜送葬的日子,保证生者不受重丧的威胁。


  如果是因为某种特殊情形,专业人士不得不选了犯重丧的日子,就应该提前告知主人家应该注意的问题,采取专门的防范、解破措施,诸如给家人佩戴灵符护身,死者棺木、墓地中另有特别安排等等。


  温馨小贴士:犯重丧是一种客观存在,且事关重大,在办丧事时一定要慎重对待,确保家人、亲属平安。


  犯重丧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4:

  犯重丧是什么意思推荐文章5:俗语:“辰日哭泣犯‘重丧’,择时而葬人安康”,有道理吗?

  前两天上网,看到这么一句农村俗语:“辰日哭泣犯‘重丧’,择时而葬人安康”。从字面意义上理解,这句俗语应该指的是办丧事的“规矩”。但这种“规矩”究竟应该怎么讲,我还甚感迷茫。无奈之下,只好在网上查阅各种资料。通过对资料的查阅,我才对这句俗语有了初步的理解。


  

一、辰日哭泣犯“重丧”

  所谓的“辰日”,是指我国天干地支纪日法中的其中某一天,其实,辰日并不是一个特定的日子,辰日每隔12天就会出现一次。


  农历(阴历)的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是由甲、乙、丙、丁……等十个天干(干:主要、主干的意思,不是干燥的意思)与子、丑、寅……等12个地支(每一个地支对应一个属相)一一轮流相对应组合得出的纪年、纪月、纪日、纪时,因10与12的最小公约数为60,故每60年、60个月、60日、60个时辰轮回一次,这种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在中国运用了很长时间,影响深远,至今仍在使用。当然天干不同,所代表的纳音意义也不同,习惯上用地支称日,如甲辰、戊辰、庚辰等日,都简称为辰日。而每60天就会出现一个天干地支都相同的日子。


  按照天干地支纪日法中的说法,辰日一共有五个,即戊辰、庚辰、壬辰、甲辰、丙辰。而且,每个辰日的纳音五行也不相同。比如,将戊辰的纳音五行称为大林木;将庚辰的纳音五行称为白腊金;将壬辰的纳音五行称为长流水;将甲辰的纳音五行称为佛灯火;将丙辰的纳音五行称为沙中土。因此,辰日所表示的吉凶特征也各不相同。


  所谓的“重丧”一词,出自汉朝王充所著的 《论衡·辨祟》中,在《论衡·辨祟》中有这么一句话:辰日不哭,哭有重丧。意思是说:即便在辰日时有亲人故去,也是不能哭泣的,否则,家中就会有两人或两人以上相继死亡。


  从此之后,农村便有了“辰日哭泣犯‘重丧’”的说法。


  

二、择时而葬人安康

  所谓的“择时”,指的是“时辰”。在中国传统的计时单位中,将一个昼夜平分为十二个小段,每个小段叫做一个时辰,一个时辰被确定为现在的两小时。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从半夜时分开始计算,半夜十一点到凌晨一点定为子时,然后往后推算,分为丑、寅 、卯、辰、巳 、午、未、申 、酉、戌、亥时。


  据称,安葬逝者也需要选择时辰,只有选择好了时辰,家人才能够安康,才不会出现“重丧”的现象。具体时辰应该怎么选择,会有一套复杂的算法,不是一句半句话就能够讲清楚的。反正,选不对时辰是会犯“重丧”的。


  那么,“辰日哭泣犯‘重丧’,择时而葬人安康”的说法有没有道理呢?


  如果我这样问,估计百分之好几十的人都会认为有道理,但道理从而而来,估计也有百分之好几十的人都是讲不明白的。其实,这种说法是没有任何道理的。


  我们都知道,历代的帝王将相都是非常迷信的,帝王将相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依照“规矩”而行。帝王将相死亡后的出殡日子、出殡时辰,都一定会依据“规矩”,绝对不会随意而行。然而,唐朝仅仅历经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而宋朝也仅仅历经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就连强大的秦朝,也就仅仅历经了十几年光景,而且,秦始皇居然在巡游途中病死于河北省广宗县的西北地区。难道唐朝、宋朝的帝王将相们所御用的“风水先生”或“堪舆大师”都是假的吗?他们怎么没有算好唐朝、宋朝帝王的一切呢?怎么让他们亡国了呢?难道秦始皇的身边就没有“算命大师”吗?倘若有,怎么会让秦始皇病死在巡游的途中呢?由此看来,“辰日哭泣犯‘重丧’,择时而葬人安康”的说法也与“风水学说”一样,都是一种封建迷信的思想,是没有任何道理的。


  现在已经到了二十一世纪,是讲究科学的时代,那些所有的封建迷信学说,都应该彻底摈弃了。


  犯重丧是什么意思推荐搜索词:

  

  1.犯重丧是什么意思对什么人不好

  

  2.人死了犯重丧是什么意思

  

  3.农村说的犯重丧是什么意思

  

本文标题:犯重丧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