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到现在多少年推荐文章1:隋朝灭亡的传说,御用师称“卜年二千卜世二百”,亡了才知啥意思

  隋朝国运的传说


  本文 倪方六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隋朝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仅有38年,但很重要,它结束了中国长期南北分治的局面,为随后的大唐盛世到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隋朝享国时间这么短,自然是历史的选择,但有一个迷信说法,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就来聊聊此民间说法——从隋朝皇陵说起。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在北周武帝时封为随国公,北周大定元年(公元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称帝,改元“开皇”,立原配独孤伽罗为皇后。


  (隋)


  独孤氏出身于豪门大户,是北周大司马独孤信的七闺女,夫妻两人感情很好,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帝王夫妇中的模范丈夫。仁寿二年(公元602年),独孤皇后去世,时年59岁,葬于泰陵,谥号文献皇后。


  泰陵是隋朝第一陵,所以陵墓选址相当讲究。


  当时,杨坚安排了御用风水士萧吉,到长安一带“寻龙点穴”,为独孤氏相地。


  (杨坚与独孤,剧照)


  萧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风水家之一,与一般相地大师师不同 ,他是贵族出身,是南朝齐梁宗室,祖父是梁武帝萧衍之兄、长沙宣武王萧懿。北周灭亡后,成为隋朝大臣,为是隋文帝欣赏。他生前考定古今阴阳,博学多通,尤精阴阳算术。


  萧吉跑遍了关中一带的大小山头,均不满意。正在失望的时候,萧吉来到了一处高岗,眼前突然一亮,此处景色壮美,藏气纳吉,这就是距今陕西省扶风县大约45里,位于五泉乡王上村附近的三畴原——日后隋室皇陵所在地。


  萧吉亲手作了丈量,仔细观察后,又进行推算占卜,确认三畴原是隋朝杨姓龙脉真穴。萧吉遂画出了详细的堪舆图,列出卜选此地作皇陵的依据和理由,写成表文,正式上奏杨坚。


  萧吉称,三畴原是上上吉壤,“卜年二千,卜世二百。”


  为了强调自己所选陵址是块风水宝地,萧吉在表文中说:“上月十六日,皇后陵山的西北面,鸡没叫之前,出现了方圆五六百步大的一团黑云,从地接到天。东南方又有一块云,好像旌旗车马帐幕,布满了七八里,并且好像有人在来回检查,队伍非常整齐,一直到太阳出来后才消失。”


  (三畴原)


  为了证明自己说的没错,表明真实性,萧吉强调称:“这不是我一个人看到了,同时看到的人有十几个呢。”


  据此天象,萧吉又说自己反复查阅了《葬书》,发现书上是这样说的:“气盛与姓相生,非常吉利,是子孙无穷无尽的征兆。”


  这番话把杨坚忽悠住了,杨坚非常非常地高兴。但杨坚随后又说了这么一通话:


  “吉凶取决于人,不取决于地。高纬(南北朝时北齐后主)葬父,难道没有占卜吗?可是国家不久就灭亡了。正如我家的墓地,如果说不吉利,朕不应该做天子;如果说不凶险,我的弟弟不应该战死。”


  杨坚这么说话是什么意思,对萧吉所言生疑了?但“不迷信风水”的杨坚最后还听从了萧吉的话,把皇后葬在三畴原,现在当地人称此处为“杨家陵”。


  但是,萧吉占卜理由中暗藏玄机。


  这块墓地好是好,但有忌讳。皇帝不能为皇后送自送葬,否则要坏大事。这秘密还是萧吉自己后来透露出来的,不然谁会知道?


  杨坚与皇后的感情很好,一生夫妻,一世恩爱,所以,杨坚决定亲自参加皇后送葬礼。萧吉闻讯后赶紧劝阻,告诉杨坚他不宜参加送葬:“皇上本命日在辛酉,今年斗魁星到达了天冈,临近卯酉,我仔细考查了《阴阳书》,皇帝不能亲临丧礼。”


  或许杨坚不信邪,或许杨坚不相信萧吉,也可能杨坚对皇后独孤伽罗感情实在太深,以前萧吉说什么杨坚听什么,不该听的也听,可这回应该听,杨坚却不听了,驳了萧吉的面子,学了当初北周烂皇帝宇文赟,拒绝采纳萧吉的意见,亲自为皇后送葬。


  萧吉为此很失望。


  事后,他告诉了同族人萧平仲,说现在皇后陵寝上空出现了云气感应现象,皇帝亲自参加送葬后,天象显现得更明显了。如果将来是杨广掌握政权,隋朝大概要灭亡吧!


  原来,玄机就在卜辞里面。


  “卜地二千”,是指三十这两个字;“卜世三百”,是取三十二运。综合起来这意思是,隋的国运在30年左右,不会过四十年。


  (扬州新发现隋炀帝陵)


  萧吉嘱萧平仲记住他说的话,他以前说三畴原是风水宝地,其实是欺骗杨坚的,以后就知道真相了。从后来发生的史实来看,隋朝历38年后被李纸唐朝取代,真的应验了萧吉的占卜。


  这个说法也太玄乎了,迷信,显然平并不可信!


  萧吉所说是真是假,现在难以说清楚了,无从考评,就当戏言尔。也许这是后人吹捧萧吉的附会之言,但隋朝灭亡了是事实,确实未过40年。


  隋朝到现在多少年推荐文章2:中国通史-隋唐至五代十国

  一、政治发展与制度变革


  1. 隋朝统一与制度奠基


  - 统一进程:隋文帝杨坚于581年取代北周建立隋朝,589年灭陈完成统一,结束自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


  - 制度创新:


  - 确立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强化中央集权。


  - 创立科举制,打破世族垄断选官,开启平民入仕通道。


  - 快速衰亡:隋炀帝滥用民力(如开凿大运河、三征高句丽),激化社会矛盾,618年隋亡。


  2. 唐朝盛世与藩镇割据


  - 贞观之治至开元盛世:


  - 唐太宗推行轻徭薄赋、精简官僚,形成“贞观之治”;武则天延续改革,玄宗前期达到“开元盛世”,经济文化空前繁荣。


  - 安史之乱与衰落:755年安禄山叛乱引发中央权威崩溃,形成藩镇割据(如河北三镇),节度使掌握军政财权,唐朝名存实亡。


  3. 五代十国的分裂与集权尝试


  - 政权更迭:907年朱温灭唐建后梁,北方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命王朝;南方十国(如吴越、南唐)并存,形成割据。


  - 军事集权:后周世宗柴荣改革禁军,削弱藩镇,为北宋统一奠定基础。


  二、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


  1. 农业与手工业


  - 均田制与租庸调制:隋唐推行均田制保障自耕农土地,租庸调减轻赋役;唐中叶后土地兼并加剧,780年改行两税法,按资产征税。


  - 技术进步:曲辕犁、筒车普及,江南开发加速;丝织业(蜀锦)、陶瓷(唐三彩)、冶铁(灌钢法)技术领先。


  2. 大运河与商业繁荣


  -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沟通五大水系),促进南北物资流通;唐代长安、洛阳成为国际商贸中心,出现“飞钱”(汇票)和柜坊(银行雏形)。


  3. 五代十国的经济特点


  - 北方战乱频繁,经济衰退;南方相对稳定,吴越兴修水利,南唐、蜀地发展茶叶、印刷业。


  三、文化与思想成就


  1. 宗教与哲学


  - 三教合流:儒释道相互渗透,韩愈、柳宗元推动儒学复兴;佛教本土化(禅宗盛行),玄奘西行取经并著《大唐西域记》。


  - 道教地位提升:唐朝尊老子为祖先,道教纳入国家祭祀体系。


  2. 文学与艺术


  - 唐诗巅峰: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作品反映社会百态;传奇小说(如《莺莺传》)兴起。


  - 艺术成就:书法(颜真卿、柳公权)、绘画(吴道子“吴带当风”)、敦煌莫高窟壁画达到高峰。


  3. 科技与教育


  - 雕版印刷术普及(《金刚经》为最早印刷品);僧一行测算子午线;《唐律疏议》成为东亚法系典范。


  四、民族关系与对外交流


  1. 边疆治理与民族融合


  - 羁縻政策:唐朝设安西、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和亲(文成公主入藏)、册封(回纥可汗)强化边疆控制。


  - 粟特、突厥影响:丝路贸易促进胡汉交融,长安胡商云集,胡乐、胡服风靡。


  2. 中外文化交流


  - 东亚文化圈形成:日本遣唐使学习制度文化,新罗引入科举制;汉字、儒学、佛教传播至朝鲜、越南。


  - 海陆丝路:广州、扬州成为外贸港口,阿拉伯商人活跃于东南沿海。


  总结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阶段,制度创新、经济繁荣与文化开放影响深远;五代十国则是过渡期,虽政局动荡,但南方经济持续发展,为宋统一奠定基础。需进一步研究可参考《隋书》《新唐书》及敦煌文献。


  隋朝到现在多少年推荐文章3:世界最“长寿”的公司:从隋朝到现在,1446年历史,现在依旧强大

  在日本的悠悠历史长河中,金刚组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历经千年而光芒不减。


  这个企业的传奇故事,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着岁月的沧桑与辉煌。


  回溯到公元578年的飞鸟时代,日本社会动荡,圣德太子为稳固政权,欲借佛教之力,遂广寻能工巧匠。此时,来自中国的刘重光走入了他的视线。


  刘重光技艺精湛,满怀勇气与自信,带着十余名助手,毅然踏上东渡日本的艰难旅程。


  历经三个月的艰辛航行,他们终于踏上日本的土地。刘重光等人携带着众多工具、图纸以及先进的中国建筑理念。


  他们承担起建造四天王寺的重任。四天王寺采用“六宫一堂”的布局,此为当时日本之首创。


  刘重光指导工匠们仔细计算梁柱比例,针对日本潮湿气候对木材耐久性的难题,他苦心钻研,创造性地研制出独特的防腐技术。在他的带领下,工匠们齐心协力,四天王寺顺利完工。


  这座寺庙不仅成为彼时日本极具代表性的佛教建筑,也让刘重光获得了在日本永久居住的资格。此后,刘重光更名为金刚重光。


  金刚重光深知技艺传承的重要性,遂创立金刚组,并建立了独特的家族传承制度。每一代工匠都需接受严格培训,技艺传承并非仅依长子继承制,而是选拔最具天赋与责任心的人作为继承人


  金刚组的培训体系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工匠们需用五年时间熟悉基本工具的使用及木材特性;第二阶段,要花费十年时间钻研结构设计与装饰艺术;最后阶段则要求能够独立设计并主持大型建筑工程。


  此外,金刚组还设立了详尽的技术档案,详细记录每座建筑的设计细节与施工经验。他们创造的独特榫卯结构,使建筑可有效抵御地震。


  金刚组的工匠们必须严格遵循行为准则,保持谦逊、专注和精益求精的态度。正因如此,金刚组的技艺得以代代相传,且始终保持高水准。


  时间来到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废佛毁释”运动兴起,金刚组赖以生存的寺庙建筑业务陷入困境。政府下令关闭数千座寺庙,拆除佛像,导致金刚组订单量骤减80%。许多工匠被迫另寻生计


  当时的金刚组领导人金刚安绍面临艰难抉择:是坚守传统,还是顺应变革?他用三个月时间考察城市中的新兴建筑,深入研究西方建筑风格。最终,金刚组展现出强大的适应能力。


  他们将传统木工技艺应用于商业建筑领域,以精湛手艺赢得新市场。他们承接富商住宅、政府办公楼等项目,将日本传统美学与现代功能需求相融合。


  同时,他们还发明新型连接件,使传统木结构能支撑更大空间。在保持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实现古老工艺与现代需求的完美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陷入战火,寺庙建设几近停滞,金刚组再次面临严峻挑战。1943年,东京遭遇大空袭,金刚组位于关东的工坊和材料库被炸毁,五名高级工匠不幸丧生。


  此外,木材被列为战略物资,政府严格配给,金刚组每月所得木材仅为正常需求的15%。


  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下,组长金刚宽正带领工匠们在偏远山区秘密建立工坊,以躲避轰炸。他们灵活应变,开始生产军用木箱。


  这些木箱工艺精细,防水性能良好,不仅用于运输弹药和医疗用品,还得到军方认可。随着战争的持续,他们又利用剩余材料制作实用家具,以此换取食物维持生存。


  战后,随着日本社会的重建,金刚组重回寺庙建筑领域。这段经历充分体现了金刚组顽强的生存能力和在危机中把握机遇的智慧。进入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裂,金刚组再度陷入困境。企业债务沉重,濒临破产。


  金融机构收紧贷款,文物修复预算大幅削减,多个大型项目被迫停止。金刚组的年营业额从巅峰时期的8亿日元急剧降至1.5亿日元,员工薪资都难以支付。


  为求生存,他们无奈出售位于京都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总部建筑,员工人数也从120人减至43人。就在这千年企业命悬一线之际,2006年,高松建设的收购为金刚组带来转机。


  高松建设注资25亿日元,助其清偿债务,并承诺保留其独立运营权。新的管理团队在保留金刚组核心技术和传统的基础上,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他们建立完善的徒弟培养体系,将传统技艺进行数字化记录,创建技术档案库。工匠们被分成小组,形成竞争机制,既促进了技艺的提升,又提高了运营效率。


  隋朝到现在多少年推荐文章4:

  隋朝到现在多少年推荐文章5:隋朝建于581年,定都大兴城,亡于618年,共38年,历经5帝

  《隋朝》


  隋朝建于581年,定都大兴城,后迁都洛阳,亡于618年,共38年,历经5帝。


  第一位隋文帝杨坚:541年生,隋朝开国之君,在位23年,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581年,杨坚接受北周静帝禅让,登基即位,改元开皇,建立隋朝,定都大兴城。587年,攻灭西梁。589年,派晋王杨广攻灭南陈,统一中国,结束南北分裂300年的局面。开启了极为辉煌的盛世“开皇之治”,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圣人可汗。晚年逐渐多疑,杀害功臣,并且听信文献皇后之言,废黜太子杨勇立杨广为太子,埋下了亡国的祸根。604年,在仁寿宫离奇去世,享年64岁。


  第二位隋炀帝杨广:569年生,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嫡次子,在位14年,修隋朝大运河,营建东京洛阳 ,继而迁都。三征高句丽致使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杨广奢侈无度,残暴无比,但是隋炀帝文学造诣很高,其作品有《与越公书》《建东都诏》《冬至受朝》及《拟饮马长城窟》《白马篇》《纪辽东二首》《春江花月夜》。《隋书经籍志》著录《炀帝集》55卷,《全隋文》录存具文4卷,《全隋诗》录存其诗45首。618年,巡幸江都时,被宇文化及所弑,终年49岁。


  第三位隋恭帝杨侑[yòu ]:605生,隋炀帝杨广之孙,自幼聪明敏捷,才气过人,气度不凡,615年,隋炀帝南巡时,奉命镇守长安。617年,唐国公李渊占领长安后,在百官的拥戴下,即位称帝,改元“义宁”,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得知江都之变和隋炀帝遇弑消息,禅位于大丞相李渊,隋朝灭亡,降为酅[xī ]国公。在位177天,619年,去世,时年15岁。


  第四位杨浩:伪隋朝皇帝,隋文帝杨坚之孙,秦孝王杨俊(隋文帝杨坚第三子)长子。618年,宇文化及发动江都之变,弑杀杨广,拥立杨浩为帝。即位后,拜宇文化及为大丞相,总揽朝政,在位6个月,后为宇文化及废黜并毒杀,实际上是被宇文化及拥立的傀儡皇帝。第五位杨侗:604生,隋炀帝杨广的孙子,为人宽厚,617年,隋炀帝出游江都,命杨侗留守东都,令大臣段达等辅佐他。618年3月,隋炀帝被杀的消息传到洛阳,东都留守官段达、王世充等人于同年5月庚午日拥奉杨侗为帝,改年号为“皇泰”,杨侗称帝后,仍是个傀儡,军政大权落入王世充之手。619年4月,王世充自行称帝,废杨侗为潞国公,为绝后患,于6月派侄子王行本带毒酒赐死了杨侗,在位1年,时年15岁。


  至此,存亡38年,历经5帝的隋王朝就此草草落幕。说是历经5帝,实际真正的皇帝也就是2帝,其余三位都是各个臣子欲称帝又嫌时机不对,从而过度的傀儡罢了。生在帝王家是福也是祸,命不由己,呜呼哀哉。


  隋朝到现在多少年推荐搜索词:

  

  1.隋朝到现在多少年历史

  

  2.隋朝到现在多少年2022

  

  3.隋朝到现在几年

  

本文标题:隋朝到现在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