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类型七大地形
地貌类型七大地形推荐文章1:中国地理区域划分的七大板块#地理知识
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国土,世界第三大版图,十四亿人口总量全球第一大国。
中国地图按照地理区域分为: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东部。
·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华东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山东省、福建省、台湾省。
·华中地区: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华南地区:包括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西南地区:包括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
·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阿拉善盟、宁夏回族自治区。
中国横跨寒温带,地形地貌丰富,西部高原雪山连绵,中部盆地沃野千里,东部平原水乡如画,西北大漠驼铃悠扬,五十六个民族在这片土地上交融,从江南烟雨到塞北风沙,从岭南碉楼到藏地经翻,演绎着东西差异南北交融的地理与人文史诗。
地貌类型七大地形推荐文章2:中国地理知识(地形地貌介绍)
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地貌类型丰富,总体呈现**“西高东低、阶梯状分布”**的特点,自西向东形成三级阶梯,各种不同的地形地貌孕育出不同美景美不胜收,使多少诗人墨客流连忘返。以下是中国主要地形和地貌的概述:
**一、主要地形类型**
1. **高原**(占国土面积的26%)
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
内蒙古高原
青藏高原
- **青藏高原**: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主要地貌包括高山、冰川、湖泊(如青海湖、纳木错)和广袤的草甸。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其南部边缘,主峰珠穆朗玛峰(8848.86米)为世界最高峰。
- **内蒙古高原**:中国第二大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草原广布,以温带草原地貌为主,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 **黄土高原**:覆盖深厚黄土层(平均厚度50-80米),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形成独特的塬、梁、峁等地貌。
-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如云南石林、贵州溶洞),地势崎岖,多山间盆地(坝子)。
2. **平原**(占12%)
长江中下游
华北平原
东北平原
- **东北平原**:中国最大平原(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由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组成,黑土肥沃,是重要粮食产区。
- **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由黄河、淮河、海河冲积形成,地势平坦,人口密集,农业发达。
- **长江中下游平原**: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如洞庭湖、鄱阳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3. **盆地**(占19%)
盆地与高原
盆底地
- **塔里木盆地**:中国最大内陆盆地,中部为塔克拉玛干沙漠(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边缘有绿洲分布。
- **准噶尔盆地**:地势较塔里木盆地低,多固定沙丘,北部有阿尔泰山,南部有天山。
-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盐湖广布(如察尔汗盐湖),矿产资源丰富,被称为“聚宝盆”。
- **四川盆地**:紫色土壤肥沃,气候湿润,周围环山(如大巴山、巫山),内部以丘陵和平原为主,农业发达。
4. **山地和丘陵**(占43%)
- **主要山脉**:
地势三阶梯
- **第一、二级阶梯分界**: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 **第二、三级阶梯分界**: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 **其他著名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天山山脉、秦岭、台湾山脉、长白山、武夷山等。
- **丘陵**: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如江南丘陵、浙闽丘陵),地势起伏和缓,多梯田和茶园。
**二、特色地貌类型**
1. **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
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和广西(如桂林山水、云南石林),由石灰岩经流水溶蚀形成,以峰林、溶洞、地下河为特征。
2. **风沙地貌**
风沙地貌
西北干旱区的沙漠(如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由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
3. **冰川地貌**
冰川
青藏高原及西部高山(如喜马拉雅山、天山)分布现代冰川,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等地貌。
4. **黄土地貌**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的塬、梁、峁和沟壑,由风力堆积和流水侵蚀共同作用形成。
5. **火山地貌**
火山口
东北长白山(天池为火山口湖)、云南腾冲和海南琼北有火山群分布。
**三、地形对自然与人文的影响**
1. **气候**:西高东低的地势利于海洋水汽深入内陆,但青藏高原阻挡印度洋暖湿气流,导致西北干旱。
2. **河流**: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等)自西向东流,形成巨大落差,蕴藏丰富水能资源。
3. **经济**:平原和盆地是农业和人口集中区,山地高原多发展林业、牧业和旅游业。
4. **文化**:地形差异促成多元文化,如高原游牧文化、平原农耕文化、江南水乡文化等。
中国地形的多样性不仅塑造了独特的自然景观,也为不同区域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
地貌类型七大地形推荐文章3:我国地形结构的三个阶梯,您了解多少呢?
阅读前,麻烦各位先点击一下“关注”,以便于接下来大家进行讨论和分享,你们的支持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趣味莲花科普】我国地形的三个阶梯。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齐备,地势总体上呈现出西高东低的趋势,并且自西向东形成三级阶梯状逐级下降的地势特点。这种地形分布不仅塑造了我国独特的自然景观,也对气候、河流以及人类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一阶梯:高原盆地,世界屋脊
第一阶梯位于我国西部,主要包括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其北部与东部边缘以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与第二阶梯分界。青藏高原的形成时间较晚,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之一,这里矗立着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高达8848.86米。由于纬度低、海拔高、云层稀薄,青藏高原太阳能资源丰富。而柴达木盆地则因盛产铁矿、铜矿、锡矿、盐矿等多种有色矿金属,被称作“聚宝盆”。
第二阶梯:高原盆地,广袤辽阔
第二阶梯位于第一阶梯以东,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和雪峰山以西,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这一阶梯上分布着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以及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等地形区。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少,草原茂盛,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黄土高原由于黄土稀松,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形成了千沟万壑的景观。云贵高原则以其崎岖不平的地形和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著称,这里多峡谷、多小型山间盆地,且经常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几乎全部是沙漠,储藏着大量的油气资源;而四川盆地则因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被誉为“天府之国”。
第三阶梯:平原丘陵,经济发达
第三阶梯位于我国东部,主要由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等地形区组成,海拔多在500米以下。这些平原和丘陵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之一。东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由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三部分组成,土壤肥沃,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华北平原是我国第二大平原,地势低平,平均海拔在50米以下,这里孕育了悠久而灿烂的华夏文明。长江中下游平原则是我国的“水乡泽国”和“鱼米之乡”,河网密布,降水丰富。而东南丘陵则是我国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丘陵区,多已开辟为梯田、果园或栽培经济林木。
总的来说,我国地形的三个阶梯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多样的生态环境。这些地形分布不仅影响着我国的气候、河流和人类活动方式,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对此,朋友们,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非常期待大家的积极参与!
点赞评论转发,祝大家好运连连天天发!
地貌类型七大地形推荐文章4:《地貌类型图说》第一章:我国现代地貌轮廓的形成
编者按:
在地理与艺术的交汇处,金京模先生的《地貌类型图说》系列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地球表面的窗口。这组作品不仅展现了画家精湛的技艺,更通过艺术化的地质语言,将喀斯特、冰川、丹霞等地貌的壮美与科学内涵凝练于宣纸之上。
作为当代地貌绘画的代表性人物,金京模先生深耕地质美学领域三十余载。他的创作突破传统山水画的程式,以严谨的地学考察为基础,融合水墨、岩彩等多元技法,既保留了东方艺术的写意精神,又精准呈现了不同地貌的形态特征与形成机理。《中华江山图》获2024亚洲艺术经济年度数字版权十佳样本,其科学性被多所科研机构及高校地理系列为辅助教材。
在伟大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壮丽、伟严的各种景观。西南部的青藏高原,是地壳上最雄伟高大的隆起带,气势磅礴,号称“世界屋脊”;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4米,是我国陆地上最低的地方,也是世界最低的洼地之一;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等,都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之一陕甘晋一带浩瀚的黄土高原,横断山区的高山峡谷,广西、云南的岩溶地貌,西北地区的风蚀地貌等等,都是世界上罕见的地貌景象。这些千姿百态的地貌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对地壳表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
1.内动力地质作用
根据造山运动方面的地质构造资料,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地貌轮廓大约是在中生代末期,即燕山运动以后就基本上奠定了基础。那时天山、昆仑山、祁连山、秦岭、阴山等已开始崛起,大兴安岭、太行山、燕山以及沿海的许多山脉已基本形成。一系列大型盆地也已具备了雏形。第三纪时,除台湾、喜马拉雅山区尚被海水淹没和濒海地区不断遭受海侵外,我国大陆已经是山川交错、盆地相间的景象了。
图2 中国山脉分布示意图
第三纪末,喜马拉雅海槽褶皱上升成山,台湾也脱水而出。到了第四纪,我国现代的海陆分布和山川形势已经形成。但是地形在发展,山脉在隆起,盆地在沉降。地质地貌资料证明,喜马拉雅山与西藏高原以及云贵高原,在第四纪至少升高了1,000-2,000米,而希夏邦马峰从第四纪以来,上升幅度约为3.000米左右。我国山脉的水平结构,明显地反映出地质构造的影响,可归纳为以下几种型式:① 我国西部地壳由于受印度板块向北漂移的强烈挤压作用形成巨大弧形山系,从喜马拉雅山脉起,层层向北推进,象波浪一样。喜马拉雅山脉北部出现由冈底斯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横断山脉组成的弧形山系,再往北有唐古拉山脉、巴颜喀拉山脉,最北部边界是由昆仑山脉西段、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形成巨大弧形山系。
②我国东部,由于太平洋板块的强大作用,形成一系列北东-南西或北北东-南南西走向的山脉。最明显的有两列山系,构成两条巨大的隆起带,东边的一列包括长白山,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诸山脉及浙闽沿海诸山脉,广布着时代较新的中新生代火山岩;西边的一列包括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等。
③ 东西走向的山脉,以阴山、秦岭、南岭、天山等为代表,它们多构成我国自然地理区域的重要分界线,如阴山是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之一;奏岭为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之一,也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南岭则系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
④北西走向的山脉有阿尔泰山、小兴安岭等。
各类型山脉,有些单独出现构成一个单一的山系,有的则相互复合、结合,呈现较为复杂的组合形式。但是,其形成机理无论如何复杂,其内动力地质作用都包括如下几种基本活动:
地壳的升降运动是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对于地貌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它可以使地壳某一部分上升为陆地,也可以使地壳某一部分下降被海水淹没。地层接触关系是地壳运动的最明显的表现。
地壳的褶皱运动又称为水平运动,由于水平运动地层受挤压而产生褶皱,相应的形成褶皱山等褶皱地貌。
地震是一种与地质构造有密切关系的物理现象,也是发生于岩石圈内的一种地质现象。由于地震而产生一系列宏观的地表地质现象,诸如地面局部隆起及陷落,滑坡及山崩、褶皱与断层、地下水流失与增多、喷水冒沙等,对于地貌的改变有很大作用。
2.外动力地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等,它们可以总的归结为剥蚀作用和堆积作用。
图14 风化地貌
外动力地质作用和岩性的差异对不同地貌的形成有明显的影响。我国东部的温湿地区,以流水侵蚀和堆积地貌占优势,河流密集,地貌被切割得支离破碎;西北干旱地区,河川稀少,风力侵蚀和堆积地貌占优势,戈壁沙广布;青藏高原则以冰冻作用占主导,并有风力和强烈的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特殊的地貌景观,如高峻尖锐的角峰,壮丽的冰川地貌,深切的峡谷等。一些大范围分布的特殊岩性在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育了特殊的地貌景观,例如,陕甘晋的黄土区发育了以塬、梁、峁为主的黄土地貌;桂黔滇的石灰岩发育了峰林、峰丛或洞穴相错杂、伏流密布的岩溶地貌。
美丽如画,千变万化的山景是由那些流水、冰川、风化等经久不息的作用慢慢造成的。因此地壳运动造成的褶皱或台地升得愈高,山坡愈陡,岩性愈复杂,山的轮就愈多样,愈陡峻,相反的情况,山形就较单调。火山作用形成的山也同样被改造,有些古老火山可以变成残山,甚至最后夷成平地。
我国东北地区冬季漫长,夏季又短,最大的破坏力--水,在一年之中有好几个月不发生作用,加上湿气很重,山坡均被植物覆盖,山谷多沼泽或生长着灌木丛。因此悬崖、石岩较少。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具有这些特征。
横断山、大雪山、岷山等山区,因为一切破坏力都在这里进行着富有成效的浩劫,所以这里峡谷纵列,雪山重迭,山景丰富多采,气象万千。
我国的西部可以看到魏峨、高大、美丽而又壮观的山脉。如阿尔泰山、天山、祁连山、喜马拉雅山等,它们具有深邃而狭窄的峡谷,尖削的峰峦,陡峻的岩斜坡,高山上有万年积雪,在这里冰川起着巨大的破坏作用。
我国西北部广布着沙漠、戈壁,并且还分布着独有的风蚀地貌。到处是光秃秃的山峰与山脊,一小撮一小撮的小草或小灌木生长在岩石裂缝中,山谷底部生长着稀少的红柳丛和芦草。这里的山形特别复杂,而且雕凿得又雄壮又险要。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均可见这类地貌。
破坏力终归要把山彻底毁坏掉的。各种破坏作用吹走或冲击锯齿状山脊、尖削的山峰、陡峭的石岩,这样高山变成低山,低山又变成丘陵和残山。我国东南丘陵地带就是这种山形。
3.人类活动与地貌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领域逐渐扩大,为了发展农业、水利、交通运输业、开发矿业和国防等目的可以削平山岭、改变河水流路、围湖或围海造田,可以使地貌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力量是相当巨大的,特别是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对于地貌的破坏与建设,规模将会更大,范围也会更广。
(以上图片为《地貌类型图说》节选)
地貌类型七大地形推荐文章5:地形、地貌、气候、洋流、大气运动、锋面、季风...
地形、地貌、气候、洋流、大气运动、锋面、季风...
分享是最大的支持 关注是最好的鼓励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