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极增健口服液推荐文章1:何首乌“伤肝”无限极旗下产品被调查

  :新京


  创意图片/新京记者 王远征


  直销公司无限极近日陷入舆论风波。33岁的消费者姜先生称,因服用含有何首乌成分的无限极男仕口服液,导致药物性肝损害入院治疗。他认为无限极在保健品宣传中未明确何首乌含量,对危害只字不提,造成服用后产生严重后果。


  目前,北京市丰台区食药监局接到投诉后已介入调查。无限极称已配合相关部门完成取证。姜先生则表示下一步将向法院起诉无限极公司。


  患者称服用无限极产品致肝损伤


  姜先生的妻子李女士告诉新京记者,因为备孕,他们电话咨询无限极代理经销商后,通过官网购买了无限极系列产品,包括男仕口服液、增健口服液、儿童口服液及女仕口服液等,这其中仅有男仕口服液含有何首乌,而当时并未有关于这方面的提醒。2月3日开始,丈夫每日早晚各服一支男仕口服液和一支增健口服液;2月27日出现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3月3日眼睛、皮肤发黄;3月5日在解放军第302医院确诊为药物性肝损伤,被要求立即住院。


  “当时医生问我们是否服用药品或何首乌、三七等。因为在备孕,我们不可能服药,也没联想到无限极产品。”李女士称,回家翻看无限极产品的成分时才发现,男仕口服液中的首要成分为何首乌,其中产品未标有何首乌成分。


  李女士称,3月6日她联系无限极销售后,3月9日无限极黑龙江的代理商来到医院了解情况。该代理商了解情况后表示要上,随后有无限极北京分公司的人来对接此事。


  “我们给无限极打过很多电话,强调要赔礼道歉,对相关产品进行彻查。”李女士称,无限极的态度极为恶劣,始终没有给过明确答复。


  因而她于3月15日投诉到北京丰台区食药监局。之后丰台区食药监局针对此投诉立案调查。


  5月14日,丰台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科王科长告诉新京记者,因为北京的同批次产品已经卖完,目前他们送检的确实为非同批次产品,检测结果需要2-3周出来。但由于产品含有多种中药成分,无法专门检测出何首乌含量,只能按照企业标准检测其功效成分、重金属、非法添加药物及微生物四项。


  “周末都没有休息,都在为这件事论证产品的安全性。”王科长透露,由于含何首乌的产品涉及面很广,包括药品和保健食品,而且此前也曾发出过何首乌可能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提醒,因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非常重视此事,已经让该产品厂家所在地的广东省食药监局协助调查此事,目前丰台区食药监局也在等广东省发回的协查函。


  无限极回应称配合调查并展开自查


  无限极男仕口服液从1997年获得上市批文至今,已上市销售20余年。引起争议的何首乌,在该产品说明书的成分表上排在第一位。


  针对此事,新京记者致电无限极相关工作人员。截至发稿时,未收到任何回复。


  5月12日,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官网发出《无限极关于男仕口服液事件的声明》,该声明称,对此次媒体道中所提到的问题高度重视,并已展开了自查。对于姜先生的健康问题,公司深表关切并衷心祝愿他早日康复,并将秉持尊重消费者的负责任态度,继续积极沟通,希望事件能早日得到妥善、合理解决。


  同时,无限极表示,已主动将相关产品送到第三方权威检验机构进行再次检测,并主动沟通并积极配合北京市、广东省食药监部门的产品检测等相关工作。公司会及时向社会各界汇检测结果,回应各方关切。


  此外,无限极的声明还强调,男仕口服液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质量检验标准。其标签标识内容依法严格按照证书进行标识。根据《关于加强含何首乌保健食品监管有关规定的通知》,男仕口服液中的制何首乌含量符合要求。同时,我司在相关产品外包装上根据通知增加标明了“不适宜人群”、“注意事项”等内容,均符合国家规定。


  对此,李女士表示,丈夫2017年的体检告显示肝功能正常,这份告早已发给了无限极北京分公司,她丈夫不属于不适宜人群。“现在,国家判定我们应该获得多少赔偿我们都认可。”李女士称,目前她已辞职在推进此事,因为担心这件事如果没有进展,将会有更多消费者受害,希望企业能认清此事的严重性,避免再有此类事情的发生。


  何首乌导致肝损伤案例屡屡出现


  新京记者查询发现,何首乌致肝损害的问题,早已在世界范围引起了广泛关注和重视。2006年,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发布了有关何首乌不良反应的相关信息,称有7份怀疑与何首乌相关的肝损伤不良反应病例送到了该部门。


  2014年,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第61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提示关注口服何首乌及其成方制剂可能有引起肝损伤的风险。该通指出,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病例告数据库陆续收到口服何首乌及其成方制剂导致肝损伤的病例告,综合评价认为,口服何首乌及其成方制剂与肝损伤发生有一定相关性。口服何首乌及其成方制剂引起的肝损伤多呈可逆性,停药或对症治疗后,预后多较好。但是,超剂量、长期连续用药等可能增加其风险。


  为降低用药风险,保护公众健康,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已对含何首乌的保健食品也采取了相关措施,如规定保健食品中生何首乌和制何首乌的每日用量,要求保健食品标签标识中不适宜人群增加“肝功能不全者、肝病家族史者”,注意事项增加“本品含何首乌,不宜长期超量服用,避免与肝毒性药物同时使用,注意监测肝功能。”同时要求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加强对含何首乌保健食品上市后安全性监测,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保障消费者食用安全。(记者 王卡拉)


  无限极增健口服液推荐文章2:无限极陷“神药门”

  资料图片


  继权健之后,又一家直销公司——无限极陷入舆论漩涡。


  1月16日,认证为“幼童疑因无限极致心肌损害事件当事人”的田淑平在今日头条上爆料,在其3岁女儿被诊断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后的服药期间,她结识了无限极某指导老师樊某(女),并在后者推荐下,每日给孩子大量服用8种无限极产品。


  但是,田淑平女儿的病情不但没有好转,还在不断加重,并被多家医院诊断为因“药物蓄积,滥用药物”导致患有佝偻病、肝损害、心肌损害等病症。


  上述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引来多方关注,无限极瞬间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点话题。


  “后期(病情)会不会加重还不知道,(女儿)身体成长发育会不会受影响也是未知数。”1月17日,田淑平在回复《国际金融》记者的短信中表示感谢之余,称孩子目前状况还算稳定,但恐怕会留下无法治愈的后遗症。


  田淑平同时表示,她现在和无限极方面没有再跟进协调,而樊某也没有回应。


  “能协调就协调,不能协调就走司法途径!”田淑平告诉记者,这是她的下一步打算。


  就上述事件,无限极相关负责人向《国际金融》记者表示,1月17日凌晨,其已与田淑平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协商沟通,但双方在赔偿金额上未达成一致。


  1 “神药”还是“毒药”


  田淑平的微博名是“田淑平21”,注册于2018年11月20日,目前仅发布了6条微博,全部与《被虚假宣传忽悠吃无限极保健品致害》(下称“微博文章”)有关。


  微博文章显示,早在2017年,田淑平的女儿因早晨口臭问题到西安儿童医院进行检查,被诊断为幽门螺杆菌感染。


  此后,家住陕西商洛市商州区的田淑平认识了商州区兴商街常欣商店(无限极授权店,授权编号:102380)的樊某。樊某告知田淑平“不要给孩子吃医院开的药”,并称“喝无限极的保健品就能治好孩子的幽门螺杆菌感染”。


  《界面》道称,让田淑平心动的是,樊某表示“她表姐患白血病,是无限极救活的”,“她爸的命是无限极救活的”,“她自己的不孕症是吃无限极治好的”。


  此后,田淑平在樊某的指导下给孩子每日服用无限极产品,具体包括:无限极增健口服液、无限极儿童口服液、无限极钙片、无限极益生菌、无限极润和津露、无限极红果清露、无限极源乐餐粉、无限极常欣卫口服液。


  田淑平称,“大多数盒子上没有注明少年儿童不宜食用。”


  根据田淑平的自述,她曾拨打无限极中国总部电话,就用法用量进行咨询,无限极总部人员告知“可以给孩子服用,且加大量不会有任何副作用”。


  不过,在服用到第三个月后,孩子的眼睛出现充血症状。第四个月,孩子的头发已经枯黄。在孩子病情加重后,田淑平带孩子于商洛、西安、北京等地就医,最终被诊断为:佝偻病、干眼症、眼压高、肝损害、心肌损害、低血糖等。据悉,因为孩子体内药物蓄积,目前还无法通过服药诊治。


  《国际金融》记者注意到,田淑平还贴出了医院的门诊病历以及检验告,一张北京儿童医院生化室的检验告单显示,“临床印象”一栏标注为肝功能异常。


  田淑平在其发布的文章中称,商洛、西安以及北京的医生看过孩子服用的8种无限极保健品,所有的医生均明确表示“孩子不能吃保健品,这几种保健品里成分及含量不明”。


  事实上,田淑平在孩子服用产品期间曾心生疑虑,因为一直不见效,2017年10月,她曾询问樊某是否要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但樊某回复“不用查”,称“要相信无限极”。


  在微博文章中,田淑平表示她和无限极进行过沟通,后者表示会解决问题也会给孩子协调诊治,但截至目前,此事并未得到处理。


  据相关媒体此前道,1月16日晚,无限极与田淑平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协商,并答应赔偿60万元。


  不过,田淑平向《国际金融》记者回复,自己并未接受这一赔偿。


  “为什么我没有签字?因为在要签字的那一刻,我悲痛欲绝,忍不住痛哭。那时我突然觉得,健康用金钱买不到。”田淑平告诉记者,“这一年(2018年)走来太不容易,我投诉了整整一年,至今没有结果。”


  2 药患案例


  总部位于广州的无限极成立于1992年,是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旗下成员,也是一家大型港资企业。


  美国直销杂志《直销新闻》(《Direct Selling News》)基于各公司2017年的营收公布了2018年度“DSN年度全球直销100强榜单”(DSN Global 100),安利、雅芳和康宝莱营收位居前三名,无限极则凭借39.2亿美元名列第五。


  无限极官网“产品一览”专栏显示,目前公司已研发生产出5大系列、6大品牌,共 145 款产品,并已在中国内地设立 30 家分公司、30 家服务中心,拥有超过 7000 家专卖店。


  记者注意到,该6大品牌系列包括健康食品以及护肤品等品类。涉事的无限极增健口服液就在官网的显眼位置。


  “1月16日下午四时许,我们关注到了有关媒体对陕西田女士投诉我公司的道。公司总部对此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专项小组,连夜派人从广州飞往西安,与陕西分公司负责人一起责成并督促经销商樊某,约见田女士及其委托的第三方见面。”无限极方面在1月17日傍晚发给《国际金融》记者的事件情况说明中这样表示。


  无限极方面称,2017年12月以来,相关经销商与田女士就补偿额度进行了多次面谈协商,而公司本次与田淑平的沟通从1月17日凌晨持续到早间5:30,因补偿问题有分歧,双方暂时中止了会话。


  “1月17日下午,陕西分公司负责人联系田女士,表示已经联系陕西的权威医院对田女士的女儿进行检查和治疗,但田女士表示拒绝。我们诚恳希望在获得田女士同意后,让其女儿尽早就医,我们愿意先行承担全面身体检查和治疗的费用。”无限极方面如是声称。


  此外,在无限极方面看来,此次陕西涉事经销商樊某严重违反了与公司签订的《经销商协议》条款,公司将督促并责成其从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出发,去推动事件解决。待事件妥善解决后,再依照公司相关规则,对当事经销商予以处理。


  3 纠纷无极限


  事实上,无限极并非首次卷入舆论风波。


  2018年12月26日,儿科医生大V“医生妈妈欧茜”发文称:“连新生儿也不放过”。配图疑为无限极相关人员的朋友圈信息“宝宝刚出生就可以喝增建口服液了,可以去黄,可以解胎毒,还可以预防感冒引起的肺炎……”


  此外,《国际金融》翻阅中国裁判文书网的大量案件后发现,此前无限极已牵涉到多起诉讼。


  (2017)豫17民终1100号民事判决书显示,2016年3月,被告无限极销售人员徐某将共同被告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的保健品,推荐给患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疾病的闻某,随后闻某病情加重,并于当月底去世。


  法院认为,徐某在推荐产品及指导服用的过程中存在部分夸大产品效果和需要具备一定中医专业知识才能给予的指导意见,但其并没有提供证据证明其具备相应的条件,其行为存在一定过错。被告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作为直销企业,未能对其销售人员严加管理,存在一定过错。


  最终法院判决徐某赔偿闻某家人7万元,被告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赔偿闻某家人3万元。


  另一个案件中,无限极公司主体并未受到处罚,但其产品仍然涉及致人死亡的诉讼。


  (2017)渝03民终956号民事判决书显示,王某生前患癫痫病近十年,需长期服用癫痫药物控制病情。2016年5月初,被告赵某向王某家人推荐无限极产品给王某治病。同月,赵某配送了二个月剂量的无限极产品至王某家中,以王某身体不好为由,要求加大剂量服用,并建议治疗癫痫病药物应与无限极产品间隔时间服用为宜。5月11日起,王某偶发癫痫病,其后发作越加频繁。王某家人多次电话联系赵某,赵某均称该情况系服用无限极产品的正常反应。5月18日凌晨,王某病逝。


  最终,法院判决赵某赔偿王某家人的死亡赔偿金、丧葬费、交通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损失合计6万元。


  或许无限极方面已经意识到体系内存在的问题。根据无限极方面1月17日给到记者的口径,公司后续将在全国范围内,认真整改在经销商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4 相关部门已介入


  在保健市场以及直销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类似田淑平家庭这样的情况并不在少数。《国际金融》记者注意到,田淑萍的微薄留言区内不少网友也在述说他们的遭遇。


  事实上,此前权健事件爆出后,1月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13个部委曾联合发布《关于开展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的通知》。


  《通知》显示,近段时间,一些违法经营者在生产销售“保健”产品过程中,捏造事实、以次充好,通过各种违法手段诱骗消费者,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即日起,全国范围内要集中开展为期100天的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


  8天后,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了广东省直销企业约谈告诫会,采用集体约谈的方式,对注册地在广东省内的直销企业和获批广东直销区域许可的直销企业广东分公司负责人进行提醒告诫,规范广东直销行业发展。


  据记者了解,在该会议上,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通了广东省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的部署和进展情况。其中,包括无限极在内的32家与会的直销企业签署了《广东省直销企业规范经营承诺书》,承诺自觉遵纪守法、规范经营、严格直销员和经销商管理、自觉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履行直销企业责任。


  而在无限极官网一篇题为《无限极积极拥护主动配合“百日行动”》的文章中,无限极方面也表示,公司正对全国服务网点进行专项巡查,在全国范围开展专卖店规范培训,进行全面“自省自查自纠”。


  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创始人史立臣在接受《国际金融》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这一事件难以下定论。(田淑平)需要证明孩子现在的身体状况和服用无限极产品有直接关系,但相应取证难度较大。”


  此外,史立臣另还表示,现阶段的市场整治主要集中于是否传销以及是否夸大宣传两个方向上。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要证实企业存在夸大宣传行为,需要拿到强有力的证据,比如由企业直接发布的文字性素材。


  史立臣的观点不无道理。


  田淑平此前在微博文章中提及,其曾多次向商州区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进行过投诉。


  1月17日下午,《国际金融》辗转联系到曾负责受理该事件的相关执法人员。该执法人员回忆称,“大概是从2018年初开始,田淑平投诉樊某的常欣商店《食品流通许可证》过期,我们立案侦查之后发现情况属实,便对樊某进行了处罚,要求其将田淑平在《食品流通许可证》过期期间购买的无限极产品进行调换,并退款1万余元。之后,田淑平再向我们反映樊某销售的无限极产品存在虚假宣传,但我们去该店侦查之后,并没有发现明确证据。最后,田淑平又向我们投诉无限极产品对孩子身体有害,但这个也难定论,协调不成之后,我们建议他们走司法途径。”


  无限极方面也向记者表示,目前,公司正向陕西省药监局及相关部门汇情况,联系相关部门对相关产品进行检测鉴定。


  :搜狐新闻


  无限极增健口服液推荐文章3:被多平台下架的“无限极”长沙仍在卖,还涨价了……

  长沙晚掌上长沙1月24日讯 据三湘都市消息,“孕妇也能吃,前两天刚有一位顾客买了。”1月22日,在位于长沙市芙蓉北路街道滨江美寓小区临街铺面的无限极专卖店内,一男性经销商如是向三湘都市记者“保证”。


  近日,保健品市场乱象频出。在权健、华林等直销保健品公司相继被查后,又有媒体曝光了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旗下成员无限极产品“被指疑致陕西商洛3岁女童心肌损害”的相关内容,引发关注。记者走访发现,虽然权健湖南分公司已“人去楼空”,无限极也被京东、苏宁等大型电商平台下架,但长沙本地经销商们的无限极专卖店仍在正常营业。


  走访


  长沙无限极专卖店仍在营业


  1月22日,在滨江美寓小区无限极专卖店内,记者看到,货架上整齐地陈列着诸如无限极增健口服液、男士口服液等多种保健品,店内仅有一名男性工作人员在岗。


  针对记者希望能够给家中上高中的外甥购买一些保健品的需求,这位工作人员热情地推荐了一款名为“无限极儿童口服液(金针菇型)”的产品,称该产品能够帮助孩子增强免疫力、提高注意力。


  这款在他口中售价为325元一盒的口服液,其外包装上标明零售价为每盒387元。对此,该名男子解释称,因为产品卖得好,所以最近涨价了,自己的“业务”不太熟练因此导致了价错误,“如果一次性消费满500元,可办理优惠卡享受8折优惠。”


  记者注意到,这款儿童口服液正是陕西商洛女童家长给3岁女童服用的8款无限极产品之一。尽管在无限极官网上,该款口服液的售价及相关信息已全部显示为空白,但在相关互联网资料图片中,记者仍发现,一个生产日期为2016年的该款儿童口服液的包装盒上标注,建议零售价确为325元。这也意味着,在2年左右时间内,这款产品的销售价格上涨了近20%。


  销售员


  “医生肯定不建议吃,但我们觉得没问题”


  保健品的功效究竟如何?服用是否安全?当记者向上述专卖店工作人员询问“儿童口服液”是否适用于孕妇时,该名男子表示,这款儿童口服液同样适合孕妇饮用,可帮助孕妇增强免疫力,“很多孕妇都在喝”。


  而当记者表示需要向医生咨询后再考虑是否购买时,该名男子则称,“那医生肯定是不建议吃的,但是我们觉得可以,没问题。”


  为增强说服力,他还进一步称,自己刚刚才为一位孕妇顾客“送了产品过去”。这名销售员还强调,自己虽然已有61岁,但因为长期服用无限极相关保健产品,看上去比同龄人“年轻不少”。


  消费者


  多在“熟人”推销下购买,不知有无疗效


  在无限极销售人员的强大攻势下,选择掏钱买单的消费者也有不少。


  2011年,饱受青春痘困扰的小罗就曾在一兼职售卖无限极产品的彭姓大学同学的建议下,花近两千元购买了无限极增健口服液等产品。据她回忆,当时,老同学称该款口服液“能够帮助调理脾胃,改善皮肤状况”。不过,小罗表示,服用一段时间后,“没看到什么明显的改善,也就没有坚持吃完。”


  而在得知小罗父亲罹患肝癌后,该名无限极销售员再次向她推荐了无限极的相关产品,并称该款产品是“适用于肝硬化的保健品”,能够帮助减轻症状。不过,因为此前的产品服用经验,小罗并未购买上述产品。


  “只买过一盒,也不知道效果究竟怎么样。”今年57岁的张女士回忆,数年前,在老同事的推荐下,和其他两位朋友购买了当时售价为200余元一盒的无限极口服液,“但是大家都没坚持吃,所以对产品疗效也不好评价。”


  在对有无限极保健品购买经验的消费者的采访中,记者发现,多数消费者都与小罗、张女士一样,为身边“熟人”推荐购买,并未坚持服用。


  相关调查


  权健湖南分公司大门紧闭


  “培训”相关产业纷纷闭店、转让


  和无限极一样同属保健品直销企业的还有权健。不久前,权健因一篇题为《百亿保健帝国权健,和它阴影下的中国家庭》的文章被推上风口浪尖。随着调查的深入,该公司因“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和虚假广告罪”被天津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1月22日,记者在位于长沙中一九骏7栋、标有权健(湖南)分公司的裙楼处看到,该公司黑底白字招牌依然醒目。不过,该公司相关办公地点已大门紧锁。


  据一位在2015年左右就入住该楼盘的女性住户回忆,彼时,几乎每周都有权健公司其他市州的销售员前来培训,因此,周边的商店、餐厅、健康产品供应店、酒店等商家生意均很火爆。隶属于权健公司的“会务酒店”就在自家楼下,流动人口太多很影响居住体验。


  而如今,这些“会务配套产业链”也因为权健的人去楼空而冷清下来。记者注意到,诸如麓煕酒店、九骏会务酒店、东逸酒店门庭冷清,湘悦烟酒茶商户贴出了“门面转让”的告示,而亿锅情海鲜大咖餐厅则称“将搬迁”。


  据媒体道,截至目前,长沙市工商局已要求停止权健长沙公司的一切经营活动。国家企业信息公示系统(湖南)查询结果显示,虽权健自然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依然为存续状态,但浏阳市权健自然医学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则正在进行简易注销公告,株洲市权健食品有限公司已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永州市权健自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被吊销营业执照。


  链接


  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


  下架无限极产品


  1月23日,记者以“无限极”为关键词在各大互联网购物平台上检索发现,京东、苏宁等平台分别显示“没有找到商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无法显示相关商品”。


  而在淘宝上,则依然有超过100页相关商品在售,其中就包括了无限极增健口服液、儿童口服液等商品。


  消费提醒


  中消协:保健品不具备


  疾病预防和治疗功能


  1月20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19年第2号消费提示。在这份消费提示中明确提到,保健品不具备疾病预防和治疗功能,任何宣称保健品治病、防病的行为,都是不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性要求的。消费者不要轻信保健品能够“治未病”“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等以防治疾病为噱头的夸大、虚假宣传行为。购买保健食品应认准“小蓝帽”标识,按需自愿选购,必要时,可通过属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查验真伪。


  整治行动


  湖南“百日行动”开始


  严打虚假宣传等行为


  近日,包括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公安厅等14个厅局根据日前制定的“百日行动”实施方案进行了联合具体部署。


  记者了解到,该方案将重点关注如食品(保健食品),宣称具有“保健”功能的器材、用品、用具,日用消费品,声称具有“保健”功效的服务等与人民群众日常消费密切相关的领域;并重点打击如虚假宣传、组织虚假宣传行为,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及宣传治疗作用的行为,直销企业、直销员及直销企业经销商的违规直销及传销行为,以“保健”为名开展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等。


  无限极增健口服液推荐文章4:无限极“养吧”火遍30城 带你3分钟发现调养奥秘

  中新网7月9日电 数据显示,中国“亚健康”人群比例高达75%。如何改善亚健康,提升免疫力,成为广大“低免族”的迫切需求。响应“健康中国”战略,作为全民健康调养计划的重要一环,无限极“养吧”在全国30城开展养吧活动,旨在让大家通过了解健康理念,体验高品质中草药健康产品从根本上调养身体,获得提升免疫力的奥秘。


  摆脱亚健康的第一步——3分钟完成自测


  精神不振、嗜睡、容易疲劳、易感冒、记忆力减退、食欲不佳、面色晦暗、反应迟钝、失眠、目光呆滞无神……亚健康是一种介乎生病与健康之间的状态。易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年龄在18至45岁之间,如果不注意日常养生调养,易因免疫力低下而患病。


  来无限极“养吧”体验新的调养方式, 3分钟便能简单初步的了解自身健康状况。2018无限极“养吧”特设认知健康状态区,以高科技设备人体成分分析仪,让体验者轻松了解自身的身体状态。


  “养吧”活动现场萃雅品牌区的“明星化妆间”还设有便捷的皮肤状态体验设备,体验者只需要扫上“三眼”,即可洞察皮肤的年龄,完成“皮肤状态大发现”,能检测到毛孔、皱纹、粗糙度、色斑等数据,让你在变美的路上少走弯路。


  摆脱亚健康的关键——中西合璧科学调养


  结合现代科技的中医百子柜,让中医药养生文化看得见、闻得着。去道地溯源VR体验区,戴上VR设备开启360°道地溯源之旅,如身临其境般“实地”感受灵芝、茯苓、香菇等道地中草药优良的生长环境,“亲手”采摘香菇、枸杞等道地原料。


  “太神奇了,我挖到地里的茯苓了。”王女士兴奋地说,“我使用无限极产品15年了,一直都很信赖它们的品质。今天看到和了解了他们从原料种植到生产质检有这么多道严谨的工序,更放心了。”


  “一支增健是怎样炼成的”生产线制造环节的互动体验,让体验者亲自为2576道检测工序“把关”,引来无数赞叹。作为无限极的拳头产品,增健口服液凭借高品质蝉联“世界品质评鉴组织(Monde Selection)”的“国际质量金奖”。通过互动小游戏,体验者亲眼“看见”中草药道地原料、“复合多糖”核心专利技术与相关产品的功效原理,见证无限极将中华传统养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的专业实力。


  摆脱亚健康的终极目标——提升免疫养好身体


  无限极“养吧”还为热爱运动的小伙伴送上养生操现场教学,教你“轻运动”调整情志,锻炼身体,释放压力,提升免疫力,重回健康状态。你还可以参与奖互动问答学习趣味调养知识,开启直播实时向朋友们传递健康正能量。


  成立26年以来,无限极扎根于健康产业,关注大众健康,倡导“三调养”、“四合理”的健康理念,精选道地中草药,融合现代科技,致力为大众提供高品质的中草药健康产品和服务。


  为进一步增强大众健康意识,继2017年在全国掀起全民健康调养浪潮,吸引22万多人次参与体验后, 全新升级的2018无限极“养吧”活动闪亮登场,陆续在昆明、北京、沈阳、青岛、天津、上海等全国30城向养生达人吹响“集结号”。以高科技的方式,打造互动式的调养体验,引起更多人对健康的关注,帮助更多人“调养免疫力”,拥有好身体。


  无限极增健口服液推荐文章5:小时候吃三鹿长大吃无限极,19岁小伙因尿毒症去世 最新:无限极被立案调查

  购买的无限极增健口服液


  1月17日下午,河南新密市大卫镇桃园村的梁起超向澎湃质量告投诉平台讲述,他轻信当地无限极门店销售人员鼓吹保健品能治好他儿子梁宏(化名)“双肾结石、肾功能不全”的病,让其子服用无限极产品当药品“治疗”一年多,其子终因尿毒症去世。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媒体事务部门一位人士称,目前具体情况还在进一步了解中,“针对此事件,无限极在此恳请有关医疗、司法部门介入调查,还原事情真相”。


  梁起超告诉记者,儿子小时候吃过三鹿奶粉,肾上出现问题,经国家安排统一治疗,已基本痊愈。2014年2月,儿子又被确诊为“双肾结石、肾功能不全”。在2015年7月至次年8月,他经村卫生室医生郑某安介绍,从大卫镇宋某霞经营的无限极门店处购买“保健品”超27次,花费超4.6万元。


  这一年间,15岁的梁宏病情愈发严重。2016年5月,梁宏被诊断为“已接近尿毒症”;但梁起超夫妇碍于所购无限极产品昂贵,舍不得扔,仍继续让儿子服用。


  2017年7月,梁宏被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肾结石”。后虽全力救治,但梁宏仍于2018年2月病故。


  梁起超称,儿子患病期间,宋某霞曾多次向他们宣称无限极产品无毒副作用,坚持服用能让孩子的病早日治好。


  1月17日晚间,澎湃新闻多次致电郑某安、宋某霞二人求证上述说法,但电话均无人接听,也未回复短信。


  1月18日上午,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媒体事务部门一位人士发来情况说明称,1月17日,无限极方面刚刚获悉此事。经了解,2015年7月,梁起超开始购买无限极产品,并将部分产品用于帮助儿子调理身体;2018年1月,梁起超的儿子因尿毒症去世,后与无限极经销商进行接触,要求赔偿,双方协商未果。


  起超所持有的无限极的优惠卡


  价值4.6万多元的27张无限极产品“销货清单”


  梁起超称当时妻子没母乳,2000年左右,买三鹿奶粉让俩个孩子服用。2001年左右,儿子梁宏两岁多时尿不出来,到医院就诊,医生说国家免费治疗。经在新密市人民医院就诊二个月多月,经儿科主治大夫会诊,康复出院。“当时新密市还给赔了2000元,这些医院都有医疗档案证明”。


  但在2014年,梁宏又被查出肾病。其提供的病例资料显示,2014年2月,14岁的梁宏被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诊断为“双肾结石;肾功能不全”。


  2014年2月,14岁的梁宏被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诊断为“双肾结石;肾功能不全。


  梁起超声称,此后,通过中药调理,儿子病情逐渐好转。


  转折出现在当年秋季。梁起超称,2014年9月,村卫生室医生郑某安向他推荐无限极系列产品,称服用无限极产品治好了自己的“骨癌”,疗效不错。


  梁建超称,当时他并没有相信,但此后,郑某安和一位在镇上开无限极产品销售店的宋某霞多次上门向他推销产品,鼓吹用无限极治好了自家亲戚的宫颈癌,让放心使用,并展示了一些康复案例。


  “最终使用无限极,一是因为郑某安是医生,他和宋某霞宣传的康复案例很让人动心;二是他们说无限极产品是中草药,大学教授说过服用中草药治疗稳当。”梁起超说。


  2015年7月19日,郑某安带梁起超前往宋某霞所开的无限极门店,一次性购买了3088元无限极产品。梁起超称,宋某霞当时还告诉他,这些产品是没有毒副作用的,坚持服用孩子的病会早日治好。


  梁起超表示,其家境不富裕,带孩子到处看病已花费不菲,但想着能治好孩子病,夫妻俩就咬牙寄希望于无限极。服用无限极产品期间,儿子没有再接受任何专业治疗,也没服用药物,只是会定期去医院检查。


  梁起超初次购买无限极产品购销清单


  梁起超展示了保存的27张“销货清单”,从2015年7月19日至2016年8月23日,他前后在宋某霞处购买无限极产品超27次,累计花费超4.6万多元。产品含“增健、灵芝皇、钙片、海豹油”等9款产品,单价最贵的“灵芝皇”显示为499元,“钙片”最便宜,为99元。


  澎湃新闻在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官网上查询发现,上述“销货清单”中,含“增健”字眼的对应产品有“无限极增健口服液”和“无限极增健牌固体饮料”两种;“灵芝皇”为“无限极灵芝皇胶囊”。


  除了前述9款产品外,梁起超所购还包括“无限极男仕口服液”、“无限极牌常欣卫口服液”、“无限极牌儿童口服液”等产品。


  国家药品监管局网站上查询发现,“无限极牌常欣卫口服液”备案信息显示“少年儿童为不适宜人群”。


  但截至2019年1月17日晚22时,无限极官网所有产品的“产品介绍”、“相关知识”、“使用指南”内容均为空白。目前尚不清楚未显示该部分内容的具体原因。


  “无限极一盒四五百元,不吃可惜了,就还给儿子吃着”


  梁起超说,当时有宣传称购买一定金额产品,就会成为无限极“会员”,会给优惠卡,这时就可以拿着这张卡享受购买产品优惠,也可以推销产品赚提成。


  2015年7月19日,梁起超拿到了一张编号为160049486的无限极“优惠卡”,但他说自己从来没有推销过无限极相关产品。


  梁起超说,“我始终相信无限极保健品是中草药,能治疗好我儿的病情”。儿子在服用无限极产品期间,并没有出现特别症状,但是经常感冒发烧。当时,他们以为是抵抗力差,未接受专业治疗。


  2016年5月,梁起超发现儿子病情加重,遂去医院检查,结果被诊断“已接近尿毒症”。


  “当时医生看了我们吃的无限极产品后,让别再吃,但我和他妈觉得一盒四五百元,不吃可惜了,就还给吃着,现在想想真后悔。”梁起超回忆,直到2016年10月,儿子吃完了剩下的保健品后,就再没有购买过无限极产品。


  此后,梁宏病情继续加重,开始出现“浑身疼痛”症状。2017年7月,梁宏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被诊断为“尿毒症期”。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显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


  梁起超提供的“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证明书”显示,梁宏被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肾结石”。


  梁宏最终于2018年2月因病不治离世。


  孩子去世后这一年,梁起超没有去找宋某霞,夫妇俩一直(因为用“保健品”给孩子治病)充满愧疚、自责。“妻子得了乳腺癌,我每天都要服用精神药物。”梁起超说,宋某霞的店仍然开着,不时还会听身边人说去那里购买无限极产品。


  2019年1月17日晚,澎湃新闻多次致电郑某安、宋某霞二人,但电话均无人接听,也未回复短信。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媒体事务部门一位人士证实,梁起超所持的的确是无限极的优惠卡,但这张卡只能用在购买产品时享受相应折扣。持优惠卡的消费者并不是公司的业务人员,不能推销公司产品。


  稍早前,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曾就此前道的“产品被指疑致西安女童心肌损害”发来一份《情况说明》,称无限极(中国)公司一直将遵循国家的相关法律政策作为立身之本,明令禁止经销商对公司产品进行夸大或虚假宣传。


  无限极回应:恳请有关医疗、司法部门介入调查还原真相


  1月18日上午,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媒体事务部门一位人士发来一份《关于商洛市消费者梁先生投诉的回应》,以下为回应全文:


  1月17日,我司400客服热线收到消费者梁先生的投诉电话,表示其19岁的儿子因服用公司产品而离世。对于梁先生及其家人的遭遇,我们深表同情。由于此前我司并未收到相关信息,对于梁先生投诉的情况,我司正在紧急核查中,目前了解到的基本情况汇如下:


  梁先生儿子小时因食用三鹿奶粉,被确诊患有双肾结石,多次住院治疗。“三鹿事件“事发后,梁子获得赔偿2千元。此后,梁先生四处求医盼能治好其子疾病。


  2014年2月,梁先生儿子时年15岁,因无故摔倒起不来被送院检查,确诊患有慢性肾脏病3期,双肾多发结石。


  2015年7月,梁先生开始购买公司产品,并将部分产品用于帮助儿子调理身体,共购货12次,合计33562元,其中保健食品及食品23989元。2016年8月之后,梁先生所持优惠卡再无购买公司保健食品的记录。


  2017年7月,梁先生儿子确诊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后期。梁先生通过“水滴筹”向社会筹集捐款17651元。


  2018年1月,梁先生的儿子因尿毒症去世,梁先生与我司经销商进行接触,要求赔偿,双方协商未果。


  本月17日,梁先生拨打客服电话,我司才知晓此事,立刻让分公司连夜核查。目前具体的情况还在进一步的了解当中。


  针对此事件,我司在此恳请有关医疗、司法部门介入调查,还原事情真相。也欢迎媒体及社会各界人士一同监督。我们愿与消费者一起,促进事件的解决,并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西安工商部门对无限极陕西分公司是否涉嫌虚假宣传立案调查

  据新京道,1月19日,记者从西安市工商局获悉,针对媒体道的“幼童疑因服用无限极产品致心肌损害”,西安市工商局已责成工商雁塔分局对无限极陕西分公司是否涉嫌虚假宣传进行立案调查;责成蓝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事件中经销商樊乐是否涉嫌虚假宣传进行立案调查。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日前,有媒体道陕西省商洛市市民田淑平3岁的女儿被诊断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在当地一名“无限极指导老师樊乐”推荐下,每日大量服用无限极多种产品,后被多家医院诊断为心肌损害、低血糖等病症。


  1月17日,西安市工商局立即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组织召开处置工作会议,并按照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文件要求,研究安排部署核查该事件。1月18日,西安市工商局在核查排查的基础上,召开约谈告诫会。会上,责成无限极陕西分公司立即对所有直销员及相关市场主体经营行为进行自查自纠,并进一步提供所有西安地区分公司关联市场主体详细名单,形成告西安市工商局,就事件中涉及的无限极相关公司开展调查。


  西安市工商局责成工商雁塔分局对无限极陕西分公司是否涉嫌虚假宣传进行立案调查;责成蓝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事件中经销商樊乐是否涉嫌虚假宣传进行立案调查。目前,案件正进一步调查中。


  记者了解到,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已紧急部署,要求陕西各地市区开展对无限极分支机构及关联市场主体的核查、排查工作。


  无限极增健口服液推荐搜索词:

  

  1.无限极增健口服液的作用与功效

  

  2.无限极增健口服液真能提高免疫力吗

  

  3.无限极增健口服液儿童可以喝吗

  

本文标题:无限极增健口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