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过春节吗推荐文章1:一周看天下丨马来西亚迎接新年

  新华社照片,北京,2025年1月4日


  2025年1月1日凌晨,新年烟花在吉隆坡的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双塔旁绽放(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程一恒 摄


  马来西亚过春节吗推荐文章2:东西问丨林家豪:马来西亚华人春节怎样办“庙会”?

  中新社吉隆坡2月5日电 题:马来西亚华人春节怎样办“庙会”?


  ——专访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华人博物馆执行主任林家豪


  中新社记者 陈悦


  今年的蛇年春节是首个“非遗版”春节。作为马来西亚华人传统的春节庆祝活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主要城市和大部分华人新村都会举办春节年景布置活动,气氛热烈,宛如“春节庙会”。今年的春节年景布置较往年更显繁华喜庆。


  马来西亚版的“春节庙会”起源为何,有何特色,为何得到马来西亚各族民众广泛参与?中新社“东西问”近日专访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华人博物馆执行主任林家豪,对此进行解读。


  现将采访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马来西亚很多城市都会布置春节年景,成为马来西亚华人过春节一大特色。春节年景的起源和发展是怎样的?


  林家豪:由于特殊历史原因,马来西亚大部分华人都聚集在某些城镇和大部分新村,全马新村华人人口占比超过85%。也就是说,马来西亚华人相对聚居,分布比较集中。


  从前,华人新年采办年货,多集中在一些特定商业街道,如吉隆坡的茨厂街、苏丹街,马六甲的鸡场街等地。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每逢春节将至,为了烘托节日气氛、聚集人气,鸡场街等商业街道逐渐注重布置春节年景,包括布设灯笼、张贴春联、燃放烟花、举办文艺演出、进行高桩舞狮表演等。民众也往往集中于此,买年货、逛集市、赏灯、看表演、猜灯谜,气氛宛如中国国内的庙会。


  今年大年初四举办的槟城庙会,范围遍及整个槟城的古迹区,包括年货售卖、过年习俗展示、戏曲表演、武术表演、高桩舞狮等,从下午四点左右开始,一直持续到午夜。


  近年来,除了华人聚居区的商业街道,春节年景布置进一步向马来西亚各主要商场延伸。每年元旦一过,春节年景就在各主要商场开始布设,以红色为主色调,张灯结彩,甚至搭设华人特色的亭台楼阁,以期吸引人流。可以说,对马来西亚主要商场而言,春节是和开斋节、圣诞节并列的三大节日装饰重心之一。此外,马来西亚很多新村由于面临年轻人外出谋生,新村人口逐渐老化的问题,也积极举办年景布置,希望发展新村的文化旅游产业,吸引年轻人返乡。


  中新社记者:马来西亚版“春节庙会”有何特色?


  林家豪:马来西亚华人经由漂洋过海下南洋,在马来西亚定居、发展。他们的春节年景布置,既继承了祖籍国、祖籍地的风俗,带着满满乡愁;也受到南洋“蕉风雨林”的浸染,别具独特风格。


  比如,春节前后,马来西亚很多商铺乃至华人家中都会装饰梅花盆景,有的新村甚至还会布置整条“梅花街”。其实,马来西亚四季皆夏,全年无冬,这些“梅花”有的是盆景,有的甚至是自外国进口的鲜花。梅花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代表“一树独先天下春”,是春回大地的先兆,和春节密切相关。对梅花布景的执着,正体现马来西亚春节布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坚持。


  再如“捞生”,这源自潮汕地区的日常饮食。当初,来自潮汕地区的华人定居新马之后,想念家乡的味道,不惜重金在年节之际从祖籍地进口鲩鱼(即草鱼),逐渐形成春节的应时食品。这就是“乡愁”和马来西亚本土特色结合之后的一大过年习俗。每到春节期间,家人朋友齐聚一团,将鱼片和水果、蔬菜切丝用大盘装好,再用筷子一起夹起,边夹边大喊“捞啊”“发啊”,热闹非常。


  新年歌也是马来西亚春节布景一大特色。每年春节前夕,马来西亚华人都会推出大量新年歌,在春节期间,于商场、商业街广泛播放。


  这一传统其实也源自中国。在民国时期,上海每年都会推出大量新年歌。如《恭喜恭喜》《大拜年》等经典新年歌至今仍在传唱。这一传统在马来西亚延续下来。尤其是马来西亚本土华人音乐兴起后,由于新年歌受众广、销路好,不少中文音乐公司以此为突破口,为新人歌手和歌曲打开市场。这一传统在马来西亚日益兴盛,令马来西亚成为世界上少有的每年创作大量新年歌的国家。


  还有大家都很熟悉的舞狮,也成为马来西亚过春节和春节年景上的一大盛况,很多商铺在春节期间竞相邀请舞狮上门进行采青表演,祈求未来一年好运。


  凡此种种皆可看出,马来西亚春节年景上的重头节目,多源自中国,但又和本土文化相结合,展现独特风貌。


  中新社记者:在马来西亚,春节文化受到各民族广泛接受和认同。在您看来,春节和春节年景活动为什么能得到马来西亚各民族广泛参与?


  林家豪:首先,春节文化所体现的“重视家庭、讲究阖家团圆”的价值观,是受到马来西亚各民族认同的。


  其次,春节文化和马来西亚春节年景活动是包容、开放的,马来西亚华人在自己的春节文化中引入了当地各民族的习俗,也体现了多元文化融合的特色。


  “舌尖上的春节”在这方面特别突出。名为“粿加必”的年饼是马来西亚华人春节应节的美食,源自马来人和娘惹的日常饼食。它口味类似蛋卷,但加了椰丝,带有浓郁的椰香,在口味上就是多元文化融合的产物。


  在今年的槟城庙会上,不仅演出歌仔戏等中国传统戏曲,也上演马来戏曲和印度戏曲,吸引各民族民众来观看。


  春节文化的包容,也让它进入马来西亚其他民族民众的生活。比如,受华人春节文化的影响,马来人在过节时也有发青包的习惯。又如每年春节的“捞生”仪式,得到各民族积极参与,甚至很多咖啡馆、日料店在春节期间都会推出“捞生”套餐。再如,舞狮也受到马来西亚各民族喜爱,如今马来西亚的舞狮队中,不仅仅有华人,更出现许多其他民族民众的身影。


  我相信,随着春节“申遗”成功,马来西亚的春节年景活动和春节文化会愈加发扬光大。(完)


  马来西亚过春节吗推荐文章3:东西问丨林家豪:马来西亚华人春节怎样办“庙会”?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吉隆坡2月5日电 题:马来西亚华人春节怎样办“庙会”?


  ——专访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华人博物馆执行主任林家豪


  中新社记者 陈悦


  今年的蛇年春节是首个“非遗版”春节。作为马来西亚华人传统的春节庆祝活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主要城市和大部分华人新村都会举办春节年景布置活动,气氛热烈,宛如“春节庙会”。今年的春节年景布置较往年更显繁华喜庆。


  马来西亚版的“春节庙会”起源为何,有何特色,为何得到马来西亚各族民众广泛参与?中新社“东西问”近日专访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华人博物馆执行主任林家豪,对此进行解读。


  现将采访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马来西亚很多城市都会布置春节年景,成为马来西亚华人过春节一大特色。春节年景的起源和发展是怎样的?


  林家豪:由于特殊历史原因,马来西亚大部分华人都聚集在某些城镇和大部分新村,全马新村华人人口占比超过85%。也就是说,马来西亚华人相对聚居,分布比较集中。


  从前,华人新年采办年货,多集中在一些特定商业街道,如吉隆坡的茨厂街、苏丹街,马六甲的鸡场街等地。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每逢春节将至,为了烘托节日气氛、聚集人气,鸡场街等商业街道逐渐注重布置春节年景,包括布设灯笼、张贴春联、燃放烟花、举办文艺演出、进行高桩舞狮表演等。民众也往往集中于此,买年货、逛集市、赏灯、看表演、猜灯谜,气氛宛如中国国内的庙会。


  今年大年初四举办的槟城庙会,范围遍及整个槟城的古迹区,包括年货售卖、过年习俗展示、戏曲表演、武术表演、高桩舞狮等,从下午四点左右开始,一直持续到午夜。


  近年来,除了华人聚居区的商业街道,春节年景布置进一步向马来西亚各主要商场延伸。每年元旦一过,春节年景就在各主要商场开始布设,以红色为主色调,张灯结彩,甚至搭设华人特色的亭台楼阁,以期吸引人流。可以说,对马来西亚主要商场而言,春节是和开斋节、圣诞节并列的三大节日装饰重心之一。此外,马来西亚很多新村由于面临年轻人外出谋生,新村人口逐渐老化的问题,也积极举办年景布置,希望发展新村的文化旅游产业,吸引年轻人返乡。


  中新社记者:马来西亚版“春节庙会”有何特色?


  林家豪:马来西亚华人经由漂洋过海下南洋,在马来西亚定居、发展。他们的春节年景布置,既继承了祖籍国、祖籍地的风俗,带着满满乡愁;也受到南洋“蕉风雨林”的浸染,别具独特风格。


  比如,春节前后,马来西亚很多商铺乃至华人家中都会装饰梅花盆景,有的新村甚至还会布置整条“梅花街”。其实,马来西亚四季皆夏,全年无冬,这些“梅花”有的是盆景,有的甚至是自外国进口的鲜花。梅花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代表“一树独先天下春”,是春回大地的先兆,和春节密切相关。对梅花布景的执着,正体现马来西亚春节布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坚持。


  再如“捞生”,这源自潮汕地区的日常饮食。当初,来自潮汕地区的华人定居新马之后,想念家乡的味道,不惜重金在年节之际从祖籍地进口鲩鱼(即草鱼),逐渐形成春节的应时食品。这就是“乡愁”和马来西亚本土特色结合之后的一大过年习俗。每到春节期间,家人朋友齐聚一团,将鱼片和水果、蔬菜切丝用大盘装好,再用筷子一起夹起,边夹边大喊“捞啊”“发啊”,热闹非常。


  新年歌也是马来西亚春节布景一大特色。每年春节前夕,马来西亚华人都会推出大量新年歌,在春节期间,于商场、商业街广泛播放。


  这一传统其实也源自中国。在民国时期,上海每年都会推出大量新年歌。如《恭喜恭喜》《大拜年》等经典新年歌至今仍在传唱。这一传统在马来西亚延续下来。尤其是马来西亚本土华人音乐兴起后,由于新年歌受众广、销路好,不少中文音乐公司以此为突破口,为新人歌手和歌曲打开市场。这一传统在马来西亚日益兴盛,令马来西亚成为世界上少有的每年创作大量新年歌的国家。


  还有大家都很熟悉的舞狮,也成为马来西亚过春节和春节年景上的一大盛况,很多商铺在春节期间竞相邀请舞狮上门进行采青表演,祈求未来一年好运。


  凡此种种皆可看出,马来西亚春节年景上的重头节目,多源自中国,但又和本土文化相结合,展现独特风貌。


  中新社记者:在马来西亚,春节文化受到各民族广泛接受和认同。在您看来,春节和春节年景活动为什么能得到马来西亚各民族广泛参与?


  林家豪:首先,春节文化所体现的“重视家庭、讲究阖家团圆”的价值观,是受到马来西亚各民族认同的。


  其次,春节文化和马来西亚春节年景活动是包容、开放的,马来西亚华人在自己的春节文化中引入了当地各民族的习俗,也体现了多元文化融合的特色。


  “舌尖上的春节”在这方面特别突出。名为“粿加必”的年饼是马来西亚华人春节应节的美食,源自马来人和娘惹的日常饼食。它口味类似蛋卷,但加了椰丝,带有浓郁的椰香,在口味上就是多元文化融合的产物。


  在今年的槟城庙会上,不仅演出歌仔戏等中国传统戏曲,也上演马来戏曲和印度戏曲,吸引各民族民众来观看。


  春节文化的包容,也让它进入马来西亚其他民族民众的生活。比如,受华人春节文化的影响,马来人在过节时也有发青包的习惯。又如每年春节的“捞生”仪式,得到各民族积极参与,甚至很多咖啡馆、日料店在春节期间都会推出“捞生”套餐。再如,舞狮也受到马来西亚各民族喜爱,如今马来西亚的舞狮队中,不仅仅有华人,更出现许多其他民族民众的身影。


  我相信,随着春节“申遗”成功,马来西亚的春节年景活动和春节文化会愈加发扬光大。(完)


  马来西亚过春节吗推荐文章4:一周看天下丨马来西亚迎接新年

  新华社照片,北京,2025年1月4日


  2025年1月1日凌晨,新年烟花在吉隆坡的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双塔旁绽放(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程一恒 摄


  马来西亚过春节吗推荐文章5:在马来西亚,“春节是属于所有人的节日”

  :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2月6日道(文/毛鹏飞 李奕慧 王嘉伟)金蛇贺岁,万象更新。科技感十足的无人机表演、春节民俗舞龙舞狮、热闹非凡的灯会庙会、华人传统年俗“捞生”……无论是在吉隆坡,还是在马六甲、槟城,马来西亚各地迎春活动异彩纷呈。这个春节,不仅是华侨华人的文化盛事,也是马来西亚各族民众共同欢庆的节日。


  吉隆坡:无人机贺友谊


  1月25日,夜幕降临,1200架无人机冉冉升空、慢慢散开,围绕着吉隆坡地标建筑双子塔上空盘旋。伴随着彩灯交替闪烁,夜空中勾勒出绚烂夺目的光影画卷,为2025年“欢乐春节”全球启动仪式开启序幕。


  璀璨夜空下,无人机光点勾勒出“中马友谊万岁”字样,呈现长城、大熊猫、风筝、双子塔等图案,拉满春节期间极具科技感的节庆氛围。


  “能够在异国他乡见证这样震撼的无人机表演,特别是看到‘中马友谊万岁’的字样缓缓呈现,我的心中充满感动。”来自云南昆明的游客甘溪告诉本记者,“这不仅是一场文化与科技交融的视觉盛宴,更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中马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共同追求及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在当晚“欢乐春节”全球启动仪式上,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用中文向马中两国人民和全球华人送上新春祝福。他说,农历新年来临之际,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庆祝新春佳节,见证和祝福马中两国深厚持久的友谊。希望马来西亚和中国携手共进,拥抱繁荣的伙伴关系和共同的发展目标。


  在吉隆坡,双子塔点亮喜庆的“中国红”;走进商业中心,年味十足的新春装饰随处可见——高挂的红灯笼、象征富贵吉祥的黄金树、粉嫩娇艳的梅花枝、古色古香的中式布景,目之所及皆是一片红火景象。


  马来西亚人莫哈德·扎里夫带着全家人在红色中式亭阁前合照。“这些春节布景真是太美了!在春节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对我来说格外有意义。”他兴奋地对记者说,“我们生活在一个融合多种文化的国度,这样的庆典让我们在和谐共处的同时,更深刻理解彼此的文化。”


  马六甲:舞瑞狮迎新春


  在马六甲,著名的鸡场街早已换上盛装:巨型吉祥物貔貅寓意祥瑞安康;古韵悠长的贺岁牌楼庄重典雅;印有甲骨文“福”字的大福灯熠熠生辉;笑容可掬的“财神爷”似乎正向人群送上祝福。为庆祝春节申遗成功,马六甲历史城区(鸡场街)工委会特别打造了两头“马中友谊瑞狮”。


  这对友谊瑞狮,分别以马来西亚与中国国旗的色彩为主色调,狮首高达4.5米,宽逾1.8米,从狮头到狮尾延展数米,每只瑞狮的舞动需要50名舞狮者共同协作。高架之上,瑞狮昂首挺立,双目炯炯、栩栩如生,仿佛蓄势待发,随时腾空跃起,为观众呈现一场气势磅礴的表演。


  鞭炮声、锣鼓声热烈响起,马六甲百名学子团结一心,合力舞动这对瑞狮。伴随着铙钹与鼓点的节奏,学生们齐声高喊,步伐沉稳有力。时而狮头高举,时而狮身闪转,学生们双臂紧绷,汗水湿透衣襟,却依旧精准完成每一个抬起、摆动、翻腾的动作,尽展雄狮的威猛和矫健。


  舞狮文化在马来西亚传承已有百年。如今,舞狮已走进马来西亚校园,让更多年轻人感受狮艺的独特魅力。“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承和延续,离不开一代代年轻人参与。”舞狮队员陈樟琦动情地说。


  “文化传承得来不易,要一代代发扬下去。”马六甲历史城区(鸡场街)工委会主席颜天禄表示,“春节这一传统节庆早已超越族群界限,是各族人民共同庆祝的节日。其申遗成功,标志着春节已成为全球共享的文化瑰宝”。


  槟城:逛庙会祈好运


  华灯初上,槟城极乐寺,万盏明灯次第点亮,映衬着腾空绽放的烟花,照亮新春夜空。庙宇巍峨,人潮涌动,当地民众与八方游客驻足灯海,祈愿新春祥瑞,迎接万象更新。


  一入腊月,“年味”便在槟城华人社区弥漫开来,家家户户贴上福字和春联,街巷内张灯结彩,年货节人流如织。对华侨华人而言,春节的意义并非只是岁序更替,而在于坚守传统、阖家团圆。除夕夜,长辈们烹调一桌丰盛的团圆饭,全家人围坐一起,于欢声笑语中分享一年来的经历。


  在槟城众多年俗中,重头戏是“捞生”。槟城第五代华人陈筱茵介绍,所谓“捞生”,是马来西亚华人庆祝春节的重要菜品,意在祈好运、迎发财,通常以可生吃的鱼肉条作为主要原料,配上五颜六色的蔬菜丝、花生碎等。


  “捞生”的每一种食材都承载着美好的祝愿。红萝卜丝象征“鸿运当头”,生鱼片寓意“年年有余”,青瓜丝则代表“青春永驻”。围桌而立的一家人用筷子将食材高高挑起,借“生”“升”谐音,期待越捞越“升”,好运连连。


  2月1日,正月初四,一年一度的槟城庙会拉开帷幕,古城街道张灯结彩、百年宗祠会馆敞门纳客,共贺新春。


  槟城庙会总策划钟健美告诉记者,在马来西亚,春节是属于所有人的节日,“希望通过这些创新与融合,让马来同胞、印度同胞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能在这场庆典中,共享欢乐、共度新春”。


  马来西亚过春节吗推荐搜索词:

  

  1.马来西亚过春节吗是什么时候

  

  2.马来西亚过春节吗现在

  

  3.马来西亚过春节吗?大学也放假吗

  

本文标题:马来西亚过春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