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版图最大面积推荐文章1:元朝的版图为什么没有被继承下来?明朝丢掉了1000万平方公里土地

   中国哪个朝代的面积最大?这无疑是元朝。元朝的版图,北到贝加尔湖,南到缅甸一带,西到哈密一带,东到朝鲜,面积超过1400万平方公里。然而,中国后来为什么没有能够继承下元朝的版图呢?这个原因只能从明朝的历史上去寻找。在明朝建立后,对原本是元朝管辖的缅甸土司、吐蕃各部、关西七卫、征东元帅府等地区不重视,只是满足于名义上的册封,最终导致版图缩减为了400万平方公里。


  

1,蒙古各部的丧失:400万平方公里

   明朝建立后,元朝在北方的残余势力主要分为三部分。其大漠是元顺帝的主力部队,其东部是纳哈出,其西北是扩廓帖木儿。此时的蒙古并未放弃皇帝称号,因此朱元璋对蒙古不断进攻。在开始的几次战役中,明朝军队均取得了胜利,使得明朝得以控制漠南河套地区。1372年,朱元璋派遣徐达、李文忠、冯胜各率五万骑兵,三路出兵进攻北元。这次出征遭遇了重大的挫折。至此,朱元璋认为蒙古是一时难以战胜的,于是放弃了主动进攻蒙古,命令军队驻扎于长城沿线,不断修建城墙,变为防御。朱元璋的这个政策,使得蒙古本部一直没有被攻下,明朝和蒙古打打杀杀了200年。到了明朝嘉靖时期,蒙古强大,基本占据了长城以北的地区,从此明朝和蒙古以长城为界。


  瓦剌和鞑靼:大约400万平方公里


   大兴安岭两侧,是蒙古高原的东部。这里分布着兀良哈部、翁牛特部和乌齐叶特三个蒙古部落。元朝末年,纳哈出20万蒙古大军驻扎于此,北元三大残余势力之一。1387年,朱元璋派遣冯胜、傅友德、蓝玉等率领二十万大军进攻纳哈出,纳哈出各部纷纷投降。第二年,蓝玉还出兵北伐蒙古大汗脱古思帖木儿到捕鱼儿海(今呼伦贝尔贝尔湖)。1389年,明朝在此册封这里三大王公,为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史称“兀良哈三卫”或者“朵颜三卫”。但是兀良哈三部第二年就背叛了,此后,兀良哈在明朝和蒙古之间,因此总是在两大势力之间首鼠两端,摇摆不定。最终在瓦剌、鞑靼强盛起来后,兀良哈三部彻底投靠给蒙古。


  兀良哈三部


   在嘉峪关以西,分布着察合台王系的7个蒙古王公贵族。朱元璋在击败了扩廓帖木儿后,派遣使者招抚这里的蒙古王公,最终册封了7个卫,分别是安定、阿端、曲先、罕东、沙州、赤斤蒙古、哈密,史称“关西七卫”。然而明朝并没有在此驻扎一兵一卒,也没有派遣一官一职管理,明朝还想尽办法分化关西七部,让其相互残杀,压根没有当做自己人看待。因此,关西七部也没有真正服从于明朝,明朝的号令他们也不听,还经常截杀明朝的使者。在瓦剌强盛后,关西七部就纷纷投降瓦剌了。瓦剌衰落后,吐鲁番强盛,不断进攻哈密等部,明朝只派遣过一次军队来助战。最终到了1513年,哈密沦陷。明朝的势力范围至此退缩到了嘉峪关以内。


  关西七部


  

2,吐蕃的丢失:250万平方公里

   1239年,窝端率领蒙古军进入了吐蕃地区,四分五裂的吐蕃势力土崩瓦解,纷纷投降蒙古。1247年,吐蕃宗教首领萨迦·班智签订了《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该协议规定了吐蕃隶属于蒙古汗国。1271年,忽必烈宣布继承为中国皇帝,建立了元朝。而吐蕃地区也归属于元朝的宣政院来管辖,并在西藏清查民户、设置驿站、征收赋税、驻扎军队、任命官员,统一历法和刑法。元朝在西藏设立了乌思藏宣慰司,下设13个万户府和若干个千户所。这些措施正式标志着西藏在历史上第一次完整地纳入了中国的版图。


  凉州会盟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不断派遣使者到吐蕃地区进行了招抚,希望继承元朝在吐蕃地区的管辖。开始,的确取得了一些效果,乌斯藏宗教首领摄帝师喃加巴藏卜于洪武六年来到南京。明朝册封为“炽盛佛宝国师”。此后明朝又册封了乌斯藏和朵甘卫指挥使司等。1372年,朱元璋又册封帕木竹巴僧章阳沙加监藏为“灌顶国师”。由于这些宗教首领在明朝得到了大量的“回赐”,于是他们会吐蕃后,就有更多的“高僧”不远万里来明朝,请求册封。永乐时期,将这些高僧册封为大宝法王、大乘法王、大慈法王、阐化王、辅教王、赞善王、护教王和闻教王,共八大法王。


  永乐时期明朝版图


   然而实际上,明朝册封的都是一些高僧,也就是所谓的“僧官”,明朝的册封还基本没有到达世俗层面。明朝对吐蕃地区的政治格局几乎不了解,也从未派遣过一官一职、一兵一卒到达西藏。为了获得吐蕃地区的马,明朝允许内部和吐蕃进行“茶马贸易”,为了茶马贸易能够通常,明朝还在川西修建驿站。除了茶马贸易之外,明朝和吐蕃的民间经济交流基本是被限制和禁止的,这个和明朝对外关西七部、兀良哈三部和女真族地区的政策是一样的。因而,吐蕃从未对明朝有过归属感。因此,吐蕃可以说从来没有纳入明朝版图。到了明朝后期,蒙古人在吐蕃建立了和硕特汗国,其大汗和宗教首领都直接臣服远在东北的皇太极,对明朝直接无视。


  

3,黑龙江流域的放弃:200万平方公里

   黑龙江流域,曾经是元朝辽阳行省的管辖之地,面积在200万平方公里左右。元朝还曾经在黑龙江入海口的特林设置了征东元帅府。在元朝灭亡后,这里的出现了一段权力的真空期。明朝建立后,辽阳行省的长官刘益投降于明朝,朱元璋于是在建立了辽东都司。为了控制黑龙江流域,朱元璋派遣使者不断到达女真族地区招抚。然而朱元璋只是招抚,朝鲜则直接出兵,将疆域北移到了鸭绿江—图们江沿线,设置“西北四郡”和“东北六镇”,朱元璋和朱棣也只好表示承认。


  朝鲜北扩


  永乐时期,对女真族的招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些部落纷纷表示臣服于明朝。于是朱棣在1411设置奴儿干都司,位置就在元朝征东元帅府故地的特林,这明显是对元朝政策的继承。不过明朝对女真族地区的控制十分有限,到了1434年,明宣宗采取了全面收缩的战略,奴儿干都司就被撤回辽东了。这标志着明朝放弃了黑龙江流域。


   在女真族表示归顺的时候,明朝就册封这些女真族为卫,后来明朝册封的卫越来越多,到后期高达384个卫。但实际上,明朝自从撤离奴儿干都司后,就没有派遣一官一职、一兵一卒到黑龙江流域驻扎,明朝的军事基本退缩在辽东。明朝还在辽东修建长达1900多里的辽东边墙以抵御女真族的进攻。明朝也严禁女真族和汉族的贸易,只准女真族首领来朝廷进行“朝贡”贸易。在明英宗时期,这些女真族就开始进攻辽东了,明朝和女真族的关系转为了敌对关系,此后打了100多年。


  

4,中南半岛土司被缅甸攻陷:100万平方公里

  元朝时期,忽必烈发动了两次对缅甸的战争。在战争中,恰好遇到缅甸蒲甘王朝分裂,于是元朝在缅甸一带设置了许多土司,如设置了邦牙、云远、蒙光、木邦、蒙憐、蒙莱、通西、孟併、孟广等,归云南行省管辖,这是在东南亚第一次设置土司。除了缅甸以外,元朝设置的土司还分布在老挝和泰国北部地区,有彻里(车里)路军民总管府、蒙庆宣慰司、八百宣慰司、老挝设立老告军民总管府。元朝设置的这些土司,主要是泰族(在中国称为傣族,在缅甸称为掸族)聚居区,他们语言相通,文化相同,地域相连。到如今,缅甸的这些地区依然叫做“掸邦”。


   明朝建立后,于1382年平定云南,于是派遣使者到中南半岛招抚,宣布继承元朝的土司政策,于是,这些土司纷纷接受了明朝的册封。到了永乐初期,于是形成了孟养、木邦、缅甸、大古剌、底兀剌、底马撒、麓川、车里、老挝、八百,共10个宣慰司。但是明朝依然没有派遣一兵一卒、一官一职到达这些地区。虽然这些土司名义上隶属于云南,但是却被称为“外夷”。明朝和这些土司以朝贡的方式的来联系,在民间联系上基本没有。因此,明朝对这些土司的控制远没有对云贵高原土司控制强度大,甚至可以说完全没有控制。


  中南半岛土司分布


   在永乐时期,缅甸进入了南北朝时期,其南部为勃固王朝,其北部为阿瓦王朝,两大王朝相互混战,长达四十年。当时的缅甸除了这两大王朝之外,还有东吁、木邦、孟养、孟密、阿拉干等国,他们有些名义上接受明朝的册封,但是实际上是缅甸诸侯之一。而勃固王朝的兴起也使得大古剌、底兀剌、底马撒三个宣慰司直接和明朝断绝了联系,成为了勃固王朝的一部分。


  明朝后期的云南


   明朝后期,缅甸中部的东吁王朝崛起。1551年,东吁王朝又灭阿瓦王朝,至此,缅甸再一次宣告统一。1556--1557年,东吁王朝又攻克翁榜、孟密、孟拱、孟养、孟乃、良瑞、耀绍、孟别等地,当地掸人纷纷归顺。到了1581年,东吁王朝的属国多达51个。此后,东吁王朝不断向明朝的“外野”宣慰司进攻,明朝也派军来战,双方的战争一直持续到了1606年,最终缅甸占据了木邦,标志着云南的“外野”土司全部沦陷。


  元朝版图最大面积推荐文章2:中国面积最大的十大历史时期,元朝疆域最广,唐朝最繁荣

  我国现在的领土面积约有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排第三的国家,第一是俄罗斯,第二是加拿大。


  中国古代疆土,多次变动,每朝每代的帝王都在拼命“多吃多占”。比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成吉思汗和康熙帝等帝王,他们在位时,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


  一起来看看,历史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十个时期,尤其是号称最繁荣时期的大唐盛世,都有哪些不可思议地方。


  

第十,秦朝

  战国群雄争霸时,秦国实力最强。兼并六国后,秦始皇继续征战匈奴,收复了河套地区,又平定百越,疆域迅速扩张,达到了340万平方公里之多。


  从四个方向看秦朝疆域,东起辽东(今辽宁省),西到青藏、云贵高原,南到岭南(今华南地区),北到阴山(今内蒙地区)。


  

第九,西晋

  司马家夺取政权后,在曹魏的领土外,又收纳了孙吴的疆域。到了太康二年,西晋的领土面积达到了543万平方公里。当时为了快速恢复人口,西晋将胡人也容纳了进来。


  它的疆域除了原先传统的汉地,还有西北地区。西晋在玉门关外的西域,设置了长史府管理当地的政务和军事,而东北地区与鲜卑、高句丽相邻。


  

第八,东汉

  推翻了在中间横插一脚的王莽政权,光武帝刘秀光复了汉朝,继续统一中原。


  南匈奴依附大汉,乌桓兼并鲜卑往汉地内迁,东汉北边的领土扩大。


  西南地区,傣族哀牢国也依附大汉天子,东汉设立永昌郡管理。至此,东汉的西南边境,扩到了大盈江一带。


  汉和帝刘肇于94年平定了西域,西边再次扩张,东汉面积达到580万平方公里,基本恢复到西汉的实力。


  

第七,西汉

  在秦朝统一的基础上,汉朝继续发威,多次派猛将深入漠北,击退匈奴人。


  卫青、霍去病便是击败匈奴最有名的西汉将军。汉武帝设置了朔方郡和五原郡,来管理河套以南的地区。


  今天的甘肃省,我们熟知的几个城市名,都是西汉时就命好名,至今未更改的。如酒泉、张掖、敦煌、武威,都是西汉时期的郡。鼎盛时期,西汉的领土面积有609万平方公里。


  

第六,如今的中国

  建国后,中国的领土面积正式确定下来,就是今天的960万平方公里。


  最南边是南山群岛的曾母暗沙;北边是黑龙江漠河县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东边到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的主航道中心;西边是帕米尔高原。


  

第五,明朝

  朱元璋推翻了元朝,从蒙古人手里将政权抢了回来,建立了明朝。汉人重新掌权,因此也失去了一些元朝时期北边的蒙古疆域。


  但明朝军队的战斗实力不容小觑,东北和西南都有所发展。


  巅峰时期,明朝的疆域达到了997万平方公里,青藏高原也囊括在内。西藏吐蕃归降,明朝在藏区设立了指挥使司。


  

第四,民国

  民国时期疆域大,因为是完整地从清王朝手里接过来的,所以没有爆发过领土之争。


  民国时期,领土有1141万平方公里,当时包含了外蒙地区,也就是如今的蒙古国。蒙古国的前身为蒙古人民共和国,领土为156.65万平方公里。


  1912年,清朝灭亡,蒙古单方面宣布独立,只是很多年后,才得到我国以及国际社会的认可。


  第三,唐朝。


  大唐盛世不负盛名,面积有1237万平方公里之多。唐高宗年间大唐疆域到达顶峰。那时周边的小国家,纷纷来依附,想当藩属国,大唐来者不拒,在边疆地区使用羁縻制度进行管理。


  大唐领土,东起朝鲜半岛,西到中亚的咸海,以及阿富汗、土库曼斯坦地区的呼罗珊。


  这里,大唐设立了安息州。北边,有玄阙州,南边越南也是大唐的藩属国,越南北部有大唐的安南都护府。


  

第二,清朝

  清朝领土面积为1316万平方公里,除了晚清皇帝无能,清朝的每一任皇帝都好战,才打了下这么大一份家业。


  漠北、西伯利亚地区,当时都是我们的领土,太平洋的库页岛,也在清朝的统治之下。西边,现归哈萨克斯坦所有的巴尔喀什湖,都在清朝疆域内。


  

第一,元朝

  元朝的面积说法不一,因为成吉思汗家族建立的大蒙古帝国,疆域实在太大了,都打到欧洲去了。


  但这片版图只能看属于中国历史的元朝,占了多大面积。元朝1372万平方公里的说法比较准确,虽只有蒙古帝国领土的一半,却依然是中国历史疆域,最广的时期了。


  元朝版图最大面积推荐文章3:元朝领土到底有多大?最北真的到北冰洋了吗?

  众所周知,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版图疆域最大的朝代。按照中学历史课本中的元朝地图来看,元朝的版图东起库页岛、日本海,南达南海,西至天山,而其北端更是一直画到北冰洋,总面积达到2000多万平方公里。


  但稍微了解一些地理常识的人都知道,西伯利亚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寒冷,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也是难以开发的不毛之地,而在科技远不如现代的千百年前,蒙古人真的抵达并长期有效统治这一地区,将元朝的版图扩张到北冰洋沿岸吗?


  

元朝的疆域到底有多大?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朝代,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有一些人认为: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率领蒙古军队向西一直打到欧洲的多瑙河流域,元朝的版图应该地跨欧亚。这种说法显然是不准确的。


  自13世纪初,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接连进行了数次大规模军事扩张,向东进攻高丽、日本;向南进攻金、西夏、南宋、大理;向西进攻西辽、花刺子模、波斯和欧洲,凶猛的蒙古骑兵最远打到欧洲的多瑙河流域。经过半个世纪的东征西讨,蒙古人先后攻灭40多个国家,建立起了横跨欧亚,版图空前超级帝国。


  《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中关于蒙古扩张的过程


  虽然元朝是蒙古帝国的延续,但元朝并不等于蒙古帝国,把蒙古帝国征服的东欧划入元朝的版图是不正确的。


  自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后,蒙古人在军事上所向睥睨,但蒙古国的政治文化相对落后,并没有形成治理如此庞大帝国的有效制度。因此蒙古帝国东征西讨的过程中,每占领一块新的领土,蒙古大汗便将这些领土分给宗室功勋,由他们分而治之。


  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四大汗国,即成吉思汗长子木赤系的钦察汗国(金帐汗国)、次子察合台系的察合台汗国、三子窝阔台系的窝阔台汗国和四子拖雷系的伊尔汗国。


  窝阔台汗国在蒙古汗位争夺战后被元朝和察合台汗国瓜分


  这些汗国有着极强的独立性,蒙古大汗只能靠宗族之间的血缘关系维持其对各汗国的统治地位。而在蒙古第四任大汗蒙哥死后,蒙古帝国内部为争夺汗位,发生了激烈冲突,各汗国之间互相攻伐。虽然忽必烈最终赢得了汗位争夺战的胜利,但身为蒙古大汗的忽必烈已经失去了对其他汗国的控制,其建立的元朝实际控制范围不过蒙古本部及南方汉地。因此元朝的领土只是元朝皇帝直接统辖的领土,而不包括其他汗国的领土。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绘制元朝和四大汗国疆域


  此外,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将统治重心从蒙古本部南移至中原汉地,并进行了相当程度的汉化改革,将草原帝国改造成适应中原地区社会文化和经济基础的传统封建王朝,因此元朝和蒙古帝国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也不能把蒙古帝国的版图强行套在元朝的版图之上。


  

元朝的领土真的北界直达北冰洋?

  在理清元朝和其他汗国关系后,我们知道元朝的版图并不包括东欧等其他汗国的领土,那么元朝的领土真像课本里描绘的那样直达北冰洋吗?


  将岭北行省北部画至北冰洋的元朝疆域图


  我们先来看元朝人自己是怎么说的。《元史·地理志》中称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从《元史·地理志》的描述来看,元朝的疆域在东南也就是传统的中原汉地与汉唐大致相当,而西北则超过,但具体比汉唐大多少,却又以“难以里数限者矣”这种模棱两可的词语来描述。此外,元人编写的《舆地要览》对于元朝疆域的描述为“大元地域,东止高丽新罗百济,南止云南大理等国,西止吐蕃回鹘天竺等国......”而对于其北界到哪里,同样也有没有详细说明。


  从现有的关于元朝疆域的史籍来看,都没有元朝疆域北界直达北冰洋的记载,那么课本中将元朝地图划到北冰洋的依据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元朝是蒙古帝国的延续,元朝北疆领土也大多承袭自蒙古帝国,然而蒙古本部是传统的游牧社会,人们逐水草而居,并没有像中原一样有成熟的郡县制度,因此确定蒙古部族及其有效统治下的其他民族的活动范围就成了确定元朝北部疆域范围的关键。


  在蒙古帝国的扩张过程中,成吉思汗及其子孙除了向东南西三个方向进行军事征伐外,也没有忘记向北扩张,征服招降北部的部落。例如1207年,成吉思汗令其胞弟拙赤率右手军去泰加森林一带收服当地的部落,斡亦剌种、秃巴思种、万乞儿吉思种、自失必儿种等部族先后归附蒙古。


  根据《史集·部族志》记载,在蒙古北部地区大致分布一下部族:


  唐努乌梁海地区:斡亦剌惕、秃巴思、合卜合纳思、兀儿速惕等部族


  贝加尔湖地区:不里牙惕、巴儿浑、康合思、豁里 、秃麻惕 、巴亦惕、不剌合臣、客列木臣等部族


  叶尼塞河流域及其以西:乞儿吉思 、失必儿 、客思的音、田列克、脱额列思、秃合思、塔思 、巴只吉惕等部族


  蒙古帝国通过对以上三处地区部族的降服,基本控制了从叶尼塞河流域到贝加尔湖一带大致相当于现在中西部利亚地区的广袤土地。


  蒙古北部阿尔泰语系部族


  为了了解北方是否还有未降服的部族,窝阔台大汗(蒙古帝国第二任大汗)还曾派遣“和端等入北海, 往复数年, 得日不落之山。”而这里的日不落之山,应该就是北极圈附近有极昼现象的某座山丘,这大抵是当时元朝人探索到最北的地方的记录。


  “日不落”也就是高纬度地区的极昼现象


  虽然元朝人曾经达到过北极圈附近,但要确定一片无主之地属于某国的领土,不仅仅需要有人踏足此地,还需要长期留守、居住或管理统辖。就好比我们出国旅游,不能说你曾经去过某个地方,就说那里是中国的领土,而必须要在当地建立定居点并实现有效的管理统治,才能称那里为本国的领土。


  而“日不落之山”显然不具有定居点的属性,而那些臣服于蒙古的北方部族据考证也基本生活在冻土带以南地区,与北冰洋相去甚远。例如《元史·地理志》中记载的位置最北部的部族:


  “昴昂可剌者,因水为名,附庸于吉利吉思,去大都二两五千里......昼长夜短,日没时炙羊肋熟,东方已曙矣,即唐史所载骨利幹国也。”《元史》中特别描述了昴昂可剌昼长夜短的现象,说太阳下山时煮羊肉,羊肉煮好天就亮了,可以推测昂可剌距离北极圈不远,但并没有到达北冰洋。


  而目前可以确定的元朝设置过的最北的定居点为北海侧影所。


  中国古人发明的用来侧影定时的日晷


  北海侧影所是元代科学家郭守敬为编制《授时历》而在全国范围内设置日影观测点,《元史·天文志》中对全国26个侧影所的位置都有详细的记载,位置较北的四个侧影所位置如下:


  大都,北極出地四十度太強,夏至晷景長一丈二尺三寸六分,晝六十二刻,夜三十八刻


  和林,北極出地四十五度,夏至晷景長三尺二寸四分,晝六十四刻,夜三十六刻


  鐵勒,北極出地五十五度,夏至晷景長五尺一分,晝七十刻,夜三十刻


  北海,北極出地六十五度,夏至晷景長六尺七寸八分,晝八十二刻,夜一十八刻


  而北半球任意地区的北极星角度与当地的纬度相同,参考中国古代一个圆周365度标准,可以推测北海侧影所的纬度在北纬64°左右。同样,元大都“北极出地四十度太强”也与北京北纬40°的纬度相符。


  此外,根据北海侧影所的昼夜情况,也可以反推其纬度位置。将元朝一日一百刻换算成现在的一日24小时,可以得出一刻约等于14.4分钟。那么北海侧影所夏至日的昼夜情况为,昼长19小时40分,夜长4小时20分,根据夏至日不同纬度的昼夜时长可以推测北海侧影所的位置在北纬63°左右,与前面根据北极星位置推算的纬度相近。


  最后再结合《元史·地理志》中关于昂可剌昼长夜短的记载,可以推测元朝领土的最北端在西起额尔齐斯河东到鄂霍次克海,北纬63°一线。


  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地图》中将北海侧影所的位置标注在北冰洋沿岸,显然是有失偏颇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课本中的地图,也就是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的元朝地图。在这幅将元朝疆域划到北冰洋的地图中,我们看到,铁勒侧影所位于贝加尔湖以北北纬55°附近,北海观影所位于叶尼塞河东边北纬64°附近,并标注有部落名,和千户、万户等宗藩封地,这些地名标注大体上符合元代史料的记载。


  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的元朝岭北行省地图


  但我们也注意到,北纬60°以北的广大地区内除昂可刺外,再也没有标注出一个部落或者定居点,由此可见这一地区并没有元朝人的活动记录。因此,将元朝疆域北界直接画到北冰洋是没有说服力的。


  古代中国对于领土主权、国家边界什么的没有现在这么强的观念,尤其是北方的游牧民族,本身就逐水草而居,那里适合放牧就往那里走,导致人们很难确定其历史边界,反映到历史地图编制上来,就是找到几个确定的点,然后画粗略地画一条弧线,例如我们平时看到汉唐疆域地图都是如此。那么为什么到了元朝这里,就搞特殊化,在没有有力证据的情况下,直接画到了北冰洋呢?


  《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南宋、金、西夏时期地图


  网上常见的说法是,当时绘制地图时正处于中苏交恶的时期,为了膈应苏联而故意将元朝的地图北界直接划到了北冰洋。当然,这也是网上的说法,具体是何种原因,我也就不做妄议了,但在我看来,以北纬63°为北界,在划定元朝疆域地图,是一种比较正确的画法。


  日本课本中元朝及四大汗国地图


  参考资料:


  《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


  元朝疆域格局概述.毕奥南


  关于元朝的国号、年代和疆域问题.陈得芝


  元朝版图最大面积推荐文章4:历史上国土面积最大的王朝 元朝

  作为中国人,我们必须了解中国历史,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历史知识需要我们去学习研究,今天就谈谈中国历朝历代领土面积情况,那么中国历史中彊土面积最大的是哪个王朝呢?


  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我国共有24个王朝,元朝的面积是最大的,有1380万平方公里,是中华历史长河中统治区域最为庞大的一个王朝。


  元朝(1271年--1368年),是我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版图面积最大的王朝,强大的蒙古王朝横跨亚欧大陆,那么元朝的疆域怎么这么大呢?根据历史记载,元朝的前身是蒙古国,当年铁木真的铁蹄踏遍了亚欧很多国家,而这些区域的人民都甘心臣服于他。所以,他建立了一个超级大国。据史料,元朝疆域最辽阔的时候,北至西伯利亚,东至白令海峡,西至达帕米尔高原,南至南海群岛。所以当时,我国周边的很多国家,都在中国的疆土范围之内。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朝代的更迭。这些周边小国渐渐地又被分裂出去,成为了自已的国家。


  我国历史中统治区域面积排行第二的王朝是清朝,清王朝的土地面积有1316万平方公里。


  但是要说到实际掌握


  面积的话,清朝完全可以排行到第一。清王朝是我国历史中皇权高度集中的朝代,为了保住自己的江山,清王朝统治者建立了我国封建社会史上最严密的统治制度,他们对整个国家的掌控力度历朝历代都无法相比。


  我国国土面积最小的朝代是秦朝,只有360万平方公里,和元清两朝相比令人咋舌.


  我国古代王朝彊土面积虽然千差万别,这都已经是过去,作为当代中华民族一分子,我们必须悍卫和珍惜老祖宗留下来的每一寸领土.


  元朝版图最大面积推荐文章5:元朝时期,疆域面积版图最大时有多大?包含了现在的哪些国家?

  作为中国历史上疆域面积第二大的朝代——元朝。他自己本身的基础也是非常好的,元朝的建立者忽必烈是蒙古帝国的创建者成吉思汗之孙。而蒙古帝国可以算是世界历史上版图最大的一个国家了,他的疆域面积最大之时已经超过了3500万平方公里。


  只不过在成吉思汗去世之后,他打下的诺大帝国最终被他的子孙们一分为四。而忽必烈争下的,就是蒙古帝国之中最大的,也是最富饶的一片土地——中原。公元1271年,忽必烈在中原建立了原帝国的中央王朝的——大元。在元朝官方编纂的《经世大典》之中,对这个国号是这样解释的:


  “元也者,大也。大不足以尽之,而谓之元者,大之至也。”


  而元朝在建号之后,大蒙古国之名在汉文的文书之中便不再书写了。由此我们便可以知道一个最基本的概念,蒙古帝国并不是我国的朝代,元朝不是蒙古帝国,但他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一个朝代。那么问题来了,大家知道在元朝时期,我国疆域面积版图最大的时候有多大吗?


  根据史料显示,忽必烈在建立元朝之后也没有停下扩张的脚步。那时候他们的目标的就是灭亡南宋,实现他们“南临海疆”的目标。1279年,也就是忽必烈登基8年后南宋灭亡。这时候元朝大军依旧继续在征伐作战,他们东征高丽、西打汗国,南征安南,北打库页岛。


  到1287年之时,整个元朝的疆域基本定性。唯一的变数,就是元武宗时期元朝曾与察合台汗国一起瓜分了另一个窝阔台汗国,占据了约有1372平方公里的土地。这里指代的是可用土地,若是根据当时占地准则来说,一些在当时情况下不能居住的土地也属于元朝。


  但因为没有任何的开发价值,元朝也仅仅只是名义上占有,若要将他们全部加上去的话大约能达到2267平方公里土地范围,远远超过如今的俄罗斯。并且根据《元史》称,元朝的土地:


  “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


  而若是将元朝占领的土地换算到如今的国家的话,第一个就是除开被察合台汗国占据的部分西域之外的中国全境。其二就是俄罗斯的亚洲部分绝大多数都在元朝的版图之内。除此之外,现在的缅甸,中南半岛上的许多国家,还有中亚南亚的克什米尔地区,不丹等等国家都在元朝的版图之内。


  当然,现在所谓继承了大蒙古的“蒙古国”在那时候也是在元帝国的版图之内的。可以说那时候的元帝国,就是盘踞在东方的一条巨龙。只不过很可惜,忽必烈虽说是自中原学来了许多东西,但最基本的统治制度——中央集权,他却并没有完全学过去。


  因此等到了后期,继承了蒙古帝国庞大疆域的元朝,也要接受和蒙古帝国一样四分五裂的命运。等到朱元璋北伐之时,北元已经被那些大的部落给瓜分掉,再也没有曾经的强大了。但是这个曾经顶级强盛的朝代,依旧值得我们铭记。


  本文由惯读史今原创撰写,感谢你的关注,带您一起涨知识~


  元朝版图最大面积推荐搜索词:

  

  1.元朝版图最大面积地图

  

  2.元朝版图最大面积到欧洲了吗

  

  3.清朝版图最大面积

  

本文标题:元朝版图最大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