鼹鼠的故事动画片
鼹鼠的故事动画片推荐文章1:动画片中的鼹鼠形象
:人民网-人民日
中捷合拍动画片《熊猫和小鼹鼠》海。 资料图片
提起动画片《鼹鼠的故事》,相信很多观众依然记忆犹新。一只憨厚善良、幽默可爱却沉默寡言的小鼹鼠,曾迅速俘获电视机前无数孩童的心。这部经典动画的导演是捷克艺术家兹德涅克·米勒,2021年是他诞辰100周年。今时今日,重温这一动画作品,是对经典的致敬,也是对怀旧情结的满足,还可以此为契机,思考艺术的创作要旨,为动画从业者提供宝贵启示。
妙手偶得的经典形象
1921年,兹德涅克·米勒生于布拉格北郊小城克拉德诺。他从小喜爱绘画,1936年进入国家美术学校学习。毕业后,米勒进入动画工作室工作,其间学习了电影制作。1956年,他在克拉德诺附近散步时,不小心被鼹鼠打洞时扒出的泥土堆绊倒,因而获得灵感,创作出小鼹鼠这个经典的动画形象。
1957年,动画影片《鼹鼠做裤子》问世后,即获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作为系列动画的第一部作品,《鼹鼠做裤子》中的形象较为拟人化。经过20世纪60年代《鼹鼠和收音机》《鼹鼠在动物园》等片的修改,小鼹鼠的形象逐渐固定下来,成为大家熟知的憨态可掬的样子。1974年至1975年是米勒创作的巅峰时期,他共完成12部短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鼹鼠和火柴盒》和《鼹鼠是个摄影师》,它们代表了鼹鼠系列电影的最高成就。上世纪80年代后,米勒的创作进程慢了下来,1984年,他推出《鼹鼠的梦》。在这一系列动画片中,距今最近的是制作于2002年的《鼹鼠和青蛙》。
随着电视机的普及,体态可掬、眼神好奇、心肠善良的小鼹鼠风靡世界,得到全球观众的喜爱。美国宇航员安德鲁·菲斯特尔甚至将它带上太空——他乘坐着“奋进号”飞船在太空环游时,随身携带了一个毛绒小鼹鼠玩具。而根据鼹鼠系列动画改编的图书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畅销全球。时至今日,鼹鼠这一卡通形象已成为捷克的文化名片。
拙朴清新的快乐动画
《鼹鼠的故事》在内容和形式上力求简单,充满童真童趣,反映真善美,成为超越受众年龄的优秀动画作品。小鼹鼠内心充盈着爱与阳光,总是在笑,也会因同情心而流泪,令观众感受到质朴与善良、本真和温暖。小鼹鼠的生活虽然简单,却因丰富的想象力变得妙趣横生:它将火柴盒做成小车,从山坡上滑下来;给电话宝宝准备枕头和被子,一起度过美好的夜晚;将小动物们刷成彩色,吓跑了狐狸……动画片传递出一种“简单”的人生哲学:我们应像小鼹鼠一样,为开心的事情畅怀大笑,为感动的事情落泪哭泣,为琐细的事情耐心经营,从看似平凡的生活中获得单纯的快乐。
在艺术技巧方面,《鼹鼠的故事》一方面承袭了捷克经典儿童文艺的写实传统,另一方面又兼具幽默、夸张和抒情元素。与同时期“捷克新浪潮”的动画大师们不同,米勒的动画作品几乎不涉及任何政治元素,也未采用复杂的现代主义表现技巧,而以拙朴的面貌、童真的元素和清新的风格见长。在他的作品中,宁静优美的画面配合俏皮轻柔的背景音乐,烘托出抒情与诗意的韵味。作为前景的角色采用最简单的元素和造型,线条清晰,色彩饱满,在色调上与背景构成冷暖对比,具有鲜明的视觉冲击力。小小的黑土堆、有实体的音符、小刺猬和小兔子、盘旋的鹰……简单的视觉形象具有丰富内涵。《鼹鼠的故事》几乎没有对白,这令观众记住了小鼹鼠咯咯的笑声,而笑声原本便是全世界孩子们共同的语言。
多部《鼹鼠的故事》系列动画均创作于上世纪50至80年代,正值捷克斯洛伐克高速推进现代化的时期。当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列车不可避免地驶入原本温情脉脉的小镇,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悄然发生变化。艺术家们纷纷用影像表达困惑、疏离和抵抗,米勒则通过这只可爱憨厚的小鼹鼠,向人们传达博爱善良、乐观积极的精神,同时融入对于现代社会发展的诸多思考:例如《鼹鼠的梦》借由一个“牲口拉汽车”的梦境,对能源危机进行了预警,暗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必要性;《鼹鼠与鹰》则讲述了鼹鼠为伤愈小鹰寻找栖息之地而一再落空的故事,对滥砍滥伐、过度开发进行了反思……通过简单的故事和温暖的画面来传达复杂严肃的议题,令观众在笑声和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作品传达的思想与观念,体现出“大道至简”的艺术创作思想。
“熊猫”“鼹鼠”的不解之缘
1982年,一部《鼹鼠和泡泡糖》拉开了小鼹鼠中国之旅的序幕。当时,彩色电视尚未在国内普及,多数孩子通过黑白电视机认识了可爱的鼹鼠,它忽然从地底钻出、眨着圆溜溜的大眼睛咯咯笑的画面,深深地扎根在孩子们心里。时光飞逝,小鼹鼠的魅力并未褪色,当年的小观众们已经长大,他们的孩子成为这部系列动画片的新观众,延续着温暖的童年记忆。
2003年8月,原著图书《鼹鼠的故事》引进国内,并在十几年间接连出版50余种,销售量近300万册。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捷克馆中的小鼹鼠玩偶和绘本总是很快被抢购一空。2016年,由中国和捷克合拍的动画片《熊猫和小鼹鼠》在两国电视台播出,讲述小鼹鼠结识了熊猫玩偶和和,它经过长途跋涉,沿着丝绸之路到达中国四川,与和和一同玩耍、冒险的暖心故事。这是一部讲述友爱、互助和成长的动画片,不仅融入大量中国元素,也传达着对生态文明的呼唤和对生命价值的敬意,广受两国观众好评。
《鼹鼠的故事》给世界无数儿童带来快乐。这样一部洋溢着快乐生命意趣的经典作品,为今天的动漫创作提供许多启示。中国动画学会会长余培侠认为,“鼹鼠”的成功首先得益于米勒对本国动画艺术风格的延承和发展,以及对现实的观照与反思;其次,艺术家用毕生时间创作和丰富“鼹鼠”这一形象,不仅为世界动画史留下出色的作品,更创造了经典的民族文化形象。健康积极的内容、生动活泼的风格、童真童趣的韵味,是儿童动画创作最基本的标准和要求。《鼹鼠的故事》告诉我们,复杂的道理可以融于简单的形式,而真挚的快乐存在于本真的笑声中。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 》( 2021年11月28日 06 版)
鼹鼠的故事动画片推荐文章2:《鼹鼠的故事》:在纯真年代里,我们都是那只小鼹鼠
在捷克动画片《鼹鼠的故事》中,那只圆滚滚的小鼹鼠总是睁着好奇的大眼睛,用一声软糯的"Hello"开启一个个温馨的故事。这部诞生于1957年的动画片,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时光,至今仍在世界各地的观众心中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这只小鼹鼠用它的纯真与善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美好世界的窗。
纯真年代的记忆符号在20世纪80年代,电视机还是稀罕物,《鼹鼠的故事》却以其独特的魅力走进了千家万户。那时的我们,会准时守在黑白电视机前,等待那只可爱的小鼹鼠出现。它不会说话,却能用丰富的表情和动作传递情感;它没有华丽的冒险,却能在平凡中发现生活的美好。
小鼹鼠的形象设计极具亲和力,圆滚滚的身材,黑亮的大眼睛,永远带着好奇与善意。它会在森林里帮助迷路的小刺猬,会为受伤的小鸟搭建温暖的巢穴,会用智慧化解与人类的误会。这些简单而温暖的故事,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充满爱与希望的精神家园。
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鼹鼠的故事》成为了我们认知世界的一扇窗。通过小鼹鼠的眼睛,我们看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能,感受到了跨越物种的温情。这些美好的记忆,至今仍在我们的心中闪耀。
跨越时空的艺术魅力《鼹鼠的故事》采用了独特的手绘风格,每一帧画面都充满了艺术家的匠心。柔和的色彩搭配,细腻的笔触勾勒,营造出一个温暖而富有诗意的世界。动画中的森林、草地、溪流,都散发着自然的芬芳,让人仿佛能闻到泥土的清香。
在叙事手法上,动画片摒弃了复杂的对白,用简洁的画面语言讲述故事。这种无声的表达方式,反而让情感更加纯粹。小鼹鼠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触动观众的心弦。这种艺术表现手法,超越了语言的障碍,让作品具有了普世的价值。
动画片传递的环保理念和人文关怀,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鼹鼠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尊重,对友情的珍视,都是现代社会亟需的价值观念。这些永恒的主题,让作品超越了时代的局限,成为经典。
永恒的童心与希望在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但人们的精神世界却面临着新的困境。快节奏的生活,激烈的竞争,让许多人失去了感受美好的能力。《鼹鼠的故事》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内心那个纯真的自己。
小鼹鼠教会我们用善意对待世界,用好奇心探索生活。在它的世界里,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利益算计,有的只是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这种纯粹的价值观,正是现代社会所缺失的。
重拾童心的意义,不仅在于找回快乐的能力,更在于重新建立与世界的连接。当我们像小鼹鼠一样,用纯真的眼光看待世界,就能发现生活中被忽视的美好,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力量。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鼹鼠的故事》依然在向我们传递着希望。它告诉我们,无论世界如何变化,纯真与善良永远是最珍贵的品质。让我们像小鼹鼠一样,保持对生活的热爱,用善意拥抱世界,在平凡中发现美好,在困境中坚守希望。这或许就是这部经典动画片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礼物。
鼹鼠的故事动画片推荐文章3:分享/治愈了很多人的童年的动画片《鼹鼠的故事》
鼹鼠的故事动画片推荐文章4:是你知道的那个《鼹鼠的故事》!好怀念那个不玩手机玩玩具的童年……
动画片《鼹鼠的故事》上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是很多人的童年回忆
曾经,在田野里自由出没的小鼹鼠是我们儿时电视机里的小伙伴;
《鼹鼠的故事》片段
动画片《鼹鼠的故事》的家乡就在捷克,出自捷克著名画家兹德涅克·米勒之手。
《鼹鼠的故事》兹德涅克·米勒
从今天开始,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里将展出由29件绘画与装置作品组成的“捷克玩具奇遇记”展览,
这是捷克玩具首次在中国大规模展出。
这些精致可爱的小人偶不输给乐高
展览中,
不仅可以看到捷克百年玩具历史里的经典之作,
还能体会到至今仍在销售与生产的古老工艺中体现出的勃勃生机。
与圆头圆脑的“小鼹鼠”再次相遇,
会让你回忆起童年的哪些玩伴?
展出的《鼹鼠的故事》玩具
展览现场还在播放《鼹鼠的故事》,供大家寻找童年回忆
01
捷克的玩具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历经百年,时至今日,在捷克旅行的人,最忘不了的就是布拉格玩具博物馆。
布拉格玩具博物馆内 图/IC
此次展览的第一部分聚焦在捷克丰富的玩具文化上;
最久远的作品来自1920年,最新的作品设计于2019年;
这些经典作品一直被视作捷克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至今活跃在生产线上。
略带复古感的铁皮玩具
其中有一套水星玩具,可以追溯到1920年,最初的金属搭建套组玩具的生产,其前身是雅罗斯拉夫·文希建立的“发明家”公司推出的这种玩具。
1925年,他全新引入了一套至今仍在使用的玩具搭建系统:基础颜色的部件通过M3.5尺寸的螺钉和螺母连接,同年,他们注册了水星的新商标。
最近,水星玩具扩大了其产品线,推出经典建筑玩具套装的独家重制版本,并采用了二战前的箱式包装,复古感十足。
有近百年历史的水星玩具
木制玩具德通是世界上仅存的几家木制玩具生产商之一,在1908年由约翰尼·舒瓦内克创立,至今孩子们最喜欢的仍是采用20世纪30年代原始设计的可以扭推和变形的小玩具,还有磁性拼图和金字塔建筑玩具制作。
德通木制玩具
据介绍,
捷克的玩具虽然古老,但依然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这一切都缘于玩具生产者、设计师往往会率先把最新出现的材料运用到玩具制造上,
使之注入新的时代生命力。
这些玩具造型简单充满设计感,十分精美有趣
02
转过一个旋转门,展览的第二板块就是捷克当代艺术家彼特·尼蔻的经典之作,并重点展出他对母亲、亦是捷克著名玩具设计师——里布舍·尼科洛娃作品的再创作“与我母亲的对话”系列。
彼特·尼蔻的作品
他与母亲的作品构建出一个关于捷克玩具的新语境,两个时代的不同创作展开了一场亲密对话,隐秘又亲近。
里布舍·尼科洛娃的作品与捷克的标志性木质玩具相区别,是充气塑料的,从1971年开始,她设计了一系列动物形状的作品,最出名的是水牛、大象、长颈鹿。
里布舍·尼科洛娃的作品
彼特·尼蔻在妈妈的作品后面添加了绘画,并将其重新组合,他说,每每看到母亲设计的玩具,儿时的记忆总是能被唤醒,这些充气塑料玩具可以让孩子们的小手按一按、拉一拉、捏一捏,因而在她的创作里,深深埋藏着我们儿时的感官记忆——触觉、嗅觉、视觉、听觉,林林总总。
彼特·尼蔻将母亲的彩色充气玩具重新创作成艺术品
当科技的发展一往无前,我们拥有了那么多的电子产品,日日面对屏幕,这些木制的玩偶、铁皮汽车、充气动物,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彼特·尼蔻回答——
我也很喜欢高科技产品,然而,儿时的玩具带来的点点滴滴的碰触感、体验感、陪伴感,任何高科技产品无法替代。
它们是宇宙中漂浮的气垫船,是地平线上消失的闪闪的星星,是一种脱离原始功能的存在。
我们儿时的那些玩具何尝不是这样简单却无可替代呢
03
展览信息
捷克玩具奇遇记
主办机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展览合作伙伴:捷克中心
项目支持:捷克共和国驻沪总领事馆
展期:2019年6月27日—8月11日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1楼psD
票价:免费
而在这个展览之后,
我们记忆里无法割舍的玩具,
还有这些……
……
鼹鼠的故事动画片推荐文章5:我国引进的第一部捷克斯洛伐克动画片《鼹鼠的故事》
有一次看电视,我指着电视上一只动物兴奋地对闺女说:“快看,鼹鼠!”
闺女一脸懵逼地看着我:“什么鬼???”
仔细想了想,距离我小时候看《鼹鼠的故事》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当年这部动画片不仅让我很小就认识了鼹鼠这种动画,还让我在幼儿园就会写“鼹鼠”两个字,幼儿园老师惊叹:“天才啊!”我谦虚地回应:“无他,但手熟尔。”
《鼹鼠的故事》这部动画片由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制作,并免费赠送给央视播放。
补充一点历史背景知识,不愿意看的直接跳过:
捷克斯洛伐克是一战后的1918年独立出来的国家,二战后的1945年,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掌权,成为了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小老弟。1949年10月6日与中国建交,是最早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1990年东欧剧变,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1993年1月1日,捷克斯洛伐克解体为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独立的国家。
存在了75年的捷克斯洛伐克如细胞分裂般成了两个独立国家,好在兄弟俩是和平分家,而且外交关系一直很亲密,分家三十年后,重新合并的呼声一直很高,说不定哪天我们又能看到捷克斯洛伐克,而不是捷克和斯洛伐克吧。
《鼹鼠的故事》是捷克著名画家兹德涅克·米勒的作品,最初他受命制作教育用动画短片,他需要在短片里加一只动物,可想了一圈发现,迪士尼几乎把所有动物都用光了,一天早晨他散布时被鼹鼠挖的土堆绊倒,登时来了灵感,于是一只大眼睛红色小手的小鼹鼠诞生了。
这部作品没有旁白和台词,动画通过角色的动作、表情以及音乐,以类似于默剧的方式来展现故事情节,充满了捷克斯洛伐克特有的写实、夸张、幽默、温馨和抒情的优雅风格,一经推出迅速风靡世界,在全球拿到十几个国家的大奖,实实在在地拿奖拿到手软,可以说不少人是因为鼹鼠的故事知道了捷克斯洛伐克这个国家。
《鼹鼠的故事》从1957年第一部《鼹鼠和裤子》开始,一直制作到2002年的《鼹鼠和青蛙》,一共59部。年事已高的兹德涅克·米勒,经历了二战、经历了国家解体,但他给全世界的孩子创造了一个勇敢、快乐、善良的可爱小精灵。
《鼹鼠的故事》由捷克斯洛伐克驻华大使馆免费提供给央视播出,央视从1982年开始播出,最早只有四部,后来又陆续送来好多部,据统计为23部,基本涵盖了1976年之前制作的比较精华的那部分。感谢社会主义兄弟捷克斯洛伐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