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动物菩萨心肠
什么动物菩萨心肠推荐文章1:来自深海的恐怖动物:能生吃虎鲸和大白鲨,甚至咬破美军潜艇
很难想象,在虎鲸、鲸鲨轮番称雄,大白鲨横行无忌的深海海底,还有着这样一个令以上所有豪杰都要闻风丧胆的存在。
就这样说吧,在它面前,无论是谁,爪牙有多么锋利,战力有多么生猛,都必须得老老实实地歇菜。
就连那些武装到牙齿、人类引以为傲的钢铁猛兽——潜艇,在它的铁齿铜牙之下,也如同薄纸一般,轻易就能被咬穿破防。
(达摩鲨)
它之于深海,就如同陈浩南之于铜锣湾一样,是绝对的霸主,是无可争议的主宰。
这位深海陈浩南的芳名叫做“达摩鲨”,它是海底的第一古惑仔。
(达摩鲨)
海底第一古惑仔
能够用传说中的达摩祖师的名字给自己的命名,达摩鲨的战力强悍由此可见一斑。
它体长通常在42-56厘米之间,虽然体型较小,却有着故事中达摩祖师所传少林寺72绝学那般的”盖世武功“,以及上下两排无坚不摧的伶牙俐齿。
其中,上颚为30-37颗吹毛断发的倚天剑,足以切碎遇见的一切存在;下颚则是25-31颗势大力沉的屠龙刀。
(达摩鲨的伶牙俐齿)
这些屠龙刀呈三角形的分布,能嵌入肉中,形成极大的撕扯力度。而且,相对于达摩鲨的身体大小,这些屠龙刀是现存鲨鱼中最大的牙齿,堪称将重剑无锋四个字全部诠释的明明白白。
在这样倚天屠龙的切割和撕扯下,几乎没有东西能够逃脱,达摩鲨的这对刃牙。
尤其是达摩鲨这位深海霸主,在使用这些牙齿时,还会搭配自己的“盖世武功”——“电光毒龙钻”。
它以360度全身旋转的方式撕扯猎物,整个过程只需一两秒,犹如电光火石之间,猎物便早已是血肉模糊。
(达摩鲨的倚天剑与屠龙刀)
这种速度和力量,即使是虎鲸、鲸鲨、大白鲨这样的恐怖存在,也要为之心惊胆战。
海洋学家已经在很多搁浅的鲸鱼身上发现了圆形小饼干状的伤疤,这正是达摩鲨的杰作,因为这种伤口的形状,达摩鲨也被称为小饼干模具鲨鱼(Cookie cutter shark)。
而更令虎鲸和大白鲨感到尴尬的是,这位喜欢制造给自己留下圆形小饼干纪念品的深海第一古惑仔,还有着几乎从不杀生的菩萨心肠。
它只会以德国闪击波兰之势,悄无声息的迅速接近对方,然后在一到两秒的时间内一口咬下对方身上的一块鲜肉,随即又马上风紧扯呼。
(风紧扯呼的达摩鲨)
这种快打快撤,速战速决,绝不陷入消耗战的作风,让达摩鲨能够在被咬对象反应过来之前,迅速逃离“案发现场”。
只苦了那些被他撕咬的受害者们,甚至有可能在伤口流血不止,患处疼痛不堪的情况下,活活疼死在海里。
当然,在深海海域,被这位深海刺客光顾的对象,可不止是那些可怜的大白鲨和虎鲸,即使美国的军用潜艇,也曾遭到它的“毒手”。
据统计,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共计有三十艘美军潜艇遭受了达摩鲨的攻击,它锋利的牙齿甚至足以咬伤潜艇的钢板。
(连美国海军的潜艇都不放过)
而这当中,潜艇最容易倒霉的地方或许就是它们的声纳,彼时经常会有美军潜艇因为声纳遭到袭击,而失去前进能力。
而与这些声纳一起,遭受达摩鲨摧残的人类设施,据说还有海底电缆,也不知道这位深海第一古惑仔在攻击电缆的时候,有没有一种心动的触电之感。
(电缆也经常惨遭毒手)
鱼雷的灯塔
当然,如果只是一味的讨论这位陈浩南的攻击性的话,这无疑是对它的一种窄化。
它还是鲨鱼大家族当中,最有趣最有个性的存在之一。
主要是唇达摩鲨,巴西达摩鲨和雪茄达摩鲨三个种类,分布于全世界各大洋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常见于北纬20度至南纬20度之间。
其中唇达摩鲨仅出没于中国南海地区,以人类的习惯来看,或许就是一位标标准准的所谓宅男。
但与很多宅男不喜欢运动不同,即使是不喜欢出远门遛弯的唇达摩鲨,也会和其他的达摩鲨一样,每天都会进行3000米的昼夜垂直游动。
可以说是生命在于运动的最佳诠释,这也难怪,它小小的个头之下,却又有着大大的能量。
(达摩鲨提醒非常娇小玲珑)
而这样的能量,几乎让它们没有天敌。
在人类自从出现了文字以来的历史当中,你翻遍所有的生物学档案资料就知道了,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唯一一个被其他动物吞入腹中的达摩鲨,是日本在1970年,于一个金枪鱼的胃中发现的幸运儿。
而这个幸运儿当时甚至还是活着的,当时发现了这位幸运儿的东京水产大学学者们据此推断,它可能是在金枪鱼在吸水时,不小心吸入胃里的。
(达摩鲨)
而除了这位幸运儿之外,你几乎找不到任何的达摩鲨被其他动物攻击的新闻。
有的只是它四处作战的战果辉煌,据说新西兰海域出没的148条蓝鲸中,有96%达摩鲨遭到过达摩鲨的袭击。
这种,只能我打人,不能人打我的霸道双标作风,怎么让人突然响起前文提到的某位受害者呢?
(鲨鱼也经常惨遭毒手)
而与那位受害者所处国家的外号“灯塔”一样,达摩鲨也具备发光再创辉煌的能力,这主要是因为它的腹部具有一个可以发光的器官。
有人猜测,这或许是一种对于其他海底生物的诱惑或者伪装,主要是用于模拟发光乌贼或者其他的什么海底生物,引诱对方上当,和那位“灯塔”简直一模一样。
再加上达摩鲨到处捣乱惹是生非的生活习惯,或许也可以将达摩鲨称为“鱼类的灯塔”。
(达摩鲨)
参考资料:
1、澎湃新闻《这可能是海洋里最喜欢种草莓的鱼 》
2、中华网《世界上最小的鲨鱼 体长仅30厘米我能吃十个》
什么动物菩萨心肠推荐文章2:养猫的汉子,你菩萨心肠
观复博物馆有六位特殊的馆长:花肥肥、黑包包、黄枪枪、蓝毛毛、麻条条、云朵朵;他们都是流浪猫,先后被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捡来,并一步步成长为文化喵;他们性格各不相同,有的温婉,有的刚烈,有的高贵,有的传奇;他们上过电视、拍过封面,并且以“八旗猫”的形象,担负起弘扬民族文化之大任。
我爱猫这事估计大家都知道,博物馆就有十几只。起初收养这些猫是想让它们能吃饱穿暖,但慢慢发现猫所给予人的反而更多,有乐趣,有温情,有陪伴。观复猫现在成了我们的文化传播大使,希望更多人包括更多的孩子,能因为爱猫而爱上中华文化。
——马未都
而马未都在这些猫馆长面前,到底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这位著名的大收藏家又是如何“自降身价”当起了“猫奴”的?阿信带您一起来看看,猫咪前面,汉子们“百炼钢化绕指柔”的那点儿事儿。
养猫的汉子你菩萨心肠
蟠龙海
如果说,北大校园里那群由师生教工喂养的大肥野猫们熏陶了浓厚的学术气息,那么,观复博物馆里的这些猫多少就沾染出了些人文仙气。不管是大名鼎鼎的观复博物馆的猫,还是著名收藏家马未都的猫,如何称呼,都算不上拉大旗扯虎皮地夸耀她们品种、血统如何高贵到不可一世。其实,她们跟其他的猫一样,脱离不了肉身凡胎的底子,有七情六欲,被贪、嗔、痴等思惑所困扰。
▲马未都和黑包包
只不过,在这个崇尚“主要看气质”的年代,她们生逢其时,也投生有道。眼见图片中这些萌萌的小家伙们,动辄在明晚期黄花梨百宝嵌龙文罗汉床上小憩,或在清乾隆宫廷紫檀雕龙纹大宝座上摆出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帝王架势,霸气外露,或穿着纨绔弟子的八旗服,或没事就读读《醉文明》,或上上《三联生活周刊》封面……逼格果然比柴房乡野里的平常人家的猫高大上了许多。可见,背景、参照物、语境、家世等有多么重要,要知道,她们的主人毕竟是手拥许多珍贵老物件儿的大收藏家啊,如此看来,人要衣装,猫也要文化来包装啊!
▲花肥肥
“观复”首先是“花肥肥”“黑包包”们的生存场域,这两个字更是表述地理、时空、隶属、情分、文化、关系等关键词的前缀修饰语,是偏正结构,跟紫禁城的龙、金华的火腿、长白山的人参等一样,是耀目的标签,具有非常强烈的排他性。
▲安静的黄枪枪
豢养小动物者,大抵跟种花、藏玉等一样,养的是一种心境,首先是专业知识的日积月累,尔后是对人和动物、自然、器物之间关系的观照深省。这一点,从《观复猫》的目录便可得到应证——六只猫在纸上留下爪印,像她们的生命印章和名片一样,各章节名称用的是她们的小名,环绕在她们的足印周旁,如此精妙的创意,我不知道是老马,还是编辑的心思,用我的话来说,“足迹即心迹”,这些猫们或被遗弃,或被寄养,来路不一,来到观复博物馆,在这里出生,成长,或者离世,过完自己的“猫生”。猫有猫的“众生相”,养猫者却能从中得窥许多人生要义,所谓“猫眼识人”。老马坦承自己从小已知“男不玩猫,女不玩狗”的俗谚,但在收留这六只猫的若干年中,他在增长养猫常识的同时,更在阅读“猫性”:人会势利,忍受胯下之辱,可猫不会,她十足高冷;她不会说话,可是她心里跟明镜儿似的;她没有接受过捉老鼠、抓麻雀的专业训练,却在某些时候出人意料地展现天性和本能;她们也有好恶,还会分派别,搞帮派主义;要时常夸她们好看,因为她们有自尊心,她们懂人类要比人类懂她们的多得多……一切归总于一句话:“动物有人所不知的灵性,长于人而人常不知,人的悲哀就在于此。”
▲喜欢与书为伴的蓝毛毛
当然,老马也认知到,由于物种的不同,猫在人的眼中是个宠物,可人在猫眼中是衣食父母,因此,须对这些小生命承担照顾爱护的职责。这一点,我想,我也有发言权。曾几何时,如老马听到的那句俗谚一样,我一直认为,男人如狗,所以也只能养忠诚不二、哥们义气十足的狗,猫就留给那些慵懒的、疏离的、高冷的、有点情绪化的女子们吧,所以,我会称呼狗儿为“他”,称呼猫儿为“她”,平生倒是养过几只狗,但从未成为任何猫儿的爹。
▲霸气的麻条条
可是,2015年与几只猫的缘分,让我的态度发生了急遽的转变。在新疆海拔5000多米的边防哨所,跟一只不过几个月大的小猫建立从疏到亲的关系。刚开始,那小家伙如她的所有同类一样,僵在数米外,与我保持对峙状态,任我怎么勾引都不上钩,等到被我抓到,体会到了冰天雪地里人身上的那一丝珍贵的温暖后,就娇憨地非要躺在我的腿上,跟我玩耍,我走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蹭我的抓绒裤腿。另外,一只大黄猫和战士们共同蹲守在哨所旁边,“猫”视眈眈地盯着来往车辆,倒像警犬一样忠诚且好管闲事。
▲恬静的云朵朵
等到从新疆回京,不知被哪家邻居抛弃的一只小猫穿行于楼道间,饥肠辘辘,叫唤得极其可怜。我便和家人给她准备了小鱼干、鱼肠、鱼骨头、米饭、水,坚持三餐喂她,还趁有洁癖的老人不在家,偷偷把她抱回家给她洗了个美美的热水澡,用电吹风给吹干,给她在冰冷的地板砖上铺了块绒布。因为房间太小,实在不方便把她领进门,可是会给她打开防盗门的小窗户,让她看得到家里的黄色暖光,听得到我们一家人的欢笑,复习她曾经经历过的人世温暖。工作之余,跑到楼道里跟她戏耍一会儿,抚摸她圆不隆咚的脑袋,让她舒服得昏昏入睡,感知人体的独特温度和善意;每晚入睡前,还不忘透过猫眼看她乖乖地蜷缩成一团毛线球睡去的萌样,心都快化成水了。哎,还没当爹,便在这些喵星人这里体验到了一种浓浓的父爱,与她交换着关于生命的神秘信息。虽然小家伙最终被物业送走,但我挂在嘴边的已经不是养狗,反而是动了养一只猫的念头。我想,我和老马应该可以建立某种共同语言,因为我实在无法想象一个可以如此爱猫、照顾猫的男人该拥有如何千回百转、慈祥温润的菩萨心肠?
▲马未都甘心给麻条条“让座”
两百页左右的《观复猫》,收录了大量反映喵星人百态的图片,字数不过2万挂零,爱猫人士不顾一切会藏收,异见者恐会讥讽老马在“消费”他收养的这群喵星人。无论她们的前世是弃子、叫花子还是流浪儿,老马都把今生的她们悉数领进门,还尊其为“猫馆长”,就像逗趣的老公叫唤妻子为“司令”一样,口头上是让渡权力,实际是表达爱意。
▲与猫在一起的马未都总是情不自禁的露出柔和的表情
其实,制作这本书的人格外需要情怀,读品这本书的人更需要情趣,从策划、撰写、编辑到最后出版、阅读,一份暖心的对于生命的敬意和热爱在不同的人之间传达、蔓延——人成为猫的爹妈,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她们的快乐之上,养猫,读猫,其实都要放低身段,卸去武装,让心像热水中的一块红糖,柔软下去,温和开来。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观复猫:博物馆的猫馆长》
图片于《观复猫:博物馆的猫馆长》
马未都 著 | 中信出版集团 2016年1月
-End-
什么动物菩萨心肠推荐文章3:选一对天使翅膀,测你是什么心肠
心理测试:选一对天使翅膀,测你是什么心肠
A
B
C
A:你是菩萨心肠
你是一个非常心善的女孩,对于任何伤害别人的事情都不会做,如果你见到别人伤害他人,你会挺身而出,如果是他人无意伤害到你,你从不会记在心里,你虽然是吃肉的女孩,但是你从不会伤害一只小动物,小昆虫,因此,你是一个菩萨心肠的女孩。
B:你是石头心肠
你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对于自己不利的事情,即使是再感人,再可怜,你都不会心动,你都会根据自己的理性办事,对于自己有利的事情,即使再不该做,你也会毫不犹豫的做下去,因此,你在外人眼里就是一个石头心肠。
C:你是热心肠
你是一个非常热心的人,常常帮助一些有需要帮助的人,即使没有需要帮助的人,你也会热心的去帮助,因为这是你的一种生活常态,把帮助他人当作是自己的快乐,因此,你在别人眼中就是一个热心肠。
注:测试仅供参考,三分天注定,七分靠自己,祝你开心好运每一天!
什么动物菩萨心肠推荐文章4:这2种善良非常愚昧无知,容易害人害己,甚至“比恶还恶”
文章:琢磨君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元代的中峰禅师说:“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即: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情,是善;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是恶。
但是,还有一种人是披着善良的外衣,以善良之名四处横行,最后却成了世间最大的恶。
比如说,西汉末年的王莽出生在世家贵族,但他生活简朴,为人谦恭,又能勤劳好学。他对内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对外又能礼贤下士、清廉俭朴,甚至卖掉马车来接济穷人。因此他在朝野、素有威名,在民间也是深受爱戴,大家都歌颂王莽,把他当成道德模范。
王莽也因此扶摇直上、大权在握,并很快暴露出勃勃野心,趁着汉哀帝早亡、皇权旁落等有利时机,窃取了汉朝大权,代汉建新,登基称帝,建元“始建国”。所以说,王莽就是披着羊皮的狼,他的善也是假善。
?
西方有句谚语说:“通往地狱的道路,往往是善意的石头铺成的”。这句话非常有道理,也值得我们反省深思。盲目的善良要不得,一个人再善良,这2种善良也要不得,因为越是善良,越容易祸害他人。这2种善良非常愚昧无知,容易害人害己,甚至“比恶还恶”!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
1、愚昧无知的善良;
苏格拉底说:无知即无德,无知的人是没有资格行善的。因为无知的善良只有善良的外衣,缺少善良的内核,它不仅可能助长恶,还可能自残己身。
比如说,有些人心地善良,喜欢放生乌龟,用以彰显自己的善良,好让自己的良心好受点。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他们放生的是陆龟,最后只会将乌龟活活淹死。或许,他们刚在前脚放生小鱼或乌龟,后脚就有人用渔网把这些可怜的小动物网走了。
那么,这种放生的行为到底是在行善,还是在纵恶呢?其实,关键还是因为这些人的善良是愚昧无知,最后不仅做不了好事,还成为了坏事。
?
晋惠帝司马衷是历史上著名的傻子皇帝,但他也心地善良。有一年闹灾荒,老百姓连饭都是吃不饱,到处都有饿死的人。有人把情况告给司马衷,但司马衷却对告人说:“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告的人听了,哭笑不得,灾民们连饭都吃不上,哪里来肉粥呢?由此可见,司马衷是多么的愚蠢糊涂啊,而他的善良也是愚昧无知的。
正是因为晋惠帝司马衷如此愚昧,又懦弱善良,所以导致皇后贾南风一度专权,最后把西晋王朝治理得乱七八糟,后又爆发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晋朝灭亡以及南北朝动荡。这几百年间,老百姓民不聊生,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根源就是因为司马衷的愚昧无知的善良。
?
司马衷剧照
电视剧《大秧歌》里面的吴赵两家村民,老实本分,勤劳善良,但他们封建迷信,愚昧无知,非常崇拜海神娘娘,绝对服从族长的权威。祖宗立下规矩,吴赵两家男女不能通婚。但是有一天,有对男女偷偷结婚生子了,因此要被沉入大海,当作活人祭祀海神娘娘。
善良而愚昧的村民们,眼睁睁看着这对年轻男女被沉入大海,无动于衷。虽然他们动了恻隐之心,留下了惋惜的眼泪,但内心已久是麻木不仁,只因为他们的善良是愚昧无知的。
这就如鲁迅先生笔下所写的“看客们”,他们大都是勤劳善良,但是愚昧无知。所以说,他们这种人的善良,不仅对社会没有好处,还会纵容罪恶行为。这种越是善良,越容易祸害他人,甚至是“比恶还恶”!
?
2、没有原则的善良;
哲学家罗素说:“若理性不存在,则善良无意义。”所以,真正的善良,需要带点锋芒,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能随便逾越道德和法律的底线。
比如说,父母明知道孩子违法犯罪了,却包庇纵容,则是没有原则的善良,最终只会害了自己,也害了孩子。
现实生活中,有这么一种人,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抱有充分的同情心,忽略逻辑、忽略事实、忽略公正,歌颂毫无原则的付出与原谅。他们是非不分、好坏不分,就是一味的善良,总喜欢当老好人,习惯性站在他人角度想问题,实则是助长罪恶,更是世间最大的“恶”。
比如说,有人做了丧心病狂的坏事,人人都很气愤,但就有些没有原则的善良人,站出来说什么“他们也是为了养家糊口”等混账话,这就真是善恶不分、助纣为虐了。
还比如,男人动手打了女人,女方父母劝女人要大度,还替男人开脱说:“或许是因为男人心情不好,你忍一忍就过去了”。这种善良就是没有原则,既显得非常懦弱无能,也会害人害己。
?
演员郭德纲说:“不明白任何情况就劝你一定要大度的人,这种人你要离他远一点,因为雷劈他的时候会连累到你。”
这种人的善良,毫无原则和底线,是在同情坏人坏事,更是在纵容罪恶。就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说:“当善良失去原则的时候,可能比恶还恶。”
曾国藩以文人的身份当上湘军统帅,难免有些心慈手软;特别到了平定太平天国运动的晚期,胜仗越来越多,湘军的屠城或杀降行为也增多了,曾国藩一度为此十分苦恼。
五十大寿的时候,胡林翼送曾国藩一副对联:“怀菩萨心肠,行霹雳手段。”做人要有菩萨心肠,做事要用霹雳手段;在霹雳手段和菩萨心肠之间,要分清主次。用雷霆手段去制止坏人坏事,才能让更多的人免受其害,而这才是显现了菩萨心肠。
?
曾国藩看后,豁然开朗:自古都是“慈不带兵,义不养财”,既然是战争就难免要死人,还不如快刀斩乱麻,除恶务尽,还老百姓一个太平盛世。最终,曾国藩带领湘军彻底消灭了太平军,挽救清朝于危难存亡之际,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晚清中兴第一名臣!
反观历史上的另一位大英雄项羽,他就是因为过于“妇人之仁”,经常没有原则的善良,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后患无穷,最后硬是将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垓下兵败,乌江前自刎。
所以说,盲目的善良要不得,没有原则的善良,不仅害自己,也会祸患到他人!
?
结语:
佛家告诉大家要心怀仁慈,不可杀死,但是在面对坏人坏事的时候,菩萨也会大开杀戒,舍生取义,继而挽救更多的黎明苍生。比如说,花和尚鲁智深行侠好义、惩恶扬善,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这也是行善积德,因此他最后圆寂成佛。
还比如,我们在影视剧里面看见,少林弟子在面对外族入侵的时候,能够挺身而出,敢于同侵略者做残酷的斗争,不惜大开杀戒。做人,一定要分清善恶,只能把援助之手伸向善良的人,而对于那些恶人恶事,千万不能盲目善良。
你的善良,必须得有点锋芒,有点原则!以上2种善良——愚昧无知的善良、毫无原则的善良,就是“纵容罪恶”,非常愚昧无知,甚至是比恶还恶。低智商的善良,不如高智商的冷漠!朋友们,您觉得呢?
琢磨君——弘扬传统文化精髓,传播国学经典智慧。
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国学文章,欢迎关注账号,并在下方点赞、评论、转发。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原所有,如有, 联系删除
什么动物菩萨心肠推荐文章5:“佛观一碗水,八万四千虫”是啥意思?与科学有多大关系?
“佛观一碗水,八万四千虫”的出处
这句话,出自明末清初的《毗尼日用录》中一句饮水偈咒,原话是: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若不诵此咒,如食众生肉。佛门把这句话作为净水咒,在喝水时要念三遍,才能够超度喝下去的生灵,这就是菩萨心肠。
钵和碗差不多,是和尚们常用的化缘盛饭的容器,只是制作材料有些区别,一般是钵为陶碗为瓷。“毗尼日用”的意思就是日常应该遵守的戒律,这个《毗尼日用录》就是把平常寺庙信徒们所要遵守的一些偈、咒编撰在一起。
净水咒解读出来,就是喝的水里也有许多生灵,如果不念咒语超度它们,就是杀生,就是吃众生的肉。因此,一些寺庙把喝水念咒当成重要戒律,甚至有的寺庙规定喝一杯水,须先用一块布过滤后才能喝。
这句话与科学有多大关联?
佛教信徒们一直相信,佛法无边,佛能够看到一切。因为佛有五眼,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因此,佛既能够看到普通人肉眼看到的一切,也能看到普通人肉眼看不到的一切,所谓八万四千虫就是通过天眼或法眼看到的。
这是一种文化和信仰,就像易经和阴阳五行等古文化一样,是站在不同角度,对世界的一种看法,这些看法里面不乏有辩证法在里面,充其量有一定的哲学意义。但如果一定要把这些文化现象与自然科学来PK,就脱离了宗教信仰和文化的范畴了。
在对待“佛观一碗水,八万四千虫”的偈咒时,就有不少人鱼目混珠,宣称佛早就知道水里面有微生物,科学是后来才发现的,因此正应验了“当科学爬到山顶时,发现佛早就等候在那里了”这句话,从而“科学的尽头是神学”才是一个真理。
佛教本来只是一种信仰,并向民众传达出某种理念,但有些人硬是要拿诸如此类不荤不素牵强附会的一些东西,企图达到反智反科学的目的,就有些令人悲哀和不齿了。
那么,佛真的早就发现了水中的微生物了吗?
佛教的老祖宗是释迦牟尼,他存在于公元前6世纪,迄今没有哪部经书里说他说过一钵水中有八万四千虫的话。《毗尼日用录》是明末清初一位叫“性只”的编撰而成,这个“性只”是什么人,很难找到资料,甚至也各有说法,有的版本又说是明星祇著,我们就补考证了。
明末清初一般指1600年~1644年这段时间,也就是400年前左右。这个时候人们能够看到水里面的虫子吗?我想,能看到。大些的虫子肉眼就能够看到,而小些的虫子,通过放大镜能够看到。
一些资料介绍,早在中国古代,就有用透镜观察星星的记载,那时的透镜是用水晶或宝石磨制而成。确凿的证据是,江苏江阴扬州憎泉山的刘荆墓葬中,出土了一枚小巧玲珑的水晶凸面镜,呈圆形镶嵌在一个环形金圈里,能够让物体放大五倍。
刘荆为东汉山阳王,生存于公元前。因此,可以断定,在2000多年前,中国就有放大镜了。到了元代,眼镜就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了,不过只限于宫廷和富贵人家。这一点在《马可·波罗游记》中有确切的记载。
马可波罗是意大利人,1271年随父亲和叔叔来到中国,1295年回到意大利,在中国二十多年,将自己的见闻写在了《马可·波罗游记》里,让世界了解了东方的富庶,在世界激起了巨大反响,据说哥伦布也是受这本书激发才游历世界的。
从这一点说,即便是古代,要看到碗里有些虫子或微生物,也并非什么难事。但具体到八万四千虫,就完全是凭想象了。其实不管是佛祖,还是儒教、道教、墨子等先贤,都是很聪明的人,他们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得到自己的领悟,才创造出各自的学说。
这些学说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或者说里面包含有辩证法和哲学的因素。但他们得到的一些大道理,主要是通过冥思苦想(所谓参禅、修炼、打坐、闭关),而将这些现象融会贯通,达到“领悟”的境界,这种得来的知识,并没有严谨的数据支撑,因此只能归咎于文化范畴,而不是自然科学。
真正的科学是什么呢?
真正的自然科学是小道理,是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具体的道理。比如哲学或者做古文化认为,事物都有阴阳和矛盾的一面,物极必反都有相互转化的一面。但具体到生物或人,具体到太阳和月亮,具体到病毒和细菌,这些事物的阴阳和矛盾是什么呢?怎么相互转化呢?这才是科学。
这就要求,自然科学对事物的研究,不但要定性,还要定量。观测、实验、试验不但要看表象,还要仔细分析内部普遍联系,对一件事不但要定性,还要定量分析。这些才是科学的方法。科学方法得到的结果,经得起任何人用同样的方法检验,并能得到同样结果。
这样得到的结果,才是科学事物或科学的成果。
而所谓“八万四千虫”这类说法,只不过是说水里的小虫子(或微生物)很多而已,是一个定性词,而非定量词。因为凭着佛家有限的条件和禁锢的思维模式,只能得到一个大致的定性结果,就是水里有“虫子”。但这些“虫子”到底有多少种类,有多少个,就没办法知道了。
但实际上,他们的“八万四千虫”与真实世界差远了。在真正的科学研究中,一滴水里都有亿万个微生物。一滴水只是1/25毫升,一碗水或一钵水至少有几百毫升,里面有多少虫子?
显微镜的出现,人们才开始看到微观世界
人类真正深入了解微观世界,是到了17世纪末,是随着显微镜的出现开始的。发明显微镜的人叫安东尼·列文虎克,他是荷兰人,生卒时间为1632~1723年。他本来只是一个小镇上的小商人,业余爱好磨制镜片,但这个业余爱好让他名留青史。
他一生磨制了很多透镜,他把一些透镜组合起来,这就是最初的显微镜。他用这个显微镜观察雨水、井水、河水等,发现其中有许多微小生物在活动,看见了人们过去从没有看到的微观世界。
列文虎克的发现惊动了世人,传到了欧洲最负盛名的科学机构~英国皇家学会,于是他被邀请成为了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也就是相当于现代的院士。在以后几十年,他不断将自己的发现告给学会。
他制作的显微镜,最高倍数达到了270倍。
有一次,他异想天开地从牙缝中挑出一点牙垢,混入一滴雨水,在自制的显微镜下,他看到了一个眼花缭乱的微生物世界。他在给英国皇家学会的信中写道:
“……我非常惊奇地看到了在水中有许多极小的活的微生物,十分漂亮而又会动,有的如矛枪穿水直射,有的像陀螺团团打转,还有的灵巧地徘徊前进,成群结队,你简直可以把它们想象成一大群蚊纳或苍蝇。”
又有一次,他在刚刚大口大口喝过热烫的咖啡以后,又挑出牙垢来观察时,却发现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只是一片一动不动的微生物的尸体,于是他机敏地作出了判断:热烫的咖啡把那些小生物杀死了。
还有一次,他诙谐地告说:“我家里的几位女眷想要看醋里的线虫,可是看了以后,发誓说再也不用醋了。要是有人告诉她们在口腔里、牙垢里生活着的动物比全国人口都多,她们将会怎样反应呢?”
1695年,他将自己20年来辛勤观察的结果写成一本书出版,书名是《列文虎克发现的自然界的秘密》。这是人类关于微生物的最早的专门著作。
其实,在列文虎克之前,荷兰眼镜商人亚斯·詹森于1590年左右就做出了第一台显微镜,只是比较简单,也没有用于实用和推广开来。而实验科学的开创人伽利略,则在1610年前后,用自制复式显微镜研究昆虫,观察到了昆虫的复眼,被认为是将显微镜最早用于观察微观世界的人。
这才是科学。科学是建立在观测发现和定性定量分析基础上,得到的严谨结论,不是凭想象牵强附会的臆测。
水中的微生物到底有多少?
显微镜的发明,让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大大前进了一步,人们用显微镜发现了平时看不见的微生物,了解了人类自身的肌肉构造和血管血流等等。随着显微镜倍数的提升,人们发现的细微结构越来越多,细胞、细菌乃至病毒都被发现,现代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还能够看到原子构造。
虽然如此,人们完全无法确定水中到底有多少微生物。因为各种水体不同,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就不一样。比如有井水、河水、海水、泉水、清洁水、污染水等等,即便同样的某种水,在不同地域环境,里面的微生物种类和含量也是不一样的。
一般来说,水中的微生物种类涵盖细菌、真菌、噬菌体、病毒、原生动物、藻类等。如草履虫就是一种原生单细胞动物,约有300微米长,也就是0.3毫米,这在水中算很大的微生物了,肉眼好的也能够看见。
这种虫子有多少呢?在一滴池塘水中,就可以生存30只,如果按15只计算,1毫升就是375只,一碗水按300毫升计算,就有112500只了。难怪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呢,原来肉眼都能够看到十几万只虫子。当然,一般水中没有这么多草履虫,这里只是打个比方。
细菌、病毒就比草履虫小多了,一般细菌在1~2个微米大小,而病毒则只有0.03~0.3微米大小。这样,一滴水中细菌、病毒数量就很多了,少则上百个,多则上亿个。2012年,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海洋微生物学家考察发现,在百慕大海域,光是海洋表面的“噬菌体”每滴水中就有100万。“噬菌体”是一种依靠“吃食”细菌为生的病毒,这种数量庞大的“噬菌体”,又要多少细菌才能养着它们呢?
而在墨西哥奈卡山脉的一个水晶洞穴中,加拿大科学家柯蒂斯·萨特尔发现了数量更惊人的病毒,那里的每滴水里竟有2亿个病毒!这个山洞是2600万年前形成的,与世隔绝,在人类发现之前没有任何生物存在。这说明病毒的古老,它一直伴随在人类身边。
人体本身满身是“虫”
因此,在大自然中,最清洁的水里也不止“八万四千虫”,当然这个“虫”不是指虫子,而是微生物。有些寺庙想把如此“众生”用布过滤掉,但这些微生物是不可能通过一层或几层布就能过滤掉的,而且在过滤的过程中,还会把布上污染的更多微生物冲了下来,实在有些多此一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