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声字举例30个推荐文章1:

  形声字举例30个推荐文章2:

  形声字举例30个推荐文章3: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汉字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字体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以甲骨文、( )、小篆、( )、楷书五种字体最为典型。


  2. 人们把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叫作( )。


  3. ( )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又称为铜器铭文。


  4. 《有趣的汉字》中,通过( )、( )、( )等形式展现了汉字的趣味性。


  5. 研究告一般包括( )、( )、( )、( )等内容。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不属于汉字演变过程中典型字体的是( )。


  A. 甲骨文 B. 金文 C. 草书 D. 隶书


  2. 最早统一汉字书写形式的朝代是( )。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宋朝


  3. “册”字的造字法是( )。


  A. 象形 B. 指事 C. 会意 D. 形声


  4. 以下字谜中,谜底是“日”的是( )。


  A. 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


  B. 四面都是山,山山都相连。


  C. 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D. 一点水准 。


  5. 研究告的核心部分是( )。


  A. 问题的提出 B. 研究方法 C. 资料整理 D. 研究结论


  6. 甲骨文主要在( )时期使用。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7. 下列属于形声字的是( )。


  A. 休 B. 刃 C. 妈 D. 日


  8. “李”姓在唐朝成为第一大姓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增多 B. 皇帝赐姓 C. 外族改姓 D. 自然繁衍


  9. 猜字谜:需要一半,留下一半。谜底是( )。


  A. 雷 B. 苗 C. 细 D. 备


  10. 以下不属于汉字特点的是( )。


  A. 直观形象 B. 音韵优美 C. 结构复杂 D. 表意性强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之一。( )


  2. 金文是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 )


  3. 所有的形声字都是左形右声。( )


  4. 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的谜底是“告”。( )


  5. 研究告中问题的提出可有可无。( )


  6. 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


  7. “本”是象形字。( )


  8. 谐音歇后语是利用汉字同音的条件,用同音字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 )


  9. 我们可以通过查找图书、网络搜索、请教别人等方法搜集资料。( )


  10. “众”是会意字,表示很多人。( )


  四、连线题(每题4分,共20分)


  1. 将汉字字体与对应特点连线。


  甲骨文 规整,笔画圆转


  金文 线条粗壮,早期可刻写


  小篆 结构稳定,线条细瘦


  隶书 笔画简化,书写方便


  楷书 象形性强,笔画规整


  2. 将字谜与其谜底连线。


  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南洋有个人,只有一寸长 岩


  石头撑起一座山 重


  十个哥哥力量大,一切困难都不怕 言


  人无信不立 克


  千里相逢 府


  3. 将谐音歇后语的前后部分连线。


  外甥打灯笼 开动(冻)了


  四月的冰河 真(针)好


  上鞋不用锥子 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 净是输(书)


  小葱拌豆腐 一清(青)二白


  4. 将姓氏起源方式与对应姓氏连线。


  以官职为姓 李


  以职业为姓 司马


  以祖先的字或谥号为姓 巫


  以封国、封地为姓 孔


  以居住地为姓 陈


  5. 将汉字故事中的人物与相关故事连线。


  王羲之 智改电文


  曹操 巧改对联


  李白 东床快婿


  唐伯虎 望梅止渴


  纪晓岚 醉草吓蛮书


  五、问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请简要介绍汉字演变过程中五种典型字体的特点。


  举例说明形声字的构成方式有哪些 。


  写一份简单的关于“张”姓的研究告,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和研究结论。


  什么是谐音?在生活中谐音有哪些应用?请举例说明。


  从《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两课中,你了解到汉字有哪些有趣的现象?


  答案


  一、填空题答案


  1. 金文;隶书


  2. 甲骨文


  3. 金文


  4. 字谜;谐音歇后语;形声字


  5. 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资料整理;研究结论


  二、选择题答案


  1. C 2. A 3. A 4. C 5. D 6. B 7. C 8. B 9. A 10. C


  三、判断题答案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四、连线题答案


  1. 甲骨文——象形性强,线条细瘦;金文——线条粗壮,早期可刻写;小篆——规整,笔画圆转;隶书——笔画简化,书写方便;楷书——结构稳定,笔画规整


  2. 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南洋有个人,只有一寸长——府;石头撑起一座山——岩;十个哥哥力量大,一切困难都不怕——克;人无信不立——言;千里相逢——重


  3.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4. 以官职为姓——司马;以职业为姓——巫;以祖先的字或谥号为姓——孔;以封国、封地为姓——陈;以居住地为姓——李


  5. 王羲之——东床快婿;曹操——望梅止渴;李白——醉草吓蛮书;唐伯虎——巧改对联;纪晓岚——智改电文


  五、问答题答案


  1. 甲骨文:象形性强,线条细瘦,主要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金文:线条粗壮,早期可刻写,铸刻在铜器上。小篆:笔画规整,圆转,是我国最早统一的文字。隶书:笔画简化,书写方便,改变了小篆的象形特点。楷书:结构稳定,笔画规整,一直通行至今。


  2. 左形右声,如“河”,左边“氵”表示意义,右边“可”表示读音;右形左声,如“功”,右边“力”表示意义,左边“工”表示读音;上形下声,如“草”,上面“艹”表示意义,下面“早”表示读音;下形上声,如“架”,下面“木”表示意义,上面“加”表示读音;外形内声,如“园”,外面“囗”表示意义,里面“元”表示读音;内形外声,如“闻”,里面“耳”表示意义,外面“门”表示读音。


  “张”姓的研究告


  问题的提出:“张”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张”的名人有哪些?现在“张”姓人口数量情况如何?


  研究方法:查阅书籍和刊;询问身边的人;网络搜索。


  资料整理:


  - :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等情况。


  - 历史名人:张良,西汉开国功臣;张飞,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衡,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发明家等。


  - 人口数量:“张”姓是我国的大姓之一,人口分布广泛 ,具体数量根据不同统计数据有所差异,但在全国人口中占比较大。


  研究结论:“张”姓主要是黄帝之后挥因官职得姓,也有其他。历史上“张”姓名人辈出,在政治、军事、科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如今“张”姓人口众多,分布广泛。


  4. 谐音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的修辞格。生活中的应用有:在广告中,如某服装广告“衣衣不舍”,利用“依依不舍”的谐音,突出服装的吸引力;在歇后语中,如“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增加语言趣味性;在春节时,贴“福”字倒着贴,寓意“福到了”,利用“倒”和“到”的谐音。


  5. 有趣的现象有:字谜,通过文字描述来猜字,既有趣又能考察对汉字结构和意义的理解,如“一口咬掉牛尾巴”猜“告”字;谐音歇后语,借助谐音增加趣味性和语言内涵,像“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能通过形旁大致判断意义,通过声旁推测读音;还有汉字的故事,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汉字在生活中的巧妙运用,如王羲之“东床快婿”等故事。


  形声字举例30个推荐文章4:

  形声字举例30个推荐文章5:语文根基之易错字辨析(2)

  “决”“诀”与“绝”


   决:1)拿定主意;决定、决策 2)一定;决不后退。3)决定最后胜败;决赛、决战。4)裂开;断开;冲决,决堤。5)执行死刑;处决


   绝:1)断绝;绝望、绝交。2)穷尽;完全没有了:不要把事做绝了。3)无路可走:绝境、绝处逢生。4)特别出色,没人能赶得上;绝招、拍案叫绝。5)极:绝妙。6)绝对;无论如何,他绝不会上当。


   诀:1)容易记诵的词句,口诀、歌诀。2)高明的或关键的方法:秘诀。3)分别:永别、诀别。


   “决”和“绝”都用在否定词“不”、“无”、“非”等的前面,但侧重有所不同。“决”强调的是“一定”或“肯定”;“绝”强调的是“绝对”、“全然”。凡表示独一无二的意思都要用“绝”,凡表示下决心都要用“决”。“诀”可做名词,“决”不能。


   “决”与“绝”这两个字同音而又字义相近,有时所表示的意思不易分清,所以在书刊上常常混淆而误用。该用“决”时,用了“绝”字,如“绝不同意”;该用“绝”时,却用了“诀”,如“决无此事”。


   区别“决”与“绝”的用法,关键在于:“决”作为副词用时,表示一定、坚决的意思,如决不退缩、决无异言、决无例外、毅然决然、决没有好下场等;“绝”作为副词用时,表示完全、绝对的意思,如绝对正确、绝没有错、绝无此事、绝非偶然、绝不相同、绝无仅有等。两者所表示的意思是有差异的,不能混淆。比如“绝不同意、绝不动摇、绝不等闲视之”都误用了“绝”,本意是“坚决”,应用“决”而不能用“绝”。“决无此事、决无次品、决没恶意”,本意是“绝对”“完全”没有的意思,所以应用“绝”而不能用“决”。此外,“绝”还表示极、最的意思,如我们的同志绝大多数是好的、这位艺术家的技艺绝高、他的比喻绝妙等。


  “恳”与“肯”


   “恳”与“肯”音同,字义有明显差别,但容易混用。


   要正确使用这两个字,必须辨清这两个字的字义。“恳”表示真诚、诚恳的意思,例如诚恳、勤恳、恳切、恳求、恳请、恳谈等,这些词里的“恳”,都不能写成“肯”。“肯”表示的意思是乐意不乐意、承认不承认,例如肯去、不肯去、肯接受、不肯接受、肯干、不肯干、肯定、不肯定,还有表示同意的首肯。


   这两个字的使用,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表示诚恳请求,用“恳请”或“恳求”,但在回答“你肯不肯求我、肯不肯请我”时,就可以用“我肯求你”“我肯请你”,当然这两种用法意思是很不一样的。


   “恳”和“肯”在用法上,也是有明显区别的。“恳”经常作为一个词素和另外的词素构成词语,作形容词或动词用。如恳切、诚恳是形容词,恳求、恳请是动词。“肯”除了构成肯定、肯干等词之外,一般是单独作为一个词,作助动词用。如肯来、肯去、肯承担、肯接受等,这些都是词组,其中的“肯”作为一个词。


  “兰”“蓝”“篮”


   “兰”“蓝”“篮”音同,义不同,是不能混用的。


   “兰”指兰花、兰草,不表示颜色,该用“兰”不能用“蓝”。“蓝”指颜色,如蓝色、蓝晶晶等,又如感光后变成蓝色的图纸叫“蓝图”,著作所根据的底本称“蓝本”。“兰”“蓝”也作姓氏,不可混淆。花篮、菜篮、篮球等,都要用竹字头的“篮”,与颜色无关,不能用“蓝”。


   蘭、欄、攔已简化为兰、栏、拦,但“澜”并未简化成“栏”,不能混写。色彩斑斓,不能写成“斑澜”。“阑干”与“栏杆”可通用。衣衫褴褛的“褴褛”可写成“蓝褛”,但不能写成“篮褛”。


  “愣”与“楞”


   “愣”(lèng)为竖心旁,意为失神、呆、鲁莽,常与人的性格、情态有关,如发愣、愣神、愣怔、愣头愣脑、愣小子、愣头青等。


   而“楞”(“léng”)是木字旁,与“棱”字同,表示棱角或物体突出部分。现代汉语中,“楞(léng)”字基本上被“棱”字取代,如棱角、棱角分明、有棱有角。


  两个字字义不同,是不能混用的。


   “练”与“炼”


   练字与丝有关:①白绢,如江平如练、千里澄江似练。②练习,训练。如练功、操练、练字练兵、练武、勤学苦练等。凡表示训练、练习的,都用“练”,不能用“炼”。③经验多,如老练,熟练。④表示语言的精练、简练、洗练,也用“练”,指文字像白绸子一样干净没有杂物。


   炼字与火加热有关:①用加热等办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如冶炼、炼钢、炼丹、修炼、精炼石油等。②烧,如真金不怕火炼。③用心琢磨使词句精美简洁,如炼字,炼句。人的各种锻炼均用“炼”,如锻炼、锤炼、体育锻炼、思想锻炼。


   精炼和精练有所不同。“精炼”是指提炼精华,除去杂质,如精炼豆油。用“炼”不用“练”。


  练字和炼字不同。练字是练习的意思,炼字是指用心思琢磨用字精练指文字简洁。


  “了”与“瞭”


  “了”与“瞭”是近音字。过去曾把“瞭”字简化为“了”字,“瞭望”曾作“了望”。1986年10月10日国家语委会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对几个字作了调整:凡“瞭”字读音为 liǎo时,仍简化为“了”,义为明白、知道,如了解、明了、了如指掌、一目了然等。当读 liào时,“瞭”不再简化为“了”,如瞭望、瞭瞧见、瞭哨、瞭高、瞭望哨、瞭望台等。至今仍有一些书刊在使用“了望”,这就错了。


  “蔓”“曼”“漫”


   “蔓”“曼”是一对同音字,义相近,但有细微区别,不能混用。“蔓”是一种草,叫蔓(màn)草,是具有攀援茎的植物,而瓜蔓、爬蔓等读wàn。“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如荒草蔓延滋长、火势蔓延等。“曼”表示长、远的意思。“曼延”表示连绵不断,如曼延曲折的羊肠小道,没有向周围蔓延开来的意思。“漫”也有扩散的意思,但一般是指水过满,向外流,如漫溢。也有“漫延”,虽有远的意思,但扩散的范围广,如沙漠一直漫延到遥远的天边,这里不能用“曼延”,也不能用“蔓延”。


  “渺”与“缈”


   “渺”与“缈”这两个字,音同形近,字义也基本相同,往往容易混用。


   “渺”意渺茫,表示因遥远而模糊不清,如渺若烟云、渺无人迹、渺无声息;“渺”也指小,如渺小、渺不足道。而“缈”常与“缥”组成“缥缈”一词使用,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如虚无缥缈、云雾缥缈,也作飘渺,但不能用缥渺。渺茫与淼茫、渺远与邈远,可以通用。


  “模”与“摹”


   “模”与“摹”这对同音宇,义相近,有时可通用,有时不能通用,要仔细区别,避免误用。模仿与摹仿、模拟与摹拟通用,用前者为好。摹写与模写也通用,用前者为好。“模”除了仿效的意思外,还指法式、规范、标准,如“模型、模本、模式、楷模、模特儿”(mó),“模子 模样” (mú)等,这里用“模”,不能用“摹”。“摹”指照着样子做,多指写或画,如描摹、临摹、摹写、摹本、摹声等等。


  “磬”与“罄” “磐”


   “磬’与“罄”这两个字音同,字形也相近,书刊上常常混用,其实这两个字字义相差很大,不能混用。


   这两个字从字形上就能辨清它们的区别。“磬”下从“石”,指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也指佛教的打击乐器,形状像钵,用铜制成。“罄”下从“缶”,缶是一种装物品的瓦器,类似缸。“罄”原指瓦器中空了,后引申为空、尽的意思,如告罄、罄尽、罄竹难书、罄其所有等。 磐(pán)是指大石,如坚如磐石、磐石无转移等。


  “溶”与“融”


   “溶”有两意:表示溶化、溶解,即物质在液体中化开,如盐在水中溶化了;“溶溶”表示宽广,如月色溶溶、江水溶溶。


   熔:即熔化,把固体加热后变成液体,如熔炼、熔炉、熔于一炉等


   “融”有四意:①融化,如春雪易融。②融合,如水乳交融。凡几种不同事物合成一体,称“融合”。融洽、融会、融通等,都用 “融”。③流通,如金融。④融融,形容和睦快乐,如其乐融融、春光融融等。


   “溶解”与“融解”意思不同,不能通用。“融解”仅指积雪融化,而“溶解”意思更为复杂,是指一种物质均匀分布于另一种物质中成为溶液,如糖溶于水、溶液、溶剂等。


   “溶溶”与“融融”也往往混用,其实意思不同,不能通用。


  “擅”与“善”


   “擅”与“善”同音但义不尽相同。它们都可以与另外的词素构成表示“长于、善于”意思的词,但用法不同,若不加以细辨,就容易混用。表示长于的,如擅长书画、擅长刻印;表示擅自的,如擅自做主、擅离职守,这里都要用“擅”,不能用“善”。表示在某一方面具有特长,除了用“擅长”,也可以用“善于”,如善于辞令、善于公关、善于团结群众。但不能用“擅于”“善长”,如“擅于书画”“善长(于)辞令”,这样就用错了。


   擅长不要写作善长。


  “生”与“身”


   “生”与“身”是两个很普通的常用字,一般不会用错,但由于两字音近且某些义项相同,往往因分辨不清而误用。主要表现在“亲生”“亲身”“出生”与“出身”,“终生”与“终身”常常用错。


   亲生指有生育关系的,如亲生子女;亲身指自己,如亲身经历。


   “出生”与“出身”的词义完全不同。“出生”是动词性的,如出生地、出生日、出生证等。“出身”有其独特含义,指家庭出身成分,又可表示人的地位、身份、职业、职务的来历,如行伍出身、科班出身等。


  “终生”与“终身”都用得十分普遍,二词大同小异,区别较微小。“终生”指生命的全过程,即过去、现在和未来,整个的一生,且多就事业说,如终生劳累、终生从教、奋斗终生、终生当医生等。“终身”往往指生命的未来直至生命结束即“死”,且多就切身的事说,如终身不娶、终身残疾、终身伴侣、抱恨终身、终身制、终身受益等,均指“后辈子”,非“一辈子”。弄清两词的“微殊”,才不致用错。


  “厮”与“撕” “嘶”


   “厮”与“撕”系同音字,义却不同,不能混淆。


   要正确使用“厮”与“撕”这两个同音字,必须辨清宇义。


   “厮”除了指男性仆人如小厮,对人轻视称呼这厮、那厮外,主要意思为互相,多见于早年白话小说,如厮打、厮杀、厮守、厮混等。


   “撕”是用手撕裂东西,泛指使事物分裂。如撕书、撕布、撕掉画稿、撕毁协定,还有绑票的匪徒勒索钱财未得逞把掳去的人质杀害,叫撕票。


   “嘶”,意为马叫,如嘶叫、人喊马嘶,亦指声音嘶哑,如嘶哑、声嘶力竭。


   “厮”只能作副词,表示互相;“嘶”可作动词,表示马叫;“撕”只能作动词,表示扯开。


  “滩”与“摊”


   “滩”与“摊”音同,字形也相像,但义不同,不能混淆。“滩”指河、海、湖边水深时淹没、水浅时露出的地方,泛指河、海、湖边比岸低的地方,如河滩、海滩、沙滩等;也指江河中水浅多石而水流急的地方,如险滩。而“摊”主要有四层意思:①摆开、铺平,如摊牌、摊场、把凉席摊在床上,把事情摊到桌面上等;②指设在路边的售货处,如地摊、菜摊、水果摊等;③分担,如分摊、摊派等;④指烹饪时把糊状食物倒在锅中摊平,如摊鸡蛋、摊薄饼等。这两个字的区别还在于:“摊”可以作为量词,而“滩”不作量词。“摊”作为量词时,用于指摊开的糊状物,如一摊血、一摊水、一摊稀泥、一摊污渍等。


  “详”与“祥”


   详”是形声字,从讠(言),羊声。它的本义是审察、审理,从而引申出现在跟“略”相对的含义:详细、说明、清楚,如详谈、详尽、详密、详明、详情、详悉、不厌其详、这本书的注释详略不一、这些人的生享年月不详等;稳重,如安详。


  “祥”也是形声字,从示,羊声。它的本义是指凶吉的预兆,预先显露出来的迹象。现在的“祥”也就是指吉利的意思,如吉祥、不祥、祥云、祥瑞、发祥地等。


  注意:没有安祥这个写法,安详不能写作安祥,翔实与详实可通用,提倡用翔实。


  形近字“佯”意思是假装、表面上。庠序是指古代的学校。


  “象”与“像” “相”


   象:①表示动物,如白象、象牙、象鼻山;②形状,样子,如现象、景象、气象、表象、意象、印象、迹象、惨象、病象、败象、万象更新。③仿效,摹拟,如象形文字、象声词、象征。


   “像”表示下述四种意思;①主要指比照人物制成的形象,如画像、铜像、佛像、肖像、头像、群像、遗像、虚像、绣像、实像、音像、录像等:②表示相似,如两人很相像、他像他父亲、这只猫画得不像:③表示如同,如天像要下雨了、工地上的灯火好像布满天空的星星:④表示比如,如瓜子的种类很多,像西瓜子、南瓜子、香瓜子等。


  相:①相貌,外貌,如长相,一幅可怜相。②物体的外观,如月相。③坐立的姿态,如坐要有坐相④观察事物的外表,判断其优劣,如伯乐相马。⑤辅助。⑥互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如实不相瞒,好言相劝等),亲自观看(如相亲)。


  相:主要指和人外貌有关的样子,如相貌、相片、相册、照相机、站有站相、福相、识相、众生相、穷形尽相、皮相之见、真相大白等。相还有辅助 帮助、互相 相互等意思,这和“像”的区分很明显。


  “须”与“


   “须”作为能愿动词,表示“一定要”的意思,要和动词组合表示意思,一般不单独用,主要掌握:表示人的意愿,如必须努力、必须解决、务须注意、须要坚持等;也表示对所从事活动必须知道的事项,如大会须知、考试须知、参观须知等。


   “需”则表示需要、需求的意思,可以单独使用,是动词义,如军需品、必需品、需要空气、需要粮食、需要知识、按需分配、从群众的需要出发等等。


   最易相混的是“须要”与“需要”,“必须”与“必需”。从意思和是否单用两方面很容易区分。“须要”是一定的意思,而“需要”则表示需求的意思,如教育儿童须要耐心,教育儿童需要时间,这样就分清了。“必须”有一定要的意思,通常用来修饰其他表示动作行为的词语,而“必需”则有一定得有的意思,后面多跟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可以单用,也可构成必需品等词。如学习必须刻苦钻研,学习必需合理安排时间。


  “意”与“义”


   意;1)意思;本意。2)心愿;愿望,民意。3)料想;出其不意。


   “义”和“意”音同意近,应注意区别字义。“义”主要表示公正的道理或行为;“意”主要表示内心的看法和想法。“意”“义”除了都能作名词外,“义”还可以作形容词,如义演、义父、义齿;而“意”则还可以作动词,如“意料”。


   “意”与“义”音同,义并不完全相同。“意”在表示心愿、愿望(中意、满意)和意料、料想(意外、出其不意)的意思时,不会与“义”混用。“义”在表示正义(道义、大义灭亲)、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演)和因抚养而成亲属(义父、义女)等意思时,也不会与“意”混用。


   但“意”常构成“意思”一词,“义”常构成“意义”一词,这时其意思差不多,容易混淆,必须加以辨析。


   用“意”构成的词语很多,所表达的意思也是多方面的,如“意表、意会、意见、意匠、意境、意念、意趣、意识、意图、意味、意向、意象、意译、意志、意蕴和词不达意、言不尽意、心慌意乱、心猿意马、情投意合等,这里只能用“意”,不能用“义”。


   用“义”构成的词语也不少,其表达的意思也是多方面的,如字义、词义、语义、广义、狭义、同义、反义、歧义、引申义、比喻义、言不及义、微言大义、义形于色、望文生义、顾名思义、义不容辞等,这里只能用“义”,不能用“意”。


  “阴”与“荫”


  “阴”(读yīn)的义项较多,其中有一层意思指不见阳光的地方为“阴”,如阴天、阴沉、阴暗、阴凉、阴森、树阴、绿阴、林阴道、绿树成阴等。向阳称"阳",背阳称"阴",这一方位概念历来都分得很清楚。树阴,自然就是指树木遮住阳光而形成的阴影处。把树阴写得最为形象的一句词是:"午阴嘉树清圆。"中午阳光直射,大树底下形成一圆圈的阴影,这里是很凉爽的,俗称"凉阴"或"阴头"。绿树成阴,表明树木的枝繁叶茂,这是夏天的景象。著名古诗或谚语里多用“阴”:"树阴照水爱晴柔""绿阴不减来时路""绿阴冉冉遍天涯""树头花落未成阴"""绿树阴浓夏日长""阴阴夏木啭黄鹂""绿杨阴里白沙堤""谁记窗前借绿阴""无心插柳柳成阴"等。


  而“荫”统读yìn,主要指:①(树木、青草)覆盖地面起庇荫作用,如陶渊明诗句"桑竹垂馀荫"、苏东坡诗句"长松得高荫"等,都是着眼于枝叶庇荫的意思;②“荫庇”,比喻尊长照顾着晚辈或祖宗保佑着子孙;③遮蔽,如荫蔽、荫翳。


  “鱼 与“渔”


   “鱼”与“渔”同音,义相近而又有区别,也是常常容易混淆的。


   鱼的本身、鱼吃的饵料及鱼制品等,均用“鱼”,如鱼饵、鱼白、鱼刺、鱼肚、鱼肝油等。另外,鱼雷、鱼雷艇、鱼贯入场、釜底游鱼、鱼龙混杂、鱼肉乡里等以鱼为喻体的词语,也用“鱼”。而人们捕鱼的活动、工具、场所及从业人员等,一般都用“渔”,如渔场、渔船、渔村、渔夫、渔港、渔歌、渔家、渔业等。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叫渔利。鱼具与渔具,鱼竿与渔竿,鱼网与渔网,鱼汛与渔汛可以通用,用首选词型(前者)为好。


  “园”与“圆”


   “园”与“圆”同音而义不相同,是不能混用的。书刊上这两个字常常用错,主要是该用“圆”的地方却用了“园”,如圆圈、园满、园润、园通、国珠笔、园舞曲、这个村庄方园三十里,这些“园”字都用错了,应用“圆”。


   要正确使用“园”与“圆”,首先要辨清这两个字的字义。“园”的使用范围较小,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指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地方,如菜园、果园、园艺、园圃,以及从事园艺工作的园丁;二是指供人游乐的场所,如公园、动物园、植物园等。“圆”的使用范围较广,主要有六:①圆周所包围的平面,如圆桌、圆柱、圆筒;②圆周的简称;③像球的形状,如滚圆、滴溜圆;④圆满、周全,如这事做得很圆、此话说得不圆;⑤使圆满、使周全,如圆场、圆谎、自圆其说;③货币单位,如一圆、银圆,也作元。


  “躁”与“燥”


   “躁”是表示人的性格、情绪等状态,侧重性情急,不冷静,如急躁、烦躁、暴躁、浮躁、不骄不躁、戒骄戒躁、稍安勿躁等。


   而“燥”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意思,其词义是指缺少水分,干、干热,如空气干燥、天气燥热、山高地燥、口干舌燥等。要区别这两个字可先从偏旁入手,火字旁,表示干燥;足字旁,表示急躁。


  错误举例:“烦躁”误作“烦燥”,“”误作“稍安勿燥”。


  “账”与“帐”


   “账”与“帐”这两个同音字,过去是通用的,用哪个都不能算错。为了使汉字规范化,《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1996年版)把“账”与“帐”分列条目,并将义项加以区别。“账”为贝宇旁,其义一是关于货币、货物出人的记载,如记账、查账;二是指账簿,如账本、账册、账单、账房:三是指债务,如欠账、还账、放账。“帐”为巾字旁,指用布、纱或绸做成的遮蔽用的东西,如蚊帐、营帐、帐篷、帐幕、青纱帐等。现在应该规范地使用这两个字,不能混用。


  “涨”与“胀”


   “涨”与“胀”音近,其义相近但又有区别,不能混淆。


   要正确使用“涨”与“胀”这两个字,关键在于辨清两字的字义。


   “涨”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是指固体吸收水分后体积增大,如豆子泡涨了;二是指头部充血,如脸涨得通红;三是指状态的增长,表示多出、超出的意思,如上涨、涨价、涨潮、暴涨等,这个意思念zh?ng。而“胀”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膨胀,如热胀冷缩:二是指人体内部受压而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如肿胀、胃胀、肚子发胀、头昏脑胀等。


  “诊”与“疹”


   “诊”与“疹”这两个同音字,义不同,不能混用。“诊”表示医生对患者诊察、诊断的意思,如诊疗、诊脉、诊视、诊治、出诊、门诊、会诊等。而“疹”表示病人皮肤上起的很多小疙瘩,如丘疹、疱疹、麻疹等。这两个字字义完全不同,是不能通用的。


  “震”与“振”


   “震”与“振”音同,义相近但又有区别,有时不易辨别,容易混淆。比如:震动与振动、震荡与振荡,意思有何不同,怎样区别?又如,震耳欲聋与振聋发聩,其中的“震”与“振”,为什么不能互换?


   “震”本意指打雷使万物震动,现在义一般指震动,如震动、震荡、震波、震感、震级、震撼、震源、震中、震耳欲聋、震古烁今、威震四方等。“振”本意为用手抖动或挥动别的东西(如振臂、振翅、振笔疾书),引申为“奋起”(振奋、振作、振兴、振振有词),也有振动的意思(如振动、振荡、振幅、共振、谐振、振聋发聩等)。表示“动”这个意思易混,这两个字的区别是:震动指颤动、使颤动,如大地震动、房屋震动了一下、春雷震动了山谷等;振动则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往复运动。震荡有动荡的意思,如社会震荡、回声震荡;而振荡,除有振动的意思外,还指电流作周期性变化。“震耳欲聋”是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而“振聋发聩”则是说文字言论等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两者是有区别的。


  “支”与“枝” “只”


   “支”与“枝”同音,义相近又有区别,书刊上常常混淆。


   “支”作支撑、伸出、分支、地支等意思时,不会与“枝”混淆。“枝”作枝条的意思时,也不会与“支”混淆。但这两个字作为量词时就可能混淆,容易用错。“支”作为量词,大致有四种用法:①用于队伍等,如一支军队、一支游行队伍;②用于歌曲、乐曲,如一支乐曲、一支山歌;③用于电灯的光度,如25支光的灯泡;④用于纱线的粗细程度,如川 支(纱)等。“枝”作为量词用于杆状的东西,如一枝枪、一枝钢笔、一枝香烟、一枝蜡烛等。带枝的花朵也用“枝”,如一枝玫瑰花。


   “只”和“支”作量词时二者读音一样。前者多用于动物、某些器具或成对的东西的一个,后者多用于条形事物、歌曲等。如两只鸭、三只皮箱、五只船、一只眼睛、40只灯泡;一支队伍、两支毛笔、一支歌等。


  

  “至”与“致”


   “至”与“致”,音同义却不同,不能混用,是书刊上常常容易混淆的同音字。


   “至”有三层意思:①表示“到”的意思,如至今、至此、自始至终、至死不渝、无微不至、兴之所至等;②表示“最”和“极”的意思,如至多、至迟、至上、至理、至德、至高无上、欢迎之至等:③表示达到某种程度,如甚至于、以至于、不至于等。


   “致”则有五层意思:①表示给予,如致函、致电、致谢、致敬、致辞等;②表示集中于某一方面,如致力、致使、专心致志、学以致用等;③表示招致的意思,如致病、致残、致命等;④表示以致的意思,如以致使人误会;⑸情趣,如兴致、曲折有致、闲情逸致。


   由上可以看出“至”和“致”两字意思不同,常被混淆主要是因为字义未辨清。如“以至”与“以致”在书刊上常被混用。“以至”作为连词,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和发展,如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或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一般结果。“以致”作为连词,也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上下文的因果关系,多指不好的结果,如由于事先没有充分调查,以致作出错误结论。两个词有明显区别。


  比较“截止”与“截至”:“截止”,意为“(到一定期限)停止”。如“名在昨天已经截止”。“ 截止”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截至”,意为“截止到(某个时候)”。如“名时间截至本月底止”。


  错误举例:“论文寄送时间截至9月底”误作“论文寄送时间截止9月底”。


  

   “坐”与“座”


   “坐”与“座”同音,但义有区别,不能混淆。有时书刊上常会用错,如“这幢大楼座北朝南”“他的家座落在钱塘江畔”,这里“座”字错了,应用“坐”。


   要正确使用“坐”与“座”,关键在于辨清这两个字的字义。


   通常“坐”的字义有五:①人坐到椅子或其他物体上,如请坐、坐等、坐待、坐下来谈、坐冷板凳、席地而坐、正襟危坐等;②乘、搭,如坐船、坐火车、坐飞机等;③房屋的位置朝向,如坐落、坐北朝南等;④把锅、壶放在炉于上,如坐一壶水、快把锅坐上;⑤指定罪,如连坐、反坐等;⑥物体下沉或后移,如这座塔往下坐了半尺多、无坐力炮。多用作动词。


   “座”的词义有四:①座位,如找座、就座、座右铭、、高朋满座、座无虚席;②放在器物下垫着的东西,如茶碗座、石碑座;③星座,如大熊星座:④量词,如一座山、一座水库、一座座房屋。多用为名词。


  错误举例:“坐落”误作“座落”,“坐向”误作“座向”,“入座”误作“入坐”,“座右铭”误作“坐右铭”。


  

   作 做


   作:1)起,奋起;兴风作浪、振作精神。2)举行,进行;作告、做手术。3)写东西;作文,著作。4)装出;装模作样。5)当作;认贼作父。


  做:1)制作;做衣服,做家具。2)写东西;做文章、诗。3)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做工、做梦。4)充当;做教师


  表示动作行为意义的“作”“做”的大致区别是:


  抽象意义词语、书面词语特别是成语多写作“作”,如作文、作对、作罢、作废、作怪、作乱、作战、作弊、作恶、恶作剧、作告、作比较、作变动、作调查、作处理、作了规定、作了告、作出努力、作奸犯科、矫揉造作、装模作样、认贼作父、作客他乡、作为一个领导干部等;


  “做”用于表示具体行为的范围,具体东西的制造用“做”,多用于口语色彩,如做鬼、做媒、做梦、做饭、做手势、做桌子、做衣服、做工程、做功课、做家务、做贼心虚等。此外,与后面带“作”的词语搭配,一般用“做”,而不再用“作”。例如:做梦、做派、做事、做东、做作、做作业、做亲家、做人情、做功课、做生意、做动作、做工作、做作文、做学问等。


  这两个词口语和书面语的使用情况与“作”出于文言,起源很早,而“做”出于北方白话,起源很晚有关。即使是一些后起的词语,如果具有书面语色彩,也多用“作”而不用“做”。


  作贡献和做贡献这两种用法,目前并行于各种文字场合,但国家语委的汉语规范化专家们倾向于推荐使用做贡献,原因是贡献是具体的东西。


  错误举例:“做练习”误作“作练习”,“作出努力”误作“做出努力”,“作弊”误作“做弊”,“作序”误作“做序”,“到某家做客”误作“作客”。


  气与汽


  气:主要义项有:气体;自然界的冷热阴晴变化,如秋高气爽;人的精神状态,如朝气蓬勃;生气,发怒,如他气得浑身发抖;中医指某种病象,如湿气。


  凡与自然状态下的各种气体有关的词语,一般用“气”。如气体、暖气、水蒸气、天然气、燃气灶、煤气灶等。


  凡与非自然状态下的各种气体有关的词语,一般用“汽”。如汽灯、汽笛、汽缸、汽化、汽水、汽暖、汽船,汽艇、蒸汽、蒸汽机。有两意①由液体或某些固体变成的气体,如液体变成气体叫汽化,不能写作气化。②特指水蒸气驱动的机器。


   把煤气压缩成液体,称液化气;汽水汽酒却用汽这几种情形,不很合字的本义,但因为人们使用中约定俗成而定型。


  “备”与“倍”


  “备”,意为“完全;都”。如关怀备至、备尝艰辛、备受优待、备受欢迎、备受青睐等。备的动词义准备、具备、防备等和倍的意思区分很明显。


  “倍”,意为“更加、格外、加倍”。如“信心倍增”“每逢佳节倍思亲”“老朋友相见倍感亲切”“事半功倍”“倍加珍惜”。


  倍受与备受的侧重点不同,倍指加倍,备指完全。应根据意思合理使用。


  错误举例:“关怀备至”误作“关怀倍至”,“ 备尝艰辛”误作“倍尝艰辛”,“ 倍感亲切”误作“备感亲切”。


  “症”与“征”


  “症”,意为“因生病而出现的异常状态”,用于症状、并发症。如:“炎症” “急症”“疑难杂症”。


  “征”,意为“表露出来的迹象;现象”,用于综合征、征象、体征、指征。如“考前焦虑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


  “形”和“型”


  “形”的本义指形体形象(如形迹可疑、形影不离),也可指“形状;样子”(如奇形怪状、四方形、原形毕露、地形、形似),还可指表现显露(如喜形于色)、对照(如相形见绌)。


  “型”型的本义是指铸造器物的模子,引申出式样类型楷模法式的意思,意为“规格、种类”。如“巨型”“轻型”“微型”“血型”“类型”“型号”“流线型”“写作原型”(特指文艺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


   错误举例:“字形”误作“字型”,“复合型”误作“复合形”。


  形声字举例30个推荐搜索词:

  

  1.形声字举例30个五年级

  

  2.形声字举例30个甲骨文

  

  3.象形字举例30个

  

本文标题:形声字举例3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