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冲的准确位置图推荐文章1:养肝不花钱!常按4穴,肝气顺了、睡眠香了,湿气也悄悄溜走

  近来天气阴晴不定,气温也在高低温间反复横跳。


  就在这乍暖还寒之际,很多人吃不香、睡不着,胸口闷闷的,心情也没来由得有些沉重,整个人状态不在线,这是咋回事?


  实际上,这和肝气不顺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喜调达而恶抑郁。若肝气不畅、情绪抑郁,皆可引起肝郁气滞,进而影响气血的运行,人体就容易出现失眠、消化不良、胸闷等症状。


  这时,只要把把肝气理顺了,那以上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具体该那怎么办呢?其实按一按以下穴位就能达成。


  随手按按这4穴,疏肝理气、助眠祛湿


  1、太冲穴


  取穴:沿着第1、2趾间向足背上摸寻到有凹陷(约2横指宽)处即是。


  操作:用大拇指同时掐揉左右脚的太冲穴,使之有酸胀感或胀痛感,持续3~5分钟,早、中、晚各1次。


  按摩太冲穴,能调动肝经的元气,恢复肝脏功能,起到疏肝理气的作用,从而有利于舒缓情绪,并缓解伴随情绪不佳而来的胸胁胀闷感。


  此外,太冲穴还可平肝熄风,能缓解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常见的头晕头痛、急躁易怒等症状。


  2、大敦穴


  取穴:大敦穴在脚拇趾靠第二脚趾那一侧甲根边缘约2毫米处。


  操作:按压大敦穴,直至感到有酸胀感即可。


  大敦穴是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肝经从大敦穴处开始,巡行到生殖器、肝、脑、眼等部位。


  因此,按揉大敦穴不但能疏肝理气,激发人体少阳之气,以达到清肝明目之效,还能缓解因肝火旺盛而引起的目眩、腹痛、肌肋痛。


  3、肝俞穴


  取穴:采用正坐姿势,从低头时最高隆起处那块骨头算起,第九个突起下方左右各两横指宽的位置就是肝俞穴。


  操作:捶打或按揉此处,可直接刺激肝俞穴。


  捶打时,要快慢适中、刚柔相济,力度以能使身体振动而不感到疼痛为宜。每天捶打2次,每次5分钟为宜。


  肝俞穴有疏肝理气、养肝明目的作用,捶打刺激它,可改善失眠、焦虑、神经衰弱、胸闷、肋间神经痛、呕吐、腹泻等症状。


  此外,刺激肝俞穴还能促进肝胆的湿气排出。


  4、三阴交穴


  取穴: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即除拇指外其余四个手指并起来的宽度)、胫骨后方凹陷处。


  操作:按揉或轻轻敲打三阴交,有条件的话,还可以拿艾条灸一下。


  三阴交穴是十总穴之一,可以调理脏腑阴阳气血,通过调补肝肾、健脾养血、滋阴安神,维持经络通畅,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


  按揉三阴交穴,也有疏肝的作用。压力大或生气时,按揉此穴,有助于放松情绪、活血化瘀。


  对于女性朋友来说,在月经快来或痛经发作时,坚持按摩三阴交,有明显改善痛经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三阴交穴还是脾经所经过的穴位。


  脾最大的功能之一,是能够把人体的水湿浊毒运化出去。因此,常按此穴还有祛湿之效。


  当然,三阴交穴对男性也是好处多多,比如疏肝、健脾、补肾及助眠等作用。


  :中国家庭医生


  太冲的准确位置图推荐文章2:想要病好得快,先把肝调好,教你2个穴位,调肝理气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分享2个穴位,能够疏肝理气,中医说,百病生于肝。中医中的肝,不只是解剖血上的肝脏,还有肝的生理功能,以及表现在身体外的征象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就提到了这种理论:肝生病会传给脾,脾再传给肾,肾传给心,心再传给肺,肺再传回肝。其实这就是一个五行相克的规律,五行木火土金水对应五脏肝心脾肺肾,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当肺再传回肝的时候一般都比较严重了,你想想,邪气把我们的五脏都过了一边,没一个好的了。


  所以这也是中医治病的整体思路,不把每个脏腑的疾病看成一个单一的疾病来处理,这也就是张仲景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体现的就是中医的整体思路,和未病先防的理论。


  而且五脏中的每一个都可以被肝影响的同时,六腑也会被影响,为什么呢?因为脏腑都有对应的表里关系,比如肝和胆相表里,心和小肠相表里,脾和胃,肺和大肠,肾和膀胱,所以肝有病的时候,胆也有病,影响到脾的时候,胃也有病,再依次传递,其他的脏腑也是一样。


  所以,所有疾病的大龙头,就是肝。


  尤其是刚有肝病的时候,就会有脾胃不好的症状,比如消化不好,不喜欢吃油腻的,但是吃补养脾胃的药,又反反复复,没什么明显的效果,这个时候就应该从调肝入手了,因为疾病的根本还是在肝。


  肝经上最重要的两个穴位,就是期门穴和太冲穴。


  期门穴其实很好找,就在乳头正下方两寸,第6肋间隙里,相信肝不好的朋友就会发现这里按着有酸胀感。


  太冲穴在我们的脚背上,第1跖骨间隙的凹陷中,按起来也会有酸胀感


  这两个穴位算上左对称,一共有4个,我们可以每天早上醒来,用大拇指揉一揉,最好是有一点点酸痛的感觉,这在中医上叫做得气,揉2分钟,可以起到调畅气机,舒畅情志的作用,或者泡脚的时候多用热水泡一泡太冲穴,也可以起到疏肝理气,补气养血,调畅情志的作用,没病的时候可以做到未病先防,生病的时候就是一个整体治疗的理念。


  你学会了吗?欢迎在我下方的评论区留言,也可以点赞转发给身边有需要的人。


  太冲的准确位置图推荐文章3:国医大师吕景山对穴:清热解毒消肿类 归来—太冲

  【单穴功用】


  归来,又名溪谷、溪穴。在下腹部,当脐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为足阳明胃经腧穴。穴居天枢穴下4寸,中极穴旁开2寸处。既可纳气归元(归根),又可治气分病(男子囊缩,女子阴挺),而使其复原,故名归来。本穴具有疏调下焦气机、行气止痛、暖宫散寒、升阳举陷之功。用于治疗腹痛、疝气、睾丸肿痛、经闭、阴挺、带下、阴冷肿痛。


  太冲,又名大冲。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为足厥阴肝经腧穴,乃本经脉气所注,既是本经"原"穴,又是输土穴。太,大也;冲,通道也。比喻本穴为肝经通道所在,也是元(原)气所居之处,故名太冲。本穴具有舒肝理气、活血通络、清降肝阳、镇肝息风、清利下焦湿热之功。用于治疗胸胁支满、疼痛、呕逆食少、眩晕头痛、头重脚轻、烦躁失眠、惊风抽搐、癫痫、目赤肿痛、崩漏、疝气、遗溺、小便不通、内踝前缘痛。


  【伍用功能】


  归来位于下焦,有调理气机、纳气归元、行气止痛、温经散寒、升阳举陷之功;


  太冲处于足拇趾本节后,能疏肝理气、活血通络、平肝潜阳、镇肝息风、清利湿热。


  归来以升清为主;太冲以清降为要。归来突出一个"补"字;太冲侧重一个"泻"字。二穴伍用,一升一降,一补一泻,相互制约,相互为用,升阳举陷,清热利湿,消肿止痛之功益彰。


  【主治】


  1.睾丸肿痛。


  2.阴挺(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


  3.小肠气痛,疝气诸症。


  【操作法】


  归来:仰卧,先取耻骨联合上缘凹陷处的曲骨穴,于其旁开2寸,再向上1寸处是穴。直刺0.5~1寸,向前阴方向斜刺1~2寸。


  太冲:正坐垂足,于足背第1、2跖骨之间,跖骨底接合部前方凹陷处,当 长伸肌腱外缘处取穴。直刺0.5~1寸。


  【经验】


  归来—太冲伍用,为吕老之经验,善治前阴之病证。归来多取向前阴方向斜刺,针感若向前阴部放散,甚至有收缩感者,其效更著。吕老曾治一中年妇女,罹患阴挺(子宫脱垂)1年余,自觉气短乏力,小腹坠胀,站立尤甚,卧之减轻,腰膝酸软,面色恍白,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脉症合参,证属肾气不足,中气下陷。治宜补气升提,培补肝肾。处方:归来、太冲、太溪,针刺用补法,留针20分钟。治疗经过:先针刺归来,向前阴方向沿皮斜刺,当前阴部位有收缩、升提感时,立刻滞针守气,在得气的基础上,施以补法,太溪、太冲均直刺0.3~0.5寸,针刺用补法。前后治疗10次,二度子宫脱垂,竟能痊愈,随访1年,亦未见复发。


  太冲的准确位置图推荐文章4:肝好人不老!没事按按3大“疏肝穴”,去肝火、理肝气,整个人都舒服

  虽说秋天早就来了,但气温仍居高不下。


  深受“秋老虎”折磨的大家,吃不香睡不好,时不时胸口还像压了块石头般,总觉得闷闷的,情绪也相当低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是肝气不顺的表现。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喜调达而恶抑郁。若肝气不舒畅、情绪抑郁,皆可以引起肝郁气滞,进而影响气血的运行,人体就容易出现失眠、消化不良、胸闷等症状。


  图源:壹图网


  因此,肝气的通畅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想要疏肝理气,我们该怎么办呢?


  很简单,我们可以常按揉这3大“疏肝穴”——


  按揉“疏肝穴”,去肝火、理肝气!


  1、肝俞穴


  经常捶打肝俞穴,能够促使气血流通、调节脏腑,可达到疏肝理气、养肝明目的作用。


  此外,刺激肝俞穴还能促进肝胆的湿气排出。


  取穴:位于背部脊椎旁边,第九胸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图源:家医自制


  操作方法:捶打或按揉此处,可直接刺激肝俞穴。


  捶打时,要快慢适中、刚柔相济,力度以能使身体振动而不感到疼痛为宜。每天捶打2次,每次3~5分钟为宜。


  2、太冲穴


  太冲穴作为养肝要穴之一,经常揉按,能起到疏肝理气、平肝熄风的作用,还有利于舒缓不良情绪,并缓解伴随情绪不佳而来的胸胁胀闷感。


  此外,太冲穴还可平肝熄风,能缓解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常见的头晕头痛、急躁易怒等症状。


  取穴:在第一、二足趾间,向足背的方向摸寻约2横指宽度,按压有凹陷感处即是。


  图源:家医自制


  操作方法:用双手同时揉按左右脚的太冲穴,力度以能感受到酸胀感或胀痛感为宜。每次持续3~5分钟,早、中、晚各1次。


  3、大敦穴


  大敦穴是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肝经从大敦穴处开始,巡行到生殖器、肝、脑、眼等部位。


  因此,按揉大敦穴不但能疏肝理气,激发人体少阳之气,以达到清肝明目之效,还能缓解因肝火旺盛而引起的目眩、腹痛、肌肋痛。


  取穴:在脚拇趾靠第二脚趾那一侧甲根边缘约2毫米处。


  图源:家医自制


  操作方法:按压大敦穴,直至感到有酸胀感即可。


  除了按揉穴位外,大家在日常还可做做以下几件小事~


  做好2件“养肝事”,整个人都舒畅


  1、保持心情舒畅


  如前文所言,“肝喜调达而恶抑郁”,心情阴郁、急躁易怒或引发肝脏气血瘀滞不畅。


  反之,心情舒畅、心态平和,则有利于肝气正常升发和调节。


  而万物萧条的秋天,更易滋生“悲秋”情绪,因此,许多人会出现情绪失落、焦虑、悲观的抑郁情绪,这就不利于肝气疏发。


  想要疏肝理气,大家可以趁着天气好,约上三五好友登高望远,换个好心情。


  同时,保持乐观开朗豁达的情绪,以使肝气顺达,从而起到养生防病的作用。


  对于肝病病人来说,更应随时保持心情舒畅,过喜、过怒等异常情志刺激都会损伤肝脏,严重可能会加重病症。


  图源:壹图网


  2、多练“嘘”字功


  想要达到疏肝明目的作用,大家可以坚持练“嘘”字功。


  练习时音调要柔细匀长,使气呼尽,“嘘”后调息时要闭目凝神,尤其是肝病病人。


  做法:两脚自然分开站立,采用腹式呼吸,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吸气时两唇轻合,舌抵上颚;呼气时收腹、提肛,同时发出“嘘”音,并尽力瞪目。


  (养生每日推送)


  太冲的准确位置图推荐文章5:脚上有个“出气筒”,每天按揉3分钟,可疏肝解郁,理气调血

  山西省中医院肿瘤四科 张雯


  现代压力越来越大的社会环境,让人们越来越爱发脾气。


  夫妻之间,婆媳之间,甚至同事之间因为一点小事都会大动干戈。


  而据研究表明,人的很多病其实都是气出来的。不论是发脾气还是生闷气都是不可取的。


  然而很多人嘴上说着“凡事不生气”,但是等到真的生成大病以后才追悔莫及!


  既然不能避免生气,那我们一定要知道怎么缓解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有时候,爱生气其实就是肝气不舒。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宫”,主怒。在生气发怒的时候,体内能量往往走的是肝经的路线。因此,人在生气发怒时,肝也多少会受到影响。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个


  免费的解药


  你知道在哪里吗?


  如果你常常与人吵架,爱发脾气,请一定要记住这个穴位,它就是人体的“出气筒”。


  这个穴位就是“太冲穴”。


  “太冲穴”归属足厥阴肝经,为足厥阴肝经之腧穴,在五行中属土,具有疏肝解郁、潜阳息风、理气调血的作用。


  它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每次用大拇指指腹按揉3分钟左右,反复2-3次,以产生酸胀感为宜。


  经常按压太冲穴可以把人体的郁结最大限度的排出去。


  如果你刚刚生气不能缓解,可以坐下来按揉太冲穴3分钟,就会感觉心情瞬间舒畅。


  既然不能控制自己生气,请一定要记住这个免费的“出气筒”。


  偷偷告诉大家,太冲穴对高血压患者也有很好的效果哦!


  太冲的准确位置图推荐搜索词:

  

  1.太冲的准确位置图片

  

  2.太冲的准确位置图作用功效

  

  3.太冲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按摩方法

  

本文标题:太冲的准确位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