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司是哪个国家的
寿司是哪个国家的推荐文章1:那些从日本走向世界的时尚元素,你穿过多少?
记者|李子慧
不同于法国的优雅浪漫、意大利的奢侈高贵,最亚洲最大众的消费人群来说,几乎没人能拒绝得了日本时尚。
从山本耀司到三宅一生,再到把街头概念店玩的风生水起的川久保玲,这些日本的设计大师在全球市场中为自己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粉丝群体,但是除了这些为时尚达人们所知的设计师品牌外,日本也用自己独特的文化深深地影响着普罗大众对于亚洲时尚的看法。
这种影响不需要你亲自穿着和服漫步于京都的红叶之下,也不需要你高举原宿暗黑大旗穿梭于东京街头,只要你留心四周,或多或少都会发现一些源于日本或者在日本发扬光大的时尚痕迹。
而这些痕迹如今也并不仅存在于日本时尚界,它们从日本出发日本,再次远渡重洋,成功成为世界时尚元素的一员。如果你不相信,来看看下面这五种时尚元素,或许你能在你的衣橱里有新的发现。
褶皱几乎在所有国家,你都能找到一些热爱褶皱的设计师,但严格的来说,褶皱这种时尚元素很难有起源的鉴定。根据网上流传的很广的一种说法,最初的褶皱常见于百褶裙,起源于中国苗族的一段民间传说,但该说法尚未被证实。
尽管如此,褶皱与日本还是有着颇深的渊源。在日本,不仅是褶皱的设计有所不同,服装褶边的数量也会有不同的区分。
比如说,诞生于1989年的褶皱设计,就让日本设计师三宅一生这个名字得以迅速地传播,他当时推出的 “我要褶皱”系列,服装的面料从一根丝线开始制作,采用一种特殊的“产品褶皱”工艺加工,赋予服装一种浑然天成的褶皱效果。
对褶皱的喜爱也让他后来开启了Pleats Please(三宅褶皱)的副线品牌。该品牌在1993年成立之初只是为了旅行的轻便,但包装设计大师佐藤卓的参与使pleats please看起来更像是一碟刺身寿司。
再后来,这种褶皱不再局限于颈部或袖子,无论是裤子、裙子还是衬衫,从头到脚,数量巨大,任何地方都可以有褶皱存在。
中国年轻设计师Calvin Luo在其2018 春夏系列中,就通过出现在衣服上的荷叶边、钟形袖以及褶皱处理来体现服装的流动性;纽约小众服装品牌Petersyn钟情于在袖边和抹胸领口添加褶皱来增加服装的女性化;Mulberry则在其2018秋冬系列中用过度饱和的色彩与抽褶进行结合,创造了一种奇妙的服装观感。
动漫2019年秋冬纽约时装周曾迎来一位不速之客——皮卡丘。这个来自于日本动漫《精灵宝可梦》中的卡通人物被印在了设计师品牌Jeremy Scott的服装上。
尽管在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服装设计师开始大胆的使用海绵宝宝、美少女战士、百变小樱等动漫IP来设计服装以及周边产品,但提起动漫没人能忽视掉日本。
可以说动漫在日本文化中的影响是巨大的,即使你在中国的街头也会有同样的感觉——把头发染成不同颜色的年轻的男女,穿着短裙或宽松的校服,打开带着动漫人物手机壳的手机再给自己换上一张某动漫人物的卡通头像。
将动漫人物融入服装设计,是如今全世界设计师都在做的尝试。香港潮牌CHOCOOLATE在2017年就曾为庆祝《美少女战士》25周年推出以粉蓝、粉红,粉紫等少女色调搭配美少女战士的插图的联名设计;日本潮流品牌Bape更是动漫联名大户,跟它联名的动漫人物包括《名侦探柯南》、《小黄人》、《火影忍者》、《铁臂阿童木》以及联名界的老玩家《海绵宝宝》;除此之外,优衣库旗下的UT系列更是专门主打动漫联名,尤其是去年与动漫杂志Jump的联名系列,更是使其店铺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水手服当日本经典动漫的《美少女战士》动画上映时,没人能想象它会对日本街头时尚产生什么影响。但是后来,随着流行音乐和电影行业,尤其针对年轻女孩的时尚行业的发展,动画中美少女们所穿着的水手服被时尚行业强化成了一种趋势。
尽管这种服装最早起源于英国海军,但随着日本民众把水手服作为校服的一种大量应用,导致每每提起水手服,日本的女高中生形象总会跃然纸上。发展到后来,水手服时尚在日本当地就有了专门的名称“kogal”,一般会与日本学生日常穿的校服作区分。在最经典的形象里,“kogal”需要一条格子短裙,一双宽松的袜子,一件又长又宽松的毛衣以及丝带,而在后来设计师们的灵感中,蓝色条纹、迷你百褶裙以及衬衫与宽大毛衣的结合都被视为水手服形象的一种延伸。
最经典的莫过于2018年Chanel把邮轮“开”进巴黎大皇宫的时候,这场深蓝色的海军风设计用水手服的元素营造出了一个更高级的视觉效果。
视觉系如果你对日本的流行音乐历史有过了解,那你可能会知道视觉系。
它的灵感来自21世纪初席卷日本的摇滚和朋克运动,包括锐利而多彩的外表、尖尖的头发以及超华丽的服装。不少人眼里,视觉系绝对是非主流文化的一种,他们把这种文化衍生出的时尚称之为“大胆的潮流”,但时至今日,在日本的原宿街头,它都是非常受欢迎的一种。
不同于其它在日本文化中发扬光大的时尚元素,你很难用某一固定的设计去框定什么才是视觉系时尚,但你或许也可以从Gazette以及Versailles等日本知名的视觉系乐队中找到答案,这些乐队不仅非常擅长自己的工作,而且还以独特的时尚感闻名。
洛丽塔洛丽塔是真正流行的时尚亚文化的一部分,其灵感来自爱德华时代和维多利亚时代的服装风格。同时这也是一个宽泛的术语,它包括三种风格:哥特式、甜蜜式以及古典式。
实际上,洛丽塔最初是封闭狭隘的日本社会的产物,它强调必须坚持社会规定的性别角色。然而,在今天,它在很大程度上被理解为一种娱乐性的时尚趋势以及一种在公众中吸引关注的手段。当洛丽塔从西方流传到了日本,日本人将其当成天真可爱少女的代名词,统一将14岁以下的女孩称为“洛丽塔代”,而如今这种时尚风格随着cosplay的文化早已重新回到世界时尚大潮之中。
尽管如今的设计师很少再做传统洛丽塔服装中繁琐复杂的样式,但一些绑带、碎花以及蓬蓬裙的设计依然经常出现在各大秀场上。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日本的洛丽塔时尚与作家Vladimir Nabokov所写的著名小说《洛丽塔》毫无关系,后者叙述了一个中年男子与一个未成年少女的恋爱故事,前者则源于日本的川井文化。
想读到更多不一样的时尚新闻,可以试试关注微信公众号“穿T恤的女魔头(ID:teedevil2018)”:
寿司是哪个国家的推荐文章2:日本是“寿司国”,美国是“汉堡国”,中国是什么?网友:听好了
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然而无论在哪个国家的文化当中,饮食文化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在经济的发展,在我们国内,出现了许多外国的美食。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各种酒店,这些外国的美食都随处可见。
虽然国外的美食在我们国家出现很多,但是还是有很多让我们难以接受。不过,当我们看到这些美食的时候,就会想到它们是属于哪个国家的,而这个时候,这些美食反而成为了它们国家的标志性事物。
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聊一聊外国的标志性美食,日本是“寿司国”,美国是“汉堡国”,那中国是什么?网友:别吵,听好了!
日本—“寿司国”
日本的文化和我们中国的文化很相似,但是在饮食方面,日本人除了喜欢吃生鱼片和拉面之外,寿司也是他们平时生活中最常见到的食物之一。
在日本,寿司的历史很久远,许多外国的游客来到日本以后,都会被他们的寿司所吸引,因为日本的寿司在全世界是很有名气的。所以有许多吃货会把日本叫做“寿司国”。你们觉得呢?
韩国—“泡菜国”
在韩国人的心目中,认为泡菜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无论早、中、晚,泡菜都是必备的。在去年的冬天,韩国的泡菜价格大幅度增长,这是因为他们国内白菜和萝卜产量减少的原因所导致的。即便是这样,也阻挡不了韩国人对于泡菜的热爱,可以说韩国人吃泡菜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
随着经济的发展,韩国的泡菜也陆续出现在了我们的餐桌上面,其实我们国家也有泡菜,而且还十分的美味,但是我们习惯称之为酸菜。只不过我们国家美食众多,没有像韩国那么热爱罢了。因此,韩国也被吃货界称之为“泡菜国”。是不是很有道理呢?
美国—“汉堡国”
众所周知,美国人十分喜欢吃快餐,也因此诞生了许多快餐行业的巨头。比如说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汉堡王等。这些快餐行业全部来自于美国。
正是这个原因,美国被人们亲切地称之为“汉堡国”,也有人把美国叫做“肥宅国”。因为薯条、汉堡等快餐的热量很高,所以很多美国人都会出现肥胖的症状。你们觉得呢?
中国—“美食大国”
说完了其它国家,那么中国被别人称为什么呢?有网友说到:别吵,听好了!
我们国家的美食文化丰富多彩,已经不能用以前“南方人吃米,北方人吃面”的理论来概括了。在老外的眼中,水饺成了他们最喜欢的美食,许多国家的餐馆里面,也能够看到水饺的身影,所以有许多老外把中国称之为“水饺国”。
可是,我们国家的美食不是单单一个水饺就能够概括的,比如说火锅,火锅早已经走出国门,名扬四海了。难道还得叫做“火锅国”吗?
其实,我们国家的美食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的饮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底蕴非常丰厚。我们国家有享誉世界的八大菜系,宫廷菜等等,而且各地还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小吃和特色美食,简直是数不胜数。
所以并不是一两种食物能够概括中国是个什么国的。如果真要说,那可以说中国是“美食大国”,这也是小编心里的想法,我想广大吃货们肯定会认同的吧!
寿司是哪个国家的推荐文章3:寿司最初的样子,直接把我劝退了
说到寿司,萦绕在我们脑海里最不解的问题或许是:“寿司为什么那么贵?”我们习以为常会认为日料都很精致,换句话说就是分量小且贵。
我们像是囫囵吞枣的食客,一口生鱼片加米饭下肚,既不饱腹也不满足。但为什么这么一口生鱼饭,会成为最能代表日本的美食,也是世界上影响范围较广的日本料理之一?
△我们对寿司的印象通常是又贵又小。/unsplash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老艺术家了解了寿司的过去,才发现当中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趣味冷知识——最原始的寿司,居然用的是腌鱼而不是生海鲜,据说寿司的发明还跟中国的稻田文化息息相关,到底有什么渊源?
01
最早的寿司
原来不是用生海鲜
我们常以为的寿司,都是躺在冷冰冰的冰柜里,或者现做现吃,它是新鲜的,而且逾时不候的。寿司的味道极大程度取决于生鱼片的新鲜程度,放久了味道肯定不好。
但你有没有想过,其实最早的寿司,原来还是用来储存鱼肉的一种手段,是将鱼和米一起做乳酸发酵的食品,用的不是生海鲜,而是腌制好几年的淡水鱼?
△寿司原来长这样。/wiki
事实上,我们早就能从寿司的名字演变上看出些端倪来,关于日本寿司最早的记载是718年的《养老律令》中的“雑鮨五斗”,到了第九和第十世纪,“鮨”和“鮓”都发“すし sushi”的音,“su”在日语里有醋之意,从词义上看,寿司最开始应该是跟酸味的腌鱼有关的食物。
在中国辞典《尔雅·释器》中也有这个字的相关记载——“肉谓之羹,鱼谓之鮨。”肉酱叫“羹”,而搅碎熬熟的鱼肉酱叫“鮨”。
当时湄公河两岸水稻田养鱼的技艺,以及朝鲜的种稻技艺传入日本,解决了日本人的温饱问题,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来了:鱼多了,吃不完怎么办?于是早期人类为了保存食物,延长鱼肉的保质期,采用的办法也非常纯天然——稻米发酵腌制法。
日本寿司的雏形,就是一种原始发酵寿司。这种传统古法就是用盐巴和稻米来保存季节性捕获的淡水鱼,让米饭在乳酸菌的作用下自然发酵,再将鱼腌制后包裹在里面,在米饭中发酵便可以防止鱼肉腐败变质。
当时,米饭只是用来发酵的方式,他们只吃发酵后的鱼肉,而将米饭丢弃。
△用米包裹淡水鱼的做法。/unsplash
据说在寿司出现之前,东南亚地区的人早有将鱼和米饭放在一起发酵的食物。无独有偶,要是了解过贵州侗族村落的习俗,会发现他们其实也有跟古老寿司的做法异曲同工之妙的技艺——腌鱼。
贵州侗族人在水稻成熟时,会放掉稻田里的水,捕捉留在里面的田鱼,用盐腌过一段时间后,再用煮熟的米饭作为发酵物,不同的地方在于,后来辣椒传入中国,侗族人就在米饭中混入磨碎的辣椒、姜葱蒜等香料。
△贵州侗族腌鱼做法也有点类似。
这种“饭稻羹鱼”的习俗,据史料记载,是广泛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南亚地区稻作民族的传统饮食模式,只是这些生活方式,也由后来东渡的一部分稻作民族传到了日本。
如今这种古早制作方法发酵的寿司,在日本很难见到了。但如今的和歌山县和滋贺县还保留着这种古法制作。
滋贺县西北部的小镇高岛,还有一个叫“北村家族“的,400年前的食谱经18代人流传至今,还坚持用最古早的制作方法,用稻米发酵鱼制成寿司。但他们与最原始的发酵寿司的主要区别是:将鱼去除内脏,用煮熟的饭包裹鱼。
△北村家族用稻米发酵鱼。/Tom Schiller
由于他们发酵用的鱼来自日本最古老的湖泊之一——琵琶湖里的野生鲫鱼,这种鱼本身就很稀缺,再加上寿司的发酵讲究季节性,如果在不使用醋的状况下,发酵至少需要10个月,长的至少需要两年以上。
发酵出来的寿司,据说吃起来的味道像是“蓝干酪、鱼和米醋的混合物”,在我们看来,味道估计跟豆汁或者臭豆腐的独特气味有得一拼,喜欢和不喜欢的人容易分为两极,但这种古法寿司非常罕见,在日本大部分地区都被视为奢侈食品。
△发酵寿司的味道非常奇特。/unsplash
02
寿司是如何上位的?
古早的发酵寿司由于盐和鱼的珍贵,常出现在贵族和武士家庭的餐桌上,用来配清酒食用。米在古代的日本也是珍贵之物,这种将米饭弃去的吃法最初也就只有上流阶层能够消受。在奈良时代,发酵寿司还被作为贡品进献皇室。
由于发酵会造成米饭的浪费,而且发酵时间过长,制作复杂,发酵寿司的制作古法渐渐被人们所遗弃。
于是他们开始尝试缩短发酵时间,到了室町时代,他们食用经过几天发酵期的鱼肉和米饭,趁变质前就着米饭吃鱼,这就形成了鱼饭寿司。
△米饭也可以吃的半发酵寿司。/unsplash
一直到了500年前,伴随着清酒产业的发达、大米的增产,日本人的物质开始逐步富足。清酒也催生了米醋,他们发现,把米醋加到饭里也能得到类似微发酵的寿司饭的酸味。
于是,在江户时代,醋逐渐取代了发酵米饭的地位,逐渐有了我们现在吃的寿司的原型——押寿司,预示着寿司不再是需要存放,可以是未经发酵的食品。
△工整的押寿司。/unsplash
看到这里你也会发现,为什么寿司会用醋饭,这不是为了好吃,而是复制以前的发酵风味,是一种味觉习惯上的延续。
而后,流动快餐小吃摊开始在日本出现,传统的押寿司依旧在压制上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以及需要特定模具,满足不了急性子的江户人。
当时的小贩就直接用手捏制寿司快速制作,才有了如今我们看到的寿司形状,也就是现在被称为“江户前寿司”的“握寿司”。
△寿司的种类非常多。握寿司是最常见的一种。
所以,如今的寿司在诞生初期,也不过是由街头摊贩售卖的便宜快餐,不论米饭上放的是什么,一律每个8文钱(1文钱相当于现在的20日元)。
后来,随着生海鱼替代了淡水鱼,冷藏机器也开始出现在日本,寿司的保质期极大地缩短,再加上当时的日本普遍消费升级,街边摊贩的生存也日渐艰难。
寿司渐渐不适宜露天的路边摊环境,一跃“上位”,才演变成如今我们在高级寿司店看到的餐饮形式。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日本都还保留着高级寿司店和街边寿司摊并存的局面。
△握寿司起初是出现在街边小吃摊上的。/wiki
生鱼片寿司刚在日本风靡的时候,大家似乎并没有看好它能漂洋过海走向世界。
当时的美国人普遍不能接受日本料理的生鱼片,直到1970年代,大量日本移民进入美国西海岸形成日本聚居区,加州的一家餐厅的寿司师傅在原有的卷寿司基础上改良,调整出了一种适应美国人口味的寿司——加州卷。
△美式寿司——加州卷。/unsplash
熟蟹肉替代了生鱼片,另外加了不少牛油果、青瓜,还将海苔卷在米饭里面,外面撒上细碎的红色鱼子或肉松,加州卷的层次显然更丰富了。
寿司不仅在形式上衍生多变,进入店铺的过程中也发生了更新迭代。
1958年,大阪一家小餐馆的老板白石义明为了解决店内人手不足的问题,又受到了啤酒工厂传送带的启发,经过一系列改进,发明了一种更有效率的寿司店形式——回转寿司。
世界上第一间回转寿司店就是“元禄寿司店”,如今日本最常见的回转寿司连锁店便是寿司郎(スシロー)。
△寿司郎进驻内地的第一家店就开在了广州,上个月刚刚开始营业。/unsplash
回转寿司的发明,象征着寿司店从高级食肆扩张到平民连锁的转变。
相比起传统寿司店的繁冗的规矩礼仪,回转寿司店简化了人工服务,更适合当下年轻人享受快捷、平民、轻松的用餐氛围。
而且回转寿司定价清晰,通过吃的碟数和碟子颜色的单价进行计价,相比之下性价比普遍更高。
△回转寿司,寿司自助餐的形式。
03
寿司该被讨论的
不应该只有“贵“
当我们谈论寿司的时候,有个问题一定是避不开的:这看似再简洁不过的食物——鱼片加米饭,最后再刷上一层酱汁,为什么会被当成日本民族的饮食符号,而且如此小众的食物会在全球普及流行,甚至价格不菲?
我们回顾寿司的过往会发现,它从用米饭发酵鱼片的形式,到如今的寿司,数百年来依旧跟当年的样子没有很大的区别,核心区别在于:寿司的保质期在缩短,那些极易变质的食材却能保住“鲜味”,从日本高速运输到世界各地。
△一碟小小的寿司,凝聚着“鲜”字。/unsplash
萨沙·伊森伯格在《寿司经济:全球化及现代美食的诞生》中提到过寿司“复杂的全球化动态”,他揭示了一个非常难得的链条:我们眼见的每一份寿司,从海洋捕捞到集市再到餐桌,从活鱼到可自由买卖的成品食物,当中蕴含的是全球市场如何产生、运作的平衡机理。
举个例子,以前的寿司并没有吃金枪鱼和三文鱼的传统,但在上世纪60年代后,日本人开始注重饮食质量,吃金枪鱼和三文鱼开始流行,所以他们不得不开拓新的鱼类供应源,挪威和加拿大渔民成了他们的后盾,再加上日航长途冷冻技术的发展,才有了寿司全球化的开端。
△三文鱼和金枪鱼寿司,后来者居上。/unsplash
因此寿司的“贵”一部分在于它的全球普及,如何通过原始的捕鱼业,发展到运输业的技术,国际流通交易的严谨的标准化管理,它的价值就是体现在,一个原本小众的饮食文化,能通过良性的全球经济体系,影响世界各地。
寿司之所以能代表日本料理的文化精髓,最核心的味道就是“鲜”。这个“鲜”字最早出现在两千多年前《说文解字》字典里,指的是将米饭、鱼、盐放在一起,经腌制发酵后,产生一种酸味的鱼的味道。这恰巧就是发酵寿司的味道。
这种传统的发酵方法在今天的云南、贵州、台湾、海南等地,以及泰国、越南等国家还能见到,在鱼米资源丰富的地方,传统的稻米崇拜观念传到了日本,逐渐成为日本人“集体自我”的象征。
△寿司中蕴藏着日本人传统的稻米和鱼食文化。/wiki
在北海道、秋田等地,他们还会用当地独特的时令蔬菜制作寿司,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所谓的风物,就是结合地域特色孕育出的本土饮食文化。四面被海洋包围的岛国日本,他们独有的鱼食文化讲究的是一种清寂、淡泊的意境,与我国古代认为“鱼是一种美味的奢侈”的观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因此在日本,所有渔村的神社都面向大海,日本渔民自古对大海就持有笃厚的信仰。渔业在传统观念上,就是一种笃信与大自然的契约的体现。
他们吃鱼讲究季节感,甚至还有具体的食鱼月份表,习惯在春天吃鲷鱼,在夏天吃鲣鱼,在秋天吃秋刀鱼,而在冬天吃河豚和鳕鱼。
△在日本,五月五是鲤鱼节,也就是男孩节,家有男孩的,家家挂鲤鱼旗。/unsplash
传统的稻米文化和鱼食文化凝聚的结晶,就是一枚寿司。它体现的是日本民族对于节气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信仰。
很多人提到寿司,会不由得联想到日本寿司师傅的工匠精神。的确,就用餐体验来说,寿司的奥义不单在于食材,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你在品一份寿司时,你也在品制作寿司的师傅为了训练这门手艺花费的所有时间。
△日本寿司师傅的工匠精神。/unsplash
寿司是一门追求精致用餐体验的艺术,每一样食材、买来的分量、不同鱼的切法厚度、水米的平衡、盐醋的比例和酱汁的选择,都需要精确的掌握和熟练的经验。
一家寿司店
本文标题:寿司是哪个国家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