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世界里的道士推荐文章1:金庸笔下最牛三种道家武功,有两种可以打败扫地僧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再加上一部《越女剑》,金庸十五大部武侠小说构造了极为丰富、广博、生动的艺术世界。金庸武侠中的神奇武功实在太多,而且种类繁多,有的武功是拳脚功夫第一,有的武功是刀剑兵刃第一,有的武功是内功心法第一等等,要比较谁强谁弱的确难度很大。


  但是,在金庸笔下确有三种道家武功,其威力可以说是深不可测!


  

  1、九阴真经


  《九阴真经》可以说是在绝顶武功中普及率相对较高的一种功法,郭靖、老顽童周伯通、洪七公、欧阳锋、一灯大师等皆有修练过真经中的武学。


  《九阴真经》书中所记载的武学博大精深,威力无穷。所载内功、轻功、点穴密技、疗伤法门、闭气神功、移魂大法等等,无所不包可说是武学的百科全书。


   郭靖靠着它内功修为得到提升、老顽童靠着它成为后来的天下第一,欧阳锋倒着学九阴真经的理念,武功得以大幅度提升。


  

  2、北冥神功


  北冥神功为《天龙八部》的内功,与化功大法皆属逍遥派,旨在吸取别人之内力收为己用。全书中会运使人物包括无崖子、段誉、虚竹,其中以段誉受益最高。小说《天龙八部》中逍遥派的顶级武功之一,与天山六阳掌、天山折梅手和小无相功齐名。


  《北冥神功》共有三十六路,段誉虽然只练了一路,就已经受益非浅。从郁光标的那一拳开始,段誉内力逐步上升,最后又得了鸠摩智的全部内力,功力堪称震古烁今。


  只是内功修为,段誉内力之强,几已可说得上震古铄今,而加上六脉神剑,段誉到了扫地僧年龄,扫地僧可以抗衡吗?


  

  3、先天功


  话说当年王重阳是以三十多岁才开始练武,练任何一种武功都已经晚了,只能强身健体,但后来王重阳开始练习武功,端是一日千里,进步神速。王重阳三十多岁开始练武,到五十多岁也就二十多年,可是在最后华山论剑,王重阳确力压群雄,成为天下第一!


  王重阳靠的武功就是先天功!


  先天功是道家无上的修真炼气的修仙法诀,由上古十二金仙之一的"左圣南极南岳真人左仙太虚真人":赤松子所创。先天功修炼至高深处可返后天为先天,能白日飞升,成仙成神。


  这样的武功如果练到大成,打败扫地僧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金庸世界里的道士推荐文章2:金庸作品处处与佛有关,自身又是佛教徒,为何终究他还是儒家的?

  文|刘勃


  2001 年 4 月 25 日,金庸(左)和导演李安(右)在台北会面时,向其赠送《书剑恩仇录》


  金庸所以信佛,访谈中提及缘起,是与1976年19岁的长子自尽有关。其时距离1972年最后一部小说《鹿鼎记》连载完毕,也已经数年过去。但金庸对佛教的兴趣,显然早在这个时间点之前。故陈世骧评价连载版的《天龙八部》时,已有“这样的人物情节和世界,背后笼罩着佛法的无边大超脱”,“恻隐佛理,破孽化痴”等语。


  《天龙八部》的创作,当然大量运用了佛教的信息。这个名词本来就是佛家语,连带派生一个问题:一天、二龙、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呼罗迦这八部众小说里分别是指谁?


  看最初连载的版本,金庸本来大概还是有所指的,但写着写着,情节运行的逻辑,突破了原始大纲。原来有些被设置为八部之一的人物,被抛弃不用(修订时自然被彻底删去),原来大概并未想到的乔峰,却一出场就立刻站稳了第一男主角的位子。八个人物对应八部,自然就完全不存在了。所以金庸强调,“只是借用这个佛经名词,以象征一些现世人物”。不说清自然是最妙的,越发显得世相无穷。留给网友猜测争执,低俗地想,也有利于更长久的保持小说的吸引力。


  金庸拒绝说清的更典型例子,就是少林七十二绝技究竟是哪七十二项,他绝不会像《水浒传》排列一百单八将,或《西游记》最后开具荒诞不经之经目那样,完完整整告诉你,而是这里出现几门,那边耍上几套。


  2006 版《神雕侠侣》制作人张纪中(右)和金庸(左)合影


  少林七十二艺的说法,不是金庸发明,但历史却也并不久远。大致不过是民国时的地摊文字,什么双锁功、抱树功、拔钉功、跳跃法……种种名目之下,浓郁的乡土风扑面而来,就是民间武师想象的产物。


  到了金庸手上,变成了般若掌、千手如来掌、多罗叶指、无相劫指、拈花指……这自然是文化人的想象了。其实这些名词佛教意味浓郁倒不是重点,更重要的是,金庸为少林寺设计了完整的教学、科研体系。《鹿鼎记》里澄观老师侄言道:


  咱们少林派武功循序渐进,入门之后先学少林长拳,熟习之后,再学罗汉拳,然后学伏虎拳,内功外功有相当根柢了,可以学韦陀掌。如果不学韦陀掌,那么学大慈大悲千手式也可以……


  这些都是少林武功,但并不在七十二绝技之列。似乎少林长拳、罗汉拳、伏虎拳之类,都是初等、中等教育,然后韦陀掌和大慈大悲千手式是文理分科。这些学完,才算进入本科阶段,开始七十二绝技的研习。七十二绝技的差别也大,有的似乎是应用型学科,上手容易,但最终成就也受限;而如般若掌的功夫,难以练成,可以探索的境界却没有穷尽。另外,有类似学工部的戒律院(当然管得比学工部宽,毕业了也要管),有类似研究生院的达摩堂,还有心禅堂之类特别的科研机构。所以也难怪当年的大学生爱读金庸,这里面确实太容易看见自己生活的影子。


  个人感觉,金庸创作小说时,对佛法有体悟而尚无信仰,是大幸事。就好像古代小说,有重点讲人生或鬼怪故事,最后让老和尚出来点化一下的,也有通篇可以宣扬佛法灵异的,前者几乎一定比后者好看得多。文学作品与任何一种信念,都还是保持一点距离为好。


  小说里的佛法,妙在不深。所谓“有情皆孽,无人不冤”,大白话是每个人都不容易,其实也是很日常的体验。《侠客行》最后,写石破天参破石壁上的武功,原因是不识字,读不懂烦琐的注释,眼中只有一幅幅图画。金庸后来回顾这个设定,说:


  大乘般若经以及龙树的中观之学,都极力破斥烦琐的名相戏论,认为各种知识见解,徒然令修学者心中产生虚妄念头,有碍见道,因此强调“无着”、“无住”、“无作”、“无愿”。邪见固然不可有,正见亦不可有。《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皆是此义。写《侠客行》时,于佛经全无认识之可言,《金刚经》也是在去年十一月间才开始诵读全经,对般若学和中观的修学,更是今年春夏间之事。此中因缘,殊不可解。


  马云(左)与金庸(右)


  这段话,讲自己未读《金刚经》而情节设置与经义暗合,大概也有点暗示自己有慧根的意思。但此中因缘,当然其实是可解的。一般不读《金刚经》的人,禅宗的片汤话“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也是耳熟能详的。把石破天的成功和这段话联系起来,其实更容易些。


  研究对经典的注释,固然是过去许多读书人安身立命之本,但被烦琐的注释弄得筋疲力尽,吐个槽也是很自然的。《侠客行》最后一句“白首太玄经”,是汉代扬雄的典故。小说写众家武林高手对于注释的种种争论,其实更像汉代经学界的状况。所以后来儒家也有抛弃注释,直接解经的倾向。


  学者里有一派,认为金庸开始是儒家,后来变为道家,最后是佛家。看金庸封笔不再写武侠之后,在政坛、学林的事功,就知道这个判断恐怕不确。即使确实成了佛教徒(李敖们是很怀疑的),但以出世的心肠,做入世的事业,论迹不论心的话,还是儒家。


  金庸世界里的道士推荐文章3:王重阳、张三丰、逍遥子、黄裳,谁才是金庸小说道家第一高手?

  金庸小说中道家有四大顶尖高手,逍遥派掌门逍遥子、九阴真经黄裳、全真派祖师王重阳、武当派祖师张三丰。


  四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时代,全是天下第一。要说这四个人谁的武功更高?我觉得应该是逍遥子第一,其次是张三丰,再次是黄裳,最后是王重阳。


  首先,第一次华山论剑五绝就是想让自己武功更进一步,才争抢九阴真经,在设定上,九阴真经武功高于五绝武功。


  第二次华山论剑欧阳锋逆练九阴真经,一个人压着洪七公、黄老邪、郭靖三个人打,王重阳的武功只是比一论四绝略高一筹,远不及二论欧阳锋。作为正版九阴的黄裳,他的武功一定远胜二论欧阳锋,所以黄裳的武功应该远远在王重阳之上。


  其次黄裳应该不是张三丰的对手。郭靖同样练了全本九阴真经还有降龙十八掌加持,理论上后期郭靖的武功应该不亚于黄裳,甚至超过黄裳才对。


  然而,哪怕是神雕后期的郭靖也就只是和倚天后期的张无忌差不多而已,和张三丰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不过张三丰是很敬仰郭靖的,提到郭靖的时候张三丰会谦逊的说他未必赶得上郭靖,实际上早已经赶超。


  最后是张三丰和逍遥子谁强谁弱的问题。两人的时代相差甚远,不好直接对比,但是逍遥子的武功配置是完爆张三丰的,没有任何短板。


  逍遥派十大绝学每一门都是金书顶级武学,张三丰的武功只有纯阳无极功和太极拳、剑能算是顶级武学。


  逍遥派武功已经快接近修仙水平,开挂专用,吸人内力、返老还童、复制粘贴、掌力拐弯等等,这些属性几乎都是金书中独一无二的,无论是近身还是远程对攻都没有短板。


  金庸世界里的道士推荐文章4:金庸小说四大名医,两位出身魔教,而她的结局最令人唏嘘

  金庸小说是一个丰富的宝藏,出场人物众多,正邪人士,三教九流,可谓是不计其数,今天来给大家说说金庸小说里医术超绝的几位人物。


妙术神针 马丹阳

  马钰,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全真教掌门,全真七子之首,道号丹阳子。


  据史书记载,马丹阳,名钰,道号丹阳子,南宋末年人。他与长真子谭处端、长生子刘处玄、长春子丘处机、玉阳子王处一、广灵子郝大通、清静散人孙不二七人俱学道于终南山全真教创教祖师重阳真人门下,列全真七子之首,并于王重阳仙逝后,执掌全真教为掌教大师兄多年,后又独自开山立派,创全真教七大分支之一遇仙派。


  顾名思义,遇仙派的内涵就是指通过道法的修炼使自己羽化而飞升,达到神仙的境界。而道家修炼的法门,不外乎服药、炼丹、针灸、吐纳,马钰在长期的医疗实践和养生研究中,发现三里、内庭、曲池、合谷等十二个穴位的独特治疗作用,并归纳总结出《天星十二穴主治杂病歌》,也就信然诚然了。


  在金庸先生的小说中,马钰是一个敦厚诚真、淡泊清净的侠士及医者。除了早期追随先师王重阳奔走抗金外,他因不愿参与江湖纷争,追逐俗世虚名,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隐居在终南山重阳宫中闭关修炼,探究武学源流,参悟医道玄理,从不多在江湖上走动。而射雕大侠郭靖最终能武功盖世,名满天下,却得益于与他的一段奇缘。


  当时郭靖年少,资质鲁笨,木讷心实,他的师父江南七怪更是稀松平常,教导无方,以致郭靖武功难得精进。


  正一筹莫展,痛苦彷徨之际,马钰刚好从漠北路过,见郭靖虽鲁笨却忠厚,虽木讷却诚实,又勤奋刻苦,坚忍不懈,于自己倒是有几分相象,便心生欢喜,授与他全真教独门根基内功心法。


  此心法中正平和,循序渐进,日久见功,终归大用,使郭靖于武学之道,顿有源头活水、深本大木,最终练成了降龙十八掌和九阴真经,成为人人敬仰的一代大侠。马钰也用此等深厚内功,养身有道,得以益寿延年。除《射雕英雄传》外,在后来的《神雕侠侣》中,他也有出现。


独擅灸法 胡青牛

  相对于马丹阳实有其人,蝶谷医仙胡青牛只是个虚构的人物。与马丹阳中正平和、悲天悯人的胸怀不同,他虽号有医仙之名,医道也自是极高,但却身在明教,只为明教中人治病,因此江湖侠士,人人怨愤,称他作见死不救。


  据他自言人皆忘恩负义,故而见死不救。性情之偏激怪异,于此倒可见一斑。但也却与马丹阳一样,同为针灸大家,且独擅灸法,无人可及。


  《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身中玄冥神掌,虽祖师爷张三丰全力救治三年,仍然寒毒难尽,痛苦非常。后机缘巧合,遇受伤之明教常遇春,遂由其带往蝴蝶谷中,寻蝶谷医仙胡青牛医治。


  胡青牛因张无忌非明教中人,本不愿以医,但见此等痼疾颇为疑难棘手,又多年不得一见,便犹如酒徒之见佳酿,老饕之闻肉香,心下奇痒难耐,使打定主意,要将张无忌先治好再治死。玄冥神掌阴寒狠毒太甚,他认为非灸法之大热不可以消除,乃为其施以化脓直接灸法。


  他先用铜片插入张无忌八大穴内,以防阴寒之气随经络周流灌注,再以高深内功功力加入直接灸中,以助其更阳更热,更易透达体内,周流全身。从手太阴肺经开始,将十二正经全部灸完之后。又灸奇经八脉。虽把张无忌灸得通体瘢痕,阴寒之毒却因此消了大半。


  他又用以寒治寒的反治法为张无忌施药,亦获良效。他认为三焦无迹可寻,因此张无忌三焦之内的寒毒便去除不尽。他还能预测人的生死,说被张无忌在阴雨雷电之中胡乱针灸的常遇春只能活到四十岁。他还撰有《带脉论》,阐述带脉功能之精义。


  正如他之所言,生平最自负之事,不在于医术之精,也不在号得医仙之名,而是于医学大有发明创见,道前贤之所未道。


  可惜他因拒不给金花婆婆的丈夫治病,虽自种天花,自毁容貌,自立坟墓,也终究难逃一死,横夭天命。真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诊脉圣手 平一指

  医本活人,作为一名医者,再怎么冷酷无情,也顶多像胡青牛一样见死不救,而不至于去杀人害人。可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中,就塑造了一位叫做杀人名医的人物平一指。


  一指是说他医病诊脉之时,只凭一根手指,便可透过脉象把病情诊断得清楚明白,纤丝不差,分毫不移。


  而杀人仅用一指点穴,其人立死。又因他定下一个奇怪的规矩,每医好一个,这个被他医好的人就必须替他去杀一个人,医一个杀一人,医十人杀十人,毫不通融,毫不更改。以致江湖上人人谈虎变色,便给他起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外号杀人名医。


  他虽然如此趾高气扬,邪门怪异,可却对魔教圣姑任盈盈心存畏忌。他受任盈盈之托,为身受重伤的华山弃徒令狐冲治病。


  他一搭脉,便诊出令狐冲体内有八道异种真气,互相冲撞,互相荡击。他还能断定这八道异种真气的来历——两道为不戒和尚所注,六道为桃谷六仙所输。因其既不能宣泄,又不能降服,非针灸药石所能奏效,故他大呼惭愧,无能为力而去。他本想找八个内功深湛之士,同力施为,将令狐冲体内这八道异种真气一举消除。没想情势有变,令狐冲病情变得更为怪异繁杂,且看他的脉案:


  一、误服了十种大补的燥药,犹如长江水涨本已成灾,治水之人不谋宣泄,反将洞庭、鄱阳之水倒灌,以致酿成大祸。


  二、突然大量失血之后,又好勇斗狠,与人争战,非延年益寿之道。


  三、误饮云南五毒教五仙大补药酒,虽能大补,亦有大毒。四、遭受猜忌打击,顿然心灰意懒,七情所困之症,仍需自我调整。纵大罗金仙,亦束手无策。


  他能在弹指之间,把如此虚实夹杂、纷繁交错,涉及到人体经络、脏腑、气血、七情等诸多方面的脉象诊断得一清二楚,真真切切,真可谓诊脉圣手也。只是令狐冲的病确实太过纷繁复杂,实属难治,令其自渐自责不已。


  医好一人,要杀一人,医不好人,我怎么办? 终于解不开此等心结,不明大丈夫屈伸之道,须发皆白,口吐鲜血,以死验证了杀人名医的诺言。


  此外,平一指还有很多言论,值得我们深思。比如他五毒教只不过仗着几张祖传的古怪药方,又懂什么狗屁医理、药理! 好意! 好意! 天下庸医杀人,又有哪一个不是好意!


  他还是一位伤科大家,为桃谷六仙之桃实仙重续经脉的手术就做得很是惊心动魄,却又完善无缺。


亦毒亦药 程灵素

  我是一个相貌平常的女子,平常得就像路边毫不起眼的一朵小花。在我幼年的时候便父母双亡,是师父收留并把我养大。我的师父就是洞庭湖畔大名鼎鼎的毒手药王。


  毒手是说师父施毒用毒的技艺超乎寻常,所用毒药也峻烈无比,可他又能用他的毒药为乡亲们治病,救活了无数人的性命,所以人们又叫他药王。


  毒手、药王,师父的名字虽然好矛盾,好奇怪,却为我取了一个很好听,很有深意的名字——程灵素。据师父讲,我的名字于一本叫做《黄帝内经》的医书,灵指《灵枢》,素是《素问》。


  师父虽然号称毒手,却有一副菩萨的心肠,在我之前,他已经收留了三个或跛或眇的人做他的徒弟,他们是我的师兄师姐。


  也许师父发现他们几个心术不正,各怀鬼胎,所以才没有把自己的医术倾囊相授,而是把凝结了自己一生全部心血、全部医术的《药王神篇》传给了我。还要我在他死后,替他清理门户,因为他们是师父的徒儿,我下不了手。


  后来,师父死了。师父年事已高,也该去了。


  于是留下我一个人在洞庭湖畔行医。我本想就这么一个人静静地救人,静静地老去,可后来,一个叫做胡斐的年轻人来寻找,要我去医一代大侠金面佛苗人观中毒的眼睛。


  我知道那毒是我师兄师姐们下的,这世界上只有我能解。


  我考验了胡斐,知道他是一个可以托靠终生的好人,便跟着他开始去闯荡江湖。


  师兄师姐们找到我,向我逼问七星海棠与碧蚕毒蛊的解药,还要我把《药王神篇》交给他们。


  他们岂不知,碧蚕毒蛊就是七星海棠的解药,七星海棠就是碧蚕毒蛊的克星,而《药王神篇》更只不过是本治病救人的医书。我当然不能告诉他们这些,还和胡斐一次又一次地挫败了他们的阴谋。只是最后,我和胡斐还有他们都一齐中了我下的碧蚕毒蛊、鹤顶红和孔雀胆三种混合的剧毒。


  我师父说过中了这三种巨毒,无药可医,因为这世上没有一个医生,肯不要自己的性命去救治病人。


  而我,却情愿用性命救下胡斐,让他能继续行侠仗义,打抱不平,然后与我那不争气的师兄师姐们同归于尽。


  以上是金庸先生在《飞狐外传》中为我们讲的故事,第一人称的主角是一位叫做程灵素的女子。故事就是这样的简单,也缺少很详尽很典型的关于医理药理的描述与描写。


  然而,金庸先生却给我们阐述揭示了,一个关于中药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理论内涵:药即是毒,毒亦是药。


  用得好,用得对,再毒的药也能成为治病救人的灵丹妙药,而一旦用错,再好的药也会变成致人死命的剧毒。


  中医有谚语曰:药三分毒、聚毒药以供医事、人参吃死人无罪,大黄医好病无功,意皆在此也。


  此外,不论是毒还是药,还要分用在谁的手里,小说中透露给我们的关于传统中医择徒授徒的不二法门和助人救人的高尚情怀,也是值得我们思考与学习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从以上四人的事例中我们不难看出,传统中医药的一大特色,就是与武术气功的有机结合。


  而将武术气功运用于针灸学之中,更是中国针灸有始以来的一大亮点。近代魔针黄石屏大师,当代八卦掌贺普仁教授,都是闻名遐尔的大武术家、大气功师。


  据说,结合了气功与武术的针法之所以能更加快速明显地取效,就在于其较之一般针法更具振动荡击力,作用于人体的经络气血,更能迅速激发人体的自然潜能和免疫能力。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所以,加强我们针灸医师自身内功的修炼也显得尤为必要。


  金庸世界里的道士推荐文章5:小说推荐:金庸世界里的道士

  武侠修仙,无敌爽文,诸天穿越类型最早期的作品,从这部小说开始,这一类型小说逐渐兴盛,部分网站的资源已下架,不过仔细找找还能找到,强烈推荐


  金庸世界里的道士推荐搜索词:

  

  1.金庸世界里的道士全文阅读

  

  2.金庸世界里的道士百科

  

  3.金庸世界里的道士女主有几个

  

本文标题:金庸世界里的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