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下通用痛风方
上中下通用痛风方推荐文章1:
上中下通用痛风方推荐文章2:
上中下通用痛风方推荐文章3:中医治疗痛风常见的6种方剂
痛风的发生多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肝脾肾运化功能失调,加之后天饮食不节,当遇到风寒湿邪、热毒等因素时,就会导致湿邪、热邪流注于肢体关节,出现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中医在治疗痛风时,常会考虑患者的年龄、体质、病症及发病时间等因素来制定治疗策略,下面给大家分享治疗痛风的常见的6种方剂:
第一种,上中下通用痛风汤
上中下通用通风汤,是由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创立的。
【主治】痛风有寒、有湿、有热、有痰,有血之不同,此为通治。
【用药】川芎、黄柏(酒炒)、苍术(泔洗)、南星(姜制)、桃仁、神曲(炒)、防己、白芷、羌活、威灵仙(酒拌)、龙胆草、桂枝、红花。
【功效】清热解毒、行气活血、利水祛湿、化瘀止痛。
黄柏清热,苍术燥湿,龙胆泻火,防己利水,四者治湿与热。
桃仁、红花活血祛瘀,川芎血中气药,南星散风燥痰,四者治血与痰。
羌活祛百节风,白芷祛头面风,桂枝、威灵仙祛臂胫风,四者所以治风。
加神曲者,消中焦陈积之气。
疏风以宣于上,泻热利湿以泄于下,活血燥痰消滞以调于中,所以能兼治通用。
第二种,四妙散
四妙散为清热燥湿的代表方剂,出自清代医家张秉承所著的《成方便读》一书。
【主治】由于湿热下注导致的两足麻木 、痿软、肿痛诸证。用于治疗痛风的湿热蕴结证,效果显著。
【用药】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
苍术: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之功效。取其苦温燥湿之功除湿邪之。
黄柏:味苦,性寒,归膀胱经、肾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可直入下焦除肝肾之湿热。
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归脾、胃、肺经,具有健脾渗湿、排脓除痹之功效,取其入阳明经祛湿热而利筋络。
牛膝:味苦、甘、酸,性平,归肝、肾经,具有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的功效。可兼领诸药之力直入下焦,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
四药合用,湿热去、痹症除。
第三种,萆薢渗湿汤
此方出自《疡科心得集·补遗》。
【主治】湿热下注所致的病症。主要用于治疗痛风、霉菌性阴道炎、急性湿疹、结节性红斑、下肢丹毒等病症。
【用药】萆薢、薏苡仁、黄柏、赤苓、牡丹皮、泽泻、滑石、通草。
【功效】清热渗湿、凉血活血、通利关节,可以起到一定降低尿酸及消炎止痛的作用,有助于缓解痛风的症状。
萆薢,利水祛湿,分清化浊;黄柏,清热利湿,解毒疗疮;泽泻,渗湿泄热;薏苡仁,利水渗湿;赤茯苓,分利湿热;滑石,利水通泄;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清膀胱湿热,泻肾经相火,共同辅助萆薢使下焦湿热从小便排出。
通草,清热滑窍,通利小便,使湿热随小便而出。
诸药合用,共奏导湿下行,利水清热之功。
第四种,白虎桂枝汤
白虎加桂枝汤出自《金匮要略·疟疾脉证治》,书中曰:“温虐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痛,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本条虽为论述温虐之证治,但究其方药配伍则有清热、通络、止痛之功,故临床亦广泛用于治疗痛风。
【主治】湿热蕴结型痛风。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热痛,一般以单关节出现红肿疼痛为主,并伴有发热、口渴、烦躁不安、恶寒,或者出现头痛、汗出、小便发黄、或者大便不畅的情况。
【用药】知母、生石膏、甘草、粳米、桂枝。
【功效】清热解毒、通经止痛。能帮助降尿酸,起到缩短痛风病程的作用。
知母、石膏用以清热、泻火、除烦;甘草有缓急止痛、调和药性,此与粳米合用,能缓知母和石膏之寒;桂枝则发散风寒、温通经脉从而缓解疼痛。
第五种是宣痹汤
宣痹汤,出自《温病条辨》卷二,为祛湿剂。
【主治】因湿热郁于经络而成的症状。症见骨节烦疼、活动不利、面色黄滞、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或灰滞等。用于痛风的急性发作。
【用药】防己、杏仁、滑石、连翘、山栀、薏苡、半夏、晚蚕沙、赤小豆皮。
【功效】辛苦通阳,且能够降低痛风复发的次数。
防已:清热利湿,通络止痛,为主药。
蚕砂、意苡仁:除湿行痹,通利关节,协助防己以通络止痛,均为辅药。
连翘、山栀子、滑石、赤小豆:清热利湿,以增强防已清热去湿的作用。
半夏:燥湿化浊。
杏仁:“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故又用杏仁宣肺利气,以化退邪。
诸药合用,有清热利湿,宣痹止痛的功效。
第六种,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为清热剂,别名人参竹叶汤、石膏竹叶汤。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身热多汗,心胸烦热,气逆欲呕,口干喜饮,气短神疲,或虚烦不寐,舌红少苔,脉虚数。
【用药】竹叶、石膏、半夏、麦冬、人参、甘草、粳米。
【功效】清热生津,益气和胃。能帮助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竹叶、石膏:清透气分余热,除烦止呕为君药。
人参、麦冬:补气养阴生津,为臣药。
半夏:和胃降逆止呕,为佐药。
甘草、粳米:和脾养胃,为使药。
半夏性温,与清热生津药配伍使用,消除其温燥之性,使降逆止呕的功效增强,使人参、麦冬补而不滞,使石膏清而不寒。本方为清补两顾之方。
本文章仅用于经验交流,不作为临床指导用药,如果患者需要购药和治疗请遵医嘱。
#中医##痛风##头条健康##中药##家庭健康守护官#
上中下通用痛风方推荐文章4:
上中下通用痛风方推荐文章5:一张千年上中下痛风方,疏通三焦,清热除湿,专治痛风,缓解症状
痛风是一组尿酸代谢异常导致的疾病,有很多患者就很关心痛风高尿酸血症会不会遗传。
实际上我在临床治疗的过程当中,看到过很多父子都有痛风高尿酸血症这样的例子。
虽然我们无法做到干预先天因素,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控制病情,不让它复发,来达到治愈的目的。
而在控制病情发展方面,中药调理有西药治疗达不到的优势。
痛风在中医来看属于痹症的一类,这个痹就是不通的意思。无论是年龄增长,肝肾不足,水湿和气血运化无力;还是生活饮食不规律,正气不足,外邪侵入经络。都会导致痹阻不通,不通就会产生疼痛。
针对痛风的治疗除了温经散寒,清热祛湿外,上下经络疏通也是关键。而一张从金元时期流传下来的痛风大方正好可以应用在此。
这是一个早些年我治疗过得一个病人,这个病人的情况有点复杂,是一个企业的老板,平时加班出差应酬都是家常便饭,在发痛风之前,这个老板就已经确诊过糖尿病,但是经过治疗后糖尿病的症状控制尚可。
后来一次在外参加会议,过于劳累,回家就发现自己右脚趾剧烈的疼痛,因为听说过单位其他同事得过痛风,就赶紧找到我这里。
我检查发现,患者右脚趾明显红肿疼痛,行走困难,血尿酸548,精神不好,舌红苔黄,脉细数,是寒湿郁结化而为热毒的表现。
随即开出上中下痛风方加减进行治疗。患者回去服用了一天,就惊喜的打电话告诉我自己关节不肿不痛了,我让他继续服药,并且一定要注意作息和进行低嘌呤饮食,绝对禁酒。
三天后患者症状就完全消失,随后我又调整了方子主要调理患者的尿酸和脾胃,防止复发和尿酸下降过快导致的尿酸结晶快速析出沉积。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后,患者尿酸稳定控制在285左右,痛风症状未见复发。
这个上中下痛风方出自金元时期大家朱丹溪所创,名字中就有痛风二字,可见对治疗痛风的信心,这个方子以前是丸剂,后来被改良为汤剂。
为什么说他是大方,因为这个方子除了痛风,还能缓解类风湿关节炎痛,等关节痹痛。
方中红花和桃红活全身气血。白芷上行,燥湿止痛。神曲走中,健脾和胃。川芎下行,活血行气,祛风止痛。防己、黄柏、苍术、制南星、龙胆草清热除湿。羌活、威灵仙通经活络,祛风除湿。桂枝温通经脉。最后再加上薏苡仁,利水渗湿,打开排毒的大门。全方合,打通上中下三焦之气,从而达到用就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控制尿酸除了吃药外,日常的食疗控制也是非常好的,毕竟药不好喝。针对湿热症的患者,我推荐冬瓜薏苡仁豆腐汤。
准备冬瓜、豆腐、薏苡仁和香菜若干。将冬瓜和豆腐洗净切块,薏苡仁浸泡一小时,首先将薏苡仁下锅煮20分钟,然后放入切好的冬瓜和豆腐,加入喜欢的调味料,煮十分钟,加入切碎的香菜,出锅食用,孕妇慎用!
以上就是本次内容的分享,在这里我还是要提醒大家,任何疾病都需要通过发病原因、时长、症状、身体情况等辩证治疗,切勿套方抓药,以免药不对症,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头条创作挑战赛##记录夏日生活点滴##我要上头条#
上中下通用痛风方推荐搜索词:
1.上中下通用痛风方组成
2.上中下通用痛风方剂歌诀
3.上中下通用痛风方的配方克数
本文标题:上中下通用痛风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