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推荐文章1:盘点我国上古神话中的10种“传奇”的神兽

  古代神话中的十大神话动物是指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话动物。什么是古老的神话动物?本文揭示了古代神话中十大神兽的真实特征,其中最强大的神兽是太阳烛、太阳影、青龙、白虎、玄武、朱雀、黄龙、阴龙、蛇和素描。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些神秘的古代神兽吧!


  古代十神兽


  

太阳烛照

  太阳烛照是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兽,它是由最阳气和太阳精华以混沌和一种能量的两种形式共同转化而成的。它是宇宙中最强大、最高贵的神圣野兽,曾被称为圣灵。太阳烛照的形象是一个外面是白色,里面是黑色的球体,它代表着终极的正义,也代表着当事情发展到极致时会相互对立,所以它是黑色的。太阳烛照代表天空中最耀眼的星星,是人类光源——太阳。然而,无论是更古老的第二版还是第一版太阳蜡烛的起源,太阳蜡烛不仅代表太阳,还代表属于太阳方的一切事物,包括天空。它的黑色外观体现了“否极泰来”和“物极必反”的概念。


  

太阴幽荧

  在中国古代居民的神话传说中,太阴幽荧是一种神圣的动物。太阴幽荧代表夜空中最美丽的星星,月亮代表人类夜晚的守望者。一些学者认为,太阴幽荧代表属于阳的一切,而太阴幽荧代表属于阴的一切。事实上,太阴幽影的起源有两个版本。一是太阴幽荧是创造世界后,由混沌和盘古两种意义上的阴结合而成的神圣动物。第二种理论认为,太阴幽荧的诞生与盘古无关,太阴幽荧是道的化身,直接来自“一阴一阳即道”中的阴的变化


  

青龙

  青龙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灵兽。它属于传统文化中的四头大象之一。这四头大象是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自先秦以来,它一直是代表太昊和东方气枢的神兽,而在汉代,五行学说开始兴起,其象征意义增加到a、B和春天。《淮南子》第三卷记载,神明比绿龙更珍贵。因此,青龙可能是四象之首。


  

白虎

  白虎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四大神兽之一。它也是战神。它有许多神奇的力量,如避邪、避灾、祈福、惩恶扬善、赚钱和结婚。它是权力和尊严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白虎是西方道教七大星座中的四象之一。根据五行学说,它是代表西方的精神动物。因为西部是金色和白色的,所以它被称为白虎。最具代表性的季节是秋季。


  

朱雀

  朱雀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四大天神之一。它起源于对古代星辰的崇拜,是南方的神,代表炎帝和南方的七大星座。它背离八卦,主宰五行火,象征着四象中的老太阳和四季中的夏天。在先秦时期,人们相信它能把死者的灵魂带到天堂,后人相信它能给人长寿。在汉代,预言理论开始流行,其象征意义包括典藏、丙丁、礼德,。后来在汉代道教吸收它作为法律的保护者,称之为灵光神。


  

玄武

  玄武是一种由龟蛇组成的灵物。玄武的本义是玄明。武、冥古音是相通的。冥,就是阴的意思;地狱意味着阴。玄明最初描述了龟占卜:龟背是黑色的,龟占卜是邀请龟到阴间询问祖先,带回答案,并以占卜预兆的形式向世界展示。宣武,又名宣明,是水神。它生活在北海,寿命很长。玄武已成为不朽的象征。地狱也在北方,所以它是北方的神。玄武与其他三种神灵不同,因为它也可以从幽冥中占卜。它被称为“真武大帝”,是道教的神。


  

黄龙

  黄龙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根据古代记载,黄帝和大禹都可能是黄龙的化身,五行思想的化身将黄龙视为五龙之一。有一种说法是,“第五灵”的四个神兽,甚至是四个神灵的长度,“黄中有土”就是黄龙。黄龙在古代是皇权的象征。你可以在九龙墙上看到它。有人认为黄龙的地位已经被吉祥的动物黄林所取代,也有人认为两者是平等的。但事实上,黄陵作为独角兽的一个分支,与黄龙相去甚远。有人提出黄龙是黄帝时期的英龙。他们的共同点是,他们的地位远远高于普通龙。


  

应龙

  应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飞龙。据说,当黄帝与蚩尤作战时,英龙杀死了蚩尤和夸父,当禹控制洪水时,应龙用尾巴将土地涂成河流,使水流入大海。我们知道,应龙是黄帝的神龙。他曾为“杀蚩尤与夸父”(大荒东经)立大功者。今乃助禹治水,则亦当为黄帝之任命也。应龙有两只翅膀、鳞片、身体、脊椎、长头、尖嘴、小鼻子、眼睛和耳朵、大眼睛、高眉毛、尖牙、突出的前额、细颈、大肚子、长尾巴、强壮的四肢,就像一只有翅膀的扬子鳄。战国时期的玉雕、汉代的石雕、丝绸画和漆器上经常出现“应龙”。


  

螣蛇

  螣蛇也叫飞蛇。它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一种飞蛇。中国古代文献对此有很多记载,被称为“神兽”。螣蛇多与神龟并称,因此它被视为玄武的单独身体。螣蛇是五神兽中独立的一员,居中,颜色为黄色。螣蛇原本是女娲的一个宠物。它与神兽勾践一起被列为神仙。据说它也是星座之一。蛇只是一种不朽的野兽。它没有多少力量和力量,但它也是好运的象征。


  

勾陈

  在古代神话中,勾陈是龙和牛的儿子,外表与独角兽相似。勾践很凶猛,喜欢杀人。然而,也有一种说法,那就是《山海经》中描述的神兽天马。勾践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六神之一,与藤蛇同属一片土地。人们对这头神兽知之甚少,但它非常喜欢杀人,不受人们欢迎。人们有时甚至认为它是凶猛的野兽,但实际上它是神圣的野兽之一。


  你还知道什么传说中的神兽呢?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推荐文章2:中华神话魅力:十个神话传说,中华十大不朽精神

  本文于:古诗文赏析gswsx.cn


  盘古开天地


  向前担当,鞠躬尽力


  现在科学界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宇宙有开端,可能也会有终结。所谓的开端,就是“宇宙大爆炸”理论所说的,宇宙从一个点经过大爆炸,逐步扩大,演进变化成了现在这个模样。宇宙刚开始生成的时候,是没有光的,处于高温高压炙热的状态,也就是所谓的混沌状态。


  这和神话传说“盘古开天辟地”的描述很相似:“天地浑沌如鸡子。”远古的时候,天地一体,到处是混混沌沌的漆黑一团,盘古在这黑暗之中沉睡了一万八千年。盘古醒来后,什么也看不见,于是拔下一颗牙齿,变成威力无比的神斧,怒喊着向四周猛劈过去。那轻而清的东西都向上飘去,形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向下沉去,形成了地。盘古站在天地中间,不让天地重合在一起。天每日都在增高,地每日都在增厚,盘古也随着增高。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变得极高,地变得极厚,盘古终于完成了开天辟地的工作。


  盘古死后,头化成了高山,四肢化成了擎天之柱,眼睛变成太阳和月亮,血液变成了江河,毛发肌肤都变成了花草,呼吸变成了风,喊声变成了雷,泪水变成了甘霖雨露滋润着大地。


  盘古创造了天地,又把一切都献给了天地,让世界变得丰富多彩,他可以说是最伟大的神。


  鲤鱼跃龙门


  逆流而上,逆境成长


  龙门,又名禹门,在山西省河津市,是黄河从壶口咆哮而下的晋陕大峡谷的最窄处。


  古代传说,在很早以前,龙门还没有凿开,黄河里的鲤鱼逆流向上,到达龙门前的湖中,只要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但是除了个别跳过去化为龙以外,大多数都过不去。凡是跳不过去,从空中摔下来的,额头上就落一个黑疤。据说直到今天,这个黑疤还长在黄河鲤鱼的额头上。


  大诗人李白,还专门为这件事写了一首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香港作家李碧华,曾经说过一句话:“求人如吞三尺剑,靠人如上九重天。”凡事靠自己,不能把人生的希望,放在别人身上。东靠西靠,全都不靠谱,这世上唯一靠得住的,只能是自己。李碧华又说:“人,只有遭遇到冷酷的拒绝,才知道自己长大了,才能够担负起自己的人生责任来。”


  每个年轻人,都曾经有冲破当前环境,突破现有阶层的愿望。但是长大了,好多人就把自己的理想戒了,复归于平凡。渴望什么,就应该执著地向此行进,父母或家世,任何身外之物都无法决定我们的前程。我们最终得到的,只是自己的选择。


  女娲补天


  劫后重生,再造家园


  传说女娲用泥土仿照自己创造了人类,又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女娲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神和婚姻女神。后来,水神共工造反,与火神祝融交战。共工被祝融打败了,气得用头去撞世界的支柱不周山,导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女娲不忍生灵受灾,于是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来支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人类始得以安居。


  历史上,中华民族遭到无数次劫难,自然灾害,异族入侵等等,但是都能够痛定思痛,劫后重生,发愤图强,再造家园。而中华文明也经过多次浴火重生,始终屹立不倒,是古代文明中延续到今、不曾断绝的唯一例外。


  伏羲画卦


  以简驭繁,妙悟造化


  传说远古时,伏羲时常盘坐卦台山巅,仰观日月星辰的变化,俯察山川风物的法则,苦思宇宙的奥秘。有一天,他的眼前出现了一派美妙的幻境,一声炸响之后,渭河对岸的龙马山豁然中开,但见龙马振翼飞出,悠悠然顺河而下,直落河心的分心石上,通体卦卦分明,闪闪发光。这时分心石也幻化成为立体太极,阴阳缠绕,光辉四射。此情此景骤然震撼了伏羲的心胸,太极神图深切映入他的意识之中。他顿时目光如炬,彻底洞穿了天人合一的密码:原来天地竟是如此的简单明了,唯阴阳而已。


  为了让人们世世代代享受大自然的恩泽,他便将神圣的思想化作最为简单的符号,以“一”表示阳,以“--”表示阴,按四面八方排列而成了八卦。伏羲一画开天,打开了人们理性思维的闸门,将困苦中挣扎的人们送上了幸福的彼岸,从而博得了人们永生永世的怀念和尊崇。


  夸父逐日


  勇于献身,造福后人


  相传在黄帝时代,夸父想捉住太阳,于是就开始追赶太阳。一路上,他口渴的时候喝干了黄河、渭水,又准备往北边的大泽去喝水,奔于大泽的路途中被渴死。他的手杖化成桃林,有一千多里长,而他的身躯化作了夸父山。


  这个神话反映了先民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也有人认为,夸父逐日是为了给人类采撷火种,使大地获得光明与温暖。夸父是失败的“盗火英雄”,是失败的“普罗米修斯”,尽管他失败了,仍然留下一片桃林以造福后人,他的精神依然激励后人。


  共工怒触不周山


  勇猛常在,永不屈服


  屈原在《天问》中有“康回冯怒,地何故以东南倾”之说。康回即共工(也有记载为“高辛氏”),传说中的水神,也是古代部落的领袖。


  在女娲氏统治天下的末年,原来在伏羲氏、神农氏时就有称霸企图的共工氏,迅速兴盛起来了,发展成实力雄厚、声势浩大的诸侯。共工认为,自己是水神,而女娲氏以木德统治天下,自己理应取代女娲氏。


  在我国古代流行着一种五行学说,到战国时代,阴阳家邹衍给以系统的总结,建立了五德终始说。即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五德终始乃是帝王转让帝位的征兆。黄帝为土德,禹为木德,汤为金德,周乃火德;而土为木克、木为金克、金为火克、火为水克,所以才能一代推翻一代。这种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在当时对于破除天命论还是有一点进步意义的。


  与此同时,统治南方的火神祝融氏(《淮南子》中记载为颛顼氏,传说中的古代部落首领,《史记·五帝本纪》列为“五帝”之二,黄帝之孙)也想统治天下。这样,共工氏和祝融氏争当天帝的决战势不可免。


  这场恶战,打得相当激烈,双方都使出了全身的本事,但是最终共工还是被打败了。他不服气,一头撞到西北方撑天的柱子上,把系天的巨绳撞断,天柱倒塌,天地失去了平衡,西北方逐渐高上去,东南方逐渐陷下来。所以,西北方成为青藏高原,连星辰也移向高处;东南方为洼地,长江、黄河、淮河等水流归之。


  毛主席曾在 《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词中引用这个神话,“不周山下红旗乱”,他称赞共工是胜利的英雄:虽然战败了,但改变了天地的旧貌。中华民族命运多舛,但每次遭遇存亡危机,都能展现出共工这种不屈从于命运安排的伟大气魄,我们5000年的历史始终没有中断过,和这种不服输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后羿射日


  勇于改变,造福人间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给人温暖,给人光明,促使万物生长,人类才能发展生存。但是每当烈日炎炎、久旱不雨、土地开裂、江河断流的时候,人们也会怨恨。因此,古代流行“十日”传说。《庄子·齐物论》中说,从前有十个太阳一起出来,万物都晒焦了。楚国诗人屈原在《招魂》中写道:“十个太阳轮流照耀大地,把金属和石头都烤焦了。”1973年12月,从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帛画中,也清楚地出现了九个太阳的图案。


  我国古代南方潮湿炎热,人民无法维持正常生活,这大约是产生“十日说”的原因吧。但是也不能排斥另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古代太阳系中可能真有九个与太阳相似的行星在运动,也能发光发热。后来因为自身和相互间的运动,使九个“太阳”发生变化,逐渐失去光和热,或者是离地球越来越远。近来西方学者认为太阳曾有四个卫星,即四个月亮。当然,这是一个科学问题,相信终究可以得到科学的解释。


  十个太阳从何而生?古人的想象很奇特,说是天神帝俊和他的妻子羲和所生。他们每天有一个去轮流值班,从居住处扶桑枝头掠过,开始一天的工作。他们的行程是:从东方的旸谷出发,经过曲阿、曾泉、桑野、衡阳、昆吾、鸟次、悲谷、女纪、渊虞、连石、悲泉,到达西方的蒙谷,太阳经过的十二个地方,就是后来十二地支记时的依据之一。每次上班,都由太阳妈妈用车子伴送,工作了一天,就在“咸池”那里痛痛快快地洗个澡。在这里,我们古人把太阳完全人格化了。


  十个太阳孩子年复一年地这样轮流运行,未免有点枯燥乏味。在尧统治天下的时候,顽皮的十个太阳竟不守妈妈的规矩,一起溜了出来。这样一来可闯了大祸:炎热把土地烤焦了,把禾苗晒干了,连铜铁沙石也熔化了;没有黑夜,只有白昼,饥饿而又郁热的人们,实在忍受不了太阳的烘烤,悲惨地热死、闷死、饿死;各种毒虫猛兽从山林、江河、洞穴中逃了出来,在灼热的大地上狂啸奔跑,又给本已无法生活下去的人们带来更多的灾难。


  下情被上帝得知,于是派神箭手羿下凡到人间,并且赐给他一张红色的弓,一口袋白色的箭。尧命羿先除去太阳,再对付猛兽。羿拈弓搭箭,对准火球,“刮”的一声,火球迸裂。羿连续射出九支神箭,那九个火红的太阳顿时失去了光辉,这时,人们感到冷风习习,牙齿打战。尧看见天上只有一轮骄阳了,连忙制止羿。否则,十个太阳全部射落,大地将是一片黑暗。


  接着,羿又到中原一带杀死为害最烈的猰貐(一种食人凶兽),到畴华之野射死横行无忌的凿齿(一种半人半兽的怪物),又到北方的凶水杀掉九个脑袋的九婴(水火之怪);在东方的青邱之泽射死巨鸟“大风”(飞起后能兴起大风),又到洞庭湖射死巨蟒,这个巨蟒的骨头,可以堆成一座山丘;最后在桑林活捉了封豨(大野猪)。七害都被消灭了,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世世代代都感谢尧和羿的功德。


  杜康造酒


  酒品即人品


  有民间传说,杜康某夜梦见一白胡子老人,老人说要赐给他一眼泉水,只要在九日内到对面山中找到三滴不同的人血,滴入其中,即可得到世间最美的饮料。


  杜康次日起床,发现门前果然有一泉眼,泉水清澈透明。于是出门入山去寻找三滴血。第三日,杜康遇见一个吟诗作文的文人,请他割指滴下一滴血。第六日,遇到一个武士,杜康说明来意以后,武士二话不说,果断出刀慷慨割指滴下一滴血。第九日,杜康见树下睡着一呆傻之人,满嘴呕吐物,脏不可耐,无奈期限已到,只好用了他的一滴血。


  回去后,杜康将三滴血滴入泉中,泉水立刻翻滚,热气蒸腾,香气扑鼻,品之让人如仙如痴。因为用了九天时间,又用了三滴血,杜康就将这种饮料命名为“酒”。


  酒如果喝得节制,可以给文人带来诗歌灵感,壮英雄虎胆;如果没有节制,就会让人变得呆傻肮脏。


  姑射真人


  修道延寿,肯定人生


  姑射真人居住在姑射山上,皮肤润白像冰雪,体态柔美如处女,不食五谷,吸清风饮甘露,乘云气驾飞龙,遨游于四海之外。姑射真人是掌管雪的道教神仙。


  道教认为,个人的生命同天地一样,都是由自然之气所化生,人如果凭借智慧通过造化之理,盗取阴阳之机,修道守气,返本归根,就可以与道同在,寿比天长。


  “我命在我不在天”,是道教的重要教义之一,意为强调个人的生命,能由自我决定,不由天地掌握,人可以修道成仙。抛弃其中“成仙”的虚妄成分,仍然可以看出,这是一种以人生为本,肯定人生价值的积极态度。


  吴刚伐桂


  没有徒劳,只有执着


  相传在月亮上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古时有个叫吴刚的人,急于修道成功而去天庭偷窃仙术,因此惹怒天帝,被拘禁在月宫。天帝命令他砍伐桂树,并许诺只要砍倒桂树,就可以获得仙术。吴刚便开始伐桂,但是每砍一斧,斧子起来,而树的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始终砍不倒这棵树,但是他执着地在月中无休止砍伐月桂。


  吴刚的遭遇和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类似。西西弗斯被众神惩罚,把巨石推上山顶,但是每次快要到山顶的时候,巨石就会滚下,西西弗斯只能不停地重复推巨石上山。


  吴刚伐桂的传说和西西弗斯的神话一样,成为抵挡荒谬的命运,反抗绝望的精神象征。


  中国神话丰阔浩瀚,有着宏阔的想象,激昂的格调,令人震撼。中国神话看似不可思议、天马行空,但怪力乱神背后,却自有其逻辑,这种内在逻辑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思考模式和精神面貌。中国神话的记录者可以是个人,但创一定是集体,这个集体就是中华民族,神话是中华民族集体意识的反映,这种意识凝聚为民族精神,并激励后人砥砺前行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推荐文章3:上古六十个神话传说,炎黄子孙未必全知道

  一、盘古开天辟地


  传说太古时候,天地不分,整个宇宙像个大鸡蛋,里面混沌一团,漆黑一片,分不清上下左右,东南西北。但鸡蛋中孕育着一个伟大的英雄,这就是开天辟地的盘古。盘古在鸡蛋中足足孕育了一万八千年,终于从沉睡中醒来了。他睁开眼睛,只觉得黑糊糊的一片,浑身酷热难当,盘古发起怒来,抓起一把与生俱来的大斧,用力一挥,大鸡蛋骤然破裂,其中轻而清的东西向上不断飘升,变成了天,另一些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沉,变成了大地。


  二、女娲造人


  传说女娲用泥土仿照自己创造了人类。又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被传为婚姻女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我们,又勇敢地照顾我们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


  三、伏羲画卦


  伏羲时常盘坐卦台山巅,苦思宇宙的奥秘。仰观日月星辰的变化,俯察山川风物的法则,有一天,他的眼前出现了一派美妙的幻境,一声炸响之后,渭河对岸的龙马山豁然中开,但见龙马振翼飞出,悠悠然顺河而下,直落河心分心石上,通体卦分明,闪闪发光。这时分心石亦幻化成为立体太极,阴阳缠绕,光辉四射。此情此景骤然震撼了伏羲的心胸,太极神图深切映入他的意识之中,他顿时目光如炬,彻底洞穿了天人合一的密码;原来天地竟是如此的简单明了——唯阴阳而已。


  四、神农尝百草


  神农氏本是五氏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传说身体透明,头上长有两角,即牛头人身。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劳勇敢,长大后被人们推为部落首领,因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热的南方,称炎族,大家就称他为炎帝。有一次他见鸟儿衔种,由此发明了五谷农业,因为这些卓越的贡献,大家又称他为神农。


  五、夸父逐日


  相传在黄帝王朝时代,夸父族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于是开始逐日,和太阳赛跑,在口渴喝干了黄河、渭水之后,在奔于大泽路途中渴死,手杖化作桃林,身躯化作夸父山。


  六、雷泽华胥


  相传,雷泽神刚烈威猛,专司的工作是行雷布雨,人首龙身,神通广大,雷泽神得知女娲造人,并按女娲自己的模样造了圣女华胥,便怀抱好奇之心,苦心打探华胥一族所在,终于在昆仑东南相见。为试探心意,在华胥圣女行进的前方,用脚踏出了一个巨大的脚印,最终华胥走进雷泽神的脚印,有情人终成眷属,诞下天帝伏羲(读:xī)。


  七、西圣王母


  西王母是西华至妙之气化生而成,与东王公分掌天下三界十方之男女仙籍,配位西方,其神格仅次于三清,十分崇高。 相传王母住在昆仑仙岛,王母的瑶池蟠桃园,园里种有蟠桃,食之可长生不老。亦称为金母、瑶池金母、瑶池圣母、西王母。


  八、精卫填海


  相传太阳神炎帝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的名字叫瑶姬,小女儿的名字叫女娃。因久居天宫无聊,有一天,女娃驾船游东海而溺,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鸟,栖息在发鸠山,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人们便将此鸟叫作精卫鸟。精卫衔草石由发鸠山飞往东海投入,誓言要填平东海。后人常用“精卫填海”这句成语,比喻既定永恒目标,更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为后盾。


  九、北溟鲲鹏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鲲鹏精于变化,通灵万物,助天帝澄清玉宇,受敕封为九天鲲鹏。


  十、千年应龙


  古代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相传禹治洪水时有应龙以尾画地成江河使水入海。相传应龙是上古时期黄帝的神龙,它曾奉黄帝之令讨伐过蚩尤,并杀了蚩尤而成为功臣。在禹治洪水时,神龙曾以尾扫地,疏导洪水而立功,此神龙又名为黄龙,黄龙即是应龙,因此应龙又是禹的功臣。


  十一、羲(读:xī)和御日


  屈原《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古神话传说,太阳乘坐六龙牵拉、由羲和驾驭的车,每日在天上行走。现以“羲和驭日”借指日月旋转,周而复始,亦喻时光易逝。


  十二、常羲沐月


  常羲又被称为“女和月母”,因为常羲生十二月,所以称之为“月母”,而所谓“女和”,则大概是因为她担当着调和阴阳的重任。阴阳合历方便百姓使用,说到这里,就可明白月神常羲为什么叫“女和月母”了,因为常羲负责制定阴历月份,因此她必须保证阴历月份能够与阳历的季节相协调,也就是说调和阴阳,所以以“女和”为名。常羲所从事的仍是维护宇宙之秩序的工作,所以也属于创世之神之列。常羲为少昊之母,她与姐姐羲和开创了新天地。


  十三、后羿射日


  后羿,又称“夷羿”,相传是夏王朝东方族有穷氏的首领,善于射箭。当时夏王“启”的儿子“太康”耽于游乐田猎,不理政事,被后羿所逐。太康死后,后羿立太康之弟仲康为夏王,实权操纵于后羿之手。但后羿只顾四出打猎,后来被亲信“寒浞”所杀。神话传说“后羿”是“嫦娥”的丈夫。后羿在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烧得草木,庄稼枯焦,后羿为了救百姓,一连射下九个太阳,从此地上气候适宜,万物得以生长。他又射杀死了猛兽毒蛇,为民除害。民间因而奉他为“箭神”。


  十四、嫦娥奔月


  嫦娥是为了保护老百姓不被逢蒙所害,吃了仙药,奔月升天的。所谓嫦娥,是一个神话人物选自东汉高诱注解《淮南子》才指出嫦娥是后羿之妻。 后羿的妻子姮娥,演变为传说中的嫦娥、后羿的妻子。


  十五、吴刚伐桂


  相传在月亮上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拘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吴刚便开始伐桂,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亮上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十六、东圣王公


  东王公与西王母共为道教尊神的东王公,又称“木公”,“东华帝君”。究其源,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楚地信仰“东皇太一”神,又称“东君”,即为神化了的太阳神(太阳星君),此为东王公之前身。原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男神,后经道教增饰奉为男仙领袖,南、北二宗则奉为始祖。


  十七、刑天断首


  刑天是山海经里提到的一位无头巨人,原是炎帝的手下。自炎帝被黄帝在阪泉之战打败之后,刑天便跟随在炎帝身边,定居在南方。当时,蚩尤起兵复仇,却被黄帝铲平,因而身首异处,刑天一怒之下便手拿着利斧,杀到天庭中央的南天门外,指名要与黄帝单挑独斗。最后刑天不敌,被黄帝斩去头颅。而没了头的刑天并没有因此死去,而是重新站了起来,并把胸前的两个乳头当作眼睛,把肚脐当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拿斧。因为没了头颅,所以他只能永远的与看不见的敌人厮杀,永远的战斗。


  十八、共工触天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之后,水神共工一向与火神祝融不合,他率领虾兵蟹将,向火神发动进攻。火神祝融驾着遍身冒着烈焰的火龙出来迎战。代表光明的火神祝融获得了全胜。共工一直逃到不周山,回头一看,追兵已近。共工又羞又愤,就一头向山腰撞去,“哗啦啦”一声巨响,不周山竟给共工撞折了。不周山一倒,大灾难降临了。原来不周山是根撑天的大柱,柱子一断,半边天空就坍塌下来,露出石骨嶙峋的大窟窿,顿时天河倾泻,洪水泛滥。著名的“水火不相容”典故即源于这场大战。后来才有了女娲炼五彩石补天的事迹,大地重回正常。


  十九、女娲补天


  女娲氏,一位美丽的女神,身材象蛇一样苗条。女娲补天的故事和盘古开天的故事一样,都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女娲时代,随着人类的繁衍增多,社会开始动荡了。两个英雄人物,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战,结果共工氏因为大败而怒撞不周山,引起女娲用五彩石补天等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动人故事。女娲补天是一个很著名的传说。


  二十、臾区划五行


  又作鬼容区,号大鸿。传说上古医家,黄帝臣,曾佐黄帝发明五行,详论脉经,于难经究尽其义理,以为经论。


  二十一、火神祝融


  祝融,本名重黎,中国上古帝王,以火施化,号赤帝,后尊为火神、水火之神、南海神,古时三皇五帝五帝之一(有争议),葬衡阳市南岳区。据山海经记载,祝融的居所是南方的尽头衡山,是他传下火种,教人类使用火的方法,常在高山上奏起悠扬动听、感人肺腑的乐曲,相传名为《九天》,使黎民百姓精神振奋,情绪高昂,对生活充满热爱。。另一说祝融为颛顼帝孙重黎,高辛氏火正之官,黄帝赐他姓“祝融氏”。在日常用语中,「祝融」是火的代名词。祝融死后,葬在南岳衡山之阳,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南岳最高峰称为祝融峰。


  二十二、金正蓐收


  蓐收为秋神,左耳有蛇,乘两条龙。是为白帝少昊的辅佐神,有人说蓐收为白帝之子。还有说他是古代传说中的西方神名,司秋。据《淮南子·天文篇》载“蓐收民曲尺掌管秋天……”也就是说他分管的主要是秋收科藏的事,所以望河楼前有“蓐收之府”牌坊。少昊与蓐收,既是父子又是君臣,故两座牌坊同时在西岳庙出现。《山海经》又说∶“蓐收住在泑山”。这山南面多美玉,北面多雄黄。在山上可以望见西边太阳落下的地方,那时的光气乜是圆的。管太阳下去的神叫红光,据说这就是蓐收。


  二十三、水正玄冥


  古官名。五行官之一。《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姓氏,封为上公,祀为贵神……木正曰 句芒 ,火正曰 祝融 ,金正曰 蓐收 ,水正曰 玄冥 ,土正曰 后土 。”


  二十四、鲧布息壤


  鲧:中国上古时期的历史人物,黄帝的后裔、玄帝颛顼的玄孙,是夏朝开国君主大禹的父亲。息壤:传说中一种能自己生长、永不耗减的土壤。《山海经·内经》记载:“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侍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腹生禹,帝乃命禹率布土以定九州。”


  二十五、木正句芒


  句芒,或名句龙,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木神(春神),主管树木的发芽生长,少昊的后代,名重,为伏羲臣。太阳每天早上从扶桑上升起,神树扶桑归句芒管,太阳升起的那片地方也归句芒管。句芒在古代非常非常重要,每年春祭都有份。他的本来面目是鸟——鸟身人面,乘两龙,后来竟一点影响也没有了。不过我们可以在祭祀仪式和年画中见到他:他变成了春天骑牛的牧童,头有双髻,手执柳鞭,亦称芒童。


  二十六、金睛无支祁


  中国神话中的水怪。他的形状像猿猴,塌鼻子,凸额头,白头青身,火眼金睛。他的头颈长达百尺,力气超过九头大象,常在淮水兴风作浪,危害百姓。大神禹治淮水时,无支祁作怪,风雷齐作,木石俱鸣。禹很恼怒,召集群神,并且亲自下达命令给神兽夔龙,擒获了无支祁。无支祁虽被抓,但还是击搏跳腾,谁也管束不住。于是禹用大铁索锁住了他的颈脖,拿金铃穿在他的鼻子上,把他镇压在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神话传说